反腐对策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公务员与监察机关博弈的角度
腐败行为的博弈分析
腐败行为的博弈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我国转型过程中的腐败问题日益成为学术界关心和重视的研究主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提出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要求巡视制度全覆盖,探索实行官邸制等。
反腐倡廉:“打老虎”力度或将升级,制度反腐呼声更高。
然而近年来腐败问题却有日益恶化的趋势。
本文以博弈论为主要框架分析和探讨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文化要素提出制度和文化良性互动的反腐策略。
关键词:腐败行为;博弈论;基础秩序;反腐败一.腐败的定义博弈需要考量博弈参与人的得益和成本,进而在权衡利弊后作出策略选择。
从这个层面上讲,反腐倡廉的策略确定需要博弈参与人在知晓对方策略后做出最佳策略组合。
“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组成,也就是说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个参与人有积极性选择其他策略,从而没有任何人有积极性打破这种均衡。
”[1]它实际上指的是这样一种纳什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没有一个参与人能够在给定其他参与人不改变行为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使得自己的处境更好。
“给定你的策略,我的策略是我最好的策略;给定我的策略,你的策略也是我最好的策略。
”[2]腐败则是公职人员为实现其私利而违反公认规范的行为。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要求巡视制度全覆盖,探索实行官邸制等。
三中全会后,官方又接连释放出试点新提任领导干部财产公开、制定“裸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分解一把手权力、制定干部待遇标准等反腐新政信号。
新年开启,这些制度反腐的“硬骨头”如何啃,备受关注。
二、腐败的特征当前中国的腐败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由收钱收物的“硬腐败”发展为接受各种服务、旅游出国等“好处”的“软腐败”;由个人捞钱的“小腐败”上升为集体福利、挥霍公款的“大腐败”;由内资企业的“内资腐败”发展为外资企业参与商业贿赂的“外资腐败”;由一人出事的“单案”扩大为一揪一串的“窝案”这样一些列的新的特征。
对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对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关于对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一、腐败的经济学定义及其影响分析腐败是指利用职务之便、权力之力或者职务、权力之外的其他手段谋取不正当私利的行为。
在经济学中,腐败通常会给整体经济造成不利的影响。
首先,腐败增加了公共资源的浪费。
其次,由于腐败导致政府机构的效率低下,影响了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效力。
最后,腐败也会损害企业经济竞争力,使其面临更大的市场不确定性。
二、腐败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其解决思路腐败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包括制度、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解决腐败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强化监管、加强司法力度、完善制度和加强教育等方面。
三、腐败问题下经济效率的探究腐败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浪费资源、削弱竞争、破坏经济安全。
为此,需要从经济学角度探究腐败问题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以及如何评估腐败的成本。
四、腐败问题的国际比较分析不同国家的腐败程度存在很大差别,这其中涉及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腐败问题不是某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一种全局性的现象。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进全球反腐败进程。
五、基层腐败问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基层腐败是指一些低层次的公共服务单位和基层政府中存在的腐败行为。
基层腐败不仅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还严重威胁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需要加强基层反腐败工作,提高监管能力,树立廉洁奉公的意识。
案例分析:1、湖南耒阳市大堰镇贪污案2019年7月,湖南省耒阳市检察院对耒阳市大堰镇原副镇长李某某、财政所原所长刘某某等21人涉嫌受贿、贪污等违法行为进行了公诉,案值高达1.5亿元。
该案反映出耒阳市大堰镇政府腐败问题突出、层层掩盖、互相包庇等现象,在当地引起了很大震动。
该案的存在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玻利维亚国有企业腐败案玻利维亚国有企业腐败案,是指玻利维亚电力公司、水泥公司等国有企业在2006年起的一系列腐败行为。
涉案金额高达数亿美元,其中不乏招标黑幕、贪污、虚假发票等腐败行为。
对党政机关腐败行为的经济学思考
对党政机关腐败行为的经济学思考由于党政机关的腐败行为总是与政府、组织、权力、官员相联系,因此,这些年人们多从政治的角度对腐败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
然而也应该看到,党政机关的腐败行为同政治、法律行为一样,与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从经济学的视角对其作一些分析思考是大有益处的。
一、党政机关腐败行为的本质是权力商品化各级党政机关,是具体履行我们党执政领导职能,代表人民行使党政管理职权的领导机关和办事部门。
在党政机关中,领导干部比较集中,党员在干部职工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他们掌握着大大小小的权力,其行为总是同权力紧密相连。
正因为如此,党政机关中的腐败行为也总是与权力密切联系。
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经济上的权钱交易、组织人事上的权官交易、生活作风上的权色交易等。
但无论何种交易,均离不开公共权力的变异,也离不开一个“钱”字。
从这个意义上说,权力的商品化是党政机关中腐败行为的基本特征。
应当说,各级党政机关中的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
但确有少数党员干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经受不住考验,权力腐败现象仍在“边打边冒”。
从广州市直属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材料分析看,党政机关中的腐败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一些领导干部处在领导位臵,手中的权力比较大,他们将其变成了谋私的条件和资本,利用掌握的审批权、决定权、发包权,收受贵重礼品和巨额贿赂,笑纳下属单位和求其办事的人员送给的各种名堂的“孝敬费”。
从1994年到1998年,广州市直机关受处分的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占违纪党员总数的53%。
第二种是,握有实权部门中的具体办事人员,“官不大,权不小”,他们“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以致“行霸”式的“吃、拿、卡、要”现象屡禁不止。
这几年,广州市直机关查处的贪污受贿案件,相对集中在拥有各类实权的部门、部位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种是,一些部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用权力换取部门利益。
有些部门利用管理国有资产的权力,“近水楼台先得月”;有些部门利用行政管理的权力,随意增设收费、罚款项目,以致多一项管理就多一个收费项目;有的部门为了维护本部门、本系统的利益,利用权力限制“非嫡系部队”进行本行业自由经营,以致引起民怨。
公务员腐败原因及反腐败对策的探析
公务员腐败原因及反腐败对策的探析【内容摘要】腐败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它从思想上、作风上、组织上严重侵蚀着党员、干部队伍,影响着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危及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本文从公务员腐败原因入手,探讨反腐败对策。
【关键词】公务员腐败原因对策机制近几年来,在某些党员干部甚至党员领导干部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泛滥,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化现象有所滋长,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也给整个社会风气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成为繁荣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巨大障碍。
由于腐败行为发生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重权在握的领导干部之中,有权力保护,在幕后交易,具有隐蔽性、“合法性”,既难以发现,也难以监督和查证,因此成为一种屡反屡生,到处可见的带有一定普遍性的现象。
由腐败现象的特点所决定,反腐败必须通过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加大打击力度,提高查处概率等方法遏制和根除腐败现象。
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笔者就公务员腐败原因和对策进行分析。
一、公务员腐败原因公职人员的腐败是“任何公职人员在任何时候,以实际的或者潜在的行使或者不行使公职人员职能为交换条件,为自己、他人或者任何机构索要、同意接受或者接受不论何种性质的不正当利益。
腐败的构成不要求为实现所图谋的利益而实施甚至企图实施作为或者不作为。
在我国,腐败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背景等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
(一)人性的弱点人性假设理论认为人是有多重属性的政治人、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综合体,人有理性和正直的一面,也有欲望和情感的一面。
公共选择理论则公开认为人是“理性经济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
公务员担任公职,具有双重性格,即个人利益的追求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者。
他们不会因为担任公职而比常人更好,也不会因为担任公职而比常人更坏。
公务员首先是一个自然人,无法规避人性弱点,只不过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公职人员有坚定的约束力、强烈的道德责任感,能够克服不足,成为真正的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反之,私欲膨胀,就会腐败贪污。
从反腐败视角,浅析监察法与公务员法的关系
从反腐败视角,浅析监察法与公务员法的关系作者:王薇淇来源:《山东青年》2020年第11期摘要:在反腐败工作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等腐败犯罪中,很多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的主体——公务员,也是国家工作人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该群体中反腐也是反腐败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作为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而制定的法律,其所规定的所要监督的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和“公务员”之间联系如何值得探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颁布势必会对2018年底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产生的影响,厘清两部法律之间的关系,联合该两部法律对于反腐败事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监察法;公务员法;公职人员一、前言为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在2018年3月20日,于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被表决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颁布对于中国开展反腐败工作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其颁布也影响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修订。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相关规定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下称《监察法》)第三条中特别强调了开展反腐败工作,《监察法》的颁布对反腐败工作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首先,《监察法》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了行使监察的机关及其职责,监察机关的监察范围和管辖范围、监察权限和进行监察所遵循的程序。
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监察体系,相较于之前比较杂乱的对一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的监督主体或者监督过程,《监察法》的颁布使得监察委员会的职责、监察范围、权限以及程序方面更加明确;使得监察从机关到程序都有法可依,即保证了实体正义,也保障了程序正义。
同时在对以上监察内容规定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并非监察机关及其监察人员就可以不受法律制约“为所欲为”,从执法人员的角度为《监察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经济学视角下的腐败问题及治理策略
经济学视角下的腐败问题及治理策略【摘要】腐败是一个特殊而又严峻的社会问题,他不仅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同时也关系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兴衰成败。
许多学者有从法律、政治、社会、伦理、心理、文化道德等不同角度对它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腐败的本质、成本—收益和影响,并提出治理腐败的策略。
【关键词】腐败;经济学分析;寻租;成本—收益从广义上说,腐败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的现象。
生活糜烂堕落,思想道德卑下,一味追求私利、私欲,贪图安逸、享受等行为,即便发生在私人领域,也是一种腐败行为;从狭义上说,腐败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的现象。
其中,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是腐败现象最主要、最集中的表现。
一、腐败的经济学本质(一)腐败是一种寻租活动寻租是一种“直接非生产性寻利”,也就是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活动。
从本质上讲,寻租是一种非生产性利润的再分配活动,它本身并不会新创社会利益,相反却给社会造成了多个方面的资源浪费;其次,寻租造成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碍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行;还有,寻租还会导致其他的层次的再寻租。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市场的运作并不一定是完备的,经常会出现一些市场失灵,因此为政府介入市场提供了可能。
但政府介入市场,其结果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额外收益点,即权力导致的租金,也产生许多的权利资本。
政府官员的个人寻租行为就是我们常说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这种行为直接导致腐败现象的泛滥。
经济学家图洛克、布坎南等把寻租活动产生的根本原因归结为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
政府拥有各方面的特权、优惠权和垄断权,寻租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影响各种公共权力的运用来获取巨额租金。
因此,寻租就会出现反复无穷的设租和寻租、再设租和再寻租。
(二)腐败缘由信息不对称人们所从事的政治市场和经济市场的竞争是否完全,将会决定个人能否实现腐败效用最大化。
反腐败的经济分析及其政策含义
腐败是政府官 员违背公约 的准则 以谋 取私利 的 行为 , 就是 “ 利用公 权谋 私利 ” 。腐 败行 为一直 被视 为政治毒瘤 , 严重妨碍经济 发展 、 社会进 步和政治稳 定 , 多领 域学 者 都 曾对 此 有过 关 注 , 许 并从 监管 不 力 、 力配 置不 当 、 制建构 滞后 、 权 法 反腐 机制 无效 以 及伦理道德 退化等方 面探 究导致腐败 的原 因并提 出 治理 对策 。与现 有研 究不 同 , 文拟从 经济 学视 角 本
令 1 1 … 得到 7 =7
q (— ) — k) 仃一 ) a v cO P— p = qg
对 于参 与腐 败 的当事人 双方 而 言 , 腐败 也是 有
成 本的 。为了简化分 析 , 我们 只考虑 惩戒成本 , 忽视 腐 败过程 中担 心被查获 的心理成本等 其它成本 。从
于是 , 政府反腐成 功的最优 概率
一
c, J 腐败官员获得r一 ) c,是分赃系数 , 一j 其大
由于腐败 问题 的社会 危 害性极 大 , 政府 往往 会
小取决于坏市 民和腐 败官员相对 的谈判能力 。
布坎 南在谈 到经 济学眼 中的政 治家和 官僚 时说 :政 “ 治 家和官僚 ……的行为 同经 济学研究 的其 他人的行 为 没有 任何不 同。政府 官员仍 然是 一个 理性 的“ ” 经 济人 ”追求 自身利 益 的最大化仍 然是其行 为的根本 ,
体系 , 并拥有很 强的计算技 能 , 他靠这类计算 技能就 能计算 出在他 的备 选行 动方 案 中 , 哪个方 案可 以达 到其偏 好 尺度上 的最 高点 。因此 , 经济分 析方 法 同 样可 以用 于腐败 问题 的分 析。本文将利用博 弈论方 法对腐 败参 与各 方 的行 为进 行分 析 , 其关 注公共 尤 权力 大小 、 力制 约程 度 、 督强度 、 罚程度 等 因 权 监 惩 素对各 方 当事人 的影 响 , 并在 此基 础之 上提 出治理 腐败 的政策 。
从博弈角度分析反腐败政策的有效性
个国家 的反腐败政策是腐败者和反腐机构之间的博弈。反腐 14 9 4年 , ・ 冯 诺伊曼和摩 根斯坦的 《 博弈论和经济行为》 标志着 措 施是 这 种 博 弈 的具 体 应 用 。
一
现代博弈论的形成 ;9 0 15 年约翰 ・ 纳什 的“ 纳什均衡 ” 理论 (a h N s
在腐败 与反腐败 的博 弈中, 博弈的主体是腐败者与反腐部
工具 。
一
二、 腐败与反腐败的博弈分析
“ 一切都在博弈中。” 现代社会 中广泛存在着博弈 , 博弈论 博弈论简介 博弈论 (a eT e r , Gm h o y 又称对策论) 研 究决策主体的行为 的应 用 已经 超 出经 济 学 的 范 围 , 及 到 政 治学 、 会 学 、 理 学 , 涉 社 伦
导 报
雌
从博 弈 角度 分析 反腐 败政策 的有效性
姜经 纬 ’ 张宏杰 周 容 。
( 1武汉 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 07 ; 3 0 22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 管理 学院, 天津 3 07 ; 00 1
3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湖北 武汉 4 06 ) 3 0 4
常收入 ;2 c 表示腐败 的成 本。如果 RC >, - 10即反腐 部门受益为 正, 则反腐部 门有激励去查 处案件 : R C < , 当 - IO 则没有激励去查
表一显示 , 乙两名嫌疑犯作案后被抓 。如果两人都不坦 案件 。如果 R C > , 甲、 - 2 O 则官员倾 向于腐败; 如果 RC < , - 2O 则官员不 白, 各判刑 1 ; 年 如果两人都坦 白, 各判 5年 : 如果两人 中一个 敢腐败 。据此, 我们能得出如下结论 : 坦白而另一个不坦 白, 白的放 出去 , 坦 不坦 白的判 8年 。 可以看 出, 博弈 的主 体是 囚徒 甲和 囚徒 乙: 博弈 的标 的是 刑罚轻重: 博弈 的策 略就是表一 中所显示 的四种组合 ; 博弈得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我国目前的腐败现象,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分析它们的源头,从经济方面来说主要有三个:一是利用行政权力干预市场活动,进行权钱交易。
二是利用转轨时期财产关系的调整和变化,将公共财产掠为已有。
三是利用市场体制的不完善、不规范,用各种违法违规手段牟取暴利。
这三种腐败活动都与权力有关。
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权力制衡机制往往没有能够及时建立起来,某些人就可以利用不受公众约束的权力来谋取私利。
一、当前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一)利用行政权力对市场活动的干预谋利在转轨时期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主要的经济机制:一种是市场机制,一种是权力机制。
渐进转轨的特点在于,这两种机制是扭结在一起的。
于是某些人就可以利用干预市场的权力谋取私利。
对于这一类腐败行为,曾经出现过几次热烈的讨论。
第一次讨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腐败的热点问题是所谓“全民经商”。
这里讲“全民”,是言其多也,并不是真的全体人民都在经商,事实上只是少数与权力有关的个人和人群才得到了经商的特权。
在计划经济时期,所有的工业、商业都只能由国家办。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人为地把农业生产的粮食、棉花、原材料价格压低,在工业里又把上游产品的价格压低;这样就把农业和上游工业的利润挤到了下游工业,最后再挤到商业里。
商业的国有垄断程度最高(这是在对资本主义改造时就已经形成的格局),所以国家可以在这个环节上把利润全部拿到了自己手里,去派作各种用途。
所以商业部门是一个盈利很高的部门。
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允许机关、事业单位办一点自己附属的商业,解决子女从农村回城的就业问题和为职工发放奖金和津贴。
由于商业的利润很高,谁能得到办服务公司或者开商店的许可,谁就可以赚不少钱,于是形成了“工农兵学商,一起来经商”的热潮。
这在南方地区尤为突出。
这在社会上引起很多反映,说这是腐败现象。
过了一段时间,随着商业向社会开放,再加上领导采取一些措施规范机关办的商业,社会上议论就少了,最终没有引起太大的波动。
决策论视角下公务员腐败的成因及遏制措施-行政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决策论视角下公务员腐败的成因及遏制措施-行政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有效需要深刻认识腐败的动机或缘由。
只有这样,措施的针对性和系统性才更强。
从官员经济人特征出发建构的激励约束体系,改变其做出腐败决策的成本收益对比形态,有利于引导形成官员不敢腐败、不想腐败、也不能腐败的主动不腐败的内生动力机制。
一、经济人假设: 官员腐败的决策起点政府公务员,从组织架构上受国家委托而工作,但从权力溯源上实际上是受全国人民的委托。
委托人过多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搭便车,个人监督代理人不积极。
如果每个委托人都消极监督代理人,作为代理人的官员就更容易滥用手中的权力。
如果这个时候委托人之间的利益还有矛盾的话,或者说,他们对代理人的利益诉求是替代性的,就更大了。
结果,每一个委托人都希望官员为自己办事而不是为他人办事,就像不同的电视机生产者在同一个商场销售自己的产品,他们之间相互竞争,都希望能把自己的产品摆在一个好的位置上。
因而,作为公共权力的代理人,官员利用委托人的信息不对称,极易滥用委托人授权,中饱私囊,获取私利,贪污、盗窃、侵占、挪用、挥霍国家财产。
而且,客观存在的政府权力也为当权者利用公共资源满足个人私提供了寻租的物质基础。
政府公共权力与市场利益惑交织,权力进入市场,有利益诉求的寻租人为保护既得利益和寻求新的利益,自愿或不自愿地与握有租金控制权的国家公职人员进行权钱交易,催生了一批靠寻租发财致富的权贵资本和利益集团。
经济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理性人假定,即经济活动中的人时刻都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利益约束是对人类行为的最终约束。
人们奋斗所追求的一切,无不同他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
生活中的人某种程度上也具有利己动机,具有经济人的特征。
作为经济人的官员,既有实施腐败行为的可能,也有不实施腐败行为的可能,其最终行动取决于内在的成本收益对比。
当腐败行为的收益大到超过腐败的成本时,腐败动机会更加强烈。
腐败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研究
腐败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腐败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研究》旨在从经济学的视角深入探讨腐败现象的本质、成因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反腐败策略。
腐败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对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腐败行为的动机、成本与收益,揭示腐败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探讨如何通过制度和政策的优化来遏制腐败的滋生。
文章首先将对腐败的定义和类型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
接着,通过对腐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揭示腐败行为的成本收益结构,以及影响腐败行为的各种因素。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探讨腐败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资源配置效率、市场公平竞争、政府信任度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随后,文章将着重分析当前反腐败工作的挑战与困境,包括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力、法律执行不严格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将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反腐败策略,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执纪、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公众参与度等方面的措施。
文章将总结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强调反腐败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动。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本文旨在为反腐败斗争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
二、腐败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其存在与蔓延有着深刻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腐败的产生和持续存在可以归因于信息不对称、权力寻租、机会成本等多个因素。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腐败问题产生的重要经济学原因。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权力的拥有者和权力的使用者之间往往存在信息差距,这为腐败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当权力的使用者(如政府官员)拥有更多的信息,而权力的所有者(如公民和纳税人)无法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信息时,权力的使用者就有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通过腐败行为来谋求个人私利。
权力寻租是腐败现象的另一重要经济学理论基础。
在市场经济中,权力往往成为一种可以交换的资源,掌握权力的人可能会利用这种资源来寻求租金最大化,即通过腐败行为来获取额外的经济利益。
腐败成本收益的经济学分析与反腐败的对策
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 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
的用途 。固然 , 所考 虑 的不 是社 会 利 益 , 他 而是 他 自身 的 利 益 。 帕累托认 为 , ” 经济 人 总 是 在 比较其 边 际效 用 , 总是
即被发 现后所 承担 的损 失 。这 类损 失 主 要包 括 受法 律 惩 罚 的损 失 、 经济损 失 、 精神损 失 和未来 收益损 失等 , 腐 因此
奕。 当腐败收益远远大于腐败成本时 , 寻租 活动就猖獗 , 腐败就会滋 生蔓延 ; 当政 府加 大反 腐力度 , 致使腐败 收益等 于或小 于腐败成本 时, 腐败 活动就 会收敛 , 腐败现 象就会得到遏 制。 因此 , 进一步健 全政府和社会 的反腐败机 制, 要 使“ 漏网之 鱼” 来越 少, 腐败 者在 经济上得 不偿 失, 越 让 声誉上身败名裂。
、
腐败 与反 腐败 成本收 益的 经济 学分析
马克 思主 义认 为 , 学 的东西都 可 以用数学 量 化。反 科 腐 败要走 向制度 化 、 学 化 , 需要 对 腐败 和 反 腐败 进 行 科 就
量 化研究 。
生 腐败行 为 的内 因。在腐败 动机 的驱使 下 , 行为 人是否 可 能产生腐 败行 为 , 取决 于 是否 具 备 腐 败条 件 。“ 腐败 条 件
维普资讯
j 9 } : . 霄2
经理与践 济论实
腐 败 成 本 收 益 的 经 济 学 分 析 与 反 腐 败 的对 策
彭 敏 , 阳标 华
( 中共赣州市委党校 , 江西 赣州 3 10 ) 4 00
[ 摘
要 ]从经济 学角度分析 , 腐败 的产生与遏制 , 主要取 决 于腐 败的成本 收益 与反腐败 的成本 收益之 间的博
监督对遏制官员腐败意义的经济学分析
收稿 日期 :00— 3一1 2 1 0、 6 研究项 目 : 本文系河南省教 育厅 20 0 9年软科学项 目( 编号 :09 6 00 ) 治理 官员腐败 问题 的经济 学思考 ” 2 0 C 30 6 “ 的研 究成果
关键词 : 官员腐败; 经济学; 政府监督; 公众监督 中图分 类号 :9 1 D 2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2—2 6 (0 0 0 0 1 O 17 6 3 2 1 ) 2— 14~ 3
专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夺 - 夺 牵 夺 争 幸 夺 夺 夺 ÷ 夺 夺 - >・ 夺 孛 夺 夺 孛 夺 夺 ÷ -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 4 4 4
用方程 的, 导致 最 终 腐 败 的 实 现 是 多个 要 素 共 同作 用 的
至关 重要 的诱 因
当各个要素均发生不同程度 的影 响时 , 哪个要素是腐败
产生的重要原因呢?笔者认为 , 腐败被发现 的概率在官员腐
但在经济学的视 野里 , 腐败行为的心理动机在于政府官员 的
一
笔者通过建立政府官员从事道德 风险活动 的效用模 型,
对其各个变量 以求偏导数的方式 , 推导 了各变量对 官员腐 败 的影响规律 , 确认影 响官员腐败 的因素为 : 从事腐 败 的额外 收益 、 现期 的工 资水平 、 腐败被发现后 变化 了的收入水平 、 官 员 的任期 、 官员对未来前景的预期 ( 即未来 收益 的贴 现率 ) 、
最新-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精品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一减少行政干预和行政审批,铲除寻租活动的基础我们根据经济学的分析指出,行政权力对经济活动的广泛干预,即寻租环境的存在是腐败产生的重要根源。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为了从根本上治理腐败,要在消除寻租活动赖以存在的环境,即减少行政权力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上下功夫。
2000年尉健行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为了从源头上反腐败,要尽量减少行政审批。
这个提法抓到了问题的关键。
后来,中纪委第三次全会的公报也提出了从源头上反腐败要尽量减少行政审批。
中纪委的这一决定是与现代经济学对寻租活动的理论分析完全一致的。
对于行政审批与腐败的关系,常常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加强审批是抑制腐败的有力手段。
其实正像寻租理论告诉我们的,事情恰恰相反,增加一道审批就增加了一项新的寻租可能性。
以股市的情况为例,有些人想用加强省级推荐和实质性审批的办法来抑制上市过程中的舞弊、诈骗活动,一个公司要上市,要经过管理机关的多道审批,由此把申请上市的过程变成了一个复杂的、多环节的寻租过程,所需付出的寻租成本也规模巨大。
中国的证券市场曾经有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就是一个已经资不抵债的空壳上市公司的名号所谓壳资源要卖几千万元。
原因很简单,走当时法定的审批程序所需付出的机会成本,即打点各方的费用也高达几千万元。
在中纪委三次全会公报的影响下,减少行政审批成为去年两会的一项中心议题,各级党政领导纷纷提出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审批。
一年过去了,各部门和各地区都公布了自己已经取消了多少项行政审批。
不过也有一种议论,认为有些地方公布的成绩有水分。
例如取消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审批项目,却把重要的审批项目保留下来。
还有一种情况是本部门取消了,别的部门又给加上了。
这些议论要引起重视,再接再厉,把减少行政审批的工作进行到底。
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使之到位国企改革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布局调整,放中放小和退出非战略性行业;另一方面是实现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制。
就前一方面而言,现在各地区的发展不平衡,还需要继续努力。
反腐败策略分析——基于反贿赂视角
预防 腐败 , 贵 仝I 颅防腐 败 I : 作 次会 议 第三次 全体 会 议上作最 高 人民 驯 是专项 资 金经常 发生晴 箱操作 的情
督措 施 ,资 金操 作不 透明 ,某些 邵
经过 强有 力的 反腐 败重 拳 …山 ,买 官
执 行财 务 公示公告 、 群 众 督 等必
卖官 、挥 霍 公款等 传统腐 败形 式得 到 要环节 ,又为腐败 人开 方便之r J . .
( 四) 治理腐败的措施不够得力
在 治理 腐败 上仍存 在许 多问题 ,
委 、反 贪 局 、审 计 局 之 外 ,人 大机 赂 法 ,防止 贿赂 犯罪 的发生 才有 可能 贿赂 是世 界 范围 内腐 败资 产的重 关 、新 闻媒 体 、银 行 、 网络 通 讯 公 对腐败零容忍变成现实 。 要 来源 ,随 着市场 经 济的 发展 ,我国 司 、人 民群 众 也都 是反 腐败 的监督 主
括 国企 、私企 、事业单 位 ,对 公职 人
分运 用 ,譬如说 普及 脸谱 、指纹 信息 高 代价性 ,从而做 到 自警 、自醒 、 自 益严 峻的情 况下 ,关于 刑 法对行贿 罪
( 二) 构建反贿赂的权力监管制 应做 一下详 细的 界定 :贿赂 范 围只 包
只 有 构 建 反 贿 赂 的 权 利 监 管 制 员做 了洋 细的规 定 ,对非公 职人 员 、
得 到公 平的 对待 ,这样 才能 防止贿 赂 都是 比较 小 。作 为定 罪量 情节 前提依 犯 罪的 发生 。健 全的机 制是 反腐败 的 据 ,应详 细规定 以便 对贿 赂犯 罪进 行
对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的论文-经济学理论论文
对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的论文经济学理论论文腐败问题已成为困扰全球的一个大问题。
在中国腐败问题也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动摇政权基础、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公害。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腐败产生、蔓延的原因和治理腐败的对策进行分析,考察在给定各种异致腐败的非经济变量前提下,经济因素如何决定腐败行为和反腐败行为的情况,并不是否定其他各种非经济变量对腐败和反腐败行为的影响。
一、腐败的定义及我国目前腐败的现状对腐败概念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经济性腐败、政治腐败、生活腐败、失渎职等。
狭义的主要指权钱交易为主的经济性腐败。
本文认为,对腐败的概念所包括的内涵不宜泛化,还是从狭义的角度来把握腐败的概念比较合适。
腐败的主要特征是利用公权谋私。
鉴此,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把“腐败”一词作以下定义:腐败是经济人违反制度规则用公权资源,为自己或小团体谋取利益的一种经济行为。
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假设,即:人是经济人,人的行为决策都是理性的,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
腐败者也是经济人,腐败者作为经济人参与腐败活动的决策是理性的,其目的也是为了追求腐败利益的最大化。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看,腐败行为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生产”,这种“生产”也存在成本和收益的问题。
一般来说社会转型时期,往往是腐败现象产生和泛滥比较严重的时期。
因为一系列的政治变化,使以往正常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秩序受到冲击和破坏,不仅使原来隐蔽的腐败现象显现出来,而且迅速地传播与蔓延。
有资本主义国家学者认为,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社会状况发生剧变的阶段,也是腐败最严重的阶段。
联合国调查了107个国家后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国家人均收入在265-1000美元时期,是社会剧变革时期,也是社会经济、思想状态等变化最大的阶段。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剧烈变革时期,由于存在体制性的缺陷,加上种种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腐败产生的可能性空间非常大,而对腐败的惩治又不够有力,导致腐败成为一种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益的行业,使腐败之风越刮越盛,腐败的渗透面越来越广,腐败涉及的金额越来越大,涉及的人员越来越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常 管 理 工 作 : 一 是 要 强 调 管 理 的 连 续 性 。 一 种 资 产 使 对 账 和 汇 总 。 用 过 程 中 ,从 新 到 旧都 有 一 个 过 程 , 不 管 何 时 何 地 ,不 2 . 4创 新完善 管理体 系中的 绩效评价 体 系及 奖惩机 制 论 部 门整 合 或 拆 分 ,不 论 人 员 更 替 或 离 退 休 , 属 于 国家 的 资 产 是 不 可 以 由于 而 漏 管 或 失 踪 的 , 要通 过 制度 让 资 资产 管 理体 系运 行 的是 否 有 效 ,不 是 单 纯 靠 一 套 制 度 就 能 解 决 的 。 管理 体 系动 作 的 效 果 如 何 , 需要 利 用 完
在 日常 管 理 制 度 建 设 方面 ,要 特 别 注 意 如 下 方 面 的
借 助校 园 网 联 动 全 校 各 层 次 管 理 部 门, 为 决 策层 提 供 一 个 可 以一 览 资 产 全 局 决 策 依 据 ,实 时 记 录 、 监 控 、 了解
资 产 的 变 动 , 实现 各 管理 部 门 与其 他 部 门对 资产 账 目的
份 资 产 在 使 用 过 程 中 ,总有 陈 旧报 废 退 出 管 理 系 统 的
那 一 天 , 这 一 环 节 如 果 管 理 不 到 位 , 就会 成 为 资产 流 失 的 重 要 环 节 。 要 通 过 严 密 的 制 度 , 防 止 部 门 和 个 人 利 用 制 度 管 理 漏 洞 , 来 随 意 处 置 资 产 , 随 意 变 卖 资 产 , 要 在
[ 1 ]王红心.高校 固定 资产 管理模式创新研 究 [ J ] . 财会通讯 ,
2 0 1 0 ( 1 ) .
[ 2 ]王毅 .浅谈 高校 土地 管理 存在 的 问题 及 其对 策 [ J 】 . 内江
科 技 ,2 0 0 7 ( 8 ) .
现 状 、使 用 人 、价 格 、使 用 部 门等 等 记 录入 库 , 并 利 用 其 资 产 申报 、 增 加 、查 询 、调 动 、处 置 、清 查 等 管 理 功 能 ,以及 多 种报 表 的 统计 功 能 , 来 实 现 管理 水 平 的飞 跃 。
爱 护 资 产 、管 理 资产 的局 面 ,让 固 定 资产 管 理体 系 为 高 校发 展 贡献 更 大力 量 。
参考 文献 :
信 息 化 时代 为 管 理 工作 走 向完 善 提 供 了强 有 力 的 技 应 的处 罚 ,直接 追 究法 律 责任 。 形 成 一 种全 员 关 心资 产 、
率低下。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和专业的管理软件 ,
门 间 的 绩 效 比对 ,进 行 绩 效 考 核 ,对 于 各 项 指标 优 良的 部 门和 相 应 管 理 人 员 , 要给 予 精神 和 物 质 的 奖 励 ,对 于 工 作成 绩 不 佳 ,甚 至 存在 违 纪 、违 法 现 象 的 ,要 给 予相
报 。 2 0 0 5 .
更 重 要 的 是 改 变 各 监 察 机 关 的 收 益 函 数 , 只 有 如 此 才 能
从 长期 中解 决公 务 员贪 污腐 败 的 问题 。
( 上接 第 1 7 4页 )
购 的正 常 运转 和 高 质 高效 。 2 . 2 . 3创新 完善 固定 资产 的 日常 管理 制度
建 立 健 全 校 内的 资 产 数 据 库 , 实 现 全 方 位 的 动 态 管 理 。 特 别应 该 引 进 网 络 版 的 固定 资 产 管 理 系 统 , 借 助这 一 系
统数 据 库 录入 所 有 资产 信 息 , 将 资 产 的编 号 、 规格 、 型号、 购 置 年 限 、 厂 商 、供 应 商 、进 账 日期 、 出厂 日期 、 设 备
学商学院 .
与 政 策 结 果 之 间存 在 着 一 种 意 外 的关 系 , 这 种 关 系 被 称
为“ 激 励 悖 论 ”。 所 以 中央政 府 在 防止 公 务 员贪 污腐 败 时 , 不 能 只单 单 利 用 对 公 务 员 奖 励 高 薪 、 加 大 惩 罚 等 措 施 ,
[ 3 ] 李小翔 . 高薪养廉 的经济学分析 , 经济研 究 . [ 4 ] 潘安 如 . 怎样认识 高薪养廉 [ N ] . 中国改革报 , 2 0 0 1 . [ 5 】 陈博 . 国有企 业激励悖论 . 石 家庄 经济 学院学报 ,2 0 1 2 . [ 6 】 王玉华 . 腐败 与高薪养廉 的经济学分析 . 山 东工商 学院学
加 强 管 理 的 同时 ,制 订 相 应 的 惩 罚 制 度 ,有 效 防控 国有 资产 的流 失 。三 是要 完 善 好 资产 的维 修 保养 管 理制 度 。 2 . 3高校 固定 资产 管理 体 系必须 引入 资产 管理 信 息化 手段
术 手 段 , 借 助 这 一 手 段 ,我 们 可 以 实 现 固 定 资产 管 理 的 现 代 化 , 从 而很 好 地解 决传 统 管 理手 段 的漏 洞 百 出 和 效
产 始终 处 在 管理 之 中;二 是制 度 要体 现 资产 处 置 的管 理 。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备 的 绩 效 评 价 体 系 和 奖 惩 机 制 来 保 障 。否 则 ,就 无 法 保 证 管 理 体 系 的 正 常运 行 ,就 无 法 实 现 管理 体 系 的 真 正 效
用 。要 通 过 建 立 健 全 考核 评 价机 制 和 奖 惩 机 制 , 以 年度 为时 间 单位 , 每 年 要进 行 一 次清 产 核 资 , 汇 总 相关 数 据 , 掌 握 资 产 的 收 益 率 、 利 用 率 、 闲 置 率 、损 毁 率 。通 过 部
财经 ( 务 ) 管 理
4 . 结束 语
公 务 员 与 监 察 机 构之 间 的博 弈 模 型 揭 示 出政 策 目标
参 考文献 :
[ 1 】谢识 予 . 经济博 弈论 [ M] . 上海 : 复旦 大学 出 版社 , 2 0 1 0 .
[ 2 ] 杨艳 王绪梅 . 基 于博弈论分析的高薪养廉 在 中国 . 安徽 大
[ 3 ]王红,刘烨 ,刘卫 民 . 高校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与对策研 究
[ J ] . 广东 农 业科 学,2 0 0 9 .
1 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