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语言表达。

(2)理解什么是惯性。

2、过程与方法:(3)经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的过程,认识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4)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通过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形成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6)通过学习惯性的应用,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2、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问题1(1)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什么效果?(产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会怎样?(形状不变,运动状态不变)(3)物体运动状态不变会处于什么状态?(速度不变,运动方向不变)板书:物体不受力是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问题2:(1)小车放在水平的讲台上处于什么状态?(静止)(2)要使它运动应该怎么办?(推动)(3)不推呢?(小车不动)(4)小车的运动需要什么条件?(推动)板书: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力,不受力的物体一定静止。

(二)新课教学师: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许多类似的现象,如骑自行车,用力踏了它就能运动;不用力踏,它就会停下来。

师: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说过“运动者皆被推动”,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就是说,小车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

大家都同意他的观点吗?我们看一个实验演示实验2: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没有用力推它,但小车仍然向前运动。

师:小车在水平轨道运动过程中还有没有受到水平的推力作用?生:没有师:小车没有受到水平的推力作用却仍然能运动,这不是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违背了吗?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一下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来维持吗?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来维持吗?猜想与假设: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来维持物体的运动不一定需要力来维持物体的运动有时需要用力,有时不需要用力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师:我们现在还是回到这辆小车,老师给它一个推力它就能运动,那么它为什么运动一段距离以后又会停下来呢?生: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有力阻碍了小车的前进师:小车运动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这个摩擦力是阻碍小车前进的,水平方向上还有没有其它力的作用?师:在水平轨道上运动师水平方向上不受推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新版)粤教沪版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2.知道什么是惯性。

3.用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推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体会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

2.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理解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形成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惯性的应用,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及对其内涵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航天员和飞船之间总是用一条“绳子”相连。

你知道这条“绳子”有什么作用吗?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阅读课本]P49~51“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思考]轻推木块在桌面上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这是什么原因呢?[提示]木块在水平方向上不再受到推力的作用,但木块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作用。

[思考]如果减小摩擦力,情况会怎样呢?你能设计一个实验吗?[提示]如果摩擦力减小,木块运动的距离应该更远。

可以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用小车代替木块。

[思考]如果木块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即在水平方向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会怎样运动?[提示]会做匀速直线运动或永远运动下去,不会停下来。

[思考]阅读课本P50“活动1”,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猜想?[提示]先让小车在水平方向上运动起来,运动的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既不受推力,也不受摩擦力。

[思考]若要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摩擦力作用,能做到吗?[提示]物体间的接触面不可能绝对光滑,我们只能减小摩擦,但不能消除摩擦。

[思考]如果运动着的小车只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当摩擦力变小时,物体运动的距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

[思考]实验时,每次实验都需使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其目的是什么?[提示]从同一高度下滑可以保证小车的水平初速度相同,当小车的水平初速度相同时,才能通过比较运动的距离来判断摩擦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八年级物理下册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3 沪粤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3 沪粤版

沪粤八下《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二、惯性现象【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物体的惯性,并能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

【教学重点】会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小车,木块,棋子(5个),直尺,惯性球。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提问:1. 请叙述一下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 原来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将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又将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学生正确回答了以上两个问题之后,教师可进一步追问:物体为什么总“想”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学生很可能一时不知怎样回答)教师阐述: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了物体的许多性质,也发现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即原来静止的就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这种性质就叫做物体的惯性。

(二)新课教学1. 物体的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小到电子、原子,大到宇宙中的星球都有惯性;无生命的物体和有生命的物体都有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意思是说,因为物体具有惯性,所以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物体就能够保持静止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

指出: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内在的性质,不受外力时有惯性,受外力仍然具有惯性。

2. 惯性现象演示一:教师演示惯性球。

请同学分析小球为什么不随纸板运动,而停在正下方的凹碗中(图9-2-1)?(演示时提醒学生主要注意小球,不要集中注意于飞出的纸片)。

演示二:尺打棋子(图9-2-2)。

用尺迅速打出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由于惯性还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于是落在正下方(棋子宜选用厚些的且表面光滑的,尺子要薄些)演示三:向后倒与向前倾(图9-2-3)甲:突然拉动小车时,木块由于惯性向后倒。

乙:小车遇障碍物突然停止时,木块由于惯性向前倾倒。

提问:请解释,为什么当汽车起动时乘客向后倾斜;汽车刹车时乘客向前倾斜,而转弯时则向外倾斜?(以站在车上的乘客为例)教师在学生对上述问题解释后,应使学生认识到:乘客的脚部由于跟汽车地板之间有摩擦而随车起动、随车减速(刹车时)、随车转弯,但身体的上部由于惯性还要保持静止(起动时)、保持刹车开始的较大速度,保持转弯开始时速度的方向,所以当汽车起动时乘客的上身向后倾斜,刹车时上身向前倾斜,而转弯时则向外倾斜。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2课时)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2课时)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2课时)一、教学目标•理解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掌握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并总结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二、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小车、光栅板、光电门、计时器、直尺;•实验用品:小球、弹簧;•课件:PPT介绍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实验记录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复习物体受力时的运动情况;•引入本次课的主题,并告诉学生在不受力作用时,物体会怎样运动。

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2. 实验观察与记录(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每组一个小车和一个光栅板,利用光电门和计时器记录小车经过光栅板的时间;•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将小车推动后静止不动;–将小车按一定的力推动后放开;–将小车用粘性较小的胶带固定在光栅板上。

3. 实验结果总结与分析(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不同情况下小车的运动情况,并将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分析不受力时物体的运动规律,并找出规律的共同点。

4. 概念解释与概括(10分钟)•教师通过PPT介绍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给出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5. 实验验证与巩固(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下一个实验。

每组一个小球和一个弹簧,利用弹簧将小球固定,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小球在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并对结果进行总结。

6. 课堂讨论与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包括:–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是否一定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不受力时并不一定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可能的运动方式。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

四、课堂作业•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课堂讨论,完成课堂小结。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1)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1)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知道并能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过程与方法:在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过程中,进行物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知道并能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教学难点: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知道并能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教学难点: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教学器材
长木板、小车、毛巾、玻璃板、斜面(4人一组)
板书设计
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力,不受力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及设计实验
分析论证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反思
本节是一堂完整的探究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较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

在案例设计上,首先通过讨论举例展示日常经验与物理知识的矛盾,接着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来检验自己的猜想,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这一节主要讨论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即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学生将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理解惯性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2. 使学生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明确力和运动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思考他们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会怎样运动。

2.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受力和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3. 理论讲解: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明确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解答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板书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以及力和运动的关系。

7. 作业设计: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 解释力和运动的关系。

3. 进行一个实验,观察物体在受力和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并记录下来。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否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可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八、板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1.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

教案: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一、教学内容1. 物体不受力的定义和条件;2. 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3. 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4. 实验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不受力的定义和条件,知道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2.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实验操作;2. 教学重点: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小车、木板、滑轮等)、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实验报告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如放在桌面上的书本、挂在墙上的图片等;2. 讲解物体不受力的定义和条件,引导学生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3. 讲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4. 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5. 讨论和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7. 布置作业,进行巩固练习。

六、板书设计1. 物体不受力的定义和条件;2. 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3. 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4. 实验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

七、作业设计1. 简答题: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是什么?答案:物体不受力时,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应用题:一个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它的运动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答案: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受到其他外力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但在实验操作方面仍需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究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情况,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主要讨论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3. 探讨物体受力与运动状态改变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知道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科学探究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以及受力与运动状态改变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滑轮、毛巾、尺子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如静止在桌子上的书本、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等;2. 理论讲解: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意义,解释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3. 实验演示:进行“小车滑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怎样运动;4. 随堂练习: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5. 小组讨论:探讨物体受力与运动状态改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六、板书设计1. 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2. 板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受力与运动状态改变:物体受外力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请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下列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例题:一个静止在桌子上的书本,不受外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是()。

答案:静止。

2. 题目二:请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物体受力与运动状态改变之间的关系。

沪科粤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教案

沪科粤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教案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表格内。

4、分析与结论:引导学生分析下面问题,从而得出结论.(1)、小车在三种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是否相同?(2)、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是否相同?小车在哪种水平面速度减小得最快,小车在哪种水平面速度减小得最慢,你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根据上面的实验进行推理,若没有阻力,小车将会怎样运动?(4)、讨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否正确(5)、介绍伽利略理想实验(6)、牛顿第一定律(二)、引导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1、找关键词2、练习(三)、惯性:[学生实验]:1.请一个同学迅速击打硬币下的硬纸板;2.请一个同学做载有木块的小车受阻而停止运动;巩固提升,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学生观察并讨论]:从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变化情况。

在一定时间内,硬币保持不动;木块会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分析总结]: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关于惯性的理解: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2、惯性的表现:保持原来状态不改变3、惯性的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例如:货车超载后制动距离变长。

)惯性现象及解释:(1)确定研究对象(2)弄清研究对象在现象发生之前处于什么状态。

(3)与研究对象一同运动的物体发生了怎样变化。

(4)研究对象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结果发生了什么现象。

【知识巩固】动车从启动到离站的过程,其惯( B )A.先不变后变大 B.保持不变安全行驶【考点】6L:惯性.故选A.3.【2017.伊春】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A.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B.高速路上汽车要限速行驶C.人踩到西瓜皮上易滑倒D.跳远运动员跳远时要助跑【考点】6L:惯性.故选D.4、【2017•苏州】公交驾驶员进行驾驶技能比赛时,可通过“一杯水”来考验驾驶员的行车技术.将一杯水静置在公交车的置物台上(如图),司机突然刹车时,杯中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A、仍保持水平B、将向前溢出C、将向后溢出D、会溢出,但不能确定溢出方向8、【答案】B【考点】惯性5.(2017•福建)大老虎从静止开始加速追赶小羚羊,快追上时,羚羊突然急转弯逃脱了老虎的捕捉.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

教案: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3节,主要探讨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知道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3. 学生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的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小车、毛巾、硬币等。

学具:笔记本、尺子、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一个静止在桌子上的物体,提问:如果桌子上的物体不受任何外力,它会怎样运动?2.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滑轮组、小车等教具,观察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发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明白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举一些实际例子,如乘坐电梯的人、滑冰运动员等,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这些例子中的运动状态。

5.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问题,如:一个静止在桌子上的物体,如果突然受到一个外力的作用,它会怎样运动?6. 板书设计: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设计一些图示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7. 作业设计: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问题,如:一个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静止,如果他突然用力推一下冰面,他会怎样运动?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可以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白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现象。

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

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

教案: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即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让学生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并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让学生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滑轮、毛巾、木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乘坐地铁时突然刹车,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3. 理论分析: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4.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2. 板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要描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举例说明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2. 答案: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让学生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么样运动》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么样运动》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
3.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一、导入
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提问: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二、新课内容
“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结合我们刚才讲到的牛顿第一定律,讨论以下问题:
1.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2.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通过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
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各小组的讨论情况,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总结等过程,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
3.指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规律的欲望。
-牛顿第一定律与之前学习的力的概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你认为牛顿第一定律在现代科技发展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4.知识巩固,拓展应用: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点。
-开展拓展活动,如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生活中的牛顿第一定律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总结反思,不断提升: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分享学习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么样运动》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么样运动》教学设计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的》教案一、教材分析“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这一节是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

包括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两部分。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之一,它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联系起来,为后面学习二力平衡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以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

本节内容较多,计划用两课时讲授,第一课时讲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讲授惯性内容。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我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推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体会“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与交流,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2)通过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2.难点:通过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四、教法与学法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 教法: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主要采取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和实验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2. 学法:而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因此我也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学法上我主要采取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和集体讨论法等学法。

五、教学过程最后我主要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高尔基说:“好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

”为此我设计了两个小实验引入新课。

实验一:请同学让静止的书或文具盒运动起来。

(不管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都必须给物体施加一个力)然后我再让学生停止用力,并让他们观察会出现怎样的实验现象。

(这时学生会发现用力的时候物体会动,不用力物体停止运动)自然而然学生就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物体运动要靠力来维持。

春八年级物理下册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 粤教沪版(2021年整理)

春八年级物理下册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 粤教沪版(2021年整理)

2017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新版)粤教沪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新版)粤教沪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新版)粤教沪版的全部内容。

7。

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语言表述。

⑵理解什么是惯性.过程与方法⑶经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的过程,认识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⑷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通过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形成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⑹通过学习惯性的应用,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2.教材说明本节主要内容有:科学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及其应用.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是全章的重点和难点,为让学生学好这些知识,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学探究,建议本节用2课时,第1课时通过科学探究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巩固牛顿第一定律,学习惯性的知识.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教材首先介绍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也符合人们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的一般规律:要建立牛顿第一定律,必先突破头脑中错误的前概念。

针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教材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来维持吗?”接下来,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对“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展开探究,在教材图7-25所示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结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以恒定的速度运动下去。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一 )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一 )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一)1. 引言本篇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探究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如何运动。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能够理解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和相关规律,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习目标•理解和描述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观察、实验和总结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 平滑的水平桌面,小球,直尺,计时器•教师准备: 准备实验材料,复习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备课前预习相关理论知识4. 教学过程4.1 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力和运动的相关知识,例如: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提问学生: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什么样的运动?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会如何运动?为什么?4.2 实验步骤1.将一个小球放在水平桌面上,并用直尺固定在球的一侧。

2.球面应该与桌面平行。

3.将球轻推一下,观察球的运动。

4.3 学生观察和记录•学生观察球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观察的内容包括:球的位置变化、运动速度等。

4.4 实验数据分析和讨论•学生分析和总结观察到的数据,讨论球的运动规律。

4.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特点,并归纳出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5. 课堂讨论•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物体在不受力时是否会发生运动?为什么?2.物体在不受力时是否会改变速度?为什么?3.物体在不受力时是否会停止运动?为什么?4.物体在不受力时是否需要外部的力来保持运动?6. 实验延伸•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其他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学生记录实验步骤,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并总结实验结果。

7.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描述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观察、实验和总结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8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8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运动定律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3. 树立爱科学,不断进取的精神【教学重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教学难点】认识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教学器材】惯性小车,斜面,木板,毛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二.进行新课1.历史回顾:对亚里斯多德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提出疑问。

2.演示实验:(1)毛巾表面 (2)棉布表面 (3)木板表面现象:(1)小车受到阻力大,运动时间短,路程短;(2)小车受到阻力较小,运动时间长点,路程远点;(3)小车受到阻力最小,运动时间较长,路程较远。

3.推理:当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时,小车将会怎样运动下去?4.牛顿第一定律:一切不受外力的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说明: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从实验中直接得出来的,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科学推理而得到的。

5.学生阅读课本“牛顿的故事“6.惯性教师: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也可以说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这里提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惯性现象【演示1】图9-2,用尺迅速打出下面的棋子。

解释:叠在一起的棋子原来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当尺子打出了下面的棋子,由于上面的棋子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所以上面棋子落在正下方。

【演示2】惯性小球实验,解释:木片被弹出去之前,小球处于静止状态。

小球由于有惯性,还应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所以小球落在原处。

——解释惯性现象的要领:①说清物体原来是处于什么状态(运动或静止)②说出后来发生什么变化;③物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或静止)状态。

④所以……。

【演示3】刹车时的惯性现象。

请同学们根据要领解释。

教师:这个实验再现了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倒这一普遍现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7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7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知道并能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过程与方法:在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过程中,进行物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知道并能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教学难点: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教学器材:小车、木块、棋子、尺子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观察与思考:(a)、课本图中最下面的棋子受到力的作用后飞了出去,而上面的棋子在水平方向仍保持静止;(b)中弓弦恢复原状后运动的箭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飞出去;(c)汽车启动时,车中的人由于要保持静止状态而向后仰;(d)紧急刹车时汽车不会立即停止,而要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这四个问题说明了什么?二、新课教学(一)、惯性:原来静止的物体仍要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其实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性质。

这种性质在物理上称为惯性。

(二)、活动:观察惯性现象学生活动1:把一张纸条压在竖直放的钢笔帽下,迅速抽掉纸条,而钢笔帽静止不动学生活动2:竖直叠放五枚棋子,用长塑料尺迅速打下面的棋子,上面的四枚棋子并没有倒下,而是落在原来位置的正下方。

学生活动3:在装有水的杯子上放一硬纸板,纸板上放一鸡蛋.迅速击打鸡蛋下的硬纸板,鸡蛋竖直落入杯中,并没有沿水平方向运动.学生活动4:走路者遇到障碍物时会跌到学生活动5:把杯中的水倒掉总结归纳: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具有的这种性质就要表现出来。

(三)、生活中的惯性: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有许多与惯性有关的现象,举例加以说明并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1.请同学们列举在学习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并且作出合理的分析2.生活·物理·社会提问:“在高速公路上行车时的安全防护”交流:高速公路上行车时,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有哪些与惯性有关的交通安全规定?………配带安全带、车与车之间要保持车距、禁止超载…………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B 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可以处于运动状态C 不受力作用的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D 没有力作用于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2.下列事例中,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是( )A 火车速度大小不变通过弯道B 小孩坐在秋千上来回摆荡C 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D 月球绕地球运动3.原来正在运动着的物体,如果它所受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那么此物体将( )A 立即停下来B 速度变慢后逐渐停下来C 速度大小不变,但运动方向改变D 作匀速直线运动4.牛顿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其研究方法是( )A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B 直接的实验结果C 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D 对物体运动规律的一种假设5.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 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 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 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6.乘座公共汽车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将向前倾倒.而在汽车匀速行驶时,人却不会发生倾倒,这两种情况下( )A 前者有惯性,后者没有惯性B 后者有惯性,前者没有惯性C 两者均有惯性D 两者都没有惯性7.关于惯性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运动的物体突然停止时,才有惯性B 只有不受外力的物体才有惯性C 只有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时,才有惯性D 一切物体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都具有惯性8.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行驶是由于____,但汽车速度逐渐减小,最后会停下来,是由于受到____作用.9.坐在匀速行驶的轮船船舱里的人,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当小球自由下落时,将落在( )A 抛出点的后边B 抛出点的前边C 原抛出点D 无法确定10.气球用绳索拉一物体竖直上升时,绳索突然断裂的一瞬间,物体将( )A 因受重力作用而立即下落B 由于惯性将继续上升一段高度C 因惯性和重力同时存在,物体将立即停止上升D 以上说法都不对11.烧锅炉时,用铁铲送煤,铁铲不进入炉内,而是停在炉前,煤就顺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炉内,为什么?【答案】1.B2.ABD3.D4.C5.BD6. C7.D8.汽车具有惯性,阻力9.C10.B11.铁铲和煤原来一起向前运动,当铁铲受到外力作用停在炉前时,煤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向前运动状态,所以煤就顺着铁铲运动的方向进入炉内.板书设计1. 物体的惯性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语言表述。

⑵理解什么是惯性。

过程与方法⑶经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的过程,认识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⑷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通过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形成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⑹通过学习惯性的应用,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2.教材说明本节主要内容有:科学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及其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是全章的重点和难点,为让学生学好这些知识,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学探究,建议本节用2课时,第1课时通过科学探究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巩固牛顿第一定律,学习惯性的知识。

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教材首先介绍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也符合人们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的一般规律:要建立牛顿第一定律,必先突破头脑中错误的前概念。

针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教材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来维持吗?”接下来,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对“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展开探究,在教材图7-25所示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结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以恒定的速度运动下去。

通过以上科学探究,学生对“理想实验”法有了感性认识,“金钥匙”栏目作为“点睛”之笔,明确阐述了这一科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伽利略的研究成果,并否定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最后给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教材通过“活动1”中两个有趣的小实验,使学生感知:物体无论运动还是静止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属性。

然后教材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使学生认识到人们既可以利用惯性,又要注意防范惯性造成的危害。

本节教学重点:“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本节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不符的,而且该规律不是从实验中直接得出,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出来的,需要一定的想象能力,因此,让学生确信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内涵,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教学建议从全章的知识结构体系来看,本节课是一个转折,本章的前两节主要探讨“运动”,后两节将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所以教师要重视本节课的引入,通过引入使学生明确后面几节课的研究方向,同时激发学生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兴趣。

以下几种引入方式可供参考。

实验引入:把木块放在讲桌上,用手推着它运动,放手后木块停下。

然后把铁球放在讲桌上,推着它运动,放手后铁球继续前进。

让学生尝试解释看到的现象,或者提出疑问。

两个现象可能会引出互相矛盾的两种观点:没有力,物体将不能运动;没有力,物体仍可以运动。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让他们自由、开放地发表各自的看法,意在使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发生兴趣。

在学生讨论乃至争辩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运动和力的关系是牛顿力学的核心内容,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第三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第四节研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视频引入:用大屏幕播放神舟号飞船发射升空和宇航员在太空活动的视频资料,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画面最后定格在宇航员“太空行走”的场景,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宇航员和飞船之间用一条“绳子”相连。

教师告诉学生: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处于失重状态,可以看作不受重力作用。

然后提出问题:这条“绳子”起什么作用?让学生讨论猜测。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引入课题。

也可以根据知识体系引入:前两节我们研究了“运动”,上一章学习了“力”的基本知识,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物体如何运动与其受力情况是密切相关的,例如地面上滚动的足球由于受到阻力的作用而停下来,列车启动时需要巨大的牵引力等,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提出问题明确本节的课题后,介绍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可以把他的论断事先写在小黑板上,或用字幕投出,让学生观看思考,然后提出问题: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会停下来、还是继续运动?如果运动,又将怎样运动?●猜想与假设针对上述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或者让学生阅读教材图9-23,问学生:同意哪种观点?自己的看法是怎样的?●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先让学生按照教材7-25进行实验,待做完实验、得出结论后,再结合“金钥匙”栏目,反思讨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实验,体会实验的设计思想。

此法的优点是直截了当,方便易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知识和方法都能得到落实;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了让学生经历设计实验的过程,加深对“理想实验”法的理解,还可以采用下面的教学方法。

样运动?学生设计的实验可能五花八门,但一般都能体现“理想实验”法的设计思想。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让学生观察教材图7-25,讨论回答:实验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三次实验时,要把小车放在斜面的同一高度,并让其自行滑下。

)明确了实验方法,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比较。

该实验的效果一般比较明显。

如果实验室没有那么多小车,可以用铁棒或废电池代替;若用其他物品代替水平轨道上的三种材料,要尽量使它们表面的粗糙程度有明显的区别。

●分析论证学生实验后,可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⑴小车在三种水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是否相同?⑵小车在三种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是否相同?小车在哪种水平面上速度减小得最快?在哪种水平面上速度减小得最慢?你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⑶由此推测:假设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怎样运动?学生结合实验记录,分析思考,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让学生把实验结论填写在教材上: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

假如水平面对小车完全没有摩擦,小车将以恒定的速度运动下去。

学生得出结论后,回扣本节课开始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回答: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来维持吗?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怎样运动?然后让学生阅读“金钥匙”栏目中的内容,反思实验过程,体会“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

教师可以适当介绍“理想实验”法的意义和物理学史的知识,用科学思想来熏陶学生。

如:理想实验是实验与思维的完美结合,它以真实的科学实验为基础,经过合理推理,将研究对象加以“纯化(理想化)”,略去无关或次要因素的影响,概括出事物的本质规律。

然后指出,“理想实验”法是伽利略开创的研究物理的重要方法,经过分析推理提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否定了亚里士多德流行了2000多年的错误观点。

在爱因斯坦和英费尔德合著的《物理学的进化》一书中,曾这样评论伽利略的贡献:“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运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教师最后说明(过渡):伽利略的工作是开拓性的,牛顿集前人之大成,总结了伽利略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提醒学生注意琢磨定律的含义。

牛顿第一定律语言严谨,内涵深刻,让学生透彻理解实属不易。

为帮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1.找关键词让学生找定律中的关键词,并用笔标出来,然后说说它的含义。

应多找几个学生发言,学生说不全面,教师可以补充,例如:⑴“一切物体”说明该规律适合于所有物体,具有普遍意义。

⑵“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定律的条件,要注意没有外力的作用是指物体不受任何力,不是某个力。

如马拉车,车前进;马不拉,车停下。

有人认为“车停下是因为没有受到外力作用”,这是错误的。

此时车只是不受马的拉力,但还受到地面对它的阻力,正是阻力使车停下来。

⑶“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状态”实质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原来静止的物体继续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原来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

“或”字说明物体只能处于其中一种状态,究竟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运动状态决定。

另外,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这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最后可以让学生复述牛顿第一定律,比一比,看谁记得快,说得准。

方法2.做练习题可让学生做做下面的练习,在应用中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⑴关于“物体不受外力时怎样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B.静止的物体永远保持静止C.一切物体都将归于静止D.一切物体都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⑵设想一下:当你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时,突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包括重力、阻力和其他物体的作用力),将会()。

A.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一直飞出地球B.马上停下C.运动一段距离后慢慢停下D.以上均不符合你的想像⑶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没有空气阻力,又处于失重状态,可以看作不受外力作用。

每当宇航员出舱活动时,总要用一条“绳子”跟飞船相连。

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这条“绳子”有什么作用?⑷小明说:“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与我们的生活经验相符,好像是正确的。

”小红说:“教科书上说,他的观点是错误的!”请分析,为什么说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参考答案⑴C ⑵A ⑶如果没有这条“绳子”,宇航员出舱后一旦处于运动状态,将一直运动下去,很难停下或再回来。

有了这条“绳子”,可以防止以上现象的发生。

⑷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者皆被推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便会归于静止。

亚里士多德在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时,只考虑物体受到的推力,而忽视了摩擦阻力,其实物体停下的原因不是“没有力的作用”,而是受到了阻力的缘故,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会停下。

关于惯性,可以由牛顿第一定律引入,也可以通过小实验或日常现象引入,还也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入。

前面两种引入方式容易明白,下面主要介绍问题引入。

教师:我们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毛泽东主席在一首诗中说“坐地日行八万里”,的确如此,我们所在的地区,地面向东移动的速度达几百米每秒(教师事先可利用“cosθ×465m/s”计算出具体数值,θ为你所在地区的纬度)。

按说,当我们竖直向上跳起来落回地面时,地面一定转过了一段很大的距离,自己就不会落在原地。

事实是这样吗?找几个学生到前台试跳一下。

“为什么跳起后总是落回原地?”学生非常好奇。

教师指出:这种现象与惯性有关。

什么是惯性呢?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这说明所有物体都有“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物体的这种性质叫惯性(可板书惯性的定义)。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知道了什么是惯性,可以让学生尝试解释:为什么当我们竖直向上跳起后,总是落回原地?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也可以由教师讲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