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列夫.托尔斯泰和(1)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及知识点本文介绍了《列夫·托尔斯泰》这一教材内容的教学计划和知识点总结。
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知识点总结教学目标1.了解《列夫·托尔斯泰》这位俄国文学巨匠的生平和成就;2.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思想,掌握作者的代表作品;3.培养学生从人生角度看待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让学生了解他作为一位文学大师的贡献和影响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从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中总结出他对文学和人生的理解和思考,带领学生挖掘出文章中的深意,并将其与我们的生命联系起来。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问题对文学的认识升华,如:什么是文学、怎么研究文学、我们该从哪些方面来思考文学等问题。
最后,学生了解到我们关注的文学大师是列夫·托尔斯泰。
2. 了解列夫·托尔斯泰通过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主要作品等方面了解他的创作成就。
同学们可以看看一些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例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3. 讲解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思想通过理解列夫·托尔斯泰对生命、个人、社会的看法,引导学生了解它们从何而来,对我们的意义又是什么。
4. 思考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的主题、情感体验、深层含义,将其与我们的生命联系起来,加深对这些作品的认识。
5.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将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和自己的生命联系起来,找到自己的文学共鸣,培养学生寻找生活美学,理解文学本质。
知识点总结1.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巨匠,代表作包括《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19世纪俄国文学: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比较分析
19世纪俄国文学: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比较分析简介19世纪是俄国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作家。
其中两位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分别是列夫·托尔斯泰和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文将对这两位伟大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在文学创作中的风格、主题和影响。
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背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Lev Nikolayevich Tolstoy)和费奥多尔·密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Mikhailovich Dostoevsky)都生活在19世纪俄罗斯帝国时期。
他们经历了动荡而复杂的社会环境,并深受宗教和哲学思想影响。
文学风格比较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被认为是现实主义文学运动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注重描绘社会生活的真实性和人物心理的复杂性。
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为代表,托尔斯泰展现了对战争、爱情和家庭等主题的深入思考。
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则被视为存在主义文学运动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充满了宗教、哲学以及人类心灵中最黑暗和矛盾的方面。
代表作包括《罪与罚》、《白痴》等,通过刻画复杂而充满矛盾的角色,探讨了自由意志、善恶选择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主题比较托尔斯泰的主题托尔斯泰作品中经常涉及到农民问题、道德责任以及对俄国贵族生活方式的批判。
他关注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并通过对人类内心世界复杂性描写来探索道德背后的真相。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题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则更加专注于个体内心的斗争,关注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赎罪和忏悔的力量。
他揭示了人性中最黑暗、扭曲而令人难以捉摸的一面,并对社会制度、道德观念进行剖析。
影响与价值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在俄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的作品不仅帮助我们了解了19世纪俄国社会和文化,还启发了后来许多作家在描写人类心灵和社会问题时的创作方式。
列夫托尔斯泰
反 衬
具有这种犀利目光,能够看清 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 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 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 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 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他究竟 幸福的还是不幸的?
“幸福”与“不幸”
“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 痛苦的,这是智者的痛苦,如果他 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 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 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 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 并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 这才是他自己最大的痛苦与不幸。 但他把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后人, 他又是伟大而幸福的。
1、正确拼读下列字词: 黝黑 滞留 愚钝 禁锢 轩昂 犀利 侏儒 酒 肆 尴尬 炽热 颔首低眉 广袤无垠
2、解词:
器宇、鹤立鸡群、正襟危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禁锢、颔首低眉、诚惶诚恐、
无可置疑、黯然失色、广袤无垠
二、
1、速读课文,请分别概括每一个段落的主 要内容。
1段:主要写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 2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脸部轮廓。 3段:进一步刻画他的面部特征, 重点描写面部表情。 4、从各个角度写托尔斯泰的长相平平。 5、托尔斯泰的长相会令拜访者失望。
第二部分4个自然段各写什么? 6.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7.他眼睛里蕴藏的丰富的感情。 8.他眼睛的威力。 9.赞美他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 的“不幸”。
一(1-5):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丑陋——外 表。 二(6-9) :透过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 表现其深邃的精神世界——精神。
一.课文前半部分写托耳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 联系全文看,读者仍然能感受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 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三、四年级文学常识汇总(1)名人名家
三、四年级文学常识积累一、名人名家:国内:1、吴承恩:字汝忠。
主要作品《西游记》是著名长篇章回神话小说,是古典文学中最辉煌的神话作品,其艺术性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达到新高峰。
2、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学者,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傍徨》(包括《祝福》、《伤逝》等)、《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从百草集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3、冰心:原名谢婉莹,著名女作家。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桔灯》、《寄小读者》等。
她用格言式诗句咏唱母爱、童真、大海。
她的散文集也表现“爱的哲学”,被誉为“美文”的代表。
4、张秋生: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我们学过的课文有《一本打开的童话书》、《大象和他的长鼻子》。
5、叶圣陶:名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夜》等,童话集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
6、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他的代表作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等。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代表作有《春秋》、《十翼》。
他的名言名句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不忍则乱大谋。
”“道不同,不相为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列夫特尔斯泰简介
列夫特尔斯泰简介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
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列夫·托尔斯泰是现实主义的顶峰作家之一。
他的文学传统不仅通过高尔基等苏联作家所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中也有其巨大影响。
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他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对很多政治运动有着深刻影响。
早年经历托尔斯泰1岁半丧母,9岁丧父,他由家里的亲戚抚养成人。
1845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期中考试不及格,第二年转到法律系。
他不专心学业,痴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对道德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
1847年4月秋天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
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
1851年托尔斯泰和他的兄长前往高加索当兵。
1852年他参加了一场战斗,表现勇敢,且发表了小说《童年》。
1853年托尔斯泰读到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非常钦佩。
1854年托尔斯泰被调往多瑙河战线,并参与了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写成《少年》、《青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
1855年11月托尔斯泰离开军队回到圣彼得堡,重新投入娱乐圈,酗酒好赌。
偏激的个性导致他与屠格涅夫长达17年的决裂。
创作初期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开始创作,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发表《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等小说。
1855年11月他来到彼得堡,受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等人的欢迎,并结识冈察洛夫、费特、奥斯特洛夫斯基、德鲁日宁、安年科夫、鲍特金等作家和批评家。
托尔斯泰倾向于德鲁日宁等人的观点,但又认为任何艺术不能脱离社会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小说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罗斯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讲述一个家族的命 运,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主题。
02
内容概括
主要人物及关系
玛丽亚
尼古拉之妻,善良、宽容的女性。
皮埃尔
贵族青年,参加过莫斯科战役,后加入共 济会。
安德烈
皮埃尔的好友,贵族军官,参加过莫斯科 战役。
尼古拉
安德烈的好友,贵族军官,参加过莫斯科 战役。
THANK YOU.
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民族文化的传承
托尔斯泰的作品弘扬了俄国文化传统,强调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对
俄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世界文学的地位
世界文学经典
作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战争与和平》具有极高的 文学价值和地位。
多元化的艺术风格
托尔斯泰在作品中展现了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包括现实 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等,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06
个人观点与结论
个人观点
史诗般的巨著
我认为《战争与和平》是俄国文学的巅峰之作,具有史诗般的规模和深度,托尔斯泰以卓 越的笔法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拿破仑入侵期间俄国社会的广阔历史画卷。
独特的人物塑造
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塑造非常独特,每个角色都有鲜明的个性和成长历程,使得读者能够深 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轨迹。
娜塔莎
安德烈之妹,与皮埃尔相爱并结婚。
故事梗概
• 《战争与和平》以1812年俄法战争为背景,通过描绘一系列贵族青年 和战争的残酷现实,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和历史变迁。故事主 要围绕皮埃尔、安德烈、娜塔莎等人物展开,讲述了他们在战争中经 历的生死离别、爱情与婚姻、道德与信仰等方面的成长与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读一读,写一写,拼音写汉字(全,附答案)
1.藤野先生(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fēi hónɡ的轻云。
(2)():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ìyánɡdùn cuò的话来。
2.我的母亲(1)():如果我能kuān shù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2)():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wén zhōu zhōu 的。
3.我的第一本书(1)():我的童年没有yōu mò,只有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fān lái fùqù地看。
4.列夫托尔斯泰(1)():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yǒu hēi脸膛。
(2)():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zhì liú着愚钝和压抑。
(3)():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hàn shǒu dī méi。
(4)():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ɡuǎnɡmào wú yín 的宇宙。
5.再塑生命(1)():我的手指cuō niǎn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2)():(我)由qī qī ài ài地发音,进展到可以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进行无限美妙的想象。
6.雪(1)():晴天又来xiāo shì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
(2)():在无边的旷野上,在lǐn liè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7.雷电颂(1)():时而伫立pì nì,目中含有怒火。
(2)():啊,电!你这宇宙中最xī lì的剑呀!(3)():我们没有tuō ní dài shuǐ的雨!9.海燕(1)():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fěi cuì摔成尘雾和碎沫。
4列夫·托尔斯泰(1)
第6段有哪些比喻句?
1. 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 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 目光。
2.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 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3. 仿佛被催眠术控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了…… 4. 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 5. 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 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 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 心窝。 “匕首”指什么?“主人”指 谁?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 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
•匕首——托尔斯泰的眼睛 • 主人——社会、生活、人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 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 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几句话该怎样理解?
• 托尔斯泰对社会现实的批 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他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 虚伪、贵族的腐朽都给予 深刻的揭露。
4.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 的大胡子。
加红色的词语各比喻什么?
面容
面容
面容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
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 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小屋粗制滥 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 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 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 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
列夫·托尔斯泰生活的庄园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托尔斯泰的庄园 托尔斯泰的书房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几年军旅生活 不仅使他看到上 流社会的腐化, 而且为以后在其 巨著《战争与和 平》中能够逼真 地描绘战争场面 打下基础。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1)
斯蒂芬· 茨威格 (1881—1942),奥地利 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他的写作成就以小说 和人物传记见著。代 表作有小说《最初的 经历》、《一个陌生 女人的来信》等;传 斯蒂芬· 茨威格 记《三位大师》、 《罗曼· 罗兰》等。
yǒu
zhì
dù n
黝黑
器宇
xī
滞留 停留不动。
托 尔 斯 泰 墓
列夫· 托尔斯泰故居
列夫· 托尔斯泰生活的庄园
托尔斯泰的主要创作历程
1.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 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 “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2.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 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 一个里程碑。
这就是托尔斯泰的眼睛—— 这是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 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它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 然后发射出准确无误的频波 它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 它全面揭示出广袤无垠的宇宙 它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 它把探照灯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 它忘我地注视上帝 它摧毁着一切的虚无 它把虚假的伪装扯掉 它把浅薄的信条撕烂 它甚至锋刃无情 直戳要害 刺中了自己主人的心窝
一次,听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如歌的行板》,他被如行云流水 一般俄罗斯民歌旋律所吸引,竟然老泪纵横,不能自己。不难 想到,在他的作品中也充满了那么多的乐声。俄罗斯著名的男 中音歌唱家夏里亚宾年轻时曾和友人、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在 这里为托尔斯泰演唱了歌曲《老伍士》。托尔斯泰坐在他们的 对面,兴致勃勃地看着他们,注视着演员的眼睛和嘴巴。当夏 里亚宾含着泪水唱出将被枪毙的士兵最后一句话:愿上帝保佑 你们回到家乡吧。托尔斯泰竟用手擦去了流下的眼泪。唱完以 后,所有的来客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和赞扬的话语。然而,惟有 托尔斯泰既没有鼓掌也没说话,而是静静地坐着,好像陷入了 沉思之中。客人们不敢打扰他 ,默默地下楼去了。夏里亚宾困 惑的问托尔斯泰夫人:“托尔斯泰不喜欢我唱的《老伍士》吗 ?”托尔斯泰夫人握了握夏里亚宾的手,说:“我敢肯定,他 非常喜欢,因为他流了泪”。后来夏里亚宾动情地在回忆中写 道:“我的歌声打动了他,我觉得很幸福。”
列夫托尔斯泰,课文笔记
列夫托尔斯泰,课文笔记
以下是一份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课文笔记,涵盖了他的生平、作品和思想等方面: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他的代表作包括《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托尔斯泰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自幼接受严格的贵族教育,但他对社会的观察和对人性的思考使他逐渐意识到贵族阶层的
虚伪和自私。
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贵族阶层的虚伪和腐化,以及普通人民的苦难和无奈。
托尔斯泰的作品主要围绕着两个主题展开:一个是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另一个是社会的不公和苦难。
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刻画,展现了人性的各种可能性和复杂性。
同时,他的作品也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呼吁人们关注社会不公和苦难,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托尔斯泰的思想也十分独特和深刻。
他主张“道德自我完善”和“博爱”,认为人们应该通过自我完善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幸福,同时也要关注他人的需要和利益,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他也不赞成当时俄国的专制政治制度,认为政府应该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总之,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和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学和思想的发展。
通过学习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性和社会的复杂性,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列夫托尔斯泰》1课件(1)
真正的托尔斯泰我们已经无缘得见,我们只能
通过茨威格的文字描绘去证实我们的想法了。
这篇传记的前5段就是对托尔斯泰肖 像的勾勒,请同学们自读这部分课文,看 看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长什么样?他给 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背景资料:
对资产阶级虚伪腐化的认识和批判,对自身信仰的追寻和探 索,使得他痛苦,矛盾,孤独。因此,他不仅失去了幸福的家庭, 更遭到了整个贵族阶级的排斥,因为他的特立独行是对贵族阶层 和统治阶级的反叛和宣战。他差点被流放,幸亏民众的舆论阻止 了政府的荒唐行为,然而他最终没有逃脱被开除教籍的命运。他 在民众心中是一座丰碑,但在统治者眼中却是一颗危险的炸弹, 是一把锋利的匕首。他是贵族中的一个精神叛逆者,又是一个觉 醒了的精神贵族。列宁曾经评价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82岁,他走完 了自己的一生。留给我们的是90卷的文集,驰骋俄国文坛60年的记忆,是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他不以暴力抗恶的思想。 他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他死后更是安静而朴素,在他家 乡的森林中无声地长眠,坟前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
学生质疑 揣摩品味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高尔基的这句话用夸张恰当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
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2.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 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事态的观察和研究, 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 要求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 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他的心窝. 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 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列夫·托尔斯泰和
3、人物形象分析
安娜:是一个被上流社会虚伪道德扼杀的追求个性解放 的贵族妇女形象。 “我是个人,我要生活,我要爱情。” 托尔斯泰花了大量笔墨来描写安娜的外在的、内在的美, “表现了她做为一个贵妇人的典雅、端庄、美丽、聪明 和质朴,描述了她深挚的感情和从容的风度,使安娜 这个人物成为一个迷人的形象”
《安娜•卡列尼娜》:
1、情节 “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开头情节:“奥勃朗斯基家里一切都乱了”
2、主题
两条线索来体现主题:
1、贵族妇女安娜与丈夫卡列宁决裂,同贵族青年渥伦斯基 相爱而离开家庭,为此她遭到上流社会的鄙弃,后来又受 到渥伦斯基的冷落,终于绝望而卧轨自杀。通过这条线索, 作家表现了城市贵族的生活状况 2、外省地主列文和贵族小姐吉提的恋爱、经济改革和精 神探索。反映农奴制度改革后俄国宗法制农民生活,体现 托尔斯泰的社会理想
列夫· 托尔斯泰和《复活》
文学地位
列宁:“他竟能提出这样多 的巨大问题,竟能达到这样高 的艺术力量,以致他的作品在 世界文学中占了一个首要的 地位。” 1908-1911年,列宁写了《列 夫托尔斯泰是俄国 革命的一 面镜子》等七篇论文专论托尔 斯泰,给他以崇高、客观的评 价。
1828年9月9日诞生 1830年丧母,1838年丧父 1844年9月,考入喀山大学 1847年,他退学,回到故乡 1848-1851, 过堕落生活 1851年4月—1856年,高加索服役 1857年和1860年,西欧旅游,同事醉 心于教育事业,创办农民子弟学校
“忏悔贵族”:
主要出现在19世纪俄国文学中。一般是理想的贵族 知识分子,他们思想进步,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但由于腐
朽、堕落的贵族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有意无意地就会
部编版列夫·托尔斯泰_ppt优秀版1
部编版列夫·托尔斯泰_ppt优秀版1
12.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 “袤”。 例句:在广袤无垠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无边的绿 色中点缀着片片白色,那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13.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意指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 例句: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部编版列夫·托尔斯泰_ppt优秀版1
部编版列夫·托尔斯泰_ppt优秀版1
2. “所以说,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 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 命运。”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句话是对上文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总结、升 华。托尔斯泰相貌平平,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 他出生在贵族家庭,却心系平民,已经和俄国人民融为 一体了,是俄国人民的杰出代表。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 泰的喜爱与敬佩之情
托尔斯泰墓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曾称赞列夫·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 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其实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 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 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旁边只有几株苍劲的大树。 托尔斯泰的坟墓这样简陋,完全是遵照他本人的意愿,这也反映 了托尔斯泰的人格信仰,他晚年厌倦养尊处优的生活,想要放弃 一切使他灵魂难以清静的累赘:财产、名声、成就、地位,让自 己的灵魂在野草的覆盖下安息。恰恰就是这样一座坟墓,却比所 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坟墓和有奢华装饰的坟墓更扣人心弦。
阅读方法解密 引用作用分析法。巧妙引用,在记叙类文章中,可使语 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在说明文中,能 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增加可信 度;在议论文中,能为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 据,增强说服力。本题即通过引用增强感染力,让读者 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洞察力有更深刻的认识。
《童年》:列夫·托尔斯泰的自传体小说
童年:列夫·托尔斯泰的自传体小说简介《童年》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于1852年发表的第一部小说,该小说属于自传体小说,以作者童年时期的经历为主线,展现了一个智慧、敏感和善良的少年在家庭和社会中成长的故事。
本文将以详细的方式介绍《童年》这部作品。
内容概述人物角色•列夫·尼古拉耶维奇(作者):主人公,全书围绕他的成长展开。
•安东·伊万诺维奇(父亲):宽宏大量、善良且温和的父亲。
•塔季雅娜·阿历山德罗芙娜(母亲):典型的贵族女性,对世界充满无限热情。
•乌金察(舅舅):叛逆不羁,享乐主义者。
•尼纳(姑姑):知识渊博但易怒的女性。
故事情节1.第一章:幸福童年 - 描述了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的幼年时光,他与父母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展示了一个爱与温暖充满的童年。
2.第二章:少年时代 - 长大后的列夫·尼古拉耶维奇开始独立思考,对社会和世界产生了更多疑问。
3.第三章:新生活 - 故事转入到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离开家乡、进入学校,在这里他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分离和适应过程。
4.第四章:朋友们 - 描述了列夫·尼古拉耶维奇与他的学校同学建立起深厚友谊的过程。
5.第五章:青春期 - 描述了列夫·尼古拉耶维奇进入青春期,在情感方面经历了许多挣扎和困惑。
6.第六章:家族危机 - 讲述了列夫·尼古拉耶维奇家庭发生动荡变化的故事,以及对自己身份和人生目标重新定位。
主题探讨•家庭的影响:小说通过描写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家庭对于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
•青春期的挣扎:作者通过描绘主人公列夫·尼古拉耶维奇在青春期所经历的心理冲突和情感困惑,表达了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内心挣扎和探索。
•自我认知与自我发现:故事中的列夫·尼古拉耶维奇逐渐意识到自己对世界和社会的独立思考能力,并通过这一过程开始形塑自己独特的价值观。
《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第1课时)
精读细研
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木 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 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 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 塌了的样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额头比作木柴,把没有光 泽的皮肤比作粗糙的村舍外墙,把狮子鼻比作被拳头打 塌的样子,写出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深刻 的印象。
(xiàng )面相
预习检查 形近字
hùn( 混 )杂 gùn( 棍 )棒 kūn( 昆 )明
偏 pō ( 颇 ) bān( 颁 )发 pín ( 频 )繁
zhū( 侏)儒 zhū( 诛)杀 植 zhū( 株)
预习检查 词语解释
器宇:气概,风度。 归宿: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低眉:低着头,形容谦卑恭顺。 禁锢:束缚,限制。 风姿:风度姿态。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 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精读细研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 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 且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令人物形象生动可感。
知识备查 文学常识 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 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 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 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人物或人物资料的有效 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 要意义。
知识备查
传记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
知识备查
背 人景物资介料绍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基本性息和外在形象表格
列夫.托尔斯泰基本性息和外在形象表格
(一)愉悦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二)人生并非游戏,因
此咱们没有权利随意放下它。
(三)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刻,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
(四)如果学生在学校里领悟的结果是使自我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生命永远是模仿和
抄袭。
(五)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一)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
(二)为了必须孤独寂寞惬意,咱们应深信惬意的可能将。
(三)切忌浮夸铺张。
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四)人生不是一种放纵,而是一桩十分沈重的工作。
(五)四周寒冷而又清澈。
在肮脏,昏暗的街道上方,在一个个黑色屋顶的上方,是
幽暗的星空。
(六)惬意存有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有于劳动之中。
(七)不应是为了自我的需要,而应是为了真理而活着。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列夫·托尔斯泰和赫尔曼·赫塞的生平宁作品特点;2. 探究两位作家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3. 分析《战争与和平》和《老人与海》两部经典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导学内容:一、列夫·托尔斯泰1.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Lev Nikolayevich Tolstoy)是俄国闻名作家,被誉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生于1828年,逝世于1910年,是19世纪俄国文学的巨匠。
2. 托尔斯泰的作品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为代表,作品内容广泛而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
3. 托尔斯泰的文学风格清新朴实,注重人物心理的描写和社会现实的反映,他的作品常常带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人类的生存状态和道德观念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二、茨威格1. 赫尔曼·赫塞(Hermann Hesse)是德国闻名作家,生于1877年,逝世于1962年,是20世纪德国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2. 茨威格的作品以《荒原》、《老人与海》等为代表,作品充满哲学思考和心里探索,探讨了人类的存在意义和精神追求。
3. 茨威格的文学风格漂亮而深邃,作品常常充满着对人生和人性的思考,他以奇特的方式揭示了人类心里的复杂与矛盾,引领读者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战争与和平》与《老人与海》1. 《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它描绘了拿破仑战争时期俄国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的生存状态,反映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灾难,以及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
2. 《老人与海》是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了一个老渔夫与大海的斗争和对抗,揭示了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无力和对命运的顽强抗争,体现了人类对生命的执着和对信念的坚持。
导学问题:1. 托尔斯泰和茨威格分别是哪两位作家?他们的作品有何特点?2. 托尔斯泰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是怎样的?茨威格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又有何异同?3. 《战争与和平》和《老人与海》这两部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分别是什么?它们对当代人有何启迪?导学活动:1. 阅读《战争与和平》和《老人与海》的相关章节,分析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2. 小组讨论托尔斯泰和茨威格的作品对当代人的启迪和影响;3. 撰写读后感,表达对《战争与和平》和《老人与海》的理解和感悟。
列夫托尔斯泰课文
列夫托尔斯泰课文列夫托尔斯泰课文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列夫托尔斯泰课文,欢迎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人们无不试图用自己的想像除去他那盖着面孔的头发,修剪疯长的胡须,以他年轻时刮去胡须的肖像作为参照,希望用魔法变出一张光洁的脸。
──这是引向内心世界的路标。
这样一来,我们不免开始畏缩起来。
因为,无可否认的是,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田野村夫的脸孔。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
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小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头打塌了的样子。
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
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
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这副劳动者的忧郇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住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小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娜·卡列尼娜》的主要人物 安娜·卡列尼娜》
Anna Karenina: St.Petersburg 美丽聪颖的贵夫人。与 美丽聪颖的贵夫人。 Vronsky的婚外情导致精神的崩溃 最终自杀。 Vronsky的婚外情导致精神的崩溃,最终自杀。 的婚外情导致精神的崩溃, Alexei Karenin: St.Petersburg 政府高级官员,Anna的丈夫, 政府高级官员,Anna的丈夫 的丈夫, 遵循守旧,虚伪僵化,毫无激情的官僚。 遵循守旧,虚伪僵化,毫无激情的官僚。 Alexei Vronsky: 富裕勇敢的军官。和Anna堕入爱河,但 富裕勇敢的军官。 Anna堕入爱河 堕入爱河, 当得知Anna要影响他的前程时 竟绝情地抛弃了Anna。 要影响他的前程时, 当得知Anna要影响他的前程时,竟绝情地抛弃了Anna。 Konstantin Levin : 当地有钱的地主,机智而又富于哲理。许 当地有钱的地主,机智而又富于哲理。 多方面,该人物是托尔斯泰的缩影。 多方面,该人物是托尔斯泰的缩影。 Stepan Oblonsky (Stiva) : Anna的哥哥。政府小官员,整 Stiva) Anna的哥哥 政府小官员, 的哥哥。 日追求享乐,与家庭女教师的暧昧几乎毁掉其婚姻。 日追求享乐,与家庭女教师的暧昧几乎毁掉其婚姻。 Ekaterina Shcherbatskaya (Kitty): 嫁给Levin的漂亮女人。多 嫁给Levin的漂亮女人 的漂亮女人。 情善感, 对活生生的生活现实深感迷惑。 情善感, 对活生生的生活现实深感迷惑。
列夫•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出生在一个名叫“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出生在一个名叫“雅斯 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 早年父母先后去世。 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 早年父母先后去世。童年和少年时代受过 严格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进入喀山大学学习 年进入喀山大学学习, 严格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进入喀山大学学习,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 影响。托尔斯泰从50年代开始创作 早期作品主要有: 年代开始创作。 影响。托尔斯泰从50年代开始创作。早期作品主要有:自传体三部曲 童年.少年.青年》 1851~1857)、军事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 )、军事小说集 《童年.少年.青年》(1851~1857)、军事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 1856)、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 1856) )、中篇小说 (1856)、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等。 60年代初,他的创作进入高潮,除完成中篇小说《哥萨克》 60年代初 他的创作进入高潮,除完成中篇小说《哥萨克》 年代初, 1853~1863)等作品外,还创作了史诗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 (1853~1863)等作品外,还创作了史诗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 1866~1869)。 70年代的主要作品是长篇小说 安娜·卡列尼娜》 年代的主要作品是长篇小说《 (1866~1869)。 70年代的主要作品是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1873~ 1877)。 70年代未 年代初 他在长期精神探索的基础上, 年代未80年代初, (1873~ 1877)。 70年代未80年代初,他在长期精神探索的基础上,完 成了世界观的激变,与本阶级决裂,转向宗法农民一边。 成了世界观的激变,与本阶级决裂,转向宗法农民一边。这时他加强了 对专制制度的批判,但又进行“不以暴力抗恶” 道德自我完善” 对专制制度的批判,但又进行“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善”的 说教。 说教。 80年代以后,托尔斯泰仍不断有杰作问世。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 80年代以后 托尔斯泰仍不断有杰作问世。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 年代以后, 复活》 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 《复活》,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晚年的托尔斯泰 始终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 始终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为自己的家庭生活与 农民有巨大差距而十分不安。1910年11月10日离家出走 途中患肺炎, 日离家出走, 农民有巨大差距而十分不安。1910年11月10日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 20日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终年82岁。 20日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 终年82岁 日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
《安娜•卡列尼娜》的故事梗概 安娜•卡列尼娜》
十九世纪俄罗斯的上流社会里,高层首长卡列宁之妻安娜艳冠群 十九世纪俄罗斯的上流社会里, 在火车上她邂逅了风流倜傥的伯爵渥伦斯基(西恩·宾饰) 芳,在火车上她邂逅了风流倜傥的伯爵渥伦斯基(西恩·宾饰)。渥伦斯 基的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爱情,二人产生了真爱, 基的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爱情,二人产生了真爱,在当时社会 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不顾一切地私奔,他们的爱情悲剧就此展开。 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不顾一切地私奔,他们的爱情悲剧就此展开。 虽然安娜勇敢地告诉自己的丈夫一切实情,希望能离婚, 虽然安娜勇敢地告诉自己的丈夫一切实情,希望能离婚,但看重 社会地位的卡列宁(詹姆斯福克斯饰) 难以忍受夺妻的耻辱, 社会地位的卡列宁(詹姆斯福克斯饰),难以忍受夺妻的耻辱,以安娜 最心爱的儿子做威胁,拒绝和安娜离婚并逼她放弃儿子。 最心爱的儿子做威胁,拒绝和安娜离婚并逼她放弃儿子。 此刻,安娜已离家与渥伦斯基同居,怀了他的孩子,却不幸流产, 此刻,安娜已离家与渥伦斯基同居,怀了他的孩子,却不幸流产, 得了后遗症,又对酒与药物有了依赖性,经过重重困难波折后, 得了后遗症,又对酒与药物有了依赖性,经过重重困难波折后,安娜 的精神压力变得非常大。后来, 的精神压力变得非常大。后来,渥伦斯基承受不了社会压力开始对她 表示冷淡,安娜付出了失去家庭、儿子和社会地位的高昂代价, 表示冷淡,安娜付出了失去家庭、儿子和社会地位的高昂代价,而现 在所谓真挚自由的爱情也开始要被遗弃,她内心无法获得满足和平衡。 在所谓真挚自由的爱情也开始要被遗弃,她内心无法获得满足和平衡。 最后安娜身着一袭黑天鹅绒长裙,在火车站的铁轨前, 最后安娜身着一袭黑天鹅绒长裙,在火车站的铁轨前,让呼啸而 过的火车结束了自己无望的爱情和生命, 过的火车结束了自己无望的爱情和生命,这段为道德和世间所不容的 婚外情最后的结果由安娜独立承担,留下了无限感伤。 婚外情最后的结果由安娜独立承担,留下了无限感伤。
《复活》 复活》
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的人性的 复苏过程。尤其是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 复苏过程。尤其是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他的原型是托 尔斯泰的一个朋友、检察官柯尼讲的一个真实故事: 尔斯泰的一个朋友、检察官柯尼讲的一个真实故事:有 位上流社会的青年, 位上流社会的青年,在他陪审的案件的被告人中发现被 他诱奸过的姑娘,那姑娘已成了妓女, 他诱奸过的姑娘,那姑娘已成了妓女,被指控偷了嫖客 的一百卢布,并被判以四个月的监禁。那青年良心发现, 的一百卢布,并被判以四个月的监禁。那青年良心发现, 想方设法同女犯见面,并请求柯尼的帮助, 想方设法同女犯见面,并请求柯尼的帮助,表示愿意同 女犯结婚以赎罪。不幸的是,那女犯因伤寒死于狱中。 女犯结婚以赎罪。不幸的是,那女犯因伤寒死于狱中。 这个故事给托尔斯泰强烈的震动, 这个故事给托尔斯泰强烈的震动,于是他以这个故 事的蓝本为开端,塑造了聂赫留朵夫这样一个人物。 事的蓝本为开端,塑造了聂赫留朵夫这样一个人物。在 聂赫留朵夫的身上,凝聚了托尔斯泰通过大量调查、 聂赫留朵夫的身上,凝聚了托尔斯泰通过大量调查、观 察和思考所得到的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 察和思考所得到的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寄托了托尔 斯泰的许多先进思想。当然,由于所处的年代的局限, 斯泰的许多先进思想。当然,由于所处的年代的局限, 托尔斯泰的思想在我们现在看来有许多明显的缺陷。 托尔斯泰的思想在我们现在看来有许多明显的缺陷。
《复活》中的女主人公卡秋莎·马斯洛娃是女奴的私生女。少女 复活》中的女主人公卡秋莎·马斯洛娃是女奴的私生女。 时代,她身为地主家的养女兼使女,但却没有丝毫奴颜婢膝。 时代,她身为地主家的养女兼使女,但却没有丝毫奴颜婢膝。她天真 无邪,但幼稚无知,凭着一颗单纯的心灵,设想着美丽的世界, 无邪,但幼稚无知,凭着一颗单纯的心灵,设想着美丽的世界,沉浸 在欢乐的生活中。被奸污后的卡秋莎还曾有过幻想, 在欢乐的生活中。被奸污后的卡秋莎还曾有过幻想,直到风雨交加的 秋夜,聂赫留朵夫坐在舒适明亮的头等车厢里玩牌、谈笑,而卡秋莎 秋夜,聂赫留朵夫坐在舒适明亮的头等车厢里玩牌、谈笑, 在火车旁奔跑、呼喊,却得不到回音。这时, 在火车旁奔跑、呼喊,却得不到回音。这时,她才开始意识到他们之 间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是属于两个世界的人。 间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是属于两个世界的人。她真想纵身 跳到车轮下,了此一生。胎儿的蠕动,激起了她母性的感情,但从此, 跳到车轮下,了此一生。胎儿的蠕动,激起了她母性的感情,但从此, 她眼前失去了光明和希望,在黑暗中摸索、挣扎, 她眼前失去了光明和希望,在黑暗中摸索、挣扎,“她不再相信上帝 和善良” 认识到“所有关于上帝和关于善的那些话, 和善良”,认识到“所有关于上帝和关于善的那些话,全是欺人之 谈”。 卡秋莎·玛丝洛娃形象丰满、真实, 卡秋莎·玛丝洛娃形象丰满、真实,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女性画廊中 独具一格。作品正是通过卡秋莎和她的不幸遭遇,反映了“ 独具一格。作品正是通过卡秋莎和她的不幸遭遇,反映了“一直到最 深的底层都在汹涌激荡的伟大的人民的海洋” 列宁语)。 )。在形象体 深的底层都在汹涌激荡的伟大的人民的海洋”(列宁语)。在形象体 系中她与聂赫留朵夫相辅相成,体现了作品的主题。物质只是“绵延” 系中她与聂赫留朵夫相辅相成,体现了作品的主题。物质只是“绵延” 停滞或削弱的结果。复活节之夜聂赫留朵夫的情欲是他堕落的开端, 停滞或削弱的结果。复活节之夜聂赫留朵夫的情欲是他堕落的开端, 那么, 那么,凄风苦雨的车站一幕卡秋莎对善和上帝的怀疑与否定就是她沦 落的内因。他们生活的转折都取决于对待永恒法则——上帝的真理的 落的内因。他们生活的转折都取决于对待永恒法则——上帝的真理的 态度。因此,他们后来的精神复活,首先是皈依上帝, 态度。因此,他们后来的精神复活,首先是皈依上帝,恢复对善和爱 的信念。聂赫留朵夫通过忏悔和赎罪,卡秋莎通过宽恕对方,恢复爱 的信念。聂赫留朵夫通过忏悔和赎罪,卡秋莎通过宽恕对方, 的途径。同时, 的途径。同时,现实主义大师托尔斯泰也写出了男女主人公关系中的 社会因素、阶级对立,使社会的主题与伦理道德的主题紧密结合, 社会因素、阶级对立,使社会的主题与伦理道德的主题紧密结合,融 为一体。 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