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 二轮复习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 免疫调节 专题卷(江苏专用)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二轮专项训练:3.3《生命活动调节类》(含答案)

高考生物二轮专项训练:3.3《生命活动调节类》(含答案)

三、生命活动调节类1.下图为神经—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部分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表示人在进入寒冷环境后,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神经调节的中枢在________,神经调节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反过来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属于________调节。

当体内缺乏碘元素时,将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受阻,引起激素①②的分泌量________(填“减少”“不变”或“增加”)。

(2)科研人员利用免疫调节原理将毒性弱的霍乱弧菌苗注入正常小鼠体内,作为________起作用,使其体内产生了相应的免疫活性物质,该过程会出现图2中________(填“A”或“B”)所示的现象。

向该小鼠第二次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后小鼠没有发病,则在此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生理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为人体的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反射弧较为简单的是________(填“缩手反射”或“膝跳反射”)。

直接刺激图中⑥处也能引起缩手反应,该过程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图示缩手反射中,手被钉刺后立即缩回,并不是在感觉到痛后才缩回,这个事实说明调节缩手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

在检查膝跳反射时,如果测试者事先告诉受试者,受试者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抵制或加强这一反射,可见膝跳反射受________的控制。

2018年高三生物竞赛试题: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文档资料

2018年高三生物竞赛试题: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文档资料

高三生物竞赛试题: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本文导航 1、首页2、非选择题【】温故而知新,大家只要做到这点,一定可以提高学习能力。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生物竞赛试题,方便同学们查看复习,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1.(2018广东高考)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解析:起跑动作的产生是一种条件反射,A错误;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中的躯体运动中枢,B错误;起跑反应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突触的多少,D错误。

答案:C2.(2018新课标全国卷)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解析: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因肾上腺素可作用于心脏,所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内脏神经支配)和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完成调节);肾上腺素为动物激素,是通过血液(体液)运输到心脏的。

答案:C3.下列不属于下丘脑功能的一项是()A.参与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B.感受渗透压变化C.合成抗利尿激素D.分泌促胰岛素释放激素解析: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改变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能合成抗利尿激素;下丘脑不能合成促胰岛素释放激素。

答案:D4.(2018江苏高考)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 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 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 d、刺激 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 c 和结构 b 的传导速度相同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反射弧中神经细胞之间突触的存在,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图中d为传入神经,切断d后刺激b,仍能引起效应器收缩;结构b为神经纤维、结构c为突触,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比在突触部位的要快;Ⅱ为突触后膜,其上发生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

(江苏)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调节(二) 第一课时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课件

(江苏)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调节(二) 第一课时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课件

3.(2017·江苏高考)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
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解析: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兴奋传导到③时,
解析: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 K+的大量外流; bc 段 Na+通过通道蛋白大量内流,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 量;cd 段 K+继续外流,此时细胞膜仍对 K+的通透性大,对 Na+的通透性小,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Na+通道多处于 关闭状态;动作电位的大小不会随着有效刺激强度的增加而 增大,而是表现出全或无的特性。 答案:C
外,在 X 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未受刺激时,电流计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B.兴奋传导过程中,a、b 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 b→a C.在图乙中的 t3 时刻,兴奋传导至 b 电极处 D.t1~t2、t3~t4 电位的变化分别是 Na+内流和 K+外流造成的
解析:未受刺激时,静息电位的检测需要将电极一侧放在膜外, 另一侧放在膜内;神经纤维细胞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相同,即从 a→b;在图乙中的 t1 时,兴奋传至 a 点,电流计指 针偏向一侧,在 t3 时刻,兴奋传至 b 点,电流计指针偏向另一 侧;t1~t2、t3~t4 电位的变化都是 Na+内流的结果。 答案:C
考向(二)
体液调节
[真题导向]
1.(2018·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
()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大题习题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大题习题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综合大题习题20题1.“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

用吃喝来御寒,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体温能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______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低温刺激冷觉感受器并使之产生兴奋,兴奋传至下丘脑,使下丘脑分泌的______增加,该激素作用于______细胞。

(2)葡萄酒中所含的乙醇能使大脑的相关神经中枢系统兴奋。

适量地饮葡萄酒有利于缓解疲劳,松弛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的新陈代谢等。

当乙醇刺激的神经元的轴突上某部位时,这个部位的细胞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答案】 (1). 产热量和散热量 (2).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 垂体(4).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解析】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的调节,在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过程。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在垂体上,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在甲状腺上,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详解】(1)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体温能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低温刺激冷觉感受器并使之产生兴奋,兴奋传至下丘脑,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该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

(2)当乙醇刺激的神经元的轴突上某部位产生兴奋时,这个部位的细胞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点睛】1.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能作用在垂体上,因为只有在垂体上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2.神经细胞未受刺激时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刺激兴奋时变成外负内正。

2.下丘脑是机体调节过程中联系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枢纽。

(1)研究表明,人体在摄入250毫升的某酒精饮料后会排出800毫升至100毫升的水,排出水分相当于摄入水分的4倍,导致机体脱水。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综合大题专题训练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综合大题专题训练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综合大题专题训练20题1.2017年10月美国三位遗传学家因为发现了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荣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正常的昼夜节律行为有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褪黑素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内源激素,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内环境是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 __共同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 __调节网络是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褪黑素的合成分泌与日照周期同步。

实验发现持续光照可造成小鼠松果体重量减轻,细胞缩小,而人为致盲小鼠的松果体细胞内的褪黑素合成酶的活性增强。

请推测一昼夜中,人体内的褪黑素分泌量变化规律是_____。

(3)有人喜欢长期熬夜玩手机或电脑,从而扰乱了生物钟,推测其原因是_____。

熬夜时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褪黑素能通过多种途径来调节免疫功能,研究表明在淋巴细胞中含有特异性褪黑素受体,说明了_____。

(4)通过实验人们发现,切除雌鼠松果体后,卵巢会增生变肥大,而注射褪黑素则会使卵巢重量减轻,据此可以判断褪黑素能_____(填“促进”或“抑制”)性腺发育,原因可能是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进而引起垂体分泌的_____激素减少所致。

【答案】 (1). 细胞外液 (2). 神经—体液—免疫_ (3). 白天分泌较少,夜间分泌较多 (4). 手机或电脑的光线抑制了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睡眠 (5). 褪黑素能作用于淋巴细胞,从而影响免疫力 (6). 抑制 (7). 促性腺【解析】结合题意分析可知,通过“光周期信号刺激视网膜→松果体→分泌褪黑素”途径对生物钟的调控。

在淋巴细胞中含有特异性褪黑素受体,说明褪黑素可以与相应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从而影响免疫力。

详解:(1) 内环境是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的液体环境。

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专题附答案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专题附答案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专题1.下图表示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以及膜电位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轴突膜只在bc段时才发生钠离子大量内流的现象B.轴突膜在ce段时,钾离子大量外流,不消耗ATPC.a、e处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细胞D.A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2.下图甲、乙分别表示反射弧组成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甲图中,①②分别表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B.根据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判断乙图中的a、c为兴奋部位C.乙图中在神经元细胞膜内局部电流方向都是由b流向a、cD.甲图中的①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上进行单向传导3.不同生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不尽相同,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单细胞动物只有体液调节,而人体内则具有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兴奋的传递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C.有的内分泌腺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可看做反射弧的组成部分D.在高等动物和人体内,兴奋在神经元内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4.大熊猫常被作为友好使者运送到国外,其在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

如图为甲状腺激素的调节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紧张等刺激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属于神经调节B.M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等特定的靶细胞D.大熊猫在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先下降再恢复5.如图表示某人在餐后及运动过程中两种主要分泌物对血糖平衡调节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餐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所致B.分泌物甲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其作用的结果又可影响分泌物乙的分泌C.2~2.5小时分泌物乙增多,它能促进肝细胞和肌细胞内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转化成葡萄糖D.据图可知,分泌物甲和乙共同维持血糖平衡,二者是协同作用的关系6.如图是高等动物雌性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模式图,A、B、C代表器官,a、b、d、e代表物质,①、②和③代表过程。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人体稳态及生命活动的调节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人体稳态及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八:人体稳态及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纲点击:体温调节、水盐调节,A级;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血糖调节、免疫调节,B级。

一、自我探究体验1.(2017年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2.(2017年新课标卷)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3.(2017年江苏卷)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4.(2017年北京卷)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

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_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____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胞内,Ca2+与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使C酶的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江苏专用)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第五单元 个体生命的稳态基础 专题一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江苏专用)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第五单元 个体生命的稳态基础 专题一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3.把握兴奋产生的机制与特点
Na+外流
相关 外流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 反射弧中神经细胞之间突触的存在,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 中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图中d为传入神经,切断d后刺激b,仍 能引起效应器收缩;结构b为神经纤维、结构c含有突触,兴奋在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比在突触部位的要快;Ⅱ为突触后膜,其 上发生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 答案 A
1.巧记神经递质的释放、性质及作用效果
2.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突触处神经冲动传递的三大原 因 (1)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止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 (2)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 (3)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或抗体占据,使神 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命题角度3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1.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
提分必须规避的“3个误区” (1)产生感觉≠完成反射 一切感觉无一不是形成于大脑皮层,其产生路径为感受器→传 入神经→上行传导至大脑皮层,可见传出神经及效应器受损时 仍可产生感觉,但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受损时将不形 成感觉。 (2)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这一高级中枢调控。 (3)“言语中枢”是人类特有的高级中枢,它位于大脑皮层左半球。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解析 突触由轴突末端和树突或胞体形成,A错误;突触处兴 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A神经元,可以在B神经元测量到电位 变化,B正确;突触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B神经元,不 可以在A神经元测量到电位变化,C正确;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突 触小体,内含神经递质,此处可发生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 D正确。 答案 A

【江苏省】2018年高考生物-体液调节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专题练习-答案

【江苏省】2018年高考生物-体液调节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专题练习-答案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新吸收水
12.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2)分别对A、B、C组施以自变量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2018年高考生物专题练习
体液调节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1.如图表示正常人体血糖来源和去向,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②和⑤过程的糖原不完全相同
B.血糖来源增加,去路减少,则引起血糖升高
C.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能促进②③过程
D.胰岛素能促进④⑤⑥过程
2.下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C.激素参与的调节不属于体液调节
D.激素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产生
4.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在人体血糖调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水平升高
B.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水平降低

【配套K12】江苏省2018年高考生物(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17讲 体液调节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

【配套K12】江苏省2018年高考生物(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17讲 体液调节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

第17讲体液调节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考纲要求考点一血糖平衡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1)血糖来源中,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是血糖最主要的来源,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是最有意义的去向。

(2)上述血糖氧化分解的具体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3)由血糖转化的某些氨基酸为非必需氨基酸。

(4)可直接分解产生葡萄糖的是肝糖原。

2.血糖平衡的调节(1)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2)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①血糖浓度——高浓度,即a途径;②神经调节——下丘脑传出神经,即b途径;③胰高血糖素,即c途径。

(3)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①血糖浓度——低浓度,即f途径;②神经调节——下丘脑传出神经,即e途径;③胰岛素,即d途径。

(4)从调节方式来看,血糖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从调节过程来看,血糖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3.水盐平衡的调节(1)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储藏于垂体中,在适宜刺激的作用下,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2)调节过程命题点一血糖平衡调节1.(2017·南京学测模拟)如图表示正常人体血糖来源和去向,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②和⑤过程的糖原不完全相同B.血糖来源增加,去路减少,则引起血糖升高C.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能促进②③过程D.胰岛素能促进④⑤⑥过程答案 C解析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降低血糖,应抑制②③。

2.(2017·连云港学测模拟)下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B.正常人一次性吃糖过多,也可出现尿糖现象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影响甲的分泌活动D.图中a与c表现为拮抗作用答案 D解析a和c都是升血糖,为协同作用。

2018-2019年江苏高考生物备考:十年高考真题汇编: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

2018-2019年江苏高考生物备考:十年高考真题汇编: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2008-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08~17高考江苏卷生物试题(十)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08)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

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答案】A(09)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答案】D(10)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D.在Ⅱ处施加剌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答案】D(11)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答案】A(14)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答案】B(15)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 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 Cl-同时内流【答案】D(17)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答案】D(08)右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答案】ABD(10)养鸡场鸡舍中清晨和傍晚用稳定的灯光延长光照时间,以提高产蛋率。

2018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高二生物复习资料:07-17年江苏学测真题分类汇编-神经调节

2018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高二生物复习资料:07-17年江苏学测真题分类汇编-神经调节

2007~2017年学业水平测试生物考点归类必修③神经调节反射和反射弧:B级(11年)反射是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A.反射弧 B.感受器 C.神经中枢 D.效应器(14年)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下图为人体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神经中枢的是A.①B.③C.④D.⑤(2016·江苏学测)下图为反射弧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代表效应器B.②代表神经中枢C.③中突触处兴奋传递方向是双向的D.④未兴奋时,膜两侧电位呈外正内负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A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B级(08年)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A.外正内负B.外负内正 C.外负内负 D.外正内正(09年)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D(14年)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膜两侧电位为外负内正B.兴奋部位的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化学信号形式传导D.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突触的结构特点:A级(11年)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突触,突触的结构包括A.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B.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前膜C.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突触小泡 D.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B级(08年)右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13年)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组成 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突触间隙C.神经递质由突触后膜释放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2017·江苏学测)下图为突触结构的示意图,其中结构Q的名称是()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D.突触小体(07年)(6分)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 ]中填序号,在上填名称):⑴在A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

2018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创新讲义:专题5.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2018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创新讲义:专题5.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第2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主干知识——串一串][基础小题——练一练]题组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与机制1.辨析关于神经调节的6个易错点(判断正误)(1)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提示:只有经过完整反射弧才可完成反射活动。

(2)组织液中Na +浓度降低,则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

(√)(3)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提示:动作电位时Na+更多进入膜内,所以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比静息电位时低。

(4)膝跳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提示:兴奋在突触间是单向传递的。

(5)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酶分解或被细胞吸收。

(√)(6)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2.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没有发生物质的交换B.神经纤维上处于兴奋状态的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方向与细胞膜内电流的方向一致D.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变化是因为K+外流和Na+内流解析:选C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物质交换一直进行,K+外流使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兴奋时,Na+内流使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方向(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与细胞膜内电流的方向(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一致,与细胞膜外电流的方向(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相反。

3.(2017·烟台模拟)如图为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情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该电位可表示静息电位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C.动作电位形成时Na+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运输消耗能量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传导解析:选C 图甲电表测定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差,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该电位可表示静息电位,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

【江苏省】2018年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专题练习-答案

【江苏省】2018年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专题练习-答案

神经调节答案1~5.ABDBA 6~10.DCADD 11~15.DAⅠ真题演练1~4.ABCD5.(1)传入神经;⑤(2)突触前膜(3)单;单(4)刺激前为外正内负,刺激后仍然是外正内负Ⅱ模拟过关1~5.CBBCC 6~10.DBBBC 11~12.DA13.(1)①;③(2)正电位(3)单向传递;化学信号→电信号(4)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14.(1)(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特异性)受体;兴奋;抑制(2)(负)反馈(3)⑥兴奋后会抑制⑤释放递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4)Ⅰ神经调节解析1.解析条件反射如果不经常强化容易消退,该反射是由灯光刺激与食物多次结合形成的条件反射,继续用灯光刺激+食物可以强化该反射,而不会使该反射消退。

2.解析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但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无需大脑皮层的参与也能完成,A错误;条件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B正确;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都需要在神经中枢的参与下才能完成,C错误;脑中的神经中枢都是高级中枢,但其中的一些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如下丘脑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D错误。

3.解析该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代表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突触处兴奋传递方向是单向的,神经纤维未兴奋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时,外负内正。

4.解析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5.解析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是低级中枢反射的结果,不是由大脑皮层支配的,应是经过途径①②③完成反射;通过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⑦和③两个神经元上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⑦传向③;感觉是兴奋由④⑤⑥上行至大脑皮层产生的。

6.解析A项,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只有低级中枢的调节;B项,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是只有大脑参与的高级中枢调节;C项,言语区的调节只是大脑高级中枢参与的活动;D项,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体现了大脑对脊髓排尿反射中枢的控制。

江苏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调节讲义

江苏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调节讲义

调节[理清——知识联系][记清——主干术语]1.内环境是细胞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当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时,会和内环境中的某些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发生反应,反应产物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酸碱度保持稳定。

3.血糖、体温、渗透压三类调节(1)血糖调节: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胰岛B细胞分泌)和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分泌),升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降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

(2)体温调节: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主要是甲状腺激素,体温平衡决定于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有机物的氧化放能,热量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散热等。

(3)渗透压调节: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而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调节人体渗透压的激素主要是由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

渗透压调节和血糖调节、体温调节的中枢都在下丘脑,下丘脑具有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四大功能。

4.神经调节中的两个方向(1)兴奋在神经纤维(离体)上以神经冲动的(电信号或局部电流)形式进行双向传导。

(2)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5.兴奋在突触处借助神经递质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6.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大脑皮层为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7.大脑皮层除了有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的功能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发生障碍,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自己却不能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成为运动性失语症。

【江苏省】2018年高考生物-稳态与体温调节-专题练习

【江苏省】2018年高考生物-稳态与体温调节-专题练习

江苏省2018年高考生物专题练习稳态与体温调节 1.下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A 、B 、C 表示结构,a 、b 、c 、d 表示液体。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a~d 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aB .a~d 中,2O 浓度最低的是aC .在正常情况下,组成A 结构的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血浆D .a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2.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乙、丙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 .3中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与体液调节C .人发生过敏反应,1结构的通透性会增大D .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丙液减少3.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 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233H CO /NaHCO 、2424NaH PO /Na HPO 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2CO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 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 .①B .①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⑤4.下面为机体调节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B.图中③神经系统均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D.血糖调节的主要途径是①④⑥⑤5.如图表示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B.甲的含义是汗腺分泌减弱,毛细血管舒张C.如果乙表示激素的作用,则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D.如果丙表示相关骨骼肌的活动,则通过战栗增加无氧呼吸的强度6.如图表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B.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C.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D.该图表示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7.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两种,这两种神经元放电频率与体温变化之间的关系如图,正常情况下,C、W曲线交于点S,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

【配套K12】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生物专项复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人体

【配套K12】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生物专项复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人体

人体的水盐调节课后练习(2)1.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是( )A.盐增多,糖未增多B.糖增多,盐未增多C.两者都增多D.两者都未增多2.实验研究喝1 L水和1 L0.9%的盐水对于A、B两组男性尿液产生量的影响。

实验前要求实验对象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实验过程中,尿液每30 min收集1次,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中时间为小时,饮入的是水或盐水)A.实验前实验对象排空尿液是为了保证尿液输出量是喝水或喝盐水的结果B. B组喝的是盐水C.在喝水或盐水后,两组尿量都在开始时增加,随后减少,2h后达到最高峰D.如果正常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12 h)没有喝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基本不变3.给动物饮相同量的清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实验动物是()A.输液不久后的动物 B.患糖尿病的动物C.切除垂体的动物D.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4.负责调节人体体温和水盐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A.大脑皮层 B.小脑 C.下丘脑 D.脑干5.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却因肌肉大量释放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结果造成人压着没事,救出来后最终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的情况。

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移开重物之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B.有些刚被救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C.因严重缺水,幸存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D.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遇难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6.在人体的水和无机盐代谢平衡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器官是()A.皮肤 B. 肾 C. 肺 D. 小肠7.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 D.纯净水8.一个人剧烈运动大量排汗后,却不感到口渴,这是因为()A.丢失的水的质量比盐的质量大B.丢失的盐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C.丢失的水的比例比盐的比例大D.丢失的盐的比例比水的比例大9.通常情况下,人大量饮水后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以及尿液中尿素浓度的变化分别是( )A.降低降低B.升高升高C.降低升高D.升高降低10.小明的手指不小心被刀割伤时,由于疼痛而咬紧牙关.这个过程中,他的神经兴奋传递途径是()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手部感受器④脊髓⑤牵动上下颌的肌肉⑥脑.A.③①⑥②④⑤B.③①⑥④②⑤C.③①④⑥②⑤D.③⑥④①②⑤参考答案:1.答案: A解析: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能把糖转化为糖元或非糖物质贮存起来,所以尿液中没有糖;但钠盐代谢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二轮复习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专题卷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机体中激素的分泌量是不变的B.激素是具有高效性的生物活性物质C.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D.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体内各种细胞上解析:选B受内外因素影响,机体中激素的分泌量是变化的;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其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性激素属于脂质;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甲状腺细胞上。

2.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解析:选B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同时生成大量的ATP。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属于扩散,不消耗ATP。

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消耗ATP。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时,将Na+排出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ATP。

3.经研究发现,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结构,其中神经垂体无合成激素的功能。

图中甲、乙表示垂体的两个部分。

a~d表示物质,已知a为蛋白质类激素。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结构甲表示腺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若给动物饲喂含a的饲料,则c的含量不变C.物质c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作用为负反馈调节D.下丘脑合成后通过结构乙释放的d只被运输并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解析:选D激素调节具有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三级管理模式特点,故结构甲表示腺垂体,在下丘脑分泌的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下可分泌b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分泌c甲状腺激素,一定数量甲状腺激素能够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抑制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维持甲状腺激素含量稳定,为负反馈调节。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为蛋白质激素,饲喂会被消化道的蛋白酶分解失去功能,不影响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分泌。

下丘脑合成的d抗利尿激素通过神经垂体释放经体液可运输到全身细胞,但只能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

4.鸟类的繁殖大多是在春天进行的,繁殖活动受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中有一些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B.垂体分泌的鸟类繁殖活动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C.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对下丘脑分泌相关激素具有反馈作用D.鸟类的繁殖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解析:选B图示表明:长日照可以刺激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性腺分泌性激素→动物的繁殖行为。

5.如图1为坐骨神经腓肠肌实验,其中电流计放在传出神经纤维的表面,图2是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分别刺激图1中的①、②,不会都引起肌肉收缩B.刺激图1中②能检测到电流计指针有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刺激图2中c点,电流计①指针不偏转,电流计②指针偏转两次D.刺激图2中c点,若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原因是突触前膜释放了抑制性递质解析:选C刺激图1中的①时,神经纤维能将兴奋传到肌肉使肌肉收缩,直接刺激肌肉也能引起肌肉收缩。

刺激图1中的②时,兴奋不能传递到神经纤维上,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刺激图2中c点时,兴奋不能在突触处向左传递,电流计①指针不偏转,而兴奋向右传导时,能引起电流计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刺激图2中c点,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原因是兴奋不能从突触后膜向突触前膜传递。

6.如图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递取决于轴突的结构和功能特点B.缩手反射中枢脊髓受损时,刺激图中③处仍可产生正常的反射活动C.如果①处受损则人体不能产生相应感觉,但是能够对图中刺激做出反应D.被针刺后缩手和害怕被针刺而缩手都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非条件反射解析:选C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递取决于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当缩手反射中枢脊髓受损时,刺激图中③(传出神经纤维)仍可产生缩手反应,但不能称为反射,只有完整反射弧参与的反应才叫作反射;①可把脊髓的信息传给大脑,①处被破坏后,人体仍可在低级中枢(脊髓)的参与下对刺激做出反应,但不能产生相应感觉;被针刺后缩手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害怕被针刺而缩手则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7.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1是反射弧结构的示意图,效应器F由神经纤维的细小分枝及其支配的肌肉组成B.针刺手指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所以针刺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C.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一种递质,与②上的受体结合,可能会引起膜电位的变化D.某人体内一种抗体与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持续舒张,这种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解析:选B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针刺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如果在突触间隙注射兴奋性神经递质,则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膜电位变化;抗体攻击自身结构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8.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号,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下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影响其分泌的刺激Y可能是血糖水平降低B.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属于非条件反射;②结构位于大脑皮层C.图示激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D.靶细胞“受体”的物质基础是脂质,此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解析:选C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血糖的升高,刺激X能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则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血糖调节天生就有,所以是非条件反射,①是传入神经,②是血糖调节中枢,故②是下丘脑;胰岛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该激素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来补充血糖的含量;靶细胞上受体的成分是糖蛋白。

9.吗啡与脑内的神经递质脑啡肽,共同参与痛觉调节,具有镇痛作用。

下列图1为痛觉传入示意图,图2为注射吗啡后痛觉调节示意图,a、b、c表示有关的神经元。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痛觉感觉器产生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着a神经元的神经纤维传导B.某种痛觉形成有关的神经递质,可与b神经元上的多种受体结合,引起b神经元兴奋C.痛觉传入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D.吗啡和脑啡肽能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减少,抑制b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解析:选B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并不是与多种受体结合;神经冲动在不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由图2可知,吗啡和脑啡肽的作用是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b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

10.下图是激素分级调节示意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下丘脑可受多种激素的反馈调节B.分级调节是分层控制的方式,反馈调节是一种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C.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低时会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D.TSH特异性地运输到下丘脑和腺体并发挥生理效应解析:选D从图中可看出,下丘脑受TRH、TSH和功能激素的反馈调节。

分级调节是分层控制的方式,反馈调节是一种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低时会通过反馈调节解除抑制,使下丘脑分泌TRH,垂体分泌TSH。

激素随体液运输,无特异性,激素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

11.(2017·苏北四市一模)(多选)下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关结构。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为传入神经,未受刺激时膜电位为零B.②为神经中枢,可对来自传入神经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C.③为突触,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D.刺激④会引起⑤收缩,该过程属于反射活动解析:选ACD①为传入神经,未受刺激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②为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功能是对来自传入神经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③为突触,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④是传出神经,刺激④能够引起⑤收缩,但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为反射。

12.(多选)下列有关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是激素调节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相对稳定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少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解析:选BD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是神经调节;外界温度降低,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到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再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引起尿量减少;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

二、非选择题13.突触前抑制是指突触前轴突末梢(轴突2)兴奋而抑制另一个突触前膜的递质释放,从而使其突触后神经元(神经元3)呈现抑制性效应。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正确表示刺激轴突1后,神经元3轴突膜电位变化情况的是(如图丙)()A.a→d B.b→cC.c→b D.d→a(2)研究发现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若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K+不再通过细胞膜,据此可推导静息电位产生时K+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

(3)图甲中有________个突触,在③中给予某药物后,再刺激轴突1,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③中神经递质的量和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________(用图甲中标号表示)的功能。

(4)图乙是运动神经元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电位变化图,A情况显示单独刺激轴突1时,测得神经元3膜内电位差值约是________mV,与A情况相比,B种情况下,轴突1释放神经递质的量将________。

(5)①②④都属于细胞的________系统,但它们执行不同的功能,从其组成成分上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解析:(1)刺激轴突1后,兴奋通过突触传向神经元3,引起神经元3兴奋,神经元3轴突膜电位变化情况的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2)K+的分布是细胞内的含量高于细胞外,若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K+不再透过细胞膜,说明K+外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故静息电位产生时K+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为协助扩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