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抑郁症与单一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应对方式的研究

合集下载

抑郁症与睡眠问题抑郁症对睡眠的影响及改善方法

抑郁症与睡眠问题抑郁症对睡眠的影响及改善方法

抑郁症与睡眠问题抑郁症对睡眠的影响及改善方法抑郁症与睡眠问题:抑郁症对睡眠的影响及改善方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而睡眠问题往往是患者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与睡眠问题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一些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

一、抑郁症对睡眠的影响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感到沮丧、无助和不安。

这种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睡眠,从而导致睡眠问题的出现。

具体而言,抑郁症对睡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失眠:抑郁症患者常常难以入睡或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他们可能会在半夜醒来,难以再次入睡,或者早醒无法继续睡眠。

2. 前期醒来: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在清晨五六点钟就醒来,并且无法再次入睡。

这种现象被称为前期醒来,对于患者来说常常是非常困扰的。

3. 睡眠质量下降: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往往下降。

他们可能会经历多次中断的睡眠,导致白天感到疲倦、精力不足,并影响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

二、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尽管抑郁症对睡眠带来了挑战,但幸运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从而减轻抑郁症症状。

下面是一些可能有助于改善睡眠的方法:1. 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调整生物钟,并改善睡眠质量。

建立一个稳定的睡眠时间表,每晚尽量在相同的时间入睡并在相同的时间醒来。

2.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黑暗和凉爽的睡眠环境对于良好的睡眠至关重要。

使用窗帘遮光、睡眠耳塞和空调等辅助设备,以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3. 避免刺激性物质:咖啡因和尼古丁等刺激性物质会干扰睡眠,因此在临近睡眠时间时应避免食用。

此外,过度饮酒也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4. 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建立一套良好的睡前准备活动,如洗热水澡、阅读放松的书籍或听放松音乐。

这些活动有助于放松身心,并为入睡做好准备。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您的抑郁症症状严重影响睡眠,建议及时寻求医生或心理学家的帮助。

他们可以根据您的具体情况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帮助您改善睡眠质量,并缓解抑郁症症状。

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和改善方法

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和改善方法

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和改善方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往往会面临睡眠障碍的问题。

睡眠质量的下降不仅会加重抑郁症状,还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改善睡眠质量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原因,并提供一些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

一、睡眠障碍的原因1.1 失眠失眠是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

患者常常会在夜间醒来,并且难以重新入睡。

这可能与抑郁症状以及患者对于未来的忧虑有关。

1.2 早醒早醒也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睡眠问题。

他们可能会在凌晨醒来,并且无法再次入睡,感觉疲劳和困倦。

1.3 睡眠质量下降抑郁症患者往往会经历睡眠质量下降,即使他们睡了足够的时间,仍然感到疲劳和精神不振。

这可能与患者的情绪问题和身体疲惫有关。

二、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2.1 规律作息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改善睡眠质量至关重要。

抑郁症患者可以尝试每天确保固定的起床时间和睡觉时间,并遵循相同的作息时间表。

这有助于调整身体的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

2.2 创建舒适的睡眠环境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对于提升睡眠质量非常重要。

抑郁症患者可以保持寝室的安静、温度适宜,并确保床铺舒适。

此外,避免在床上进行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看电视、使用手机等,以让大脑和身体能够更好地放松。

2.3 放松技巧抑郁症患者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来减轻焦虑和紧张感,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深呼吸、温水浸泡、冥想和瑜伽等活动有助于放松身体和思绪,帮助患者入睡。

2.4 避免刺激性物质刺激性物质如咖啡因、尼古丁和酒精会干扰睡眠。

抑郁症患者应该减少或避免这些物质的摄入,特别是在睡前。

2.5 寻求医疗帮助如果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他们应该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建议,包括药物治疗或认知行为疗法。

三、结论抑郁症患者常常面临睡眠障碍的困扰,这会进一步加重他们的症状。

通过改善睡眠质量,可以帮助抑郁症患者恢复身心健康。

单相和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睡眠特征及认知功能的差异

单相和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睡眠特征及认知功能的差异

D O I :10.12083/S Y S J .2019.08.103㊃论著㊀临床诊治㊃作者简介:龚世灵,E m a i l :z h e n x i 8745@163.c o m单相和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睡眠特征及认知功能的差异龚世灵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茂名525200ʌ摘要ɔ㊀目的㊀观察单相抑郁障碍患者和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睡眠特征以及其认知功能的差异㊂方法㊀选取2015-022016-10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院就诊的单相抑郁障碍患者73例(单相组)㊁双相抑郁障碍患者76例(双相组),以及同期的健康志愿者60例(对照组)㊂采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对受试者的睡眠特征进行监测比较,采用改良过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 e c h s l e rA d u l t I n t e l l i g e n c eS c a l e ,WA I S )评定受试者的语言智商㊁操作智商和总智商;采用韦克斯勒成人记忆量表(W e c h s l e rm e m o r ys c a l e ,WM S )评定受试者的记忆能力;采用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 y s f u n c t i o n a l a t t i t u d e s s c a l e s ,D A S )评估认知结构㊂结果㊀3组受试者的多导睡眠监测指标中,除第2期睡眠时间/比例和快速动眼期睡眠时间/比例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单相组与双相组患者在总睡眠时间㊁觉醒时间㊁觉醒次数㊁睡眠潜伏期㊁第1期时间/比例和第3期时间/比例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3组患者WA I S 和WM 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单相组和双相组在总智商和记忆商数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的语言智商和操作智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3组受试者D A S 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双相组显著高于单相组(P <0.05)㊂其中强制性㊁依赖性㊁认知哲学方面,双相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单相组(P <0.05);但2组患者的脆弱性㊁吸引和排斥㊁完美性㊁寻求赞许及自主性态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㊀单相抑郁障碍和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均存在睡眠进程和睡眠结构紊乱的问题,认知能力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其中双相抑郁患者更为严重㊂ʌ关键词ɔ㊀单相抑郁障碍;双相抑郁障碍;睡眠特征;认知功能;睡眠时间;觉醒时间ʌ中图分类号ɔ㊀R 749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ʌ文章编号ɔ㊀1673-5110(2019)08-0836-06D i f f e r e n c e o f s l e e pp a t t e r n s a n d c o g n i t i v e i m p a i r m e n t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u n i p o l a r o r b i p o l a r d e pr e s s i o n G O N GS h i l i n gT h i r dP e o p l e 'sH o s p i t a l o f M a o m i n g ,M a o m i n g 525200,C h i n a ʌA b s t r a c t ɔ㊀O b je c t i v e ㊀T oo b s e r v e d if f e r e n c e o f s l e e pp a t t e r n s a n dc og n i t i v e i m p a i r m e n t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u n i p o l a r o rb i p o l a r d e p r e s s i o n .M e th o d s ㊀At o t a l o f 73p a ti e n t sw i t hu n i p o l a r d e p r e s s i o n (U n i p o l a r g r o u p ),76p a t i e n t sw i t hb i p o l a r d e p r e s s i o n (B i po -l a r g r o u p )a n d 60h e a l t hv o l u n t e e r s f r o mF e b r u a r y 2015t oO c t o b e r 2016i no u r h o s p i t a lw e r e i n v o l v e d i n t h i s s t u d y .P o l y s o m n o g -r a p h y (P S G )w a s e m p l o y e d t om e a s u r e t h e i r s l e e pp a t t e r n s .W e c h s l e r a d u l t i n t e l l i g e n c e s c a l e (WA I S )a n dW e c h s l e rm e m o r y s c a l e (WM S )a n dD y s f u n c t i o n a l a t t i t u d e s s c a l e s (D A S )w e r e a p p l i e d t o a s s e s s c o g n i t i v e f u n c t i o n a n d c o gn i t i v e s t r u c t u r e .R e s u l t s ㊀T h e r e 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o f s l e e p i n g t i m e ,s l e e p l a t e n c y ,d u r a t i o no fw a k e ,s l e e p e f f i c i e n c y a n d t h e p r o p o r t i o no fS 1a n dS 3s l e e p b e t w e e n t h r e e g r o u p s (P <0.05).P a t i e n t s i n t h e b i p o l a r g r o u p h a d s h o r t e r s l e e p i n g t i m e ,l o n g e r s l e e p l a t e n c y ,s h o r t e r d u r a t i o no f w a k e ,p o o r e r s l e e p e f f i c i e n c y ,l e s sn u m b e ro fw a k e ,d e c r e a s e d p r o p o r t i o no fS 1s l e e p a n di n c r e a s e d p r o p o r t i o no fS 3s l e e p w h e n c o m p a r e d t o t h o s e i n t h eu n i p o l a r g r o u p (P <0.05).O b v i o u sd i f f e r e n tWA I Sa n d WM Ss c o r e sw e r es e e nb e t w e e nt h r e e g r o u ps (P <0.05).P a t i e n t s i n t h e b i p o l a r g r o u p h a d l o w e r s c o r e s o f t o t a l i n t e l l i g e n c y a n dm e m o r y t h a n i n t h e u n i p o l a r g r o u p (P <0.05).T h e r e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D A Ss c o r e s a m o n g t h r e e g r o u p s a n dD A Ss c o r e s i n t h eb i p o l a r g r o u p 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h e r t h a n i t i n t h eu n i p o l a r g r o u p (P >0.05).I nt e r m so f c o e r c i v e n e s s ,d e p e n d e n c e ,a n dc o g n i t i v e p h i l o s o p h y ,i t ss o r e s i nt h eb i p o l a r g r o u p w e r e o b v i o u s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i t i n t h e u n i p o l a r g r o u p (P >0.05).B u t t h e r ew a s 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s c o r e s o f v u l n e r a -b i l i t y ,a t t r a c t i o na n dr e j e c t i o n ,p e r f e c t i o n i s m ,a p p r o v a l -s e e k i n g a n da u t o n o m y b e t w e e nt h eu n i p o l a r g r o u p a n dt h eb i p o l a r g r o u p (P >0.05).C o n c l u s i o n ㊀P a t i e n t sw i t hb o t hu n i p o l a r d e p r e s s i o na n db i p o l a r d e p r e s s i o nh a v e s l e e p d i s o r d e r s a n dc o g n i t i v e i m pa i r -m e n t ,p a t i e n t sw i t hb i p o l a r d e pr e s s i o na r ew o r s e .ʌK e y wo r d s ɔ㊀U n i p o l a r d e p r e s s i o n ;B i p o l a r d e p r e s s i o n ;S l e e pp a t t e r n ;C o g n i t i v e f u n c t i o n ;S l e e p i n g t i m e ;W a k e t i m e ㊃638㊃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年4月第22卷第8期㊀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N e r v o u sD i s e a s e sA pr .2019,V o l .22N o .8㊀㊀抑郁障碍是当今社会最为常见的情感障碍疾病之一,其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㊂有报道指出,全世界抑郁障碍的患病率高达4%左右,而我国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则在3%~5%[1]㊂抑郁障碍已成为当今社会极为普遍的医学健康问题,但其在我国的认知率㊁科普力度等都极为有限㊂睡眠问题是抑郁障碍患者常见的躯体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早醒且醒后不能再入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2]㊂研究指出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患者情绪调节失控,进一步影响损伤认知功能[3-4]㊂抑郁障碍根据发病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单相抑郁障碍和双相抑郁障碍,单相障碍患者仅表现为抑郁,而双相障碍的患者除了表现为抑郁外,可会伴有躁狂等症状[5]㊂为进一步研究两种不同抑郁障碍患者睡眠问题与认知能力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对不同抑郁障碍患者的睡眠进行监测,同时采用相关量表对患者的语言㊁操作㊁记忆等认知能力进行评价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选取2015-02 2016-10在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单相或双相抑郁障碍的患者149例纳入本次研究,男64例,女85例,年龄(43.29ʃ12.34)岁㊂1.2㊀纳入标准㊀(1)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a n d s t a t i s t i c a l m a n u a l o fm e n t a l d i s o r d e r sv e r s i o n5,D S M-5)中抑郁发作或双相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2)年龄18~60岁;(3)汉密顿抑郁量表(H a m i l t o nd e p r e s s i o ns c a l e, H AM D)评分ȡ21分[23];(4)患者学历达到小学以上;(5)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㊂1.3㊀排除标准㊀(1)患者近1个月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2)近半年内接受过电休克治疗;(3)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病变㊁恶性肿瘤或其他精神疾病;(4)正在接受神经认知功能康复治疗训练者;(5)诊断为快速循环型双相障碍㊁边缘型人格障碍等;(6)精神发育迟缓者;(7)合并有精神病性症状,或有强烈自杀观念者;(8)不愿参与本次研究或不配合相关检查者㊂根据患者的疾病诊断分为单相组73例和双相组76例㊂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5岁,女35岁,年龄(43.33ʃ11.72)岁㊂本次研究经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㊂3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㊂见表1㊂1.4㊀方法和观察指标1.4.1㊀睡眠检测:采用A l i c e6多导睡眠监测仪(荷兰飞利浦公司)对受试者进行整夜的睡眠监测㊂患者在安静㊁隔音的监测室内,根据以往就寝习惯,进行睡眠监测,连续2晚㊂对患者第2晚的睡眠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包括睡眠进程(总睡眠时间㊁觉醒次数㊁觉醒时间㊁睡眠效率㊁睡眠潜伏期等)㊁睡眠结构(即第一期㊁第二期㊁第三期㊁快速动眼期睡眠时间和百分比)㊂1.4.2㊀认知功能测评:采用改良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 e c h s l e r a d u l t i n t e l l i g e n c es c a l e,WA I S)评定语言智商㊁操作智商和总智商[6],采用韦克斯勒成人记忆量表(W e c h s l e rm e m o r y s c a l e,WM S)评定记忆能力[7],采用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 y s f u n c t i o n a l a t t i-t u d e s s c a l e s,D A S)评估认知结构,评分越高说明认知障碍越严重[8]㊂1.5㊀统计学分析㊀采用S P S S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㊂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组间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 N K-q 检验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果2.1㊀3组睡眠特征比较㊀3组受试者的多导睡眠监测指标中,除第2期睡眠时间/比例和快速动眼期睡眠时间/比例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单相组与双相组患者在总睡眠时间㊁觉醒时间㊁觉醒次数㊁睡眠潜伏期㊁第1期时间/比例和第3期时间/比例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2㊂2.2㊀3组受试者认知功能比较㊀3组受试者WA I S 和WM 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单相组和双相组总智商和记忆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和单相组的语言智商和操作智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3㊂2.3㊀3组受试者认知结构比较㊀3组受试者D A S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双相组显著高于单相组(P<0.05)㊂其中强制性㊁依赖性㊁认知哲学方面,双相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单相组(P<0.05);但2组患者的脆弱性㊁吸引和排斥㊁完美性㊁寻求赞许及自主性态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4㊂㊃738㊃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年4月第22卷第8期㊀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N e r v o u sD i s e a s e sA p r.2019,V o l.22N o.8㊃838㊃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年4月第22卷第8期㊀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N e r v o u sD i s e a s e sA p r.2019,V o l.22N o.8表1㊀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 a b l e1㊀C o m p a r i s o no f g e n e r a l d a t a o f3g r o u p s o f p a t i e n t s项目单相组(n=73)双相组(n=76)对照组(n=60)统计值P值年龄/岁44.93ʃ10.3743.02ʃ13.4843.33ʃ11.72F=0.5330.588性别[n(%)]㊀男32(43.84)32(42.11)25(41.67)χ2=0.0750.963㊀女41(56.16)44(57.89)35(58.33)学历[n(%)]㊀初中及高中24(32.88)26(34.21)19(31.67)χ2=0.0990.952㊀本科及以上49(67.12)50(65.79)41(68.33)病程/a5.93ʃ6.286.02ʃ7.35-t=0.0800.936表2㊀3组患者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比较T a b l e2㊀C o m p a r i s o no f p o l y s o m n o g r a p h y r e s u l t s i n3g r o u p s o f p a t i e n t s项目单相组(n=73)双相组(n=76)对照组(n=60)F值P值睡眠进程总睡眠时间(m i n)364.58ʃ128.40a353.02ʃ90.28a b400.28ʃ62.474.0110.020觉醒时间(m i n)124.58ʃ79.32a107.32ʃ80.01a b68.49ʃ32.4711.0460.000觉醒次数(次)23.42ʃ10.47a19.47ʃ12.51a b12.04ʃ5.4820.8520.000睡眠潜伏期(m i n)35.22ʃ29.37a87.35ʃ36.93a b13.48ʃ9.30122.2050.000睡眠效率(%)68.42ʃ21.48a66.30ʃ19.94a85.29ʃ9.3721.0640.000睡眠结构第1期时间(m i n)25.49ʃ10.37a19.27ʃ8.43a b15.04ʃ6.7424.2310.000第1期比例(%)8.94ʃ6.40a6.03ʃ3.92a b3.87ʃ2.1420.3860.000第2期时间(m i n)226.48ʃ89.42236.81ʃ92.37230.93ʃ90.920.2420.785第2期比例(%)65.36ʃ9.3763.42ʃ13.3260.83ʃ9.042.8490.060第3期时间(m i n)23.45ʃ19.36a48.38ʃ32.03a b69.93ʃ38.2638.9200.000第3期比例(%)5.30ʃ5.27a11.47ʃ9.32a b17.82ʃ8.9440.3550.000快速动眼期时间(m i n)69.93ʃ32.4770.32ʃ36.9268.41ʃ34.520.0550.947快速动眼期比例(%)19.37ʃ5.6319.98ʃ7.4918.97ʃ5.710.4340.648㊀注:与对照组相比,a P<0.05;与单相组相比,b P<0.05表3㊀3组受试者认知功能比较T a b l e3㊀C o m p a r i s o no f c o g n i t i v e f u n c t i o n i n t h r e e g r o u p s o f s u b j e c t s项目单相组(n=73)双相组(n=76)对照组(n=60)F值P值WA I S语言智商97.48ʃ13.92a95.63ʃ14.79a108.52ʃ10.9317.2660.000操作智商90.35ʃ12.36a91.83ʃ11.79a105.42ʃ9.4434.1520.000总智商89.40ʃ10.24a96.49ʃ12.31a b106.72ʃ9.4842.1250.000 WM S记忆商数82.39ʃ9.43a75.69ʃ11.27a b93.21ʃ4.8261.5780.000㊀注:与对照组相比,a P<0.05;与单相组相比,b P<0.05表4㊀3种受试者D A S评分比较T a b l e4㊀C o m p a r i s o no fD A S s c o r e s a m o n g t h r e e g r o u p s项目单相组(n=73)双相组(n=76)对照组(n=60)F值P值脆弱性18.36ʃ3.27a19.23ʃ4.20a10.38ʃ3.42113.3820.000吸引和排斥19.74ʃ7.65a20.93ʃ5.32a10.74ʃ4.3855.1760.000完美化20.21ʃ5.67a21.62ʃ5.68a9.58ʃ3.22107.5760.000强制性20.87ʃ5.42a23.17ʃ4.76a b8.95ʃ2.74182.1750.000寻求赞许19.46ʃ5.17a19.01ʃ4.32a9.84ʃ3.1992.1570.000依赖性19.74ʃ5.63a22.43ʃ5.75a b10.38ʃ4.2891.6030.000自主性态度22.71ʃ5.98a24.67ʃ6.42a10.04ʃ5.42113.2580.000认知哲学18.54ʃ4.53a16.68ʃ4.38a b9.94ʃ2.4882.7010.000 D A S总分159.63ʃ12.37a167.74ʃ21.18a b79.85ʃ12.39582.2570.000㊀注:与对照组相比,a P<0.05;与单相组相比,b P<0.053㊀讨论抑郁障碍是一种以抑郁心境为主要特点的心境障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根据其发作的特点可分为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9]㊂单相抑郁主要表现为抑郁,可合并有躯体功能失调;双相抑郁又称躁狂抑郁症,患者表现为心情变化较大,可从极度亢奋突然转变为极度忧伤抑郁的状态[10]㊂目前的研究认为,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是复杂的,其包括生物学㊁心理学和社会因素共同形成;体内化学物质不平衡㊁家族遗传病史㊁生理节律混乱等都是造成抑郁障碍的生物学发病因素,而心理学因素可包括应激相互作用㊁习得性失助㊁认知模式异常等等,另外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的缺失也是抑郁障碍的发病因素[11-12]㊂睡眠障碍是抑郁障碍患者常见的躯体症状之一,患者主要表现为早醒,可能会比生病前早醒2~3小时,且醒后不能再次入睡;此外患者还可表现为入睡困难㊁睡眠不深等情况[13]㊂据统计,约有3/4的抑郁症患者存在睡眠障碍[14]㊂有研究指出,睡眠障碍还是抑郁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15]㊂既往对抑郁障碍患者睡眠障碍的研究指出睡眠潜伏期延长㊁觉醒时间延长㊁睡眠效率降低等是抑郁症患者的主要睡眠问题[16]㊂本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的上述睡眠指标确实较正常患者有显著差异,与既往的报道相似[17-18]㊂本研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类型抑郁障碍患者的睡眠情况,结果发现,与单相抑郁症患者相比,双相抑郁症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更长㊁睡眠时间更短㊁睡眠效率更低,这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未被重视,说明双相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问题更为严重,这也可能是双相抑郁症患者容易被误诊为重性抑郁症的原因之一㊂根据多导睡眠监测的结果显示,单相抑郁症和双相抑郁症患者存在较为相似的睡眠结构的改变,如第1期睡眠时间的延长而第3期睡眠时间的缩短,与既往报道一致[19]㊂本研究显示,单相和双相抑郁症患者第2期睡眠时间与快速动眼期的时长和正常人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国内外的报道有些差异[20-22],可能与本次研究的样本量较少有关;另外,与睡眠分期的标准不一致有一定关系,对于这一结论,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和统一的睡眠分期标准进行进一步确认㊂单相抑郁障碍和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在睡眠结构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表现为更短的第1期睡眠时间和更长的第3期睡眠时间,可能与2组服用的抗抑郁药不同有关,也可能与两种疾病致病机制的不同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23]㊂长期抑郁症患者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认知能力损伤[24]㊂本次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的操作能力㊁语言能力㊁记忆能力都受到一定的损伤㊂除操作能力外,双相抑郁障碍的其他认知能力损伤较单相抑郁障碍更为严重,这与以往的研究一致,提示两种疾病损伤认知能力的机制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也可能与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有关[25]㊂对抑郁症患者的脑部影像学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前额叶血流量有明显减少且葡萄糖代谢降低,前额叶负责人体的注意功能,因此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注意功能障碍㊂此外,颞叶供血不足㊁海马体萎缩等脑部的器质性病变都也会造成患者出现记忆㊁认知等的障碍[26-27]㊂上述脑部的器质性病变会严重影响抑郁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㊂近来的报道显示,睡眠质量可以用于预测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28]㊂张颖等人的研究通过采用威㊃938㊃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年4月第22卷第8期㊀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N e r v o u sD i s e a s e sA p r.2019,V o l.22N o.8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㊁持续操作测验㊁连线测验㊁S t r o o p色词测验等方法,比较了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患者的执行功能㊁注意功能㊁记忆功能和信息处理速度,结果发现双相抑郁患者大脑的执行功能㊁注意功能㊁记忆功能和信息处理速度均比单相抑郁患者有所下降[29]㊂而我们的研究则通过采用WA I S㊁WM S 和D A S量表评分对单相障碍和双相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双相障碍患者的智商㊁记忆以及认知结构都比单相障碍的患者更差㊂因此,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较单相抑郁障碍的损伤更为严重㊂朱亚亚等人对不同临床分期的双相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进行表,发现随着临床分期的不断进展,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逐渐加重[30]㊂但本次研究中由于样本数量较少,故未对双相障碍的患者进一步临床分期进行研究,在之后的研究中会加大样本数量,进一步研究不同分期的双相障碍患者的睡眠特征和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㊂单相抑郁障碍患者和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均存在一定的睡眠问题,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睡眠进程和睡眠结构的改变较单相抑郁患者更为严重㊂同时单相抑郁障碍患者和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认知能力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其中双相抑郁障碍患者更为严重㊂患者认知功能的损伤与睡眠问题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㊂4㊀参考文献[1]㊀O P I ERS,I T S I O P O U L O SC,P A R L E T T A N,e t a l.D i-e t a r y r e c o mm e n d a t i o n sf o r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o fd e p r e s s i o n[J].N u t rN e u r o s c i,2017,20(3):161-171.[2]㊀B E R G E R A T,WA H L S T R OM KI,W I D OM ER.R e l a-t i o n s h i p sb e t w e e ns l e e p d u r a t i o na n da d o l e s c e n t d e p r e s-s i o n:ac o n c e p u t u a l r e p l i c a t i o n[J].S l e e p H e a l t h,2019, 5(2):175-179.[3]㊀B I D D L EDJ,N A I S M I T HSL,G R I F F I T H SK M,e t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s o f o b j e c t i v e a n d s u b j e c t i v e s l e e pd i s t u r b a n c ew i t hc o g n i t i v ef u n c t i o ni no l de r m e n w i t hc o m o r b i dde p r e s s i o na n di n s o m n i a[J].S l e e p H e a l t h,2017,3(3):178-183.[4]㊀WUCR,C H E NRY,H S I E HSH,e t a l.S l e e p m e d i a t e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d e p r e s s i o na n dc o g n i t i v ei m-p a i r m e n t i no l d e r m e n[J].A m J M e n s H e a l t h,2019, 12(1):1557988319825765.[5]㊀G O Y A-MA L D O N A D OR,B R O D MA N NK,K E I L M,e ta l.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n g u n i p o l a r a n db i p o l a rd e p r e s s i o nb y a l-t e r a t i o n s i nl a r g e-s c a l eb r a i nn e t w o r k s[J].H u m B r a i nM a p p,2016,37(2):808-818.[6]㊀B R I G H TP,HA L EE,G O O C H VJ,e t a l.T h en a t i o n a la d u l t r e a d i n g t e s t:r e s t a n d a r d i s a t i o n a g a i n s t t h eW e c h s l e rA d u l tI n t e l l i g e n c eS c a l e-F o u r t he d i t i o n[J].N e u r o p s y c h o lR e h a b i l,2018,28(6):1019-1027.[7]㊀K E N T P L.E v o l u t i o no f W e c h s l e r's M e m o r y S c a l e s:C o n t e n t a n ds t r u c t u r a l a n a l y s i s[J].A p p lN e u r o p s y c h o lA d u l t,2017,24(3):232-251.[8]㊀C HU N G K F,HO F Y,Y E U N G W F.P s y c h o m e t r i cc o m p a r i s o no ft h ef u l la n da b b r e v i a t e dv e r s i o n so ft h ed y s f u n c t i o n a l be l i ef s a n d a t t i t u d e s a b o u t s l e e p s c a l e[J].JC l i nS l e e p M e d,2016,12(6):821-828.[9]㊀O Z T E N M,E R O L A.I m p u l s i v i t y 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b i p o l a r a n du n i p o l a r d e p r e s s i o n[J].I n d i a nJP s yc h i a t r y,2019,61(2):156-160.[10]㊀T O N D O L,V A Z Q U E Z G H,B A L D E S S A R I N IR J.D e p r e s s i o n a n dm a n i a i nb i p o l a r d i s o r d e r[J].C u r rN e u-r o p h a r m a c o l,2017,15(3):353-358.[11]㊀A L D O G HA C H IAF,T O R YS,R E D Z U N SZ,e t a l.S c r e e n i n g o f b r a i n-d e r i v e dn e u r o t r o p h i c f a c t o r(B D N F)s i n g l e n u c l e o t i d e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 a n d p l a s m a B D N Fl e v e l s a m o n g M a l a y s i a n m a j o rd e p r e s s i v ed i s o r d e r p a-t i e n t s[J].P L o SO n e,2019.14(1):e0211241. [12]㊀P U G L I E S E V,B R U N IA,C A R B O N E E A,e t a l.M a-t e r n a ls t r e s s,p r e n a t a l m e d i c a li l l n e s s a n d o b s t e t r i c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r i s kf a c t o r sf o rs c h i z o p h r e n i as p e c t r u md i s o r de r,b i p o l a r d i s o r d e r a n dm a j o r d e p r e s s i v e d i s o r d e r[J].P s y c h i a t r y R e s,2019,271:23-30.[13]㊀L I NIM,F A N SY,Y E N CF,e t a l.H e a r t r a t ev a r i a-b i l i t y b i o f e e d b ac ki n c r e a s e da u t o n o m i ca c t i v a t i o na n di m p r o v e d s y m p t o m s o f d e p r e s s i o n a n d i n s o m n i a a m o n gp a t i e n t sw i t h m a j o rd e p r e s s i o nd i s o r d e r[J].C l i nP s y-c h o p h a r m a c o lN e u r o s c i,2019,17(2):222-232.[14]㊀S I K K E N S D,R I E M E R S MA-V A N D E R L E K R F,M E E S T E R S Y,e ta l.C o m b i n e ds l e e p d e p r i v a t i o na n dl i g h t t h e r a p y:c l i n i c a lt r e a t m e n to u t c o m e s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c o m p l e xu n i p o l a r a n db i p o l a r d e p r e s s i o n[J].JA f-f e c tD i s o r d,2019,246:727-730.[15]㊀S O N YJ,P A R K C,WO N M H.I m p a c t so f p h y s i c a la c t i v i t y a n ds l e e p d u r a t i o no nd e p r e s s i v es y m p t o m s i nh y p e r t e n s i v e p a t i e n t s:r e s u l t sf r o m an a t i o n a l l y r e p r e-s e n t a t i v eK o r e a ns a m p l e[J].I n t JE n v i r o n R e sP u b l i cH e a l t h,2018,15(12):p i i.E2611.[16]㊀WA N G Y Q,L IR,Z HA N G M Q,e t a l.T h en e u r o b i o-l o g i c a lm e c h a n i s m sa n dt r e a t m e n t so fR E M s l e e p d i s-t u r b a n c e si n d e p r e s s i o n[J].C u r r N e u r o p h a r m a c o l,2015,13(4):543-553.[17]㊀MU R P H Y M J,P E T E R S O N M J.S l e e p d i s t u r b a n c e s㊃048㊃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年4月第22卷第8期㊀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N e r v o u sD i s e a s e sA p r.2019,V o l.22N o.8i nd e p r e s s i o n[J].S l e e p M e dC l i n,2015,10(1):17-23.[18]㊀S MA G U L A S F,K R A F T Y R T,T a y l o rB J,e ta l.R e s t-a c t i v i t y r h y t h m a n ds l e e p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s s o c-i a t e dw i t hd e p r e s s i o n s y m p t o ms e v e r i t y i ns t r a i n e dd e-m e n t i a c a r e g i v e r s[J].JS l e e p R e s,2017,26(6):718-725.㊀[19]㊀R E E V E S,S H E A V E S B,F R E E MA N D.S l e e pd i s o r de r s i ne a r l yp s y c h o s i s:i n c i d e n c e:s e v e r i t y,a n da s-s o c i a t i o n w i t hc l i n i c a ls y m p t o m s[J].S c h i z o p h rB u l l,2019,45(2):287-295.[20]㊀程哲,杜好瑞,何益群,等.不同发作类型的抑郁症与卒中后抑郁快眼动睡眠特征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7,26(9):805-809..[21]㊀G O D E R R,H I N R I C H S E N I,S E E C K-H I R S C HN E RM,e ta l.S l e e p a tb a s e l i n ea n da f t e re l e c t r o c o n v u l s i v et h e r a p y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m a j o r d e p r e s s i o n[J].P s y c h i a t r y R e s,2016,246:683-687.[22]㊀K R A N E-G A R T I S E R K,S C O T TJ,N E V O R E T C,e ta l.W h i c ha c t i g r a p h i cv a r i ab l e so p t i m a l l yc h a r a c t e r i z et h e s l e e p-w a k e c y c l e o f i n d i v i d u a l s w i t h b i p o l a rd i s o r de r s[J].A c t aP s y c h i a t rS c a n d,2019,193(3):269-279.㊀[23]㊀R O B I L L A R D R,O X L E Y C,H E R M E N S D F,e ta l.T h e r e l a t i v e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 o f p s y c h i a t r i c s y m p t o m s a n dp s y c h o t r o p i cm e d i c a t i o n so nt h es l e e p-w a k e p r o f i l eo fy o u n gp e r s o n sw i t h a n x i e t y,d e p r e s s i o n a n db i p o l a r d i s-o r d e r s[J].P s y c h i a t r y R e s,2016,243:403-406. [24]㊀R O C A M,V I V E S M,L O P E Z-N A V A R R O E,e ta l.C o n g n i t i v e i m p a i r m e n t s a n d d e p r e s s i o n:a c r i t i c a lr e v i e w[J].A c t a sE s p P s i q u i a t r,2015,43(5):187-193.[25]㊀V A N C AM PL,V A N D E N AM E E L ES,S A B B EB GC,e t a l.T h e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c o u r s e o f c o g n i t i v e i n s i g h t a n dm o o di n b i p o l a rd i s o r d e r[J].P s y c h i a t r y R e s,2018,269:9-12.[26]㊀N E N A D I CI,HO O F A,D I E T Z E K M,e ta l.D i f f u s i ot e n s o r i m a g i n g o f c i n g u l u mb u n d l e a n d c o r p u s c a l l o s u mi n s c h i z o p h r e n i a v s.b i p o l a r d i s o r d e r[J].P s y c h i a t r y R e sN e u r o i m a g i n g,2017,266:96-100.[27]㊀Z H E N GLJ,Y A N G GF,Z HA N G X Y,e t a l.A l t e r e da m y g d a l aa n d h i p p o c a m p u s e f f e c t i v e c o n n e c t i v i t y i nm i l dc o g n i t i v ei m p a i r m e n t p a t i e n t s w i t hd e p r e s s i o n:ar e s t i n g-s t a t e f u n c t i o n a lM R i m a g i n g s t u d y w i t h g r a n g e rc a u s a l i t y a n a l y s i s[J].O n c o t a r g e t,2017,8(15):25021-25031.[28]㊀C HA DS,C A R MO N A N,C HA R H,e t a l.P e r c e i v e ds l e e pq u a l i t yp r e d i c t sc o g n i t i v e f u n c t i o n i na d u l t sw i t hm a j o r d e p r e s s i v e d i s o r d e r i n d e p e n d e n t o f d e p r e s s i o n s e-v e r i t y[J].A n nC l i nP s y c h i a t r y,2019,31(1):17-26.[29]㊀张颖,李刚㊂刘丽荣,等.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比较[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8,28(4):259-262.[30]㊀朱亚亚,王中刚,相燕静,等.双相障碍患者不同临床分期认知功能特点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8):1126-1130.(收稿2018-08-11)本文责编:关慧本文引用信息:龚世灵.单相和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睡眠特征及认知功能的差异[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 22(8):836-841.D O I:10.12083/S Y S J.2019.08.103R e f e r e n c e i n f o r m a t i o n:G O N GS h i l i n g.D i f f e r e n c e o f s l e e p p a t t e r n s a n d c o g n i t i v e i m p a i r m e n t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u n i p o l a r o r b i p o l a r d e p r e s s i o n[J].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P r a c t i c a lN e r v o u sD i s e a s e s,2019,22(8):836-841.D O I:10.12083/S Y S J.2019.08.103㊃148㊃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年4月第22卷第8期㊀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N e r v o u sD i s e a s e sA p r.2019,V o l.22N o.8。

单、双相抑郁患者睡眠呼吸紊乱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研究

单、双相抑郁患者睡眠呼吸紊乱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研究

论著·临床辅助检查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抑郁症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

单相抑郁较常见,患者以抑郁、焦虑状态为主,而无躁狂、攻击现象;双相抑郁是一个复杂的病变过程,伴有躁狂、攻击症状,其临床发病率较低[1]。

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由于不良情绪、抗抑郁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的影响,睡眠呼吸紊乱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2]。

本研究观察单、双相抑郁患者睡眠呼吸紊乱现状,旨在分析其睡眠呼吸紊乱与抑郁、焦虑症状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抑郁症患者80例。

根据临床症状分为单相组和双相组,各40例。

其中单相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19~48岁,平均(31.56±4.73)岁。

双相组男14例,女26例;年龄22~47岁,平均(32.15±6.94)岁。

两组患者主要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方法:①采用多导睡眠图对两组患者进行8h 夜间睡眠监测,记录肌电图、口鼻气流、胸腹式呼吸、心电图、氧饱和度等情况。

人工分期后由计算机统计出睡眠参数。

②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现状。

评价指标:①睡眠指标: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非快眼动睡眠(N-REM)、快眼动睡眠(REM);呼吸指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氧减指数(ODI)、平均氧减幅度(MODD)、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 2)和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 2)。

②HAMA 和HAMD 评分:分值越高,焦虑、抑郁状况越严重。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 ±s )表示,采用t 检验,Pearson 相关分析法分析HAMD、HAMA评分与睡眠呼吸指标的相关性,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失眠和日间嗜睡对照研究

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失眠和日间嗜睡对照研究
Comparative study of insomnia and hypersomnia in patients with unipolar or bipolar depression
FENG Fei,LIANG Wei,HONG Lingling,ZHU Yongna,WANG Na,ZHOU Yunfei
双相障碍是精神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疾 病早期明确其诊断一直是精神医学临床诊疗的一 个难点[1]。双相障碍若首次发病以抑郁相出现很容 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障碍,由于错误使用抗抑郁 药物而引发的双相障碍情绪波动增加给患者及家
双相抑郁组的 E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失眠状况均较严重,单相抑郁障碍的
失眠程度较双相抑郁更加严重,日间嗜睡症状在单、双相抑郁障碍中均较严重,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加以重视。 [关键词] 单相抑郁;双相抑郁;失眠;嗜睡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4716(2019)02-0109-03 DOI:10.13401/ki.jsumc.2019.02.011
(Department of Sleep Disorder,Shenzhen Kangning Hospital,Shenzhen 518020,Chin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insomnia and hypersomnia in patients with unipolar or bipolar disorder,and to find out wheth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diseases,so as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Methods: To recruit out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Shenzhen Kangning Hospital, the diagnosis is based on the DSM- 5. Fifty- four patients with unipolar depression, thirty- seven patients with bipolar depression, and forty health controls were recruited. Their general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 and Epworth sleep scale(ESS) were evaluated for three groups respectively under the guidance of clinical research physicians and then analyzed. Results: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ISI and ESS of the patients with unipolar depression and the patients with bipolar depress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 The insomnia severity of patients with unipolar depression was higher than the patients with bipolar depression(P<0.01).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cores of ESS of patients with unipolar depression and bipolar depression (P>0.05). Conclusion: Insomnia and hypersomnia were common in patients with unipolar depression or bipolar depression. Unipolar depression was worse than bipolar depression in terms of insomnia.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hypersomnia of patients with unipolar or bipolar depression. [Key words] unipolar depression;bipolar depression;insomnia;hypersomnia

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问题及改善方法

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问题及改善方法

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问题及改善方法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其主要症状之一是睡眠问题。

睡眠障碍不仅会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并且还会加重其抑郁症状。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患者常见的睡眠问题以及一些改善方法。

I. 睡眠问题的表现与原因抑郁症患者可能会面临以下睡眠问题:1. 失眠:患者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

这可能是由于抑郁症患者的思维过度活跃,持续焦虑和担忧,导致其难以放松和入睡。

2. 早醒:患者可能会在凌晨醒来,无法再入睡。

这种失眠形式可能与患者的情绪波动有关,早醒可能是抑郁情绪的直接结果。

3. 睡眠过多:与常规失眠相反,一些抑郁症患者可能会睡得过多。

这种过度睡眠通常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也可能是身体对情绪困扰的一种反应。

II. 睡眠问题的影响睡眠问题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是非常严重的,它们可能会:1. 恶化情绪:睡眠不良可能导致抑郁症状加重,增加焦虑和绝望感。

患者会感到疲倦和精力不济,进而陷入恶性循环。

2. 影响日常功能:睡眠问题可能会对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其在工作和学习中的表现。

3. 削弱免疫系统:慢性睡眠问题可能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加其感染和疾病风险。

III. 改善方法虽然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问题可能是一项挑战,但以下方法可能对他们有所帮助:1.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制定并遵守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包括固定的起床和睡觉时间。

这有助于调整患者的生物钟,并提高其入睡和保持睡眠的能力。

2. 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确保卧室安静、凉爽和黑暗,使其适合休息。

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以提供最佳的睡眠体验。

3. 避免刺激性物质:抑郁症患者应避免在傍晚或晚上摄入咖啡因或酒精等刺激性物质。

这些物质可能会干扰患者的睡眠质量。

4. 建立放松的睡前习惯:在睡前进行一些舒缓放松的活动,如泡个热水澡、听一段音乐或阅读一本轻松的书籍,有助于患者放松思维并入睡。

5. 寻求专业帮助:有时,改善睡眠问题需要专业的医学干预。

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问题和解决方案

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问题和解决方案

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问题和解决方案睡眠对于人体的健康与日常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许多抑郁症患者常常面临睡眠障碍的困扰,这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病情。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以改善他们的睡眠质量。

一、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问题抑郁症患者往往经历以下睡眠问题:1. 失眠:失眠是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睡眠问题之一。

他们难以入睡、保持睡眠或者早醒,导致睡眠时间不足。

2. 噩梦和恶性循环:抑郁症患者常常在梦中经历恶梦和噩梦,这使得他们恐惧入睡。

这种恶性循环会导致持续的焦虑和失眠。

3. 早醒和嗜睡:有些抑郁症患者在夜间睡眠结束后,很早就醒来,这使得他们无法获得足够的休息。

与此同时,抑郁症也可能导致患者白天感到疲倦和嗜睡。

二、解决方案为了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可以尝试以下解决方案:1. 调整睡眠环境:将卧室打造成一个适合睡眠的环境。

保持房间的温度适宜,噪音和光线都要控制在适当的程度,以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

2.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每天固定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调节生物钟,改善睡眠质量。

尽量遵循规律的作息时间,包括固定的起床时间与睡觉时间。

3. 避免刺激性物质:抑郁症患者在晚间应避免摄入含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

咖啡因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失眠。

此外,减少饮酒和吸烟的频率也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4. 改变睡前活动:睡前放松活动有助于患者入睡。

例如,可以尝试冥想、温水浸泡、阅读、听轻音乐或进行深呼吸等放松技巧,以舒缓压力和焦虑感。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问题非常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建议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睡眠问题。

6. 锻炼:适度的身体活动被证明对改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抑郁症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或慢跑等,来促进睡眠和减轻抑郁症状。

结论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正确的处理。

通过改善睡眠环境,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避免刺激性物质,改变睡前活动,寻求专业帮助,以及适度锻炼,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可以得到有效改善,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

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及改善方法

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及改善方法

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及改善方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睡眠问题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在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如何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进行探讨,并提出改善睡眠的方法。

一、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抑郁症患者往往存在睡眠障碍,其表现主要包括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以及早醒等。

这些症状导致患者白天疲惫不堪,精神不振,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

睡眠障碍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二、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的方法1. 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是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关键。

患者应尽量保持每晚固定的就寝和起床时间,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避免午睡过长以及在就寝前长时间接触刺激性物质,如咖啡和酒精等。

2. 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患者应该创造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保持房间的适宜温度和湿度,确保充足的通风。

此外,避免在床上进行娱乐活动,仅将床用于睡眠和性活动。

3. 改善日间的生活习惯除了晚上的睡眠规律外,改善日间的生活习惯也对改善睡眠质量至关重要。

患者应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并在睡觉前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泡澡或进行深呼吸等。

4. 接受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有效方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患者可以分析和改变其负面思维模式,从而减少焦虑和压抑情绪,进一步改善睡眠质量。

5. 药物治疗的选择对于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问题,药物治疗往往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来帮助他们改善睡眠质量。

然而,药物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三、总结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为了改善睡眠质量,患者应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改善日间的生活习惯,并接受认知行为疗法等。

同时,药物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手段来帮助患者改善睡眠问题。

睡眠与抑郁症的关系研究

睡眠与抑郁症的关系研究

睡眠与抑郁症的关系研究睡眠与抑郁症一直是心理学与医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众所周知,睡眠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而抑郁症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睡眠质量与抑郁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睡眠与抑郁症的关系,并介绍其中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机制。

一、睡眠质量与抑郁症之间的相关性多项研究表明,睡眠质量与抑郁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一方面,抑郁症患者往往伴随着睡眠问题,例如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等。

另一方面,长期睡眠质量不佳也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

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睡眠障碍与患抑郁症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关系。

因此,改善睡眠质量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抑郁症。

二、睡眠障碍与抑郁症的双向关系睡眠障碍和抑郁症之间存在双向关系。

一方面,睡眠障碍可能为抑郁症的诱因之一。

睡眠不足或不规律会导致神经递质的紊乱,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

另一方面,抑郁症也可以导致睡眠障碍的出现。

抑郁症患者常常出现夜间醒来、早醒等问题,进一步加重了睡眠质量的下降。

因此,有效地管理睡眠问题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状。

三、睡眠与抑郁症的共同生物学机制睡眠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在生物学机制上也能找到共同点。

神经生物学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脑部结构和功能存在异常,而这些异常与睡眠调节系统密切相关。

睡眠调节系统中的神经递质、神经电活动以及脑区之间的连接异常都与抑郁症的发生和睡眠问题有关。

因此,通过调整睡眠调节系统的功能可以有效改善睡眠和治疗抑郁症。

四、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针对睡眠质量不佳的人群,有一些有效的改善睡眠的方法。

首先,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其次,创造适宜的睡眠环境,如保持安静、减少光线等。

此外,避免大量摄入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性物质也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如果以上方法无法解决问题,咨询专业的医疗机构寻求帮助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总结:睡眠与抑郁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睡眠质量的好坏对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睡眠障碍和抑郁症之间是双向关系,二者相互作用。

抑郁症与睡眠问题的关系与应对

抑郁症与睡眠问题的关系与应对

抑郁症与睡眠问题的关系与应对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而睡眠问题又经常伴随抑郁症患者。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与睡眠问题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应对抑郁症和改善睡眠问题的方法。

1. 抑郁症与睡眠问题的相互影响抑郁症患者常常会出现睡眠问题,如失眠、多梦、早醒等。

这是因为抑郁症影响了人的情绪和生理机能,导致其睡眠质量下降。

同时,睡眠问题也会影响情绪的调节,使抑郁症症状更加严重。

因此,抑郁症与睡眠问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影响关系。

2. 抑郁症和睡眠问题的共同机制抑郁症和睡眠问题的共同机制可能与神经递质和激素的紊乱有关。

抑郁症患者的脑内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和多巴胺等可能存在异常,从而导致睡眠问题的发生。

同时,患者的睡眠问题也会影响到体内激素的分泌,如皮质醇和黑色素等,进一步加重抑郁症的症状。

3. 应对抑郁症和改善睡眠问题的方法(1)心理疏导和治疗:抑郁症患者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和治疗来缓解情绪压力和焦虑,从而改善睡眠问题。

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等都是常用的方法。

(2)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午后睡眠、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等都有助于改善睡眠问题。

此外,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和刺激性饮品,如咖啡和酒精也是必要的。

(3)进行适度的运动: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促进睡眠质量和情绪的释放,缓解抑郁症症状。

患者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瑜伽等运动方式,以促进身心健康。

(4)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保持规律的饮食、适度的社交和注意休息都是很重要的。

这些生活习惯有助于调节情绪,缓解抑郁症和睡眠问题。

4.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严重抑郁症和睡眠问题,患者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评估和治疗建议,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等。

总结:抑郁症与睡眠问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相互影响。

通过心理疏导、良好的睡眠习惯、适度的运动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式,可以缓解抑郁症和改善睡眠问题。

同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对于抑郁症和严重睡眠问题的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睡眠特征比较分析

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睡眠特征比较分析

•论著.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睡眠特征比较分析☆黄秦特*胡莺燕”周千*吕洞宾”周霓”钱诺诗*黄海媾”吴政霖*洪武M【摘要】目的运用基于心肺耦合分析的睡眠质量评估系统,比较单相抑郁患者、双相抑郁患者和正常对照睡眠特征的差异。

方法招募单相抑郁障碍患者99例、双相障碍抑郁相患者78例、正常对照208名。

使用心肺耦合分析睡眠质量评估系统采集受试者的睡眠总体状况、睡眠结构、睡眠生理指标等。

结果单相抑郁组的在床总时间和睡眠总时间均较对照组长(P<0.05)o单相抑郁组与双相抑郁组在床总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双相抑郁组睡眠总时间短于单相抑郁组(P<0.05)o单相和双相抑郁组的熟睡心率、浅睡心率、快速动眼睡眠心率、觉醒睡眠心率及呼吸紊乱睡眠心率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低通气呼吸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Q0.05)。

结论单、双相抑郁患者的在床总时间均长于正常对照,单相抑郁比双相抑郁患者需要更长的睡眠时间。

单双相抑郁患者的睡眠各时期均存在心率增快现象,二者存在相似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关键词】抑郁障碍双相障碍睡眠质量心肺耦合分析【中图分类号】R749.4【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f sleep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bipolar depression・HUANG Qinte,HU Yingyan,ZHOU Qian,LYU Dongbin,ZHOU Ni,QIAN Nuoshi,HUANG Haying,WU Zhenglin,HONG Wu.Shanghai Mental Health Center,Shanghai200030,China.Tel:021—64387250.[Abstract]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sleep characteristics among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bipolar depression and control group using sleep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based on cardiopulmonary coupling analysis.Methods Ninety-nine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78patients with bipolar depression and208healthy subjects were recruited.The sleep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was used to collect the general sleep status,sleep structure and sleep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the subjects.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time spent in bed and the total time spent asleep were longer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epression (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bed time of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bipolar depression,but the total sleep time of patients with bipolar depression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P<0.05).The heart rates of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bipolar disorder in light sleep,rapid eye movement sleep,wakefulness sleep and aspiration slee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healthy controls(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pnea-Hypopnea Index(AHI)betwee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ndbipolar depression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Q0.05).Conclusion Both unipolar and bipolar depression patients had longer total time in bed than healthy pared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patients with bipolar depression need longer total sleep time.The heart rate of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bipolar depression increased, while their autonomic nervous dysfunction was similar during sleep.[Key words]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Bipolar disorder Sleep quality Cardiopulmonary couplingdoi:10.3969/j.issn.1002-0152.2020.10.007☆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17401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70134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16YFC09063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e通信作者(E-mail:****************)睡眠障碍与心境障碍存在交互作用,睡眠障碍是心境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和常见临床症状。

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睡眠问题是抑郁症患者普遍面临的挑战之一。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它不仅会对人们的情绪和思维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对其睡眠质量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抑郁症患者面临的睡眠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睡眠问题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睡眠问题在抑郁症患者中普遍存在,并且可以相互加剧。

抑郁症患者经常会遇到以下睡眠问题:1. 失眠:抑郁症患者常常难以入睡或在夜间多次醒来。

这导致他们在白天感到疲惫和精疲力尽,影响到正常的日常活动。

2. 早醒:很多抑郁症患者在清晨会过早地醒来,即使他们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

这会导致他们感到疲劳、无精打采,并可能加重抑郁症状。

3. 睡眠过多:相反地,一些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睡眠时间过长的情况。

他们可能会长时间地呆在床上,并感到昏昏欲睡,但并不会感到休息和恢复。

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问题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缺乏充足的睡眠会使他们的情绪更加低落,并可能加重其他抑郁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二、解决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问题的方法尽管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问题可能会带来困扰,但以下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改善睡眠质量:1.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调整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

抑郁症患者应设定固定的起床和睡觉时间,并尽量遵守。

此外,避免在白天过度睡眠,以免影响夜间的睡眠。

2. 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确保睡眠环境安静、温暖和舒适,可以帮助抑郁症患者放松身心。

使用窗帘遮光,减少噪音干扰,调节室内温度,都是改善睡眠环境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3. 避免刺激性物质和活动:抑郁症患者应避免在晚上饮用咖啡因或含糖饮料,因为这些物质可能会干扰睡眠。

此外,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但最好在白天进行,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4. 改善睡前放松技巧:抑郁症患者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温水浸泡、深呼吸或冥想等,帮助缓解紧张和焦虑,为睡眠做好准备。

抑郁症与睡眠障碍的关系研究

抑郁症与睡眠障碍的关系研究

抑郁症与睡眠障碍的关系研究抑郁症和睡眠障碍是两种常见的心理及心理健康问题。

许多研究表明,抑郁症和睡眠障碍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和相互影响。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和睡眠障碍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可能的治疗方法。

一、抑郁症与睡眠障碍的相互关系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情绪低落、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以及自我价值感的丧失。

许多患有抑郁症的人也伴随睡眠障碍的症状,如入睡困难、早醒和睡眠质量下降。

研究表明,抑郁症和睡眠障碍之间存在相互的影响。

一方面,抑郁症会引发睡眠障碍。

患有抑郁症的人常常充满思虑和忧虑,导致入睡困难和睡眠质量下降。

另一方面,睡眠障碍也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或恶化。

长期的睡眠不良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导致情绪低落和压力增加。

二、抑郁症和睡眠障碍的共同机制抑郁症和睡眠障碍之间的关系可能与共同的生物学机制有关。

许多研究表明,抑郁症和睡眠障碍都与神经递质的不平衡以及神经激活水平的改变有关。

在抑郁症患者中,一些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和多巴胺,被认为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可能导致情绪低落和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可能与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加有关。

这种兴奋性增加会导致入睡困难和睡眠不稳定。

同时,睡眠障碍还可能导致神经递质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抑郁症的症状。

三、治疗抑郁症和睡眠障碍的方法针对抑郁症和睡眠障碍的治疗通常是综合性的。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和催眠药物是常见的治疗抑郁症和睡眠障碍的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恢复神经递质的平衡,提高睡眠质量。

2.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解决负面思维,改变行为模式,减轻抑郁症和睡眠障碍的症状。

3. 生活方式改变: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进行适度的运动等生活方式改变都有助于改善睡眠和缓解抑郁症的症状。

4. 环境优化:保持舒适的睡眠环境,例如降低室内光照、保持安静和舒适的温度,有助于促进良好的睡眠。

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与调节方法

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与调节方法

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与调节方法睡眠是人类健康和心理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抑郁症患者往往会遭受睡眠障碍的困扰,这会进一步加重他们的病情和精神负担。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患者常见的睡眠问题,以及一些调节方法,以帮助这些患者恢复良好的睡眠。

一、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1. 入睡困难:抑郁症患者通常会经历入睡困难,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入睡。

他们的大脑充满了负面思绪,难以放松身心进入睡眠状态。

2. 夜间醒来:抑郁症患者常常会在夜间多次醒来,导致睡眠不连续。

这些醒来可能是由于恶梦、焦虑或心理压力所引起。

3. 早醒:抑郁症患者通常在早晨醒来,却无法再次入睡。

这样的早醒可能会导致精神疲倦和情绪低落。

4. 睡眠质量下降: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普遍较差,无法达到深度睡眠状态。

这使得他们白天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并进一步加重抑郁症状。

二、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调节方法1. 定期作息: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保持每天同样的起床时间和睡觉时间。

避免长时间的午睡,以免影响晚上的入睡。

2.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舒适和黑暗,使用舒适的枕头和床垫。

避免电子设备的使用,如手机和电视,因为它们会影响睡眠质量。

3. 放松身心:在睡前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深呼吸、冥想或温水浸泡。

避免在睡前进行刺激性的活动,如剧烈运动或观看惊悚片。

4. 建立睡前习惯:在睡前进行一些令人放松的活动,如阅读、听轻柔音乐或喝一杯热牛奶。

这些习惯会帮助你的身体和心理进入睡眠状态。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以上方法无效,抑郁症患者可以咨询专业人士,如心理治疗师或医生,以寻求更进一步的支持和治疗。

他们可以提供个性化的睡眠调节方案和必要的药物治疗。

总结: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对他们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通过采取正确的睡眠调节方法,可以帮助这些患者改善睡眠质量,减轻抑郁症状。

然而,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所以建议抑郁症患者根据自己的病情和需求,与专业人士共同制定适合自己的睡眠调节方案。

双重抑郁症与单一抑郁症临床特征的对比研究

双重抑郁症与单一抑郁症临床特征的对比研究
双重 抑 郁 症 临 床 特 点 的 差 异 , 我们 以 2 0 0 5年 1月 ~
2 0 1 2 年 1 0月收 治 的 1 8 5例抑 郁症 患 者 为研 究 对 象 , 对 其 中诊 断为双 重抑 郁症 的 2 6例 患者 临床 特征 进行 资料 分析 , 旨在对 比双 重抑 郁 症 与 单 一 抑郁 症 的 临床 特 征 、 共病 情况 及严 重程 度 。
O. OO 6
优 柔 寡 断
自杀 未 遂 紧 张 特 征
3 ( 1 1 . 5 )
1 ( 3. 8) 1 5( 57 .7)
5 ( 3.1 )
1 .采 用 S C I D 一 工/ P中抑郁 症诊 断标 准 的精 神 症 状 条 目为主要 抑郁 症状 , 进 行 不 同症 状 出现 的 频度 比较 。 采用 S C I D - 工/ P中 目前重 性 抑郁 发 作 特 征评 定 临 床 特

①显著 地食 欲或 体 质 量增 加 。② 睡 眠过 多 。③灌 铅 样 瘫 痪 。④一 贯地 对在 人 际 关 系 中遭 到 拒 绝 这 样 的事 情
敏感 , 从 而 导致显 著 的社会 或 职业功 能损 害 。
2 .采 用功 大体评 定量 表 ( G AF ) 对 被试 者 的社会
度及 功能状 态 。采 取 0 ~1 0 0分 计 分 制 。分 为 1 O个 功 能部分 , 得 分越 高 , 社 会 功能状 况越 好 。
结 果
卫生 研 究所 翻译 、 北京 回龙 观 医院 临床流 行病 学研 究室 修订 的《 DS M一 Ⅳ一 T R 轴 工障 碍 定 式 临 床 检 查 患 者 版 》 ( S C I I ) _ I/ P ) 为本 次 调 查 的 诊 断 工 具 ] 。其 中双 重 抑 郁症 ( 共 病 心境 恶劣 障碍 ) 患者 2 6 例( 双 重组 ) 和单 一抑 郁症( 未共病 心境 恶 劣 障 碍 ) 患者 1 5 9例 ( 单 一组 ) 。双 重 组男 9例 , 女1 7例 ; 年龄( 4 8 ±1 2 ) 岁; 城市 居住 3例 , 农村 居 住 2 3例 。单一 组 男 6 1例 , 女9 8例 ; 年龄 ( 5 0 ±

双相抑郁症与单一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应对方式分析

双相抑郁症与单一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应对方式分析

双相抑郁症与单一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应对方式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双相抑郁症和单一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与应对方式。

方法本次的46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接收的抑郁症患者,将双相抑郁症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单一抑郁症患者纳入对照组,每组各23例。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和睡眠质量。

结果观察组中有16例低睡眠质量患者(69.56%),对照组有15例低睡眠质量患者(65.22%),差异不明显,统计学无意义(x2=0.562,P>0.05);另外,观察组的消极应对评分为(18.23±4.10)分、积极应对评分为(26.66±6.22)分,相比对照组的(18.206±4.16)分和(26.15±5.8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睡眠质量的患者在单一抑郁症和双相抑郁症患者中占据比重较大,且双相抑郁症患者极易采取消极应对方式,临床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单一抑郁症;双相抑郁症;应对方式;睡眠质量抑郁症经常伴随睡眠紊乱症状,导致患者难以入睡,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据有关文献表明[1],睡眠紊乱会使抑郁症患者实施消极应对方式,并加大其自杀风险,因此,临床对其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现阶段,我国在探究双相抑郁症与单一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应对方式的报道比较少[2],本文为了观察两种抑郁症患者的应对方式和睡眠质量,选取本院的46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有关研究和探讨。

现将详细内容进行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的46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接收的抑郁症患者,将双相抑郁症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单一抑郁症患者纳入对照组,每组各23例。

观察组有女患12例,有男患11例,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为58岁,平均年龄为(35.12±3.52)岁;而对照组有男患10例,女患13例,最小年龄为24岁,最大年龄为56岁,平均年龄为(36.52±3.15)岁。

双重抑郁症与单一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应对方式的研究

双重抑郁症与单一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应对方式的研究

双重抑郁症与单一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应对方式的研究严保平;孙秀丽;桑文华;韩彦超;李建峰;刘永桥;栗克清;江琴普;高良会【摘要】目的了解双重抑郁症与单一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应对方式的差异.方法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为诊断标准,以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SCID-I/P)为诊断工具,以河北省流行病学调查的399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国修订版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其中诊断为双重抑郁症的56例患者(双重抑郁症组)及未共病心境恶劣障碍的343例患者(单一抑郁症组)的睡眠质量及应对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双重抑郁症组的低睡眠质量发生率为62.5% (35/56),单一抑郁症组的低睡眠质量发生率为71.1% (244/3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1).两组PSQI 各个因子分及睡眠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CSQ消极应对维度及积极应对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双重抑郁症组患者在“通过吸烟、喝酒、服药和吃东西来解除烦恼”、“认为时间会改变现状,惟一要做的便是等待”及“幻想可能会发生某种奇迹改变现状”条目的得分高于单一抑郁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抑郁症与单一抑郁症患者中低睡眠质量者多,双重抑郁症患者更容易采取一些消极的应对方式,应引起临床重视.【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4(017)001【总页数】4页(P98-100,104)【关键词】双重抑郁症;抑郁症;流行病学;睡眠质量;应对方式【作者】严保平;孙秀丽;桑文华;韩彦超;李建峰;刘永桥;栗克清;江琴普;高良会【作者单位】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2睡眠紊乱是抑郁症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具有失眠、早醒的生物学特点,最常见的睡眠紊乱是入睡困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单相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睡眠特征研究

单相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睡眠特征研究

单相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睡眠特征研究黎柱培;梁燕珍;吴傲文;林明栓;郑铭珍【期刊名称】《临床心身疾病杂志》【年(卷),期】2013(019)003【摘要】目的探讨单相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睡眠特征.方法将46例单相抑郁发作患者设为单相抑郁组,28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设为双相抑郁组,同期选取本院健康职工20名设为对照组,对3组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测评并分析多导睡眠图.结果多导睡眠图描记观察指标中,3组睡眠总时间、睡眠期时间、慢波睡眠时间、入睡后觉醒时间、非快速眼动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快速眼球运动潜伏期、快速眼球运动时间、快速眼球运动周期数、N2睡眠比例、N3潜伏期、N3睡眠时间、N3睡眠比例、觉醒睡眠比例、微觉醒总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单相抑郁组慢波睡眠时间、N2睡眠比例、N3睡眠时间、N3睡眠比例与双相抑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单相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常存在各种睡眠问题,与健康者比较多导睡眠图有特征性的改变.单相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多导睡眠图相似,但单相抑郁发作患者的深睡眠更少.【总页数】4页(P254-256,259)【作者】黎柱培;梁燕珍;吴傲文;林明栓;郑铭珍【作者单位】523000,广东·东莞,东莞市新涌医院;523000,广东·东莞,东莞市新涌医院;523000,广东·东莞,东莞市新涌医院;523000,广东·东莞,东莞市新涌医院;523000,广东·东莞,东莞市新涌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R395【相关文献】1.抑郁发作期双相障碍患者外周血5-HTR1A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抑郁发作的相关性 [J], 于妍; 杜启峰; 赵存友; 李淑芬; 张岱威; 蒋廷云2.双相障碍重性抑郁发作患者自杀未遂行为的危险因素 [J], 张婧;朱荣鑫;柳绪珍;侯钢;孙静;史家波3.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比较 [J], 余姝;王强;邓伟;何宗岭;罗微;胡雅岚;李涛4.血清Glu/GABA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中的检测价值 [J], 周玉杰5.改良电抽搐治疗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记忆力的影响 [J], 闫凤武;闵国庆;刘琳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 分 及 睡眠 总分 差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两 组 S C S Q 消 极 应 对 维度 及 积 极 应 对 维 度得 分 比较 差 异 无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 然 而 双 重抑 郁 症组 患者 在 “ 通 过 吸 烟 、 喝 酒 、服 药 和吃 东 西 来 解 除烦 恼 ” 、“ 认 为 时 间 会 改 变现 状 ,惟
严保平 ,孙秀丽 ,桑文华 ,等 .双重抑郁症与单一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及 应对方式的研 究 [ J ].中国全科 医学 ,
2 0 1 4 ,1 7( 1 ) :9 8—1 0 0 .[ w w w . c h i n a g p . n e t ]
S l e e p Qu a l i t y a n d C o p i n g S t y l e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D o u b l e D e p r e s s i o n a n d Ma j o r De p r e s s i o n Y A N B a o— p , ,S U N X i u— l i ,
s i o n a n d ma j o r d e p r e s s i o n . Me t h o d s T a k i n g D S M —I V— T R a s 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c r i t e i r a a n d D S M 一Ⅳ A x i s I D i s o r d e r s —P a t i e n t E d i t i o n( S C I D— I / P )a s 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t o o l s ,t o t a l l y 3 9 9 s a m p l e s w i t h d e p r e s s i o n d i s o r d e r i n 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 a l s u r v e y o f m e n t a l i l l n e s s e s i n H e b e i P r o v i n c e w e r e g r o u p e d a s d o u b l e d e p r e s s i o n o f 5 6 c a s e s d e p r e s s i o n c o mb i n e d w i t h d y s t h y m i a a n d m a j o r d e p r e s —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s l e e p q u a l i t y a n d c o p i n g s t y l e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d o u b l e d e p r e s —
对方式 问卷 ( S C S Q) ,对其 中诊 断为双重抑郁症 的 5 6例 患者 ( 双 重抑郁症组 ) 及未共病 心境 恶劣障碍 的 3 4 3例 患 者 ( 单一抑郁症组) 的睡眠质量及应对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双重抑郁症组 的低睡 眠质量发 生率为 6 2 . 5 % ( 3 5 / 5 6 ) , 单 一抑郁症组的低睡眠质量发生率为 7 1 . 1 % ( 2 4 4 / 3 4 3 ) ,两组 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 P: 0 . 1 9 1 ) 。两组 P S Q I 各个 因

要做 的便是等待” 及 “ 幻想可能会发生某种奇迹 改变现状” 务 目的得 分高于单一抑郁 症组 ,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 P
< 0 . 0 5 ) 。结 论 双 重抑 郁 症 与 单 一 抑 郁 症 患 者 中低 睡 眠质 量 者 多 ,双 重 抑 郁 症 患 者 更 容 易 采取 一 些 消极 的 应 对 方 式 ,
统计手册 一第 4版 ( D S M— I V)为诊断标准 ,以 D S M一Ⅳ 一 T R轴 I障碍定式临床检 查患者版 ( S C I D—I / P ) 为诊 断 郁 症 患 者 为研 究对 象 ,采 用 匹 茨 堡 睡 眠 质 量 指 数 ( P S Q I ) 中 国修 订 版 及 简 易应
S A NG W e n—h u a ,e t a 1 . T h e Me n t a l H e a l t h C e n t e r o fH e b e i P r o v i n c e ,B a o d i n g 0 7 1 0 0 0,C h i n a

9 8・

社 会 ・行 为 ・心 理 ・
双 重 抑 郁 症 与 单 一 抑 郁 症 患者 睡 眠 质 量 及 应 对 方式 的研 究
严保平 ,孙秀丽 ,桑文华 ,韩彦超 ,李建峰 ,刘永桥 ,栗克清,江琴普 ,高良会 ,杨老虎 ,崔利军
【 摘要 】 目的 了解双重抑郁症与单一抑郁症 患者 睡眠质量及应 对方式的差异 。方 法 以美国精神 障碍诊断 与
应 引起 I 临床 重视 。
【 关键词】 双重抑郁症; 抑郁症;流行病学;睡眠质量;应对方式
【 中图分类号 】R 7 4 9 . 4 2 【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9 5 7 2 . 2 0 1 4 . 0 1 . 0 3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