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政治复习核心考点精品讲学案:专题01 货币、价格与消费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政治课件:上篇 专题1 货币、价格与消费 精品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政治课件:上篇 专题1 货币、价格与消费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68a89011ad51f01dc381f192.png)
2.(2017·全国卷Ⅰ·12)甲与乙是互补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假定甲的 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则乙的需求变动图示是( C )
解析:本题考查互补关系的两种商品,当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另外一种商品 需求的影响。本题中甲的价格下降,对甲商品的需求增加,甲乙是互补品,那么乙 的需求也会增加,故C符合题意;题意中虽然甲的商品价格变化,但是其他条件不 变的意思是乙商品的价格不变,所以排除A和B。需求量增多应该是向右平移,答 案为C。
第二步:能力通关
生产与消费
[2016·全国甲卷·38(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低碳循环 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材料 新能源汽车以其碳排放低、使用成本低、行驶安静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 青睐。但是受续航里程短、购置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消费者对购置使用新能源汽 车存在许多顾虑。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有所扩大,但与传统汽车相比, 其市场占有率依然很低。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府制定融资、补贴、免税 等优惠政策,引导汽车厂商加大研发投入和生产。
→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 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
持续下跌 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
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产能利用率不足意味着产能过剩,对应①;产能过剩导 致企业利润下滑,会使企业投资减少、失业率增加、居民收入下降,对应④;收入 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减少使消费低迷、消费品价格走低,对应②;消费低迷 使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引发通货紧缩,对应③。答案为A。
3.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是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数字金币和密码货币都属于数字货币。 它不能完全等同于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货币,因为它经常被用于真实的商品和服务交 易,而不仅仅局限在网络游戏等虚拟空间中。目前全世界发行有数千种数字货币。 中国央行是首个发行数字货币并开展真实应用的中央银行。 4.释放流动性 所谓释放流动性,就是提高货币供应量,也即人们俗话说的“印钞票”。 5.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 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
2018高考政治考点复习及命题预测:专题1 货币、价格及消费
![2018高考政治考点复习及命题预测:专题1 货币、价格及消费](https://img.taocdn.com/s3/m/0936c815844769eae009edfa.png)
2018高考政治考点复习及命题预测:专题一货币、价格及消费〖专题线索〗一条主线:立足于人民生活水平这条主线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以及消费的作用两个难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货币、物价、收入、分配与消费的关系三个重点: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价格变动对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四个概念:货币、外汇、恩格尔系数与消费观〖整合突破〗核心考点一、货币[考点整合]1.纸币发行量与经济形势2.货币职能的区分(见高考锦囊)3.国际贸易中的汇率变动(1)人民币与外币汇率的变动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升高,外币贬值,外汇汇率跌落。
人民币贬值,人民币汇率跌落,外币升值,外汇汇率升高。
(2)人民币币值变动的影响(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考题引领]1.(2017·全国新课标卷Ⅲ)小夏使用信用卡在北京透支8 000元购买了一台外国品牌笔记本电脑,在免息期内通过银行偿还了该消费款。
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B.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D.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世界货币2.(2017·全国新课标卷Ⅱ)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元/100美元)由645.79振荡走高至689.06,这对我国对外经济造成重要影响。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A.美元升值→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下降→不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B.美元贬值→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上升→有利于中国进口美国商品C.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下降→有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D.人民币贬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命题预测]1.(2017·湖北新联考)过去我们常说一卡在手走遍天下,而如今的“微信支付”只需手机绑定一张银行卡,当用户支付时在自己的智能手机上输入密码,无需任何刷卡步骤即可完成支付,更加方便、快捷。
高考政治二轮专项提升专题01 货币、价格与消费(疑难突破)
![高考政治二轮专项提升专题01 货币、价格与消费(疑难突破)](https://img.taocdn.com/s3/m/77d760d1bceb19e8b8f6ba5c.png)
专题01 货币、价格与消费难点一 货币1.货币及其流通(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流通工具货币①本质:一般等价物②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纸币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信用工具①信用卡: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②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一般不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特别提醒】有关货币流通的计算①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总数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②纸币的购买力=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的发行量③纸币贬值率=纸币超发量÷纸币发行量×100%④通货膨胀率=纸币超发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100%(2)货币流通的作用从货币职能看①价值尺度:将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②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促进商品流通③支付手段:偿还债务或支付地租、税款、利息、工资等④贮藏手段:贮藏财富⑤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从经济发展看国家通过相应的财政、货币政策,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在城乡、区域和不同产业间的合理流动;可以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从对外开放看通过对本国货币升值与贬值幅度的调控,引导进出口结构的优化、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的协调(3)如何调控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纸币发行量适当减少纸币的发行数量适当增加纸币的发行数量货币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减少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积极的货币政策: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汇率政策人民币升值,外币相对于人民币贬值,外来投资减少,外需减少人民币贬值,外币相对于人民币升值,外来投资增加,外需增加【特别提醒】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可以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高昂成本,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减少洗钱、逃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提升央行对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更好地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经济》专题1 货币、价格、消费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经济》专题1 货币、价格、消费](https://img.taocdn.com/s3/m/210ab2f8c8d376eeaeaa3141.png)
【例4】[2011· 广东卷]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价格和需求的关系。首先理解好图 示的意思,需求曲线由D1左移到D2,意味该奶粉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需求量下 降。供给减少不会直接导致需求量减少,故A项排除。政府提高商品消费税,消费 税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导致商品价格上升从而需求量减少;居民收入水平大幅上 升会使商品需求量增加,B、C不符合图示,排除。
【例2】[[2011· 广东卷]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通货膨胀与投资等知识。通货膨胀 意味纸币贬值,物价持续全面上涨,“通货膨胀预期日益强烈”意味物价还会继续上 涨,增加当前消费即现期消费有利于减少损失。故A项正确。通胀有利于债务人,因 为纸币贬值,同等数量的纸币的购买力低于通胀前,因此通胀预期日益强烈,延迟归 还债务更加划算。故B项排除。如果债券利率和储蓄利率低于通胀率,消费者的实际 收益将为负值,因此C、D项也排除。
【例6】[[2011· 重庆卷] B 【解析】 本题是图表型体现类选择题,考查价值规律的 相关知识。解题关键在于读懂图表。材料表明随着工资水平(纵坐标为自变量)的提 高,劳动力的供给量(横坐标为因变量)先增后减,B符合题意。此题易误选D项,这 类图表题要特别注意区分横纵坐标哪个是自变量。
【例7】[2011·重庆卷] 2009年,我国实施较为宽松的汽车信贷 政策,助推了汽车消费的增长。2010年 ,我国汽车产销量均突 破1800万辆,位居世界第一。由材料可知( ) A.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调节汽车的生产与消费 B.汽车消费增长是汽车生产增 长的决定性因素 C.汽车信贷政策的变化影响汽车的销售和生产 D.贷款买车属于超前消费,背离了正确的消费观 【例8】国家统计局2010年12月11日发布数据显示,经初步核 算,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1 %,环比上 涨1.1%。此为2008年8月以来28个月新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CPI上涨可能会( ) ①导致居民购买力下降 ②刺激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使人们的 实际收入增多 ④促使企业提高商品的价值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018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课件(127张)
![2018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课件(127张)](https://img.taocdn.com/s3/m/9fca8dc833d4b14e85246859.png)
4.中澳货币直接兑换能提高人民币汇率。( × ) 自我明辨:汇率是由外汇的供给与需求、不同货币的通货膨胀率、经 济增长率、国家利率水平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中澳货币直接兑换可以减少 出口企业风险,但是与人民币汇率无关。 5. 出国旅游趋热的根本原因是居民收入的增长, 因为收入水平决定消 费的质量和水平。( × ) 自我明辨: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生产决定消费,生产水平决定消 费的质量和水平。
2.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 ) 自我明辨:价值量有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 之分,劳动生产率有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之分。单位商品的 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个别企业提高 劳动生产率,不影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而价值总量会增加。 3.使用信用卡可以增加或减少我国货币需求量。( × ) 自我明辨: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次数,银 行信用卡的使用,可以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与货币需求量无关。
知识整合 系统把握 整合点 1 货币及其流通 ①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基本职能是价值尺 货币 度和流通手段 ②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 ①纸币作为现行的货币,执行货币的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等职 纸币 能 ②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 限度,否则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碧露凝珠 1.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流 通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职能。( × ) 自我明辨:纸币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在一定条件下, 也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但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纸币不如金属货币更有 优势,因为纸币更容易贬值,所以纸币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不是纸币取代 金属货币的原因,原因在于纸币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
高三政治专题一《货币、价格、消费》教案
![高三政治专题一《货币、价格、消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13accb3186bceb19e8bbf6.png)
专题一《货币、价格、消费》课时:6课时授课类型: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3.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4.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能力目标:近几年高考题来看,本课内容从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从知识上看,命题点主要有:(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2)货币的基本职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3)汇率变化及其影响;从能力上看,注重考察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并能灵活运用本专题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运用商品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必要性也会是考查热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要以“商品交换的发展”为主线,立足国内市场,分析了货币交换的三种媒介:货币、纸币和信用工具。
立足国际商品交换,主要分析了外汇与汇率。
用货币表现的商品的价值,我们称之为价格。
复习时我们必须立足居民生活消费这一核心,认识货币与价格的关系、纸币发行量与价格、价格与消费的关系,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的关系。
该讲的主线是商品交换,所以复习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①结合物价上涨认识通货膨胀的表现和应对措施。
②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买卖认识货币的职能。
③结合信用卡和贷款消费,认识信用卡的优缺点。
④结合我国人民币升值到贬值,认识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
要求考生复习备考时能识记并理解本课基础知识,并结合国家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热点问题,学会分析运用。
主线是价格与供求的关系,所以复习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1)结合CPI持续上涨以及国家调控措施,从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原因、国家宏观政策的经济依据。
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经济生活》之货币、价格与消费
![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经济生活》之货币、价格与消费](https://img.taocdn.com/s3/m/a0ca012967ec102de2bd89b7.png)
专题一《经济生活》之货币、价格与消费一、基本考点巩固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基本职能结算与信用货币外汇与汇率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心理二、知识体系构建(根据理解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树)三、基本理论整合一)、货币与汇率理论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即商品和服务的数量×价格水平)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即一定时期内货币在买方与卖方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
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4.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反之,就会导致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5.市场中货币量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6.人民币的汇率变动与国际化发展⑴货币兑换规律:两种货币存在兑换关系时,不同货币币值的升贬与汇率的升降呈反方向运动;同种货币币值的升贬与汇率的升降呈同方向运动。
比如:如果人民币升值,则人民币汇率升高,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⑵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①人民币贬值或人民币汇率跌落,意味着人民币兑换更少的外币(同量外币兑换的人民币更多),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影响主要有:利-有利于出口;有利于引进外资(由于成本降低);有利于扩大外需,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弊-不利于进口、引进技术、产业结构调整;不利于对外投资;不利于偿还外债;降低了我国企业或居民的国际购买力。
②人民币升值或人民币汇率升高,意味着人民币兑换更多的外币(同量外币兑换的人民币币更少),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上涨,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影响有:利-有利于进口商品,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设备;有利于对外投资、出国旅游和留学;有利于偿还外债;能提高我国企业或居民的国际购买力。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政治文档:专题一 货币、价格与消费 含解析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政治文档:专题一 货币、价格与消费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6ed7d74b52acfc789ebc99a.png)
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第一步:基础强化A.美元升值→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下降→不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B.美元贬值→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上升→有利于中国进口美国商品C.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下降→有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D.人民币贬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得出,此时为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的情况,若不考虑其它因素,美元升值,则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上升,有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故A的说法是错误的;B、C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由人民币贬值,则可以推出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则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所以,本题D项是正确的。
答案:D2.(2017·全国卷Ⅰ·12)甲与乙是互补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
假定甲的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则乙的需求变动图示是阿凡题1085702()解析:本题考查互补关系的两种商品,当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另外一种商品需求的影响。
本题中甲的价格下降,对甲商品的需求增加,甲乙是互补品,那么乙的需求也会增加,故C符合题意;题意中虽然甲的商品价格变化,但是其他条件不变的意思是乙商品的价格不变,所以排除A和B。
需求量增多应该是向右平移,答案为C。
答案:C3.(2016·全国乙卷·15)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
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A.①→④→②→③B.④→①→③→②C.①→③→④→②D.④→②→①→③解析:依据材料信息,产能利用率不足意味着产能过剩,对应①;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利润下滑,会使企业投资减少、失业率增加、居民收入下降,对应④;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减少使消费低迷、消费品价格走低,对应②;消费低迷使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引发通货紧缩,对应③。
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 货币、价格与消费
![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 货币、价格与消费](https://img.taocdn.com/s3/m/f4a1a6c833d4b14e85246846.png)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计算类和曲线类选择 题考查趋于减少,主观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价格、消费” 部分。
在备考中应注意: (1)结合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考查其利弊。
主 干 整 合
• 体系构建
• • • • • • • • •
名师点拨 1.常考点: 货币的基本职能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汇率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变动的影响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观念
政 治
大二轮复习
专题提升突破
专题一 货币、价格与消费
1 2
考 情 透 视 主 干 整 合 核 心 突 破
3 4
5
热 点 关 注
复 习 练 案
考 情 透 视
考点 货币的本质
考题分布 2016·全国Ⅰ卷,15
2017·全国Ⅱ卷,13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2017·全国Ⅲ卷,12 2016·全国Ⅱ卷,13 2015·全国Ⅰ卷,15 2017·全国Ⅱ卷,12
• 3.汇率的变化及其影响 • (1)外币汇率与本币汇率的变动是反向的 • 人民币升值,换取外币增多,人民币(本币)汇率升高,外 币贬值,外币汇率降低。 • 人民币贬值,换取外币减少,人民币(本币)汇率降低,外 币升值,外币汇率升高。
• (2)人民币币值变动的影响
• (3)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 ①优化进出口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对外贸 易和国际收支平衡。 • ②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增加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 ③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2016·全国Ⅱ卷,12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2015·全国Ⅱ卷,15
考点
考题分布 2017·全国Ⅰ卷,12
价格变动对经 济生活的影响
2016·全国Ⅰ卷,12
专题01 货币、价格与消费专题-2018年高考政治考纲解读
![专题01 货币、价格与消费专题-2018年高考政治考纲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227cfe39ec3d5bbfd0a7442.png)
【2018年高考考纲解读】本专题围绕“货币”、“价格”与“消费”三个知识点展开。
就货币而言,涉及货币的本质、职能、演变、发行规律等;就价格而言,涉及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就消费而言,涉及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
1.物价既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又直接影响百姓的衣食住行,是民众感受的“温度计”。
虽然说物价波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但是物价过高或者过低、涨速过快或者跌幅过大,都会影响百姓生活和收入,造成内心不安,甚至会引发恐慌。
可以说,物价稳,人心才稳,社会才稳;物价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影响全局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
针对物价问题,国家不仅要防通胀,也要防通缩。
2.高考中常用现实生活中的CPI、商品房、农副产品、成品油、水、电、天然气、车票等的价格和供求的变化为素材,情境形式上以图表、数据、曲线结合材料较多,考查原因、影响或针对措施。
设问角度上以经济学依据或措施建议类等问题居多。
【重点、难点剖析】一、货币1.纸币发行量与经济形势2.国际贸易中的汇率变动(1)人民币与外币汇率的变动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升高,外币贬值,外汇汇率跌落。
人民币贬值,人民币汇率跌落,外币升值,外汇汇率升高。
(2)人民币币值变动的影响(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2.价格变动带来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一般说来,价格上升,消费者会减少购买;价格下降,会增加购买。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商品价格上升,将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同时将减少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
价格变动影响居民消费,价格高,居民购买力降低;价格低,居民购买力提高。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018高考政治二轮备考课件:专题01货币、价格与消费
![2018高考政治二轮备考课件:专题01货币、价格与消费](https://img.taocdn.com/s3/m/f32eed3ea5e9856a5612602e.png)
经济生活中与货币相关的计算公式
(1)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数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次数 (2) 纸币的购买力=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的发行量
(3) 纸币的贬值率=纸币超发量÷纸币发行量×100%
(4) 物价上涨率=纸币超发量÷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100% (5) 商品的现价=商品的原价÷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6) 单位商品价格=该商品原来的价格×(1+通货膨胀率) (7) 用外币标价的商品的人民币价格=外币数量×外币汇率 (8) 用人民币标价的商品的外币价格=人民币价格÷外币汇率
题型二
流通中的货币量与经济政策
1.货币流通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速度(或货币流通次数)
2.流通中的货币量与经济政策
【例题2】(2018· 黄冈质检)假定某国待售商品为10亿件,平均每件价格为200元,一年内单位货 币的平均流通次数为5次。若要将物价涨幅控制在5%以内,不考虑其他因素,则今年货币的发 行量应( D ) A.不少于400亿元 C.不少于420亿元 B.不超过400亿元 D.不超过420亿元
对点规范演练
1.著名学者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一书引起了网上热议,它揭示了对金钱的角逐如何主导着
西方历史的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分配,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货币的神奇魔力。从根本上说,货 币的神奇之处在于( D A.它是社会财富的代表 B.它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C.它和商品是一对孪生兄弟 D.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本质和产生。货币可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并能和其他一 切商品相交换,这是由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D正确;A、B说法虽正确,但不符合题 意;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C说法错误。 )
2018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货币、价格与消费
![2018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货币、价格与消费](https://img.taocdn.com/s3/m/eb38c872a98271fe910ef948.png)
4.(2016· 新课标全国卷Ⅱ特别提款权(SDR)是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IMF)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2015 年 12 月,IMF 将 人民币纳入 SDR 货币篮子,占比为 10.92%。人民币纳入 SDR 货币篮子表明( A ) ②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 ④人民币汇率稳定性增强
①中国的经济地位上升 ③中国外汇储备安全性提高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剖析命题热点,猜想命题特点
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 • 政治
考点一
货币
[高考考什么,怎样考]
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货币的性质, 以计算题形式考查对货 币流通规律的理解。 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近年高考考查的重中之 重,主要以各国汇率的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汇率的变化及其影 响, 以计算题的方式考查对汇率变动的理解是这一考点的常见考 查方式。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A.美元升值→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下降→不利于 中国商品出口美国 B.美元贬值→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上升→有利于 中国进口美国商品 C.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下降→有利于 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D.人民币贬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不利于 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 • 政治
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 • 政治
解析: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 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价格上涨会导致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水 平降低,特别是对于收入较低的工薪阶层不利,所以 A、D 两 项错误。物价上涨意味着投资者获利增加,从而引起投资者增 加投资,扩大规模,因此 C 项说法不正确。通货膨胀会导致居 民存款贬值,利益受损,从而引起居民储蓄意愿下降,所以选 B 项。
2018高考二轮总复习 • 政治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职能。笔记本电脑标价 8 000 元,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用 8 000 元购买,货币执行流通手段 职能;使用信用卡透支购物,并通过银行偿还了该消费款,货 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故选 C。题干不涉及世界货币和贮藏手 段职能,排除 A、B、D 三项。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部分经济生活专题一生活与消费考点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课件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部分经济生活专题一生活与消费考点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b00c0e866fb84ae45c8dda.png)
撬法· 命题法 解题法
[考法综述] 识,一般难度较大。
信用卡、汇率变化及其影响、汇率变化的计算是本考点的高频内容。以信用卡的发展
为背景材料考查对信用卡知识的理解。以人民币汇率变化情况为背景材料考查汇率变化影响及相关计算知
命题法 1 典例 1
汇率变化及其影响 下表所示为 2005 年和 2012 年部分国家货币对美元的年平均汇率。根据表中数据,在不考 ) 单位:1 美元合本币数 年份 货币 美元 人民币 英镑 2005 年 1.00 8.19 0.55 2016 年 1.00 6.4707 0.7078
解析
甲国 19.12 元=乙国 100 元 甲国 20.94 元=乙国 100 元 甲国 21.46 元=乙国 100 元
④甲国货币贬值,乙国货币升值 B.②③ D.②④
本题考查外汇和汇率。通过图表发现 2015 年至 2016 年,100 单位的乙国货币兑换的甲国货币
越来越多,这说明乙国货币升值,甲国货币贬值,①是错误的,④是正确的;甲国货币贬值,意味着甲国 货币兑换乙国货币的汇率下降,②是正确的,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 D。
第1部分
经济生活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
考点二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撬点· 基础点 重难点
1
货币与财富 长期发展的产物。
(1)货币并不神秘,不应盲目崇拜 ①从货币起源看,它是 商品交换
②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③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基本职能。 (2)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①从一定意义上,金钱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 交换、消费等各种活动都离不开金钱。 ②对于金钱,要 取之有道 ,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③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④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还应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⑤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最新-2018高中政治 3-2-1 专题01 货币与消费、价格与
![最新-2018高中政治 3-2-1 专题01 货币与消费、价格与](https://img.taocdn.com/s3/m/eb26af5a168884868762d666.png)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精品高考系列专题一货币与消费、价格与供求(学生版)【考点定位】一、考点扫描1、货币(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2、价格(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二、考情分析考点一:经济学的计算题【名师点睛】近年来,高考试题延续了经济生活肯定有计算题的出题规律,我们要把握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
考点二货币、纸币、外汇【名师点睛】有关货币与纸币的区别,成为学术的焦点,也是近年高考的重点。
考点三商品的价值规律(价格与供求)【名师点睛】商品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最重要的规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等价交换,虽然在每一次具体的交换中并不都是等价交换,但是,从长期来看,等价交换的实现是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的。
近年来,每年都考,而且以图形的形式考查居多。
【三年高考】 12、11、10高考试题及其解析2018高考试题解析考点一:经济学计算题考点二:货币、纸币、价格与供求1(2018高考上海卷10)在经济社会里,货币的借贷活动十分重要。
所谓货币的借贷活动,是指让渡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A.所有权B.收益权C.经营权D.使用权3(2018高考广东卷24)《汉书·食货志》记载:“籴(dí,买进谷物)甚贵,伤民;甚贱,伤农。
”近期,“十元钱两根大葱”、“卷心菜八分一斤愁坏菜农”等报道也时有所见。
这说明A.农产品的价格变化由流通环节决定B.农产品的价格应调控在合理范围内C.农产品“好货不便宜,便宜无好货”D.农产品的价格波动由价值变动引起7(2018高考四川卷24)汽油和汽车是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行车需求的商品。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教案【专题1】货币、价格与消费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教案【专题1】货币、价格与消费](https://img.taocdn.com/s3/m/22016afed15abe23482f4dad.png)
2019级二轮复习政治教案(附课件)(长沙市一中方俊)复习目标:1.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突出高考高频考点。
2.进一步沟通知识联系,构建合理的高考知识络。
3.进一步提升能力,强调知识的调动和运用。
4.进一步拓宽答题思路,培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5.进一步关注重大热点,提升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总体思路:重视基础知识突出能力提升强化知识关联规范答题思路具体安排:二轮复习共分12个专题,每专题安排2~3课时,共约40课时。
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专题三收入与分配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五我国公民与政府专题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专题七当代国际社会专题八文化的作用与发展专题九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专题十一唯物辩证法专题十二历史唯物主义其中第一课时为学生自主学习,以巩固知识为主;第二、三课时为教师解读,以知识体系构建和能力提升为主。
经济生活部分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第1课时学生自主学习一、落实主干知识1.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并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
2.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流通(购买)手段。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乖积)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成反比。
此外,货币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3.纸币本位制下的纸币(1)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2)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在纸币本位制下,纸币具有金属货币所具有的一切职能。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可能发生通货膨胀;如果纸币发行量少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可能导致通货紧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高考政治核心考点精品讲学案专题01货币、价格与消费【考纲解读】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高考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货币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以及汇率变动及其影响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018年备考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构建知识体系:抓住货币和汇率两个核心知识点,然后向外发散,构建体系。
紧紧抓住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两个核心知识点,然后向外发散,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把握重难点:①全面把握货币流通规律公式,理解纸币的发行量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关系;②掌握汇率的变动规律;③辩证地看待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特别注意掌握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有关价格的图象以及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的关系,综合掌握本考点中的计算题,同时注意结合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理解如何稳定物价。
【重点知识梳理】一、货币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流通工具货币①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②本质:一般等价物;③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④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纸币①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②纸币作为现实货币,能充当金属货币的所有职能;③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④引发经济现象:纸币发行量过多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发行量过少容易导致通货紧缩信用卡、支票①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②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支票一般不用于日常生活消费[拓展归纳] (1)区分货币、纸币、信用卡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信用卡的本质是电子支付卡。
(2)纸币发行量与经济形势的关系图2汇率的变化及其影响(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是经常变动的。
(2)汇率与币值的变化[特别提示] 外汇汇率与人民币的汇率变化成反向关系,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跌落,反之亦然。
(3)人民币币值变动的影响(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人民币币值稳定与企业生产、消费水平、经济全球化等的关系角度分析物价有利于稳定外需,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稳定物价消费可以减少国外市场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稳定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可以促进出口企业的稳定发展,从而维护我国经济的稳定。
同时有利于促进企生产业生产方式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就业有利于扩大出口,保持经济稳定,促进就业可以协调出口、投资、消费结构,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对外贸易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利益共享,资源互补,提高对对外开放外开放水平,稳定世界经济秩序国家利益可以保持我国高额外汇储备不贬值,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利益考点二 价格1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1)根本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重要因素:供求影响价格: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商品价格下降;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价格上涨。
(3)其他因素因素具体表现纸币发行量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市场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会导致物价上涨;纸币的发行量少于市场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会导致物价下降汇率变动人民币汇率上升,人民币升值,进口商品价格降低;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进口商品价格上升相关商品替代品需求增加,该商品需求减少,从而导致该商品价格降低;替代品需求减少,该商品需求增加,从而导致该商品价格升高互补品需求增加,该商品需求增加,从而导致该商品价格上涨;互补品需求减少,该商品需求减少,从而导致该商品价格下降收入分配当前收入增加(社会收入差距缩小),消费需求增加,会拉动商品价格上涨;当前收入减少(社会收入差距扩大),消费需求减少,会导致商品价格下降宏观政策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导致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从而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会导致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从而导致商品价格下降货币的价值在商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与货币的价值成反比[特别提示] 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的措施(1)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2)实行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保障供应。
(3)健全价格监管法律法规,打击价格违法行为。
(4)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5)规范、整顿市场秩序。
[拓展归纳] 正确理解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对需求量的影响①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向变动关系。
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③相关商品价格变动与需求量的关系需求价格本商品相关商品结论上升减少 增加互为替代品下降 增加减少互为替代品的两种商品,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的变动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之间是同方向的上升减少 减少互补商品下降增加增加作为互补商品的两种商品,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之间是反方向的(3)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拓展归纳] 生产与生活中常见的价格变动曲线图(1)供给曲线:表达了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价格高,获利增多,生产扩大;价格低,获利减少,生产缩小。
所以,企业生产必须依据价格变动,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2)需求曲线:表达了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3)需求弹性曲线:表达了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反应程度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所以A线属于生活必需品,B线属于高档耐用品(4)替代互补商品需求曲线:表达了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和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Q1为替代品的需求曲线(正相关),Q2为互补品的需求曲线(负相关)(5)需求变动曲线:表达了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比如对应于P1价格,d2曲线表达的需求量Qd2,大于d1曲线表达的需求量Qd1。
我们把需求曲线的变动(比如由d1曲线平移到d2曲线的过程)叫作需求的变动(6)供给变动曲线: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如图中,S1平行移动到S2,供给减少,但商品的价格没有发生变化三、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影响因素解决措施根本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生产力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居民消费水平受居民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增加居民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居民收入居民收入差距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主要因素主观因素消费心理:主要有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实心理,这些消费心理及其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做到量入为出,适度发的消费行为,有的是理智的,有的则是不可取的,不健康的,不值得提倡的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2消费类型划分依据类型特点钱货两清的消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转移,适用于大部分商品贷款消费预支未来收入,适用于大宗商品或服务交易方式租赁消费所有权不变更,使用权暂时让渡,适用于无力购买或因使用次数有限不想购买的商品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发展消费目的享受资料消费身心愉悦,丰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3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消费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消费、出口、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要想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3)消费观念与经济发展: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消费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刺激消费,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拓展归纳] 大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1)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在国外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降低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
【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 货币的职能例1.小李家距工作单位较远,他通过首付现金5万元,采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购买了价格为16万元的新车作为代步工具。
这里的16万元车价、5万元首付款依次体现货币的职能是( )A.流通手段、价值尺度B.价值尺度、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流通手段D.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考点二 汇率变化及其影响例2.下表是两个时间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时间人民币元/100美元人民币元/100欧元人民币元/100日元2014年10月1日616.80809.58 5.91572015年1月10日614.93778.12 5.6840分析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上述变化的影响,以下四幅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有( )A.①B.②C.③D.④考点三 影响价格的因素例3.最近一年来,国际油价一再下挫,2015年8月17日更是跌破了42美元/桶,创出2009年3月来新低,逼近全球金融危机时创下的谷底。
引起油价下跌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全球经济恢复的幅度实际都略低于预期(美国除外)B.2014年美国的原油产量大幅超出了之前的预期D.中国经济发展,石油需求旺盛考点四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例4、2014年某企业生产的A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分别为24元和2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