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视角下的长三角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面临许多现状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缺乏高质量的教育机构和师资力量。
这导致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2. 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就业机会有限,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地区人才流失严重。
这对农村的发展造成了困难。
3. 职业技能不匹配:农村劳动力缺乏现代化农业和城市化发展所需的专业技能,缺乏职业培训和提升的机会。
这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需求。
4. 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农村地区创新创业氛围相对不浓,缺乏创新创业的机会和支持政策。
这限制了农村人力资源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的升级。
1. 加大教育投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增加高质量的教育机构和师资力量。
鼓励农村学生和家长重视教育,并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2. 建立农村人才引进政策:针对农村地区人才流失问题,建立农村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回归或到农村发展。
提供有吸引力的待遇和发展机会,激励人才回乡创业或从事农村产业发展。
4. 支持农村创新创业:建立农村创新创业支持机制,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资金支持,鼓励农民创新创业,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5. 加强乡村人才政策研究: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研究,及时跟踪和分析人才政策的效果,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推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面临着诸多挑战和现状。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需要加大教育投入,建立人才引进政策,开展职业培训和提升,支持农村创新创业,以及加强人才政策研究。
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
我国当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 杨 金 深 . 乡经 济 统 筹理 论 与 策略 [ 】 京 : 1 城 M. 北 中国 农 业 出版
社 .0 6 20.
【】 曹 明 贵 , 士 建. 村 人 力 资 源 开发 与 人 力 资 本 流 动 研 究 2 梅 农 [ . M】 北京 : 济科 学 出版 社 ,0 5 经 20.
关键 词 : 村 ; 力 资 源 ; 农 人 开发 ; 问题 ; 策 对
di 036 /i n10 — 542 1 . .5 o 1.9 9 .s.0 6 8 5 .0 0 12 : js 16
1 农 村 人 力 资 源 开 发 的 相 关 概 念
大量有针对性的政策 ,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努力下 , 国农村人 我
力资源开发工作取得 了可喜的成绩。但是 , 成绩属于过去, 随着
时代的发展 , 我们必须用 发展 的眼光重新审视过去 , 展望未来 。
在2世纪知识经济时代 , 1 虽然我国农村教育培训初见成效 , 农村
人力资源开发 已经取得 了重大进展 ,但是远未满 足农村人力资 源开发需求 , 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 尤其是农村人力资源的文化素质地区分布不平衡现象严重 , 经
险的能力 。农 民组织主要包括经济性农 民组织 、 政治性农 民组 织、 基层 自治性农 民组织和社会性农 民组织。这些基 层民主机
模式 、 社会 结构 等特 点 , 制定科 学的指导方针 , 采用“ 民 自治 ” 农 的政策 , 大兴农村文教 事业 , 贤任能 , 选 培养大批农 村骨干 , 发
源理解为农村范 围 内, 经过一定 时间和教育之 后 , 能够将体能 和智能发挥出来 , 并进行 生产 和服务 的适龄人 口总体所具有 的 劳动能力的总和 ,它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 , 其
长三角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探讨
数据来源 : 国和各地区 1 口抽样调 查主要数据公报(05年) 全 %人 20
、
长三角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下游人海 口周边地区。 从经济 区
域 的概念 出发 ,长三角 的区域是一个 以上海为 中心 , 北 翼包 括扬州 、 泰州 、 南通 、 南京 、 江 、 镇 常州 、 无锡 、 苏州 ,
察长三角 , 因而本文研究的长三角是包括沪苏浙二省一 市的 “ 大长三角”。
( ) 一 长三角农村人力资源数量状 况 1 . 农村人 口比重低 于全 国水平
3 .农 村劳动力显得 富余 尽 管长 三角农村人 口比重 低 ,但 由于耕 地面积减
长三角 区域其总面积为 1. 万平方公里 ,仅 占全 O7 9 国总 面积的 1 4 2 0 . %;0 5年总 人 1约 为 110万人 , 1 2 I 44 占 全国总人 口的 1 . %。从 表 1 以看 出, 08 2 可 长三角地 区的 沪、 、 苏 浙三省市 , 其农村人 1 比重 均低于全国农 村人 1 2 I 2 I 的 比重 , 以上海最低 , 为 1.1 尤 仅 09 %。
少, 导致失地农 民增加 , 大量农 村劳动力剩余 。 据江苏省
有关 研究表 明 , 城市 化水平一旦达 到 3 %以上 , 0 城市建 设对 土地资源 的要求 就会 较大幅度增加 。据 2 0 年江 03
苏人 民出版社发行的 《 农村劳动力转移 问题研究 》 程 (
玉松等著 )一书 中研究测算 ,0 1 底江苏有耕地 5 0 20 年 0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 中起决定作用的第一 资源。 农
村劳动力素质 比较低下 已成为长三 角区域实现超 常规 、
地区
人力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的评价分析
人力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的评价分析【摘要】人力资源开发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人力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展开分析。
通过对相关研究方法的运用,揭示了人力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结论指出,推动人力资源开发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建议加强政策支持和投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人力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竞争力、产业结构升级、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建议、研究成果。
1. 引言1.1 人力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人才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源。
人力资源开发不仅仅是培养人才,更是提高人才素质和潜力的过程。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开发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通过培养各类人才,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加速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实现更快速、更健康的发展。
人力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优秀的人才能够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推动产业发展;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数量直接影响着区域的竞争力,优秀的人才能够使区域更具竞争优势;人力资源开发也是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通过培训和教育,可以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不断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繁荣。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人力资源是任何组织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人力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评价其作用。
长三角人力资本研究:一个区域经济的视角
cp a i terg nwt s eoo cdvl m n adteif ec f u a ai nrg n cnm cdvl — ai ln h ei i f t cnmi ee p et n n uneo m ncp a o e o a eoo i ee p t o h a o h l h t l i l o
的支 出等 形 成 的 资 本 。 因此 , 贝克 尔关 于 人 力 从 资 本经 典 论 述 出 发 , 者 认 为 , 区域 经 济 学 角 笔 从 度 , 于人 力资本 的研 究 应 该 加 以 拓展 , 对 即对 快 速 经 济增 长 区 域 的 人 力 资 本 研 究 应 包 含 : 力 资 本 人 要 素对 区域 经 济 增 长 的 贡 献 度 、 力 资 本 空 间 上 人 的迁 移流 动 态 势 、 成 人 力 资 本 各 种 要 素 的 空 间 形 结 构 三个方 面 的 内容 。 当前 长三 角 地 区 是 中 国经
t g ain a d f ai g st ain o u n c p t l p t tu t r fv r u a tr o mi g h ma a i ,Ya gz i mi rt n l t i t fh ma a i ;s ai sr cu eo a o sf co fr n u n c p t l a o o n u o a l a i s l a n te
m ent .
Ke rs h m ncpt ; g nl cn mc Y n t et ywod :u a ai ri a eoo i; ag eD l l a eo z a
自2 0世 纪 4 0年代 美 国经 济 学 家 西奥 多 ・ 舒
支 出 、 健支 出 、 保 劳动 力 国 内流 动 或 用 于移 民入 境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乡村振兴战略是指以农村发展为核心内容,通过整体推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等举措,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农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对策进行研究。
目前,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人口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年轻人普遍选择外出打工或者到城镇就业,导致农村的人口大量减少,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儿童。
这就给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低。
由于农村的教育和培训资源相对匮乏,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技能水平相对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这就使得农村的人力资源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和乡村产业发展的需求。
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缺乏吸引人才的条件和激励制度,很多优秀的人才选择到城市或者其他地区就业和生活。
这就造成了农村的人才流失问题,使得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受到限制。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来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加强教育培训。
农村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培训体系,推动乡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全面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优化农村人力资源配置。
通过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的人才回流农村,推动人才流动和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加强对农村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发展主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培养,提升农村经济和乡村产业的竞争力。
加强农村创新创业环境建设。
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扶持,鼓励农村居民创新创业,培育农村创业文化和创业氛围。
构建农村创新创业支持体系,提供项目评估、融资支持、技术咨询和市场推广等服务,为农村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加强乡村人力资源管理。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权益。
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推动社会组织和农民自身参与乡村事务的能力提升,提高乡村治理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日益加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增长极。
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区在城市化和产业化的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此长三角地区的“三农”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成为制约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瓶颈之一。
如何有效解决长三角地区的“三农”问题,已成为当前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长三角地区“三农”问题的现状长三角地区的“三农”问题主要包括农民收入低、农村落后、农业发展不平衡等方面的问题。
长三角地区农民收入低的问题十分突出。
据统计,长三角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一直较大,尤其是城乡居民收入比、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等指标都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之间依然存在明显的差距。
长三角地区农村落后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尽管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迅猛,但相对来说,农村的基础条件仍然相对落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传统农业产业结构落后等问题仍然严重,长期以来一直成为长三角地区“三农”问题的瓶颈。
长三角地区农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进入新世纪以来,长三角地区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此农业发展的不平衡也十分突出,从区域上看,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县之间农业发展水平的不同差距明显,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协调发展的难度也较大。
长三角地区“三农”问题的存在,原因主要包括城镇化进程过快、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等方面的问题。
长三角地区城镇化进程过快是导致“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持续增加,而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使得农村人口减少,农村的经济活力和发展动力相对不足,这就造成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也是长三角地区“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三角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偏于传统模式,规模小、单一生产结构的农业生产方式普遍存在,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农民收入有限等问题难以解决。
长三角一体化课题调研报告
长三角一体化课题调研报告长三角一体化是指上海、江苏、浙江三个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深度一体化发展。
这一概念首次提出于2016年,旨在推动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与发展,提高整个地区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一、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具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地区之一,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江苏是全国的制造业中心,浙江是全国的外贸中心。
这三个地区的优势互补,潜力巨大。
然而,由于地理区位和行政分割的限制,长三角地区长期以来面临着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而长三角一体化的提出,旨在通过深化合作,打破地区壁垒,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推动长三角地区的共同发展。
二、长三角一体化的意义1.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长三角地区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基础,一体化的发展将有助于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整合水平,提高地区的产业配套能力和竞争力。
2.优化资源配置。
长三角地区拥有优质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一体化发展将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交通、能源和信息网络的重要枢纽,一体化发展将有助于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地区的交通运输和信息流动效率。
4.推动城市协同发展。
长三角地区有多个大城市,一体化发展将有助于推动这些城市的协同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三、长三角一体化的问题与挑战1.政府间合作难度大。
长三角地区由于跨省界,各地区的政府之间合作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解决政府的权责划分和利益平衡问题。
2.城乡发展差距大。
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相对较快,但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需要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3.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4.人才流动限制。
长三角地区的人才流动受到限制,各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和交流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路径1.加强政府间协调。
各地区的政府需要加强合作,建立健全的合作机制,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
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策略探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策略探究摘要: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致使目前众多农村地区存在人力资源匮乏、农民综合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及实地走访,认为我们要想实现新时期农业农村可持续地发展,就必须加强乡村人才的建设与管理,以及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自身综合素养水平,来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这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人力资源引言: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其自身发展特点,以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严重滞后,一直是人力资源培养建设的“洼地”,乡村要振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可或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地向前迈进,以及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等因素影响,农业发展动力不足、农业人才欠缺、农村资源利用不合理及低效使用,农民权益等问题日益突现。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因素,而乡村经济发展又离不开农业人才,因此对我国当前农村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充分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分析1.1保证农村产业得到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人才。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乡村资源开发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乡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产业化和现代农业生产,而在我国广大地区,诸多因素制约着当地农民劳动力资源开发与利用。
当前阶段,乡村经济以农民自发生产形势发展,部分地方政府根据适时政策来引导,但大部分所采取的是“一刀切”模式,而没有发展各自特色农村经济,同时对于乡村建设人力资源开发也处于一个摸索阶段,因此需要针对各地方实际情况做出符合当地特点和农民利益诉求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下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协调全面地开发资源环境与自然资源优势并重、不断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任务进行乡村建设工作,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政策支持,以及大力推进乡村人才的快速成长起来等一系列措施来完成[1]。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本一体化研究
引导作用 ,培育其他一些有潜力和有竞争优势的产
业。
3 .积 极做 好 外 引 内联 ,实 现优 势 互 补 。一 方 面 ,应继 续扩 大 吸引外 资规 模 ,重点鼓 励 外商 投资
惠等经济政策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减小对资源环境
的压 力 ,积极 构建 资源 节约 型社会 ,以确 保 自治 区 经济 的 可持续 发展 。
.
【 张 小虎 ,杜 圣强. 3 1 内蒙古优势产业投 资序 列研 究U. 经 】 北方
济 ,20 ,( :2 — 0 04 8 ) 9 3.
( 责任 编 辑 :华 明 )
88.
图 1 人 力 资 本 一 体 化 理 论模 型
创 新 与合 作 会 产生 积极 影 响 ,Lrne (0 1 oezn 2 0 )认 为 在 区域 内 ,社会 网络 和地方 产业 集 群发展 会 产生 协 同创 新 关 系 ; M ir (0 5)研 究 表 明 区域 一 e es 20 j E
文/ 丽娜 赵
【 摘 要 】 本文在长三角 区域一体化背景下 ,进行人 力资本一体化 的机 制研 究,首先 分析人 力资本一体化
的形 成原 因 ,然后 通 过 分 析 人 力 资本 一 体 化 的 影 响 因素 和 实现 路 径 构 造人 力 资 本 一 体 化 的 理 论 模 型 ,再 通
南和东三省等l个城市进行实证分析 ,确定影响中 5 国人力资本区域集聚的因素主要有人力资本的预期 收益 、培育能力等 。而周秀英 (0 0 认为影 响人 20 ) 力 资本集 聚的因素有主观和客观两 大方 面 。根据 国 内外 研究 综述 ,本 文从 影 响人力 资本集 聚 的 因素 角度来分析人力资本一体化。 1人力资本的预期收益。人力资本总是从预期 . 收益低 的地区向高的地区流动。但这种预期收益必
泛长三角背景下安徽人力资源现状及发
泛长三角背景下安徽人力资源现状及发一、泛长三角背景下安徽人力资源现状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环境,使得安徽在泛长三角地区中的发展具备独特优势。
安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人口众多,而且人口结构复杂,由于城乡之间的流动较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面临不少挑战。
然而,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泛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视,安徽在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上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1.安徽人口结构分析安徽的人口主要来自农村,常住人口中农村人口占比超过6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
安徽人口年龄和性别构成特点明显,男女比例接近1∶1。
但在年龄方面,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安徽面临一个老龄化的挑战。
2.安徽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安徽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力总量大。
安徽人口众多,劳动力总量自然也十分庞大。
(2)劳动力素质不高。
安徽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存在制约因素,很多返乡农民工或农村流动人口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影响了安徽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
(3)就业结构单一。
目前,安徽的劳动力主要从事传统制造业或服务业,就业结构存在单一性问题。
(4)待遇水平相对较低。
安徽的劳动力薪资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农村劳动力,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3.泛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对安徽人力资源带来的影响泛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对安徽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优化升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进安徽产业转型发展。
泛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升级,这为安徽逐步转变传统产业结构提供了契机。
(2)提升安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
泛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多有优质高校、科研机构聚集,可以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推进科技创新,促进安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提升。
(3)丰富就业结构。
泛长三角地区也多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优质企业的流入和扩张,可以为安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发展机会。
(4)加快安徽乡村振兴。
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
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最快的地区之一。
农村土地利用作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策略。
一、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 耕地数量逐年减少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主要原因是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用地面积不断扩大,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流转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的不彻底也使得耕地数量逐渐减少。
2. 农村土地集约化程度较低在农村土地利用中,耕地集约化程度较低,一些农民仍然采取传统耕作方式,种植较低效的作物。
此外,农村生态公益林、草原、湿地等没有得到合理保护和规划利用,对土地资源的保护程度不高。
3. 土地利用模式单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土地利用模式以耕地种植为主,少有多样化的利用模式。
这导致土地的综合利用价值较低,而且在灾害等异常情况下易受损失。
4. 土地市场的规范化程度较低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法规的保障,土地交易存在诸多问题,如价格不透明、流转难度大等。
这也限制了农民土地资产的有效流动。
二、农村土地利用优化策略1. 加大土地保护力度要加大农村土地保护力度,促进生态公益林、湿地等土地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落实土地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流转,并建立土地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土地交易。
2. 推行土地集约化利用要推行针对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政策,鼓励农民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改变传统耕作方式,提升农业产值。
促进非耕地多种经营,发展养殖、林果、观光农业等多种经营模式。
3. 拓展农村土地利用模式拓展农村土地利用模式,引导农民开展多样化经营活动,例如农业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益。
4. 改进土地流转机制改进土地流转机制,推动土地的有效流转,并加强农民土地资产的保护和维护。
三、总结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我们需要关注耕地数量的不足,并加强土地保护和规划管理,推行集约化利用、多样化经营及完善土地交易市场等政策,以实现合理利用农村土地,促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乡村振兴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及其对策
乡村振兴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及其对策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解决,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农村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其对策,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分析1、教育落后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落后,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了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的整体滞后。
教育水平低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一大障碍。
2、人才外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地区人才外流严重,给乡村振兴带来了困难。
3、就业机会少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单一,农业收入依旧占据主要地位,非农业产业发展不够成熟,造成了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4、技能培训不足农村地区对于农业劳动者的技能培训不足,使得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技术含量不高。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1、加强教育在农村地区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是解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有效途径。
可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水平,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提高教学设施。
2、建立健全农村人才政策针对农村地区人才外流严重的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农村人才政策,通过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农村人才回流,参与农村振兴建设。
3、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对农村非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增加农村非农业产业的就业机会。
4、加强技能培训通过加大对农村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技能含量。
可以通过建立农村技工学校等方式,加强农村技能培训。
5、扶持农村创业对于有一定创业意愿的农村青年,可以通过政府推出的创业扶持政策,提供一定的创业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他们在家乡创业发展。
乡村振兴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回到农村地区,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会议发言稿
参考文献会议发言稿篇一: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R].2000.[2] Stewart,Thomas. Intellectual Capital:The New Wealth Of Organizations[J].New York: Doubleday Currency,1997:125-126[3] 林枚,国洪岗.区域人力资源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4] 王希琼.中国西部地区区域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研究[J].改革与战略.[5] 翟亚利.招远市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99[6] 张本喜.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现状和原因探析[J].中国商界. 2010年第2期:P244-246.[7] ]姚丽霞,房国忠. 东北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2012:98-101.[8]李延典.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几点思考—以滨州市为例[J].滨州学院学报.2009年8月.第25卷第4期:P16-18.[9]黄卫兵.基层政府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以常熟市为例[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10]卞玉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辽宁: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11]陈万明,古胜鹏.区域经济视角下的长三角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J].发展纵横.:总第374期.P23-25.[12]徐健, 沈荣芳.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 理论学刊,2007,[13]王海滨. 黄河三角洲高校生态经济区背景下的滨州经济发展策略[J ]. 滨州学院学报,2009 , :19222.[14]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7-30.[15]陈维政,余凯成,程文.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6-58.[16] 钱士茹,王丽霞.战略人力资源的协调开发机制研究—基于不同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环境的比较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17] 刘卫泽.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探讨[J].经济问题,2005(6):33-35.[18] 张祖华.浅论人力资源管理与激励机制[J].经济师,2006:129-130[19] 贾晓萍.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障碍、成因及对策[J].2002:27-28.[20] 周银珍,鲁耀斌.区域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研究理念[J].经济地理.[21] 王旭玲.对我国获得人力资源能力强势的战略思考[J],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12-14.[22] 李德昌.管理学基础研究的理性信息人假设与势科学理论[J].管理学报,2010:53-58.[23] 陶晓波.区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4] 贺林均.区域人力资源开发途径的系统性思考[J].商业时代.[25] 刘佳.区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评价体系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6] 张德.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56-157.[27] 王璞.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与实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5-67.[28] 胡伟略.近代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125[29] 张莹玉.经济开发与人力资源配置[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34-35.[30] 王燕梅.WTO与中国经济增长热点[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35[31] 迈克尔·比尔等.管理人力资本[M].华夏出版社.1999:98.[32] 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率[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71-73.[33] 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3-36[34] 诺伊等,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第五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12-115.[35]. 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45-249.篇二:2010年理论学习参考文献2010年理论学习参考文献12010年理论学习参考文献2篇三:在集团公司政研会上的发言材料精选范文:在集团公司政研会上的发言材料一、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煤矿奠定思想基础xx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新时期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及管理对策分析
新时期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及管理对策分析作者:胡明燕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0年第11期胡明燕摘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全面面向新农村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关键。
为全面开发新时期农村人力资源,实现农村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首先思考新时期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现状,然后分析强化农村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对策,以此才能够更好地让农村的人力资源得到开展,服务于新农村的发展。
下面,本文中将围绕这两点展开详细分析。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问题;优化对策引言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与科学发展观作为有效指导,目前我国已经提出了新时期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战略。
这是契合了当前城镇化建设发展、人口结构变化新战略的,它在促进劳动力转移与配套保障措施完善方面也非常到位,以此作为大背景,本篇展开关于新时期农村人力资源情况的探析,希望能够为农村人力资源的发展、农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新时期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一)人力资源流失严重,吸纳和留住人才困难新时期新农村建设存在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低、不全面、发展不均衡等各类问题。
总体而言各种因素影响严重,导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到位,流失严重,人才吸纳和保留困难,这当然也与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机制发展不全面、不均衡有一定关系。
必须承认,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是存在两极分化的,其中劳动力严重剩余与人才资源流失问题同样严重,两者均是当下不可忽略的部分。
目前农村人力资源就业面临巨大压力,大量富余劳动力被闲置。
反观某些优秀农村人才却因为农村地区偏远、经济条件不佳而选择外出打工、留在大城市,这样一来,农村地区的人才会逐渐的流失,在没有后续劳动力的支持下,农村地区的整体人力资源发展及农村的经济发展均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根据我国的《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与流动状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有2.6亿人口,这一数据相比于2000年净增长3.89%,可见其整体增长幅度是较大的。
乡村振兴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结合
乡村振兴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是近年来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方针,其中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更是对农村社会、文化、生态和人力资源的全方位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乡村振兴与农村人力资源之间的结合,对于推动乡村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是打造现代化的乡村经济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在这一过程中,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人力资源不仅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力量,也是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涉及到教育培训、技能提升、人才流动以及创业创新等多个方面。
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首要任务。
教育是人力资源发展的根本,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提升教师素质,增强农村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此外,推动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民能够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和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从而提高其就业能力和创业意愿。
技术是推动农村发展的核心动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农业正逐步向智能化、信息化转型。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应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农民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通过推广现代化的农作物种植技术、精准农业技术,提升农民的劳动生产效率,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农民进行自主创业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种植和养殖业,农民的多元化经营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政府应当通过提供低利率贷款、创业辅导、市场开拓等支持政策,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农村人才实现自身价值。
此外,搭建农村电商平台,使农民能够直面消费者,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对于留乡创业的人才,应当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们看到,许多优秀大学生选择回到家乡创业,他们不仅能为农村注入新鲜的血液,还能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乡 村 振 兴2021年第12期新农民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缪欣原,彭绪梅*(大连海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85)摘要:实行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人力资本作为支撑。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存问题,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解决对策,如健全培训教育体系、提升农民素质、加强对新生代90后农民群体的培育、完善农业生产培训的法律法规,储备优质农村人力资源以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人力资源;对策;新生代90后农民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若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之路,首先需要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
在发展农村的各项建设中,如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等工作,都需要依靠人力资源管理来保障。
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美国学者Harbison和Myers(1964)提出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是通过综合利用培训、教育、公共卫生及医疗设施等方式来全面改变人的素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过程[1]。
由于我国城乡差异一直存在,且长期存在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因此我国城乡人力资源开发不均衡,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
2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存问题2.1 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教育和技能培训方面薄弱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多数农民思想守旧,且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或高等教育,导致文化素质不高,尤其不懂得如何将科学技术投入到农业生产环节当中[2]。
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也相对落后,仅依靠传统的经验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培训新生代90后农民群体的农业生产技能。
2.2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制度不完善首先,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相对滞后,虽然目前的医疗、养老、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已经相对健全,但保障金的来源仍以农民个人缴纳为主,政府补充为辅,社会保障资金筹措不足,导致农民社会保障程度较低[3]。
其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农村劳动力被录用之后,多数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无法有效保障农村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丛书 长三角研究》读书笔记模板
第一节完善重大经济指标协调划分的考核制度 第二节建立区域互利共赢的税收分享机制和征管协调机制 第三节建立区域投资、税收等利益争端处理机制
读书笔记
这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丛书·长三角研究系列)》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 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丛书·长三角研究系列)》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 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目录分析
序言全球化转 型、统一市场
1
建设与长三角
一体化
第一章长三角 2
一体化发展的 历史与演变
3
第二章转轨中 长三角一体化
发展与制度创
新
4
第三章创新长 三角政策制定
与执行的协同
机制
5
第四章长三角 统一的标准体
系管理制度建
设
第五章长三角 1
公共服务一体 化发展与创新
第六章建设统 一开放的长三
2
角人力资源市
第一节标准体系建设与区域一体化 第二节标准化体系需求及制定 第三节长三角标准统一管理制度的协同实施与监管
第一节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要义与意义 第二节各地公共服务: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第三节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地方实践与积极探索 第四节推进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空间与障碍 第五节加快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改革与创新思路
第一节产学研融合与长三角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基于知识分类和创新分工看产学研合作 第三节专利视角下长三角产学研合作的特征事实 第四节产学研融合促进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国资运营平台实现一体化治理的内在逻辑 第二节驱动国资运营平台从竞争转向合作的机制 第三节四种股权合作路径的比较分析 第四节推动国资运营平台跨区域合作的政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效 开发 提 供 制 度 支持 和 政 策 保 障
【 关键词 】 农村人 力资源 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 劳动 力迁移
【 中图分 类号 】01 【 F6. 文献标识码 】 【 5 A 文章编 号 】 0— 0520 )7 02— 3 1 6 22 (080 — 03 0 0 【 基金项 目】 文系江苏省教 育厅 高校 哲学社会科 学研究项 目的阶段性研 究成果 。 本 【 者简介 】 作 古胜 鹏 , 南京航 空航 天 大学经济与 管理 学院硕 士研究 生, 主要研 究方 向为组织与人 力资源发展 ; 陈万
予 以足 够关注 与重视 。
一
体 所具 有 的智 力 和体力 总 和 ,包含 数量 和质 量两个 方 面。 数量是 指在 长三角 农村 范 围内有 劳动 能力 的人 口总量 ; 质 量则 包括 长 三角农 村 劳 动力 的健 康 水 平 、 识水 平 、 知 思想 观念 、 道德水 平 、 劳动技能 水平等 方面的 内容 。 从 区域发 展战 略上 看 , 区域 人力 资源 开发 能从根 本上
=、 长三 角农村人 力资源开 发是 区域 经济发展 的客观要求 ( ) 三角农 村 人力 资源 开发 , 应长 三角 产业结 一 长 是适
_
维普资讯
构调整的必然选择 发达 国家 发展 史表 明, 现代化水平越高 , 第~产业 的 比
重则越低 。各经济 部门使用 劳动力的 比重 ,在 高收入 的工
区域 经 济 的 竞 争 优 势 。
长 三角地 区是我 国 目前 经济发 展速 度最 快 、 济总 量 经
规 模最 大 、 展潜 力最 强的经 济板块 。20 年度统 计数 据 发 02
表 明 , 三角 地 区就 以占全 国土 %的 G P 2 .%的财政 收人和 2 .%的外 贸 D 、1 4 8 5 出 口份额 , 引来 了 3 . 并 85 %的国外 直接投 资 。
规划 新增 城市 省份 ( 直 辖市 ) 长三 角城 市协 调 会会 员
上 海 上 海
动, 特别 是 人力 资 源 的跨 区域 、 产业 流 动 。在这 个过 程 跨
中 , 长 三角地 区农村 人力 资源 的开 发具 有极其 深远 的意 对
义。
浙 江 江 苏 安 徽
杭 州、宁波 、湖州 、嘉 兴 、 舟 山、绍 兴 、 台州 南 京、苏卅l 、扬州 、镇江 、
在, 长三角 区域经 济一 体化 的 主要 动力 是要 素 的跨 区域流
目前 , 三角 区域城 市 主要有 1 长 6个 , 主要 包 括 以上海 为龙头 的苏 中南 、 浙东 北工业 经济带 。除此 之外 , 长三 角地
区未来 还新规划 了 7个新增 城市 , 如表 1 示 : 所
表1 长三角地 区城市群
力 资 源 的 进 一 步 开 发 , 先 要 重视 教 育 和 培 训 的作 用 . 次 要 调 整 产 业布 局 , 快 中 小 城 镇 发 展 , 首 其 加 同时 要 改 革 户籍 制 度
并 建 立社 会 保 障 的衔 接 机 制 . 进 长 三 角 地 区 农 村 人 力 资 源 在 区域 间的 无 障 碍 流 动 . 长 三 角 农 村 人 力 资 源 的 长 期 、 促 为 有
表4
/ 人)
20 6 粥 00 5 2 1 ∞ 6 5 .1 81 O
强 化 区域 竞争 能 力 , 区域 的竞 争优 势更 持 久 , 区域 经 使 对
、
长 三角 区域 农村人 力资源 的概念解 读
济 的持 续发展 具有 重要 作用 , 其在 区域 经济竞 争从 传统 尤
的资 源竞 争 、 场竞 争 转化 为知识 竞争 、 术 竞争 和信 急 市 技 竞 争的过程 中.区域 人力 资源将 发挥越 来越 大的作用 。现
角 经济 发展 的客观要 求 。同时 , 消除 由于户籍 制度 等一 系 列影 响 区域人力 资源 流动 的障碍 , 使生 产要 素之一 的劳 动 力 和作 为资本要 素 的人力 资本 实现 区域 内的 自由流 动 , 实 现 资源 的最 优 配置 , 促进 区域经 济 的 和谐 快速 发展 , 持 保
温 州 连云 港 合肥 、 马鞍 山 、铜 陵 、芜 湖
对长 三角农 村人 力 资源 的开发 , 主要指 通过各 种形 式 的文化教育 、 教育 和其他 各种渠 道. 高农村 劳动力 的 技术 提 素 质. 养出地 区经济 发展所 需 的各层次 人才 , 以培 满足 长三
泰州 、无 锡 、常 州 、南通
东北 部城市 群 、 加拿 大多 伦多 城市 群 、 日本东京 城市 群 、 英 国伦敦 城市 群 和法 国 巴黎 城市 群 之后 , 具 活力 的 “ 界 最 世 第六 大城市群 ” 。随着 经济 的迅 速发展 , 物资本 的快速积 实 累 , 三角地 区农村 人力 资源 的开 发 日益成 为促 进经 济增 长 长 的重要手 段 。因此 , 需要 对 长三 角农村 人力 资 源 的开发
维普资讯
.
.
.
…
.
.
.
.
.
.
.
.
.
.
.
謦 虿 l 蔓] 2 鳓
区 域经济 视角下的 长三角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 题研究
陈万明 古胜鹏
【 摘 要】 包括人 力资源在 内的生产要 素的跨 区域流动 , 是长三 角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主要动 力之一 。长三 角农村人
明. 南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经济 与 管理 学 院教 授 . 士 生 导 师 . 要 研 究 方 向 为人 力资 源开 发 与 管理 、 等 教 育 管 理 ( 苏 南 博 主 高 江
京 201) 1 0 6
以上海 为龙头 的长江三 角洲地 区 ,已被认 为是继 美 国
长三 角农 村 人力 资源 是指 长 三角 区域 围 内的人 口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