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不同类型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差异

合集下载

不同培养基对水稻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

不同培养基对水稻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

不同培养基对水稻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刘书梅;王姗姗;辛晓云;王玲玲;朱正歌【摘要】以水稻成熟胚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统计在不同基本培养基上的愈伤诱导率以及绿苗分化率,分析不同基本培养基及外源激素的含量和比例时愈伤组织生长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材料对基本培养基具有选择性,MS培养基对籼稻种胚愈伤的诱导培养效果较好,NB培养基则更适合粳稻种胚愈伤的诱导培养;诱导继代培养基中加入多种氨基酸组合可有效提高出愈率和分化率,特别是粳稻的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需要多种氨基酸的共同作用;不同基因型水稻材料对激素和氨基酸组合的需求不同.%Rice calli of two subspecies were induced from mature seeds, callus induction and regeneration rate were analyzed in this experimen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NB medium was most suitable for Nipponbare ( Oryza sativa L. subsp. Japonica) ; MS, NB and LS medium were all appropriate for Longtepu ( Oryza sativa L. subsp. Indica) . Some kinds of amino acids and hormone were necessary for Nippobare calli. It indicated that the rice calli induction and regeneration rate was related to rice variety.【期刊名称】《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11(028)004【总页数】3页(P54-56)【关键词】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愈伤诱导率;绿苗分化率【作者】刘书梅;王姗姗;辛晓云;王玲玲;朱正歌【作者单位】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石家庄,050800;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石家庄,050016;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石家庄,050016;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石家庄,050016;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石家庄,050016;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石家庄,05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3.1植物基因工程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作物遗传育种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高粱品质性状改良的分子遗传学基础_张春来

高粱品质性状改良的分子遗传学基础_张春来

Molecular Genetic Basis for Bio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 of Grain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in Sorghum
1
ZHANG Chun-Lai1,2,3,*, LI Yan-Feng1, ZHAO Wei-Jun2, ZHAO Jing1, WANG Cheng1, LIANG Du2, ZHOU Fu-Ping2 Agronomy College,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 Shanxi 030801, China; 2Institute for Sorghum Research,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anxi Province Sorghum Technology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re, Shanxi Key Laboratory for Sorghum Genetics and Germplasm Development, Yuci, Shanxi 030600, China; 3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 Resources and Germplasm Enhancement on Loess Plateau,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Taiyuan 030031, China
收稿 资助 2015-01-22 修定 2015-03-31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基金 (ybsjj1404) 、山西省自 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4011004-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470285)和山西省百人计划项目(晋组2014-18)。 本文得到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所柳青山研究员的 修改和指导。 通讯作者 (E-mail: chunlaiz@; Tel: 03546286892)。

高粱不同播期农艺性状差异分析研究

高粱不同播期农艺性状差异分析研究

粱5 2和罗 马相 对短 小 。 由此可 以通 过 分析 播 期 对高 粱 的 穗重 、穗 长 、 鲜 2 14 小 结 ..
收 稿 日期 :0 1 0 — 9 21-60
主 要 作 者 简 介 : 均革 (9 2 , , 级 农 艺 师 , 要 从 事 新 品 种 、 技 术 试 验 示 范 工 作 。 刘 17 一)男 高 主 新
期播种 ( 5月 2 日、 0 5月 2 日、 6 6月 1日 ) 共 1 , 5
个 处理 。小 区 长 4m, 距 05m, 小 区种 5行 , 行 . 每 种植 密度 为 1 6 66 7株/6 m 。出苗 后 至成熟 期 间 67 z
甜杂 2号从 5月 2 0日~ 6月 l1有增 大的趋势 , 3 从 而 可 以得知 其 穗重最 大 值 为 6月 l1或 以后 。苏 3 丹 草 15是属 于 饲 草 高粱 ,其 茎 秆 细 而穗 粒 多 , 8
《 津 农 林 科 技 )0 1 8月 第 4期 ( 第 2 2期 ) 天 ) 1年 2 总 2
l。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一 一 … ~ … 一 。

由上 判 断 ,要 获得 高 产应 在 5月 2 6日播 种 。 同 样 ,甜 高粱 罗 马 和凯 勒在 5月 2 播 种 也能 获 61 3 得高产 , 而忻 粱 5 2和甜 杂 2号相 对要 较晚 一 些 。
21 不 同播 期对 高粱穗 长的影 响 .. 3
按 常规 方法 管理 。待 成熟 后 , 每个 小 区取 3株 , 测
.. .◆ .◆ .
(. 1 静海县良 种场, 天津 静海 31 o2 06 ;天津农学院, 308) o . 天津 034

楸树不同类型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的细胞学观察

楸树不同类型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的细胞学观察
难, 未见 通 过愈 伤途 径获 得再 生植 株 的报道 。本 文 通 过诱 导 楸树 愈 伤 组 织 , 楸 树 4种 愈 伤 组 织 进 行 形 对
Hale Waihona Puke 扫描电镜样品的制作参照文献 [ ] 5 方法, 取新鲜 愈伤组织材料 ,%戊二醛固定 4 ,. m lL磷酸缓 4 h01 o /
冲液清 洗 3次 , 3 i;%锇 酸 固定 2 ,.mo L 各 0r n 1 a h0 1 l /
应 用 硼

d i1 .9 9 ji n 10 — 1 12 1 .5 0 1 o:0 3 6 /.s . 0 0 8 0 .0 10 . 1 s
楸 树 不 同类 型 胚 性 和 非 胚 性 愈 伤 组 织 的细胞 学 观 察
任莺 , 彭方仁 , 燕 王列 富 杨 ,
(. 1南京 市林业 站 , 南京 2 0 3 ;. 10 6 2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 院 ;. 阳职业技术学 院) 3信 摘 要 : 以楸树 幼嫩茎段 为外植体 , 种在诱 导培养基上诱 导初始愈 伤 组织 , 接 以初 始愈 伤组 织诱 导胚性 和非胚性 愈伤组 织 。 分别利 用扫描 电镜 和透射 电镜对愈伤组 织进行 了观察 。结果表 明 : 同类型愈伤 组织在 形 态学和 细胞 不
F n -e YANG Ya WANG i-u a g r n, n, Lef Ab t a t h t m e me t o a ap u g i r a e s e p a t n u t r d O n u i g c l r du t n u e s r c e se s g ns fC t la b n e e tk n a x ln sa d c l e n id c n u t e me i m o id c I T we u u t e e r y g n ca d n n e r o e i al s h e u t s o e h t h r r o rk n so al so s r e y t e s a — h mb y o e i n o - mb y g n cc l .T e r s l h w d t a e ewe ef u i d fc l b e v d b h c n u s t u n n lcr n mir s o y a d t e t n miso l cr n mi r s o y T e w i y e II a d t e b o y e I al s w r i g ee t co c p n h r s s in e e t co c p . h h t tp I n h r wn t p V c l e e o a o e u n n e r o e i al s o — mb y g n c c u .wh l h r e y e Ia d t e p r l y e I c l s w r i ey t e e r o e i al s l i t e g e n t p n h u p e tp I al e e l l o b mb y g n c c l . e u k u Ke r s C t la b n e ;c l s o t mb o ;c t lg y wo d : aap u g i a u ;s ma i e r s y oo y l c y

褐色中脉高粱创新实验论文

褐色中脉高粱创新实验论文

褐色中脉(BMR)高粱宁夏黄灌区品种适应性试验张贵杰(实验导师)时发亿,杜旭旭,葛光伟,李妍,吴爽(宁夏大学农学院 14级创新实验小组)摘要: [目的]BMR高粱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因其木质素减少而在动物体内的消化率增加,能够显著提高适口性,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本试验旨在比较5个BMR高粱品种在宁夏黄灌区的适应性。

[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记录其生育期,分析品种间亩产量、株高、抗性、常规营养成分及体外消化率指标。

[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亩产量差异显著(P< 0.05),以F10最高;品种间株高差异显著(P < 0.05),同样以F10最高;F7抗性、体外消化率、相对饲喂价值、常规营养指标优于其它品种;5个试验品种的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分别在66.18%~72.91%和39.63%~46.08%之间,能够较好的被动物消化利用。

[结论]综上所述,BMR高粱F7与其它品种相比,更适合在宁夏引黄灌区种植及推广。

关键词:BMR高粱品种适应性宁夏引黄灌区The Adaptability Experiment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Forage Sorghum in Ningxia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 AbstractThe aim of present experiment was to compare the adaptability of ten varieties of forage sorghum in Ningxia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 The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was according to randomly block. To record the growth period and analyse the production, plant height, resistant ability, generally nutrients content and in vitro digestibility parameters among different varie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forage sorghum yields among different varieties was not significant (P>0.05), while the difference of plant height among varieties was significant (P<0.05), and the SLO138 was the highest; Resistant ability, in vitro digestibility and general nutrition of SLO138 were better than othervarieties. The range of in vitro digestibility of dry matter and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of ten forage sorghum varieties were 68.3-80.3%, 42.4%-50.8%, respectively. Itfollows that they could be digested and utilized by animals easily. In a word, compared to other forage sorghum varieties, SLO134 was more suitable to be planted and utilized in Ningxia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Key words: Forage sarietyorghum V Adaptability Ningxia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1 引言高粱是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和适应性强等特性,在世界各地广为栽培[1]。

高粱中抗营养因子的化学性质及其对畜禽的影响与作用机制

高粱中抗营养因子的化学性质及其对畜禽的影响与作用机制

高粱中抗营养因子的化学性质及其对畜禽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作者:万建美孙相俞来源:《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4年第12期摘要:高粱主要含有两种重要的抗营养因子,单宁(存在禾谷籽实中的多酚化合物)和蜀黍氰苷(一种生氰糖苷,主要存在于植物地上茎和发芽的马铃薯中)。

单宁在褐色种皮类高粱中含量很高,而在无色素沉着的白高粱中含量很低,甚至检测不到。

单宁的主要抗营养作用有:因其引起饲料的适口性差而导致动物采食量降低,营养物质消化率和利用率下降,对代谢产生不利影响,并有毒性。

高粱的单宁含量似乎是影响其营养价值的主要因素。

干燥、浸泡、粉碎和制粒似乎都能减少饲料原料中的单宁含量,同时当日粮添加胆碱和蛋氨酸等甲基供体类原料时也能减少畜禽生产中与单宁相关的问题。

蜀黍氰苷在酶的作用下很容易产生氢氰酸(HCN)。

高粱的氢氰酸含量因品种和生长条件而异,但随着生长期的增长而减少。

过量的氰离子通过致使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失活,可以快速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缺氧,并在几秒钟内导致动物死亡。

然而,将高粱制成干草料或者青贮饲料,则可以降低蜀黍氰苷的毒害作用。

关键词:单宁;蜀黍氰苷;高粱;家畜;家禽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4)12-0009-03许多植物成分都有可能会给畜禽生产带来不利影响(D’Mello,2000)。

事实上,这些化合物存在于每一种植物性饲料原料的叶子和籽实中,它们通常被称为抗营养因子。

抗营养因子还包括那些在天然饲料原料中由该饲料植物在正常代谢过程中利用原始物质产生的次级代谢物,这些代谢物通过不同的机制产生与最佳营养相反的效应(Chubb,1982)。

抗营养因子根据其作用机制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组:抑制蛋白质消化和代谢利用的物质,如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血球凝集素)、皂苷和多酚化合物。

能够降低或干扰微量元素利用的物质,如植酸、草酸、硫代葡萄糖酸盐和棉酚。

使维生素失活或增加维生素需要量的物质,如抗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因子,抗硫胺素因子、抗烟酸因子、抗维生素B6因子及抗氰钴胺素(维生素B12)因子。

高粱不同杂交品种不同时期抗性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

高粱不同杂交品种不同时期抗性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
LIYueying,YUShubin,ZHANG Weitong,GAO Huachen,CHENYu
(CollegeofLifeScience,ShenyangNormalUniversity,Shenyang110034,China)
Abstract:Sorghumleaveswereobtainedfrom22sorghumvarietiesatseedling,jointing,heading
抽穗期的 CAT 活性和成熟期的 POD 活性均最 高;003B 在 成 熟 期 的 SOD 活 性 最 高;P01B 在 拔 节
期和成熟期的 MDA 含量均最 高;9544·7037 在 抽 穗 期 的 SOD 活 性 最 高;NK1 在 拔 节 期 的 POD
活性最高。辽粘6在苗成熟期的 MDA 含量最低;0-01 在 苗 期、拔 节 期 和 成 熟 期 的 POD 活 性 均 最
第37卷 第3期 2019年 6月
沈 阳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ournalofShenyang NormalUniversity (NaturalScienceEdition)
文章编号:1673 5862(2019)03 0264 04
Vol.37 No.3 Jun.2019
andmaturitystages.Theactivitiesofsuperoxidedismutase (SOD),peroxidase (POD),catalase (CAT)andmalondialdehyde(MDA)weredetermined.TheresultsshowedthatLiaonian3hadthe highestCATactivityand MDAcontentatseedlingandjointingstage;Liaoza19hadthehighest PODactivityandSODactivityatseedlingstage;Liaoza36hadthehighestMDAcontentandPOD activityatheadingstage;and Liao2297hadthehighestSOD activityatjointingstageandthe lowestSODactivityatheadingstage.Liaonuo7hadthehighestCATactivityatheadingstageand PODactivityatmaturitystage;003BhadthehighestSODactivityatmaturitystage;P01Bhadthe highestMDAcontentatjointingstageand maturitystage;9544.7037hadthehighestSODactivity atheadingstage;NK1 hadthe highest POD activityatjointingstage.The MDA contentof Liaonian6 wasthelowestatseedling maturitystage;POD activityof0-01 wasthelowestat seedling,jointingandmaturitystage;MDAcontentofLB-16wasthelowestatheadingstage;SOD activityofB-34 wasthelowestatseedlingstage.Inconclusion,Liaonian3,Liaoza19,Liaonuo7 andLiaoza36hadstrongerresistanceduringtheirgrowthperiod,Liaonian6,0-01,LB-16andFan B-34hadtheweakestresistance,andtheothereightvarietieshadthesameresistance.

Dicamba对高粱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的影响

Dicamba对高粱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的影响

2021年34卷3期VoL 34 No. 3西南农业学掖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478文章编号:1001 -4829(2021)3 -0478 -09DOI : 10.16213/j. cnki. scjas. 2021.3.003Dicamba 对高粱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的影响郝曜山,王晓清,王亦学,张欢欢,杜建中,孙 毅(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31)摘要:【目的】高粱是遗传转化最困难的作物之一,主要原因是由于高粱组织培养愈伤诱导及再生频率较低,高效再生体系建立比较困难,研究并使用新的植物诱导激素是改变这一困境的重要手段。

【方法】以4个基因型的高粱种子(成熟胚)为外植体,高粱 组织培养常用的诱导激素2,4-D 为对照,研究Dicamba 对高粱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及愈伤组织再生质量的影响,经过统计分析,建 立并优化高粱组培再生体系。

【结果】高粱各基因型在不同浓度Dicamba 的诱导培养基上出愈率在24.7 % -90.7 %,不同浓度的2,4-D 诱导培养基上,出愈率为72.5 % -90.5 %,最高出愈率为88BP28,在Dicamb7.5 mg • L “达到90.7 % ,2,4-D 在2.5 mg •L-i 时达到90.5 %;继代培养与初代诱导培养比较,各基因型材料的褐变率均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IsE23在继代培养中,I 型愈伤组织向II 型和HI 型愈伤组织转变的E 值最高,达到20.1 %;4种基因型以5 mg - L"1 Dicamba 诱导的Is«23胚性愈伤率最高,达20.7%;不同处理中,所有基因型材料U 值均在60 % ~ 100 % o 【结论】利用Dicamba 对高粱成熟胚进行初代愈伤组织诱导,出愈率与2,4-0诱导差异不显著,在继代培养及胚性愈伤组织分化试验中,Dicamba 作为激素更有利于II 型愈伤组织及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其效果优于2,4-D ;高粱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及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受基因型影响较大,材料Is$23在Dicam ­ba 5 mg - L-1时比其它材料的胚性愈伤发生率高,且褐化率及死亡率枚较低;证实了高粱成熟胚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绝大多数来自II 型愈伤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粱不同类型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差异作者:季艳丽程云伟陈发菊张德春周超来源:《广西植物》2019年第12期摘要:;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伴随着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为进一步揭示胚性愈伤组织的再生潜力,该研究以高粱Sb19未成熟胚诱导产生的两种胚性愈伤组织和一种非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测定各愈伤组织中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采用方差分析法对高粱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差异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1)高粱两种胚性愈伤组织中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表明胚性愈伤组织中的代谢活性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能够为体细胞胚胎发生提供更多的物质能量基础。

(2)两种类型胚性愈伤组织之间生理生化差异显著,其中,Ⅱ型胚性愈伤组织中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I型胚性愈伤组织,相反,Ⅱ型胚性愈伤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I型胚性愈伤组织,这种生理生化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期的分化。

该研究结果为愈伤组织的胚胎发生能力与生化代谢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粱,胚性愈伤组织,非胚性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中图分类号:; Q945.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3142(2019)12-1613-06作者简介:季艳丽(1994-),女,湖北随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遗传育种与发育研究,(E-mail)1975891532@。

Abstract:; There are complex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nges in the process of plant somatic embryogenesi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regenerative potential of embryogenic callus, we determined the content of soluble protein, free proline and soluble sugar in two kinds of embryogenic calluses and a non-embryonic callus which were from the induction of Sb19 Sorghum bicolor immature embryos. The differences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callus in S. bicolor somatic embryogenesis were compared by variance analysi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1) The contents of soluble protein, free proline and soluble sugar in two kinds of embryogenic callu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embryogenic callus,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etabolic activity in embryogenic callus is higher than that in non-embryonic callus, and embryogenic callus can provide more material energy basis for somatic embryogenesis. (2)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embryogenic callus were also significant. Among them, the contents of soluble protein and free proline in Type Ⅱembryogenic callu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ype I embryogenic callus. In contrast, the content of soluble sugar in Type Ⅱ embryogenic callu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ype I embryogenic callus. We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e differences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affect the differentiation on a certain degree. This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bryogenic ability and biochemical metabolism of callus.Key words: Sorghum bicolor, embryogenic callus, non-embryonic callus, soluble protein, free proline, soluble sugar高粱(Sorghum bicolor)是世界上五大谷類作物之一,具有较强的耐旱性,能够较好地适应半干旱气候,具有比玉米更高的水利用效率(Roby et al., 2017),在食品保障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Mullet et al., 2014; De et al., 2017)。

目前,全球粮食、能源危机日益严重,发展高粱生产,将有助于缓解这些危机。

建立高效的高粱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是高粱分子育种的基础。

但是,高粱体细胞胚胎发生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胚性愈伤组织再生能力的保持,其次是基因型和褐化问题。

近年来,关于高粱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后再生能力下降的研究多有报道(Liu et al., 2015; Li et al., 2017),但是未见对其再生率下降机理的研究。

同时,在对其他禾本科植物如水稻的研究中发现,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愈伤组织形态逐渐由胚性向非胚性转化,从而导致愈伤组织胚性的丧失(都晓龙等,2016)。

因此,如何使体细胞转变为具胚性能力的细胞是保持愈伤组织分化能力的关键。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伴随着复杂的生理变化。

其中,蛋白质是胚胎发育的重要代谢物组之一,在胚胎发生初期激活细胞代谢以建立胚胎发生能力(Cangahuala-Inocente et al.,2014)。

王慧纯等(2017)发现连香树胚性愈伤组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并表明胚性愈伤组织蛋白质的积累为体胚发生提供物质基础。

脯氨酸在调节细胞形态和分化中起重要作用(Nanjo et al., 1999)。

孟姣等(2015)报道栓皮栎胚性愈伤组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表明了脯氨酸在体细胞胚胎发生中的重要性。

可溶性糖在胚胎发育早期也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为细胞发育提供能源物质,构成碳骨架,而且具有信号传导的功能(赵江涛等,2006)。

李华(2010)对珍珠黄杨的研究显示,胚性愈伤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并表明可溶性糖能够为体细胞胚胎的发生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

因此,探究高粱胚性愈伤组织与非胚性愈伤组织生理生化差异对高粱体细胞胚胎发生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高粱 Sb19未成熟胚诱导产生的两种胚性愈伤组织和一种非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测定不同愈伤组织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離脯氨酸含量,分析高粱两种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以期为愈伤组织的胚胎发生能力与生化代谢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

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参考彭祥(2018)的方法,采集Sb19花后14 d的未成熟种子,经消毒后将未成熟胚剥离出来,将未成熟胚正面朝上放置在含1.0 mL·L-1 B5有机质、1.0 g·L-1 L-Pro、1.0 g·L-1 Asn、1.0 g·L-1 KH2PO4、1.0 g·L-1 PVP、2.5 mg·L-1 CuSO4·5H2O、2.0 mg·L-1 2,4-D、30.0 g·L-1蔗糖和8 g·L-1琼脂,pH为5.8的MS培养基上,置于25 ℃黑暗条件下培养30 d后,得到三种愈伤组织(图1)。

其中,注: A. I型胚性愈伤组织; B. Ⅱ型胚性愈伤组织; C. 非胚性愈伤组织。

I型胚性愈伤组织呈黄色,色泽鲜艳,呈细胞团状;Ⅱ型胚性愈伤组织呈白色颗粒或褶皱状,质地较硬;非胚性愈伤组织呈透明、水渍状,质地稀软。

1.2 方法1.2.1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愈伤组织中可溶性蛋白的提取:称取0.30 g的愈伤组织鲜样,用5 mL蒸馏水研磨成匀浆,于25 mL容量瓶中定容,放置30 min以充分提取,离心,上清液即为样品的蛋白提取液。

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王孝平和邢树礼,2009)测定各愈伤组织提取液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1.2.2 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愈伤组织中游离脯氨酸的提取:称取0.3 g的愈伤组织鲜样,加5 mL 3%的磺基水杨酸溶液,沸水浴中提取10 min,提取时要时常摇动,冷却后过滤,滤液即为样品的脯氨酸提取液。

采用酸性茚三酮法(王学奎,2006)测定各愈伤组织提取液中游离脯氨酸的含量。

1.2.3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愈伤组织中可溶性糖的提取:称取0.3 g的愈伤组织鲜样,用1 mL水研磨成匀浆后转入试管中,并用5 mL蒸馏水分次洗涤,洗涤液转入试管中,沸浴提取10 min,冷却后过滤,将滤液定容于50 mL容量瓶中,即为样品的可溶性糖提取液。

采用蒽酮比色法(丁雪梅等,2014)测定各愈伤组织提取液中可溶性糖的含量。

1.3 数据分析每组样品重复取样3次,使用Excel 2010计算各指标含量,在SPSS19.0中采用单因素ANOVA法分析不同愈伤组织生理指标的差异,并采用 Duncan 法进行多重比较,使用Origin 9.0作图。

检验显著性概率设置为α=0.05。

2结果与分析2.1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差异植物的可溶性蛋白中大部分是具有特异性作用的酶类,是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和营养物质,其含量是了解植物细胞总代谢的一个重要指标,其积累与胚胎发育有关(Jiménez,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