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朗读与理解,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朗读与理解,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有效性
作者:王小燕
来源:《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3年第06期
在语文教学中,美感的获取需要学习主体进行有效阅读,尤其是童话作品,通过细细品读,体会无限想象与美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同学可初步感知文学作品之美,而对多数学生而言,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表面。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审美手段,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中蕴含的美,使其既要得到语言知识,把握学习方法,也受到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对此,笔者主要从朗读与理解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有效性。
一、注重朗读教学,认识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入编课文均是文质皆美的优秀篇章,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们自主发现美,准确认识美,甚至是创造美,这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朗读是种不错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既可丰富学生语言知识,提高学生语感,也可增强学生体验,提高学生领悟能力,更重要的是激活学生情感,学会感受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使其在美的氛围中全面健康成长,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第一,注意朗读方法指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朗读方法,使其学会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本意境,抓住文本情感。①指导学生有节奏朗读,注意音调、语速等,给人以音乐美感,使人如临其境。②指导学生学会停顿,于耐人寻味处停顿,于动人心弦处停顿,从而给人以独特体会。③准确朗读,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不重读。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读,体会字里行间隐含的深意。如教学《北风与小鱼》时,媒体演示呼呼的北风,老师描述:寒冬到了,北风呼呼地刮着。你看它吹得多用劲呀!腮帮都鼓起来了,小朋友,这呼呼的北风给你怎样的感觉?可以带着表情朗读吗?
第二,边读边思考,加深文本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文章内容、文本主题等是重要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通过深入分析文章语句,有助于学生把握文本创作目的与思想情感,体会人物与形象的心理状态,从而抓住文本灵魂,感受文本美。而这就需要教师精设学习活动,启发学生积极情感与思维,使其有所体验领悟,受到思想启迪,获得审美乐趣。如教师可利用多种朗读形式,如自读、指导读等,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并结合画面,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看法与领悟。
如学习《北风与小鱼》时,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体验感悟。(1)学习第一自然段。语言导入:冬天来了,北风呼呼地刮着,周围有怎样的变化呢?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使
其找找,画出有关词语,如“青草变了颜色”、“梧桐树落了叶”、“鸟儿躲进了窝”。同时边演示动画边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注意“躲”字,体会感受小鸟很怕北风,并指名表演“躲”,相机指导朗读。然后设置对话:小鸟,你为什么要躲进窝里呢?(2)学习第二自然段:看到大家的变化,北风心里会如何想,怎么说呢?展现第二自然段。圈出“得意”一词,谁来读读这个词?谁来学北风得意地说这句话?然后相机评价,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北风的“得意”。思考:从何处可听出北风的得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理解字词以已有表象为前提,并加上表情、动作读北风的话,即景释词,则可深刻理解“得意”一词。同时,通过角色置换,积极思索,可使学生融入文本情境,发挥想象,真切感受。于是,语言文字不再是僵硬、枯燥的符号,而是丰富具体的形象,使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帮助学生加深文本理解。
二、强化理解感知,领悟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尤其是童话作品,通常以语言来呈现鲜明而独特的形象、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以及富有哲理的思想情感。为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童话作品的语言一般较为口语化、简洁清新,然而这并非等同于苍白、平庸,而是通过艺术提炼而成,不但通俗易懂,更具艺术美感。如童话类课文,语言具有模糊性与幽默性的特点,在理解过程中,学生会由于生活阅历、认知水平、想象思维等方面的差异而更具个性,有更丰富的看法。
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童话为载体,再现美,培养学生阅读热情,并训练学生想象思维,使其既感知语言,提升语言素养,也提高想象与创造力,增强理解与感知力,学会发现美、创造美。其次,在童话作品中,并非单纯塑造客观的物或人,展现的艺术空间也并非静止的,富有留白,给人以想象空间,有助于学生对文学艺术进行再创造。如《乌鸦喝水》一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一只乌鸦通过动“脑”、动“手”喝到水的经过,给我们展现了一只可爱聪明的乌鸦。虽然这一童话故事情节简单,却可给人以思考与启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手段,强化感知与理解,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认识到面对困难时,需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形成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譬如小组自学,讨论交流:这里有四个大小、高低、瓶口不同的瓶子,找找哪个是乌鸦找的瓶子?观察桌上的瓶子与乌鸦,是否因为这样而喝不到水?分组观察,选出代表说说为什么乌鸦喝不到水?瓶子怎么样,乌鸦就可以喝到水?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