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摘要:综述膜分离技术的分离机理、特点、种类,介绍国内外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现状,同时指出该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选用更佳的膜材料以及多种膜分离技术联用是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微滤;超滤;纳滤;生化产品;微生物制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精密分离技术,它是材料科学与介质分离技术的交叉结合,具有高效分离、设备简单、节能、常温操作、无污染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尤其在食品、医药、生化领域发展迅猛。

据统计,膜销售每年以14%~30%的速度增长,而最大的市场为生物医药市场[1] 。

笔者在此综述了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现状,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1 膜分离技术1.1 原理膜分离技术是一种使用半透膜的分离方法,在常温下以膜两侧压力差或电位差为动力,对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浓缩、纯化。

膜分离技术主要是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高分子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流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操作。

现已应用的有反渗透、纳滤、超过滤、微孔过滤、透析电渗析、气体分离、渗透蒸发、控制释放、液膜、膜蒸馏膜反应器等技术,其中在食品、药学工业中常用的有微滤、超滤和反渗透3 种。

1.2 特点膜分离技术具有如下特点[2]:1)膜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化,因此膜分离技术是一种节能技术;2)膜分离过程是在压力驱动下,在常温下进行分离,特别适合于对热敏感物质,如酶、果汁、某些药品的分离、浓缩、精制等。

3)膜分离技术适用分离的范围极广,从微粒级到微生物菌体,甚至离子级都有其用武之地,关键在于选择不同的膜类型;4)膜分离技术以压力差作为驱动力,因此采用装置简单,操作方便。

1.3分类超滤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100000之间,选择某一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的膜可以将杂质与目标产物分离。

超滤技术在生化产品分离中应用最早、最为成熟,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制品的分离、浓缩。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热点与进展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热点与进展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热点与进展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基于膜作为过滤媒介的分离方法,随着近年来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热点与进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膜材料的研究与发展、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 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膜的选择性通透性,将混合物中的溶质分离出来的方法。

基本原理是利用膜的微孔、多孔或半透膜特性,通过溶质在膜上的分配差异,使溶质实现传递或吸附从而分离出来。

膜的通透性决定了它能够与哪些溶质有效交互,因此膜材料的研究与发展是膜分离技术进展的基础。

2. 膜材料的研究与发展膜材料的选择对膜分离技术的性能至关重要。

目前主要有有机膜、无机膜和复合膜三种类型的膜材料。

有机膜分为聚合物膜、纤维素膜、磺化膜等;无机膜分为陶瓷膜、金属膜和无机有机复合膜等。

近年来,多孔材料、纳米材料和功能化材料等新材料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

(1)多孔材料: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和高选择性,可以通过调节孔隙的大小和形状来实现对不同溶质的有效分离,如炭材料、炭纳米管等。

多孔材料的发展有助于提高膜的通透性、分离效率和抗污染性能。

(2)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大小效应和表面效应,可以调控溶质在膜上的传递和吸附行为,提高分离的效果和选择性。

研究者正在研究纳米孔道膜、纳米复合膜等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性能。

(3)功能化材料:功能化材料通过改性和修饰膜材料表面,增强膜的亲水性、抗污染性和抗菌性能。

例如,添加活性炭、纳米银等抗菌材料可以抑制膜表面的生物污染。

3.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反渗透、超滤、微滤和气体分离等。

在反渗透技术中,通过膜的选择性通透性将溶质和溶剂分离开来,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无机盐、有机物和微生物。

在超滤和微滤技术中,通过调节膜的孔径,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大分子有机物。

膜分离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膜分离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膜分离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分离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利用特定的膜材料对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进行选择性分离,具有操作简便、能耗低、分离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在化工、环保、食品、医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对膜分离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综述,分析各类膜材料的性能特点,探讨膜分离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膜分离技术的深入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膜分离技术的分类与特点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基于膜的选择性渗透原理,用于分离、提纯和浓缩溶液中的不同组分的高效分离技术。

根据其分离机制和操作原理,膜分离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并各自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微滤(Microfiltration,MF):微滤膜通常具有较大的孔径,能够有效截留溶液中的悬浮物、颗粒物和细菌等。

其特点是操作简单、高通量、低能耗,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和制药等领域。

超滤(Ultrafiltration,UF):超滤膜的孔径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能够截留分子量较大的溶质和胶体物质。

超滤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对热敏性物质损伤小等优点,常用于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

纳滤(Nanofiltration,NF):纳滤膜的孔径较小,能够截留分子量较小的溶质和无机盐。

纳滤技术具有对有机物和无机盐的高效分离能力,且能在较低的操作压力下实现较高的分离效率,适用于水软化、废水处理和食品工业等领域。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反渗透膜具有极小的孔径,能够截留溶液中的绝大多数溶质,实现高纯度水的制备。

反渗透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产水水质高、操作稳定等优点,是海水淡化、苦咸水脱盐、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的首选技术。

电渗析(Electrodialysis,ED):电渗析技术利用电场作用下的离子迁移原理,实现溶液中阴阳离子的分离。

中空纤维超滤膜实验报告

中空纤维超滤膜实验报告

中空纤维超滤膜实验报告中空纤维超滤膜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中空纤维超滤膜的过滤性能和应用前景。

通过实验测试,得出了中空纤维超滤膜在水处理领域的潜力,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引言:中空纤维超滤膜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在水处理、饮用水净化、废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本实验通过对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实验测试,旨在探究其过滤性能以及可行性。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准备中空纤维超滤膜样品、水样、溶液等。

2. 实验装置搭建:将中空纤维超滤膜样品装置于实验装置中,确保流体能够通过膜孔。

3. 实验参数设置:调整实验装置的操作参数,如压力、流速等。

4. 实验过程监测:通过实验仪器对实验过程进行监测,记录数据。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评估中空纤维超滤膜的过滤性能。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中空纤维超滤膜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胶体、微生物等。

2. 中空纤维超滤膜的过滤效率与操作参数有关,适当调整压力和流速可以提高过滤效果。

3. 中空纤维超滤膜的膜通量较高,能够满足大规模水处理需求。

4. 中空纤维超滤膜的耐污染性较好,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

应用前景:中空纤维超滤膜在水处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 饮用水净化:中空纤维超滤膜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提供安全健康的饮用水。

2. 工业废水处理:中空纤维超滤膜可以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实现废水的回用和资源化利用。

3. 海水淡化:中空纤维超滤膜可以应用于海水淡化领域,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4. 医药领域:中空纤维超滤膜可以用于药物的分离纯化和血液透析等医药应用。

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对中空纤维超滤膜的过滤性能和应用前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空纤维超滤膜作为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相信中空纤维超滤膜将在水处理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提供更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超滤膜技术的进展和应用前景

超滤膜技术的进展和应用前景

超滤膜技术的进展和应用前景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资源的消耗和生产的废水排放,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如超滤技术不断出现,无疑成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大利器。

超滤技术以其卓越的过滤效果和结构紧凑、易于维护等优势,越来越被广泛运用在水处理,食品和饮料,生物制药和生命科学等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超滤技术的进展和应用前景,以及其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最后预测超滤技术的市场前景和展望。

二、超滤技术的进展1. 超滤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超滤技术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只是一种实验室级的技术。

其随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30年代末期的医疗领域,广泛应用于治疗患有尿毒症等疾病的肾脏衰竭患者。

如今的超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水处理领域。

除此之外,超滤技术还被应用于农业、食品、能源和环境等领域。

2. 超滤膜材料的改进和性能提升超滤膜材料的改进和性能提升是超滤技术进展的重要方面。

常见的超滤材料包括聚丙烯,聚酰胺,聚醚砜等。

超滤膜材料的改进主要是为了增强其抗污染,高通量和低能耗等特性。

在超滤膜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方面,最近的研究表示,设计多层结构的超滤膜可以提高膜的性能。

此外,还有部分研究试图利用纳米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纤维制造技术来设计和制造高性能的超滤膜。

3. 超滤系统的集成化和自动化趋势随着超滤技术进一步发展,超滤系统的集成化和自动化趋势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集成化方面,将预处理和辅助设备与超滤系统集成在一起,可以将系统的占地面积降至最小,并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

自动化则主要是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对超滤过程进行精细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管理和运营成本。

三、超滤技术的应用前景1. 水处理行业中的超滤技术应用超滤技术在水资源的处理和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于水处理领域,不仅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浓度和提高水质,而且在水源的去除和回收方面也有较好的表现。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展望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展望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展望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主要通过多孔膜的筛选作用实现物质分离。

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食品工业、化学工业、环保工程、医药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展望。

一、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一)膜材料的研究膜材料是膜分离技术的基础,目前主要有有机膜、无机膜和复合膜三种类型。

有机膜主要包括聚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氨酯薄膜等。

这些膜材料具有重量轻、成本低的特点,但是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截止率较低,不能满足高精度的分离要求。

无机膜主要包括陶瓷膜、玻璃膜、金属膜等。

这些膜材料具有相对分子质量截止率高、高温抗腐蚀、使用寿命长的特点,但是成本昂贵,生产工艺复杂。

复合膜则是综合了有机膜和无机膜的优点,同时避免了它们的缺点,被广泛应用于分离领域。

(二)膜分离机理的研究膜分离机理主要包括纳滤、超滤、微滤和逆渗透等,其中逆渗透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膜分离技术。

它主要利用高压将溶液逆向渗透过一种微孔膜,使得溶液中间的水分子进入膜孔,而其他大分子物质则难以通过膜孔的筛选。

逆渗透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饮用水净化、污水处理、浓缩果汁等领域。

(三)膜分离过程的研究膜分离过程主要包括内部浓度极化层、外部浓度极化层、膜分离区等几个步骤。

其中,内外两层浓度极化层对分离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此外,膜分离过程中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如温度、压力、污染物等,这些因素为分离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性。

二、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展望(一)水处理领域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不断有新的水处理技术被推出。

膜分离技术通过其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被认为是未来水处理领域的重要突破口。

目前,膜分离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饮用水净化、污水处理、水中微量有害物质的去除等方面。

(二)食品工业膜分离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的处理和包装。

例如,利用膜分离技术,可以从牛奶中分离出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成分,生产出优质乳制品;同时,膜分离技术也可以帮助包装行业实现食品保鲜、防腐、防污染等需求,满足人们对于健康、安全、方便的生活需求。

超滤膜技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超滤膜技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超滤膜技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超滤膜技术是目前环境工程水处理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

本文从超滤膜技术的原理入手,探讨了其在污水处理、饮用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了超滤膜技术的发展趋势。

研究发现,超滤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去除水中悬浮固体、颗粒和有机物质。

通过对超滤膜技术的应用研究,可以提高水处理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水资源。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超滤膜技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展望未来,有必要加强对超滤膜技术的研究,推动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为水资源的保护和水质的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超滤膜技术、环境工程、水处理、应用研究、污水处理、饮用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发展趋势、前景、研究成果、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超滤膜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膜分离技术,通过使用微孔大小在0.001~0.1微米(μm)之间的膜对水进行过滤,能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生物、有机物质、重金属离子和胶体颗粒等杂质。

随着各种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和水资源短缺的日益严重,超滤膜技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近年来,我国水污染和水资源利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超滤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

通过超滤膜技术处理污水,不仅可以将水中有害物质有效去除,还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再利用率,减少对自然水源的依赖。

研究超滤膜技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超滤膜技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深入分析其原理和在污水处理、饮用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旨在为超滤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1.2 研究意义超滤膜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胶体颗粒、细菌等杂质,提高水质的纯净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污染的问题,保障人们日常生活用水的健康安全。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真正得到发展是在 20 世纪中后期, 膜分离技术才开始真正的
应用于工业 [2] 。 膜分离不仅可以对固体的溶质进行分离, 也可
以对溶液中溶解的气体进行分离, 随着工业的发展, 膜分离技
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包括医药、 食品、 化学等众多行业中并发挥
举足轻重的作用。 膜分离技术与常规的蒸发和蒸馏相比, 膜技
摘 要: 膜分离技术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作为一种新型且高效的分离技术在当前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进而得到了迅
速的发展。 目前膜分离技术日益成熟, 已在环保、 医药、 生物、 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对膜分离技术的特点与分离
原理及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且分析了不同类型常用膜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的范围, 提出了膜技术发展研究中存在的
难去除, 丢弃时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12-13] , 给企业带来过高的
成本。
2 常用的膜分离技术分类
膜分离作为一种新兴且高效的分离技术, 进而得到了迅速
的发展, 在日常的应用领域不断的拓展。 膜分离技术是利用膜
的选择透过性, 当前在实际应用中较为普遍的膜技术包括; 微
滤、 纳滤、 超滤、 反渗透、 电渗析等。
泛的为有机膜, 但其机械强度差, 不耐酸碱, 无法在高温下作
业, 难以满足工业需求。 无机膜受限于制造水平、 技术、 材料
等方面, 也存在着质脆易损坏、 制造成本偏高等。 并且溶液中
可能存在的颗粒会划伤膜, 膜的微孔很小, 容易被污染物堵塞
和污染, 需要定期进行清洗, 在大多数情况下, 附着的污染物
备的膜具有较高的凝结温度可实现快速的相分离, 并具有大孔
径和疏松孔结构, 处理后纤维素膜的水通量增加了 7 倍。 猪油
和食品废水纳米乳的排油率高于 98% 。 纤维素微滤膜可以以绿

超滤膜技术在谷氨酸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超滤膜技术在谷氨酸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发 酵 科 技 通 讯
蛋 白的收 率大 于 9 %。王 焕 章 等 9 选用 0 1 的 .x 2m
3卷 7
清 洗方 法对 陶瓷 超滤 膜再 生处 理 ,膜通 量可恢 复
Z O 陶瓷膜 ,除去 发酵 液 中 的菌 体 ,除菌 率接 近 r
1 0 章樟红等 U 钛金属膜超 滤 中试 系统对 谷 0 %。 用
维普资讯
第3 7卷 第 4期
20 年 1月 08 0
发 酵 科 技 通 讯
超滤膜技术在谷氨酸生产 中的研究进展
林 永 贤 刘 元 涛 刘世 周
( 丰集 团有 限公 司 山东 莒南 阜 2 60 ) 7 60
摘 要 : 绍 了膜技 术在 谷 氨 酸生 产的 应 用研 究 , 滤膜技 术 除茵 率一 般在 9% ̄上 , 时可提 高 介 超 8 A 同
阻力 增大 , 通量减 小。 膜
过 程 在常温 下进 行 , 无相 变化 , 耗低 , 备 简单 , 能 设
操 作控 制方 便 , 已在 化工 、 医药 、 品 、 织 、 食 纺 电子 、
冶 金 等多个 领域 得 到应用 。无 机 材料制 作 的超滤
膜 由于其 耐酸碱 , 高温 、 耐 高压 , 学性 质稳 定 , 化 寿
命长 , 物料 通量 大等 优点 , 在发 酵 液 的除菌上 具有
独 特 优势 。膜 技术结 合 其它新 工 艺可 以减 少谷 氨 酸生 产过程 中的污染 物 排放 ,解 决影 响味 精行业
的发 展 环保 瓶 颈 。现 将 国 内对 膜技 术 ( 滤) 超 在谷 氨 酸行 业研 究 和应用 情 况做一 介 绍 ,希 望 对本行
文珩 等[ 究 了过 滤 等 电母 液 时 陶瓷 膜 系 统 的合 1 ] 研

新型膜过滤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新型膜过滤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新型膜过滤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当今世界,水资源的短缺及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如何处理海水、地下水、污水等多种水源,提高水的质量,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因此,研究和发展新型膜过滤技术,应用于饮用水净化、海水淡化、废水处理等领域,成为了当前水资源领域的热点。

一、新型膜过滤技术的定义新型膜过滤技术主要指的是利用高性能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制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建立在纯物理分离的基础上,通过对水进行上下引流,去除其中的不纯物质,进而得到更加清洁的水。

目前比较常见的新型膜过滤技术主要包括:纳滤技术、超滤技术和气浮沉淀膜(MBR)技术。

其中,纳滤技术的孔径大致在10-100纳米之间,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细菌病毒等物质;超滤技术的孔径大致在0.1-10微米之间,可以去除水中的高分子有机物、胶体等物质。

MBR技术则是将膜分离和生物发酵的技术进行融合,能够同时去除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质。

二、新型膜过滤技术的研究进展在新型膜过滤技术的研究中,最主要的问题和挑战在于如何制备出高性能的膜材料。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机构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在纳滤技术方面,学者们主要从提高纳滤材料的抗污染性、加强材料的机械性能、提高膜的通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比如有学者采用生物方法对纳滤膜进行表面修饰,增加其抗污染能力,从而提高其使用效果。

还有学者采用纳米硅粉制备出纳滤膜,从而提高膜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

超滤技术方面,则主要从发展高性能膜材料、优化膜材料厚度、增强膜材料的耐腐蚀性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比如有学者研究发现,将纳米黄金嵌入超滤膜中,可以大大提高该膜的抗污染能力和通量。

另外,目前也有学者正在研究开发一种超薄膜,以期提高超滤膜的通量和抗污染性。

MBR技术方面,学者们主要探索了优化生物处理工艺、制备高效膜材料、开发新型膜组件等方向。

比如有学者研究发现,采用生物球和纤维团复合材料制作出的膜组件,效果相对优越。

而另外一些学者则主要研究了如何调整MBR碳氮磷比以及提高膜材料的抗堵塞性等问题。

《2024年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范文

《2024年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范文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篇一一、引言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基于膜的物理分离过程,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生物医药、食品工业、能源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于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膜分离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在理论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主要就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综述和展望。

二、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一)技术分类与特性根据不同原理和用途,膜分离技术主要分为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等。

微滤主要用于去除大颗粒物质;超滤则能去除病毒和部分大分子物质;纳滤则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具有较高的截留分子量;反渗透则能实现高盐分和低盐分的分离。

这些技术各自具有独特的特性和应用领域。

(二)技术原理及研究进展膜分离技术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进行物质分离。

在技术上,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膜材料的开发、膜制备工艺的优化以及膜的抗污染性等方面。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膜材料如纳米复合膜、有机-无机复合膜等被开发出来,这些材料具有更高的通量、更好的截留性能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此外,膜的制备工艺也在不断优化,如热致相分离法、界面聚合法等,这些方法提高了膜的制备效率和性能。

三、应用领域及案例分析(一)水处理领域在水处理领域,膜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饮用水处理、污水处理等方面。

例如,在海水淡化中,反渗透技术能有效去除海水中的盐分和杂质,实现海水淡化的目标。

在饮用水处理中,超滤和纳滤技术能有效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和部分大分子有机物,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

(二)生物医药领域在生物医药领域,膜分离技术被用于药物提纯、生物大分子分离等方面。

例如,利用纳滤技术可以有效地从中药提取液中提取出有效成分;利用超滤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生物制品中的杂质和病毒等污染物。

(三)食品工业领域在食品工业领域,膜分离技术被用于果汁澄清、乳品加工等方面。

《2024年膜分离技术在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膜分离技术在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范文

《膜分离技术在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油田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水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利用含油污水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

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分离技术,近年来在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膜分离技术在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膜分离技术概述膜分离技术是一种以压力差、电位差等为驱动力,利用特殊性质的膜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和浓缩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在污水处理、食品加工、制药、生物工程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三、膜分离技术在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1. 微滤(MF)微滤技术用于去除油田含油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和悬浮物,其孔径一般为0.1-10μm。

通过微滤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含油污水的浊度,为后续处理提供条件。

2. 超滤(UF)超滤技术是一种能够截留大分子溶质及悬浮颗粒的膜法分离技术,主要用于去除含油污水中的有机物、微生物等。

超滤技术在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出水的质量。

3. 纳滤(NF)和反渗透(RO)纳滤和反渗透技术主要应用于处理高浓度含盐废水,如油田回注水等。

这两种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盐分、有机物等杂质,提高水质。

4. 膜生物反应器(MBR)膜生物反应器结合了生物处理技术和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在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MBR可以用于去除有机物、降低浊度等,同时能够提高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

四、研究进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膜分离技术在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

通过改进膜材料、优化操作条件等方法,提高了膜的通量、抗污染能力和使用寿命。

同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来源的含油污水,研究人员还开展了大量的现场试验和实际应用研究,为膜分离技术在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未来展望未来,随着油田开发规模的扩大和环保要求的提高,膜分离技术在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技术的最新进展

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技术的最新进展

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技术的最新进展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技术的最新进展1. 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人类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推进,水资源的供应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水处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新兴水处理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这些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最新进展。

2. 微滤技术微滤技术是利用孔径为0.1-10μm的微孔膜进行物质分离和净化的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压力差驱动,使水从微孔膜的上游向下游流动,而较大分子、悬浮物、细菌等则被截留在膜表面。

微滤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等领域。

近年来,微滤膜材料的研发、膜模块的改进和操作条件的优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提高了膜的分离性能和经济性。

3. 超滤技术超滤技术是利用孔径为0.001-0.1μm的超滤膜对水进行分离和净化的技术。

超滤技术相比微滤技术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和更小的孔径。

其原理与微滤技术类似,但可以有效地去除更小的颗粒和胶体物质。

超滤技术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废水回用和深度处理等领域。

近年来,超滤膜材料的研发、膜孔径的控制和膜组件的优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提高了超滤膜的分离性能和稳定性。

4. 纳滤技术纳滤技术是利用孔径为1-100纳米的纳滤膜对水进行过滤和分离的技术。

纳滤技术相比超滤技术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和更小的孔径,可有效去除胶体和高分子有机物。

纳滤技术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和生物制药等领域。

近年来,纳滤膜材料的改良、膜表面修饰和操作参数的优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提高了纳滤技术的分离效率和稳定性。

5. 反渗透技术反渗透技术是利用半透膜对水进行分离和富集的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施加较高的压力使水分子逆向渗透,从而去除溶解在水中的溶质和杂质。

反渗透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废水处理、生产纯水等领域。

近年来,反渗透膜的制备工艺、膜材料的改进和膜模块的优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提高了反渗透技术的分离效率和经济性。

超滤膜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超滤膜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超滤膜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超滤膜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近年来,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于废水处理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分离技术,超滤膜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旨在介绍超滤膜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超滤膜技术是一种通过孔径较小的膜进行分离过滤的方法。

其过滤孔径通常在0.001-0.1微米之间,能有效地过滤掉悬浮固体、胶体颗粒、有机物等。

相较于传统的混凝沉淀、生物处理等方法,超滤膜技术具有高效、节能、无需添加化学品等优点。

因此,它在废水处理领域应用广泛,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

首先,超滤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回用方面。

通过超滤膜的过滤作用,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被有效去除,净化后的水可用于农业灌溉、工业循环水等方面。

此外,部分地区还将超滤膜技术应用于饮用水的制备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超滤膜技术在生物处理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通常采用生物处理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而超滤膜技术可以有效地将菌体、菌组胞和其他悬浮物截留在膜的一侧,使处理过程更加稳定高效。

此外,超滤膜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也提高了出水质量。

此外,超滤膜技术还可应用于电子废水处理中。

电子废水中往往含有多种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且浓度较高,传统的处理方法效果有限。

而超滤膜技术通过调节操作参数,可以实现对不同组分的选择性分离,从而提高了处理效果。

研究表明,超滤膜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使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然而,超滤膜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超滤膜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废水中的颗粒、胶体等物质会在超滤膜表面形成污染层,从而影响膜的通量和分离效果。

其次,超滤膜的稳定性和寿命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膜容易受到有机物、重金属等物质的腐蚀和破坏,导致寿命缩短。

为解决这些问题,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膜材料的开发和改进上。

利用超滤膜技术分离酒精中的杂质的研究

利用超滤膜技术分离酒精中的杂质的研究

利用超滤膜技术分离酒精中的杂质的研究酒精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化合物,它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等众多领域。

然而,酒精中常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杂质,包括甲醇、酯类、苯、氯化物等。

这些杂质对人体健康和产品质量造成潜在的风险。

因此,开展利用超滤膜技术来分离酒精中的杂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超滤膜技术是一种通过压力驱动,利用半透膜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分离的方法。

超滤膜的选择性大小为0.1-1微米之间,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溶液中的大分子杂质,如蛋白质、胶体等。

在酒精分离中,超滤膜的应用可以有效去除酒精中的有机杂质。

首先,通过实验室测试可以发现,通过超滤膜处理后的酒精溶液中的有机杂质含量显著降低。

取一定量的酒精样品,通过预处理和准备一定浓度的酒精溶液。

将溶液通过超滤膜系统,以一定的压力进行过滤。

实验证明,通过超滤膜系统处理后的酒精中的甲醇、酯类、苯等有机杂质的含量明显低于原始酒精样品,而酒精的纯度得到了提高。

其次,超滤膜技术在酒精生产中也具有重要应用。

传统的酒精生产过程中,为了去除其中的有机杂质,常常采用蒸馏、萃取等方法。

然而,这些传统方法在效率、成本和运行稳定性上存在诸多问题。

相比之下,超滤膜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高效能耗低、分离效果好等诸多优势,因此在酒精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此外,在酒精分离的过程中,超滤膜的膜材质也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不同的分离需求,可以选择不同材质的超滤膜。

例如,聚酯超滤膜可用于脂肪酸的分离,聚四氟乙烯超滤膜可用于酒精中杂质的去除等。

选择合适的超滤膜材质可以提高分离效果,减少酒精中的有机杂质含量,增加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超滤膜技术在酒精分离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超滤膜的使用寿命有限,需要定期更换和维护。

此外,对于一些难以分离的有机杂质,超滤膜技术可能无法完全满足要求,需要配合其他分离方法。

因此,有关机构和研究人员应进一步优化超滤膜技术,提高其分离效率和可持续性。

总结起来,利用超滤膜技术来分离酒精中的有机杂质是一项具有前景的研究。

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基于膜的选择性透过性质,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提纯或浓缩的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膜分离技术因其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其研究进展,以期为食品工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本文将首先介绍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然后重点论述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加工、饮料制造、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包括膜过滤、膜蒸馏、膜萃取等。

还将探讨膜分离技术在提高食品品质、保障食品安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力。

本文将分析当前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推动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食品工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二、膜分离技术基础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分离、纯化和浓缩方法,近年来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膜的选择性透过性质,在分子级别上实现物质的分离。

膜分离技术的核心在于膜的选择,这些膜可以根据其孔径大小、材料特性和表面性质等因素,被设计成适用于不同的分离任务。

膜分离技术的主要类型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

微滤主要用于分离颗粒和悬浮物,其孔径较大,可以允许较大的分子或颗粒通过。

超滤则用于分离溶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胶体等。

纳滤则更进一步,可以分离分子量较小的物质,如某些有机物、无机盐等。

而反渗透则是通过高压将溶剂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常用于海水淡化、纯水制备等领域。

在食品工业中,膜分离技术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用于果汁、饮料的澄清和浓缩,可以去除悬浮物、胶体等杂质,提高产品的清澈度和口感。

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可以帮助从复杂的食品体系中提取出高纯度的蛋白质,为后续的食品加工或研究提供便利。

膜分离技术还可以用于乳品的加工、油脂的分离和回收等领域。

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在生物制药领域,分离纯化蛋白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药物纯度和活性直接关系到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传统的蛋白质分离技术包括柱层析、电泳、沉淀、过滤等方法,这些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然而,在这些方法中,膜分离技术因为其具有高效、易于操作、自动化等优点被业界广泛应用。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膜材料对溶液中物质进行分离、纯化的技术。

膜可以分为单层和多层膜,按照工艺方式也可以分为压力式、吸附式、离子交换式、超滤式等不同类型。

在生物制药领域的膜分离技术主要用于深度分离、净化、浓缩、除菌、去除杂质和污染物等环节,其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多肽类、抗体类、重组蛋白类、疫苗类等生物制品分离纯化,以及对血液、血浆制品、生物毒素等的处理和分离等。

目前,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研究已经相对较成熟。

在研究中,主要着重于不同膜材料的性能、适应不同生物体系的膜工艺、膜污染和膜修复等技术的优化。

在膜材料方面,目前主要使用的材料为聚丙烯酰胺(PAN)、聚醚砜(PSF)、聚乙烯醇(PVA)、聚醚硫醚(PTSE)等材料。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腐蚀性能、耐溶液稳定性等特点,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蛋白质易被吸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新型的材料被研究了出来,例如离子液体聚合物膜、石墨烯膜等。

在膜工艺方面,膜分离技术的重点之一是改进和优化不同生物体系的膜分离技术。

不同的生物体系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因此需要设计和优化不同的膜工艺方案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例如,对于纤维蛋白原等具有较大分子量的蛋白质,需要采用超滤膜进行分离和浓缩;而对于抗体等具有较高纯度要求的分子,则需要采用亲和层析等高精度膜分离技术。

膜污染和膜修复是膜分离技术的另一关键问题。

在膜污染方面,膜表面会累积胶体颗粒、蛋白质、病毒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降低膜的通量和净化效果。

因此,需要对一些常见的污染物采取有效的预处理措施,同时开发一些新型的抗污染膜材料以应对更为严重的污染问题。

超滤膜分离实验报告

超滤膜分离实验报告

超滤膜分离实验报告超滤膜分离实验报告引言:超滤膜分离是一种常用的膜分离技术,通过超滤膜的孔径选择性分离溶液中的物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研究超滤膜分离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目的:1. 了解超滤膜分离的原理和机制;2. 掌握超滤膜分离的实验操作方法;3. 研究超滤膜分离在水处理、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实验原理:超滤膜分离是利用超滤膜的孔径选择性分离物质。

超滤膜的孔径通常在0.1-0.001微米之间,可以有效分离溶液中的大分子物质、胶体颗粒和悬浮物,同时保留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和溶剂。

超滤膜的分离效果主要取决于膜孔径和操作条件。

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准备好超滤膜装置、溶液样品和实验仪器;2. 膜预处理:将超滤膜浸泡在去离子水中,去除膜表面的杂质;3. 膜装置组装:按照实验要求,将超滤膜装置组装好,并连接好进出口管道;4. 样品处理:将待分离的溶液样品注入超滤膜装置,调整操作条件;5. 膜分离:打开进出口阀门,开始超滤膜分离过程;6. 收集产物:根据需要,收集分离后的产物。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地进行了超滤膜分离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超滤膜的分离效果与膜孔径、操作压力和溶液浓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当膜孔径较大时,可以分离较大分子物质和胶体颗粒;而当膜孔径较小时,可以分离更小的分子物质和溶质。

此外,适当提高操作压力和溶液浓度,也有助于提高分离效果。

实验应用:超滤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生物工程和食品加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水处理中,超滤膜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颗粒和有机物质,提高水质。

在生物工程中,超滤膜可以用于细胞培养、蛋白质纯化等过程中的分离和浓缩。

在食品加工中,超滤膜可以用于乳制品、果汁等的浓缩和分离。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超滤膜分离的原理和应用。

超滤膜分离技术在实际生产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实现对溶液中不同分子物质的有效分离和浓缩。

同时,我们也发现超滤膜分离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膜分离实验报告

膜分离实验报告

膜分离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膜分离技术,研究了溶液中目标物质的分离和浓缩过程。

实验中使用了超滤膜和纳滤膜进行溶液的分离,并通过测定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和膜通量来评估膜分离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

引言: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膜的选择性渗透来实现溶质分离和浓缩的方法。

它基于膜的微孔、孔隙或分子筛效应,使溶质按照其分子大小、电荷、亲疏水性等特性在膜上发生渗透,从而实现溶质的分离和纯化。

与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能耗低、操作简便、设备紧凑等优点,因此在化工、生物医药、环境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超滤膜、纳滤膜、溶液样品、膜分离设备等。

2. 实验步骤:a. 将溶液样品注入膜分离设备中,设定操作参数。

b. 开始实验,观察溶液在膜上的渗透过程。

c. 测定溶液中目标物质的浓度,计算膜通量。

d. 分析实验结果,评估膜分离效果。

实验结果与讨论:本次实验使用了超滤膜和纳滤膜进行溶液的分离。

超滤膜是一种具有较大孔径的膜,适用于分离分子量较大的溶质,如蛋白质、胶体等。

纳滤膜则具有较小的孔径,可以分离分子量较小的溶质,如离子、小分子有机物等。

通过实验,我们研究了不同膜对溶液中目标物质的分离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超滤膜能够有效分离溶液中的大分子溶质。

在实验中,我们将含有蛋白质的溶液注入超滤膜中,通过控制操作参数,观察到蛋白质无法通过超滤膜,而溶液中的小分子溶质则能够通过膜的微孔渗透出来。

这表明超滤膜能够实现溶液中大分子溶质的有效分离。

而纳滤膜则可以分离溶液中的小分子溶质。

在实验中,我们将含有离子的溶液注入纳滤膜中,发现纳滤膜能够阻止离子的渗透,使溶液中的大分子溶质得以分离。

这说明纳滤膜能够实现溶液中小分子溶质的有效分离。

通过测定溶液中目标物质的浓度和膜通量,我们可以评估膜分离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膜分离技术能够实现高效的溶质分离和浓缩,且膜通量较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介绍

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介绍

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一、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进展史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是在20世纪初显现,20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

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进程简单、易于操纵等特点,因此,目前已普遍应用于食物、医药、生物、环保、化工、冶金、能源、石油、水处置、电子、仿生等领域,产生了庞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现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腕之一。

膜能够是固相、液相、乃至是气相的。

用各类天然或人工材料制造出来的膜品种繁多,在物理、化学、生物性质上呈现出各类各样的特性。

大多数人会以为,膜离咱们的生活超级遥远。

其实不然,膜分离技术超级切近咱们的日常生活。

如水、果汁、牛奶、保健品、中药、茶食物、饮料、调味品等咱们随时可能接触到的,都会用到膜分离技术。

二、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膜分离原理膜分离进程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当膜双侧存在某种推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温度差等)时,原料侧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以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不同的膜进程利用不同的膜,推动力也不同。

目前已经工业化应用的膜分离进程有微滤(MF)、超滤(UF)、反渗透(RO)、渗析(D)、电渗析(ED)、气体分离(GS)、渗透汽化(PV)、乳化液膜(ELM)等。

三、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分离技术反渗透、超滤、微滤、电渗析这四大进程在技术上已经相当做熟,已有大规模的工业应用,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有许多商品化的产品可供不同用途利用。

那个地址要紧以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为代表介绍一下。

反渗透膜(RO)反渗透膜利用的材料,最初是醋酸纤维素(CA),1966年开发出聚酰胺膜,后来又开发出各类各样的合成复合膜。

CA 膜耐氯性强,但抗菌性较差。

合成复合膜具有较高的透水性和有机物截留性能,但对次氯酸等酸性物质抗性较弱。

这两种材料耐热性较差,最高温度约是60℃左右,这使其在食物加工领域的应用中受到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滤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简介了超滤膜分离技术,介绍了一些超滤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医药学及食品中的具体应用,并指出当前超滤膜分离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应用能前景。

关键字:超滤膜,应用,存在问题,发展前景1.简介1.1膜分离技术简介膜是一种起分子级分离过滤作用的介质,它可以使某些物质通过,而截留下某些物质。

膜分离技术就是利用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具有选择性的高分子薄膜,根据混合物的物理性质的不同用过筛的方法将其分离,或根据混合物的不同化学性质分离物质。

物质通过分离膜的速度(溶解速度)取决于进入膜的速度和进入膜的表面扩散到另一表面的速度(扩散速度)。

而溶解速度完全取决于被分离于膜材料之间化学性质的差异,扩散速度除化学性质外还与物质的分子量有关,速度越大,透过膜所需的时间越短,混合物中各组分透过膜的速度相差越大,则分离效率越高。

1.2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及现状从18世纪以来人们对生物膜有了初步的认识,Nollet[1]在1748年发现水能自发地渗透到装有酒精溶液的猪膀胱内的现象揭示了膜分离现象。

在近两百年的发展与认识中,对膜分离技术的基本理论有了广泛的认识。

在20世纪60年代初,Loel和Sourirajan[2]等在对反渗透的理论和应用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自此,膜分离技术迅速崛起,发展日新月异。

在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今天,产业界和科技界把膜过程视为二十一世纪工业技术改造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新技术。

曾有专家指出:谁掌握了膜技术谁就掌握了化学工业的明天。

目前,这一潜力巨大的新兴行业正在以蓬勃的激情挑战市场,为众多的企业带来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3超滤膜简介超滤技术是一种以超滤膜作为分离介质,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利用料液中各组分在高分子膜中传质的差异,对其进行分离、分级、纯化和浓缩的方法。

在超滤过程中,所用超滤膜的孔径约为1一100nm,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3×105一1×106。

超滤技术的核心部件是超滤膜,其结构及所用材料性质对膜的分离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超滤膜大多数是由两层不同结构的薄层组成的非对称膜,其中,上层很薄,厚度为0.1一1.0μm,称作活化层,其孔径较小,起截留粒子的作用,决定膜的分离性能;下层较厚,厚度为100一200μm,孔径较大,称为支撑层,起增加膜强度的作用[3]。

根据材料的不同,超滤膜可分为有机膜和无机膜。

一般而言,膜材料应具备良好的成膜性、机械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耐酸碱和耐微生物侵蚀等性能[4],理想的膜材料还应具有亲水性[5]及不对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产生非特异性吸附作用[6]。

常用的有机膜包括聚醚砜(PES)膜、聚丙烯(PAN)膜、再生纤维素(RC)膜、醋酸纤维素(CA)膜、聚砜(PS)膜、聚偏氟乙烯(PVDF)膜等,其中PES膜以高刚性、抗蠕变性、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等优点,常用作超滤的首选膜材料[7-8]。

随着高分子材料以及成型加工工艺学的不断发展,不同形式的超滤膜组件应运而生,主要有中空纤维式、圆管式、板框式、卷式和毛细管式。

2.超滤膜分离技术的应用2.1超滤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2.1.1城市污水的处理城市污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膜法处理城市污水技术在国外有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汤凡敏等[9]利用CASS与超滤膜组合工艺处理小区生活污水,当水力停留时间为12h,COD Cr浓度在215一677mg/L之间时,该工艺出水COD Cr稳定在30mg/L左右,出水浊度小于0.5,出水水质优于回用水标准,可直接回用。

李霞[10]以某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为回用水源,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和超滤(UF)相结合的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能有效去除城市二级处理出水中的浊度和氨氮,平均去除率均可达到95%以上,出水水质满足电厂循环冷却水补给水的要求。

2.1.2海水淡化和苦咸水淡化的处理在采用双膜法进行海水淡化和苦咸水淡化方面,超滤膜常作为反渗透的预处理系统。

目前UF正向组件大型化、高效化发展,6英寸以上的高通量大组件、集束化、设备化的超滤器已出现,大孔径、粗中空纤维丝的超滤膜已出现,这种膜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反渗透的预处理中,构成所谓的集成膜处理系统(IMS)。

用UF代替传统的砂滤、活性炭、微滤是今后水处理工艺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11]。

叶春松等[12]采用中空纤维超滤膜直接处理高浊度海水,该超滤膜的产水浊度平均值为0.11NTU,COD的平均去除率为60.0%,胶硅的平均去除率为89.0%,跨膜压差小于6.0×104Pa,远远小于超滤膜本身最大操作压差2.1×105Pa,该超滤膜对浊度高、变化大的海水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在以高浊度海水为进水的情况下作为海水反渗透系统的预处理装置。

孙巍等[13]采用超滤膜和反渗透膜联用工艺处理苦咸水,结果表明:在原水为苦咸水、含盐量在4010一4500mg/L的情况下,经预处理COD Mn、总硬度、C1-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98%,97%以上,脱盐率也达到97%以上,连续运行稳定,出水水质优于饮用水标准。

2.1.3饮用水净化的处理超滤膜是悬浮颗粒及胶体物质的有效屏障,同时超滤膜也可以实现对“两虫”、藻类、细菌、病毒和水生生物的有效去除,是目前保障饮用水微生物安全性的最有效的技术。

与传统工艺相比,超滤膜的显著优点是对原水适应能力强,可及时调节。

目前,粉末活性游超滤联用工艺(PAC-UF),混凝超滤联用工艺等在国内外研究的比较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4]。

Klaus Hagen[15]经过2个试点工厂和5个微滤和超滤的模块,通过2年以上的正确操作证明,尽管原水水质有波动,仍然能安全彻底清除细菌和寄生虫。

H.Klaus[16]提出将一定量的粉末活性炭(PA C)投加到UF膜装置的循环水流中,组成吸附固液分离(PAC-UF)工艺流程来处理饮用水。

PA C可以有效吸附水中低分子量的有机物,使溶解性有机物转移至固相,再利用UF膜截留去除微粒的特性,可将低分子量有机物从水中去除,而且PA C可有效防止膜污染。

李圭白等[17]提出了以超滤为核心技术的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即以第Ⅲ类水源水为原水,先经过安全预氧化(或强化混凝、沉淀),再经过生物活性炭或超滤,最后经过安全消毒,获得优质饮用水。

张艳等[18]以混凝沉淀为预处理方法,通过中试试验,对浸没式超滤膜处理东江水的最佳运行方式进行了研究,该工艺通过对水中的致病微生物、浊质、天然有机物、有毒有害微量有机污染物、氨氮、重金属等设置多级屏障,可以使其含量得到逐级削减,最后得到优质饮用水。

尹华升等[19]采用超滤组合工艺和常规处理工艺来处理水库水,膜材料为截留相对分子质量10万、膜孔径0.01μm的中空纤维膜。

中试结果表明:微絮凝一超滤工艺出水水质稳定,对浊度、病原体微生物、COD Mn,TOC,UV254的去除都有很好的效果,都优于常规工艺。

夏圣骥等[20]用聚丙烯睛(PAN)复合膜对哈尔滨附近的水库水进行超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超滤膜通量下降受膜进水浊度影响很大。

跨膜压力为0.1MPa时,向原水(浊度23NTU)中投加3mg/L聚合氯化铝进行混凝预处理,可提高膜通量,并能减缓膜通量的下降,且所需混凝剂量比自来水厂常规工艺少,并且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

2.1.4工业废水的处理对于含油废水,主要产生于钢铁生产,石油开采、炼制及管道运输等过程。

处理含油废水主要是除油的同时去除COD及BOD。

近年来超滤技术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相当广泛,镇祥华等[21]采用超滤膜组件对大庆油田采出水进行了处理,超滤出水中的悬浮物、含油量均低于1.00mg/L,粒径中值和SRB不能检出,超滤出水水质完全满足油田回注水标准;梁文义[22]针对特低渗透油田回注水不达标问题,对油田回注水处理工艺技术进行了创新,应用先进的高效衡压浅层气浮技术和中空纤维膜分离技术,提高了油田污水处理效果,检测显示经该工艺处理后,出水中含油量为痕迹,悬浮物固体含量平均值为0.32mg/L,悬浮物粒径中值平均值为0.82μm,完全达到了特低渗透油田回注水的水质标准。

对于重金属废水,在工业废水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化工、电子、矿山、电镀、冶金等许多工业过程中都会产生含铜、铅、锅、镍、铬等金属离子的废水。

利用膜技术不仅可以使废水达标排放,而且可以回收有用物质。

hiere等[23]报道了采用陶瓷膜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方法是用碱中和使之形成氢氧化物沉淀,通过0.8μm和1.4μm两种孔径膜的两级过滤,使重金属氢氧化物质量分数从0.012%下降到0.0002%以下,并把悬浮液浓缩至15%一20%。

华南理工大学任源等[24]以异丙醇为主要原料,经酸解、除醇、干燥和烧结过程,制备陶瓷超滤膜,并在操作压力为0.2MPa下进行超滤分离经沉淀处理后得到电镀废水上清液。

实验结果表明,膜通量下降较快,从开始10min后的261m3 /(m2·h·MPa)降至70min后的0.5m3/(m2·h·MPa),COD去除率接近85%。

由于经过化学沉淀后的电镀废水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以络合、配合物的形式存在,可通过小孔径陶瓷超滤膜而被截留。

Cu2+的去除率最高达70%,Cr的去除率为10%左右。

透过液中Cu,Cr,Ni浓度分别为0.0663,0.0051和0.0763mg/L。

2.2超滤膜在医药学上的应用2.2.1超滤膜在分离蛋白质的应用蛋白质的分级分离是指根据料液中各蛋白质组分理化性质的差异而将其逐段分开的过程。

超滤分离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因具有低成本、易放大的特点,在一些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蛋白和酶类的分级分离及工业化生产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鸡蛋蛋清是获得溶菌酶和卵清蛋白最廉价的原料,近来人们常采用超滤法从鸡蛋蛋清中分离卵清蛋白和溶菌酶[25~26]。

如:用NaCI溶液将鸡蛋蛋清适当稀释后,采用配有超滤膜的涡旋装置,对其中蛋白进行两步分离纯化:先去除小分子蛋白,如卵类翻蛋白、溶菌酶等,将大分子蛋白截留;再处理截留的大分子蛋白,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如卵白素、卵转铁蛋白、等截留,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卵清蛋白则透过膜,得以分离。

Wang等[27]从大蒜中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时,发现粗酶液中主要存在6种蛋白质,随后选取与SOD分子质量最接近且对其纯度影响较大的两种杂蛋白作为研究对象,对粗酶液中蛋白质进行两步超滤分离,即首先将其中的大分子杂蛋白(IPA)截留,获得含SOD、小分子杂蛋白(IPB)和另外3种杂蛋白的料液;然后调节料液pH、离子强度、流速和搅拌速度,截留SOD而使IPB和其余小分子蛋白透过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