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力变化复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六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19讲 电解池及其应用

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六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19讲 电解池及其应用
(1)阳极放电规律
(3)用惰性电极电解不同类型电解质溶液
①电解水型
增大
加水
②电解电解质型
减小
③电解质和水均参与电解型
减小并生成新 电解质
关键能力·提升
考向1 电解原理
B
【思路点拨】分析电解过程的思维流程 _
A
D
考向2 电解规律
C
B
考向3 电解计算
B
【方法总结】电解计算中常用的方法 (1)根据总反应式计算 先写出电极反应式,再写出总反应式,最后根据总反应式列出比例式计算。 (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计算 ①用于串联电路中阴阳两极产物、正负两极产物、相同电量等类型的计算,其依据是 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②用于混合溶液中电解的分阶段计算。
专题六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19讲 电解池及其应用
1
考点1 电解池工作原理
2
考点2 电解的应用
复习目标:1.理解电解池的构成、工作原理,能书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2.掌握氯碱工业、电解精炼、电镀、电冶金等的反应原理。
01
考点1 电解池工作原理
必备知识·梳理
1.电解与电解池
4.电解规律
D
[对点训练1] 如图为电解饱和食盐水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考向2 电镀、电解精炼与电冶金
D
[对点训练2] (2024·扬州高邮阶段测试)下列装置能达到设计目的的是( )
C




A.装置甲用于深埋在潮湿的中性土壤中钢管的防腐 B.置丁用于模拟粗铜的电解精炼
续表
A
02
考点2 电解的应用
必备知识·梳理
1.精炼与电镀

化学反应工程综合复习资料(有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综合复习资料(有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综合复习资料(模拟题)一、填空题:1.所谓“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学的基础,其中“三传”是指、和,“一反”是指。

2.各种操作因素对于复杂反应的影响虽然各不相同,但通常温度升高有利于活化能的反应的选择性,反应物浓度升高有利于反应级数的反应的选择性。

3.测定非理想流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时,两种最常见的示踪物输入方法为和.4.在均相反应动力学中,利用实验数据求取化学反应速度方程式的两种最主要的方法为和.5.多级混合模型的唯一模型参数为,轴向扩散模型的唯一模型参数为。

6.工业催化剂性能优劣的三种最主要的性质是、和.7.平推流反应器的E函数表达式为,其无因次方差2θσ= ,而全混流反应器的无因次方差2θσ=。

8.某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为m3/(mol。

hr),该反应为级反应。

9.对于反应22A B R+→,各物质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为:(-r A):(-r B):r R=。

10.平推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中更适合于目的产物是中间产物的串联反应.11.某反应的计量方程为A R S→+,则其反应速率表达式。

12.物质A按一级不可逆反应在一间歇反应器中分解,在67℃时转化50%需要30min,而在80℃时达到同样的转化率仅需20秒,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3.反应级数(可能/不可能)大于3。

14.对于单一反应,在相同的处理量和最终转化率条件下,选择反应器时主要考虑;而对于复合反应,选择反应器时主要考虑的则是;15.完全混合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内物料的温度和浓度,并且(大于/小于/等于)反应器出口物料的温度和浓度.16.下图是某连串反应在各转化率下的产物浓度分布曲线,那么当转化率达70%时,中间产物R的化学反应工程定义总收率为,按炼厂或化工厂惯用的收率和选择性的定义,在该转化率条件下的收率是,选择性是.1.0A R S0.80.6C/C A00.40.200.20.40.60.8 1.0X A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理想的间歇式反应器、平推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三者同为理想反应器,但理想的内涵是不同的;B。

化学中考必备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中考必备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中考必备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学化学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

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规律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化学中考必备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知识点和示例。

一、热力学基础知识热力学是研究物质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规律的科学。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通过热力学进行分析。

下面是一些基础的热力学术语和概念:1. 系统与周围:在热力学中,研究对象称为系统,而与系统发生能量交换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称为周围。

2. 热与功:热力学中的能量可以分为热和功两部分。

热是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传递,而功是由于力的作用引起的能量传递。

3. 焓变: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通过焓变(ΔH)来表示。

焓变为正表示吸热反应,为负表示放热反应。

二、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根据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能量不同,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能量,使周围温度升高的反应。

典型的放热反应是燃烧反应,例如燃烧中的燃料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吸收周围的能量,使周围温度降低的反应。

典型的吸热反应是物质的融化和蒸发过程,例如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三、放热反应的实例1. 酸碱中和反应: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这是一种放热反应,其中释放的能量通常以热量的形式体现出来。

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HCl(aq) + NaOH(aq) → NaCl(aq) + H2O(l) + ΔH这个方程式中的ΔH表示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发生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一般情况下,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而还原反应是吸热反应。

例如,铁的氧化反应如下:4Fe(s) + 3O2(g) → 2Fe2O3(s) + ΔH四、吸热反应的实例1. 融化反应:融化反应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时吸收热量的过程。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的焓变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的焓变

据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焓变与反应物及生成物的状态有关 焓变还与温度、压强有关(若不注明则
表示在298K、101kPa下).
完成P4 问题解决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
(1)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标明其聚集状态,用g、l、 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 (2)方程式右端用△H 标明恒压条件下反应放 出或吸收的热量,放热为负,吸热为正。
+
+ Q2
Q2
<
= Q3
Q3
课堂复习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例1、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 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A. B. C. D. H2O(g)=H2(g)+1/2O2(g);ΔH=+242kJ· mol-1 2H2(g)+O2(g)=2H2O(l);ΔH=-484kJ· mol-1 H2(g)+1/2O2(g)=H2O(g);ΔH=+242kJ· mol-1 2H2(g)+O2(g)=2H2O(g);ΔH=+484kJ· mol-1
3、已知
(1)H2( g )+1/2O2 ( g ) = H2O ( g ) ΔH1 = a kJ/mol
(2)2H2( g )+O2 ( g ) =2H2O ( g ) ΔH2 = b kJ/mol
(3) H2( g )+1/2O2 ( g ) = H2O ( l ) ΔH3 = c kJ/mol (4) 2H2( g )+O2 ( g ) =2H2O ( l ) 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A、a<c<0 B、b>d>0 ΔH4 = d kJ/mol C 。
C、2a=b< 0 D、2c=d>0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章节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章节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化 学
①钠投入水中 ②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 ③食物腐烂 ④炸药爆炸 ⑤氢气在氯 指
气中燃烧
⑥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
⑦碳与水蒸气制取水煤气(CO和H2)

导 生
硫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 ⑨氦气球受热爆炸

(1)属于放热反应的有:_①__③__④__⑤__⑥__⑧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吸热反应的有:_②__⑦_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极一定作负极的思维定势。
(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问题1-4】原电池中正负极和总反应之间是什么关系?试着写出Zn-Cu(稀 H2SO4)原电池的正负极和总反应式。
负极反应 + 正极反应 = 总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的理论模型
【评价反馈练习2】 铝—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燃料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质溶液是 KOH溶液,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试完成下列问题: ①通入空气的电极是_正__(填“正”或“负”)极。 ②Al电极上发生_氧__化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③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4_A_l_+_3_O_2_+_4_O__H_-_=_4_A_l_O__2-_+_2_H_2_O____(写离子方程式)。
D.单位时间内生成2a mol NH3,同时消耗a mol N2
2NH3(g)(条件忽
本章小结
知识线
化学能 与热能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化学能 与电能
原电池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状态
思维模型
能量守恒思想 氧化还原恒思想 化学平衡思想
核心素养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
B.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为2.16 eV C.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2NCHO(g)+2H2(g)===N(CH3)3(g)+H2O(g)
ΔH=-1.02 eV·mol-1 D.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均
能加快反应速率,并增 大DMF平衡转化率
123456789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正向进行的三个吸热反应中,其能垒分别为:[-1.23- (-2.16)]eV=0.93 eV、[-1.55-(-1.77)]eV=0.22 eV、[-1.02-(-2.21)]eV=1.19 eV。 从以上分析知,该历程中最小能垒为0.22 eV,是由(CH3)2NCH2OH*转化为(CH3)2NCH2 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3)2NCH2OH* ===(CH3)2NCH2+OH*,A正确; 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为1.19 eV, B不正确; 该反应的总反应是由(CH3)2NCHO(g)转化为N(CH3)3(g),但1.02 eV为单个(CH3)2NCHO(g) 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CH3)2NCHO(g)+2H2(g)===N(CH3)3(g) +H2O(g) ΔH=-1.02NA eV·mol-1,C不正确; 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均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不能增大
根据题图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Mg(s)+I2(g)=== MgI2(s) ΔH=-364 kJ·mol-1①和Mg(s)+Cl2(g) ===MgCl2(s) ΔH=-641 kJ·mol-1②,根据盖 斯定律,由②-①得MgI2(s)+Cl2(g)===MgCl2(s) +I2(g) ΔH=-277 kJ·mol-1,D项正确。
123456789
8.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 mol Cl-、 (x=1、2、3C、l4O)的-x 能量(kJ)相对 大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离子中结合H+能力最强的是A B.A、B、C、D、E五种微粒中C最稳定

化学反应工程复习题

化学反应工程复习题

《化学反应工程原理》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了解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几个常用指标的定义及计算:转化率、选择性、收率。

第二章化学反应动力学1、化学反应速率的工程表示,气固相催化反应及气液相非均相反应反应区的取法。

2、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及其换算。

3、复杂反应的反应速率表达式(可逆、平行、连串、自催化)。

4、气固相催化反应的步骤及基本特征。

5、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特点。

6、理想吸附等温方程的导出及应用(单组分吸附、解离吸附、混合吸附)。

7、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方程的推导步骤。

8、不同控制步骤的理想吸附模型的动力学方程的推导。

9、由已知的动力学方程推测反应机理。

第三章理想间歇反应器与典型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1、反应器设计的基本方程式。

2、理想间歇反应器的特点。

3、理想间歇反应器等温、等容一级、二级反应反应时间的计算及反应器体积的计算。

4、自催化反应的特点及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及最佳反应器形式的选择。

5、理想间歇反应器最优反应时间的计算.7、可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分析其浓度效应及温度效应。

8、平行反应选择率的浓度效应及温度效应分析。

9、平行反应反应器形式和操作方式的选择。

10、串连反应反应物及产物的浓度分布,t opt C p.max的计算。

11、串连反应的温度效应及浓度效应分析。

第四章理想管式反应器1、理想管式反应器的特点。

2、理想管式反应器内进行一级、二级等容、变容反应的计算。

3、空时、空速、停留时间的概念及计算。

4、膨胀率、膨胀因子的定义,变分子数反应过程反应器的计算。

第五章理想连续流动釜式反应器1、全混流反应器的特点。

2、全混流反应器的基础方程及应用。

3、全混釜中进行零级、一级、二级等温、等容反应时的解析法计算。

4、全混釜的图解计算原理及图解示意。

5、全混流反应器中的浓度分布与返混,返混对反应的影响。

6、返混产生的原因及限制返混的措施。

7、多釜串联反应器进行一级、二级不可逆反应的解析法计算。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提纲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提纲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提纲第一册第一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升失氧,降得还;若是剂,正相反;若是性,也相反;实质:电子转移特征: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数的计算:发生变价的原子个数 X一个该原子的变价数电子转移守恒:失去电子总数=得到电子总数,或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某元素化合价:最高价只能降,有氧化性;最低价只能升,有还原性;中间价既可升又可降,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强弱比较: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左>右二、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包括酸碱盐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2、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⑴先确定能拆成离子的物质:三强酸HCl、稀H2SO4、HNO3HClO4、HBr、HI四强碱KOH、NaOH、BaOH2、CaOH2可溶性盐当心AgCl、BaSO4,其他盐大多数能溶;只有碳酸盐中只溶钾钠与氨盐拆开时只有NaHSO4是一分为三:即Na+、H+、SO42-,其他物质都是一分为二,即拆成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⑵检查电荷是否守恒是否配平⑶是否符合反应事实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化合反应、置换反应一般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需要持续加热的反应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①适当过量的空气②足够大的接触面积4、离子共存题:⑴离子之间若能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等,则相互不能共存;⑵注意限制条件:①若为无色溶液,则溶液中没有Fe3+、Fe2+、Cu2+、MnO4-②若为酸碱性条件,则考虑各选项与H+OH-能否反应,反应则与H+OH—不共存第二章碱金属一、钠 1、与O2点燃条件下的方程式:222ONaONa2→+2、与H2O反应化学方程式↑+→+22HNaOH2OH2Na2离子方程式现象:现象:浮熔游响红3、游离态——单质;化合态——化合物4、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Na投入CuSO4溶液,得蓝色沉淀,不能置换出Cu方程式:↑++→++242242HSONaOHCuCuSOOH2Na2)(二、钠的化合物1、Na2O2淡黄色粉末反应方程式歧化反应强氧化性与水:↑+→+2222ONaOH4OH2ONa2过氧化钠作漂白剂、氧化剂歧化反应与CO2: 232222OCONa2CO2ONa2+→+过氧化钠作供氧剂,呼吸面具歧化反应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对比1碳酸钠俗名:苏打,纯碱水解显碱性,而不是属于碱类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2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①碳酸钠与盐酸:OHCONaCl2HCl2CONa2232+↑+→+较慢碳酸氢钠与盐酸:O H CO NaCl HCl NaHCO 223+↑+→+较快②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O H CO Na NaOH NaHCO 2323+−→−+∆碳酸氢钠与酸与碱都能反应,即HCO 3- 与H +、OH - 都不能共存③除杂:碳酸钠碳酸氢钠:加热,方程式:O H CO CO Na NaHCO 222323+↑+−→−∆碳酸氢钠碳酸钠:Na 2CO 3+CO 2+H 2O===2NaHCO 3 ;④鉴别: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钠;未产生白色沉淀,为碳酸氢钠;⑤碳酸钠与氢氧化钙: NaCl 2CaCO CaCl CO Na 3232+↓→+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O H 2CO Na CaCO OH Ca NaHCO 2232323++↓→+(少量))(盐多生成盐O H NaOH CaCO OH Ca NaHCO 2323++↓→+(足量))(碱多生成碱三、碱金属元素:焰色反应: 钾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片;钠黄色相似性:最外层都是1个电子,显+1价,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NaOH为可溶性强碱递变性:随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去电子能力增强单质金属性增强、还原性增强、最高价含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增强 第三章第四章 物质的量1、各物理量的字母、单位、名称: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单位g .Mol -1 计算时与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无关;2、四个基本公式:3、三个推导公式: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系数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4、溶液的配制:1计算质量:m=C ×V ×M 称量: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一位;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和引流 冷却:烧杯中冷却转移:转移至容量瓶定容:加水到离刻度线1~2cm 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到刻度;备注:A 、容量瓶能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B 、若是配制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在纸上直接称量,应放在烧杯中称量;C 、读数时要平视,否则仰低俯高,即仰视使浓度偏低,俯视时浓度偏高;D 、若溶液已经配制好,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用再加水,否则导致浓度偏低;第四章 卤素一、氯气 与氢气反应:苍白色火焰HCl2Cl H 22−−−−→−+点燃(光照)与水:HClOHCl O H Cl 22+→+ 歧化反应2O HCl 2HClO 2+−−→−见光氯水为浅黄绿色,含有具有漂白性、强氧化性、酸性;氯水的主要成分仍为氯气,另外还含有盐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不稳定,见光会分解,需用棕色试剂瓶避光保存与氢氧化钙:OH 2CaCl ClO Ca Cl 2OH Ca 222222++→+)()(制漂白粉歧化反应实验室制氯气:↑++−→−+∆2222Cl O H 2MnCl MnO HCl 4浓盐酸,实验室制氯气先除杂后干燥,杂质:HCl气体,用饱和食盐水;水蒸气,用浓硫酸收集用集气瓶向上的排空气法;尾气处理:NaOH 溶液O H NaCl NaClO Cl NaOH 222++→+歧化反应Cl—的检验: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二、卤族元素: 双原子分子,强氧化性物质;F 2 Cl 2 Br 2 I 2相互之间能发生置换反应:说明氧化性逐渐减弱F 2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能与水反应置换出氧气;HF是最稳定的氢化物,氟元素无正价HClO 4是最强的含氧酸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用于检验单质碘的存在碘单质能升华,属于物理变化卤素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CCl 4、苯等卤化银见光易分解,AgBr用于变色眼镜,感光胶片;加碘食盐中含I —不是碘单质; 第五章 第六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二、 记熟1~18号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常见化合价,化合物的书写形式;尤其是出现频率较高的H 、C 、N 、O 、F 、Na 、Mg 、Al 、Si 、P 、S 、Cl 三、四、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电子总是由离原子核由近到远,能量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为8个;次外层电子层数最多18个;倒数第三层最多32个;2、ZAX 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五、六、 元素周期律1、最高正价 = 最外层电子数;负价 = 最外层电子数—8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四、元素周期表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七横行,七周期;前三短,后三长;最后一个不完全;十八众行十六族,七A 族七B 族,其中VIII 族特殊占三行,还有零族排最后;2、同主族元素卤素、氧族、氮族、碳族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基本化合价相似,常见化合物写法相似;递变规律:随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单质非金属性减弱、氧化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减弱、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减弱3、同周期元素第三周期为例,零族除外递变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失去电子能力减弱, 得到电子能力增强金属性减弱、 非金属性增强单质还原性减弱、 氧化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减弱、 酸性增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4、最强的金属在周期表左下角Cs,最强的碱在周期表左下角CsOH最强的非金属在周期表右上角F 2,最稳定的氢化物HF;最强的含氧酸HClO 45、原子半径大小的判断规律: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再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七、 八、 化学键1、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指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含IA 、 IIA 活泼金属或NH 4+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包括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相同原子间形成非极性键;不同原子之间形成极性键;2、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物质:NaOH 、Na 2O 2、NH 4Cl3、若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称为共价化合物;若只含离子键或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则称为离子化合物;4、注意教材中所举的相关物质电子式的书写原则;CO 2、H 2O 、NH 3等离子化合物:阳离子就写其离子符号;阴离子要写出最外层电子数和方括号;相同微粒分开写,不能合并;共价化合物:既要写出原子原有的电子数,又要保证共用后为8电子结构;H 为2电子5、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断旧键,生新键;第六章 氧族元素 环境保护一、2H 2O 2===2H 2O+O 2↑MnO 2作催化剂2KClO 3===2KCl+3O 2↑MnO 2作催化剂,需加热FeS S Fe −→−+∆与32FeCl 2Cl 3Fe 2−−→−+点燃相对比,说明氧化性氯气大于硫二、二氧化硫的性质:1、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 溶液反应导致酸雨的主要成分实验室尾气处理:O H SO Na NaOH 2SO 2322+→+酸性氧化物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褪色;2、漂白性:能使品红试液褪色,加热又回复红色;属暂时性漂白、化合漂白氯水、Na 2O 2、H 2O 2、O 3属强氧化性漂白,永久性漂白;补充:42222SO H HCl 2O H 2Cl SO +→++SO 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当氯气与二氧化硫同时通入有色溶液,漂白性消失3、还原性: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4、工业制硫酸4232SO H SO O H →+实际不用水吸收SO 3, 而用98%的浓硫酸,防止形成酸雾三、浓硫酸的性质1、酸性2、强氧化性:与氢后金属铜反应,生成SO 2气体,不生成H 2.使铁铝钝化,用于储存运输冷的浓硫酸浓硝酸3、吸水性:五水硫酸铜蓝色变为白色4、脱水性:使有机物脱水碳化有机物反应中常用作吸水剂、脱水剂、催化剂、干燥剂5、SO 42—的检验: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HCl 2BaSO SO H BaCl 4422+↓→+第七章 碳族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22SiO O Si −→−+∆↑+→++2322H 2SiO Na O H NaOH 2Si 酸性氧化物O H SiO Na NaOH 2SiO 2322+→+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不用玻璃塞NaCl2SiO H O H HCl 2SiO Na 44232+↓→++强酸制弱酸32322232CO Na SiO H O H CO SiO Na +↓→++较强酸制较弱酸制玻璃:↑+−−→−+232232CO SiO Na SiO CO Na 高温二氧化硅不溶于水,玻璃、光导纤维中含有;第二册 第一章 氮族元素1、 2、 氮和磷N 2+3H 2 ===== 2NH 3工业合成氨,工业制硝酸第一步O H 6NO 4O 5NH 4223+−−→−+∆催化剂工业制硝酸第二步NO2O N 22−−→−+放电 22NO 2O NO2→+红棕色气体工业制硝酸第三步NO HNO 2O H NO 3322+→+工业制硝酸第四步歧化反应3、 4、氨 铵盐A 、B 、 NH 3 碱性气体,能使酚酞试液从无色变为红色;极易溶于水,能发生喷泉实验;C 、D 、NH 4+的检验方法:滴加NaOH 溶液,加热,有气体逸出,该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 4++OH —==NH 3+H 2O ↑ E 、 F 、实验室制氨气:O H 2CaCl NH 2OH Ca Cl NH 22324++↑−→−+∆)(实验室制氨气,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吸收氨气时用倒置漏斗防止倒吸碱石灰干燥,检验氨气用湿润的红色试纸放在试管口变蓝5、 6、 硝酸强氧化性酸,浓硝酸降价得NO 2,稀硝酸降价得NO,都不生成H 2;Fe 、Al遇冷的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可用于运输储存浓硫酸浓硝酸O H 2O NO 4HNO 42223++↑−−→−光或热受热或见光易分解,棕色试剂瓶保存第二章第三章化学平衡一、二、 化学反应速率 1、 2、V =△C /t 方程式中发生反应的物质变化浓度比=反应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3、 4、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外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三、四、 化学平衡 1、 2、平衡判断的标志:V正=V 逆,各组分浓度C B 保持不变;3、 4、化学平衡状态存在可逆过程,意味着一个化学反应不可能实现百分之百的转化; 5、 6、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A 、B 、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反之,逆向;C 、D 、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反之,放热方向;E 、F 、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系数和减小的方向移动;反之,系数和增大的方向;若气体系数和两边相等,则平衡不移动; G 、 H 、 催化剂:同等程度增大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依据上述判断,结合具体方程式,看看是正向还是逆向进行;I 、 J 、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第四章第五章 电离平衡1、 2、 盐类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谁弱谁水解;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 +或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盐类水解与酸碱中和反应互为可逆反应,即:盐+水====酸+碱,属吸热反应;常见离子反应方程式:第六章第七章 几种重要的金属1、镁232N Mg N Mg 3−−→−+点燃3、 4、铝↑+−−→−232O 3Al 4O Al 电解冰晶石制取金属铝Fe 2O Al O Fe Al 23232+−−→−+高温铝热反应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 ↑两性氧化物:与酸、与碱都能反应两性氢氧化物:AlCl 3溶液中滴加 NaOH溶液至过量,现象为: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注意Al 3+、AlOH 3、AlO 2— 之间的相互转化5、 6、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其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低; 7、 8、 铁:432O Fe O 2Fe 3−−→−+点燃FeSS Fe −→−+∆+2价铁32FeCl 2Cl 3Fe 2−→−+∆+3铁2432H 4O Fe O H 4Fe 3+−−→−+高温(气)↑+→+22H FeCl HCl 2Fe +2价铁3222OH Fe 4O H 2O OH Fe 4)()(→++现象:白色絮状沉淀迅速转化为灰绿色,最终转化为红褐色检验Fe 3+用KSCN 硫氰化钾溶液,显红色注意:Fe 2+ 与Fe 3+之间的相互转化;写出相关离子方程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复习提升练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复习提升练含答案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混淆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1.(2024四川宜宾二中月考)关于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平衡H2(g)+I2(g)2HI(g)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恒温恒容,充入H2,v(正)增大,平衡右移B.恒温恒容,充入He,v(正)增大,平衡右移C.加压(缩小容器容积),v(正)、v(逆)不变,平衡不移动D.升温,v(正)减小,v(逆)增大,平衡左移2.(2024福建厦门期中)湿法烟气脱氮工艺中常用到尿素,其反应原理为NO(g)+NO2(g)+CO(NH2)2(s) 2N2(g)+CO2(g)+2H2O(g)ΔH<0,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4~t5引起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升高温度B.CO2含量最高的时间段是t1~t2C.t2~t3引起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反应物浓度D.t6时引起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加入催化剂易错点2错误理解化学平衡移动方向与转化率的关系3.在一定条件下,取一定量的A和B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A(g)+b B(s)m M(g)+n N(g)ΔH=Q kJ·mol-1,达到平衡状态时,M的浓度与温度和容器容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判断一定正确的是()A.a>m+nB.达到平衡状态后,增大B的量将会提高A的转化率C.E点的平衡常数小于F点的平衡常数D.Q<04.(2024吉林长春月考)在恒压、NO和O2的起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NO转化为NO2的转化率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N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2NO(g)+O2(g) 2NO2(g)的ΔH>0B.图中X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转化率C.图中Y点所示条件下,增加O2的浓度不能提高NO转化率D.380 ℃下,c起始(O2)=5.0×10-4 mol·L-1,NO平衡转化率为50%,则平衡常数K<2 000思想方法练利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破解化学平衡及其移动方法概述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的规律,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速率,是可以调控的。

化学反应工程复习+公式指导

化学反应工程复习+公式指导

化学反应工程复习总结一、知识点1.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对象与目的,研究内容。

化学反应工程的优化的技术指标。

2.化学反应动力学转化率、收率与选择性的概念。

反应速率的温度效应和活化能的意义。

反应速率的浓度效应和级数的意义。

3.理想反应器与典型反应特征理想反应器的含义。

等温间歇反应器的基本方程。

简单不可逆反应和自催化反应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串联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和计算方法。

4.理想管式反应器管式平推流反应器的基本方程典型反应的计算。

停留时间、空时和空速的概念。

膨胀因子和膨胀率的概念。

5.连续流动釜式反应器全混流模型的意义。

全混流反应器的基本方程全混流反应器的计算。

循环反应器的特征与计算方法。

返混的概念、起因、返混造成的后果。

返混对各种典型反应的利弊及限制返混的措施。

6.停留时间分布与非理想流动停留时间分布的意义,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

活塞流和全混流停留时间分布表达式,固相反应的计算方法。

多釜串联模型的基本思想,模型参数微观混合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7.反应器选型与操作方式简单反应、自催化和可逆反应的浓度效应特征与优化。

平行反应、串联反应的浓度效应特征与优化。

反应器的操作方式、加料方式。

8.气固催化反应中的传递现象催化剂外部传递过程分析,极限反应速率与极限传递速率。

Da和外部效率因子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流速对外部传递过程的影响。

催化剂内部传递过程分析,Φ和内部效率因子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扩散对表观反应级数及表观活化能的影响。

一级反应内外效率因子的计算。

内外传递阻力的消除方法。

9.热量传递与反应器热稳定性定态、热稳定性、临界着火温度、临界熄火温度的概念。

催化剂颗粒热稳定性条件和多态特性。

全混流反应器、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热稳定条件。

最大允许温差。

绝热式反应器中可逆放热反应的最优温度分布。

二、具体内容解析 一、 绪论 1.研究对象是工业反应过程或工业反应器研究目的是实现工业反应过程的优化 2. 决策变量:反应器结构、操作方式、工艺条件 3.优化指标——技术指标:反应速率、选择性、能耗 掌握转化率、收率与选择性的概念 4.工程思维方法二、化学反应动力学1. 反应类型:简单反应、自催化、可逆、平行、串联反应基本特征、分析判断2. 化学反应速率的工程表示))((反应区反应时间反应量反应速率=3. 工业反应动力学规律可表示为:)()(T f C f r T i C i ⋅=a) 浓度效应——n 工程意义是:反应速率对浓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考点剖析及复习建议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考点剖析及复习建议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考点剖析及复习建议■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中学林增辉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是高考的基本题型,分值占15%左右,主要考查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速率、限度和方向的问题,是化学核心概念和核心理论考查的重要载体。

从近几年的高考得分率来看,该题的得分率是比较低的,这应引我们的重视,应多思考复习备考的方向性和有效性。

笔者对比分析了近年来全国卷的高考真题,探求其考查方式,统计和剖析高频考点,力图能帮助同学们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一、2019~2020年全国卷真题考点统计2019~2020年全国卷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核心考点统计如下: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焓变计算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分析化学计算文字分析电化学与其他考点2019新课标I 根据能量变化图计算焓变(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分析不同温度下分压变化图像,确定曲线含义分析并计算产物比例范围,根据分压变化图像计算速率——————2019新课标域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计算焓变(盖斯定律)提高转化率的方法,分析含两条等温线的图像计算转化率、书写平衡常数(分压式)根据文字和图像,叙述在无水环境下电解的原因结合文字和电解图,书写阳极和总反应方程式2019新课标芋利用盖斯定律计算焓变根据含三条进料浓度比曲线的图像,比较平衡常数的大小,提高转化率的方法计算并书写平衡常数,计算电解过程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分析进料浓度比的影响根据文字和电解图,书写阴极反应式2020新课标I 根据图像数据写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三条等压线分析计算压强,书写化学平衡常数(分压式)文字分析速率方程和速率图像———2020新课标域计算焓变(盖斯定律)提高转化率的方法,速率影响因素计算并书写化学平衡常数(分压式),计算速率(代数式)———根据电解图像,书写电极反应式,计算两极反应物的比例2020新课标芋根据图像判断焓变正负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图计算产物比例,根据图像计算平衡常数(分压式)文字说明提高产物速率和选择性的措施催化剂的选择性统计显示,2019~2020年的全国卷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的考点是比较集中的,也比较相似,基本上都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或焓变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和化学计算,有部分试题还考查了文字分析和电解的内容。

2024年初三化学全科复习大纲

2024年初三化学全科复习大纲

2024年初三化学全科复习大纲本复习大纲旨在帮助初三学生系统地复习化学全科知识,巩固基础,提高解题能力,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复习大纲按照教材结构和中考要求进行划分,内容详实,重点突出,便于学生自我检测和复习。

一、教材结构初三化学教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第一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包括: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分类、常见化学用语等。

2. 第二部分:物质构成的奥秘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离子化合物等。

3. 第三部分:物质的化学反应包括: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的计算等。

4. 第四部分:物质的变化与能量包括: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等。

5. 第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产、化学与科技等。

二、中考要求1. 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2.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现象。

4. 掌握化学用语的书写和运用。

5. 能够分析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6. 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三、复习建议1. 对照教材,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2. 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巩固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3. 做中考真题、模拟题,熟悉中考题型和考试要求。

4. 注重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掌握,提高实验能力。

5. 分析错题,总结经验,避免重复错误。

6. 合理安排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四、复习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回顾教材基础知识,1-2月完成。

2. 第二阶段:深入理解化学概念和理论,2-3月完成。

3. 第三阶段:强化化学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3-4月完成。

4. 第四阶段:做中考真题、模拟题,总结解题方法,4-5月完成。

5. 第五阶段:查漏补缺,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5-6月完成。

6. 第六阶段:全面复习,模拟考试,提高应试能力,6月份完成。

希望本复习大纲能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化学全科知识,为2024年中考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坚实基础。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初中化学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
一、知识点梳理
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 化学反应的观察方法
3. 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
4. 化学反应的计算
5. 化学反应与物质的转化
二、重点难点
1. 了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及分类
2. 掌握观察化学反应的方法
3. 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状态的概念
4. 学会进行化学反应的计算
5. 掌握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化过程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结合实验展示
2. 讨论交流,学生参与互动
3.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
1. 理论讲解:通过PPT展示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及观察方法。

2. 实验展示:安排实验室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化学反应,观察物质的转化过程,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计算方法及物质转化过程,并展示成果。

4. 练习训练: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馈
1. 收集学生对于化学反应的理解,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观念。

2. 总结讨论中学生的疑问与问题,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准备。

六、教学反思
1.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掌握化学反应的相关知识?
2. 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准确,是否对化学反应有直观的认识?
3. 对本次课程的难点问题是否有进行深入解答和引导?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使学生对物质的化学变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复习课 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2(新课标)】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复习课 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2(新课标)】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复习课◆本章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1)本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都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性知识。

同时,本章内容又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因此,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化学反应速率、限度及其条件控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决定了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原理。

本章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学生通过学习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与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的认识;通过引入新型化学电池开发与利用的知识,学生将对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有更多的体会;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学习与讨论,学生将对化学反应的条件有更深的认识。

这些都会增进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新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及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状态。

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在此只点出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其主要原因,并笼统地将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能量归结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不予深究。

关于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侧重讨论化学能向热能或电能的转化,以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化学电池,主要考虑其应用的广泛性和学习的阶段性。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优质课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讲述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本课以化学反应与能量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包括化学反应与热能、化学反应与电能两部分内容。

教材以文字介绍化学与能量的关系导入,正文部分以文字叙述为主,辅以图片。

另外教材还提供了“资料卡片、信息搜索”,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材设置“思考与讨论”相关栏目,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密切关系。

2.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密切关系。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学习,明白各种物质都具有能量,物质的组成、结构与状态不同,所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变化关系。

2.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变化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有关本课知识的学习很少。

高中化学的学习是要把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焓判据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焓判据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焓判据一、概要《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焓判据》是一篇针对高中化学学科中热力学焓判据相关知识的复习指导文章。

本文旨在帮助学生梳理并巩固焓判据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以加强学生对于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理解。

文章将涵盖焓判据的定义、原理、计算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为高考或学术研究进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文章将强调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而非简单的知识点记忆。

通过本文的复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掌握高中化学焓判据的核心内容,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1. 介绍高中化学复习的重要性,特别是焓判据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在化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复习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高中化学知识不仅是对基础化学理论的深化和拓展,更是培养科学素养、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复习过程中,对焓判据的深入理解与掌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焓判据是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重要判据之一,它涉及到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状态变化、能量转换以及反应速率等问题都与焓判据息息相关。

因此对焓判据的深入理解,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还能为我们分析实际问题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特别是在化学反应的应用领域,如工业生产、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焓判据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焓判据的深入复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预测反应的可能性与方向,从而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或设计化学反应路径,实现特定的目标或解决现实问题。

因此在高中化学复习中,对焓判据的深入理解与应用是不可或缺的。

2. 引出本文的目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焓判据的相关知识亲爱的读者们,当我们面对高中化学的复杂知识体系和复杂反应过程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个重要概念——焓判据。

它不仅是一个关键的理论知识点,更是我们理解和分析化学反应的重要工具。

因此本文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焓判据的相关知识,从而深化对化学学科的理解。

高三化学知识点分值

高三化学知识点分值

高三化学知识点分值化学是高中科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关乎学生的科学素养,还与高考成绩息息相关。

了解高三化学知识点的分值对于学生备考和复习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高三化学知识点的分值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备考。

一、目标明确,理论知识分值1. 反应与能量(8分)这一知识点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焓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速率方程等内容。

在高考中,通常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

2. 元素与化合物(14分)元素与化合物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元素的周期表排列规律、元素间的化学键和化合物的化学式、结构等知识。

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既有选择题,也有简答题,学生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记忆。

3.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0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是研究物质性质和变化的重要内容,包括原子、分子的构成和排列方式、物质的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等。

学生需要掌握有关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4.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4分)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以及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征等。

这一知识点常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学生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际应用。

5. 酸碱、盐与氧化还原反应(14分)酸碱、盐与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领域的重要知识点,学生需要掌握酸碱中的pH值、酸碱中性化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特征和判据。

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常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二、实践能力考察,实验设计与探究分值1. 化学实验(18分)化学实验是高考中考查学生实际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了解常见实验仪器和试剂的使用方法,掌握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在实验题中,学生需要运用实验知识和思维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设计。

2. 化学计算(6分)化学计算是化学实验和理论的衔接点,学生需要灵活运用化学计算的各种方法,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的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讲 化学能与热能一、知识梳理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热能、光能、电能等。

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2.焓变、反应热(1)定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热效应。

(2)符号:ΔH 。

(3)单位:kJ ·mol -1或kJ/mol 。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3)记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等。

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③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 和CO 2的反应等。

典型例题题组一 依据图形,理清活化能与焓变的关系1.某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过程可表示为A +BC 反应物 ―→[A …B …C]过渡态 ―→AB +C 生成物B .E 1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过渡态的能量差,称为正反应的活化能C .正反应的热效应ΔH =E 1-E 2<0,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 .此图中逆反应的热效应ΔH =E 1-E 2<0,所以逆反应为放热反应题组二 依据共价键数,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4.通常把拆开1 mol 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

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化学反应的Δ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

下面列举了一些化学键的键能数据,供计算使用。

化学键Si—O Si—Cl H—H H—Cl Si—Si Si—C 键能/kJ·mol-1460 360 436 431 176 347工业上的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SiCl4(g)+2H2(g)===Si(s)+4HCl(g),该反应的反应热ΔH为______。

反思归纳1.熟记反应热ΔH的基本计算公式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ΔH=反应物的总键能之和-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和2.规避两个易失分点(1)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是同时进行的,缺少任何一个过程都不是化学变化。

(2)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物质CO2(C===O)CH4(C-H)(P-P)P4SiO2(Si-O)石墨金刚石S8(S-S)Si键数2 4 6 4 1.5 2 8 2考点二热化学方程式知识梳理1.概念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如: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表示:2 mol氢气和1 mol氧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水时放出571.6 kJ的热量。

3.书写(1)注明反应条件:反应热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

绝大多数反应是在25 ℃、101 kPa下进行的,可不注明。

(2)注明物质状态:常用s、l、g、aq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溶液。

(3)注意符号单位:ΔH应包括“+”或“-”、数字和单位(kJ·mol-1)。

(4)注意守恒关系:①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②能量守恒。

(ΔH与化学计量数相对应)(5)区别于普通方程式:一般不注“↑”、“↓”以及“点燃”、“加热”等。

(6)注意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且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

典型例题题组一多角度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角度一依据反应事实书写热化学方程式1.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和液态H2O。

已知室温下2g SiH4自燃放出热量89.2 kJ。

SiH4自燃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度二依据能量图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2.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组二“五”看,快速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5.实验测得:101 kPa 时,1 mol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 的热量;1 mol CH 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 2,放出890.3 kJ 的热量。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①CH 4(g)+2O 2(g)===CO 2(g)+2H 2O(l)ΔH =+890.3 kJ ·mol -1②CH 4(g)+2O 2(g)===CO 2(g)+2H 2O(l)ΔH =-890.3 kJ ·mol -1③CH 4(g)+2O 2(g)===CO 2(g)+2H 2O(g)ΔH =-890.3 kJ ·mol -1④2H 2(g)+O 2(g)===2H 2O(l)ΔH =-571.6 kJ ·mol -1A .仅有②B .仅有②④C .仅有②③④D .全部符合要求 反思归纳 做到“五看”,快速判断 1.看方程式是否配平;2.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 3.看ΔH 的“+”、“-”符号是否正确;4.看反应热的单位是否为kJ ·mol -1;5.看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

考点三 两类重要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知识梳理 1.燃烧热(1)概念:在101 kPa 时,1_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 ·mol -1表示。

燃烧热的限定词有恒压(101 kPa 时)、可燃物的物质的量(1 mol)、完全燃烧、稳定的氧化物等,其中的“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氧化物:C →CO 2(g),H →H 2O(l),S →SO 2(g)等。

(2)表示的意义:例如C 的燃烧热为393.5 kJ ·mol -1,表示在101 kPa 时,1 mol C 完全燃烧放出393.5 kJ 的热量。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是以1 mol 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 1 mol 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例如:C 8H 18(l)+252O 2(g)===8CO 2(g)+9H 2O(l) ΔH =-5 518 kJ ·mol -1,即C 8H 18的燃烧热为5 518kJ ·mol -1。

(4)燃烧热的计算:可燃物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方法为Q 放=n (可燃物)×ΔH式中:Q 放为可燃物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n 为可燃物的物质的量;ΔH 为可燃物的燃烧热。

2.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_mol 液态H 2O 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注意几个限定词:①稀溶液;②产物是1 mol 液态H 2O ;③用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OH -(aq)+H +(aq)===H 2O(l) ΔH =-57.3 kJ ·mol -1。

(3)中和热的测定 ①测定原理ΔH =m 酸+m 碱·c ·t 终-t 始nc =4.18 J ·g -1·℃-1=4.18×10-3 kJ ·g -1·℃-1;n 为生成H 2O 的物质的量。

②装置如图(在横线上填出仪器的名称)深度思考1.如上图装置中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什么?2.在测定中和热时,怎样才能保证反应完全?3.怎样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溶液,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的理由是什么?4.以50 mL 0.50 mol ·L -1盐酸与50 mL 0.55 mol ·L -1NaOH 反应为例,填写下表。

(填“偏小”或“偏大”)引起误差的实验操作 t 终-t 始 |ΔH | 保温措施不好 搅拌不充分 所用酸、碱浓度过大 用同浓度的氨水代替NaOH 溶液 用同浓度的醋酸代替盐酸用50 mL 0.50 mol ·L -1NaOH 溶液典型例题题组一 燃烧热、中和热的含义及正确表述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S(s)+32O 2(g)===SO 3(g) ΔH =-315 kJ ·mol -1(燃烧热) (ΔH 的数值正确)( )(2)NaOH(aq)+HCl(aq)===NaCl(aq)+H 2O(l)ΔH =-57.3 kJ ·mol -1(中和热) (ΔH 的数值正确)( )(3)已知H +(aq)+OH -(aq)===H 2O(l) ΔH =-57.3 kJ ·mol -1,则H 2SO 4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ΔH =2×(-57.3) kJ ·mol -1( )(4)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H 3OH(g)+12O 2(g)===CO 2(g)+2H 2(g)ΔH =-192.9 kJ ·mol -1,则CH 3OH(g)的燃烧热为192.9 kJ ·mol -1( )(5)H 2(g)的燃烧热是285.8 kJ ·mol -1,则2H 2O(g)===2H 2(g)+O 2(g)ΔH =+571.6 kJ ·mol -1( ) 反思归纳反应热答题规范指导1.用“焓变(ΔH )”表示反应热时,ΔH >0表示吸热,ΔH <0表示放热,因而,ΔH 后所跟数值需要带“+”、“-”符号。

2.描述反应热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表示还是用ΔH 表示,其后所跟数值需要带“+”、“-”符号。

3.由于中和反应和燃烧均是放热反应,表示中和热和燃烧热时可不带“-”号。

题组二 中和热测定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 ·L -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 ·L -1NaOH 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③将NaOH 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