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宾斯坦企业家理论述评

合集下载

企业经济学3企业家

企业经济学3企业家

现代经济学系列教材:《企业经济学》
• 一、企业家的内涵与职能
• (一)企业家的内涵 • 企业家“entrepreneur”一词是从法语中借来的,其原意 是指“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在现代企业中企业 家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所有者企业家,作为所有者 他们仍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另一类是受雇于所有者 的职业企业家。更多的情况下,企业家只指第一种类型, 而把第二种类型称作职业经理人。对企业家一词没有也不 可能有一个权威的、统一的定义,不同的专家学者会给出 不同的定义。
现代经济学系列教材:《企业经济学》
• (四)现代企业家理论 • 莱宾斯坦在《企业家精神和发展》一文中认为,企业家就 是避免别人或他们所属的组织易于出现的低效率从而取得 成功的人。 • 英国经济学家卡森对各种企业家观点进行了综合,并借鉴 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社会科学对企业家行为的认识,给 出了企业家行为分析的一个以内生性偏好和内生性实施为 特征的动态的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 • 张维迎在《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中,按照资本雇 用劳动的逻辑,剖析了古典企业中经营者—企业家—资本 家合三为一的现象,建立了企业家的一般均衡模型。
现代经济学系列教材:《企业经济学》
• (二)企业家报酬的影响因素 • 市场需求的企业家是一种面对企业的特殊人才,在既定的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企业作为一种需求主体产生对 这一人才的特别需求。这种需求除了与企业家自身有关, 更重要的是与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有关。 • 首先,经济市场化程度。 • 其次,市场的竞争程度。 • 再次,管理的功效以及人们对管理的认识。 • 第四,企业的追求目标和经营难度。 • 第五,企业家的淘汰机制。
现代经济学系列教材:《企业经济学》
• 二、企业家理论的历史沿革

文献综述1

文献综述1

企业激励约束机制问题文献综述众所周知,管理是企业的核心,而激励(包括起反向激励作用的约束)又是管理的核心问题。

古往今来,中外学者针对员工激励约束问题进行了众多有建设性的研究,也形成了众多成熟的理论。

总结起来,前辈们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1 经济学视角随着企业理论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从经济学角度解释激励约束问题的各种理论,主要有:(1)产权理论。

该理论认为,对所有者来说,消除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需要花费的监督成本很大,而且效果可能不是很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优的设计应该是让经营者拥有一部分剩余索取权,同时承担经营风险,从而使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从”同床异梦”变为”志同道合”。

(2)X-效率理论。

该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莱宾斯坦于1996年最早提出,该理论认为,企业中不仅存在配置效率还存在非配置效率的X-效率。

人的努力程度是一个任意的变量而不是常量(罗杰弗朗茨,1988).这表明,人只有在受到一定的激励力(或压力)的作用,才有可能提高努力程度。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激励主要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根据人是”经济人”的假设,设计出一系列以维护出资人利益的企业制度。

当然,也可将”经济人”假设推广到其他各级员工的管理中,比如上层对中层、中层对员工的委托代理问题;员工持股问题等。

2 管理学视角管理学关于激励的理论主要从人们的需要、目的和动机等方面来考虑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主要有:(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该理论把人们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2)双因素理论。

该理论由赫茨伯格提出,他把影响人们工作的各种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并认为对于保健因素而言,只要员工不抱怨就可以,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激励因素上。

(3)麦克莱兰的成就需求理论。

该理论把人们的需求分为三种,分别是权力需求、归属需求和成就需求。

相对于其他激励理论来说,该理论更适合于对企业家的激励。

企业家的概念界定

企业家的概念界定

企业家的概念界定【摘要】如今,“企业家”一词在经济生活中出现得越来越多,但什么是企业家?究竟该如何对企业家进行定义?要研究企业家人力资本管理就有必要先弄清楚“企业家”这一概念的界定。

本文即对此进行研究。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策提起“企业家”一词,我们自然会联想起英语单词“Enterpriser”,但这一单词最早应该追溯到法文中的“Entrepreneur”,最初是指领导军事远征的人,后来慢慢扩展到“从事冒险活动的人”。

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德·康替龙首先给企业家定义,扎伊尔和穆勒等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对这一术语进行改进和推广。

而在国内,学者们针对我国的国情,也对企业家一词作了不同的解释。

一、国外关于企业家的概念界定西方国家是市场经济、企业制度发育最早的地区,不同的经济学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介绍企业家理论,并赋予企业家不同的地位与功能。

因此,企业家的定义在西方经济学中体现得最为完整和全面。

1732年,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德·康替龙在《商业概览》一书中,将企业家引入经济学著作,认为企业家是不确定性的承担者,要面对不确定的市场和承担价格风险。

这不仅是第一次在经济学文献中揭示了企业家的“风险承担着”形象,同时也指出了企业家的职能就是承担风险。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企业家就是资本家,企业家是全部资本的源泉。

鉴于当时英国工业化时期的特定历史背景,他未能鉴别企业家职能与资本所有者职能,直至约翰·穆勒才真正使用entrepreneur意义上的企业家概念,但仍然沿袭了“斯密—李嘉图传统”,即企业家依然是“多面手的资本家”。

19世纪初期,法国古典经济学家扎伊尔(Jean-Baptiste Say)认为企业家不等同于资本家,他把企业家定义为“结合一切生产手段并为产品价值寻求价值的代理人”,认为企业家能优化资源配置,将一切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并按照市场价格支付各种要素的报酬,企业家自己的报酬是企业的剩余,即企业家扮演的是“市场协调者”的角色。

企业家理论论述

企业家理论论述

企业家理论论述随着现代经济学理论越来越强调行为人基础,企业背后的决策主体---企业家---越来越成为研究的重点,企业家理论将企业看作为一种人格化的装置,认为企业正是由那些对机会和不确定性具有很高判断处理能力的企业家们建立起来的,更偏重于“供给”。

一、企业家的功能和角色:1.马歇尔的企业家理论:马歇尔建立起以供求均衡价格为中心结构的理论体系。

他理想的企业家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把企业家作为“商人和生产组织者”来说明其作用和能力。

作为商人,企业家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市场的不均衡性,并创造交易机会和效用;作为生产组织者,企业家以自己的创造力和统率力,使生产要素组织化,并承担生产上的主要风险。

第二,以其作为企业管理者而论,企业家必须天生就具备领导他人的才能:一是选人用人的才能,二是决断能力、应变能力和统驭能力。

马歇尔赋予了企业家“中间商人”的角色,并认为企业家承担风险,而且这种风险是资本意义上的。

2.奈特的“不确定性承担者”理论:奈特认为企业是一种装置,通过它,可使自信或用于冒险者承担者承担起风险,是犹豫不决者、怯懦者得到一定收入。

他将企业内企业家对工人的权威视为前者对后者提供保障的一种补偿。

企业家被赋予不确定性决策者的角色。

同时,他严格区分了不确定性和风险:风险是在已知发生概率条件下的随机事件。

奈特的企业家理论,尤其是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划分,对后来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决策理论的影响很大。

3.熊彼特的额“创新者”理论熊彼特将企业家视为创新者,认为其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他进一步认为,企业家为追求利润目标实现新组合,从而打破均衡状态,企业家的作用是创新性的破坏市场均衡,而不是推动市场均衡的实现。

他认为企业家的本质上是制定创新方案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并不是发明家,企业家决定的是如何配置资源,以便于发明;企业家也不是风险承担者,承担风险的是向企业家贷款的资本家。

熊彼特的企业家理论的核心是创新,企业家的“创新者”角色是超越市场结构的,形象十分鲜明,因而其理论影响最为深远和广泛。

西方企业家角色理论述评

西方企业家角色理论述评

保密级别:内部学位级别:经济学硕士论文提交日期:1999年12月10日论文答辩日期:2000年1月论文中文题名:西方企业家角色理论述评论文英文题名:Discuss of the theory of western entrepreneur role 作者:张巍所在单位: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指导教师:吴宇晖所在单位: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分类标识:F091? 3中英文主题标识(关键词):企业家,企业家角色;ENTREPRONEUR,ENTREPRONEUR’S ROLE总页数:50页开本:26×18.5是否有图表:否目录前言 (1)一古典阶段有代表性的企业家角色理论 (2)(一)萨伊的企业家“协调者”角色 (2)(二)马克思的企业家角色理论 (3)二新古典阶段有代表性的企业家角色理论 (5)(一)马歇尔的企业家多重角色 (5)(二)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者”角色 (8)(三)柯兹纳的企业家“中间商”角色 (10)(四)奈特的企业家“不确定性承担者”角色 (12)(五)彭罗斯的企业家“企业组织扩展者”角色 (14)(六)莱宾斯坦的企业家“克服X低效率”角色 (16)三新自由主义阶段有代表性的企业家角色理论 (20)(一)卡森的企业家“判断性决策者”角色 (20)(二)诺斯的企业家“制度变迁代理人”角色 (23)四主流微观经济理论中企业家角色消失的原因分析 (26)五企业家角色理论的分析及再思考 (30)(一)企业家角色研究的一条主线——组织、市场、均衡 (30)(二)企业家角色的重新界定 (31)(三)对培育中国企业家队伍的借鉴意义 (34)注释 (36)参考文献 (38)中文摘要英文摘要中文摘要: 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急切地呼唤出现大批企业家,改革的实践更需要先进的企业家理论来指导。

因此,研究西方经济理论中的企业家角色对理解企业家理论,培养中国的企业家队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迄今,经济学对企业家角色的研究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提出了形形色色的角色理论,让我们按时间的顺序作一下具体考查。

莱宾斯坦和X效率理论

莱宾斯坦和X效率理论

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经济学理论中“效率”一词被西方经济学学者们关注,各种经济理论学派对于效率的研究展开激烈的争论。

由于资源具有的稀缺性的特征,经济学理论上可将效率理解为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

效率问题的发展由来已久,本文现将其进行梳理以及总结。

(一)效率在古典经济学中的应用从资源配置上来看,亚当•斯密主张“看不见的手”理论,其理论主张市场(“看不见的手”)在个人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下,公共利益由此不断增加,这其实就是资源效率配置的优化过程,也即是社会资源在个人实现效率优化的同时达到其效率最佳的过程[1]。

在亚当斯密提出来“看不见的手”理论之后,19世纪60、70年代西方经济学者又提出了“边际学派”思想,该思想集成古典经济学的系统思想。

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是W.S.Jevons、M.E.Walras以及K.Menger,他们主要运用了“边际”、“均衡”等为中心的思想理论对传统意义上的效率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其中的边际递减理论是较为显著代表的理论思想,边际递减理论认为当人们的资源投入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水平时,再增加单位的投入所带来的收益效果将会趋向递减。

所以,若市场中的要素资源自身有多种的用途,而资源在不同的部门之间流动的阻碍(不完全竞争、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合同的费用成本)是足够小的,由于这个原因,市场上的投资者们会将资源从获利较小的部门行业从而转向获利较多的部门行业,使得单位的资源累积量获得增加,因而总体配置资源的效率达到最优。

(二)效率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应用20世纪初期,由于人们对于市场的垄断、公共产品的信息不对称等相关市场问题的关注不断提高,效率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者们中的争论日益兴起,新古典主义提出一个具典型的代表意义的思想概念—帕累托效率。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内托在20世纪初给特定的资源进行相关的配置,他认为如果在资源的配置过程中,无法通过任何的改变使得整个体系中至少一人的状况变好而同时也保持其他人的情况变得更坏,那这种配置资源的模式就可以称得上是最优的。

第五讲企业的企业家理论

第五讲企业的企业家理论

二、企业家的功能
• 继马歇尔之后,熊彼特、科斯纳、奈特、 卡森等人,对企业家现象进一步加以研 究。 关于企业家的职能与作用,尽管众 说纷纭,但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加以分析。
• 首先,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家是起关键 作用的创新主体。社会经济不断地由一个阶段 向另一个阶段发展,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 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推动经济发 展的原动力。企业家不断追逐超额利润的动机 促使他不断去寻找新的获利机会。单个企业家 的这种创新给企业家带来了巨额收收益,众多 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汇集起来,就如同一股巨大 的力量,不断地推动着经济摆脱旧有的轨迹和 旧有的模式,打破原有的均衡状态,实现新的 发展。
• 第三种,文化因素观。以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 一些学者,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家的形成。 认为欧洲企业家阶层的形成是新教精神的产物, 而东方企业家的形成则是由于儒家文化。儒家 精神中的天人合一强调“人治”的思想,形成 了华人企业中较为普遍的“企业家族主义”现 象。而西方的新教与此截然不同,新教精神中 更加强调理性化的制度,注重对严谨形式的法 律和可预测的法定程序的追求,并因此形成了 “经理资本主义”。
• 第二种,人力资本积累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 为,企业家的形成也就是企业家才能的培养, 才能是由教育和培训形成的。企业家作为一种 人力资本,是通过正规教育和培训形成的。企 业家才能作为一种管理劳动,本身很难度量, 而学历和实践经历作为一种可视的因素,能够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度量问题。在不存在其他有 效的度量方法的情况下,把企业家的形成看成 是不断积累的人力资本,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 来证明,更具有实际意义。
• 其次,在宏观的制度影响之外,企业组织制度 也与企业家现象密不可分。同样类型、同样规 模的企业,在效率上存在很大差异;而低效率 的企业组织在投入和技术上与高效率的企业组 织基本相同,原因在于组织管理制度。 • 企业家的职责就是充当改进路径和结点“投入 完成者”和“缺口填补者”,通过对企业内部 组织制度的改进和设计,提高组织运作效率。

效率理论

效率理论

X-效率理论从经济学发展的历史看,到20世纪50、60年代,Samuelson把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综合起来了,开创了新古典综合派。

另一个宏观微观结合的学派代表是Friedman,他的货币学派和以后衍生出来的理性预期学派一起动摇了Keynes主义的根基。

作为回应,Keynes 的学生对他的理论进行了修改和引申,称为新Keynes主义。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来看,理论上新的发展的代表人物有科思和布坎南,他们创立的交易成本/产权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学派,都对新古典经济学构成了挑战。

比较特殊的一个学术派别是莱宾斯坦(Harvey Leibenstein)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X-效率理论,他在1966年发表的《一般X-效率理论与经济发展》的论文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提出了挑战。

虽然X-效率理论后来受到以交易成本和产权理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挑战而日渐衰落,但是考察X-效率理论还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X-效率理论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挑战要考察X-效率理论对新古典经济学是如何提出挑战的,我们先考察新古典理论的假设有哪些。

一、新古典理论的假定:1.企业与家庭/厂商和居民是新古典经济学最基本的研究单位,没有深入到厂商和家庭内部进行消费和生产行为的考察,把它们当成“黑箱子”。

2.个人行为是理性的(理性化假设),即“极大化”是经济主体一贯的行为准则。

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居民追求效用最大化,但是由于偏好带来的矛盾,一般的主体在决策时很难真正做到极大化。

3.企业内部各个主体的目标是一致的,即效用函数一致,不存在矛盾分歧。

例如,企业内部有股东,董事会,总经理,中层管理人员,和职工,新古典理论假定他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这其实与实际不符合:股东可能单纯追求投资回报的最大化,董事会一方面照顾股东的利益,另一方面要照顾员工的利益,而管理人员或者职工可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个人的目标可能也是多样的,比如工资,经历或者技术,等等),这些都存在矛盾。

哈佛对企业文化功能的总结

哈佛对企业文化功能的总结

哈佛对企业文化功能的总结为何在企业管理科学中,人们注重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建设,把培育良好的企业作为致富至宝和成功之路,就是因为企业文化作为管理的软件,能发挥物质资源等硬件所起不到的作用和功能。

但是,对企业文化的功能及其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识十分清楚的,特别是把它作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形成的一种企业管理理论,尚有待于不断完善和科学化、系统化。

依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凝聚功能企业文化,特别是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对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之所以关系极大。

一个重要原则是,它是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之所在。

换言之,它具有一种凝聚功能。

凝聚力,从而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它可围绕企业目标,凝结成极大的集体合力,生出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空前地焕发起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最有成效地推动企业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单靠发号施令,很难实现企业的奋斗目标。

企业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员工由某种共同意识(以及其他一些精神要素)所激发出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热情。

人们越来越发现,企业管理中的分析、控制、决策技术、定量化、合理化等抽象的理性管理方法对企业发展仍然有其重要作用。

但是,企业文化所塑造的人们的共同价值观念、共同意识表现出更大的作用,表现为一种把全体员工凝聚在一起,形成一种强大的生产合力的功能——凝聚功能。

美国《寻求优势》的作者指出:虽然好的公司确实在分析技术上比别人高明,可是我们相信他们的主要决策都是在他们的价值观念指导下形成的,绝不是分析计算出来的。

那么,如何理解、如何把握企业文化这一凝聚功能呢?这是一个需要真正弄清,把握住其一系列凝聚机制的问题。

1.归属机制在企业这个群体中,个体虽说有相对独立性,但也决不是可以根本超越群体而孤立存在的单个人。

他在企业中必定同别人发生联系,结成一定的关系;若从企业原本即是以专业化协作为基础的社会化、现代化生产单位来说,企业中的任一单个个体离开集体,就将是寸步难行。

莱宾斯坦的X效率理论

莱宾斯坦的X效率理论

莱宾斯坦的X效率理论莱宾斯坦的X效率理论(X-Efficiency Theory)莱宾斯坦简介哈维·莱宾斯坦(Harvey Leeibenstein)1922年出生于苏联,1925年随父母迁居加拿大1942年到美国读书,l949年加入美国籍。

他最初在美国西北大学攻读经济学,并先后获得理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

以后又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并师从当时著名的人口经济学家诺特斯坦,195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l951—1967年任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从1967年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直至退休。

莱宾斯坦研究范围广泛,著作颇丰,涉及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人口经济学等领域。

他早期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研究家庭规模,建立了微观人口经济学后,他研究人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荧系,发表了《经济——人口发展理论》、《经济落后与经济发展》、《第三世界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等相当有影响的著作。

从60年代开始,莱宾斯坦开始研究X效率理论。

主要著作有:《配置效率与X效率》(1966)、《超经济的新基础》(1976)、《X效率通论和经济发展》(1978)、《通货膨胀、收入分配和X效率理论》(1980)等。

[编辑]X效率理论由来莱宾斯坦在《超越经济人》中引用托尔斯泰的话,用于阐述在企业生产中决定产出的不仅是企业的投入和技术状况,还有一个未知的因数,即X因素,并将由这种X因素引起的效率称为“X效率”。

由于经济单位(包括企业和家庭)内部原因,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或获利机会的一种状况,被称为“X低效率”。

在其性质尚无明确定义的情况下,这种理论被称为“X效率理论”。

[编辑]X效率理论的发表X效率理论的发展最初是直觉的结果。

当时莱宾斯坦在伯克利分校教学,他发现他的一位助教对工作的努力以及由引得到的绩效每周都不同,由此他突然想到了对于个人、企业或产业而言,绩效是随着努力效率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由是他开始通过收集数据来证明,其中有三种数据是显著的:一是在许多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等)和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等)的制造业中,在资本和劳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经理与雇员之间的关系,或是改变激励机制,就可以得到劳动生产率的显著变化。

配置效率与X效率

配置效率与X效率

配置效率与X效率哈维·莱宾斯坦(1922-1994),生于俄国的美国经济学家。

小时候他移民到加拿大,然后在西北大学学习经济学,后来到普林斯顿伊利诺斯州技术学院,然后又到伯克利市加利福尼亚大学。

1967年到1989年,他在哈佛大学任教,在此期间他出版了他在经济理论方面最有名的一部著作《Beyond Economic Man》(超越经济人,1976)。

在此书中,莱宾斯坦将传统的生产要素扩展到包括管理技能和劳工关系。

他的其他代表作有:《Economic Backwardness and Economic Growth 》(经济落后与经济发展)(1957)和《经济——人口发展理论》。

莱宾斯坦还是一个人口经济学家,他的成本效用理论,即运用西方微观经济学成本效用分析来研究家庭生育决策的一种理论,在西方人口经济学界有广泛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随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每户人均收入的提高,家庭期望的孩子人数减少,因而,经济发展会导致较低的意愿生育率,即预期生育率较低。

同时,莱宾斯坦也是X效率这一概念的创始人。

莱宾斯坦向那些认为“经济生产会尽可能地在技术上达到效率最优”的经济学家提出挑战。

同样,某些经济学家认为垄断给社会带来的最大问题是配置的低效率——垄断企业的资源没有达到最优配置,因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者想通过抬高价格和降低产量来维持他的高价。

而莱宾斯坦则认为与X低效率相比,配置的低效率仅仅是一个小问题。

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怎么意识到X低效率的问题有多严重,因为他们并没有看到,也就没有X效率的概念。

《配置效率与X效率》这篇论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节描述了市场配置低效率的经验证据。

市场配置的低效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垄断力量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

1954年,哈伯格(Harberger)估计,由于垄断力量造成的福利损失不到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千分之一。

随后出现的其他估计也说明了消除市场垄断力量带来的社会福利很小。

现代西方消费行为理论的综述

现代西方消费行为理论的综述

55《商场现代化》2009年8月(中旬刊)总第584期起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而且会使新团队的不稳定性增加。

相比之下,台湾地区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储备丰富,2005年专业投资经理人就有402人。

如果能引进台湾的风险投资人才,就能有效缓解大陆人才瓶颈问题,同时有利于台湾风险投资人才的职业拓展。

5.大陆有市场优势目前,台湾岛内电子、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日趋成熟,很难再发掘质量俱佳的风险投资产业。

此外,资本市场低迷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岛内风险投资案源明显不足。

1996年~1999年,台湾风险投资公司年均案例数为10.9件,然而2000年~2006年,这一数字下降到4.1件。

相比之下,大陆的科技成果和项目资源比较丰富。

2007年,大陆风险投资业呈现爆发性增长,全年风险投资案例数达到741件,比2006由于大陆经济增长前景被普遍看好,加之政府提出 “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的发展战略,大陆未来案源储量可谓丰富。

因此,大陆广阔的风险投资市场是吸引台商前来投资和合作的强大动力。

6.大陆创业板推出是长期利好长期以来,由于大陆风险投资本土退出渠道的缺失,获得风险投资的大陆企业退出完全依赖于纳斯达克、香港创业板等境外资本市场。

这就意味着大陆风险投资业的表现很大程度上由境外资本市场的走向及其对“中国概念”的认可度决定。

2009年5月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讨论和筹备10年之久的创业板有望在2009年10月底上市,这对大陆风险投资业发展是一项重大、长期的利好。

2009年上半年,金融危机仍在蔓延,但外资风险投资对设立人民币基金热情不减,此时大陆创业板逆市崛起,预示着未来几年仍将是大陆风险投资业发展的良好时机。

对于熟悉大陆环境的台湾风险投资者,大陆筹资、大陆退出,应该是未来发展的一条主要路径。

三、结论与建议海峡两岸风险资本来源互异、投资行业错位选择、投资阶段和趋势互补、台湾有人才而大陆有市场,以及大陆行将推出创业板等方面构成两岸风险投资合作的动力机制,但是目前两岸风险投资合作规模较小,形式简单,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各种障碍阻挠了合作的深入。

企业家理论综述

企业家理论综述

企业家理论综述摘要:从18世纪30年代康替龙提出企业家概念以后的200年间,经萨伊到马歇尔,历经企业家理论早期发展的三个阶段。

熊彼特对职业企业家范畴和功能的界定,为把企业家理论纳入现代企业理论奠定了理论前提。

现代企业理论的最新发展,特别是契约理论、的推进几乎都是以企业家理论为出发点,企业家的激励约束问题与企业的性质和类型、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的资本结构等这些现代企业理论所考察的基本问题密切相关,现代企业家理论已成为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字:企业家 企业家理论企业家这个词,从16世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被赋予了冒险者的身份。

而在这之后到现在的若干个世纪里,企业家先后被赋予了经营者、资本家、经理、革新者等身份。

这些身份的赋予,反映了在时代更替,生产力发展,制度变迁的历史中,对企业家的不断思索。

但是,在这段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社会化生产的先行者和执行者,企业家这一路走得并不顺利,企业家理论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从企业家这个名词的诞生,到企业家在经济实践中地位的确立;从经济学理论中偶尔对企业家的提及,到系统的企业家理论的形成,企业家和企业家理论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风雨。

市场不是由上帝、大自然或经济力量所创造,而是由企业家所创造。

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和一个极具凝聚力的企业家精神。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企业家的作用对整个企业生死攸关。

不是所有在领导岗位的都是企业家,不能创新的企业领导者只是一个企业工作者。

有许多企业领导人,特别是有远见的企业领导人,能凭借超凡的个人能力来改变一个企业的现有处境,挽狂澜于既倒,变劣势为优势,化优势为胜势。

因此,组织需要依靠那些伟人来摆脱困境,向前发展。

恰如郭士纳之于IBM,韦尔奇之于GE,比尔·盖茨之于微软,葛洛夫之于英特尔,拉里·艾利森之于甲骨文,盛田昭夫之于索尼,施振荣之于Acer,柳传志之于联想,张瑞敏之于海尔……。

对高科技企业来讲,固然需要技术天才,然而,那些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当家人和掌门人更不可或缺。

企业家才能及报酬

企业家才能及报酬
“随着许多雇佣工人的协作,资本的指挥发展成为 劳动过程本身的进行所必须的条件,成为实际的生产 条件。”
3.资本家——企业家的能力
“他自己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对于业务范围之 外所说的话,虽然并不总是很好地考虑,但对于 业务范围之内所做的事,他始终是知道的。”
“资本有一种趋势,就是在直接使用活劳动时, 把它缩减为必要劳动,并且利用劳动的各种社会 生产力来不断缩减生产产品所必要的劳动,因而 尽量节约直接使用的活劳动,它还有一种趋势, 要在最经济的条件下使用这种已经缩减到必要程 度的劳动,也就是说,要把所使用的不变资本缩 减到它的最低限度。”
3.创造的喜悦。企业家“存在有创造的欢乐,把事情 做成的欢乐,或者只是施展个人能力和智谋的欢乐。
4.坚强的意志。
(4)成功的创新取决于企业家的素质 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工作是“创造性的破坏”。而
阻碍创新的因素有: 第一,是信息不充分条件下许多事情处于不可知的
状态; 第二,是人的惰性; 第三,是社会环境的反作用。 熊彼特认为企业家要进行创新: 首先要进行观念更新。 其次,企业家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 1、预测能力;2、组织能力;3、说服能力。
该概念具体包括以下含义: (1)企业家是指某个人,不是团体或组织含义,
因为只有个人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决策; (2)企业家是提供决策服务的专家,或者说是
在决策能力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专家; (3)企业家做出的决策是判断性决策,是对环
境的认知,从而具有特质性; (4)企业家的职能是对稀缺资源进行协调。
企业家的定义 企业家是市场证明拥有经营管理才能的人。
二、马克思的企业家理论
(一)传统型企业家理论(资本家——企业家理论) 《 资本论》中蕴含的传统型企业家理论,主要体

[绩效管理]莱宾斯坦的X效率理论(X-Efficiency Theory)

[绩效管理]莱宾斯坦的X效率理论(X-Efficiency Theory)

莱宾斯坦的X效率理论〔X-Efficiency Theory〕莱宾斯坦简介哈维·莱宾斯坦(Harvey Leeibenstein)1922年出生于苏联,1925年随父母迁居加拿大 1942年到美国读书,l949年参加美国籍。

他最初在美国西北大学攻读经济学,并先后获得理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

以后又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并师从当时著名的人口经济学家诺特斯坦,195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l951—1967年任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从1967年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直至退休。

莱宾斯坦研究范围广泛,著作颇丰,涉及微观经济学,开展经济学和人口经济学等领域。

他早期运用本钱—收益分析方法研究家庭规模,建立了微观人口经济学后,他研究人增长与经济开展之间的荧系,发表了?经济——人口开展理论?、?经济落后与经济开展?、?第三世界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开展?等相当有影响的著作。

从60年代开始,莱宾斯坦开始研究X效率理论。

主要著作有:?配置效率与X效率?(1966)、?超经济的新根底?(1976)、?X效率通论和经济开展?(1978)、?通货膨胀、收入分配和X效率理论?(1980)等。

X效率理论由来莱宾斯坦在?超越经济人?中引用托尔斯泰的话,用于阐述在企业生产中决定产出的不仅是企业的投入和技术状况,还有一个未知的因数,即X因素,并将由这种X因素引起的效率称为“X 效率〞。

由于经济单位(包括企业和家庭)内部原因,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或获利时机的一种状况,被称为“X低效率〞。

在其性质尚无明确定义的情况下,这种理论被称为“X效率理论〞。

X效率理论的发表X效率理论的开展最初是直觉的结果。

当时莱宾斯坦在伯克利分校教学,他发现他的一位助教对工作的努力以及由引得到的绩效每周都不同,由此他突然想到了对于个人、企业或产业而言,绩效是随着努力效率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由是他开始通过收集数据来证明,其中有三种数据是显著的:一是在许多兴旺国家〔如英国、美国等〕和开展中国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等〕的制造业中,在资本和劳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经理与雇员之间的关系,或是改变鼓励机制,就可以得到劳动生产率的显著变化。

莱宾斯坦和X效率理论

莱宾斯坦和X效率理论

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经济学理论中“效率”一词被西方经济学学者们关注,各种经济理论学派对于效率的研究展开激烈的争论。

由于资源具有的稀缺性的特征,经济学理论上可将效率理解为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

效率问题的发展由来已久,本文现将其进行梳理以及总结。

(一)效率在古典经济学中的应用从资源配置上来看,亚当?斯密主张“看不见的手”理论,其理论主张市场(“看不见的手”)在个人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下,公共利益由此不断增加,这其实就是资源效率配置的优化过程,也即是社会资源在个人实现效率优化的同时达到其效率最佳的过程[1]。

在亚当斯密提出来“看不见的手”理论之后,19世纪60、70年代西方经济学者又提出了“边际学派”思想,该思想集成古典经济学的系统思想。

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是W.S.Jevons、M.E.Walras以及K.Menger,他们主要运用了“边际”、“均衡”等为中心的思想理论对传统意义上的效率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其中的边际递减理论是较为显著代表的理论思想,边际递减理论认为当人们的资源投入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水平时,再增加单位的投入所带来的收益效果将会趋向递减。

所以,若市场中的要素资源自身有多种的用途,而资源在不同的部门之间流动的阻碍(不完全竞争、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合同的费用成本)是足够小的,由于这个原因,市场上的投资者们会将资源从获利较小的部门行业从而转向获利较多的部门行业,使得单位的资源累积量获得增加,因而总体配置资源的效率达到最优。

(二)效率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应用20世纪初期,由于人们对于市场的垄断、公共产品的信息不对称等相关市场问题的关注不断提高,效率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者们中的争论日益兴起,新古典主义提出一个具典型的代表意义的思想概念—帕累托效率。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内托在20世纪初给特定的资源进行相关的配置,他认为如果在资源的配置过程中,无法通过任何的改变使得整个体系中至少一人的状况变好而同时也保持其他人的情况变得更坏,那这种配置资源的模式就可以称得上是最优的。

西方企业家政府理论评述

西方企业家政府理论评述

西方企业家政府理论评述丁 煌 提 要 企业家政府理论是伴随着西方传统政府官僚体制的危机而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旨在运用企业家精神来对政府体制进行重新塑造的政府管理理论,它不仅对当代政府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也在其风靡欧美之时遭受到了一些尖锐的批评。

本文较为客观地对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所遭受到的主要批评意见作了简要的评述。

主题词 政府体制 企业家 管理理论 行政改革 企业家政府理论是美国学者奥斯本和盖布勒于20世纪90年代在《重塑政府》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旨在运用企业家精神来对政府进行重新塑造的政府管理理论。

该理论是伴随着西方传统政府官僚体制的危机而出现的,它不仅对政府的本质及其存在的必要性作出了新的回答,而且还对企业家政府的本质与特征作了简洁而形象的刻画,它对于我们重新审视现时代的政府角色,正确地理解政府的职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企业家政府理论认为,政府是我们用来作出公共决策的一种机制,是我们解决共同问题的方式,对于一切文明社会来说,政府都是必不可少的,但遗憾的是,政府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它并没有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有效地运作。

然而,问题不在于政府中工作的人,而在于他们工作所在的体制,正如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创立者奥斯本和盖布勒所言,政府中的大多数公务员“是负责的、有才能的、立志献身的人,只是受制于陈旧体制的桎梏,创造性得不到发挥……。

我们相信这些制度可以改变,释放出政府公务员身上巨大的能量,提高他们为公众服务的能力”。

因此,要从根本上改进政府的工作效率,就必须改革政府的不良体制。

为此,他们提出了改革政府不良体制的十条原则:(一)政府应集中精力掌好舵(即做好决策工作),而非划好桨(即做好具体的服务性工作),以便居高临下,用政策吸引竞争者,保持最大的灵活性来应付变化着的环境,出色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二)政府的行政专家们不应事必躬亲,而要善于授权,鼓励公众参与管理;(三)政府应通过各种形式引入竞争机制,增强成本意识,提供优质服务,改善行政管理;(四)政府应摆脱繁文缛节的束缚,只昭示做什么,即要人们实现什么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必要的规章和预算,放手让人们去履行各自的责任,至于怎么做则无需管得过细;(五)政府应讲究效果,对各部门业绩的衡量重在成果而不是投入项目的多少;(六)政府是受顾客驱使的,其宗旨是满足顾客的需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故政府应像企业一样具备“顾客意识”;(七)政府应具有一种“投资”观点,应把利润动机引进为公众服务的活动中,变管理者为企业家,学会以花钱来省钱,为回报而投资;(八)政府应着眼于以预防为主,而不是通过事后服务来挽回损失,它们在作出决定时,应尽一切可能考虑到未来,以防患于未然;(九)政府应善于下放权力,实行参与式46管理,通过参与及合作,分散公共行政机构的权力,简化其内部结构上的等级;(十)政府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应采取市场取向的思维,应引进市场机制,改善公共服务,政府的管理政策应以市场为依托,组织市场,规范市场,通过市场的力量推进变革。

企业家理论发展论文

企业家理论发展论文

企业家理论发展论文一、古典阶段企业家理论“Entrepreneur”(企业家)一词最早见于16世纪的法语文献。

而最早将企业家应用于商业的是康替龙(Cantillon),他在1755年所著的《商业性质概论》一书中认为企业家特质就是承担收入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

后来的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企业家问题,创立了各具特色的企业家学说。

而在古典阶段,对企业家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探讨企业家的职能。

1.重农主义经济学派的企业家理论魁奈(FrancoisQuesnay,1694~1774)等重农主义经济学家沿袭了康替龙的企业家理论。

魁奈认为企业家是简单的监督管理者,他抛弃了康替龙关于企业家的风险承担内涵。

重农主义经济学家波多(Baudeau)继承了魁奈和康替龙的观点,认为农场主是指承担费用、承担风险、享受获利——最终所有的一切经营都是为他自己利益的人。

杜尔阁(Turgot)则认为,企业家是富有的工业企业家或者商人,为了积累更多的财富而从事有风险的经营和生产管理事务。

2.萨伊的企业家理论最早赋予企业家突出重要性的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BSay1803),在其《政治经济学问答录》中首先指出企业家概念包括企业家职能和企业家精神两项内涵。

他对企业家阶层的诠释是:品的需求以及生产手段,发现顾客、克服困难,将一切生产要素结合起来的经济行为者。

”企业家是将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组合起来进行生产的人,是生产过程的中心枢纽,是生产要素和生产环节的协调者。

萨伊之后,约翰•穆勒(JohnStuartMill1848)在英国推广了这一术语。

古典阶段的另一代表人物是马克思则认为企业家的特质是人格化的资本,或者说企业家是一定资本的所有者。

二、新古典阶段企业家理论综述新古典经济对企业家的研究侧重于企业家的特质,即企业家的性质。

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歇尔,熊彼特,奈特以及柯兹纳等人。

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家的特质进行了分析。

1.马歇尔的企业家理论马歇尔(A•Marshall)提出了在修正不均衡,使不均衡走向均衡这一动态过程中企业家承担着重大作用的观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5年 第 3期
N o . 3 . 2 0 1 5
莱宾斯坦企业家理论述评
悄椭赘
(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 学院 ,浙江 杭州 3 1 1 4 0 2)
【 摘 要 】莱宾斯坦认 为,市场 是不完全 的,企业无法 实现成本 最小 化,存在 X 低 效率。在减少 X低效 率方 面,企业家 的作用表现在 两个方 面:一是对低效 率企 业的直接 影响;二是作为 一个 竞争者 的间接影响 。 他 不仅 强调企 业家才能的重要性 ,而且认为企业家是可 以选拔和培养造就 的。
5 2
何 树贵 : 莱宾斯坦企业家理 论述评
惯例执 行职能 ,并不 重要 。
即使 雇 主能 够做 到 这一 点 ,那也 是 不 可取 的 。因 为 这 样做 的结 果 可能 招致 包 括管 理 者 和工人 在 内 的全 体雇员 的抵制 ,从 而损 害企业 的效率 ,
新 古 典经 济 理论 中成本 极 小化 假设 ,是企 业
有 考 虑细 节 和步 骤是 如何 决 策 的 ,并 假 定企 业是
利 润 的最 大 化者 。 因此 没有 必要 在 分析 “ 黑箱”
运作时论及 企业 家才能 。
新古 典 经 济学 以均 衡 为重 点 ,均衡 意 味着 稳 定 的关 系 。有 了稳定 的关 系 ,为 确定 产 量 或者 将
方 面 ,新 古典 学 派认 为 ,在 现代 经济 社 会
中 ,劳动 、土 地 、资本 三 种要 素 结合 起 来进 行 生 产 ,都是 在企业 中进行 的 ,而能够把 劳动 、 土地、 资本 在 企业 中组织 起来 ,进 行 有效 利用 使 之成 为 产 品 ,并 把 商 品转 移到 最需 要 的需 求 者手 中的关 键是 企 业 家才 能 。生产 是 这 四种生 产 要 素合 作 的
力 。 由于决 定产 量 的所 有 因素 并不 都 是 由企业 控 制 ,而是一 部分归企 业控制 , 一部分 归雇员控 制 , 因此 ,企 业 生产 率 的决 定 问题 实质 上 是一 个对 策
要 购置投 入 的数 量进 行 必要 的计 算 就不 是很 困难 的 事 。因此 ,企 业是 一个 生 产 函数 ,在 一 定技 术 水平 的情况 下 ,总能 将 既定 的 投入 转化 为 技术 上 可 能 的最大 产 出 ,或 者 以技 术 上可 能 的最 小 成本 生 产 出既定 产 量 。只要 市 场是 完 全 的 ,企 业像 例
宾 斯坦将 他 的 x效 率理 论 引伸 到企 业家 分析 中 ,
提 出 了一个 简 单 明 了的概 念 :企业 家 就是 避 免别 人 或他 们所 属 的组织 易 于 出现 的低效 率 ,从 而取 得 成功 的人 。是否 成功 成 为评 判 企业 家 的一 个重
要标 准 。

出都 是有 市 场 销路 的 ,且价 格 已知 。在 竞争 性行 业 ,厂商 通 过确 定 和市场 价 格相 等 的边 际 生产 成 本来 决 定产 量 。在 劳动 力市 场 ,厂商 雇 用 的劳 动
【 关键词 】x 低效率
【 中图 分 类 号 】F 0 9
企业家才 能 培养
【 文 献标 识 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 1 4 5 9( 2 0 1 5) 0 3 — 0 0 5 2 — 0 4
美 国著名 经 济学 家 、哈佛 大 学教 授 哈维 ・ 莱
为所 有投 入 都是 有 市场 的 ,且 价格 已知 ;所 有产
家 才能 之 所 以相对 不 受 重视 的 一个 重要 原 因。但 是 在 X效 率理 论 中企 业 家才 能是 重要 的 ,因为这
个 理论 假 定 市场 不 完全 ,企 业 不会 实现 成 本极 小
化 和利润极 大化 。
2 . 生产 函数 不 是完 全 确定 或 已知 的 。在 生 产 过程 中 ,雇 员实 际 提供 的努力 水平 ,一 方 面取 决 于雇 员 的个 性 ,另一 方 面取 决 于企 业所 提供 的努
数量 的上 限是 劳动 的边 际产 品 价值 和市 场 工资 相 等 。至于 厂 商 内部 由谁 来完 成这 些 活动 却 未做 讨 论, 认 为 毋需 讨 论 。甚 至 认 为所 有 公 司 都能 完 成 这些 活 动 ,因此 这 些活 动似 乎 也不 需要 任 何 特殊 的技能 。 因此 ,就 没有 理 由把 某种 特质 归 于 完成
对企 业家才 能 的重视 。
另 一方 面 ,新古 典经 济 学 以研 究完 全 市场 下 的配 置 效率 为 己任 。理 论关 注 的是 均 衡分 析 ,认
的极 大产 出,那 么企 业家 才 能只 是循 规 蹈矩 ,按
【 收 稿 日期 】2 0 1 5 — 0 2 — 0 4
【 作 者简 介】何树贵,男,教授,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行 公事 那样 以极小 成 本把 它 的投入 转 变为 技术 上
过程 , 产 品则是 这 四种 生产要素共 同努力 的结果 。
新古 典 学 派最 先 把企 业家 才 能作 为一 种重 要 的 生 产 要素 引 入经 济 理论 中 ,从 而使 旧 的生 产三 要 素 论( 劳动 、 土地 、 资本 ) 变 成生产 四要 素论 ( 劳动 、 土地 、资本 、企业 家 才能 ),足见 新 古典 经 济 学
一方面新古典学派认为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劳动土地资本三种要素结合起来进行生产都是在企业中进行的而能够把劳动土地资本在企业中组织起来进行有效利用使之成为产品并把商品转移到最需要的需求者手中的关键是企业家才能
总第 8 0期
S u m N o. 80
南京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Na n j i n g Ra d i o& TV Un i v e r s i t y

企 业家才 能是重要 的
Hale Waihona Puke 企 业 家才 能 ,是 指企 业 家组 织 建立 与经 营 管
理 企业 的能力 。莱 宾 斯 坦认 为 ,新古 典 经济 学关
于企业家才 能作用 方面 的观 点是相互 矛盾 的 。

这类 工作 的员 工 ,也没 有理 由称 其为企业 家 。
新 古 典 经济 学还 把 企业 看 成 “ 黑箱 ” 。理论 关 注 的是 企业 行 为 ,而不 是企 业 内部 的行 为 ,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