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导学案 胡翠霞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学生姓名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抓住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学习重难点: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学习准备: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师:多媒体课件。
第一学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我会认生字。
崛帝范巡嚷惩铿锵2、我会写生词。
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3、我会理解下列词语。
帝国主义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得意扬扬振兴中华铿锵有力衣衫褴褛胸怀4、我知道课文的主要讲了这样几件事①②③所以课文可以分()部分理解在这几个小故事中,第()件事让周恩来感受最深刻,课文的()自然段写了这件事。
二、合作探究1、小组内根据以上预习导学汇报交流展示学后收获和质疑问题。
2、全班展示收获及质疑。
3、小组互相答疑,教师释疑。
三、达标测评一、我会用下列表示不同意思的字组词。
例:白:A、表示叙述(表白)B、表示清楚(明白)首:1.表示头() 2.表示第一()3.表示首领()4.表示出头告发()疾:1.表示病() 2.表示快()穷:1.表示没有钱() 2.表示穷尽()终:1.表示最后() 2.表示自始自终的整段时间()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文欺凌,就要振兴中华。
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年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组名__________评价________【学习目标】1、会认“崛、帝、范、巡、嚷、惩、铿、锵”8个生字,会写“帝、义、伯、租、振、范、闯、凡、巡、嚷、妇、惩”12个生字。
掌握“帝国主义、伯父、租界、模范、闯进、热闹非凡、妇女、耀武扬威、巡警、吵嚷、惩处、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学习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
1、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伯父模范巡警惩处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胸怀喝彩吵嚷抱负振兴中华耀武扬威得意扬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搜集周恩来的资料。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
1、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拓展延伸。
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案
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遭了,没处说理去!”“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师引导点拨过程
谁来读一读这句?(重点指导读出“衣衫褴褛”、“得意洋洋”)教师范读。
(3)引导、提升理解:“中华不振”。
师:同学们,为什么这个妇女这么可怜,死了亲人却无处伸冤?最根本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肇事的洋人轧死了人却事不关己,得意洋洋?是因为?
为什么中国巡警不声张正义,秉公执法,反而无情地训斥受害者,纵容洋人?还是因为?
2.小组分角色朗读。
3.分角色朗读。
4.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回答问题
.“外国租界地”就是: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国力入侵弱国,并在弱国划分一些地方作为他们自己的领域,在那里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受弱国的管制,同时不允许弱国人进入。
5.学生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中华不振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师引导点拨过程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5.课文的背景
教师适当补充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公开课导学案_0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注意多音字“挣”“喝”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4.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了解周恩来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周恩来有更多的认识。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聚焦“中华不振”。
1、初读课文,读准词语,读通句子。
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周恩来从小就树立了这么远大的志向呢?(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聚焦“中华不振”。
(1)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周恩来从小就树立了这么远大的志向呢?课文中有一个词说明了原因。
请把它找出来?(“中华不振”)师:你用一个词就能把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概括出来!真了不起!(2)你们都有一双慧眼,都找出来了,是“中华不振”,这个词正好与“中华崛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课题下方板书“中华不振”)请齐读这个词。
(3)课文那些地方写到“中华不振”呢?现在我想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好,你来!其他同学呢?你说。
(对,除了认真听,还要认真思考,还可以拿出笔来画一画你感受最深的地方。
)(4)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小故事,中间有一段少年周恩来和伯父的对话,请试着找出来。
读出感情来。
(5)不解的问,应该怎样读?读得好!继续读。
你读出了周恩来的疑惑不解。
你接着读,真喜欢你读书,真好听!老师:看大屏幕,分角色读第一部分。
学生:分角色读书。
老师: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去读伯父的话呢?学生:因为中华不振,华人的地位低,所以要用低沉的语气来读。
让学生读一读。
让学生说说你读出了什么?2、抽生分角色读这一部分。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七单元】(二)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七单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
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读后谈收获。
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默读课文,要求:①划出生字新新。
②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6.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7.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6.人物评价:①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②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7.语文活动: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①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②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③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
(二)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三)初读课文:指名轮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在读文过程中,随机正音,指导读出语气,在读中理解“踊跃回答”、“铿锵有力”词语的意思。
(四)梳理课文内容。
1、理清课文层次,引导学生概括文中的3个小故事。
2、在这3个小故事中,哪件事让周恩来感受最深刻?课文的哪几段写了这件事?
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二、明确目标
读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自学
个人
小组
教师巡视
四、小组学习
1、小组交流:解决生字词(双人)
2、找出容易写错的字词。
3、小组反馈
巡回指导
五、小组展示
1、小组汇报字词学习请况(小组)
2、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引导
六、检测
完成《同步练习》中的部分习题。
个别指导
七、小结
倾听(全班)
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课题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型展示课
怎样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并反馈。
一、复习
读词(全班)
抽查读词
一、比较中体会周恩来与其他同学读书目的的不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
(一)其他同学为什么而读书?
(二)比较周恩来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到: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体会周恩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四年级上册七单元导学案
2.谈体会: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全班完善整理。请用“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这样的句式说话。(第一个引号内要把文句读出来训练学生把句子说完整。)
3.在说叶圣陶爷爷是怎样的人中,用上不同的词语。如:和蔼、楷模、平易近人等等。
1.导入:同学们,周恩来我们并不陌生,周恩来在你心中是怎样的人?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介绍周恩来的文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请一个同学来当“播音员”,把《周恩来简介》这段文章字读一读,同学们认真听。
3.周恩来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课文又向我们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周恩来呢,请大家认真朗读课文,更深入地理解这个伟大人物。
租()嚷()惩()
3.积累大本营:找一找、抄一课文中“风和日丽”“热闹非凡”这样的四字词语。
三、当堂巩固·提升演习
1.给词语找到朋友。
义()闯()凡()
议()闲()风()
2.写一写,找出与这些词意思相近的词。
繁华—( )驱使—( )踊跃—( )
清晰—( )欺凌—( )惩处—( )
一、自主学习(20分钟)
()()()
shān diào wòshǒu zào rè
()()()
2.结对子:写出词语近义词。
摇曳——()增添——()
确切──( )清楚──()
3.积累大本营:抄写词语。
融洽 蕴含 融化 染红
摇曳 意义非凡 春风拂面
一、自主学习(10分钟)
1.导入:“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是著名作家肖复兴为了纪念叶圣陶而写的。抬起头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 共7篇之2篇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与反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简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组课文由两篇讲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组成。
其重点讲述的是人物成长过程中的故事。
让学生在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把握人物的感情变化,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即凸显本单元的教学主旨,又符合四年级段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
课文从耳闻到目睹再到思索,记述了少年周恩来少年立大志的感人一幕。
理念与方法:音像结合,创设情境;阅读体会,内化生成。
我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变化,让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发掘、体会、感悟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并且把这种感情与变化融入到朗读中去,进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技能。
在读的方法上通过默读、小声读、大声读、有感情的读;在读的形式上通过录音范读、个人领读、竞赛对读、角色朗读。
在学生方面,我在设计教学时力求体现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理念和课标精神,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周恩来立志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周恩来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联系背景来领会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教育他们从小竖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悟周恩来的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 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齐读课题2、提问导入这句话是谁说的?那又是什么原因使年仅12岁的周恩来就说出这样的话呢?让我一起到课文中去探索吧。
3、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理清楚了文章的脉络,给课文分了段。
课文应该怎么样分段?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件出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为上节课所学第一段:(1~6)耳闻。
略写第二段:(7~8)目睹。
四年级语文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学案
“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增减”课堂三导教学模式“导学案”设计科目:语文四年级班执教人:自学要求(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
(2)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
(3)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实施导学诊断1.下列词语中,带点词读音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填序号)①崛起(jué)②模范( mó)③铿锵(kēng)④喝彩(hē)2.看拼音写词语。
chǎo rǎng zūjièchéng chǔxún jǐng zhèn xīng小组互查互教1、小组学习,联系课文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认识文中8个生字,练习写12个词语。
小组讨论交流需要注意的问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生引导释疑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认真观察方格里的生字,注意写好“范、巡、嚷”等字。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小组互查互教】操作:让学生通过学习小组互相检查,通过“兵教兵”解决一些问题,并有意让中、差生尤其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进行反馈。
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龙岩市溪南小学“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增减”课堂三导教学模式“导学案”设计科目:语文四年级班执教人:龙岩市溪南小学“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增减”课堂三导教学模式“导学案”设计科目:语文四年级班执教人: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自学要求1、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划出生字新新,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课堂练习:抄写生字新词,次数学生自己确定。
2、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含义,掌握其背景和意义;2. 分析文中提到的四个“为什么”,思考个人的读书动机;3. 思考如何通过读书提升自己,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导学内容:1. 了解文章背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鲁迅先生在1923年发表的演讲,提倡全民读书,为国家崛起发展贡献力量。
2. 分析四个“为什么”:a. 为什么要读书?——提升自我修养,不息进修进步;b. 为什么要读好书?——提高思维品质,培养高尚情操;c. 为什么要读国学?——传承中华文化,宏扬中华精神;d. 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三、导学活动:1. 听取学生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个人读书的动机和意义;2. 分组讨论四个“为什么”,每组选择一个“为什么”进行深入探讨,展示讨论效果;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经历和感悟,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和热情;4. 指挥学生一起思考如何将读书与个人发展、国家建设结合起来,制定个人读书计划。
四、导学评判:1.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评判学生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理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 考察学生对于读书动机、读书意义的思考深度和广度;3. 评判学生对于如何通过读书提升自己、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思考和规划能力。
五、延伸拓展:1. 鼓励学生参与阅读活动,拓展阅读广度和深度,提升阅读素养;2. 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互相交流、进修,共同提高;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读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为社会、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读书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将读书与个人发展、国家建设结合起来,为中华之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一员,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尽力奋斗!。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研究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句、展开想象、资料补充等多种阅读方法,揣摩人物内心世界,进而体会文章内容。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祖国繁荣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3、厚积薄发,进行说话训练。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抓主线1、诗人流沙河曾说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少年周恩来从小立志——生齐读课题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研究下少年周恩来为什么立下这样的志向!3、指读课文,回答问题,师板书:中华不振。
二、精读课文,知因果(一)组内合作自学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里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出示阅读方法:读书时要一想二画三批注)2、组内交流(二)研读课文全班交流(学生找到哪里,老师相机处理哪里)1、品读词句,初步感受中华不振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
●通过哭诉着、得意洋洋的对比描写体会中华不振。
●从洋人欺侮中国人后趾高气扬的神情中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从当时妇女的穿着“衣衫褴褛”体会中国当时的落后、人民生活的困难,体会中华不振。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通过“不但不……反而……”这组词语体会中国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对中国人的生命漠不关心,感受中华不振。
●体会这是在中国的地盘上,国人当时得不到最起码的公道,没有地方说理、没有地方申诉,感受中华不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背景知识: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掌握重点词汇:通过进修本文,掌握一些重要的词汇和短语,扩大词汇量。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导学内容:一、背景知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由周恩来在1934年写的一篇文章,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时期发表的。
这篇文章主要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呼吁全国人民更加尽力地进修,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重点词汇1. 崛起(jué qǐ):指国家、民族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壮大。
2. 抗日战争(kàng rì zhàn zhēng):指中国人民在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所进行的斗争。
3. 贡献(gòng xiàn):指为国家、社会等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或贡献。
三、阅读理解1. 请简要概括一下作者在文章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 你认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对于我们此刻的进修有什么启迪和意义?3. 你如何理解“知识改变命运,学问成就未来”这句话?导学活动:1. 请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并在阅读后回答上面的问题。
2. 请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这篇文章的精髓和主旨。
3. 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你对教育的看法和进修的态度。
导学延伸:1. 请结合当前时事,谈谈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为中华之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2. 请选择一本你喜欢的书籍,谈谈它给你带来的启迪和影响。
3. 请就自己的进修方法和习惯,谈谈你认为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提高。
通过本篇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同砚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的内容和意义,同时也能够对自己的进修和成长有所启迪和帮助。
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对待进修,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第一课时)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在相关语段批注;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2、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情,重在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
(二)展示
交流
我愿意把我的探究展示交流,在展示时,我会把内容说清楚;别的同学展示时,我会认真倾听,并能补充和质疑。
指导交流,适当纠错、点拨。
练习反馈
1、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崛()范()铿()锵()
闯()租()
2、听写词语:
指导归纳学法,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测评提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测评、练习形成能力,达到一课一得。
学习收获
(学生)
教学反思
(老师)
预习准备:
收集几句名人名言。
学 习 过 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复习引入
(一)预习
检测
1、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收集几句名人名言。
教师指导,小组长组织完成后,引导展示。
(二)导入
感知
一、谈话质疑,导入新课。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板书课题
2、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
二、整体感知:
导学案设计
课 题: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年级
四年
执教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书写“得意扬扬、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并理解词语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年级语文上册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导学案(胡梦玲)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上课班级四(4)班课题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备教师胡梦玲副备教师上课时间 2014 年 12 月 9日星期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为祖国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读书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写作背景教学难点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教法运用默读法讲授法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出示旧中国东北的“外国租界地”图片。
2、指名汇报课前查找的有关“外国租界地”和“帝国主3、师:12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界地的灯红酒绿、看到中国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观察图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思考看到这些图片周恩来作何感想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引起思考初学新课(初步探究)(二)、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
1、自由读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引导学生体会: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爱问问题、好奇心强、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孩子。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
(1)、周恩来的话应该怎样读?伯父的话应该怎样读?(2)、指名分角色读,师生评议后再指名读。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在指明分角色朗读第一段,感受少年时的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少年时的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引导释疑(合作学习)(三)、学习第二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
1、过渡:租界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明白。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3、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4、引导学生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
引导学生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体会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体会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教新课标
课题: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第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自学内容及检测:自学内容:1、自学本课八个生字,会读,会写,会组词。
2、会写本课出现的新词,并能理解词意。
3、熟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出感情。
检测内容:(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崛起”的意思为()。
A.突起B.兴起C.振兴(2).把词语补充完整。
得意()()左()右()()武()威风()日()灯()酒()疑()不() (3.)说说词语的意思。
风和日丽:_________________衣衫褴褛:_________________耀武扬威:_________________哭诉:_____________________得意扬扬:_________________敢怒不敢言:________________三、合作学习与探究:1、课文写了哪三件事?练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探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思。
3、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读周恩来所说的两句话,说说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四、当堂达标检测题(分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________时代的一件事,他深切地体会到“________”的含义,他意识到中国必须____________的重要意义。
(2)在修身课上,同学们踊跃回答魏校长的问题。
有的说:“________而读书。
”有的说:“________而读书。
”有的说:“________而读书。
”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有志者当效周生”这句话中,“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 ________,“效”是________的意思,“周生”指的是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集体备课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集体备课导学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概述本次备课的教材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将了解到读书的重要性,以及读书对于个人和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1.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读书和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引导学生讨论“读书的重要性”对于个人和国家的意义,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体验。
2.2 学习课文1.学生课前带读,教师纠音并解释生字生词。
2.教师逐段解读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深层含义。
3.学生跟读、朗读,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2.3 文本分析讨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与意图。
2.4 拓展延伸启发学生思考:如何通过不断学习书籍提升个人素养,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2.5 总结回顾检查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三、课后作业1.背诵或复述课文,体会作者的用心与情感。
2.撰写读后感,表达自己对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解和感悟。
3.收集有关中华民族崛起的资料,进行阅读并做简单汇报。
四、教学反思本次备课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注重对于课文的深度理解,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热情。
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加高效、生动。
通过集体备课的过程,能够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共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全面的支持,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益更多,开拓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研学案
班级:姓名:
一、研学导航
1、知识链接:公元1900年8月14日(清光绪26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指奥匈帝国)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为了使中国不再受人侮辱,为了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不少仁人志士为之奋斗。
周恩来耳濡目染,遂下定决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
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
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
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2、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书写“伯父、模范、巡警、吵嚷啊、惩处”等词语。
2)、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
二、研学过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你会读下面的词语吗?试着写一写、读一读吧!
振兴中华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得意扬扬疑惑不解
2、我会总结课文内容。
12岁的周恩来对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感到(),当他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时,使他立下()这一伟大志向。
学贵有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疑惑:
三、合作探究
【研学问题1】
小组讨论:周恩来最初是在什么情况下听到“中华不振”的?当时他有怎样的体会?可以看出当时的他是个怎样的少年?(关心国家大事)【研学问题2】
是什么事情让他对“中华不振”这四个字有了深刻的认识?此时的你是怎样的心情?
【研学问题3】
周恩来在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是怎样的语气及神态?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清晰而坚定、铿锵有力),从这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什么?(报国之心坚定、胸怀祖国)
总结:课文学到这里,你明白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了吗?
四、能力拓展,表达心声。
学了课文,此时此刻你,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有什么话要对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说?赶紧写下来吧。
五、研学拓展
【拓展】搜集周总理生平轶事。
【自我评价】
本课的收获
本课的疑惑
【小组评价】由小组长根据同学表现打“√”。
学习态度课堂展示参与讨论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