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干预反通胀是否奏效

合集下载

抑制物价持续上涨的对策探讨

抑制物价持续上涨的对策探讨

抑制物价持续上涨的对策探讨【摘要】随着物价持续上涨的压力增大,政府和社会普遍面临着应对通货膨胀的挑战。

本文从加强监管、控制通货膨胀、调整货币政策、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大对市场干预等角度出发,探讨了抑制物价持续上涨的对策。

加强监管可以有效监督市场行为,遏制价格恶性竞争;控制通货膨胀则需要采取有效的货币紧缩政策;货币政策的调整可以帮助稳定物价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增加供给,稳定价格波动;加大对市场的干预可以遏制垄断行为,保障市场公平竞争。

综合评估这些对策的有效性,并展望未来,希望能够有效控制物价持续上涨的势头,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关键词】抑制物价持续上涨、对策探讨、引言、背景介绍、问题意识、加强监管、控制通货膨胀、调整货币政策、提高生产效率、加大对市场干预、结论、对策有效性评估、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抑制物价持续上涨的对策探讨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物价水平的波动对整个世界经济体系都具有极大的影响。

物价持续上涨已经成为当前经济领域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都面临着物价持续上涨的挑战,这不仅对民众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市场的不断扩大,物价上涨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断增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负担。

如何有效抑制物价持续上涨,成为了当前国家政府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加大力度,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应对物价持续上涨的挑战。

只有通过有效的措施和政策,才能稳定物价水平,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能的对策,旨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1.2 问题意识物价持续上涨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加之外部环境和市场因素的影响,导致物价持续上涨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物价上涨不仅会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导致整个经济运行不稳定。

物价上涨阶段政府临时价格干预的经济学分析

物价上涨阶段政府临时价格干预的经济学分析

1 问题 的 提 出
面 对 物 价 的 持 续 上 涨 , 国 政 府 采 取 了 诸 多 措 施 对 经 中 济 进 行 宏 观 调 控 。其 中 在 国 务 院 的 批 准 下 , 家 发 展 与 改 国 革委 员会于 20 0 8年 1 1 月 5日出 台《 部 分 重 要 商 品 及 服 务 对 实 行 临 时 价 格 干 预 措 施 的实 施 办 法 》启 动 临 时 价 格 干 预 措 , 施 。 与 老 百 姓 生 活 密 切 相 关 的 粮 、 、 、 、 及 液 化 石 油 油 肉 蛋 奶 气 等 六 种 重 要 商 品 被 纳 入 价 格 干 预 的 范 围 。 发 改 委 相 关 负 责 人 说 明 批 准 启 动 临 时 价 格 干 预 措 施 , 必 要 性 在 于 : 是 其 一 部 分 重 要 商 品价 格 已 经 明 显 上 涨 , 格 上 涨 对 广 大 居 民 特 价 别 是 低 收 入 群 体 生 活 产 生 了 较 大 影 响 。二 是 一 些 企 业 趁 机 哄抬 价 格 , 造 散 布 涨 价 信 息 , 造 紧 张 气 氛 , 动 市 场 价 捏 制 推 格 不 合 理 上 涨 。 三 是 不 合 理 涨 价 已影 响 到 社 会 的 安 定 , 在 群 众 对 价 格 上 涨 反 映 强 烈 的 情 况 下 , 别 媒 体 热 衷 于 炒 作 个 涨 价 题 材 , 染 涨 价 气 氛 , 重 影 响 社 会 心 理 预 期 。 在 上 述 渲 严 种 种 背 景 条 件 下 , 抑 制 价 格 不 合 理 上 涨 , 国务 院 批 准 启 为 经 动 临 时 价 格 干 预措 施 。 但 与 此 同 时 , 府 的 临 时 价 格 干 预 措 施 也 引 起 了 经 济 政 学 家 和 专 家 学 者 的 诸 多批 评 。他 们 认 为 政 府 的 价 格 管 制 政 策可能会 导致 商 品和 服务 供应 短 缺 , 短 缺是 更 为严 重 的 而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评估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评估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评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通货膨胀成为了各国普遍面临的经济问题之一。

通货膨胀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而货币政策的调控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巨大。

本文将对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评估。

首先,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影响通货膨胀。

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风险上升时,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货币供应量,降低通货膨胀压力。

利率上升会使企业和个人借贷成本增加,降低了消费和投资需求,从而减少了货币的流通量,降低了通胀压力。

相反,当经济增长疲软,通胀率偏低时,央行可以降低利率以促进借贷和投资,增加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增长和通胀。

其次,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改变汇率来影响通货膨胀。

汇率变化是一个国家货币价值的重要指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时,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进口通胀压力增大,从而推高了通货膨胀率;而当汇率升值时,进口商品价格下降,通胀压力减小,通货膨胀率下降。

因此,央行可以通过干预汇率市场来调整货币政策,间接影响通货膨胀。

此外,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货币的流通速度来影响通货膨胀。

货币的流速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次数。

当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时,相同数量的货币在经济中的流动性增强,容易引起通货膨胀;而当货币流通速度减慢时,相同数量的货币在经济中的流动性减弱,通货膨胀压力减小。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比如调整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影响货币的流通速度,进而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然而,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并非完全线性。

其影响需要考虑到通货膨胀的结构和根源。

通货膨胀可以被分为供给通胀和需求通胀两个方面。

供给通胀主要是由于生产成本上升和资源供给不足的因素导致的,而需求通胀则是由于消费需求过强和投资增加导致的。

货币政策对于这两种通胀因素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评估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央行如何控制通货膨胀

央行如何控制通货膨胀

央行如何控制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间内,整体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削弱一国货币的购买力,对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央行作为负责制定货币政策的机构,在应对通货膨胀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央行如何通过各种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

1. 利率政策调控央行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市场的状况,从而对通货膨胀施加影响。

一般来说,提高利率可以抑制消费和投资,减少资金供应,从而降低通货膨胀压力;而降低利率则具有促进经济增长、刺激消费和投资的效果。

央行会根据经济形势和通货膨胀水平来决定是否调整利率,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2.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按一定比例留存的存款,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影响银行的信贷投放规模,从而对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如果央行认为通货膨胀过快,可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限制银行信贷扩张,抑制通货膨胀;反之则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刺激经济增长,应对通缩风险。

3. 汇率政策干预汇率政策也是央行控制通货膨胀的手段之一。

一个国家的汇率水平会直接影响进口和出口价格,从而对物价水平产生影响。

央行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调整基准汇率等方式来控制汇率水平,间接影响通货膨胀水平。

通过调节汇率,央行可以调整国内外贸易条件,从而影响国内物价水平。

4. 发行政策央行还可以通过发行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如果央行认为通货膨胀压力过大,可以适当减少货币供应量,收缩流动性,抑制通货膨胀;反之则可以采取适当的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央行需要在保持充分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合理控制通货膨胀水平。

5. 财政政策配合除了央行的货币政策外,财政政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通货膨胀水平。

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在与货币政策相辅相成的基础上共同应对通胀挑战。

央行与财政部门需要密切合作,协调好宏观经济政策,共同确保通货膨胀处于可控范围内。

结语综上所述,央行通过利率政策、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汇率政策干预、发行政策等多种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水平。

通货膨胀的应对政策

通货膨胀的应对政策

通货膨胀的应对政策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

面对通货膨胀,各国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应对政策来稳定经济,保护消费者利益,并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将探讨通货膨胀的应对政策。

一、货币政策的调整货币政策是各国央行维持经济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通货膨胀时期,央行可以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胀压力。

主要措施包括:1. 加息政策:央行可以通过提高主要利率来吸引资金投入银行系统,进而减少货币流通,从而降低通胀压力。

加息能够提高储蓄利率,促使人们增加储蓄,减少消费,进而抑制物价上涨。

2. 货币紧缩: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者提高贷款利率等手段来抑制金融机构的贷款投放,减少货币供应量,从而控制通货膨胀。

二、财政政策的调整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整和运用财政收支的经济政策。

在通货膨胀时期,政府可以采取扩大性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并减缓通胀压力。

主要措施包括:1. 调整税收政策:政府可以通过降低个人所得税或企业税等方式来提高居民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这样的政策措施能够缓解物价上涨对消费者的冲击。

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政府可以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活动的繁荣。

这种措施能够改善供需状况,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三、供给侧改革通货膨胀不仅仅是由需求过热所导致,供给侧的问题同样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供给侧改革,来提高经济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加产能,减少生产成本,从而抑制通胀压力。

主要措施包括:1. 减少市场扭曲因素:政府可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和控制,放开市场准入,提高企业竞争力,刺激生产活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可以加大对市场价格、垄断行为和违法操作的监管力度,保护市场秩序,遏制不合理的价格上涨,保护消费者权益。

四、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通货膨胀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因此,各国之间的合作与政策协调非常重要。

价格黏性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

价格黏性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

价格黏性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价格黏性是指商品价格不容易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快速调整的现象。

在经济学中,价格的调整速度被认为是引起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价格黏性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原因及相应的经济政策。

首先,价格黏性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当价格调整缓慢时,市场上某些商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失衡是常见的现象。

以通胀的情况为例,当市场需求上升时,价格黏性导致供应商无法及时提高产量,从而导致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较为迟缓。

此时,通胀的压力不断累积,可能导致进一步的需求扩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相反,当市场需求下降时,价格黏性会导致供应商难以降低价格,进而导致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的幅度较小。

因此,价格黏性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是明显的,它使得价格变动不能迅速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加剧了通胀的程度。

其次,价格黏性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企业对于价格的调整存在一定的成本和风险。

当价格上涨时,企业需要承担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等的增加,这可能会对企业的利润率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调整价格还需要更改市场定价策略、改变产品标签等,这也会带来一定的成本。

因此,企业在考虑是否调整价格时需要仔细权衡利弊。

其次,价格黏性在市场竞争中的存在也导致了价格调整的缓慢。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价格变动可能会引发更多的价格战,从而降低企业的利润率。

因此,一些企业为了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更倾向于保持相对稳定的价格,而不是主动进行价格调整。

这也导致了价格黏性的存在。

此外,经济政策也可能对价格黏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市场自由的经济体制下,政府通常不会干预企业的定价行为,这使得企业更有可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价格。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政府可能会采取政策手段来限制企业的价格调整。

例如,某些国家可能通过实行价格管制来限制物价上涨,以减轻社会的通货膨胀压力。

这种政策限制了企业自主调整价格的能力,也加强了价格黏性的存在。

在应对价格黏性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时,经济政策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国家临时干预价格的必要性

国家临时干预价格的必要性

国家临时干预价格的必要性第一篇:国家临时干预价格的必要性国家临时干预价格的必要性2010年12月1日《法治周末》报第7版:国家临时干预价格的必要性■背景:针对目前价格大幅度上涨的严峻局面,国务院出台“国十六条”,决定在“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

消息一出,一方面受到群众好评,另一方面也引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行为是否恰当?如何保障对价格的干预既能发挥作用,又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主持人:吴晓锋法治周末记者嘉宾:李昌麒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中国经济法学会副会长主持人:一段时间以来,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涨速过快,已成为中国政府和老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央政府想方设法平抑物价,保障人民生活,日前国务院提出了在必要时可以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显然具有积极意义。

李昌麒:最近国务院常委会作出了“在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的决定,是符合价格法的规定的,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一是它体现了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二是表明了实施价格干预是政府的一项法定职权;三是有利于稳定物价;四是有利于遏制不正当价格行为;五是有利于引导人们对通胀作出合理的预期。

正因为如此,国务院此举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主持人:在我们为国务院临时干预物价的举措叫好的同时,又必须看到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形成的本身是市场竞争和供求关系的结果,如果排除垄断等因素,供求关系稳定,市场竞争充分,很难出现价格短时间内暴涨的局面,行政是不应当进行干预的。

但是,现在某些商品的价格在短时间内暴涨,如果进行国家干预,就必须找到问题的根源,而不是简单的限制价格。

李昌麒:我提出“需要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主要是基于对市场能力和政府作用的认识。

因为市场不可能是万能的,它总有失灵的地方,对于市场失灵,市场自身又难以克服,必须仰仗于国家干预作用的发挥。

而国家干预又是一把双刃剑,干预得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反之则可能导致对经济的破坏。

临时价格干预难以消除通胀压力

临时价格干预难以消除通胀压力

临时价格干预难以消除通胀压力林永生2011-01-17摘要:政府临时价格干预是有成本的,并且这些成本在未来可能会变得更为高昂,因此必须让市场的力量与逻辑引导经济资源重新配置,从而实现稳定物价的目标。

政府应致力于解决长期以来经济基本面的严重失衡,但可能要忍受一定程度的通胀。

关键词:通货膨胀,价格干预,资源配置,经济基本面经济学总是在艺术与科学之间摇摆,经济政策的制定者也要一直面对感性与理性的权衡,具体到当前以及未来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这个特征尤为明显:通货膨胀会削弱纸币购买力,增加交易成本,加上其内生性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使中低收入家庭和领取固定养老金的居民生活困苦。

因此,政府闻“通胀”而“色变”,2010年最后一个季度,中国面临的通胀压力骤增:从“蒜你狠”,到“姜你军”,再到“油你涨”,粮食、蔬菜、能源资源产品价格普遍上涨。

为了消除通胀压力,中国多个部委联手控制物价,大有重设计划经济时代“物价局”的势头:从相关政府部门找大型粮油企业领导座谈,到权威媒体发布让各方正确对待价格干预的通知,再到多个地方政府延迟推出水电油气调整计划,就连调整周期由当前22天缩短为10天至14天的国家成品油定价新机制预计年底以前也可能不会推出……“通货膨胀”与“价格干预”就像孪生兄弟一样,定会跻身于2010年中国最热门的新闻词汇。

问题是,临时价格干预下的中国通胀压力会蒸发吗?事实可能并不尽然。

本文剖析了助推通胀的三大因素,并依据我国已经采取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分别探讨了其在抑制通胀方面可能会产生的效果。

一、中国通胀压力主要源自三大因素中国的通胀压力主要源自三个方面:首先是产品市场上长期的贸易顺差造成国内流通领域过多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其次是要素市场上长期被扭曲的价格体系难以为继,工人工资、能源价格、土地成本都呈上升趋势;最后是资本市场上数量庞大的内外游资要在为数不多的投资渠道中寻求投资或投机收益,从实体经济中的农产品包括大豆、棉花等期货,到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再到收藏品,甚至是葡萄酒,这样就助推了一系列的价格泡沫。

我国价格认定的法律属性及作用分析

我国价格认定的法律属性及作用分析

我国价格认定的法律属性及作用分析价格认定是指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政府管理调控的需要,对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行确定的过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的形成应当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但是部分市场不完全竞争或存在市场垄断情况下,价格的形成需要政府的干预和调控。

在我国,价格认定具有法律属性,同时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价格认定的法律属性1. 法律依据我国《价格法》于1997年颁布,为了维护社会公平、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经济发展,规定了价格的基本制度和调控措施。

《价格法》对价格认定的程序、标准、权限和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是价格认定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2. 法律权力价格认定所需要的规定权力,是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控的一种法律权力。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政府部门,依据法律规定,对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进行认定,并对市场价格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

价格认定在法律上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市场主体必须按照认定价格进行交易。

3. 法律责任价格认定所涉及的程序和结果,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违反价格认定规定的行为,将面临行政处罚、经济赔偿和法律追究等后果。

价格认定机关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确保价格认定的公平、公正和合法。

二、价格认定的作用1. 维护市场秩序价格认定可以维护市场竞争秩序,防止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促进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价格认定可以对市场价格进行监测和干预,防止价格波动过大或价格歧视现象,保障市场秩序的稳定和公平。

2. 保障消费者权益价格认定可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止价格虚高、欺诈和欺诈等行为。

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可以对价格进行认定,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确保普惠性服务的供给。

3. 促进经济发展价格认定可以促进行业结构优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

通过价格认定,政府可以引导资金、技术和人才向新兴产业和新兴市场倾斜,促进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

4. 调控通胀和通缩价格认定可以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进行干预,防止因价格波动而引起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

防止通货膨胀的方法和策略

防止通货膨胀的方法和策略

防止通货膨胀的方法和策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

而通货膨胀不仅会影响我们日常的消费和生产,还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防止通货膨胀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防止通货膨胀呢?在这里,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加强货币政策调控货币政策调控是防止通货膨胀的核心方法,通过控制货币的量和价格,以维持货币价值的稳定。

中央银行通过实施货币政策,适时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影响市场信心和预期,从而影响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

同时,国家还可以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和税收政策的制定,来加强货币政策的效果,以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二、完善价格监管机制完善价格监管机制是防止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手段。

价格监管机制可以通过监测物价水平,开展价格监测,及时了解物价走势,并对价格波动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加大对不正当价格行为的处罚力度,以防止价格操纵和涨价垄断。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稳定物价水平,而且可以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

三、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也是防止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措施。

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比如物流、生产自动化等技术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技术创新还可以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推动经济转型和升级。

四、合理调整金融结构,提升资本市场的作用金融系统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资本市场,通过加强资本市场的监管和创新,可以完善金融结构,规范金融机构经营行为,并提升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作用。

此外,通过金融创新,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推动系统性风险的尽早预防,从而更好的防止通货膨胀发生。

五、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地区经济稳定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贸易摩擦是引起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地区经济稳定,是防止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协调各方利益,扩大贸易和经济合作,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加大执法打击,打击价格垄断和争夺,促进经济互联互通,从而达到保障地区经济稳定和防止通货膨胀的目的。

价格调控政策对宏观经济波动的缓冲作用

价格调控政策对宏观经济波动的缓冲作用

价格调控政策对宏观经济波动的缓冲作用价格调控政策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调整价格水平以达到稳定经济发展的目标。

价格调控政策在经济波动中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价格调控政策对宏观经济波动的缓冲作用。

首先,价格调控政策通过调节供需关系来缓冲宏观经济波动。

在经济繁荣时期,市场需求旺盛,供不应求,价格水平居高不下。

此时,价格调控政策可以采取适当的手段,如提高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来抑制需求,从而降低价格水平。

相反,在经济低迷时期,市场需求不足,供大于求,价格水平较低。

价格调控政策可以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来刺激需求,增加价格水平。

通过调节供需关系,价格调控政策可以在经济波动中起到平稳经济发展的作用。

其次,价格调控政策可以减少物价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物价波动对经济运行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增加生产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和投资意愿。

价格调控政策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如调整货币政策、监管市场竞争等,来控制物价波动,降低经济风险。

例如,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可以防止通货膨胀。

最后,价格调控政策可以促进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价格是资源配置的重要信号,合理的价格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能够引导资源向效益较高的领域流动。

价格调控政策可以通过调整价格水平,使市场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和高效。

比如,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价格调控政策来提高资源的价格,以引导资源向供需关系较为紧张的领域流动,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此外,价格调控政策还可以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防止垄断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综上所述,价格调控政策对宏观经济波动有着重要的缓冲作用。

它可以通过调节供需关系、减少物价波动对经济的影响以及促进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公平性来维护经济的稳定发展。

然而,价格调控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干预过度可能导致歧视性价格等,因此在实施价格调控政策时需要更加科学和合理地进行决策,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价格刚性理论对通货膨胀的解释

价格刚性理论对通货膨胀的解释

价格刚性理论对通货膨胀的解释通货膨胀是指整个经济体系中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是宏观经济中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

而价格刚性理论是一种解释通货膨胀的经济学理论,它认为价格相对于其他经济变量来说是相对刚性的。

本文将对价格刚性理论对通货膨胀的解释进行探讨。

一、价格刚性理论的基本原理价格刚性理论认为,价格对于经济变量的变动反应较为缓慢,相对来说是比较“僵化”的。

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原因造成的,比如成本变动不易直接传导到产品价格上,市场竞争不完全等。

因此,在短期内,价格的变动幅度相对较小,不足以完全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

二、价格刚性理论对通货膨胀的解释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整个经济体系中的物价普遍上涨。

价格刚性理论认为,当经济发展进入到一定阶段时,货币总量增长可能超过实际经济增长速度,这就会造成通货膨胀。

首先,价格刚性导致部分价格无法及时调整。

比如在某一行业中,一些企业可能没能及时反应成本上升而调整售价,这就导致了该行业的产品价格无法很快上涨,进而推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物价普遍上涨。

此外,在某些特殊行业中,由于垄断力量较强,价格刚性更加显著,价格上涨的速度更为缓慢。

其次,价格刚性会使企业在通货膨胀环境下提高价格预期。

企业在面临通货膨胀时,往往会考虑到价格的相对刚性,他们可能会预期未来物价上涨,因此会将这种预期内化到自身产品的定价中,这就进一步推动了价格的上涨。

再次,价格刚性可能导致工资上涨。

在通货膨胀环境下,企业面临成本的上升压力,一方面他们可能将通胀预期转嫁给消费者,提高售价,另一方面他们也面临员工要求加薪的压力。

价格刚性使得企业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他们往往会通过提高工资来避免员工流失,并保持良好的生产秩序。

因此,通货膨胀会使整体工资水平上涨。

最后,价格刚性也与经济体制有关。

在一些公共事业、行政定价项目等领域,政府干预相对较大,价格的调整变化较为缓慢,这也进一步影响了整体物价水平。

综上所述,价格刚性理论对通货膨胀的解释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包括价格调整的迟滞、企业价格预期的提前反应、工资调整以及经济体制的影响等因素。

人民币升值抑制通货膨胀是否可取

人民币升值抑制通货膨胀是否可取

人民币升值抑制通货膨胀是否可取作者:刘崇献李荣荣来源:《时代经贸》2011年第23期【摘要】针对国内外要求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抑制通货膨胀的论调,本文通过协整分析对人民币有效汇率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考察,结果表明人民币有效汇率对物价水平有滞后的短期影响,但是二者呈负相关,意味着人民币升值不仅不能抑制通货膨胀,而且还会助长通货膨胀。

因此本文指出通过人民币升值抑制通货膨胀是不可取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Johansen协整检验引言本轮物价上涨在2011年呈现加速上涨趋势,7月份的CPI更是达到了36个月的新高峰6.5%。

我国政府采取了多次加息、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甚至包括约谈国内重要的生产和流通企业等手段来控制物价,但效果并不明显。

在国内外学者的建议下,我国政府也逐渐倾向于把人民币升值作为对付通货膨胀的政策选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2011年出现了加速升值的趋势。

鉴于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本轮通货膨胀的复杂成因,通过升值人民币来抑制通货膨胀能否收到预期效果,是否会引发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物价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评估了通过升值人民币来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是否可取,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文献回顾关于汇率变动对物价的影响,学术界仍有不同的观点。

从汇率传递机制来看,对不同类型的经济体,有不同的结论。

对于小型开放经济体,汇率和国际市场价格对国内价格水平的传递几乎是完全的,而国内价格水平不会对国际市場价格造成任何影响,如Leith (1991)对波茨瓦纳汇率和国际市场价格对其国内价格水平传递的研究。

对于大型开放经济体,汇率和国际市场价格对国内价格水平有一定的传递效应,同时,本国价格水平对国际市场价格也会有反作用,比如 McKinnon 和 Ohno (1997 )对G-7集团各国相对批发物价指数的研究。

国内的实证研究相对缺乏,研究的重点大都是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汇率波动进口价格及国内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结论基本上都支持汇率传递不完全且具有时滞(卜永祥,2001;陈浪南、何秀红、陈云,2008;施建淮、傅雄广、许伟,2008)。

价格管制能解决通货膨胀难题吗

价格管制能解决通货膨胀难题吗

价格管制能解决通货膨胀难题吗2019-09-041958年⽣,江西上⾼⼈。

1989年获华东师范⼤学硕⼠学位,1994年⼊中国社科院研究⽣院财贸系学习,1997年获博⼠学位。

1997年7⽉-1999年9⽉进⼊中国⼈民⼤学经济学博⼠后流动站⼯作。

1998-2000年到⾹港⼤学经济⾦融学院跟随张五常教授学习与⼯作3年。

现为中国社科院⾦融研究所⾦融发展室主任。

通货膨胀成了时下⽼百姓最关⼼的话题之⼀。

当前,中国物价⽔平越来越⾼,不仅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11个⽉处于⾼位运⾏,⽽且PPI(⽣产品价格指数)和RPI(社会零售物价指数)也上涨很快。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国内物价⽔平快速上升?有⼈解释为成本推动型(如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也有解释为需求推动型(如国内居民住房需求刚性),还有⼈认为是国际市场价格快速上涨传导到中国的结果。

对于上述解释,每⼀个⼈都能给出不同的理由,从中也能在现实经济⽣活中找到所对应的⼀部分。

但是。

这些解释是否把握到当前问题的实质,则是另外⼀回事。

当前通货膨胀为什么越来越严重?我认为最⼤的问题就在于⼀些政府部门作出的错误认识,它们不知道通货膨胀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或明明知道却给出误导性解释。

2007年上半年,国内股市泡沫四起,有⼈提出是结构性泡沫?既然是结构性泡沫,那么股市的泡沫存在也就没有多少关系,只要通过适当的政策调整就会应声⽽落。

结果呢?股市政策越是出台,泡沫吹得越⼤。

从2007年10⽉16⽇起泡沫开始逐渐破灭,到2008年4⽉21⽇,股市指数下跌50%以上。

到这时,股市的结构性泡沫再也没有⼈说了。

同样,从2007年6⽉起的通货膨胀,⼀些政府部门的⼈认为是结构性通货膨胀,是由于⾷品价格上涨导致的结果。

因为,从中国核⼼CPI来看,上涨幅度实际上很⼩(其实核,CPI是杜撰出来的东西)。

既然通货膨胀⾼企是部分消费品价格上涨的结果,因此。

政府只要管住这些消费品的价格,就能够让通货膨胀压⼒降低。

用物价管制治通胀有害无益

用物价管制治通胀有害无益

用物价管制治通胀有害无益凶猛的通胀势能如同宇宙中吸纳物质之黑洞,正吞食着中低收入者生活的尊严。

而在让老百姓有尊严地生活这一理念指引下,出现了大量价格管制的政策。

近日,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正酝酿诸项物价调控举措,试图极力挽回居民生活的尊严。

应该说,自部分农副产品大幅上涨以来,发改委等部门就出台了价格管控和打击囤货等系列行动,遗憾的是,这些举措并未能阻止通胀势能,通胀正在诸多与居民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领域蔓延开来。

其实,无需更多的经济学知识,单凭常识即可知此举无效。

价格管制之举等同于扬汤止沸,火未尽,锅只会烧得更热。

这种现象源于当前主流观点对物价上涨的浮萍之见。

当前部分主流专家要么依旧“狡辩”地认为当前的价格上涨是非通胀,要么倒果推因地生造出结构性、输入型以及成本推动型通胀等似是而非的伪专业名词。

遗憾的是,这些主流之偏见在很大程度上蛊惑了人心,并为相关部门所接纳。

有关部门防通胀开始出现新思路,即从单纯的价格管制向多元化调控思路迈进——发展生产以从供给上缓解农产品供应,物资调配和流通环节干预,以及向中低收入者发放补助。

例如,福州市采取由国有蔬菜批发市场供应市区蔬菜,官方消息称仅出这一招就直接使该市消费量最大的四种蔬菜价格平均回调三成。

武汉则向中低收入者发放每月30元物价补贴。

笔者不怀疑这些措施的暂时性效果,问题的关键在于其是否持久和治本,通胀会否以另外的面目出现。

回顾古今中外之价格管制史,无数事例证明,任何形式价格和交易管制之举都不是解决通胀的有效之策。

这些管制手段,唯一改变的是通胀的脸谱,而非通胀本身。

公元301年古罗马皇帝迪奥克里颁布限价令,其结果招来的是公元306年君士坦丁上任后的恶性之通胀,而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最高限价则某种程度把罗伯斯庇尔送上了断头台。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很少出现通胀,但这并非是通胀不存在,而是在价格管制、物资配给等办法下,通胀以物资紧缺、无效资产等脸谱显示出来,改革开放后商品市场发育,通胀终于还原了本来面目。

通货膨胀与价格管制:谨防一错再错

通货膨胀与价格管制:谨防一错再错

通货膨胀与价格管制:谨防一错再错*周其仁最近的情况是,在通胀指数继续走高的形势下,一方面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依然很快,一方面政府实施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具体看,2008年1月CPI同比增7.1%,PPI增6.1%,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18.94%,人民币贷款增16.74%,而银行的外汇贷款增加42.59%。

这是在宣布从紧的货币政策之后发生的,容易使人认为“从紧政策”还有灵活余地。

也是在2008年1月,政府宣布“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到1月底,全国31省市全部实施了临时价格干预。

这个事情也不是那样大,因为只是临时措施,还不是价格冻结。

无非就是提价要报批,不过对于敏感的商品,不那么容易批准就是了。

这两件事看来都不大,还是小问题。

但是组合到一起,小问题有变成大问题的危险。

一方面,货币政策的实际动向没有充分体现从紧的决心;另一方面,对市场的相对价格又实施了某种程度的管制。

这样“松货币供给,紧价格干预”的政策组合,不是一个好的组合。

在认识上,还是把货币总量引起的价格总水平上涨,与相对物价变动混为一谈。

近几年来,“结构性”思维一直流行,从“结构性过热”、“结构性房地产泡沫”、“结构性股市泡沫”,一直到最近的“结构性物价上涨”。

经济生活里永远有结构性*原载于《经济观察报》2008年3月10日星期一。

本文是在2008年2月24日北大CCER 中国经济观察第12次报告会上发言,作者做了修订。

问题,但不能因此忽略对总量形势的观察和判断。

比如以“结构性物价上涨”的角度看问题,会认为无非就是一部分物价在涨,只要对症下药,管住了这部分物价就可以解决问题。

这是价格管制措施的思想根源。

价格管制会有什么效果呢?标准的分析说,偏离市场供求决定的价管制会产生不平衡的“缺口”。

一般而言,政府管制的价格水平如果高于市场供求价,比如市价10元的商品,政府出于某种原因认为偏低,非规定要15元才可以成交,那么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就要减少,供给量就增加,于是出现供过于求的“缺口”。

控制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

控制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

控制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
控制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
控制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持续贬值,导致物价不断上涨。

通货膨胀严重时,会给经济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如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削弱消费者的购买力等。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国家可以采取以下经济政策:
1. 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调整利率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

中央银行可以采取加息、缩减流动性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

2.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来影响市场需求,从而控制通货膨胀。

政府可以采取减税、增加政府支出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但也需要注意防止过度刺激,导致通货膨胀。

3. 价格管制政策:通过政府干预价格机制,来控制物价上涨。

政府可以采取价格调节、价格控制等措施来保持物价稳定。

4. 结构性调整政策:通过改革经济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从而减少通货膨胀的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方式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综上所述,控制通货膨胀需要政府采取综合性的经济政策,综合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价格管制政策和结构性调整政策等手段,不断完善和调整政策,以保持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

- 1 -。

价格波动会影响通货膨胀吗上

价格波动会影响通货膨胀吗上

价格波动会影响通货膨胀吗(上)——CUKIERMAN假说的中国经验验证张焕明2012-12-28 14:36:52 来源:《经济学家》2012年第7期内容提要: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张焕明目前的文献认为CUKIERMAN假说在中国不成立,即认为价格波动不会推动通货膨胀。

本文指出其原因在于,文献所使用的数据与方法不尽合理。

本文根据中国近20年的月度同比消费价格指数与近10年的月度环比消费价格指数,推算了整个样本期的月度环比价格指数,并根据中国的节假日等因素进行了季节调整。

利用季节调整后的月度环比消费价格指数建立了随机波动均值模型,计量了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结论是价格波动对通货膨胀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从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变动过程看,符合CUKIERMAN假说。

关键词:价格波动,通货膨胀,SVM模型作者简介: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张焕明一、文献评述平抑价格波动或通货膨胀是一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但政府往往倾向于相信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对于价格的小幅上涨持容忍态度,因此一国的价格变动趋势从长期看是波动上升的。

Levin[1]、何启志[2]等将价格波动上涨的过程定义为通货膨胀的惯性,并且认为惯性机制与理性预期及价格波动相关。

在通货膨胀理性预期方面,国内外已有较多的文献,代表性的有Milani[3][4]、陈彦斌[5]、杨继生[6]等,结论也较为一致,即在央行的宏观调控政策目标非单一的国家,存在促进增长或就业以及稳定物价或币值等多目标,理性预期是通货膨胀的主要来源;而对于央行调控行为较为独立的国家,理性预期不会影响到通货膨胀。

而对于价格波动对通货膨胀惯性的影响作用,研究结论则差异较大。

Friedman[7]较早研究了通货膨胀与价格波动间的关系,认为在政府货币政策的干预下,高通货膨胀率会导致未来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即波动幅度加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是,物价干预可能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损害市场效率。物价稳定时将取消干预,但什么情况下算是物价稳定,缺乏清晰的界定。如果外部经济环境持续恶化,价格干预可能导致物价越来越偏离均衡水平,直至不可持续。企业可能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加价,回避调价备案,价格调整频繁反而会恶化通胀预期。
物价干预也将对经济产生长远不利影响,应当尽快取消。政府部门为了短期目标,对商品价格进行干预,将损害市场信心。特别是地方政府可能出于各种短期目标干预物价,扭曲市场。如果价格干预长期持续,一些商品将出现短缺,可能引起政府进一步干预企业微观生产决策,加剧市场扭曲。例如,冻结成品油价格已经引起石油化工巨头减少对国内供油,导致华南地区出现“油荒”,直至国务院通过行政命令迫使石化巨头增加供应量才得以缓解。未来粮食、粮食制品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形。粮价如果长期偏离均衡水平,将损害农民种粮积极性,导致供给不足。
只有大幅调高利率才能有效控制通胀,并抑制经济过热。负利率必然导致企业和个人减少储蓄,加大需求,导致经济过热。据专家估算,今年通胀率可能超过6%,央行必须把利率调至这一水平才能控制通胀。利率上升将加大升值压力,因此在加息时需控制投机资本流入,缓解升值压力。
面对部分商品物价上涨不可避免的情况,短期内可采用价格补贴、投放储备等方式缓解冲击,用转移支付方式保障弱势群体。通过价格干预抑制物价上涨将会减少供给,扩大供求缺口,应当考虑提供从量补贴,鼓励在国内生产销售。比如应当建立非营利导向的战略石油储备制度,抑制短期价格波动。目前中国不存在战略石油储备,而是通过国有能源巨头间接调控能源价格,但能源巨头本身又是上市公司,公司利益与社会利益存在冲突。因而应当建立独立的、非营利的战略石油储备,能源巨头则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并逐步开放市场,引入竞争者,提高效率。
物价干预为何出台?
2007年下半年以来,通货膨胀恶化,特别是粮食和原料价格上涨过快。从2007年5月起,猪肉价格在三个月内上涨近一倍,其他商品价格也大幅上涨。2007年11月,中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8.2%,水、电等公用项目价格上涨5.6%,通胀率达6.9%。2008年通胀形势也不容乐观,居民通胀预期正在形成。据估计,2008年通胀率可能突破6%,人们普遍预期日用品将进一步涨价。通胀的根源是外部失衡引起的流动性过剩,而美元疲软导致形势进一步恶化。
价格干预细节由省级政府确定,并负责具体实施,待物价稳定后即会取消。各地政府实施价格干预,但各地着重点不同。《实施办法》公布以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甘肃、天津等各地政府开始进行干预。各地先后公布需申报商品种类和企业名单,食品都被作为关注的重点。但各地具体实施的重点不同,有的地区重点关注生产商,一些地区则关注经销商。例如,广东、深圳、福建、甘肃等地,公布的关注企业名单主要是食品生产商,而商业发达的武汉,则着重关注经销商。甘肃把对肉类和畜牧业影响较大的饲料作为关注商品,而广东则关注油气价格,肉类产品价格不予干预。
粮价稳定有助于维持居民生活水平,减轻工资上涨压力,暂时缓解通胀预期。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食品开支平均为30%左右,且需求弹性很小,粮价上涨对居民生活冲击最大。采用物价干预而非加息控制物价上涨,可避免中美息差进一步缩小,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次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美联储进一步减息势在必行。如果通过加息遏制通货膨胀,将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引起热钱大量流入。
2008年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机制。干预商品范围主要是成品粮及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牛奶、鸡蛋、液化石油气等关系民生的重要商品,主要受影响的是粮食相关商品和民用能源。
干预措施主要采取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分别适用于生产商和批发零售商。对生产商来说,达到一定生产规模的将被列入目录,在提价前10个工作日需向有关部门提出提价申请,并报告提价理由;对于供应商,达到一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也被列入名录,在一定时间内涨价超过一定幅度需向有关部门备案,并报告提价理由。有关部门可否决其涨价决定,要求其恢复原价或减少涨价幅度。
各项货币政策实施后,未能有效控制住通胀。2007年以来,央行已先后10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6次加息。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5%,为历史新高;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33%,为2000年以来最高。但真实利率仍然为负,难以遏制通胀。
物价干预是否奏效
短期内可望减缓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势,弱化通胀预期。粮食生产周期较长,需求较为稳定,短期内不会出现大量短缺。粮食制品生产成本不会大幅上调,价格可望稳定。
200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率快速攀升,已经连续数月超过5%。在多次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无效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价格干预措施,对部分重要商品价格调整进行了限制。
价格干预在短期内有助于缓解通胀,但长期负面作用很大。为从控制通胀,政府需要做的是加大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调整力度。
国家发改委启动价格干预
政府还通过其他方式控制价格。1月9日,国务院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加大了经营者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的打击力度。1月10日,国务院决定近期内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不得调整,供气、供水、供暖、城市公交等公用事业价格以及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收费标准不得提高。以上各类商品和服务都由国有控股垄断性企业和部门主导生产提供,价格直接受政府控制。1月22日,发改委表示要审计国有企业生产化肥的成本,制定合理价格。
如果政府也干预生产,将会形成事实上的计划经济,加剧市场扭曲,损害效率。如果干预持续时间较长,企业将被迫采取各种方式规避干预,这将显著加大交易成本。价格管制长期持续,导致商品价格显著偏离均衡水平企业将被迫采取开发新产品、降低原有产品质量、频繁小幅度调价等方式规避干预。
通过货币政策控制物价,用转移支付保障民生
中国三星经济研策紧缩力度。目前的通货膨胀不是短期价格波动引起的,导火索是猪肉和粮食价格上涨。从国际经济形势来看,由于发达国家开始使用粮食提炼燃料,世界粮价还将继续上涨,中国粮价也会水涨船高。中国也已经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工资上涨压力正在加大。另外短期内美元贬值趋势很难改变,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还会进一步上涨,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仍将导致通胀加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