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内能的概念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2. 让学生了解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能够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

3.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能够运用内能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夏天饮料杯口出现的雾气,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现象。

2. 知识讲解:讲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内能的概念。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与分子热运动和内能相关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做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定义:分子无规则的运动特点:速度与温度有关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分子间的吸引作用斥力:分子间的排斥作用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4. 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内能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七、作业设计1. 题目:解释下列现象:a. 冬天,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窗户上形成雾气。

b. 夏天,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会慢慢冷却。

2. 答案:a. 冬天,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子的热运动剧烈程度较高,遇到较冷的窗户玻璃时,水蒸气分子的动能减小,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使水蒸气凝结成雾气。

物理《内能》教学设计【5篇】

物理《内能》教学设计【5篇】

物理《内能》教学设计【优秀5篇】内能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

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新课教学(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

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

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

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

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3.2《内能》教学设计】13.2 《内能》教学设计12345【篇二: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内能教案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知道物体内能改变的途径:做功、热传递;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重点:内能以及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难点: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新课引入:1、装着开水的温水瓶有时候会把瓶盖弹起,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2、将半杯热水倒进半杯冷水后变成了一杯温水,是因为热水失去了一种能量,冷水得到了一种能量,从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观点来看,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呢?二、内能观察对比: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咯?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动能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结论: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呢?结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对内能的理解:1、每个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a.内能跟温度的关系b.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思考:内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结论: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思考:改变物体的温度有哪些方法呢?1.热传递(吸热或放热)2.做功.(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1.热传递改变内能.a.物体吸热b.物体放热温度升高温度降低内能增加内能减少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转移到高温物体内能发生转移高温部分低温物体低温部分 (不同物体之间) (同一物体之间)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递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递(三种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晒太阳烧水水变热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2.做功改变内能搓手时手变热了滑下时摩擦发烫了钻木取火a.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b.物体的内能减小思考: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能的转化关系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四、总结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改变内能的方法a.热传递.b.做功3.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a.传递的热量来量度b.做功做功的多少来量度4.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五、课堂练习: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必定增加,因而这个物体的内能增加.3.冬天,用嘴对手呵气,手会暖和,这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而它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之间转移 .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暖和,这是用做功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在这过程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用打气筒打气时,过一会筒壁会热起来,这是为什么?v【篇三: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1】第二节内能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目标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分子相互作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学生能够对内能及其变化产生兴趣,主动提出问题,并积极探索答案。
-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生在进行实验和观察时,能够认真记录数据,尊重实验事实。
-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能够严谨求实,遵循逻辑推理,避免主观臆断。
3.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2.学生总结: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对内能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情感升华:教师强调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4.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能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知道内能是物体分子间作用力的表现形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
-学生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物体内能的变化导致温度升高或降低。
2.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内能的影响因素,能进行简单的内能计算。
1.完成课本第十三章第2节后的练习题,重点关注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要求运用控制变量法,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3.观察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如烧水、取暖等,分析其属于哪种热传递方式,并简要说明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小论文: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内能的本质,并将内能的概念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际物体现象相结合。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内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物体内部所具有的能量。

内能的理解和应用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旨在设计一节内能的教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1.理解内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了解内能的来源和计算方法;3.掌握内能和热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4.能够运用内能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引言(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内能,并解释内能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内能的定义和特点(20分钟)通过图示和实验展示内能的存在,引导学生了解内能的定义和特点。

3.内能的计算方法(30分钟)介绍内能的计算方法,包括理想气体和非理想气体的内能计算方法。

通过数学公式的推导,让学生了解内能计算方法的本质。

4.内能的应用(25分钟)讲解内能在热力学性质中的应用,包括热容量的计算、热传导和热辐射现象的说明等。

5.练习和讨论(20分钟)通过解决案例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图示、实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本课程的评价将会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并通过练习题和考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情况将是评价的主要指标。

结语:通过设计合理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到更高的水平。

高中物理内能教案

高中物理内能教案

高中物理内能教案
教学内容:内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内能,内能的性质和特点。

2. 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内能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内能的定义和性质。

2. 内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内能的概念理解和运用。

2. 内能的计算方法运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2. 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一个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热量变化和内能的概念,例如烧水时水的温度的升高是由于内能的增加导致的。

二、讲解:
1. 内能的定义和性质:内能是物体分子、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能量总和,是物体的热运动和势能之和。

2. 内能的计算方法:内能的大小可以通过温度来体现,内能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
举例说明内能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计算内能的大小。

四、实验展示: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温度的变化和体积的变化来计算内能的大小。

五、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内能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对内能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内能的计算方法,并提出应用性问题让学生解答。

教学反馈: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内能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巩固和提高。

初中物理内能备课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备课教案

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

2. 了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如温度、质量和状态等。

3. 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计算:内能 = 3/2 * n * R * T(其中,n 为物质的量,R 为气体常数,T 为温度)。

3. 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和状态(固体、液体、气体)。

4. 内能与热量、功的关系:内能的变化等于热量与功的代数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如烧水时水温升高,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升高与物体内部能量的关系。

2. 讲解内能的概念:结合分子动理论,解释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

3. 讲解内能的计算方法:引入内能的计算公式,解释各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4. 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分别讲解温度、质量和状态对内能的影响。

5. 内能与热量、功的关系:讲解内能的变化等于热量与功的代数和。

6.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物体吸热或放热时内能的变化等。

7.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内能的计算和分析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和图示,生动形象地讲解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影响内能的因素。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内能的知识。

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内能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2. 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内能计算和应用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件:内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等。

2. 练习题:有关内能的计算和分析题。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 加强对内能概念的理解,注意与热量和功的关系。

2. 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影响内能的因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多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物理内能的教案

高中物理内能的教案

高中物理内能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能够理解内能的概念,并能够区分传热和传热方式。

2. 让学生能够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内能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 区分内能和传热的概念。

2. 内能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物理教科书
2. 课件:包括内能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实例展示
3. 实验仪器:热容计、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引入内能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二、授课(20分钟)
1. 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概念及其单位,与传热的区别。

2. 内能的计算方法:讲解内能的计算公式以及计算步骤,并引入内能定律。

三、实验(15分钟)
通过实验测量水的温度变化,验证内能的存在及其计算方法。

四、讨论(10分钟)
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练习(10分钟)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内能的计算方法。

六、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回顾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实例展示和生动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应该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内能的利用教学设计与反思

内能的利用教学设计与反思

内能的利用教学设计与反思引言:内能是热力学中的一项重要概念,指的是物体的微观粒子运动所产生的能量。

在物理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应用。

本文将探讨内能的利用教学设计及其反思,旨在提高学生对内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理解内能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3. 掌握内能在热力学过程中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1. 使用实验教学法:通过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与观察内能的转化过程,从而加深对内能的理解;2.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促进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计算练习与解析:设计一系列与内能相关的计算练习,引导学生巩固内能计算的方法和应用技巧。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1. 热学基础知识的回顾:简要回顾热学基础知识,如热容、定压和定容热容等;2. 内能的概念介绍:清晰地介绍内能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内能与物质微观粒子的运动之间的关系;3. 内能的计算方法:详细介绍内能的计算方法,包括定容和定压两种情况下的计算方法;4. 内能的转化与应用:通过实例和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内能在热力学过程中的转化与应用,如热传导、功和热量的转化等。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多地采用探究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实践机会:增加实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加深对内能的理解和应用;3. 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模拟软件、实验视频等,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4. 教学评估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内能的知识。

结语: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反思,我们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内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内能教案 《内能》教学设计优秀12篇

内能教案 《内能》教学设计优秀12篇

内能教案《内能》教学设计优秀12篇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物理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入门和启蒙,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了让您对于内能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12篇《内能》教学设计,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教材使用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第五节物体的内能教材分析《内能》是初中物理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是热学基础知识。

本节内容是在分子动理论和机械能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内能概念的。

在热现象、热传递、做功的基础上,研究物体内能的变化,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并从效果、能的形式变化与否上区别改变物体内能两种方式的异同。

本节内容是后续学习热机的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过机械能和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但是印象不深刻,借用Flash动画,回忆起分子动理论的内容,运用类比的方法概括出物体内能的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本节课的宗旨是通过类比的方法学习微观的科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分析、归纳、学习新知识,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课时要求学生具备初步运用类比法学习科学知识、分析科学现象、归纳科学结论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内能的含义。

2.知道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等因素有关。

3.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关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感受比较、归类、综合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实验,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难点:对内能的理解。

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每四人一套):铁丝、酒精灯、火柴、冰、镊子、锤、砂纸等。

2.演示实验器材:未开启的可乐、铁架台、大试管、软木塞、水、火柴、带活塞的厚壁玻璃圆筒、浸过乙醚的棉花、气球、充气筒、DIS实验装置等。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Flash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一:内能的概念及其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虽然接触过热量和温度,但对于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可能仍感陌生。因此,教师需通过生动的实例、形象的解释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能的本质。
2.重难点二:热传递的条件和规律。
热传递是内能变化的重要方式,但学生对热传递的规律和条件理解可能不够深入。教学中应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使学生掌握热传递的基本规律。
4.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热传递的条件和规律。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几道关于内能、热传递和温度计使用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3.针对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师可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习惯。
3.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4.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能源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内能的概念,为后续学习热力学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打下坚实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举例说明。”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实例。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内能教案(精选6篇)

内能教案(精选6篇)

内能教案(精选6篇)内能教案(一):(一)教学目的使学生明白做功能够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事例;明白能够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能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

(二)教具压缩空气引火器,机械能转化热能演示器,无色玻璃瓶,橡胶瓶塞,打气筒等。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2、引入新课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也就是说当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时,它的内能就发生了变化。

如何改变物体的温度,同学们能够从生活实际上举出许多的事例。

今日我们先研究一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

3、进行新课(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演示实验:压缩空气引火实验。

出示压缩空气引火器,简单介绍它的构造。

取绿豆粒大小的一块干燥硝化棉,用镊子把棉花拉得疏松一些,放入玻璃筒底。

将活塞涂上少许蓖麻油(起润滑和密封作用),放入玻璃筒的上口。

此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筒内的棉花。

迅速地压下活塞,可看到硝化棉燃烧发出的火光。

实验后,组织学生议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起棉花燃烧。

实际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也遇到过。

例如,在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打气筒也会变热,这也是由于压缩空气的缘故。

用其他的方法对物体做功,也能使物体内能增加,摩擦生热就是一个例子。

让学生解释课本图2-9、图2-11的事例,并列举其他事例。

归纳学生所举事例,得出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就会增大。

同学们所举的事例都是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做功能不能使物体的内能喊小呢(2)物体对外做功时,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演示实验:气体膨胀温度降低的实验。

按照课本图2-12所示,事前组装好仪器。

课前在瓶内装入少量的水。

实验时告诉学生,由于水的蒸发,瓶内存在水蒸气。

由于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水蒸气是看不到的。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瓶塞跳起时容器中有什么现象。

实验结果,当塞子跳起时,瓶内出现了雾。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优秀3篇)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优秀3篇)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优秀3篇)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了解内能的实际利用,知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的学习,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情感目标联系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关系,感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建立发展的观念教学建议本节的教学要注重科技和社会的联系,避免孤立的学习,要注意联系实际和社会实践.在内能的利用的发展上,可以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学习.环境保护的学习,可以教师提出课题,学生查阅资料,从信息中学习,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设计方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课题】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重难点分析】利用内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保护环境的措施及其意义【教学过程设计】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和内能利用及环保有关的材料,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阅读时思考,可以有: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大气污染的危害是什么;解决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我国利用内能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各种内能的利用方式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是什么.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实验探究和信息学习的方法.实例如下实验探究:调查附近的工厂在利用内能进行生产上是如何进行的,对于环境的危害有哪些,如何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写出调查报告,分析的结论等.实验探究(另一例):调查社区中是如何利用内能的,调查本地区近三十年中利用内能来取暖的发展情况,咨询和分析现在的取暖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样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分析并得出调查报告和结论.信息学习:网上查阅有关内能的利用,环境保护,及内能利用对环保的影响等方面的资料,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是为了形成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板书设计】第六节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1.内能的利用2.环境保护的问题探究活动利用信息学习: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课题】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活动流程】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定义和概念;2.理解内能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3.掌握内能与热力学系统状态之间的关系;4.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内能的定义和概念;2.内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内能与热力学系统状态之间的关系;2.内能的计算方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2.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内能吗?2.学生回答后,展示包含内能概念的幻灯片,简要解释内能的定义和概念。

Step 2:内能的计算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感触内能的存在。

2.讲解内能的计算方法:a.内能的定义式:ΔU=Q+W,其中ΔU表示内能变化,Q表示吸热量,W表示对外做功量。

b.解释吸热量和对外做功量的概念。

c.通过实例演示内能的计算方法。

Step 3:内能与热力学系统状态1.解释内能与热力学系统状态之间的关系。

2.分析内能在物质状态改变过程中的应用:a.吸热过程:内能增加;b.放热过程:内能减少;c.相变过程:内能不变。

Step 4:内能的问题解决方法1.带着学生一起讨论内能相关的问题。

2.给学生一些练习题,帮助他们熟练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Step 5:概念小结1.通过黑板,总结内能的定义和概念。

2.对比内能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Step 6:课堂练习1.分发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检查练习题答案,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解题思路。

Step 7:课堂总结1.回顾课堂内容,强调内能的重要性和应用。

Step 8:作业布置1.布置练习题作为作业。

2.强调学生要按照内能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解题。

Step 9:课后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2.根据掌握情况,调整下一堂课的教学计划。

教学延伸:1.探究内能在热力学系统中的应用(如热容、焓的概念);2.实验观测内能的变化,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内能的理解;3.鼓励学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第2节内能(一)教学目标1.会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本节的重点是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难点是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二)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内能阅读教材7页内容,回答:1.为什么说存在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2.物体内能与哪些因素有关?3.为什么说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4.内能变化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第二部分:物体内能的改变阅读教材8页内容,回答:1.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例子有什么?2.热量与内能的区别是什么?3.热传递的确定方向是从什么样的物体到什么样的物体?阅读教材8页热传递相关内容,回答:1.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例子有什么?2.热量与内能的区别是什么?3.热传递的确定方向是从什么样的物体到什么样的物体?4.内能改变与吸放热有什么关系?观看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和气体膨胀的过程的图片和视频,然后分析,回答:5.摩擦生热是怎么回事?6.压缩气体的结果是什么?如何解释?7.气体膨胀的结果是什么?如何解释?8.内能改变与做功有什么关系?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9.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什么?如何理解两种方式是等效的这句话?(三)小结:引导学生说出本节学到了什么?(四)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

(五)课后反思:本节是在分子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体说明内能是物体内部的能量。

与机械能相比,内能不直观、更抽象,学生难于直接接受和理解,所以教科书一开始通过与机械能中动能和势能作类比建立内能的概念,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的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实例的分析,指出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

内能及其利用大单元教学设计

内能及其利用大单元教学设计

内能及其利用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主题:内能及其利用。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知道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 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3.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利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

4. 会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5. 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了解四冲程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

6. 知道热机的效率,了解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内能、热量、比热容的概念。

比热容的探究实验及相关计算。

热机的工作原理和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热机效率的计算和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2. 难点。

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比热容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热机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效率问题。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内能、热量、比热容等概念。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比热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热机效率的提高方法等问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时水的温度升高、汽车发动机的工作等,引入内能及其利用的主题。

2. 内能的概念。

通过分子动理论,讲解物体内部分子的动能和势能总和称为内能。

举例说明温度对内能的影响。

3. 热量。

介绍热量的概念,强调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

通过实例计算,让学生理解热量的计算方法。

4. 比热容。

提出问题:为什么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设计实验探究比热容。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比热容的概念和特点。

5. 热量计算。

讲解热量计算公式:Q = cmΔt。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6. 热机。

介绍热机的工作原理。

讲解四冲程内燃机的结构和工作过程,通过动画或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

7. 热机效率。

解释热机效率的概念。

分析影响热机效率的因素,讨论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8. 单元总结。

回顾内能、热量、比热容、热机等重要概念和知识。

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5内能-人教版选修3-3教案

5内能-人教版选修3-3教案

5 内能-人教版选修3-3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物理中的内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理解内能的微观本质,知道内能和热的关系;3.了解内能变化的实例,尤其是热机和加热问题。

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解决内能变化的问题;2.能够关注内能变化的微观机制和实际应用问题,并准确提出问题。

情感目标1.学会善于观察,发现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2.学会尊重他人,并乐于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物理中的内能。

三、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计算;•内能的变化。

四、教学难点•理解内能的微观本质和实际应用问题;•理解内能与热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演示法;•课堂讨论法;•自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热现象,引入内能的概念。

- 学生思考问题:在生活中,热现象时常出现,你们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 - 老师引入问题:热现象的产生和物质的什么性质有关?这种性质能否被度量?怎样度量呢?2. 正确使用内能(10分钟)通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实际应用场景,培养学生对内能的深刻理解,了解如何正确计算内能。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内能与热的关系,通过举例证明内能是热的一种体现。

3. 内能的计算(20分钟)运用电荷元素法,将物质的内能分散成每个分子的内能,通过求和等方法,得到这种状态下物质的内能。

老师可以给学生拓展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知名物理学家的生平和成就,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研究的兴趣。

4. 内能变化(20分钟)通过加热问题来展示内能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内能变化的微观机制和实际应用问题。

- 学生思考问题:重物较重,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加热到相同温度?如何计算? - 老师引入问题:内能是热的一种体现,通过什么方式使内能增加?5. 实践练习(15分钟)结合课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熟练掌握内能的概念、计算、变化等问题。

6. 总结(5分钟)总结内能的知识点,加强学生对内能的了解,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能概念建立
内能大小因素回仓图片并提出问题
提问学生:
1、分子运动论
2、机械能
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总和
微观上:
分子动能(分子速度)
分子势能(作用力)
分子数目
演示实验:用红墨水滴进冷水和热水中,观察现象。
提问学生:现象?原因?
结论:温度高,内能大
课堂练习:试比较A、B两物体动能大小
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内能》(第一课时)
武平县实验中学物理组刘盛忠
课题
物体的内能
序号
项目
内容

课标要求
了解内能和热量概念

教材分析
1、内能概念理论性较强(包含内能大小决定因素和改变内能方式)
2、热量概念是十二章热量计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了解分子运动论和机械能知识,具备了内能概念建立的基础

教学目标
A、质量10g,温度80℃水
B、质量30g,温度60℃水
提出问题: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呢?
演示实验:
1、硝化棉燃烧
2、用打火机使铁线发热
3、弯折铁线使它发热
4、摩擦双手发热
引导学生分析硝化棉燃烧原因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改变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演示:打气让活塞冲出实验
引导学生思考:
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学生看书并回答三者的区分并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
学生交流并回答问题
回顾知识
为内能概念教学作准备
类比法加深理解
加强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加强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练习加强对内能理解




教学中加强对内能大小因素这一难点的理解,通过练习强化。
做好几个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验,并解释实例。
2、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总和。
提醒学生
内能和机械能比较
宏观上:
温度
体积
质量
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比较,回答
A的温度高,动能大,但质量小,内能无法比较。
观察并思考如何改变内能
参与思考并回答老师问题
观察现象并思考
学生:返回仓和大气摩擦,做功增加了内能,温度升高。
1、了解内能概念,会比较物体内能大小
2、能判定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
3、会区分热量与内能及温度三者关系
4、动手体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学重点
内能,内能改变两种方式,热量

教学难点
内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方法
实验法、类比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课
新课
小结
作业
导入
复习
分子运动论、机械能知识
提问学生:知道返回仓为什么成为炽热的火球了?
热传递形式:传导、对流、幅射
课堂练习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物体内能增大,一定温度升高
D、对物体做功,物体热量增大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
课本38页
看图片并思考原因
学生回答
分子运动论:
1、物质有大量分子组成,分子在作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