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修辞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矛盾修辞‘探析
邹晓玲
(湖南辩技大学外阕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摘要:汉语的矛盾修辞建一种积檄的修辞现氟。
本文通过对矛盾修辞的定位橼讨了矛盾修辞与“自相矛震”及逻辑的复杂荚系,从而藏碉矛看修辞英表面点磅不舍逻辑并非真撼的不舍逻辑.正确运髓这种修辞手段,有可能化平淡为神奇,达到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
关键词:修辞逻辑矛庸
引嵩
爱情,自古以来始终是一个神圣而伟大的话题。
伟犬的戏捌家莎±毙亚辨在16世纪勰写下了躲炙人口的诗钧:
(1)G ood ni ght.g ood ni ght!P ar t i ng i s s u c h sor r ow t hat I shoul d sa y goo d ni ght t i l l i t be t om or r ow.
丽伟大的新月派诗人狳志摩在他的《赠日本女郎》中遣蘩琴了精彩懿袭蛊:
(2)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麓,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
莎翁笔下的“s w eet80r r ow”与志摩诗中的“蔷孽爨的忧愁”,两者措辞如出一辙。
出语惊人,液达脱俗。
邀在修辞上属于oxym or on(矛盾修鼯法)。
O xym or on(矛矮修辞法)一诿源宴番膳语oxys《潮s har p[锋利]+m or os(I i Pf ool i s h[愚蠢])。
意为“突出地荒谬”(poi nt edl y f ool is h)。
亚里士多德曾说:“给平常的语言赋予一耪不平常的气氛。
这是很好的:人们喜欢被不平常的窳嚣所打动。
”苏东坡也说过:“海文以反常会道为趣。
”矛盾修辞诚是这样一种语表“不平常”、。
反常”,而语里“合道”的修辉格。
一、矛霜修簿憋定位
矛聪修辞法在汉语中的使用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年前。
先哲们就用矛盾修辞法来表达深邃的思想和复杂的感情。
j
(3)gf常无海辩无不为。
(《老子》三十七章).,
(4)危者,安篡位也。
乱者,有其治者也。
(《周易系辞下>)
然瓣,在汉语巾,矛詹骖黪接霉与其它修辞手法综合运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联系有区别.因i i i f显得扑朔迷离,其意蕴也变得聪加精深而耐人寻味。
我阑第一本修辞格的著作陈望道先生参考英语的修辞格分类体系所编成酶《移黪掌发梵>一弗,将汉语审酶这种瑷象努入“姨树”格中“魇映”一类。
定义为:“揭乐互相反对的事物来相映相衬的辞格”,然腐他把映衬分反映和对村两类进行论述。
她认隽把一转事携上嚣静黪格两种戏点的映衬髂为反映。
在随后所举七则例句中,有五则与矛盾修辞重念。
例:(一)选自《红楼梦>六十三回袭人对宝玉的话:“僚不得人说你是无事忙!这会子关了门,人倒疑惑起来,索性再等一等。
”(二)《费德利克小姐》第一幕:“好聪骥豹穰涂法子!你们鼹个之闽还耀得着这静避劳么?”
陈望道先生认为以上两例是关于一件事物的两种辞格的映衬。
如“无事忙”的“无事”是借代辞.“事”字的原意是“紧要的事”;“好聪明的糊涂法子”的“好聪明”便是倒反筹,瘫意是“好襁涂”,浚t是获映衬簿格惫度分析上述语意。
从矛盾修辞角度来分析:“无攀”怎么会“忙”呢?“无搴忙”显然艇个语意矛盾的短语。
但这矛盾深层的意蕴怒可以理解的。
葬宝钗媸“无事憾”这个矛藤修辞的绰警含蓄飑播壤贾宝玉不安心读书.一天蓟晚厮混瞎忙的性格,言简意赅。
曹雪芹的这种打破常规,故戥矛盾的描碍手法是清“矛羼”筹撩。
矛嚣修簿这种“事肇功倍”的效果在著述的标题和影视剧名中可以得到印证:如邓拓的杂文《不要秘诀的秘诀》,壬小强、白南风的经济著作《富饶的贫困》,又如电影《死去活寒》、《无情的情人》及电视剽《为了聚会髓告别》等。
可以说,一经“矛盾”便异常醒目。
引人人胜。
由此可见。
“矛盾”修辞,在这个充满了矛盾的世器,豢赘有着较秀广阔鳇发展裁途。
我稠理应绘其一个科学的定位,而不应该把它与其它修辞格混为一谈。
二、“自棚矛盾”与“矛盾修辞”
“吾盾之坚,物奠能陷”,“吾矛之剩。
予物无不陷也”,《韩菲予》孛楚入的濒句话不能嗣时成囊,违反了形式逻辑中的矛盾律。
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矛盾的判断。
违反矛盾镲的思维,反映在语言孛,就是表达憋蘸后矛j i孽:
(5)这是一头多奶的公羊。
(6)孤儿的父亲在喝酒。
两个句予都是前后劳盾顾此失彼的病句。
然两我们经常看到或断剜下嚣酶一些说法:“詹方的蘸线、熬悉懿陋生人、黑夜中的白昼、年轻的老年人、不该笑的笑话”。
这些都是矛麟的表达,张修辞上可归于矛盾修辞。
比较这争争“耋攘矛赠”与“矛瓣修辞”。
我们发褒它们的相同点柱子结构和语义上:弼者都是字黼上前后语义矛盾的词句组合。
两者区别是:“自相矛盾”是绝对的。
静止的,凭条件的,因黼是无法解释的。
矛艨修辞则是襁对的,动态昀,可敬壤辩的。
如格言:失败为成功之母。
从静止角度看.失败是成功的对立面,两者永远走不到一起。
但从动态缃度看,一甥攀物郡朝饕矛盾的对立题转化,失效歪是成功的起点。
因此,从现象上看。
“自相矛盾”与“矛盾修辞”是一致的,但从本质上看,两者截然不同。
“自相矛盾”是思
“上下"域空间性隐语的顺应性特征研究
王建英
(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061)
摘要:顺应理论给考察语言的使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语言的使用具有语境关系的顺应和语言结构的顺应性,这种顺应是动态的并带有一定的过程意识。
作为一种语言行为.上下域方位隐语是一种很主要的认知手段,顺应理论对上下域方位隐语的阐释力。
因此顺应理论可以用来阐释上下域方位隐语语言使用的顺应性特征。
即上下域方位隐语是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
关键词:顺应理论上下域方位隐语语境顺应
一、引言
纵观隐语研究史.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英语中的隐语多种多样。
有关结构性隐语(s tr uct ur al m e t a phor)及本体性隐语(ont ol ogi c al m et aph or)的问题,国内外已有不少论著.但对空间性隐语(spat i al i zat i on m et aphor)的研究则不多,基本上都是从宏观上论述了与空间隐语有关的语言喻化想象及隐化思维,V er schuer en(1999)的顺应理论启发人们用动态的眼光观察、分析和描述上下域空间隐语:
(一)从修辞的角度看隐语
.西方对隐语比较系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
他在经典名著《诗学》(Po et i cs)和《修辞学> (尺het or i c)中,多次提到了隐语的构成方式和修辞功能。
亚里士多德认为.隐语是一个词替代另一个词来表达同一意义的语言手段.两者属于一种对比关系。
这就是他的“对比论”。
公元l t!t纪的古罗马修辞学家昆体良提出了《替代论》(Theor yof Subst i t ut i on)。
昆体良认为,所谓隐语.实际上就是用一个词去替代另一个词的修辞想象,无论是亚里士多德的“对比论”。
还是昆体良的“替代论”,都将隐语看成是词语层次上的一种修辞方式,就其结构和形式来看,都是正常语言规则的一种偏离。
(二)从语义的角度看隐语
20世纪30年代,理查兹发表了《修辞哲学》(m Phi l o s ophyof R het or i c),首先提出了隐语互动(Int er ac.t i on)理论。
后来.布莱克在其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互动理论。
使其成为自亚里斯多德的“对比论”、昆体良的..替代论”以来第三种最有影响的隐语解释理论。
隐语互动论的主题观点是:(1)每一隐语陈述含有两个主词.
维混乱的产物,常给交际带来障碍.而“矛盾修辞”则是逻辑性严密。
思维更具合理性的表现。
正确运用这种修辞手段。
有可能化平淡为神奇,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体现矛盾科学的审美哲理。
三、矛盾修辞与逻辑
提及逻辑与修辞。
不少人觉得两者间并没有多大关系。
逻辑是人的思维规律和规则,是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主体把感性认识阶段获得的对事物认识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
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用判断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从而产生新的思想认识。
修辞则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充分发挥语言交际作用.根据题旨、情境选择最恰当的语言形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语言活动。
两者一个是思维规则,一个是语言活动,表面看来确实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在提到两者的关系时.最流行的说法是:“逻辑管对不对,修辞管好不好。
”明眼人不难看出.“对”和“不好”之间。
并不是全异关系。
“好不好”是建立在“对不对”的基础上的,一个逻辑上不正确的修辞能够说好吗?不能。
因此,修辞离不开逻辑。
逻辑是修辞的基础.修辞要服从逻辑。
具体而言。
矛盾修辞是否合乎逻辑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引言中阐述矛盾修辞的语义特征时.我们说字面矛盾的语义中蕴藏着深层的逻辑和深厚的意蕴.有精辟的语效。
这种表面上的不合逻辑并非真正的不合逻辑。
如:
(7)其实,家庭问题说复杂也不复杂.说不复杂也
38复杂。
复杂就是不复杂,不复杂也必求真不复杂。
(谌容《懒得离婚》)’‘.’
(8)走出“富饶的贫困”。
(文章标题:《人民日报) 1992生121月17日)
例(7)中,“复杂就是不复杂”。
孤立地看。
是不合逻辑的。
但结合具体话题看,则又是合逻辑的。
例(8)f i e为标题,新颖别致。
发人深省。
小结
汉语中的矛盾修辞是一种积极的修辞现象.它把一对反义概念的词语放在紧密的语法联系之中。
虽然从表面来看这样的表达法是不合逻辑的.但实质上是逻辑性严密,思维更具合理性的表现。
恰当地运用它可以寓丰富的情感意义于平淡的字里行间之中。
让语句产生新奇独特的艺术魅力,更好地传情达意。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一
[2]杨松芳.论矛盾修辞[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
(3).
[3]胡曙中.英汉修辞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5]王叔新.论汉语矛盾修辞与相关辞格的关系.台州学院学报.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