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十五年研究轨迹
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演变轨迹及其时代特征
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演变轨迹及其时代特征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竞争格局的不断变化,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培养模式的发展演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分析其演变轨迹,并探讨其时代特征,以期为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文章首先回顾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模仿苏联模式,到改革开放后的自主创新和多元化发展,再到新世纪以来的国际化、专业化、信息化等趋势,展现了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断适应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过程。
接着,文章从政策环境、教育资源、学科布局、培养模式、质量保障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研究生培养模式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动力机制。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归纳了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时代特征,包括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跨学科和国际化发展、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强质量保障和评估体系建设等。
这些特征既体现了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和期望,也反映了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文章对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改革创新、提高培养质量等建议,以期推动中国研究生教育在新时代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和更大的社会贡献。
二、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演变轨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经历了显著的发展演变。
这一演变轨迹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和背景。
初期阶段(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中国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培养模式主要借鉴了苏联的模式,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这一阶段的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课程设置较为固定,学术要求严格,但实践环节相对较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进入了转型期(19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初)。
这一阶段,研究生教育开始注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强调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他们在现代社会中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仅有助于他们在语言研究方面取得进步,还能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一些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和策略。
1.提供创造性的研究材料和任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该提供一系列创造性的研究材料和任务。
这些材料和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去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提出新的观点和创意。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有趣的文章、视频和图片作为研究材料,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要求学生在任务中表现出创新的思维模式。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意见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意见。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让他们在研究中展示自己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辩论活动,激发学生思维的交流和碰撞。
3.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任务,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是个人生活中的困扰,也可以是与全球热点话题相关的挑战。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能够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同时巩固他们的英语语言技能。
4.提供合适的技术支持在当今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提供合适的技术支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运用电子教学工具、在线资源和研究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研究途径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环境。
例如,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信息、参与网络合作项目等方式,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创新应用能力。
5.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密切相关。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例如分析问题、收集信息、制定解决方案并评估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通过这样的研究过程,学生能够逐渐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引入英语歌曲、英语电影、英语节目等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和创新思维。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开展实践性教学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高中英语教学还应注重开展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或者校外参观、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型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节目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培养其创新思维。
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解决方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其创新思维。
在学习阅读理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四、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写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写作,培养其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主题的作文,让学生在写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创新思维。
五、鼓励学生参与英语竞赛和活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英语竞赛和活动,培养其创新思维。
参加英语竞赛和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自我比较和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思维。
以上策略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些常用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方面培养创新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潜能。
创新思维的国内研究现状及培养
创新思维的国内研究现状及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所独有的禀赋,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那创新思维的国内研究现状如何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创新思维的涵义对于创新思维这个词的含义目前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述。
对其可以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方式。
狭义的创新思维指形成新的理论和新发明或发现及塑造出新艺术形象的一种思维方式,所强调的是思维的成果独创性、前所未有性,而且是得到社会承认的以及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的。
广义的创新思维是贯穿在人们提出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所有能对创新成果发生作用的思维活动。
内容涵盖在发明创造创新活动中直接提出新的解决办法和间接介入创新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方式包括逻辑和非逻辑思维。
一般认为,国内外目前对创新思维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没有一致公认的定义。
二、创新思维的国内研究现状关于创造力的起源,其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上可以认为开始于到一个多世纪前,但把创新即创造性思维作为创造之核心,对其开展完整与科学的研究就要晚很多。
[2]国内关于创新思维的研究主要始于20世纪80年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伴随改革开放,创新思维的探讨和研究再次兴起。
80年代初期我国的钱学森院士发表了《自然辩证法、思维科学和人的潜力》一文,大力倡导建立思维科学,也是得益此,之后成立了“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次年他又主持召开全国第一次“思维科学研讨会”,这次会议被看作思维科学研究进程中的里程碑。
随后的1983年第一次创造学学术研讨会召开,创新思维作成了各个领域的人们关注的焦点,有关创新思维的研究从这期间开始也逐渐获得大量积极的研究成果。
据国內对创新思维成果的不完全统计,创新思维领域的研究在1984年之前,鲜有论及创新思维的论文,1984年后,具有较高水平的相关论文就大量开始涌现,论文水平也持续提高。
80年代的学术专著重点是探讨思维发现的模式,也有一些思维科学方法论著不同程度的探讨创新思维。
初中教科研课题:《培养初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行动研究》方案
教师课题申报\初中教师课题申报《培养初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行动研究》方案《培养初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行动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背景、目的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提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这是我国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的重大改革,同时也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期间,中央领导一再指出,培养人才是“全党全社会的战略任务”这无论在我们国家历史上,还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都是第一次,意义十分重大,它说明创新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成为国家对教育培养人才的殷切希望。
面对新的时代,世界各国都在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在发现,发展鼓励本国国民的创造性,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
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
而要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关键在人才,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最艰巨的使命。
优秀人才,必然是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能力的内涵之一就是较强的思维能力。
教育能否圆满地完成使大批人才脱颖而出的使命,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一个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即是思维能不能培养?教育在人的思维能力培养中到底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目前我们的教育是一种以考试为中心,完全为了考试的教育。
这样的教育给老师和学生树立了一个错误的目标,尽可能多、尽可能准确地记住教科书的内容,并去考试时迅速复制;学生被要求做大量的练习题,是为了能够在考试的时候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题目。
这种以考试为中心,以记诵为手段的教育促成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训练程度的提高,却没有使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得到锻炼。
为此,我校根据国际、国内科技发展形势和对教育的要求,以及我国教育现状。
教会质疑方法 探索质疑过程 培养创新思维
教会质疑方法探索质疑过程培养创新思维【摘要】思维是创新的基础,质疑是思维的源泉。
创新始于质疑,要培养学的创新能力,必须从课堂活动抓起,让学生提出问题。
笔者认为:学生质疑能力形成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即:①奠定质疑基础→②强化质疑意识→③创设质疑氛围→④鼓励发散质疑→⑤形成创新质疑。
本文着重探讨了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初中科学创新思维质疑能力的培养创新始于质疑,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致力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质疑意识,教学生学会质疑,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由之路,是造就千千万万具有创新能力一代新人的起点所在。
本人在十五年的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作了一些探索,现将一些做法整理成文,请同行们斧正!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学生提不出问题,或者提出问题的质量不高的现象。
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其一,教师教育观念落后。
认为提出问题是教师的事,学生只要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就可以了。
其二,教学方法陈旧。
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讲结论,学生照模仿。
其三,教学内容刻板,“以本为本”。
教师讲的全是真理,不容学生怀疑。
其四,学生缺乏提出问题的知识和基础。
实践少,语言表达能力差。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学生不懂得质疑的一些方法,不知道从何处着手想问题,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常常注重引导学生学会一些常见的质疑方法。
1 因果质疑法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质疑方法,要求学生见什么问什么,每逢遇到一个新的仪器,对仪器的各个部件都问一问,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改一改可以吗?看到仪表中的刻度有的均匀,有的不均匀,问问它的根据是什么?有无零刻度,设在何处?它的最高刻度、最低刻度是多少?超过了会产生什么后果?解习题时,有时做对,有时却做错;有时解得很繁,有时又却很简捷;有的思路会引出正确结果,有的思路却会导致错误结果,是什么原因?每见到一个现象都要习惯于问一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平时常见的疑问,都要去细细地分析,可能就会平中见奇,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开题报告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一、背景和目标创新思维能力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学校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
然而,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强调灌输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这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文献综述1. 创新思维能力的定义和重要性创新思维能力是指个体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并在其中脱颖而出。
2. 目前存在的问题目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a.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b. 学生在学校课程中更多地被要求记忆和模仿,缺乏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c. 缺乏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探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四、教学策略基于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提出以下几种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1. 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活动学习资源和活动应该具有多样性,包括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科学实验等。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 激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故意设计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冲突和思辨讨论。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积极思考和寻找新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4. 融入创新实践的教学设计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纳入创新实践的要素,引导学生参与到创新性项目或活动中。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 会学生获取 、 处 理 和加 工 信 息 , 培 养 学 生 的 实 践 能 力 和 自我
动能够丰富学生 的知识 . 开拓他们 的视 野 . 符合青少 年求新求 在学完新 内容后 .教师可 以设计一些新颖 巧妙 的小 题 目, 以游戏或 比赛 的形式调动学生复 习巩 固新知识 . 使学生在轻松 愉快 的气氛 中有 听说 机会 . 既提高 F I 头表 达能力 和听力 . 又激
发其学习兴趣和热情 学生在课 堂教学 过程 中发挥 出的主体作
的过程 . 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 塑造创造性人 格 , 促使学生 异 的心 理 特 点
评 价能力 。英语课是一 门实践性很强 的课程 . 应着重培养学生
运用语 言进行交际 的能力 语言能力 以思维为基础 , 培养语言 能力应从学生 的思维能力人手。 初中生正好处在逻辑 、 判断 、 推 理 等抽象思维能力 的发展 阶段 . 已初步具备直觉思维和抽象思
创新思维培养计划: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究精神
创新思维培养计划: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究精神创新思维培养计划: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究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创新不仅仅是发明新产品或新技术,更是在解决问题或满足需求时能够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因此,创新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为培养未来新一代的创新人才,教育界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各种创新思维培养计划。
一、创新思维培养计划的重要性创新思维是一种跨学科的工具,并不局限于科学和技术领域。
创意思维的核心是独特性和实用性。
这种思维方式能够使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寻找机会和想出创新创意的方法。
如此一来,学生就能解决真正存在的问题和社会需要,而不是离开现实环境。
此外,创新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已将人类推向未来科技社会。
无论是大学还是工作环境中,每个人都需要掌握创新思维以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成为未来成功人才的关键。
在此背景下,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创新思维的主要特点学习创新思维,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核心特点:1.地毯式思考创新思维的前提是不设限制。
不应受先入为主的思维框架和常规禁锢的约束。
在地毯式思考中,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集思广益,尽可能地想象可能采纳的想法和方案。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收集多个视角和看法,了解各个方案中潜在的好处和弱点。
2. 提出问题环境的分析与评估创新能力的发展并不意味着要依照解决方案的思路不断前进。
更重要的是能够全面地去考虑问题,提出问题根源并提出更好的解决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们的类比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等思维方法的支持。
3. 掌握创造性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究精神创造性的想象力可以帮助人们从多个方向进行角度的推论解读,进而能够找到最好的答案处理方法。
在探究精神方面,也是考量了学生们的身体条件、管理方式、物理资料等多方面的知识,来处理和创新解决方案。
所以,在创新中,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究精神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如何实施创新思维培养计划1. 打造“思维棋盘”学生可以集体或个人在固定时间内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文献综述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文献综述本文通过广泛的阅读、比较,对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做一个概述与解读,对研究的框架做尝试性搭建。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首先,我们生活在以计算机与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时代,信息更新快、容量大的时代特点决定了我们要培养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
第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对国家而言,要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加强对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
第三、创新是推动整个人类的物质文化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二、几个概念的认识创新能力:目前的三个观点包含从概念、内涵的剖析到实际可操作性的思考,包含了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种观点以张宝臣、李燕、张鹏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核心是创新思维。
第二种观点以安江英、田慧云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表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一部分是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另一部分是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
第三种观点从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着手,以宋彬、庄寿强、彭宗祥、殷石龙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或方法论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四类。
创新思维:在创造性的诸构成要素中,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
这个核心的含义通俗地讲就是“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明显的改组,同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
这个概念强调了思维的优化组合与重新调整,目标是为了实现创新。
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造思维。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将创造思维结构分为发散思维(有发散就要学会聚合)、形象思维(一种直观的思维能力,它是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有效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辨证思维(质疑与思辨)和横纵思维(知识的广泛联系与拓展)等6个要素组成,培养创造性思维,何克抗教授又提出了5个环节,即: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重视直觉思维的培养;重视形象思维的培养;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重视辨证思维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背景国家领导人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现在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成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学校如何改革教学模式,使培养出来的人具有高素质、富有创造力,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传重要标准是看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这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置了严重的障碍。
传统的师道尊严,束缚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家长的传统观念也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另外,基础教育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也存在很多误区。
2、省外研究现状我国的创造性思维研究起步比较晚,直到八十年代初,在钱学森教授的倡导下,成立了中国创造学研究所。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创造教育的实验与研究,1993年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研究会。
1995年,“中国发明协会高校创造教育分会”正式成立,目前,全国约100所大学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创造学、创造性思维教育的研究及其教学。
浙江师范大学中文教师在近年开设了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选修课,并对创造性思维教育进行了一些研究。
目前,世界各国在创造型学习环境、创造性的培养途径、创造素质、创造能力、创造方法等问题上均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国外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起步早、底子厚,具有丰富的经验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国外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比较细化,他们有系统的培养创造性研究难点:找出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破除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三)主要创新之处研究内容的创新:本课题在查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学习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大意义、方法等理论知识,构建了自身的理论框架,逐步研究形成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式方法,总结出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一)理论依据在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文化日新月异,主要源于各个领域的创造性。
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一、引言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现代社会中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教育制度的传统化和标准化,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往往未能得到充分培养。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及其重要性。
二、为什么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指能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1.应对未来挑战: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未来的工作环境将充满不确定性。
中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能够使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2.促进综合素质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不仅仅是在学术领域中发挥作用,还可以促进中学生在领导力、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发展。
3.培养创造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基石。
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1.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学校应该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包括开设创新课程、组织创新活动和参与创新竞赛等。
这样可以激发中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鼓励自主学习和探索: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被鼓励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中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倡导跨学科学习:创新往往发生在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中。
因此,中学生应该接触不同学科的知识,并学会将其进行整合和创新运用。
4.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创新往往需要多个人的协作和合作。
中学生应该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5.提供鼓励和支持:中学生在创新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
学校和家庭应该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激励他们继续探索和创新。
四、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案例1.创新实验室:一些学校建立了创新实验室,为中学生提供了创新思维培养的平台。
在这些实验室中,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各种创新活动和实践,并得到专业导师的指导和支持。
《创新思维的培养》课程建设研究
《创新思维的培养》课程建设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创新思维是当代社会发展和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成为当今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学校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方式。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学生普遍存在着缺乏创新思维的情况。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设《创新思维的培养》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设计和实施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培养其开拓创新的能力和勇气,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研究《创新思维的培养》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教育改革和学生成长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通过对创新思维培养课程的建设和研究,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通过引入实践案例和讨论分析,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增强其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最终目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更加自信和自主,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1.3 研究意义创新思维是当今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一种能力,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当前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传统思维定势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课程的建设研究对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职场中,创新思维不仅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适应变革和挑战,更能够提升个人在工作中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社会层面,创新思维的培养将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并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通过对创新思维的培养课程进行研究和建设,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对整个社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培养创新思维的五个行动计划和目标
培养创新思维的五个行动计划和目标一、背景介绍创新思维是当今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它能帮助个人和组织在面临复杂的问题时找到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为了培养创新思维,我们需要制定行动计划和目标,并付诸实践。
本文将提出五个培养创新思维的行动计划和目标。
二、提倡跨学科学习传统的教育体系往往过分注重学科间的划分,导致学生思维局限。
为了培养创新思维,我们应该提倡跨学科学习,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观点。
这样,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拓宽思维边界,为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
三、鼓励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思维需要个体主动探索和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提供自由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
四、提供实践机会创新思维的养成需要实践的支持。
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这可以通过组织实践项目、实地考察、实习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亲身经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创新思维。
五、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往往是多人合作的结果,而不是个体的成就。
因此,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可以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
学校和组织可以组织团队项目、小组讨论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合理分工、有效沟通,并共同追求创新的目标。
六、总结培养创新思维需要长期的实践和努力。
通过提倡跨学科学习、鼓励自主学习和探索、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等行动计划和目标,我们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并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培养出一代充满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年轻人,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计划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的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课题研究第二阶段研究计划(研究时间:2015年12月-2017年5月)一、课题研究的目标数学学习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
传统教学只注重灌输书本知识, 只注重某一点上问题的解决,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比较薄弱、单一, 很少有人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思路。
教学评价也缺乏关注一个人成长的全程。
在教育理论界对进行创新教育的意义己取得广泛的认同, 而且关于创新原则、方向、模式等理论层面也进行了较多的阐述。
但是, 落到某一学科的研究则比较少。
本课题主要研究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为此, 一方面要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行为进行不断反思, 并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探索和发展, 即在传承与创新中实现新的跨越一方面要弘扬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实践“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教育理论,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丰富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成长、教师提高和学校发展。
因此, 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⑴收集适合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比较系统的多样化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趣味性、思考性、可活动性。
⑵明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构。
⑶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活动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等。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研究思路。
活动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活动因素,保证学生有自己真正的活动,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动眼,使教学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
活动化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试图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探究为主,把交互式、个别式等多种学习方式融于一体,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背景,以活动为载体,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以活动促发展,达到真正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
国际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国际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国际教育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方法。
国际教育通常强调多元文化的融合。
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到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同学和老师,这种多元的环境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们打破常规,思考新的可能性。
比如,在一个国际学校的课堂上,关于某个历史事件的讨论,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国家的文化和教育背景提出截然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这种多元的观点交流,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学会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国际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在国际教育中,更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
教师更多地是充当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去追求他们感兴趣的领域。
例如,在科学课程中,学生可能会被要求自主设计实验来验证某个科学理论,而不是仅仅按照教科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
通过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需要自己思考实验的设计、步骤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无疑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际教育中的跨学科学习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学科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融会贯通,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比如,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项目,可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地理学甚至经济学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跨越学科的边界,思考如何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是极为有益的。
国际教育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体验,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并且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学生需要面对真实的社会需求和挑战,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改善社区状况。
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研究综述
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研究综述
郑鸿颖;李珊
【期刊名称】《英语学习》
【年(卷),期】2024()3
【摘要】语言与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英语课程目标,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研究逐渐兴起和发展。
为揭示思维品质研究的现状,笔者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结合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分析了2018年至2023年关于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的研究文献,从词频、学段、主题、方法路径、关联性等角度揭示了这些研究的特点,发现了这一时期该类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所形成的三条强关联研究路径。
基于此,研究提出中小学英语思维品质教学研究三维模型,以期为思维品质发展研究提供研究框架和方向指引。
【总页数】8页(P4-11)
【作者】郑鸿颖;李珊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小学英语阅读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及其策略应用的综述
2.趣味课堂促进思维品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落地
3.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可能性及实
施路径4.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可能性及实现路径5.在循环往复中促进英语教学思维品质进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跨学科教育的实践与改进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跨学科教育的实践与改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创新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跨学科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以及跨学科教育在此过程中的实践与改进。
一、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以及应对挑战时所展现的独特思维方式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在大学教育中,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既要注重理论学习,又要注重实践训练。
首先,注重理论学习。
大学课程设置中应当注入培养创新思维的内容,如创新理论、创新模式、创新案例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理论,了解创新思维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自己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其次,注重实践训练。
理论学习只是培养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实践训练才是锻炼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实践性课程和科研实践等活动,提供创新实践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实践和创新。
二、跨学科教育的实践与改进跨学科教育是指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中突破学科边界,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进行融合和交叉。
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跨学科教育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拓宽知识领域。
通过跨学科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领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学科的知识范畴。
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他们跨学科思维的能力。
其次,促进思维碰撞与创新。
跨学科教育可以将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进行融合,通过跨界的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学生可以学会从多个学科的角度思考问题,形成独特的创新思维。
同时,跨学科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首先,课程设置上需要更加合理和科学,要避免过于碎片化的教学。
其次,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一个关键环节,需要有具备跨学科背景的教师来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跨学科教育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十五年研究轨迹摘要: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其一生发展至关重要,多年来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我国外语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本文通过对2001年―2015年近十五年间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界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结合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指出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看法和建议,以期为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辟更广更深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外语教学创新思维研究轨迹Starko(1995)认为创新思维是基于对一个没有头绪的问题探索和思考的开始。
创新思维与人格特点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如果人们具有勇于冒险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强烈的好奇心、广泛的兴趣和幽默感等人格特点,那么他们的创新思维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尤其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外语教学的薄弱环节(何其莘,2001)。
笔者对2001年―2015年近15年间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界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领域中的研究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试图从已取得的科研成果中总结分析并提出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开辟更广更深的研究领域。
1.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十五年研究历史回顾从2001年到2015年的15年中,我国学者在创新思维的研究领域共发表25篇研究论文,大致可分为2个阶段。
2001年到2007年为理论研究的萌芽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研究该领域的人数不多,多为理论研究,研究对象单一,研究成果极少。
2008年到2015年为理论研究发展和实践领域相结合阶段,在此阶段当中,研究对象增多,研究成果相对较多。
从2001年起,在国内外语核心期刊和重点大学学报上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论文有23篇,其中2001年1篇,2002年2篇,2003年3篇,2005年1篇,2006年3篇,2008年3篇,2010年3篇,2011年1篇,2012年1篇,2013年2篇,2014年1篇,2015年2篇。
由此可见,我国外语教学界对创新思维的研究领域正在不断开阔,研究兴趣逐渐加大,研究成果慢慢增多。
2.研究成果归类在过去的15年中,我国学者发表的外语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研究文章共有23篇。
为了方便分析,笔者从研究视角、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四个方面进行归类。
2.1研究视角研究视角主要分为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
在2006年到2015年的15年创新思维研究当中,18篇属于宏观视角,5篇属于微观视角。
宏观视角指的是研究者从创新思维培养的总体角度出发观察研究,而微观视角指的是侧重于研究英语教学的某一具体方面如写作、课程等。
2.2研究范围研究范围主要指研究涉及的内容和领域。
在宏观视角范围内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1)9篇有关理论层面的研究;(2)9篇有关培养模式的研究。
在微观视角范围内的研究成果有5篇,主要有三个分类:写作、口语和课程等。
2.3研究对象21篇论文研究的是英语专业本科生,1篇是英语专业硕士生,还有1篇研究是混合学生群体。
2.4研究方法就研究方法而言,理论探讨和研究层面的研究论文较多,有19篇,占总数的82%。
方法研究的层面成果较少,仅有4篇,占总数的18%,其中1篇采用了问卷调查,3篇属于个案研究。
3.研究成果总结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两个方面对研究论文的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3.1宏观视角的研究3.1.1理论探索的研究成果创新思维理论层面上的探索多从政策和英语教学大纲两个视角研究,该方面的研究论文共有9篇。
姚乃强根据新《大纲》要求针对教学要求、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作出详细说明和阐述。
李瑞芳探讨了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和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陈新仁、许钧从大学生角度通过调查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创新型外语人才的理念和内涵。
王金洛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就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一些实用建议。
张萍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该贯穿整个外语教学过程,并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王洁、汪刚、聂振雄对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必要性及教学理念进行重新思考和分析,强调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反思教学的研究意识。
黄振定、黄艳春认为“创新型外语人才”可分为单科研究型和复合应用型两大类型,阐述了英语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及课程设置和教学原则等方面的具体设想。
仲伟合则从专业内涵建设等六大方面探讨了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的途径。
仲伟合还结合《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文件的发布着重阐述了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功能用途,进一步探讨了该标准指导下的创新型英语人才的培养途径。
3.1.2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创新思维的培养模式主要从课程设置、学习策略、教材体系三大方面探讨,其研究成果共有9篇。
文秋芳认为培养创新能力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培养体系:由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英语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英语创新人才的手段三大部分构成。
郑玉琪针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改革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法。
鲁吉和周子伦则认为可以把学习策略教学和专业内容教学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黄振定提出创新型英语人才的培养要坚定地选择符合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柴改英以浙江工商大学的外语教学改革为例,指出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通识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张媛媛、韩高军介绍了“E+”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的创新,提出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庄智象等学者则从人才需求等十个方面对国际化创新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全面探讨,以期能探索出适合我国英语专业人才的创新发展之路。
仲伟合则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为例,探索了精英教育与优质大众化教育相结合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道路。
张文忠、冯光武就《英语教学大纲》中的课程体系方面提出设置直接针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块,并探讨了如何在该课程模块下的教学目标等方面体现英语专业人才的创新取向。
3.2微观视角的研究微观视角的研究论文共有5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类别:写作、口语和英语课程,笔者对这五个类别的论文研究成果进行一一总结。
3.2.1写作方面的研究有关写作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柴改英、郦青通过研究基于博客的写作评价系统重构,探索了以英语写作平台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商艳芝以英语写作精品课程的开发作为教学实验,结果表明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传统课堂写作教学可以开辟广阔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刘玉萍以在研究生高级英语写作课的教学实践中对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进行了一定研究,认为创新思维是写作的灵魂且能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的写作能力。
3.2.2口语方面的研究口语方面的研究主要从大学生的英语演讲探讨创新思维的培养。
张忻从两次大学生的英语演讲比赛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注重创新教育对语言学习尤其重要,由此论述了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的重要意义及阐明了创新思维的内涵,同时提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些具体建议和看法。
3.2.3英语课程的研究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英语课程主要以商务英语和综合英语两门课程作为研究对象。
柳青军、曾梅提出创新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开发学生潜能,探讨了结合商务英语的教学实际实施创新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唐燕玲则从我国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角度讨论了综合英语课程改革出现的历史问题与创新英语人才培养的措施,强调综合英语的课程改革需要教学理念、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系统的不断革新和探索。
4.评析在本章,笔者对近15年来的外语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析。
4.1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评析4.1.1在理论上的研究成果主要以国外的理论研究为基础,国内学者对创新思维的概念还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就我国外语专业发展的现状提出其发展前景中遇到的问题及论述了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创新思维的培养引入外语教学领域当中,发展和完善了外语教学改革中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领域。
4.1.2国内学者大部分从宏观视角角度出发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做思辨性的相关探讨,如理论方面上的探索或者针对我国的国情校情提出对外语人才培养体系的看法和建议等。
也有从微观角度探讨了在阅读、写作、词汇、口语、具体课程等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该领域逐渐呈现从宏观视角的总结性探讨到对具体课程方面进行研究,研究趋势逐渐细化,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4.1.3创新思维乃至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4.1.4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依靠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只有在教师充分发挥个人魅力,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之后,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1.5外语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可以通过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材体系、课程体系、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实施。
4.2问题与不足在近15年来外语教学中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中,纵然国内学者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笔者浅见,认为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4.2.1国内学者多从理论方面或者培养体系方面对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总结概括性的探索或者探讨,宏观视角的研究成果较多,但一部分缺乏具体针对国情校情的研究,提出的建议和措施也比较空泛,现实指导意义较少。
4.2.2针对外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等具体语言技能训练培养创新思维的研究成果不多,也严重不均衡。
关于具体语言技能的研究成果仅占论文总数的28%,写作方面的研究论文发表较多,翻译方面研究成果为零,可见研究方向和视角非常不均衡。
写作和翻译应用中创新思维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价值,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但缺乏深入和具体研究。
4.2.3研究方法单一,多为个案研究,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很少。
综合各方面而言,混合研究是所有研究方法中比较稳妥科学的研究方法,但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结合实验研究的混合研究方法几乎无学者采用。
4.2.4研究对象单一,多为大学生群体,其他年龄层的学生群体较为缺乏。
究其原因可理解为国内学者多就职于大学,大学生成为比较容易研究的对象,另外大学生的思维已经接近或者和成人相当,易于训练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初中和高中学生群体中培养其创新思维值得更加深入研究。
4.3未来值得研究的问题尽管我国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的创新思维培养研究在近15年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也有许多问题和不足。
比如:4.3.1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运用是否受到二语习得和文化背景的影响?4.3.2如何将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培养与改革后的教材体系的编写结合起来?4.3.3怎样将创新思维的培养模式融入日常具体的英语教学当中,各种培养方法和途径应当如何进行?4.3.4虽然目前在写作方面关于创新思维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需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