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背景下中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探索

合集下载

后奥运时期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向的探讨

后奥运时期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向的探讨
me ti t e mo ti o tn i c o fC i a c mp t v p r t r h y i e o f2 0 . i r s h s mp r t r t n o h n o ei e s o sa e e Ol mp c p r d o 0 8 a d ei i t t f t i Ke r s ft rt e Ol mpc p r d o 0 8; h n o e t ie s o t ; o i a in o p r n d c t n;h c e t c y wo d :a e y i e o f2 0 C i a c mp i v p r c mb n t fs o t a d e u a o t e s i n i h i t s o s i f c n e to e eo me t o c p d v l p n f
才培养的成功之路 ,不失时机 地推进其体教 结合 的战略转 变。科 学发展观将 是 中国 奥运 时期 最重要 的体 育发展 方 后
向。
关键词 : 后奥运 时期 ; 中国竞技体 育 ; 体教结合 ; 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 类号 : 8 - 5 G 0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7 6 0 ( 0 8 0 — 0 1 0 1 0 — 24 20 )3 0 0 — 2
维普资讯
第3 0卷
第 3期
20 0 8年 6月

辽 宁 体 育 科 技
U AONI P NG S OR CI C T S EN E AND T EC HNO OGY L
Vo .0 No3 1 3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J n 2 08 u. 0
体育人文社会学 ・
后 奥 运 时 期 中 国 竞 技 体 育 发 展 方 向 的 探 讨

“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动力系统及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动力系统及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重新分 配 ,改 革 的进 程 将会 遇 到 超 乎 寻常 的 阻力 ;第 二 ,建 立 和发展 达数 十年 的现 行体 育 体 制 , 已经 相 当 完备 ,具 有 很
1 我 国竞技体 育体 制 改革 时机 和 多元 化发 展
趋势
11 我 国竞技 体育 体制 改革 时机 .
程 的重要 阶段 ,这些 都将从 根本 上 决定 着 我 国体育 改 革 的发
展 方 向、模式 和水平 。 因此在 中国全 面而深 刻 的改革 背景下 ,
作 为社会 领域 的一部 分 ,中 国体 育 改 革必 然 是 社会 改 革 的 内
在对历 届奥 运 会 的 回顾 中可 以看 出 ,在 奥 运会 举 办前 。 社 会和政 府都会 投入 巨大的 物力 和财力 ,但 是 这 种投 资 主体
容之 一 ,其实质 是 体 育 领 域 内 国家 和 社 会 关 系 的重 新组 合 ,
核 心是竞 技体 育体 制改 革 。因此 ,中国后 奥 运 时期 体 育体 制 改 革具有 必要 性 和必 然 性 ,其改 革方 向必 然 走 向社 会化 、多 元 化的道 路 ,从 而使 体育 领 域 中的 利益 主 体 出现 多 元 化。体 育利益重 新分 布 ,即体 育发 展 过程 中社会 的政 治 、文 化 、经 济等资 源在从 事体 育事业 的成 员 之间 进 行分 配 和 配置 的方 式 与状态 的转 化 ,而这 种转 化 ,则 会导 致 从事 体 育 事业 的成员 之间 的利益 分化 ,最终 导致不 同 的体 育 利益 群体 的出现 。
上是 “ 十一 五” 计划 的后期 阶段 和 “ 二五 ”计 划 的初 期 阶 十
段 。纵观世 界其他 奥运 会举 办 地 国家 ,奥 运 会 后都 会 产生 一

后奥运时代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发展趋向研究

后奥运时代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发展趋向研究

体 质 健 康 和 体 育 权 益 倾 注 了更 多 的 关 切 度 。 国 竞 技 体 育 的举 国 体 制 有 两 个 模 式 :一 是 后 备 人 才 的课 程 学 习 和 体 育 训 练 完 全 在 学 校 进 行 , 我 的 战 略 发 展 方 向将 作 出 如何 的调 整 , 就成 为 我 们 思 考 和 关 注 的热 点 问 主 要 代 表 国家 有 美 国和 韩 国等 。 是 由 学 校 和 不 同 类 型 的 体 育 俱 乐 部 二

1 举 国体 制 在 今 后 相 当长 时 间 仍 是 我 国 竞 技 体 育 的 根 本 管 国 的整 个 体 育 事 业 的和 谐 发 展 。 为 广 大 人 民 大 众 身 心 健 康 服 务 的 最 和 理 体 制 终 目标 看 这 种 发 展 模 式 只 能 是 暂 时 的 阶段 性 的 。 随着 人 民群 众 的 物 质
【 键词 】 国体 制 ; 技 体 育 ; 育产 业 关 举 竞 体
举 国 体 制 为我 国竞 技 体 育 事 业 的发 展 立 下 汗 马 功 劳 , 世 界 范 围 运 行 中 过 分 追 求 竞 技 体 育 的 政 治 效 应 , 我 国 的 体 育 事 业 的整 体 发 展 在 使
内创 造 了竞 技 体 育 跨 越 式 发 展 的奇 迹 。 获 取 奥 运 金 牌 的效 率 上 逐 步 方 向 偏 离 了 既 定 的 目标 , 国体 制 剑 走 偏 锋 逐 渐 演 变 成 了争 金 夺 银 的 在 举 攀 升 ,从 建 立 社 会 主义 市 场 经 济 的 19 9 2年 第 2 5届 奥 运 会 到 2 0 0 8年 利 器 . 此 同 时 竞 技 体 育 与 大 众 体 育 也 被 人 为 的 对 立 起 来 , 发 展 比 与 且 的第 2 9届 奥 运 会 , 获 得 金 牌 1 3枚 . 共 4 占我 国所 有 参 加 奥 运 会 金 牌 总 例 严 重 失 调 。 举 国 体 制 在 其 发 展 过 程 中 。 于 注 重 对 竞 技 体 育 成 绩 与 过 数 的 8 % , 功 从 “ 二 集 团 ” 入 了 “ 一 集 团 ” 北 京 奥 运 会 我 国更 效 率 的 追 求 , 然 会 忽 视 人 自身 的需 要 , 全 面发 展 的 需 要 , 至可 能 8 成 第 跨 第 。 必 人 甚 是 以金 牌 总 数 位 列 世 界 第 一 。 随 着 我 国政 治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等 社 会 大 会 颠 覆 体 育 为人 民 服 务 的 本 质 , 化 体 育 的 功 能 。 与 以人 为本 , 学 但 异 这 科 环 境 的变 化 , 国体 制 与 社 会 大 环 境 之 间 渐 渐 出现 了很 多 不 协 调 的迹 发 展 的 社 会 主 旋 律 是 相 抵 触 的 , 恐 怕 也 是 举 国 体 制 在 发 展 竞 技 体 育 举 这 象 , 方 面 举 国体 制 在 国 人 心 中成 了 金 牌 的象 征 , ~ 方 面 我 国 竞 技 的 过 程 中 出 现 一 系 列 结 构 性 问 题 的 主 要 根 源 。 一 另 体 育 、 众 体 育 、 校 体 育发 展 严 重 失 衡 。 2 群 学 近 O年 来 , 民体 质 测 试 和 国 世 界 上 很 难 找 到 有 那 个 国 家 像 我 国 这 样 把 体 育 事 业 条 块 分 割 的 学 生 体 质 测 试 的数 据 显 示 我 国 国 民体 质 持 续 下 降 , 出现 了 与 金 牌 数 量 这 样 泾渭 分 明 , 竞技 体 育 、 校 体 育 、 会 体 育 各 自发 展 。 在 现 行 机 制 学 社

后奥运时期我国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后奥运时期我国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对 于在高 水平 运 动 队的 日常管 理 ,各 校 均 配 备 有领 队 、教 练 ,教 学 班 均配 备 有 班 导 师 ,对 学 生进行政 治 思 想教 育 、训 练 比赛 、学 习生 活 管 理 三 大主要 内容开 展 管理 指导 工作 。有完 备 的 日常
平体 育人 才 , 目标 是 完 成 世 界 大 学 生 运 动 会 及 国
体育 开始 “ 面登上世 界 体育舞 台 ” 全 。但如 何 使得
强 国更强 ,0 8年 的 奥运 会 对 于 中 国来 说 ,是 一 个
际 、国 内重 大体 育 比赛 的参 赛 任 务 ,为 国家 奥 运 争光计 划 和 竞 技 体 育 可 持 续 发 展作 贡 献 。最 终 教 育 部确 定 了全 国 25所 具 有招 收 高水 平 运 动员 资 3 格 的普 通 高等学 校 ,增 幅达 20 。所 涉及 的项 目 0% 从 涵盖 了大 多数 世界 大学 生 运 动会 所设 的 l 到 6项
后奥运时期我国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黄 靖 钧 熊 涛 韩 开 焱
( 九江学院体育 学院 江 西九 江 3 20 ;2东华 大学体 育部 上 海 2 10 ) 1 305 0 15
关 键词 :后 奥运 时期 普 通 高校 竞技 体 育 发展 战略
中图分 类号 :G 8 8 文 献标识 码 :C 文章 编 号 :17 — 55(00 1 00 一 (5 0 64 94 21 )0 — 11 0 )
21 年第 1 01 期
No .1, 2 1 01
九江学院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u a o ui gU iesy (a r c ne ) o r l fi a nvrt nt a si cs n jj n i ul e

后奥运时期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后奥运时期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后奥运时期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吴 尚(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警体部,河南郑州450000)摘 要: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体育的盛会,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鼎盛时期,被诸多专家、学者认为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分水岭”。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对后奥运时期竞技体育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同时从我国的体育发展现状,推断后奥运时期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关键词:后奥运;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790(2008)05-0126-03收稿日期:2008-05-06作者简介:吴尚(1971-),男,河南郑州人,讲师,硕士。

1 竞技体育释义及其历史回顾1.1 竞技体育的释义现代人把竞技体育称“竞技运动”、“运动”,即按照一定规则,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个人或集体在体能、心理、智力等方面潜力的基础上,达到提高竞技能力水平,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

竞技体育的内容包括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为创造优异运动成绩而组织的运动竞赛,以及为保证训练与竞赛顺利进行的场地、设备、器材等物质条件和科学理论研究[1]。

1.2 竞技体育发展的历史回顾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经历了旧中国和新中国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从总体上讲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滞后于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尤其旧中国,竞技体育的总体水平大大落后于世界,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的运动员无法与世界各国运动员同场竞技,他们留给新中国的是奥运会上的“零”。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竞技体育有了飞速的发展,在排除各种政治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新中国派队参加了第十五届奥运会,第一次进入了奥林匹克大家庭。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和各种政治运动的干扰,中国运动员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中国的竞技体育开始引起世界竞技体育的观注。

后奥运时期的体育发展趋势探析

后奥运时期的体育发展趋势探析
2 各 类 体 育的 相 互 割 裂 、
我 国体育系统之间相互 割裂 , 互拆 台的现 象十 分严重 。竞技体 相 育一枝独秀 , 群众体育曲高和 寡 , 学校体 育 自娱 自乐 , 此局面 对 中国体
育全面 、 协调、 可持续发展很不利 。 () 1 从体教结合到体 教分 家。早 期中国 的竞 技体育 也从学 校和基 层开展 , 而后就发展成为从体校到省市代表 队和 国家队的三 级训l 练网 。
事业整体发展造成严重影 响。2 0 0 8年奥运会后随 着我 国社会转型 的加速 , 竞技体 育体制 的改革是 必然的 , 因为“ 何一 个国家的竞技体 育体 任 制都 应该是 开放 的 , 与时俱进 的, 必须 同步于 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变革” 。
【 关键词 】 后奥运 时期 ; 发展趋势 ; 育改革 体
育对群众体育有较强的导向性和示范性 , 而群众体育的普及又为竞技体育 规定。否则就会市场混乱 , 运作困难。 的发展奠定基础。自从“ 举国体制” 这一封 闭的竞技体育体制形成后 , 体育
系统的 乍 转移到竞技体育 , 重J 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也渐行渐远。但谁
前提条件 是体育格局要有所 改变 , 体育发 展的重 心要 由竞技体 育转 向 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才会有保证。仅仅依靠政府拨款, 不打好群众体育 大众体育。北京奥运会的举办 , 会极大 的推动 中 国高等体 育教 育改 将 基础 , 只能使竞技体育发展之路越走越窄。 革和发展群众体育的进程 , 会 极大地 推进奥林 匹克 文化在高 等学 校 j 5 - () 3 学校体育是否能成为群 众体育 的基础 。学 校体育对 于群众体 的传播与发展 , 以及加速大众 健身的热潮。 育的重要性不 言而喻 。众 多大学毕 业生走 入社会 加入 群众体 育行列 , 1 学校 体育的发展趋 势 、 是 否能够 成为体 育人 口是群众体 育发展 的重要 条件 , 学校 体育 也为群 是 学校体 育目标 向多 元化方 向发展 ; 二是 向着追 求阶段 效益和

后奥运时期中国竞技体育的出路

后奥运时期中国竞技体育的出路
科技信息
。高校讲. L0 2
S IN E E H O O YIF R A I N CE C &T C N L G O M T O N
21 0 0年
第5 期
后奥运时期中国竞技体育的出路
王 听 ’ 易 永 俊 。 王 玉 光
( 云南 师范 大学体 育 学院 云南 昆明 6 0 2 ) 5 2 2

1 我 国竞 技 体 育 的 发展 现状
4 1 国外 成 功 经 验 为 后 奥 运 时 期 我 国竞 技 体 育 的 出路 带 来 的 启 示 .
美 国是 世 界 上 的 第 一 大 强 国 , 政 治 、 济 等 在 世 界 上 都 占 有 重 要 位 其 经 我 国竞 技 体 育 在 举 国 体 制 下 迅 速发 展 ,为 了 适应 新 时 期 的 要 求 , 置 , 时体 育 产 业 化 的程 度 也 相 对 较 高 , 技 体 育 的水 平 在 世 界 上 也 同 竞 其 管 理体 制 、 练 体 制 、 赛 体 制 等都 发 牛 了较 大 的变 化 。 运 动 项 目 训 竞 在 是 独 一 无 二 的 。 于 美 国所 取 得 的 成 功 , 经验 也 是值 得 我 们 所 借 鉴 。 对 其 管 理 体 制 卜. 步 的 建 立 起 了 具 有 中 国特 色 的 体 育 运 动 协 会 制 ; 运 初 在 在管理制度方面 , 美 、 、 、 以 德 意 法等 国为 代 表 的“ 欧 模 式 ” 此 模 美 。 动 员 管理 体 制 f, 行 了 运 动 员 注册 制 ; 训 练 体 制 卜, 立 了 集 中 与 实 在 建 式 是 以市 场 化 为 基 础 的 社 会 运 营 和 管理 模 式 。 尽管 各 国所 采 取 的 具 体 分 散相 结 合 、 强 对 抗 的 训 练 体 制 . 多 同时 按 照公 开 选拔 、 平 竞 争 的 原 公 方 式 不 尽 相 同, 多 以俱 乐 部 为 基 础 , 但 以等 级 联 赛 为 杠 杆 , 以社 会 化 、 商 则 组建 国家 集 训 队 , 宽 了训 练 的渠 道 ; 赛 制 度 方 面也 实行 分 级 , 拓 竞 分 业 化 为 支 柱 的 自我 协 调 管 理 形式 。 也 是 一 种 相 对 均 衡 的 发 展 模 式 。 这 类 管理 , 极 面 向全 社 会 开放 竞 赛 市 场 。 积 美 国实 现 了 竞 技 体 育 和 高等 教 育 的完 美 结 合 , 分 体 现 出 了 以 人 充 竞 技 体 育 产 业 方 面的 发 展也 取 得 ,突 破 , 动 了 我 国 体 育 市 场 的 为 本 的 培 养 理 念 。 国 竞 技 体 育 取 得 的 巨 大成 就不 仅 仅 是 它 在 世 界 性 推 美 提 升 和 体 育 消 费 的 增 加 。据 统 计 ,9 8年 全 国 体 育 消 费 总 额 大 约 为 19 的大 赛 中取 得 显 著 的 、 人 的 成 绩 , 要 在 于 美 国 实 现 了竞 技 体 育 与 娇 主 10 4 0亿 元 。此 外 , 国 体 育 用 品 行业 产 值 近 几 年 都 以每 年 四 百 多 亿 元 全 高 等 教 育 的完 美结 合 , 此 基 础 七, 竞 技 体 育 纳 入 _高 等 教育 的 范 在 把 『 的速 度 增 长 . 育 彩 票 19 — 9 8年共 发行 6 体 9 4 19 2亿 元 , 为体 育 事业 的 发 畴 中 . 仅 能 时 大 学 生 运 动 员 发挥 和 挖 掘 竞 技 潜 力 的 饿 同时 , 能 享 不 还 展提 供 了更 多 的 社 会 资 金 。I 1 ] 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 42 后 奥 运 我 国竞 技体 育 的 出路 . 2 我 国竞 技体 育发 展 所 存 在 的 问 题 421 继续 推 进竞 技 体 育 管 理 机 构 的改 革 .. 2 1 投 入 与 产 出 的 比例 失 调 . 举 国体 制 是 我 国 在 总 结 了数 十 年 经 验 的基 础 上 建 立 起 来 的一 种 我 国在 多 年 实践 的基 础 上 , 渐 形 成 了 举 国体 制 。它 的制 定 为 我 体 制 , 保 持 着浓 厚 的计 划 经 济 色 彩 。目前 , 国 已经 进 入 了社 会 经 济 逐 其 我 国竞 技 体 育 的 发展 提 供 r巨大 的空 间 。 但 是 随 着 国际 竞 争 的压 力 , 它 时 代 , 有 的举 国 体 制 虽 然 经 历 了 数 十 年 的改 革 , 仍 然 不 能 满 足 竞 原 但 的实 施 也 反 映 出许 多 问题 。在 我 国 , 技 体 育 几 乎 都 是 由 国家 或 是 政 技 体 育 事业 的要 求 , 能 融 入 整 个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大 环 境 之 中 。 中 国 竞 不 府 出钱 , 样 花 的 是纳 税 人 的钱 , 同 国家 精 力 有 限 , 国家 带 来 了很 大 的 竞 技 体 育 管理 制 度 的 改革 已成 为 了一 个 不 争 的 事 实 。 国 际 竞技 体 育 给 在 压 力 的 发 展 等一 些 大环 境 背 景 下 ,人 们 对 竞 技 体 育 的发 展 进 行 了思 考 , 提

论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论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Vo. 5 No 3 12 . J n 0 0 u e2 1
论 后 奥 时 中国体 育 的改 革与 发展 运 代
史立峰 ,汤 卫 东
(. 1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 南京 2 18 ; 1 18 2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 院, 江苏 南京 20 9 ) 10 7
国 了吗 ? 在 以人 为 本 , 建 和 谐 社 会 的新 的历 史 条 件 下 , 构 我 奥运活动 , 却存在着不和谐 现象 , 就是大 众体育 活动过弱 这 国 的体 育 事 业 应 该 终 始 以 “ 本 主 义 ” “ 学 发 展 观 ” 人 和 科 为 过少。在我 国, 大量的人力 、 物力 、 财力 , 在发展竞 技体育 用
出成 效 来 ” 。他 说 , 国 8 % ~9 % 的人 经 常 锻 练 , 我 国 本 , 外 0 0 而 就是要求我们的体 育改革 成果惠及 尽可 能多 的人 们 , 反
回顾 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 , 大众体 育始终是 受到重 体育是人 的基本权利之一 , 与公 民的受教育权 、 健康权 、 娱乐
1 协调发 展 : 中国体育 工作 的基 本方 针
中国体育是全 民的事业 , 其根本 目标是增 强人 民体 质 , 提高全 民族的整体素质 , 其根 本任务 是开展全 民健身 活动 , 增强人 民体质… , 中国体育工作的基本方针就是各项体育事 业协调发展。原 国家体委 主任 伍绍祖在 总结 北京 申办 2 0 00
主题进行新的改革 和发展 , 这也是北京奥运会 后我 国体育 战 上 , 用在培养体育精英 上 , 在金牌银 牌的争夺 上。虽然夺 用
略 的重 要课 题 。
得世界冠军是令人振奋 的 , 不能 以忽略大众 体育为 代价。 但 我国的大众体育不仅没 有随着竞技 体育金 牌的增 多而蒸蒸 日上 , 相反却呈现每况愈下 的趋势 。

2008奥运会后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走向趋势

2008奥运会后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走向趋势
1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1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 目前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正在由政府管理型向社会管
理型转变 ,处于政府管 理体制 向政府与 社会结 合型管 理 体制的一个过渡阶段 。
1. 2 我国 体育 管理 体制 存在 的问 题 1. 2. 1 政府型的管理体制依然占主体地位 在我国 ,政府采用垄 断的方 式实 施管理 ,一 方面 ,快 速提高了我国的竞技体育 水平 ,另一方 面却限 制了社 会 参与体育的积极性 ,而 且政府 易于陷入 大量的 事务性 工 作 ,削弱宏观管理职能 。 1. 2. 2 体育的职业化 、实体化发展程度较低 由于我们实行市场经济 的时间 还较短 ,对 职业 体育 发展的规律及基本要素的理解认识还不深 ,所以 ,迄今为 止我国体育的职业化 、实体化发展水平还较低 ,尚处于初 级发展阶段 ,这使得我 国整个 体育产业 化发展 处于较 低 的运行水平 。 1. 2. 3 金牌数量与质量的矛盾 中国参加 的 七届 奥运 会 中 ,能 夺到 金 牌的 有 20 项 (表 1) ,约占 所设 大项的 71. 4 %。在夺 金项 中 ,跳水 、乒 乓球 、举重 、射 击 、体操 、羽毛 球六项 ,虽 只占已 夺金 项的 30 % ,总金牌数却达 75. 5 %。这些 项目 (除 乒乓球 ) 均受 技能 、器材场地所限 ,与中 国至今未 能夺金 的足 球 、篮球 相比 ,对社会产生的 影响较小 。中国奥 运团在 七届 奥运 会总 共夺 得田 径 、游泳 这两 大基础 项的 12 枚金 牌 ,平均 每届 1.7 枚 。可 见在 这 两大 项 目面 前 并 未显 示 出“举 国”的竞技和功效 。就 是说我 们大部份 夺的只 是那 些比 较冷门的项目 。
·18 · ©
《内蒙古体育科技》(季刊) 2009 年 (第 22 卷 ) 第 1 期 (总第 82 期)

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体制变革走向

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体制变革走向
维普资讯
第 4 O卷第 1 1期
20 0 6年 l 月 1
武汉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J un l fW u a nt u eo h scl u ain o r a o h n Isi t fP yia c t t Ed o
Vo .6
后奥运时期 中国体育体制变革走 向
高 雪 峰
( 汉 体 育 学院 经 管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武 40 7 ) 3 0 9
摘 要 :0 8年北 京奥 运会 后 , 20 中国体 育体 制 的 改革 之路 将面 临着发 展观 念 的大 转 变 , 以奥 运 为核心 即 的体 育发展 观 向 以人 为本 的体 育 发展 观 的转 变, 竞技 体 育 强 国的 目标 指 向 向着 体 育 大 国的 目标指 向 从 转变, 从体 育利 益单 一主体 向社会 化 多元 化发 展 观 的转 变 , 渐 进 式 自然发 展 观 向“ 点 突破 、 面推 从 重 全 进” 系统发 展 观转 变。 发展 重 心的大 转移 , 的 即体 育工 作 重心 将 出现 以群 众 体 育 为 重 点的 战略 大 转移。
mea w n ign t nt p r fra ain f m a mii rt gsot b n u j t et h n y d l inn ai oasot o ln t ,r d n t i p r yo esbe i teo eb o l o o s an s v o c
中 图 分 类号 : 8 5 G 00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05 0 2 0 )100 —7 1 0 —2 X(0 6 1 -0 10
Te e c o nd n y f r Chi e e s o t y t m e o m u i o t Ol m pi r n s p r s s s e r f r d r ng p s y ce a

后奥运期我国竞技体育制度框架创新的研究

后奥运期我国竞技体育制度框架创新的研究

京奥运会获得了圆满成功 ,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制度的改革将提速进入轨道 。对我国竞技体育制度框架创 新的研究可以为后奥运期 ( 在奥运会结束后 ,举办国体育发生一 系列明显变化的一段较长 的时期) j u 我国竞
技体育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1 我国 竞技体 育 制度框 架 创新 的含 义 制度创新是在原来体制 的基础上为了解决体制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和僵化 、老化问题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变 迁方式 ,主要着眼于现存制度的弊端和缺陷而进行的带有表面特征的变革制度 ,是国家、政府 自 上而下发起 的,是对社会 的具体制度如市场经济体制、企业和公 司制度、教育制度等进行 的变革 ,对各种具体制度的安 排所作的创新。我国竞技体育制度框架创新就是在保 留原有的竞技体育体制基础上 ,对中观的制度框架进行 改革 和创新 。 2 我 国竞技 体 育制 度框 架形成 、发 展与创 新 的历史 沿革 2 1 我国竞技体育制度框架的孕育与初创阶段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成立 以后 ,在 很短 的时 间 内就基本 上建 立 了较完 备 的体育 管理 体制 。其 基本 特点 是 :以 团 中央为 主管 领导 ,以中华 全 国体育 总会 为具 体操 作 ,以教 育部 、中华全 国总工会 等部 门系统 为各方 协 作 的 体育管理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到 15 年上半年 ,鉴于全国体育的发展和共青团 自身 的特点 ,团中 92 央认为继续由团中央主管全国体育工作 已不太合适 。1 2 7月,中国体育代表 团在新 中国成立 后首 次参 9 年 5 加了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 的第 1 届奥运会 。也是首次参赛 的苏联代表 团获金牌 2 枚、奖牌 7 枚 ,金牌数 5 2 1 和奖牌数均居世界第二位 ,总分和美国并列第一,而我国代表团却空手而 回。这不能不给中国体育代表 团以 极大 刺激 。 15 92年 8月 2 1目,团中央 军体部 部 长 、全 国体 总秘 书长荣 高 棠上 书党 中央 ,9月 61 3教育 部长 马 叙 伦 向政 务 院呈递 建议 书 ,两份 报告 都 明确提 出建议 ,在 政务 院设 立一个 全 国体 育运 动事 务 委员会 ,最好请 贺龙 同志任 主席 。 15 92年 1 月 中央体 委成立 ,贺龙 任 主任 。并 于 15 1 94年改 名为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体 育运 动 委 员会 。15 年全国各地纷纷成立相应的地方体委,15 年各省在体委建制下陆续建立和完善体育工作大队 , 96 99 国家集 训 队也逐 渐成 为常设 建 制 。标 志 着政府 型竞 技体 育制 度框 架初 步形 成 。 22 我国竞技体育制度框架尝试性创新阶段 . 改革开放以后 ,为适应社会经济 的发展以及 17 年我国重返 国际体坛的需要 ,加强对竞技体育 管理 的 99 力度,国家体委在 内设机构上增加了管理竞技体 育的职能部 门,把原来管理体育运动项 目的 3 个业务单位

浅析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体育

浅析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体育

浅析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体育韩春风138****4027************************.cn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到来,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体育盛会之一,它无疑将会对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深刻影响,特别是对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等方面今后的发展产生更直接的影响。

我们应该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不仅要在奥运会上借助东道主的优势创造好成绩,更要在奥运会结束之后创建一个更加繁荣的体育发展形势。

如何利用举办奥运的良好契机,深化体育改革,促进我国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事实证明,绝大部分奥运会举办国会在奥运会结束之后迎来体育领域的空前发展。

日本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16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3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成绩。

同时,也成功地向世人展示了日本经济复苏的实力,极大地鼓舞了日本民众。

奥运会结束之后,日本把本国的体育工作重心从竞技体育转移到大众体育上来,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政策,确保大众体育开展的资金、体育场地设施、社会指导员等,经过40年的发展,日本大众体育成绩斐然。

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韩国政府迅速调整了体育策略,以倡导“繁荣经济”为主的金泳三政府提出了竞技体育商业化的策略。

由于当时的人们仅仅局限于比较热门的项目,所以竞技体育的商业化在韩国并没有发展的很好。

但是,与日本相同的是,韩国同样在奥运结束之后掀起了大众体育热潮。

1993年,韩国政府开始实施名为“提升国民体育的5年总体计划”的体育政策,从1993年到2002年的两个5年总体计划实施期间,全民健身政策在全民健身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成效。

在体育设施的兴建、体育活动计划和比赛项目的发展、公益体育俱乐部的增加以及体育活动指导者和教练的大量出现方面效果显著,人们有规律的体育参与已经明显增加了。

从日韩两个过的经验我们不难看出,奥运会对整个体育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如何利用奥运会带来的大好形势,是每个体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北京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改革路径选择

北京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改革路径选择
一直奉行的 是渐进 性的 体育体 制改 革路 径 , "双 规 制过渡" 是中国渐 进体育 改革 的一个 基本 方式, 其 基本理 念 "存量" 是: 在旧体制 暂 时不变 的情 况下, 在增 量部 分首先 实 行新体制, 然后随着新体制部分在 总量中 所占比重 的不断 加 大, 逐步改造旧体制部分, 最终完成向新体制的全面过度
2010 年 5 月 第 29 卷 第 3 期
� M a .201 0 湖 北 体 育 科 技 H bei S port sS c ienc e V ol .29 N o.3
北 京 后 奥 运 时 代 我 国体 育 改 革 路 径 选 择
张兆青
摘 要: 提出了北京后奥运时代我国 体育改革 的路径 , 自 上而下 的政府主 导的强 制性体 育体制 改革 与自下而上的社会选择的引导 性体育体制改革相结 合� 整体的 渐进性体 育体制 改革和 局部的激 进性 体育体制改革相结合的方式 � 关键词: 体育全球化; 北京奥运会 ; 体育体制改革 05 中图分类号: G 8 0文献标识码 : A 003 983 X ( 201 0) 03 0263 02 文章编号: 1
[ 4]

渐进性改革的目 标在 于实 现体 育体 制的 逐渐 转轨 �到 目前为止, 渐进性的体育体制改革 还没有 放弃竞技 体育优 先 发展的地位, 以 "举国体制" 为代表的体育管理 体制也没 有多 大的变化甚至有加 强的 趋势�渐 进性 改革 是在 保证 竞技 体 育获得好成绩 的前 提 下, 在管 理 机制 上 与 市场 经 济进 行 磨 合, 以此来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体 育事业 �双轨制 体育改革 保
� � � � � � � � � � � � � � � C R P -O G P ZH AN G Zhaoq ing

漫谈奥运会后的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漫谈奥运会后的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文观念 ,尤其是 国家 的政治体制差异等 原因 ,当 今 世 界 各 国社 会 体 育 管 理 体 制 的性 质 各 有 不 同 , 按 照管 理权 限 的归 属 。可 分 为三 类 :1 、政 府管 理
型 。 特 点 是 由政 府 设 立 的 专 门 机 构 管 理 社 会 体 育 。政 府 的权 力 高 度 集 中 ,并 采 用 行 政 的方 式 进 行 从 宏观 到 微 观等各 个 层 次 的全 面 管理 ;2 、社 会
“ 科学 发展 观 ”的统领 下 ,逐步加 以解 决 。 二 、外国体 育管 理体制 改革 的先 进经验
世界 各 国社 会 体 育 管 理 概 况 由于 各 国经 济 人
断式 的管理方式 ,体育质量 降低 ,从 而很难满足
群 众性 、多层 次性 的需求 。 ( )体 育职业 化 、实 体化 发展 程 度慢 二 积业 化 是 体 育 在 市 场 条 件 下 发 展 的 必 然 产 物 。职 业 体 育 主 要 依 靠 自身 经 营来 生 存 和 不 断 发
拨 经 费及 编 制 给 运 动 项 目管 理 中心 ,同时 配 以相 应 的体育设 施场 地加 以出租 。随着机构 的膨胀 , 运 动 项 目管理 中 心 这 种 事 业 单 位 已经 远 远 超 出 了
它 的职 能 范 围 ,全 面 运 动 项 目的 开 展 都 是 由管 理 中心 负 责 ,协 会 仍 然 无 事 可 做 ,基 本 上 被 管 理 中 心 所包 容 。“ 自由 ”市 场化 、无偿 化 ,运 动项 目管
漫谈奥运会后 的体育体 索 改革的趋势 l j
刘 云英 潘 洪涛
渤 海大 学 ( 州 1 1 0 ) 锦 2 0 0
沈 阳体 育 学院 ( 阳 1 0 0 ) 沈 1 12

后奥运期我国竞技体育制度框架创新的研究

后奥运期我国竞技体育制度框架创新的研究

育制 度框架创新的具体 内容进行 了设 计和构想 。
关键词 : 后奥运期 ; 竞技体育 ; 制度框架 中图分类号 : 8 —0 G0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2—16 (00 0 —0 2 —0 17 352 1 )2 0 5 3
Th n ov to o fChi s h e is S se a t r Olmpi me c Ga s

(. 1长春工业大学 体 育部 , 吉林 长春
猛 孙 晓庆
10 1 ;. 30 22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 , 吉林 长春 10 3 ) 303

要 : 国竞技体育 制度框架经历 了孕育与初 创 阶段 、 我 尝试性 创新 阶段 、 多元化 创新 阶段 。通 过对后 奥运期我 国竞技
体育制度框架创新时代背景 的分 析 , 出奥运会后 我国竞技体育制度 的改革将提 速进入轨道 , 对后奥运期 我国竞技 体 得 并
奥 运 会 举 办 结 束 后 , 办 国体 育 发 生 一 系 列 明 显 变 化 的 一 段 举
应 的地方体 委 ,99年各省在体委建制下 陆续建立 和完善体 15 育工作大 队 , 国家集训 队也逐渐 成为 常设 建制 。标志 着政府 型竞技 体育制度框架初步形成 。
2 2 我 国 竞 技 体 育 制 度 框 架 尝试 性 创 新 阶 段 .
改革开放 以后 , 为适 应 社会 经 济的发 展 以及 17 99年 我 国重返 国际体坛 的需 要 , 加强对 竞技体育 管理 的力度 。国家 体委在 内设机构上增 加了管理竞技体 育的职能部 门 , 把原 来
较长的时期l ) 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提供参 考。 】我 j
1 我 国竞技 体 育制度 框 架创新 的 含义

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探索

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探索
2 0 1 4 年1 月
第1 期
体 育世界
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探索
李恒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 ,从举 国体制、弱势项 目 发展 、后备人才培养等三方面对后奥运时代我 国竞 技体育发展进行分析 ,提 出了促进我国竞技体 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 键词 :后 奥 运 ;竞技 体 育 ;可持 续发展


4 1— ・
子1 0 0 m 蛙 泳 、2 0 0 m 蛙泳 、4 ¥ l O O m 混合 泳 、4 " 2 0 0 m自由 泳 等项 目上 寻找突 破 口。
性 。高等院校 已经为我 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 贡献 ,积累了宝贵韵经验 ,尤其是在科研方面 ,在竞技 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做 出了巨大的成绩。因此 ,市场经济
办 国家 队 ,协 调 好 中 央和 地 方 的关 系 ,对 于 在奥 运 会 比
远 、跳高等项 目上具有一定 的优势 ,而世界体 育强 国 美 、俄 、德 、澳 、法五 国男子在短跑 、跨栏 、接力、跳 高 、跳远 、投掷等项 目表现出较强 的实力 ,五 国女子在 短跑 、中距离跑 、跨栏 、跳高 、跳远 、铅球 、铁饼 、标
1 . 调动 全 民积极 性 ,进 一步完 善 举 国体制
中在高低杠和平衡木两个项 目,但 由于后备力量青黄不 接 ,使这两个项 目的优势逐渐丧失 ;男队在 自由体操 、
全能 、双杠和团体赛中实力较强。在未来的奥运会竞争 中 ,中国队若想保持 目前 的优势地位 ,必须常存忧患意 识 ,调整项 目布局 ,巩固优势项 目群 ,拓展奖牌的竞 争
来办体育 的局面。对于篮球、足球等具有较强 的市场能
力 ,观赏性强的竞技体育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以市 场投入 为主 ,采 用职业化 管理体制 ;而对 于已形成优 势 、市场能力较差 、观赏性不强 的传统项 目,可 以继续

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向的思考

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向的思考
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 育发展方向的思考
Co sd r to n De eo m e tDi e to f Ch n n i e a in o v lp n r c i n o i a ̄Co p ttv p rs m e i e S o t i
atrB in y i Ga s f e igOlmpc me e j
中 图分 类 号 :S 12 G I .1
前 言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05 (00 0 00 —3 1 5— 2 6 2 1 )6— 0 1 0
与竞技体育强国的比例基本一致。单从数量上分析 , 试点中学 教练员基本上能够满足当前运动训练的需要 。但是 ,0 8 %试 点 中学教练员还兼 带学 校体育课 和课 外体育活 动, 工作量很大 。 调查表明 , 所有教练员都经历过体 育专业 的学 习, 中大专 以 其 上 的占总人数的 8 . % , 7 5 为试 点学校运 动训 练水平 的提高 提 供 了良好的保 障。但他们缺乏指 导高水平运动队的实践经验 ,
te Chn s a tri h e eo me t f o e i v p r ,p o o e h rn sa d r c mme d t n ft e C i h i e ef co n te d v lp n mp t ie s o s r p s d te t d n e o oc t t e n a i so h — o h
国, 我们的群众体育却没有得 到很大的发展 和全面普及 , 技 而体育局 、 竞 教育部又没有 相应 的教练员 培训制度 。教练员尤其 体育后备人才匮乏 , 各省市体育训练基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 国家 队 和各 省 专 业 队的 教 练 员担 负 着 培 养 我 国 高 水 平 运 动

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现行管理体制与"体教结合体制"并重发展的研究

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现行管理体制与"体教结合体制"并重发展的研究
越性得 到 了较 好地体 现 。
运会 的热情 一直高 于 西 方 国家 的人 数 ; 新浪 网上对
奥运 专题 的讨 论 和评 论 创 下 了上 百 万条 的纪 录 , 这
从 一个 侧 面也 体现 了人们 对竞 技体 育的熟 知和关 心
程度 。
由此可见 , 度 的集 中统 一 、 度 的 内聚 强 化 高 高 力 、 强地服从 和服 务意 识 、 效 的集 约机制是 我 国 较 高 竞 技体 育现行 管理 体 制优 势 的集 中体 现 , 并对 我 国 竞 技体育 的腾 飞发 挥 了重 大作 用 。但 与此 同时 , 这 种体 制 在客 观 上 也 带 来 了一 些 自身 难 以克 服 的弊
有形成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尚未彻底破裂和市场经
济体制 尚未形成 的过 渡 时期 , 技 体育 管 理 体 制继 竞 续 坚持 “ 国体 制” 是 社会 主 义初 级 阶段 进 一 步发 举 ,
适应的地方 , 但它在较短 的时间内用有限的人 、 、 财
物 力 , 旧中国 的废 墟 上 迅 速建 立 和 发 展 了 中国竞 在
育发展 中 的经 验教 训进行 了初 步总结 ; 同时 , 在前 苏
优势。我国在 18 9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 就取得 了
1 6枚金牌 的骄人 成 绩 , 国人 为 之 振 奋 ; 人 口规 使 而
模与中国相仿的印度 , 迄今为止也不在金牌榜前列。
即使 在今天 , 奥运 金牌 对 国人 爱 国主 义 激励 作 用仍
端, 如政府 包办 一切 , 得 过 死 、 府 在财 政 上不 堪 统 政
经 过几十年 的 发展 , 这种 体 制 虽然 从 本 质上 丝
毫没有改 变 , 但在 发 展 过程 中逐 步 得到 了系 统化 和 科 学化 ( 思想 一盘 棋 , 织 一条 龙 , 练 一贯 制 ” 即“ 组 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奥运背景下中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探索
吴印波1余捷21.河北联合大学体育部2.南昌工程学院体育部
【摘要】北京奥运会是寄托着十几亿中国人梦想的奥运会,是中国人在家门口扬眉吐气的一届奥运会。

在后奥运背景和举国体制下,由于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大量从事体育训练和比赛,往往忽略了生存技能的学习,让很多运动员在退役之后面临再就业难的问题。

这需要研究跟进,切实解决后奥运背景下中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问题。

【关键词】后奥运竞技体育体制改革
北京奥运会是寄托着十几亿中国人梦想的奥运会,是中国人在家门口扬眉吐气的一届奥运会。

北京是我们圆梦的舞台。

在情在理,我们勉强能够接受为了在家门口取得好成绩而坚持奉行的“金牌奥运”政策。

但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计划经济之下建立的举国体制已经无法适应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呈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弊端和不足,邹春兰现象的运动员在全国比比皆是。

近几年,我国实行的体教结合的运动员培养方式和俱乐部制得到了很好的方展,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也未见就有所降低,相反,许多进入了高校学习的运动员在个人的综合素质方面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纵观世界体育强国,无不是以体教结合的运动员培养方式为主的。

08年以后,我国的竞技体育还有必要为了“金牌奥运”而办吗?我们的泱泱大国还需要通过竞技体育在世界立足吗?我们为何不能借此历史锲机来逐步改革困扰我们多年的举国体制呢?要想打破该局面有几个
路径考虑,一是出些乱子,多几个邹春兰。

多几个艾冬梅,多几个没有偷盗行为的张尚武走入大家视线,这就需要媒体网络给予必要的帮助,把事实尽量“夸大”,掀起一阵波澜。

二是稍微淡化点金牌意识。

三是提出合理解决方案,借助西方已经取得成功的运动员培养模式,慢慢融合和逐渐改变现今的“举国体制”。

四是有社会责任感有魄力的“另类”领导出现。

第一点充分展示出体制弊端。

让激化的矛盾凸现出来;第二点要求改变思想观念,第三点指明方向才有懒人肯去尝试;第四点期待奇迹出现。

不过有个大大的疑问,__________如果不“举国体制”了,让受过良好教育的业余大学生自谋发展,冲锋陷阵,中国能培养出如此顶尖水平的运动员么?作为一名运动员,特别是在举国体制下成长起来的运动中,从小就经历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训练强度以及孤注一掷似的训练,他们并不像某领导所说的那样幸福。

因此,我们绝对不希望再出现更多这样的退役运动员,在情在理,国家应该感谢他们,是他们为我们取得了现在在奥运会的成绩,我只希望每一位运动员都有美好的明天。

不希望以他们的牺牲来作为体制改革的条件。

稍微淡化点金牌意识,至于这点,所有呼吁对我国竞技体育体制进行改革的学者都会在其文章中多次提出,北京的郑也夫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提到,记者:有人说,北京奥运是中国体育体制的分水岭,之后追求极少部分人竞技水平的举国体制将被推倒,取而代之的是全民健身。

您怎么看?郑也夫:我就是以上观点的主要提出者。

理由和前面说过的一样。

美国人不在意锦标。

美国是
篮球王国,丢了奥运篮球金牌都满不在乎。

为什么?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牛皮过,有自信,不怕别人看不起。

举国体制建立的原因就是找面子,找自尊心。

本届奥运,中国的金牌至少第二,说不定第一。

即使老二,也会吓老大一跳。

面子肯定是捞足了。

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乃至难以为继。

气出了,以后没必要,也没那个心气去不遗余力地追求锦标了。

奥运过后,中国的体育体制必将大变。

我们将告别“愤青”,成为心态平和的成年人。

所以,我觉得这个需要时间,就像我们体育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一样,现在不行,现在不改。

不代表永远不改。

借助西方已经取得成功的运动员培养模式,慢慢融合和逐渐改变现今的“举国体制”。

最后我们谈一下农民工体育权利问题。

“近年来安徽各地实施的颇具特色的“凤还巢”工程。

截至去年底,通过实施“凤还巢”工程,安徽省1000万外出务工大军中已有70余万人返乡创业,极大地带动了安徽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1000万人外出务工,其中的70余万人返乡创业。

70余万人,听起来确实不少,但相对于1000万人来说,不过是区区的7%__________,这么小的比例,很难说政策效应是明显的。

“请你用体育社会学的视角分析这种现象,根据分析设计一个研究课题,并写出课题设计。

”———70余万人返乡创业,这一现象怎么可以用体育社会学的视角进行分析呢?能够分析出什么呢?如果“要问的实际上也就是这种现象对农村体育已经和可能产生的影响”。

笔者认为这道题总体上非常好。

首先是测试了考试者的创新思维,你敢不敢去想象,就像天马行空的命题,什么火
星运动会,公务员的体育权利问题等,都展示了一个良好的体育认识论水平。

下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这种大迁移确实带给农村体育很大的变化。

举一个例子,农民不出去了,打麻将的人肯定多了,凑个几座不在话下,三代同上阵,这样是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中华麻将文化,夯实中华民族在后现代国内国际环境下的民族认同和感情根基的。

所以,通过独到的素材,开拓眼界,大胆思考,切实提高研究水平。

研究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扩宽体育社会学的边界,力争早日超越社会学的影响力,跻身国家重点发展学科的行列。

同时也可以通过另类思考,切实解决后奥运背景下中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问题。

参考文献:
黄璐.中国没产生过体育[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1):3-6.
黄璐.竞技运动异化论逻辑起点商榷[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8,23(3):239-242.
黄璐.《体育政治经济学》评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27(5):22-24.
黄璐.体育学纯粹理性批判[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

25(1):1-5.
黄璐.李力研体育学术精神追忆[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

21(4):336-338.
黄璐.中国是否产生过体育[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

22(1):1-6.365科技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