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资料(八)
自考近代陈刚串讲
授课老师:陈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讲义一、本课程的应试重点:1、对中国近现代史中所涉及的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历史人物要准确的记忆;2、对中国近现代史中所涉及的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历史人物能进行客观的评价。
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历史人物的判断标准:(以典型历史事件为例)首先,要看这一事件是不是历史上第一次发生的事件。
例如:1841年5月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921年1月香港海员大罢工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有组织的较量。
1922年7月中国二大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其次,要看一下这一事件是不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
例如: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了。
对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一般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展开。
二、如何掌握上述两个方面的重点呢?1、在对中国近现代史中所涉及的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历史人物进行记忆时,一定要把握住两条线索,一是时间线索,二是事件与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线索。
时间线索:1840年1919年五四1949年10月1日2007年10月中英之间第一次鸦战争……一一爱国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中共十七大的召开第一次鸦战争……一一爱国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爱国运动………新中国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的成立……中共十七大的召开(辉煌成绩的58年)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在这个知识点中,涉及到了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的考点了,另外也涉及到了对典型事件的评价的考点了。
1840年中英之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1856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1884年中法战争………- r《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一-《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 …《辛丑条约>其次,要求考生掌握列强对我国侵略给我国所带来的四个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第八章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一节《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1、[单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单选]在新解放区,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剿匪作战,共消灭国民党土匪武装200多万。
3、[单选]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完成全国大陆的解放。
4、[单选]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单选]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政策是镇压与宽大相结合。
6、[单选]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没收官僚资本。
7、[单选]1950年5月,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
8、[单选]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任务。
9、[单选]到1953年3月,我国建立了县级以上的民族自治区达47个。
10、[单选]1951年至1952年“五反”运动开展的领域是私营工商业。
11、[单选]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重工业。
12、[单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是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
13、[单选]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彭德怀。
14、[单选]1949年10月2日,第一个照会中国政府,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苏联。
15、[单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起止时间是1949年——1956年。
16、[多选]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交历史性巨大变化是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7、[多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奈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8、[多选]建国初期进行的运动主要有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五反运动、抗美援朝运动。
19、[多选]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很高营工商业进行全面调整的原则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20、[多选]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获得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条件是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全国2010年10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和答案解析课程代码:0370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侵略军是【】A.日本侵略军B.俄国侵略军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正确答案:C注解:这是列强军事侵略中国的一个例证。
题干指示为1860年,显然指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而只要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哪两个国家发动的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D八国联军的确也曾继续侵掠圆明园,但时间上不对,是1900年。
2.1895年签订的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正确答案:D注解:《南京条约》——1942年;《北京条约》——1860年;《天津条约》——1858年;《马关条约》——1895年。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结束,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从而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
3.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A.俄国B.日本C.美国D.德国正确答案:C注解:题目主要考查对于基本的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考查的是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是西方列强是哪国,由于美国参与侵略中国时,列强各国在中国都已经有很大侵略利益,为了取得他们对于美国侵略中国的支持和认可,所以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ABD在中国虽然都已经有很大的侵略利益,但没提过“门户开放”政策,因为这个政策对他们没有太大好处。
4.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魏源B.林则徐C.龚自珍D.洪仁玕正确答案:B注解: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代表作《四洲志》。
5.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时所确定的机关刊物是【】A.《民报》B.《新民丛报》C.《时务报》D.《万国公报》正确答案:A注解: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复习资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2.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3.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4.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地位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3.中国人民的持久作战,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推迟了日本的南进步伐,而且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4.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军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三、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内容及意义1.使已发动的抗战成为全民族的抗战2.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3.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4.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战争路线,是彻底的抗日纲领四、中国共产党关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五、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1.1936年12月,蒋介石飞抵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地区的红军,张学良在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与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六、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坚持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及三大经济纲领1.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精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1.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从1840年起,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动一系列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主要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要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政治控制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以及勾结清政府、镇压人民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经济掠夺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输出资本,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文化渗透主要表现为: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侵略,鼓吹侵略有功和“种族优劣论”,为侵略战争制造舆论。
2.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单选](1)从1840年鸦片战争及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开始,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之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
3.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1)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多选]①两对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多选、简答]②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往往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多选]①中华民族面对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考点串讲 第八章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时间: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七年历史。
导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这以后的七年间,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迅速回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建立和巩固了各级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成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大变化。
本章的学习重点、难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一节:《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单选、多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开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新中国成立初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困难,主要是能不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能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能不能保持优良作风。
二、祖国大陆的初步统一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巩固[单选]祖国大陆基本解放和各族人民实现统一的标志是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
[多选]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法律、法规、政策:(1)《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三、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2)统一全国财政。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经费的大量节减。
(3)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合理调整工商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八
黄埔军校
孙中山为黄埔军校题写的校训
孙中山、宋庆龄在开学典礼上 (右为校长蒋中正)
• 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随 后,将黄埔军校军和驻广东的粤军、湘军、 滇军先后改编为国民革命6个军,共8.5万人。 • 这时,北洋军阀统治着全国大部分地区。 直系军阀吴佩孚控制着湖南、湖北、河南 三省和直隶保定一带,约有30万人。孙传 芳盘踞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 五省,约有兵力20万人;奉系军阀张作霖 控制着东北三省、热河、察哈尔、京津地 区和山东,约有兵力30万人。他们与南方 的国民政府相对立,同时彼此之间不断明 争暗斗。
参加大会的12名代表
• 12名代表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 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 (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 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 ,周佛海(日本东京)。代表50多名中共 党员。陈独秀和李大钊因分别在广州和北 京有事,没有出席会议。包惠僧受陈独秀 派遣,出席了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共产 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
这说明,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来领导中国革 命,已成为中国最先进分子的共同要求。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 点和意义
1、特点: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 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 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 党。 2、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 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 明和希望
思想认识
•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 二、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 三、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 特点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 在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初 步结合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 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 望志路106号举行。其间由于会场受到 暗探注意和法租界巡捕房搜查,最后 一天的会议改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 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串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串讲一、近现代历史的时空定位中国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
其中,1840-1949属于近代史的范畴,从1949-今天属于中国现代史的范畴。
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贯穿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两个主要任务,也是我们进行历史研究与学习的主线。
二、近代史的起点近现代历史的起点性事件是鸦片战争,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出发点主要是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鸦片战争:1、战前双方态势对比。
中:封建社会制度,清王朝的统治已经衰相尽显;英: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2、战争的爆发:1840年在我国广东沿海爆发了鸦片战争,最后是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但在这一过程中也涌现出不少英雄人物与可歌可泣的反侵略事件。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的好朋友魏源则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开创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河;人民群众的直接反应则是三元里人民抗英,这时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3、战争的后果:1842年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开始进入条约时代,在此条约中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在这之后美国又趁火打劫地逼迫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使得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四大主权逐渐丧失。
4、对中国社会深层次的改变:新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新的阶级的出现(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新的革命要求:中国要完成第一个历史人物即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对于这一节的复习大家应根据教材上的思路进行,教材共分为四个小标题: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与文化渗透。
2010年自考公共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八章
本章重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建国初期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4、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所反映的历史必然性。
5、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政策、方针、原则、形式、步骤和经验。
6、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本章提示 比较工业化的两种道路,掌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推进中国工业化、现代化。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加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中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3、新中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起来。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
4、“三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时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
5、“五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6、“一边倒”外交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新中国的情况下,在外交方针上紧密联系苏联。
7、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1952年6月,在北京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会议。
8、工业化的两条道路:欧美及日本所走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苏联走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9、“一体两翼”和“一化三改”:对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的形象表述,“一体”“一化”:指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一体两翼”和“一化三改”:指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10年自考公共课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汇总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第一章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转自环球网校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资料一、晚清时期(1840-1912年)晚清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国家衰弱、社会动荡和民族危机。
在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一系列的外国侵略,先后爆发了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战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和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
辛亥革命由武昌起义开始,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革命对于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意义,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
三、北洋政府(1912-1928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北洋政府成为中央政权。
北洋政府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北洋政府的改革成果有限,国家仍然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动荡。
四、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
五四运动的标志性事件是五四运动学生运动和北京学生示威。
这一运动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觉醒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标志着中国革命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阶段。
五、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924-1927年)国共合作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结果。
在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共同发起了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然而,由于国共矛盾的加剧和左右派的斗争,合作最终破裂,中国陷入了长时间的内战和动荡。
六、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是中国国民党建立的政权,取代了北洋政府。
在这一时期,国民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现代化建设。
然而,由于国民党内部的腐败和对共产党的打压,国民政府的执政地位逐渐动摇。
七、抗日战争(1937-1945年)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这场战争持续了8年,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牺牲,但也锻炼出了一支强大的抗日力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构串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结构笔记一、中国近代史1、反清反帝第一讲:鸦片战争:前→中→后①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性质特点矛盾任务封建社会1、政治:封建君主专制2、经济:封建土地所有制3、文化:儒家思想4、阶级: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地主VS农民①独立②富强②鸦片战争的过程Ⅰ侵略:1、政治:内政(领事裁判权)+外交→镇压人民+扶植代理+把持海关2、经济:口岸-关税+商品-资本→经济命脉!3、文化:宗教渗透+舆论宣传4、军事:屠杀人民+破坏文物—→不平等条约Ⅱ反抗:人民群众: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爱国官兵:关天培+陈化成+海龄+冯子材......—→失败但觉醒了!1、失败原因:制度腐败+经济落后2、觉醒表现:林则徐+魏源+严复+孙中山......③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性质特点矛盾任务半殖半封社会1、帝国主义2、封建主义(勾结+阻碍)3、资本主义→人民极端困苦+政经极不平衡→阶级变动!帝国主义VS中华民族封建主义VS人民大众①独立②富强第二讲:农民阶级:金田起义(1851年)——→天京事变(1856年)——→天京攻破(1864年)①金田起义→两个原因:1、封建主义(内)2、资本主义(外)②天京事变→五个大王: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③天京攻破→两部著作:1、《天朝田亩制度》2、《资政新篇》→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第三讲:地主阶级: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1861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1895年)①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1、核心人物:奕 +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2、基本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主要洋务:⒈兴办近代企业⒉建立新陆海军⒊办学堂遣留学②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历史意义+经验教训!第四讲:资产阶级改良派:前→中→后①维新运动前:早期思想家:冯桂芳+王韬+薛福成+......→早期的活动:1、上书皇帝2、著书立说3、介绍变法4、兴办:学会-学堂-报纸→早期的论战:维新派VS守旧派Ⅰ内容:⒈要不要变法⒉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⒊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Ⅱ意义:中国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②维新运动: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甲午中日战争后→运动阶级态度口号方式层面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扶清御帝自强求富自下而上器物层面维新运动资产阶级(改良)反封御帝维新救亡自上而下思想层面③维新运动后:1、京师大学堂2、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历史意义+经验教训!1、历史意义:①爱国救亡运动②政治改革运动③思想启蒙运动④社风改良运动2、经验教训: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②空想幻相帝国主义③排斥脱离人民群众→在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第五、六讲:资产阶级革命派:前→中→后①辛亥革命前:《辛丑条约》→1、民族危机+社会矛盾2、地主阶级守旧派3、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的准备工作:⒈组织准备:兴中会(1894年)→中国同盟会(1905年)⒉思想准备:①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②邹容:《革命军》③陈天华:《警世钟》和《猛回头》→三民主义: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2、“创立民国”3、“平均地权”⒊激烈论战:革命派VS改良派Ⅰ内容:⑴要不要推翻清制⑵要不要推翻帝制⑶要不要社会革命Ⅱ评价:②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1912年1月1日)→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5日)→历史意义与经验教训!1、历史意义:①推翻清王朝②结束封建制③思想解放运动④社风改良运动⑤亚洲民族运动2、经验教训①没有彻底纲领②没有发动群众③没有坚强政党→在本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③辛亥革命后:Ⅰ军阀统治:袁世凯——北洋军阀统治(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1、政治2、经济3、文化Ⅱ革命反抗:①李烈钧:“二次革命”(1913年)②蔡锷:护国运动(1915年)③孙中山:1、中华革命党(1914年)2、第一次护法运动(1917年)3、第二次护法运动(1920年)→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总结回顾→一个对比,四大革命!①一个对比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性质特点矛盾任务封建社会1、政治:封建君主专制2、经济:封建土地所有制3、文化:儒家思想4、阶级: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地主VS农民①独立②富强Ⅱ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性质特点矛盾任务半殖半封社会1、帝国主义2、封建主义(勾结+阻碍)3、资本主义→人民极端困苦+政经极不平衡→阶级变动!帝国主义VS中华民族封建主义VS人民大众①独立②富强②四大革命革命阶级历史意义教训太平天国运动农民洋务运动地主维新运动改良派辛亥革命革命派2、反军阀第七讲:新文化运动(1915年)—→五四运动(1919年)!①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②新文化运动1、创始人:陈独秀2、主要骨干:李大钊、鲁迅、胡适......3、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新青年》4、主要内容:民主(democracy)+科学(science)→历史意义和历史局限!Ⅰ历史意义:⒈文化斗争⒉思想解放⒊条件创造Ⅱ历史局限⒈没有揭示根源⒉没有联系实际⒊思想形式偏激③五四运动1、历史条件:①十月革命②力量强大③文化运动2、历史过程3、历史意义①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②一次真正的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第八讲:中国共产党:前→中→后①前五四运动→⑴人员→三类人:①新文化领袖②五四左骨干③辛亥活动家⑵组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第一个地方共产党组织)...... ↔三方面工作:1、研究马克思主义2、组织工人的运动3、讨论建党的问题⑶宣传:三个表现+三个特点②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内容:名称+纲领+规章+任务2、特点:⑴纯正完整⑵革命性强3、意义:Ⅰ、新的领导Ⅱ、新的思想Ⅲ、新的前途③后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Ⅰ工人运动方面Ⅱ农民运动方面第九讲: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1月):前奏→高潮→尾声①前奏1、共产党(二大+三大)2、国民党(一大)②高潮1、农民运动:农民部+讲习所+农协会2、工人运动(广州沙面租借工人罢工):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3、黄埔军校→北伐战争(目标+对象+原因)!③尾声1、蒋介石: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2、汪精卫:“分共”会议→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⑴历史意义:1、打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2、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⑵经验教训:1、客观上:力量悬殊+内部分化2、主观上:右倾主义总结回顾反军阀:两个运动、一个政党和一次合作!①新文化运动(1915年)—→五四运动(1919年)②中国共产党:前→中→后③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1月):前奏→高潮→尾声3、反国民党第十讲:主要阐述的是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和中间党的相关活动和表现!①国民党1、宁汉合流2、东北易帜→国民党的全国性统治(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利益)!⑴统治措施:庞大军队+特务系统+保甲制度+文化专制⑵统治效果:封建经济为主体!官僚资本VS民族资本②中间党1、组成: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2、代表:Ⅰ邓演达: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Ⅱ梁漱溟:乡村建设派Ⅲ黄炎培:中华职业教育社第十一、十二讲: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相关活动和表现!中国共产党:一个背景+三个阶段㈠一个背景:大革命失败→两个根本问题:⑴怎样坚持革命?⑵走怎样的道路?㈡三个阶段:①稳定-调整1、两大会议: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⒉八七会议2、三次起义:⒈南昌起义⒉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⒊广州起义②探索-确立毛泽东→一、基础Ⅰ实践Ⅱ理论:⒈《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⒉《井冈山的斗争》→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1、根本原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客观条件:国民革命影响+革命形势向前3、主观条件:相当红军力量+党组织的坚强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二、表现1、根据地建设2、武装斗争3、土地革命③挫折-胜利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31年):→“左”倾危害(三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3年)→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总结回顾反国民党:三个党派的表现!①国民党②中间党③共产党4、反日本第十三讲:抗日战争:历史背景+局部抗战→全国抗战!①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华北事变(1935年)→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深重的灾难:1、殖民统治2、屠杀人民3、掠夺财富4、奴化教育②局部抗战→全国抗战!1、共产党2、国民党3、无党派→西安事变(1936年)!第十四讲: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①第一战线→军队战场:1、战略防御2、战略相持②第二战线→思想战场1、抗日民主工作2、抗日文化工作第十五讲:共产党敌后战场:两部著作+三大表现!①两部著作:1、《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全面抗战!2、《论持久战》→持久抗战!②三大表现:1、根据地建设⑴政治⑵经济⑶文化2、武装斗争Ⅰ对外→游击战Ⅱ对内→三次反共高潮3、党的建设→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展第十六讲:①胜利标志1944年战略反攻开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49年9月3日)!②意义-地位1、意义:⒈打败日本⒉民族觉醒⒊民族团结⒋反法西斯2、地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原因-经验1、原因:⒈中国共产党⒉中国人民⒊外国人民2、经验:⒈民族团结⒉民族精神(爱国主义)⒊爱和平且反侵略(中国人民)总结回顾反日本:一个背景+两个战场+一个意义①一个背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华北事变(1935年)→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局部抗战→全国抗战!②两个战场:1、国民党的正面战场2、共产党的敌后战场③一个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5、反国民党第十七讲:战后局势:国外局势+国内局势①国外局势:1、帝国主义力量VS人民民主力量2、欧洲均势格局→美苏两极格局3、美国“全球战略计划”→中国“扶蒋反共政策”②国内局势:1、中国人民2、国民党3、三种方案==﹥Ⅰ共产党:促进→反抗!Ⅱ国民党:敷衍→破坏!→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以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第十八、十九讲:解放战争: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①战略防御(1946年6月-1947年6月)②战略进攻(1947年6月-1948年9月)→三条战线:1、第一条战线:三军齐进!→解放区(土地革命)vs国统区(通货膨胀)2、第二条战线: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少数民族运动3、第三条战线:民主党派!→民盟一届三中全会(1948年1月)③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4月)==﹥大决战: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大团结:七届二中→政协一届!→原因与经验!1、原因:⑴领导力量⑵革命力量⑶国际力量2、经验:⒈统一战线⒉武装斗争⒊党的建设总结回顾反国民党:两个局势+三个阶段①两个局势:1、国外局势2、国内局势②三个阶段1、战略防御2、战略进攻3、战略决战6、根本建设:第二十讲:新中国的成立→四大问题+六大行动1、新中国的成立Ⅰ推翻三座大山→国家独立且统一!Ⅱ两个改变:方向改变+政党改变2、四大问题①能不能巩固新生政权②能不能战胜经济困难③能不能维护国家安全④能不能经受执政考验3、六大行动Ⅰ解放运动(1949年10月→1951年10月)Ⅱ土改运动(1950年6月→1953年3月)Ⅲ镇反运动Ⅳ民主运动整资运动+妇女运动Ⅴ经济运动困难:秩序混乱,物价上涨!→一个文员会+一份报告+两大运动Ⅵ外交运动建交活动+抗美援朝第二十一讲:过渡时期总路线(前→中→后)1、前①一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Ⅰ五种经济成分:类型属性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工人阶级2、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3、个体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Ⅱ两种基本矛盾:新中国VS帝国主义(外)+工人阶级VS资产阶级(内)②一些准备国营经济+资本经济+个体经济→社会主义的道路!2、中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一化三改”3、后Ⅰ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1951年-1956年)行业策略形式评价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Ⅱ社会主义工业化→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55年7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总结回顾根本建设:问题→行动+路线→改造①问题→行动②路线→改造7、全面建设第二十二讲:中国现代史部分的第二个主题内容,即“全面建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①一次会议→中共八大(1956年)②两部著作⒈《论十大关系》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③两大运动Ⅰ整风运动Ⅱ反右派斗争→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严重化)!总结回顾全面建设:一次会议+两部著作+两大运动①一次会议②两部著作③两大运动8、艰难建设第二十三讲:中国现代史部分的第三个主题内容,即“艰难建设”!两大运动→纠正-中断-纠正-中断→文化大革命!1、两大运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2、纠正-中断-纠正-中断Ⅰ纠正→郑州会议Ⅱ中断→庐山会议Ⅲ纠正→八届九中全会+“七千人大会”Ⅳ中断→八届十中全会→文化大革命(1966年5月-1976年10月)!①前奏:《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五一六通知”-“十六条”+“中央文化革命小组”②过程:形成(全面)→粉碎(林彪)→挫败(江青)③尾声→“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的内乱!Ⅰ原因分析Ⅱ错误分析→艰难的成就:实践成就+理论成就!总结回顾艰难建设:两大运动→纠正-中断-纠正-中断→文化大革命!①两大运动②纠正-中断-纠正-中断③文化大革命9、新的建设第二十四、二十五讲:最后一个主题内容“新的建设”,这两讲我们将主要学习的是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六大阶段)1、十一届三中全会破除“两个凡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开始“拨乱反正”→四项基本原则+《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改革开放阶段方针措施调整起步阶段八字方针内:农村+城市外:全面展开阶段中共十二大物质:农村+城市精神:深入推进阶段中共十三大政治+经济继续推进阶段邓小平的讲话政治+经济+党建+外交历史突破阶段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第二十六讲:集中学习的是胡锦涛领导的“小康社会”!两次大会+十大成就+两大启示1、两次大会Ⅰ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Ⅱ中共十七大→科学发展观2、十大成就综合国力→政治(党建)+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民族和睦+祖国统一→人民生活3、两大启示必由之路+艰苦奋斗总结回顾新的建设:改革开放+小康社会①改革开放②小康社会。
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近年考试重点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代码:03708)历年真题答案目录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辛亥革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0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1)负.面.:①军事侵略: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严重阻碍中国经
济,社会发展。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造成中国严重财政危机,直接破坏阻碍中国经济
发展。
②政治控制: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反抗 使中国当权者成为列强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1)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
2)重.要.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武器装备、军队素质和战斗力)
3)无持久战的决心
4)不发动群众,与人民为敌 当时的清政府
5)唯武器论,无所作为
6、民族意识的觉醒 1)第一次鸦片战争:师夷长技以制夷
林则徐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 军事/科学技术/富国强兵
期末冲刺系列
15、辛亥革命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为主要代表人物,在日.本.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 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同盟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16、三民主义及内涵 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通过革命推翻清政府,改变他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压迫政
主要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洋务事业: 1)创办企业
①首先兴办军用工业 1890 以前 20 多个
1865
1866 1867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当时国内最大兵工厂 南京金陵机器局(李鸿章设立) 福建福州船政局 附设有船政学堂(左宗棠)——当时国内最大造船厂 天津机器局(崇厚)
国家财政困难,统治危机,清王朝实行经济改革
兴起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救亡图存运动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总 路 线 提 出 的 原 因
一方面,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 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 刻的变化。 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开始发生了重要变化。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主 要 内 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 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前,新民 主主义社会是在局部地区建立起来 的,这就是当时的各个解放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 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 始,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 主义的过渡时期。
半社会主义
高级社
社会主义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第一,在中国的条件下, 第二,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 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 积极性,通过互助、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 械化的道路 。 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 第三,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 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 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方针。 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第四,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 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第五,要把社会改造同技 术改造相结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多媒体教学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010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资料汇总
年的反外来侵略斗争均告失败,原因是:
()社会制度的****。这是根本原因。清政府统治在进入近代以后,社会制度未变,更****。后还与侵略者勾结起来,把广大中国人民视为最主要的敌人。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和爱国官兵的抵抗常常因此导致失败。()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有一个重要原因。西方工业革命后经济技术和军事装备飞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小,工业技术落后,必然被动挨打。经济技术落后必然影响的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不如人。sQsAE。sQsAE。
、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SixE2。SixE2。
()资本主义与扩张的必然联系。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需要原料和产品市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靠殖民主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方式把一些国家变为其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中国成为其扩张对象的命运已在所难免,战争不可避免。TIrRG。TIrRG。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及其关系
对比封建社会的一对矛盾,近代中国社会增加了一对。表达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矛盾的运动贯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着中国社会发展变化。7EqZc。7EqZc。
、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中国近代史纲要串讲
中国近代史纲要串讲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鸦 战争 国 会结 点经济 导产结 农经济 农经济 个 为单 业 结 给 经济 权 专 称 统 权为会结 权 权 结 级 长战争 签 条约鸦 战争 时间 签订 条约条约 陆续签订 门条约鸦 战争 间签订 条约 条约 战争 签订 马关条约 国联军 华战争 签订 条约 这 时 义鸦 战争 联军 烧圆 园 国 顺 杀 国 东 惨内 国 对 结 镇压鸦 战争开 广 厦门 鸦 战争 签 条约 开广学会 国 报 传国资产阶级 来 买办 业国资产阶级 层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国 会 开 鸦 战争 条约 签订国 会 会 质 两 会 国 义 华 义 众 对国 装 争 争领导 湾 击 领 湾 军 领刘鸦 战争 国 将领 广东 师 关 陈战 国 将领 舰队统帅 带邓 刘国 个睁 则国图 张 师 长国 维 马 韬 郑观应国 识觉 开 觉 战争严 决论 号孙 兴 会 时 兴 华 时 强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义 领 众 广 县 发动 义 号 国东乡 称 杨 为东 萧 贵为 冯 为 韦 辉为 达开为 诸 东 节军 为 国变 发 变 东 杨 韦 辉 杀 达开 败亩 颁 国 纲领 会资 颁 拟 带 资 设 为 农 问题 实 阶级 础 会条国农 运动 败 败 败 农 阶级 阶级 换 进 阶级 领导务 综 务 领 还 国 鸿 张 总 国 务 门务 举办 务 业 标 强务 举办 务军 业 镇压国内农 义 时 国举办 务 业 导 冯 来 学为 学为务 举办 业 质办 办 办质 属 资 义 质 业务运动 败 标 战争 师 军 没资产阶级维 为 启 谭 严车 书 为 举 车 书 绝 议 变传变 论 为 学伪经 启 变 义 谭 写学 严 译 论传组织变 会 报 学 强学会 学会 国会 时务报 启 笔国闻报 严 办 报 广为 长 时务学 启 学总 习 们还 绪 议设 师 学维 旧 辩论 问题 实质 变 实 宪 废 举 兴学 实质 资产阶级 义 国 锋 旧 务 张 写 劝学对 维 变维 绪 颁 国 诏 开 标 发动 变 为结 标谭 刘 杨锐 杨 广第三章 辛亥革命权 运动 纪 铁 矿 权 强 夺 点 国 开 权运动 运动条约 签订标 着 经 为内 设 办 务处开 总 国 务 门为 务设 学 从 废 举试 颁预备 宪 内阁 预备 宪 颁 钦 宪 纲 内阁资产阶级 阶级 础 阶级 础 国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识国资产阶级 组织 孙 兴 会 国 个资产阶级 组织 华兴会 黄兴 长 组 学补习 会个 国 资产阶级 纲领 东 会 会 驱 鞑虏 华 创国 权 为纲领 关报为 报辩论 点传 驳 为论 书 邹 军 陈 华 钟 头义学说 内 孙 报 发 词 将 会纲领 为 权义 称为 义 义 驱 鞑虏华 权 义 创 国 义权风 对 卖粤汉 汉铁 权给 国 义 运动 为 为 义 导义 军 响 义 枪 随 国响应 从华 国 华 国临时 国号为 华 国 孙 为 选为临时 总统 华 国 个资产阶级 国 质 权华 国临时约 国历 资产阶级 国宪 质 认 资产阶级 国军阀 国 买办资产阶级 军 团 为 统凯 凯称 宪 对声凯 杀 战场 称 赣称 对护国战争 锷 独 对 凯孙 护 运动 军阀统 护 华 国临时约 国时 国会旧 义 终结 标 孙 护 战争 败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运动发 标 陈独 创办 杂 为运动 导 阵 陈独 钊 鲁 学 编辑 阵运动 导 学 资产阶级 学 赛 学 学 学 会运动 质 运动 运动 资产阶级 义 质 启 运动国 对 国 响 动 国 进 从资产阶级 义转 会 义 钊 义 转变为 产 义 为 国 马 义运动 发 导 会 国 败运动 两个阶 学 为 题 阶级为国旧 义终结 义 开 标 运动国 较 绍马 学说 钊发 马 义观国 传马 义 类运动 领运动时 动国 个 产 译 陈 译传 马 义 运动 点视 论学习 国际 义从 国 实际 发 学习 运 马 义 论 识 应当 劳动 众 结国 产 产 础 阶级 础 马 义 国 运动 结 产国 个 组织 组 发 联络马 义 马 义 论战问题 义 论战关 会 义 论战无 义 论战国 产 组织领导 个产业 会 会产 组织 办 劳动劳动 广 劳动对 问题 认识 给 泽东 认为 产 运动 发动 传 锋队 战国 产 开 会 过 国 产 个纲领 个决议国 产 开 过 会 强调 纲领 针对 国 纲领 决 个 对 动 敌国劳动组 书记 领导 运动 专门 关 总 会员罢 发 国 阶级 国 义势 进 组织 较运动 员罢 为 点 汉铁 罢 败为终点国 产 广 开 会议决 产 员 团员 个 义 孙 国 个 统 战线 针国 标 国国 开 为 会对 义 释 为 础组 国 质 阶级 农 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联广 农 运动讲习 产 啸 泽东 国 间 广 举办罢 国 运动 坚 时间 长 达 个国 开 无产阶级领导权 农联 问题战争 开 叶 独 团 军进 开 战争 国 军举 师 礼汉装 义 来领导 国 败 标 卫 发动 变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东 帜 张学 东 从国帜 军阀时 结 国 国 围内 统训 纲领 颁 规 国 专 独 统资 国 权结 国 垄断资 国 国 义 国 阶级 结 着 为买办 国 垄断资 蒋 动 权 经济 础间 会 础 资产阶级 层 资产阶级 识战争时 间 领导 邓 达领导 国国 临时 动 员会败 资产阶级 状况 总 蒋 权会议 汉 开 紧 会议 结 陈独 倾 会 义错误 装 争 针 败 战争兴 历 转 点须 权 枪 泽东 会议 发义 来领导 装 国 动 枪 国 产 创 军队 开开 战争赣边 义 义 两个 点 泽东领导发动 赣 义 点 农 军 帜 号 数 众 农参败 义 义 赣边 义 广 义红 权 发 国 个 经济发 国农 装 个 为内 装 争为 设为乡 为 农 围 装夺 权 论对 义 泽东 发 针对 内 马 义 条 产国际 苏联经验 错误倾 坚 论 实际 结围 战 红 军 泽东 挥 连续 国 军队 围 连 赣 闽兴国 对 冈 则 将 没 为 没 阶级华苏维 国临时 泽东当选为倾错误 为 动 义错误 为 倾 险 义错误 为 倾 条 义错误赣 会议 开 苏区 组织 国 会 会议 泽东 红军 领导罗 线 争 对坚 贯彻 泽东 线 领导 罗 进 错误长 开 结 红军开 长 红 军 达陕 红军 长 红 军 会 会师 长 结国内 战争时 国 产 两 败 两 从 败 军队 农 创从 围 败 红军长 国 产 达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东 会议 义 开 东 会议 会议 对华 纲领 声称 满变 东 阳 发动 发动 华战争 开华 变 华 国 华 权 这 称 华 变 进 华 变卢沟桥 变 驻 军 踪 轰 卢沟桥 变 发动 华战争 国驻军奋 国 战争进 战 阶战争进 阶 标 广 汉 伪 满 国 长 仪为 脑 实权 东 实际沦为伪 权 国 总 卫 国 敌 伪 华 国国 杀 发 国 达 尔 军 军将领冯 张 军 敌总 挥 鸿 国 产 员 国 当 杀军 蒋 变 变 国 军将领 锴 蒋 国 内 济陈铭枢 蒋爱国 举 蒋 变 组 权 军 红军 签 蒋 协国 对 战 纲领 国 产 庆龄 签 发 号 国 来 装驱 国 义运动 号 内战 对为 国 国 书 驻 产国际 团 华苏维 国临时 义发 为 国 国 书国 军队 应 阋 墙 诚觉 弃 内战 国 统 战线窑 会议 陕 窑 开 扩 会议 条 资产阶级 统 战线 评 内长 倾 险 义 关门 义 错误倾 窑 会议为 国 来 论 备项 项 证 给 国国 会电项内战 国 对论 会 结 释军 会议 国 国对 战 备项 证国 针苏维 为 华 国 区 红军 为国 军区实 彻没军 军 国 两 达 协议 红军 编为国 军 军 简称 军 称 团军 军 总 挥 总 挥 随红军 击队 琼 红军 击队 编为国 军 编 军 简称 军 叶 军长 项 军长 国 两 标 国 讯 发 为 国 蒋 发 讲话 实际 认 国 产国 战 阶 战 沪汉会战 战领导 战区 战 歼灭 军国 战 牺 将领 阁 赵 张澜壮 沪会战 国 军队谢晋 团长 军 仓库 誉为 壮阶 来 对华 调 从 战 决 对国 诱 为 军 击为辅 针阶 来 国 变 国 庆 开 届 会 针 对 战则趋 实 标 国 从 战 战国战区 国远 军 国战区 蒋 统帅 国远 军 缅 战 师长 澜 缅 国 经 军 军贵战 军发动 国 陆 线 战 战 国 军队损 丢 国 对蒋团 严 满 国 军 经济 个联 张 参 员 国 参 会 废 国 专 开 会议 联 张国 纲领 会议 过 产 战 线 内 强调 战 为 战 国 办 战 对 须实 国军 总动员 国 总动员 须 给 权 当 农 众论 战 预测 战争 个阶 战战 战 个阶 战 阶 国 战争 关键 阶关 军 师 发动 这 国 战开 国军队敌 战场 躯 将领 军 参谋长 权 东 联军 军 总 挥赵 军 师师长 枫华 战 况 产 为 击战争 国 为 规战争国 顽 发动 进 陕 边区 军 军总 国 顽 发动 变 针对 军 国 顽 发动权 权 国 产 领导 统 战线 质 权 权 关 员 额 实 则 产 员 进 间简 铭 简 纳 实产运动 战争时 国 产 领导 军 开 给 为 标 规 产 运动 动 开 产运动 产运动 陕 边区进 军 将 芜 烟 湾 为 陕风运动 导 献 阶 泽东 们 学习 报 风运动 级 进 泽东 顿 风 对 讲 风运动 围 开条 义 观 义 现 条 义 经验 义 条 义 这 国 产 内现 倾错误 认识开 将 泽东 为 导战争 标 举动 无条 签订 书 为 国 战争 纪 国战区 举 国 湾举 仪 湾 岛 战争 标联 国 宪会议 国旧 举 国 区 内 国 团 会议 国 为联 国 创 国 个 国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战争 国际 战败严 国开 称 会 义苏联战 较 巩 会 义 国运动 兴 资 义国 产 响显 长 运动 发 欧 苏两 苏为 国 义 会 义两个阵营 对国 阶级 买办 资产阶级 国 资产阶级 国 阶级 农 阶级 资产阶级 国庆谈 泽东 来 飞 庆 国 当 进 谈 双 签 会谈纪 双 协 认 国 针庆 协 会议 庆开 参 会议 国 产 会贤达 会议 过 组织 国 会 国纲领 宪 项协议场 惨 国 国 进 团 庆较场 举 庆 协 会 马 闻记 伤 数关惨 团 联 会请 团 国 当 请 团 达 关车 时 国 当 围殴 团长马叙伦 琼 伤战争时 关 问题 两个 献 发 关 减 问题 称 决 将 战争时 实 减 减 变为实现 国 纲 国 产 县 开 国 会议 国 纲 规 废 剥 实现总 线 泽东 晋绥 会议 讲话 统阐 总 线 贫农 团结 农 骤 别 灭 剥 发 农业 产惨 条战线 学 饥饿 内战 国 镇压 惨 为标 对国 统 条战线湾 义 为 国 当 议 动军 杀 举 规国 军 镇压 湾 夺 举 义义 经济纲领 泽东 势 们 务 报 义 经济纲领 没 阶级 归农 没 蒋 陈 为 垄断资 归 义 国 护 业义 总 线 泽东 晋绥 会议 讲话 无产阶级领导 众 对 国 义 义 资 义这 国 义 这 国 产 义 阶 总 线 总个 战 战争时国国 员会 简称 领导 庆龄 济国 简称 国 团 来 领导 黄 张澜国 国会 简称 爱国 业 联 识 发 创 黄国 进会 简称 进 识 为 还 爱国 领导 马叙伦学 为纪 战争 战争 伟 学 谈会 为 学 领导许战 决战 战 辽 战 东 战军 战 刘 邓 陈 华东 战军 战 东 战军 华 战军 谈 国 双 项条 为 础 进 谈 国 电 谈 绝 国内 协 签 谈战 泽东 发 国进军 国 军发 战 战军强 长 险 毁国 长 线 军 领 续 国 动统 灭协 纲领 宪 颁 临时宪战争 进 战 阶 国 进 对陕 东 区 点进 战 进 阶 进 别 开 战 决战阶 战 决战 战 国进军阶 岛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华 国 标 义 义 标 着 会 结义 会 标 着 义进 会 义过 时国 陆实现统 标 达 协议 军进驻 萨 国 陆实现统国 会 义国营经济 径 过没 资 来 发 关 资 业运动 针对 资 贿 况 国 产 员 开 贪 费 义 运动 处决 严 贪 书记刘 时 书记张 处运动 针对 资 为 历时 决 业 开 贿 税 税 减 盗窃国 资财 盗窃国 经济 报 运动边 针 资 义国 锁 国 况 针 紧 联 苏联国 开 国际会议 开亚 区会议业 两条 欧 资 义 业 苏联 过 会 义 业两 对 过 时 总 线内 发会 义 业 两 对农业 业 为 营 业 为 会 义对农业 会 义 过 组织 组 会 义 质 级农业 产 会 义 质 级农业 产 将 产资 归 统 经营 劳动 会 义 质业 组织 业 产 组 业 销 业 产级 国 资 义 资 义 业 权 经营权 变 况 业 国营经济 联 业 购 订货 统购 销 业 经销 销 购 销 联营 国 着 发 订货 经销 销 级 国 资 义级 国 资 义 称 营 两 个别 业 营 业 润 马 办 为国 税 业 积 费 红 个业 营 开 实 业营 国 营资 额 营 间 发给资 业 营 来 资 业 经 会 义 质 经济 资 领 国营 业 经没 则 区别 实 营 产领 权领 会 义经济 业 经 决对资 义 业进 会 义实 赎买 国 资 义个 计 实 标 着 国开 计 会 义 设 计 点 发 业 头 汉 钢铁 个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论 关 泽东 扩 会议 国务会议 论 关 报 内 阐 经济 关 这 关 围绕 个 针 调动 积 国 设 为 个强 会 义国 这 为 开 导 泽东为 国 产 开 国 会 义 设 标关 处 内 问题 泽东 扩 国务会议 讲话 处 内 为国 题争 风运动 数资产阶级 会 义 进 决 开 争 争严 扩 开 将 断为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会 义 资 义 对 会 断个 个补 陈 为 传统观 国 点 经济跃进运动 发动 结 违 经济规 经济 标 点 标 挥 风 产风运动 点 为 实际调 规绝对 调 对 属个 级 产资 财产无偿调拨 结 脱 农 产伤 员纠 个会议 郑 会议 会议 届 会 郑 会议 会议 这 会议 坚 红 总 线 跃进 为 带庐 会议 庐 开 扩 会议 会间 泽东 认为 跃进 绩 伟 经验 训 泽东错误 认为这 内 倾势 对 红庐 开 届 会 关 为 团 错误 决议 随 围错误 开 倾 争国 经济 调调 开 标 发 关 农 当 紧 彻调 彻 纠 产风 届 会 决 对国 经济实 调 巩 实针 紧 发 会 开 标 着 导 针 转变调 条 泽东亲农 条 简称农业 条 领导 关 条 总结历 经验 继续纠 错误 动国 经济转 调 时乡 会 义 运动 运动 发 农 会 义 运动 问题 简称 条 错误 运动 点 内 资 义 当权发动 导 线 评 编历 剧 罢 汇报 发发动 开 标 开 扩 会议 会议 过统 阐发 发动 论点 会 组 为 领导 发动 届 会 开 会 发 泽东 张 报 对 进 发动 会 过 关 无产阶级 决 简称 条 为 导 针发动 论点 无产阶级专 继续 论 这 论 实践严 观实际 显脱 泽东 轨 过员 国务 军 领导 参 头会 谭 陈 叶剑 聂荣 对 组 错误 强 评 这 争却 诬称为 压团 团阴谋夺 权 动 装 变 简称则 结 观 论 实践 败帮 组 开 国 产 国 会 继续 倾错误 针 张 桥 内结 帮结 泽东 团 紧进 夺 国 领导权 阴谋 动 执 团 结 这场 争 华国锋 叶剑 贡献质 场 领导 错误发动 团 给 国 带来严 灾难 内乱 错误 会 义两弹 国 颗弹 颗氢弹 颗 卫 发国 联 国 广 发 国 积 争 国 联 国关 纪 总统开 检讨 国 对华 泽东 来 锐 觉 变 时 发 实现 转动 国总统 访华 两国发 联 报 两国发 关 联 声 关泽东关 会 义 发 阶 泽东会 义这个阶 为两个阶 个阶 发达 会 义 个阶 较发达 会 义 阶 阶 长 时间泽东为 领导 两 发 战 个独 较 业 国 经济 实现农业 业 国 学 术 现 国 经济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错 从 规 进 错 纠 为邓 击 倾 风 错 为刘 彻 誉 错项 则 邓 论 务虚会 坚 会 义 坚 专 坚 产 领导 坚 马 义 泽东 这 项 则 个坚国 产 历 个历 决议 届 会 过 关 国 来 历 问题 决议 学 评 泽东 泽东 历 对 国 来 历 结论 标 着 导 拨乱国 经济 调 会议 对国 经济实 调 顿针 开 纠 两 经济 误 长 倾错误 响 国经济 设 导 转变 开统 结 联产 责 实 开 届 会 过 关 农业发 问题 决 邓 发 关 农 谈话 产 户 户 会 义 经济 产责 国 渐 广 统 结 农 联产 责 实 进 决 废 乡 镇 为 层 权 时 员会 为 组织经济 区 决 头 厦门设 经济 区国 会发 湾 书 发 议两 结 军 对 状态举 邓 开 词设 国 会 义 会 义现 设 伟纲领 报 国 设 为 会 义国 纪 国内 农业 产总 两 质 达关 经济 决 届 会 过 决 计 经济 经济对 来 观点 国 会 义经济 础 计 经济层 对 开 决 将 岛 为经济 区开 个 开 经济开 区 长 闽 厦门 区 结论 经济 区 开经济开 区 内 这样 个 层 点 点 结 对 开关 会 义 设 导 针 决议 届 会 阐 会 义 设 战 务 针 会 义 设 务 养 纪会 义 个 华 质 学 质举 会 较 统 阐 关 会 义 级阶 论 国 产 会 义 级阶 线 经济 务 奋 标个 两个 点 对 会 义 级阶 线 简 个 经济 设为 两个 点 坚 项 则 坚 开届 会进 项 则 国 开 强国关 强 众联 决 届 会 过 强调 终 发 众 联 关 国 兴 内 进 马 义 众观点 众 线 内 败现举 邓 设 国 会 义 论 导 设 国 会 义 论 内 国经济 标 会 义 场经济 开 现 设 业进 从计 经济 会 义 场经济 转变 阶关 会 义 场经济 问题 决 届 会 过 将 会 义 场经济 标 则 为 纪 进 经济 动纲领关 强 会 义 设 问题 决议 届 会 过 强调 学 论 装 舆论 导 养 纪 会 义举 会 题 举邓 论伟 帜 设 国 会 义 业 纪 邓 论 为 国 产 导 会 义 级阶 纲领 为 经济 发 国 会 义 级阶 项 经济 实现 应当 样国 领导 国讲 决 县级 领导 领导 开 讲学习 讲 讲 为 内 风 历时 两举 会 个 为 国 产 导 写 设 会 奋 标会 义荣 观 锦涛 荣 耻 为 内 会 义荣 观 现 会 义 规 质 为 会 义 设 导 针会 义 届 会 过 关 会 义 谐 会 问题 决 马 义 导 国 会 义 爱国 义为 创为 时 会 义荣 观 会 义 内强 执 设 届 会 过 关 强 执 设 决 强 执 设 项 务 断 驾驭 会 义 场经济 发 会 义 设 会 义 进 会 义 谐 会 应对国际 势 处 国际 务产 员 进 动 开层 农 员会 员会 业职 会为 内国 进 国 军 变 为 线 军 争 备为龙头 设 军队 赢 战争 战 标 进国 军队现 设 坚 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PPT课件
36
2021/7/23
初级社
土地入股、统一经营,集体 劳动,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和土 地入股分红相结合,耕畜和大农 具也付给一定的报酬。 既保留了部分的生产资料私 有制,又产生了部分的生产资料 公有制,有了较多的公有财产, 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图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 分配粮食
42
2021/7/23
2021/7/23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六组
1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从新民 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开始
第二节 社会主义 道路:历史和人民 的选择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 的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道路
2021/7/23
一、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 济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期总路线的正式提出:
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 1952年底,开始酝酿; 1953年,正式提出
16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表述:
2021/7/23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 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 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 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2021/7/23
1951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
中国农民在土改基础上所发扬起来的生产积极性,集中 地表现在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劳动互助的积极性上。
要 求
党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伤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应该 “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具体措施
1953年国家对粮食、棉花、油料作物实行计划 收购和计划供应,限制农村的商业投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资料(八)来源:Thea 更新:2010/8/25 编辑:画心thea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本章重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建国初期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4、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所反映的历史必然性。
5、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政策、方针、原则、形式、步骤和经验。
6、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本章提示比较工业化的两种道路,掌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推进中国工业化、现代化。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加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中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3、新中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起来。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
4、“三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时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
5、“五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6、“一边倒”外交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新中国的情况下,在外交方针上紧密联系苏联。
7、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1952年6月,在北京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会议。
8、工业化的两条道路:欧美及日本所走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苏联走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9、“一体两翼”和“一化三改”:对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的形象表述,. “一体”“一化”:指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两翼?±?°三改?±:指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种过渡性组织形式: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性质。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将土地及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11、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2、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变的情况下,在企业外部与国营经济建立联系。
其形式有:在工业中有收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商业中有经销、代销、代购代销、公私联营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着重发展的是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13、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又称公私合营):分作两种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部分。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955年后,开始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国家核定私营资本的价值和私股股额;在合营期间,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即定股定息。
)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原来的私人资本企业基本上已经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除资本家领取定息外,同国营企业已经没有原则的区别。
实行公私合营以后,在生产领域和所有权领域中社会主义经济在企业中已经具有决定性作用了。
1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基本形式:实行赎买政策和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15、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其实施标志着中国开始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五计划的特点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主要成就:鞍山、包头、武汉三大钢铁基地建成,多个第一。
重要考点讲解二、简答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是什么?(1)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到1953年春,新解放区(原国统区) 3亿多贫苦农民无偿得到了7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
(2)意义:·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深受剥削压迫的中国农民得到了解放,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与此同时,依靠土改中形成的有觉悟有组织的骨干量,建立了新中国农村的基层政权,为整个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与稳定奠定了深厚基础。
这是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重大胜利。
2、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了哪些方面的民主改革运动?(1)在已经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中,建立工厂民主管理制度,工人阶级成为企业的主人。
(2)按照对私营工商业(原民族资本)的生产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进行了全面调整。
(3)颁布新婚姻法,妇女解放和移风易俗。
人民政府于1950年5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对新婚姻法的宣传和实施,引起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与家庭生活的深刻变革,推动了社会上移风易俗的改革。
(4)有步骤地开展了对旧教育制度和电影、戏剧等文化事业的改革,确定了思想宣传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制定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方针。
1951年9月,在全国开展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3、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1)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三中全会。
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指出,·要获得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同时强调不要四面出击的策略。
(2)七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最重要的会议。
为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党的工作规定了明确的策略路线和行动纲领。
4、建国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其原因如下:(1)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紧紧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国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
(2)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
(3)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用,及时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性质是怎样的?特点:(1)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共存: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以上是三种主要形式),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政治文化上: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已经确立。
(3)社会的两种基本矛盾:有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
从内外来说,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总体上社会主义因素在增长的过渡性社会。
6、新中国成立之初三年内,为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实际步骤?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
(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引导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大部分走上了初级形式的(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
(3)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到1952年,全国已有40%的农户参加了互助组,少数农户还参加了半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重要考点讲解三、论述题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总括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分述的意义:(1)(反帝任务完成,民族独立实现)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2)(反封任务完成,人民解放实现)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广大中国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国家的主人。
(3)(国家统一完成,和平局面实现)军阀割据混战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4)(社会主义方向确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5)(中国共产党从夺权到执政)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2、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执政所面临着怎样的严峻考验?(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国民党从大陆撤退时遗留下数百万军队、土匪以及特务分子还有待肃清。
·在广大城乡,反动会道门和传统黑恶势力还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广大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
(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1949年,新中国从旧中国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
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
(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新中国的诞生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
(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总括: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前进中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带领全国人民接受考验、克服困难。
3、试述过渡时期总路线所反映出的历史的必然性(1)中共中央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出了历史必然性·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1950年以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采取了引向社会主义的多种方式,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