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提纲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班级:______ 姓名: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黑缎.菌.有.瘗―会便小.底.童工X.R..型级.菌匹.瘗―丕会您小.鼠死亡乩
(1)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
①实验结论: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促使R型无毒细菌转化为S 型有毒细菌。
②此实验只说明有转化因子,并未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
(2)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
①设计思路:设法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分开,分别单独、直接地研究它们的作用。
②S型细菌中只有DNA才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此实验证明了转
化因子是DNA)........................... ★ (3)噬菌体侵染细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I赫尔希和蔡斯)
①用沖标记一组噬菌体的DNA,用‘0标记另一组噬菌体的蛋白质。
②实验过程:
a.标记大肠杆菌:用分别含工和工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b.标记T2噬菌体:分别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被标记为工和空的T2噬菌体;
c.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搅拌、离心(目的);
1)搅拌: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2)离心: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d.检测放射性。
③实验结果:用光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用沖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留在外面。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学问点归纳
班级:姓名: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是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
S型细菌有毒,会使小鼠死亡;R型细菌无毒,不会使小鼠死亡。
(1)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试验:格里菲思
①试验结论: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促使R型无毒细菌转化为S 型有毒细菌。
②此试验只说明有转化因子,并未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
(2)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试验:艾弗里
①设计思路:设法将S型细菌的、蛋白质、多糖等分开,分别单独、干脆地探讨它们的作用。
②S型细菌中只有才是转化因子,即是遗传物质。(此试验证明白转化因子是)
★(3)噬菌体侵染细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赫尔希和蔡斯)
①用 32P标记一组噬菌体的,用35S标记另一组噬菌体的蛋白质。
②试验过程:
a.标记大肠杆菌:用分别含32P和35S的培育基培育大肠杆菌;
b.标记T2噬菌体:分别用上述大肠杆菌培育噬菌体,得到被标记为32P和35S的T2噬菌体;
c.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搅拌、离心(目的);
1)搅拌: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别;
2)离心: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d.检测放射性。
③试验结果:用35S标记的一组试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用32P标记的一组试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留在外面。
④试验结论: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试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所以说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归纳
专题六基因的本质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 : 转化因子
(2)体外转化 : 转化因子是DNA 。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实验:RNA是遗传物质。
生物中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细胞中遗传物质全部是DNA。
二、DNA的分子结构
三、DNA的复制
1.DNA复制的概念:以模板合成的过程。
2.时间:细胞有丝分裂的期和减数期。
3.过程
四、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遗传信息储存在四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
2.碱基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DNA分子的多样性。
3.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DNA分子的特异性。
4.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单选题
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
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答案:B
分析:本题以“病毒”为情境,考查了几种常见的DNA病毒和RNA病毒及其宿主等相关内容,选项命题角度新颖,试题较易。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A正确;T2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可见,T2噬菌体可感染大肠杆菌导致其裂解,B错误;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发病机理是HIV病毒主要侵染T细胞,使机体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C正确;阻断病毒的传播,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之一,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D正确。
小提示:根据遗传物质的不同,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如T2噬菌体)和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HIV等)。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HIV病毒主要侵染T细胞,导致人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为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
B.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
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
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C
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
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
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
一、基因的定义: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条件:
a、能自我复制
b、结构相对稳定
c、储存遗传信息
d、能够控制性状。
DNA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三、RNA的结构:
1、组成元素:C、H、O、N、P
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种)
3、结构:一般为单链
四、基因:
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段。主要在染色体上
五、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1、转录:
(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2)过程:①解旋;②配对;③连接;④释放
(3)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解旋酶、RNA聚合酶等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5)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
2、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2)条件:模板:mRNA
原料:氨基酸(20种)
能量:ATP
酶:多种酶
搬运工具:tRNA
装配机器:核糖体
(3)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产物:多肽链
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
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6:3:1
密码子
①概念: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1个密码子.
②特点:专一性、简并性、通用性
③密码子起始密码:AUG、GUG
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知识点(一)
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2.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细胞内既含DNA又含RNA和只含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由于绝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在两条互
补链中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整个DNA分子中, 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9.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时:基因的碱基数:mRNA上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氨基酸的密码子是信使RNA 上三个相邻的碱基,不是转运RNA上的碱基.转录和翻译过程中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注意:配对时,在RNA上A对应的是U.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实验材料:两种肺炎双球菌
项目种类S型细菌R型细菌菌落光滑粗糙
菌体有多糖类荚膜无荚膜
毒性有毒无毒
2.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
(1)验过程
(2)结论:在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
(2)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T2噬菌体
(1)生活方式: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细菌病毒。
(2)结构与成分:头部 + 尾部
DNA + 蛋白质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1)标记噬菌体
含35
S 的培养基−−−
→培养含35
S 的细菌35
S −−−→培养
蛋白质外壳含35
S 的噬菌体 含32
P 的培养基−−−
→培养含32
P 的细菌−−−→培养
内部DNA 含32
P 的噬菌体 (2)噬菌体侵染细菌
含35
S 的噬菌体−−−−
→侵染细菌
细菌体内没有放射性35
S 含32
P 的噬菌体−−−−
→侵染细菌
细菌体内有放射线32
P (3)结论:进一步确立DNA 是遗传物质
三、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RNA 能自我复制,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因
此RNA 是它的遗传物质。
2、生物的遗传物质
(1)作为遗传物质所必须具备的特点:
1.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2.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3.能自我复制,使亲子代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4.能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5.能贮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提纲总结说课讲解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本章提要: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1928年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 )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①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②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2 )实验过程(看书P43图3-2)
(3)推论(格里菲思):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活性物质一“ 转化因
子”,促使R型转化为S型。
2、1944年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 )实验过程(看书P44图3-3)
(2 )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二)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T2噬菌体结构和元素组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模板是亲代T2噬菌
体的DNA原料是来自细菌体内的氨基酸和脱氧
核苷酸。
2、实验过程(看书P45图3-6 )
标记大肠杆菌T标记T2噬菌体T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即:DNA是遗传物质)
、RNA 也是遗传物质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 在只有RNA 的病毒中,RNA 是遗传物质。
三、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细胞生物 (真核、原核)
非细胞生物(病毒) DNA 病 毒 RNA 病 毒 核酸 DNA 和 RNA DNA RNA 遗传物质
DNA
DNA
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第二节DNA 分子的结构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章知
识点
基因的本质是生物必修二第3章要讲授的内容,高中生必须学好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章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章第一节知识点
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3、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4、DNA是遗传物质的条件:
①能自我复制;
②构造相对稳定;
③储存遗传信息;
④可以控制性状。
5、DNA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章第二节知识点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根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构造: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构造。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根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 = T;G ≡ C。(碱基互补配对原那么)
4、特点:
①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
③特异性:DNA分子中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章第三节知识点
一、实验证据--半保存复制
1、材料:大肠杆菌
2、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二、DNA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
2、时间: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点归纳笔记(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点归纳笔记
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该图示能表明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C.染色体上的绝大多数片段都是基因
D.深红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答案:A
分析图解,图示表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图示无法说明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只能说
明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B错误;此图只能说明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而不能说明染色体上的绝大多数
片段都是基因,C错误;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而深红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为非
等位基因,D错误。
2、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需用同时含有32P和35S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B.搅拌是为了使大肠杆菌内的噬菌体释放出来
C.离心是为了沉淀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D.该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C
分析:1 .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 .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A、实验过程中需单独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和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A错误;
B、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B错误;
C、大肠杆菌的质量大于噬菌体,离心的目的是为了沉淀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C正确;
D、该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故选C。
3、为研究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的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某科研小组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提纲总结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本章提要:
第一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遗
1、1928年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①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②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P43图3-2)
(3)推论(格里菲思):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活性物质—“转化因子”,促使R型转化为S型。
2、1944年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看书P44图3-3)
(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二)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结构和元素组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
模板是亲代T2噬菌体的DNA,原料是来自细菌体
内的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2、实验过程(看书P45图3-6)
标记大肠杆菌→标记T2噬菌体→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即:DNA是遗传物质)
二、RNA也是遗传物质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
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1、构建者: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
2、构建依据(看书P47)
二、DNA的结构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即:DNA是遗传物质)
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五、小结: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2节DNA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 =T;G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DNA的特性:
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排列种数:4n(n为碱基对对数
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提纲总结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本章提要:
第一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1928年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①S 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②R 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P 43图3-2) (3)推论(格里菲思):已经被加热杀死S 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活性物质—“转化因子”,促使R 型转化为S 型。
2、1944年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看书P 44图3-3)
(2)实验证明:DNA 才是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二)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 2噬菌体结构和元素组成:
T 2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 模板是亲代T 2噬菌体的 DNA ,原料是来自细菌体 内的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2、实验过程(看书P 45图3-6)
标记大肠杆菌 → 标记T 2噬菌体 →标记的T 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 遗传的。(即:DNA 是遗传物质)
二、RNA 也是遗传物质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 的病毒中,RNA 是遗传物质。 三、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所以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
一、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1、构建者: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复习
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一、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
①R型细菌(无荚膜,无毒)+ 小鼠
②S型细菌(有荚膜,有毒)+ 小鼠
③杀死的S型细菌 + 小鼠
④R型细菌+杀死的S型细菌+ 小鼠
⑤从④中死亡的小鼠体内发现菌和由菌转化成的菌,转化成的S菌后代也是具有多糖荚膜的S型菌
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内含有
2、艾佛里体外转化实验:
①提取S型活菌中的等,分别加入培养R 菌的培养基中,只有加入时,R菌才能转化成S菌。
②用分解DNA,S型细菌则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结论: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T2噬菌体是一种病毒,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由蛋白质外壳(含元素)和DNA(含元素)构成
①用标记T2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放射性,放射性物质在检测出
②用标记T2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放射性,放射性物质在检测出
结论:子代噬菌休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来遗传。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此实验还证明了DNA能够自我,也证明了DNA能够蛋白质的合成。
二、DNA的结构
基本组成单位是:;由三种小分子组成;
①由两条盘旋而成的结构;
②外侧的基本骨架由和交替连接而成,排列于内侧;③两长链上的碱基通过连接,按照原则形成。
④ AT对之间有个氢键,GC对之间有个氢键
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配
①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T,G=C
②A+G=T+C,A+C=T+G。即嘌呤总数等于嘧啶总数
③不配对的两碱基之和的比值等于1,即A+G/ T+C =1 A+C/ T+G=1
④DNA分子中的一条链中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A+G/T+C的比值=另一条互补链该比值的倒数;A+C/ T+G的比值=另一条互补链该比值的倒数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
第2节DNA的结构 (7)
第3节DNA的复制 (12)
第4节基因通常是有效遗传的DNA片段 (12)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1)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DNA的重要性,但是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2.两种肺炎链球菌的比较
图示菌落(光滑、粗糙) 有无荚膜有无毒性
S型细菌光滑有有
R型细菌粗糙无无两种菌在小鼠体内繁殖,毒性效果相互对照
3.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结论: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转化因子”,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
菌还不知道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
4.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在人工培养基中繁殖
【科学方法】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
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
(1)加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
溶液、滴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就是利用了“加法原理”。作加温、滴加FeCl
3
(2)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就是利用了“减法原理”。
[典例1]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促进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转化因子是S 型菌的( )
(完整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班级:姓名: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S型细菌有毒,会使小鼠死亡;R型细菌无毒,不会使小鼠死亡。
(1)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
①实验结论: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促使R型无毒细菌转化为S型有毒细菌。
②此实验只说明有转化因子,并未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
(2)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
①设计思路:设法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分开,分别单独、直接地研究它们的作用。
②S型细菌中只有DNA才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此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3)噬菌体侵染细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赫尔希和蔡斯)
①用32P标记一组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另一组噬菌体的蛋白质。
②实验过程:
a.标记大肠杆菌:用分别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b.标记T2噬菌体:分别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被标记为32P和35S的T2噬菌体;
c.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搅拌、离心(目的);
1)搅拌: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2)离心: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d.检测放射性。
③实验结果:用35S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留在外面。
④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本章提要:
第一节 D 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1928年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①S 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②R 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P 43图3-2) (3)推论(格里菲思):已经被加热杀死S 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活性物质—“转化因子”,促使R 型转化为S型。
2、1944年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看书P 44图3-3)
(2)实验证明:DN 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 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二)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 2噬菌体结构和元素组成: T 2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
模板是亲代T 2噬菌体的 DNA,原料是来自细菌体 内的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2、实验过程(看书P45图3-6)
标记大肠杆菌 → 标记T 2噬菌体 →标记的T 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 遗传的。(即:DNA 是遗传物质)
结 构
C 、H 、O 、N 、P 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苷酸
双螺旋DNA
DNA
基因
遗传 信息
空间结构
特点 多样性
特异性
DNA 是主要 的遗传物质
证 明
烟草花叶病毒实验
肺炎双球菌 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 细菌实验 功能 单位
复制
时间 场所 过程 特点 意义 准确 复制
条件
二、RN A也是遗传物质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 的病毒中,RNA 是遗传物质。 三、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 NA ,所以D 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
一、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1、构建者: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
2、构建依据(看书P 47)
二、DNA 的结构
1、D NA 的组成元素:C 、H 、O、N 、P 2、DNA 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 的结构: (1)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3)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 T;G ≡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DN A的特性:
(1)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排列种数:4n
(n 为碱基对对数) (2)特异性:每个特定DNA 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3)稳定性: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碱基配对原则。 5、DNA 的功能:携带遗传信息(D 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6、与DNA 有关的计算: (1)在双链DN A分子中: ① A=T、G=C
②A+G = T+C = 50% 或 A +C = T+G = 50%
(2)(A 1+T 1)%=(A 2+T 2)%=(A+T )% 或 (C 1+G 1)%=(C 2+G 2)%=(C +G)%
第三节 DNA 的复制
一、实验证据——半保留复制 1、 材料:大肠杆菌
2、方法:同位素示踪法(看书P 53) 二、D NA 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 分子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 的过程 2、时间:细胞分裂间期(主要是有丝分裂间期和减Ⅰ前的间期) 3、场所:主要在细胞核
4、过程:(看书P 54图3-13)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子、母链盘绕形成子代DNA 分子。
5、特点: 半保留复制 ;边解旋边复制。
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7、条件:
(1)模板:亲代D NA 分子的两条链
腺嘌呤
鸟嘌呤 胞嘧啶 胸腺嘧啶
(2)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
(3)能量:ATP
(4)酶:解旋酶(作用于氢键)、DNA聚合酶等
8、DNA能精确复制的原因:
(1)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9、意义:
DNA分子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从而确保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10、与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1)复制出DNA数 =2n(n为复制次数)
(2)含亲代链的DNA数=2
第四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关系
基本组成单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基因的理解
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3、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核基因)
4、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细胞器中也有基因(质基因)
5、同一个体不同的细胞中含有相同的基因,但RNA不同(基因选择性表达)。
三、基因与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关系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第二部分:典型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