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列艺术设计中的地域特色研究——以《徽州古建筑陈列》为例

合集下载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名字:特伦斯学号:2008326660067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以西递、宏村为例【摘要】中国古村落建设自古重视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态意识。

在徽州无论是整个村落的布局,还是单栋建筑的空间、结构,无不体现着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相地构屋的营建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古村落;风水理论;宏村、西递、建筑1.引言中国古民居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

徽派民居群体的村落更是中国古村落建筑中最有特色的村落之一。

徽州地区现保存着许多风貌古朴、个性鲜明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文化、历史、地理、美学、建筑、艺术、旅游等学术价值。

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古村落研究。

2. 徽州古村落天人合一的布局2.1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徽州古村落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呈坎、棠樾、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皖南古村落地处古徽州,自古山川秀美,人杰地灵。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在古徽州所属黟县境内,黟县是古徽州地区有名的县份,现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县内群山怀抱,峰峦奇绝。

北接著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黄山,南连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白岳”————齐云山。

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崛起皖南群山之中,横亘于歙县、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区、徽州区三县两区之间。

徽州古村落地图2.2 独特的风水布局——以宏村为例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

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明永乐年间,宏村76世祖三次聘请风水先生“何可达”进行查审。

何认为宏村的地理风水形势乃一卧牛,必须按照“牛型村落”进行规划和开发。

首先利用村中一天然泉水,扩掘成半月形的月塘,作为“牛胃”;然后,在村西吉阳河上横筑一座石坝,用石块砌成有六十多厘米宽400余米长的水圳,引西流之水入村庄,南转东出,绕着一幢幢古老的楼舍,并贯穿“牛胃”,这就是“牛肠”。

徽州建筑调研报告

徽州建筑调研报告

徽州建筑调研报告标题:徽州建筑调研报告引言:徽州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价值。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徽州建筑的特点、保护现状及挑战,并探讨其对现代建筑发展的启示。

一、徽州建筑特点:徽州建筑以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民居为主,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建筑结构独特:徽派建筑注重布局对称、五进院落,多为单进四合院,器物的常用材料是青砖、灰瓦和木材。

房屋采用木石结构相结合的方法,使得房屋坚固耐用,并能有效抵御火灾的侵袭。

2. 装饰精美:徽派建筑装饰独特,以雕刻为主。

门、窗、梁、柱、檐等都精细雕刻,花纹繁复而精巧,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3. 空间布局合理:徽派建筑强调空间的使用与私密性。

有前后大院的分割,分为内外两个区域,每个区域有各自的功能,如前院用作迎宾和商业活动,后院用作居住和家庭祭祀。

二、保护现状及挑战:徽州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受到了国家级和省级的保护。

然而,仍然面临以下挑战:1. 建筑物老化:受到环境自然腐蚀和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徽派建筑中许多建筑物已有几百年历史,损坏严重且亟待修复。

2. 土地利用与开发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徽州地区城市化建设的需要,导致了对徽派建筑修复、拆迁以及新建等问题的思考和权衡。

3. 传统手工艺人才匮乏:徽州建筑的修复和保护需要大量的传统手工艺人员,但这一人才队伍正逐渐消失,难以传承。

三、对现代建筑发展的启示:徽派建筑的特点和精髓对现代建筑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1. 尊重传统:现代建筑可以从徽派建筑中吸取灵感,保持传统建筑的形式和风格,注重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2. 结合当地特色和需求:徽派建筑充分发挥了当地环境的特色,也满足了人们对于居住和生活的需求,现代建筑应结合当地的文化和地理环境,实现与当地的和谐共存。

3. 传承与创新:徽派建筑通过创新传统手工艺,实现了建筑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现代建筑应注重创新,同时传承和尊重传统建筑文化。

徽州民居建筑特点研究

徽州民居建筑特点研究

徽州民居建筑特点研究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古代道县,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文化和建筑。

徽州民居建筑的特点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

这篇文章将探讨徽州民居建筑的特点,包括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和建筑材料等方面。

建筑风格徽州民居的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它的屋顶与墙体。

它的屋顶通常是由两条坡走向的,这种形式叫做悬山式屋顶。

悬山式屋顶在古代中国的建筑中是很少见的,但在徽州却是常见的。

徽州民居的墙体采用干挂砖墙面,这种方式通常是先在砖墙上打上一层石灰,然后再用砖头覆盖整个墙面。

这样的设计可以防止潮气侵入房间内部。

空间布局徽州民居的空间布局采用了排屋的建筑形式。

这种方式将多个房间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庭院空间。

在徽州的民居中,庭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空间。

庭院通常会有半封闭的设计,这样可以保护住户的隐私。

徽州民居的庭院设计也体现了徽州建筑的精髓。

庭院中通常有一些石灵墙和水池,还有一些长凳和椅子,这些都能增加庭院的美观和生活的舒适度。

建筑材料徽州民居的建筑材料主要采用了木结构和石材。

在庭院中,有一些非常漂亮的石灵墙,这些也是徽州历史建筑中的代表性建筑材料之一。

另外徽州民居的木结构也非常漂亮,却也非常实用。

徽州建筑材料的选择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些特点,比如说耐用性、保温性和防震性等等。

这些特点为徽州的民居带来了长期的使用价值,同时也为之后的建筑者提供了很好的建筑样本。

结论徽州民居的建筑特点体现了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和对生活的保护。

无论是建筑风格、空间布局或者建筑材料,都充分体现了徽州人的智慧和理念。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独特的建筑,在今后的生活中好好享受他们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和价值。

徽州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徽州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徽州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徽州建筑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被誉为“徽派建筑”,而徽派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徽派建筑拥有着千百年的历史,它的独特风格已经深深地植根于徽州地区,成为了徽州文化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中国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

一、徽派建筑的艺术特点徽派建筑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对称性徽派建筑以对称为主要特点,不论是从整体规划到建筑细节,都偏重对称性。

因此,徽派建筑在建筑平面上采用轴线对称手法,在细节上以左右对称、遮阳对称和构造对称为主要手段。

2、注重色彩徽派建筑的颜色非常注重,宋代“画之派,徽之材”,徽州的画以“淡墨靠山”为主,而徽派建筑的主要颜色也以素白、墨黑、朱红三色配合为主。

其中墨黑主要用于底色,素白主要用于粉刷门窗、墙体,朱红主要用于门框、门吊、门扇以及雕刻等细节上。

3、注重雕塑徽派建筑大量使用了木雕、砖雕、石雕、灰塑等雕刻技艺,这也是徽派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雕塑表现手法以浅浮雕和阳刻为主,造型清晰、精美、富有变化,凝聚了工匠们的智慧和巧思。

4、注重灰墙徽派建筑使用灰墙是其独特之处之一,灰墙主要指采用木钉石灰墙法砌筑的墙体。

灰墙在建筑的保温、防潮、隔音等方面有着长期的优秀实践经验,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

二、徽派建筑的种类徽州地区徽派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种类繁多。

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围屋徽州围屋是徽州建筑中的代表之一。

围屋的形态多为四边形,通常屋前有一个庭院,四合院布局,形成合院式围墙,围屋的样式因地区不同而异,有徽州“官园式”、县城镇束河“鱼鳞围式”以及江南一带“廊式茶馆围”等各种形式。

2、商业建筑商业建筑包括街市和店铺,街市是当时的集市交易场所,不仅是货物交易的场所,也是人们活动、交流的聚集地。

店铺的建筑是在城市街区中,集中商业、手工业和金融、酒店、茶馆等综合性的商业建筑群。

3、官邸民居官邸民居多为大宅院,官门的三进、五进或更多进构成上、下两部分,结合素庭、雅庭景观形成了徽州派式大宅院的布局。

基于徽州古建筑核心文化元素审美内涵分析

基于徽州古建筑核心文化元素审美内涵分析

基于徽州古建筑核心文化元素审美内涵分析徽州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凭借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建筑技艺,为世人所瞩目。

徽州古建筑的核心文化元素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下面我们就从四个方面为大家分析徽州古建筑的核心文化元素审美内涵。

一、徽州“四大系”及其丰富的意蕴徽州“四大系”包括木雕系、石雕系、泥塑系、灰塑系,它们是徽州古建筑的核心元素之一,凝聚着徽州古建筑的传统文化精髓。

在徽州古建筑中,木雕系明显占据主导地位,因为木材方便易得,而且木材价廉物美,因此在古代充当各种文化艺术品的主要材料。

以“鱼肚鼓”为例,它是徽州古代民间音乐器乐之一,特别喜欢在婚庆、节庆时进行演奏。

鱼肚鼓上的图案就非常精美,这些图案大多是由木雕工艺制成,经过雕刻,再加上彩绘而成。

其中的图案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花鸟图案,更蕴含了许多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以及道德观念。

二、徽州古建筑的特色建筑部件徽州古建筑的建筑部件不仅造型独特,而且都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故事性和象征性的特点。

比如,徽派建筑的“梁刻”,是一种在梁上刻画花鸟虫鱼之类纹饰的技法。

梁刻的造型可以反映社会、宗教、家族、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文化背景。

徽州古宅中的大门半圆形状的“门楼”,也是徽派特有的建筑部件之一。

门楼的造型不仅富有雕刻艺术的精髓,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传承。

三、徽州古建筑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徽州地区历史悠久,信仰多元,地方传统节日盛行,这些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元素都体现在了徽派建筑中。

徽州古建筑中常有工艺品绘制的“五帝镜”放置其中,这是很有正能量的宗教信仰之一,五帝即伏羲、神农、黄帝、轩辕、尧舜,徽州人崇拜这五位中国古代的神明,认为他们是祖先的代表,能够保佑家庭、祈求平安和好运,因此这些“五帝镜”就被嵌入到很多徽州古建筑的墙壁之中。

四、徽派建筑的典型空间构造和布局徽派建筑非常注重空间构造和布局,徽州古建筑的建筑布局也被视为其核心文化元素之一。

《徽州古建筑》

《徽州古建筑》

《徽州古建筑》一、引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徽州古建筑独具特色。

徽州古建筑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是安徽省南部地区一种别具一格而又富有韵味的传统建筑。

它以宏伟、精致、雅致、深沉为特点,其完美的设计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

本文将从历史、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和技术等方面对徽州古建筑进行探讨。

二、历史徽州地处安徽南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有人居住,到汉代中晚期开始形成小规模城镇。

随着历史的推移,徽州得到了各朝各代的兴盛与繁荣,在唐宋时期,徽州成为安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之一。

由于徽商的兴起,徽州作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继续发展繁荣。

在重建的铜陵市文庙中正室宣德、天顺年间(1426--1461),有很多徽州建筑的典型风格,它的风格清新雅致,别致花纹,造型优美,技艺精湛,受到了当时历代乃至后世的推崇和模仿。

其中,徽州古建筑在明清时期得到了最大的建设和发展。

三、建筑风格徽州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赞赏。

徽州古建筑以“雅、淡、朴、宁”为特点,讲究整体美、动静相宜、形神兼备,形、色、彩、墨协调统一。

在门、窗、墙、栏杆等设计上,徽州建筑强调多层次、多元对称,以及尊重自然,讲究实用性和审美性,体现了古代建筑师深刻的思想和审美心理。

1. 房舍布局徽州古建筑中最常见的房舍布局为“四合院”和“三明治”,四合院是指由四个“牌”通过围墙相抱,四合中央汇聚,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三明治建筑则是把两个相邻的四合院中间的围墙拆掉,变成两家整体连接在一起,共享一部分的空间。

2. 屋顶徽州古建筑中屋顶的形状多为"马背形"、"香炉形"或"虎头形"。

在设计的时候还常常赋予一些寓意,比如“四脊三开间”的屋顶寓意是“天人合一,万物通达”,因此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常常运用。

3. 建筑门窗徽州古建筑的门窗设计清新雅致、别具风格。

基于徽州古建筑核心文化元素审美内涵分析

基于徽州古建筑核心文化元素审美内涵分析

基于徽州古建筑核心文化元素审美内涵分析徽州古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体现了徽州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

徽州古建筑的核心文化元素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首先,徽州古建筑的核心文化元素之一是“平面布局”,即建筑平面的布置。

徽州古建筑平面布局注重对称、均衡和区分尺度,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体现了和谐、平衡、美感。

例如,宏伟壮观的南屏廊桥、修长挺拔的宝华楼、飘逸流畅的福地楼等建筑,其平面布局都采用了精心的对称和均衡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其次,徽州古建筑的核心文化元素之二是“庭院景观”,即建筑庭院的布置和园林景观的打造。

徽州古建筑的庭院景观强调以人为本,以自然为依托,注重空间层次感和景色的转换,创造出宜人的居住环境和舒适的视觉体验。

例如,宏伟壮观的牌楼、雅致别致的偏厅、绿树成荫的庭院等建筑,其庭院景观都运用了独特的构思和精巧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园林式”布局理念。

第三,徽州古建筑的核心文化元素之三是“建筑构件”,包括梁柱、门窗、砖雕、木雕等建筑细节部分。

徽州古建筑的建筑构件以材质精美、工艺精湛、造型细腻、独具特色而著称。

这些建筑构件呈现出典雅、精致、凝重的风格,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工艺美学和民族文化气息。

例如,宏伟精美的吊脚楼悬挑、精雕细刻的木雕窗棂、独具匠心的石雕门额等建筑构件,都表现出徽州古建筑细致丰富的审美特征。

最后,徽州古建筑的核心文化元素之四是“装饰图案”,包括各种图案、花纹、图像等文化符号和装饰图案。

这些装饰图案繁复精美、寓意深刻。

徽州古建筑的装饰图案既承袭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是可贵的文化遗产和审美珍品。

例如,神秘莫测的太极图案、喜庆团圆的福字图案、祥瑞吉祥的花果图案等,都流露出满满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总之,徽州古建筑的核心文化元素具有博大精深的审美内涵。

在当代社会,我们需要加强对徽州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让其成为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贡献。

徽州古建筑木雕艺术的特点与分析

徽州古建筑木雕艺术的特点与分析

徽州古建筑木雕艺术的特点与分析摘要:徽州建筑木雕始于宋代,兴盛于明清。

其建筑木雕呈现出梁架雕刻图像丰富、门窗木雕简洁清雅、单体图像为主的特点。

古徽州属山区,气候湿润,周围林木葱翠,当地民居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木雕主要运用于梁柱、屏风、门窗、雀替、栏杆等建筑构件的装饰,在技法上采用浮雕、圆雕、多层透雕等,形象刻画以写实为主,且多不施彩,致广大尽精微,文质统一、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特征。

关键词:徽州木雕;艺术特征;审美特征明代徽州建筑木雕,指分布在徽州歙县、休宁、绩溪、黟县、祁门、婺源等地,修建于明代的民居、祠堂、戏台上的木雕装饰,分为大木作和小木作,主要用于建筑的斗拱、梁托、月梁、蜀柱、雀替、平盘斗、门窗、栏杆、裙板等部位。

徽州现存明代建筑主要修建于明中叶以后,修建者包括外出经商致富的徽商和少数退休归隐的官员。

据史料记载:“商人致富后,即回家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但历代封建王朝在建筑形制上有严格的要求,如《明史》载:“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

徽商逐渐在全国崛起,财富的积累使徽商对生活品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但是,由于明代居住制度的限制,普通百姓不能建造规模宏大的住宅,也不能使用彩画和装饰,因此蹊径独辟创造了符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文化追求的建筑装饰途径。

以木雕、砖雕、石雕作为建筑装饰的基本构件,创造出了独特的建筑装饰美学。

一、徽州建筑木雕的存在形态明代时期徽州木雕主要采用浅浮雕、深浮雕、圆雕等雕刻技术,题材包括夔龙、狮子、几何图形、卷草、水波、如意云纹、莲花、万字纹等。

徽州俗语云,“看房看梁,娶媳妇看丈母娘”。

徽派建筑中,明代木雕主要集中于建筑的梁架、栏杆与裙板上,尤以梁架为最,月梁、梁托、平盘斗、蜀柱、雀替均以木雕装饰。

有六角形花钵,莲花瓣、水波、云纹、花鸟、神兽等。

如歙县呈坎村罗润坤宅的梁架,此宅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房屋为两进二楼结构,房屋顶层的梁架结构隆重,脊瓜柱两侧插拱雕云纹,插手、梁托、拱眼、檩下替木、柱头等处雕有云纹、卷草纹;平盘斗则以圆雕为莲花,既发挥承托功能,又营造了精致典雅的审美氛围。

试论博物馆空间的地域文化表达

试论博物馆空间的地域文化表达

试论博物馆空间的地域文化表达【摘要】地域文化性是建筑的气质和灵魂,也是形成城市特色和特质的基本要素之一。

博物馆作为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可以说它是展示、传递历史和文化的典范,它所蕴含的地域性和文化性是其最重要的特质。

文章以安徽博物馆新馆为例,通过对安徽博物馆建筑的空间特点以及展陈特点的分析,探讨博物馆空间的地域文化表达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博物空间;地域文化;互融性在多元化文化背景的熏陶下,数以千计的各具特色的博物馆犹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出来。

博物馆已经从过去单一的文化遗产保护单位转换为展示人类精神文明的橱窗,并逐渐形成弘扬地域文化的载体。

如何将本土化的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在博物馆建筑设计中,真正体现建筑创作的本源,同时综合新时代的建筑语汇,结合作为文化创作主体的公众的观赏的心理感受,创造出具有地域文化、时代语言和具有公共性的场所是博物馆空间特征的导向。

1. 博物馆的地域文化特性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建筑,只有具体存在某一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建筑气息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到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的,这是造就一个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一个基本点[1]博物馆的地域文化表现主要体现在地域的社会组织结构、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等组成的人文主义或文脉主义中。

如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在继承江南地域文化基础上完美的塑造了优雅、含蓄的空间形象;德国历史博物馆的空间设计通过材料的强烈对比和不断转换的空间而产生的效果来传达历史的延续性和沉重感。

1.1 博物馆建筑的地域性建筑总是以一定的表现特征反映其深刻内涵,建筑的地域性是从地域本土思想、社会文化生活、自然地理条件中演化而来,因此,建筑的地域性是建筑精神属性的必然反映。

空间的地域特色通过对建筑主体、文化背景的塑造。

由材料、体量形态、装饰,传统文化元素、建筑构件来表现,通过细部设计来表现建筑的地域性这一根本属性。

基于徽州古建筑核心文化元素审美内涵分析

基于徽州古建筑核心文化元素审美内涵分析

基于徽州古建筑核心文化元素审美内涵分析徽州古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珍贵遗产,它将徽州人民的聪明才智、审美情趣和建筑技艺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

徽州古建筑的核心文化元素包括建筑结构、装饰艺术、园林景观等方面,这些元素展现了徽州古建筑的审美内涵和文化魅力。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装饰艺术和园林景观三个方面分析徽州古建筑的核心文化元素及其审美内涵。

一、建筑结构徽州古建筑的建筑结构以木质结构为主,定制建筑为辅,构架稳固,雕刻精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徽州古建筑的建筑结构在追求坚固耐用的也注重工艺精湛和艺术美感的体现。

在建筑结构上,徽州古建筑注重横梁纵榫的连接方式,更加注重对木材的选择和加工工艺,以确保建筑的牢固性和美观性。

徽州古建筑的建筑结构还突出了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舒适与人的居住习惯相结合,体现了徽州人的审美情趣和对人文关怀的追求。

二、装饰艺术徽州古建筑的装饰艺术以木雕、石雕、泥塑等传统手工艺为主,通过精湛的工艺和艺术表现力,展现了丰富的审美内涵。

在建筑的檐口、斗拱、栏杆、门窗等部位,徽州古建筑常常运用精美的装饰艺术,体现了徽州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在装饰艺术上,徽州古建筑注重在细节处表现工匠精神,通过精细的雕刻和色彩搭配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徽州古建筑也将民间传统的装饰元素融入如花鸟、山水、人物等,赋予了建筑更加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生动的审美形象。

三、园林景观徽州古建筑的园林景观是其核心文化元素之一,它将建筑与园林景观融为一体,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艺术空间。

徽州古建筑的园林景观以山水、假山、水池、松柏等传统元素为主,通过精心布局和植物造景,展现了徽州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态环境的追求。

在园林景观上,徽州古建筑注重营造一种“山水如画、人居如诗”的生活境界,体现了徽州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徽州古建筑的园林景观也体现了一种“神游人间、与天地同寿”的理念,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和谐共生的审美理念和文化精神。

走进博物馆的徽州“小户型”-最新文档资料

走进博物馆的徽州“小户型”-最新文档资料

走进博物馆的徽州“小户型”-最新文档资料走进博物馆的徽州“小户型”在安徽博物院徽州古建筑陈列展厅里,矗立着一座徽派古民居建筑,粉墙黛瓦,马头翘角,掩映于竹林疏影之中,宛如徽州古村落一隅的恬然景色。

这是从歙县鸿飞村整体搬迁的清代冯仁镜宅。

冯仁镜宅为一座二进三问的砖木楼房,通面阔6.6米,通进深11.3米,建筑面积约为75平方米,通高10米。

体量虽然不大,但结构精致,形制规范,堪称徽州古民居建筑的“小户型精品”。

千年古村“花厅”的由来鸿飞村位于古徽州府治歙县东南部的霞坑镇。

这里风光旖旎,人杰地灵,今天仍有众多保存相对完整的古村散落在群山之中。

鸿飞村的冯氏家族来自山东,相传晚唐时期的歙州刺史冯蘩系冯氏始祖,并官葬于此。

据鸿飞冯氏族谱记述,自冯蘩孙冯延韶定居鸿飞起,古村已逾千年。

冯氏先民取“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诗意给村庄定名为鸿飞,寓意鸿飞东南,仍流连祖居之地。

1918年6月,时任中华民国代总统的冯国璋感于在京经商的鸿飞冯氏生意鼎盛且仗义疏财,颇具徽商“财自道生,利缘义取”的儒商风范,亦自认为徽州冯氏后人,便亲书“派别源同”横匾送至鸿飞村,以示对鸿飞冯氏的褒扬。

据说挂匾当日天降瑞相,“云消雨霁,彩彻鸥明”,这也成为鸿飞村民至今口口相传、津津乐道的荣耀与传奇。

千年古村的历史积淀,加之明清以来徽商雄厚的财力造就了鸿飞村头的水口亭阁,街道两旁的深宅大院、宗祠庙宇。

徽州人的精明、儒雅和内敛更是在徽州建筑的设计理念和精巧布局中得以充分展现。

“有堂皆设井,无宅不雕花”。

在有限的建筑空间里,利用“砖、木、石”徽州三雕的精湛技艺进行装饰陈设,使外表朴素无华甚至有些单调的徽派建筑内花团锦簇、别有洞天、意趣盎然。

冯仁镜宅正是这样一座充满生活情趣和艺术气息的徽派民居经典。

在冯宅的梁枋、梁柁、桶扇、撑棋、雀替及挂落等处均有精美的木雕装饰,可谓名副其实的“雕梁画栋”,因此在当地民间又被称为“花厅”。

2006年6月冯宅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文物部门给予的描述是“该宅堪称木雕艺术殿堂”。

基于徽州古建筑核心文化元素审美内涵分析

基于徽州古建筑核心文化元素审美内涵分析

基于徽州古建筑核心文化元素审美内涵分析
徽州古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和风格特征。

其核心文化元素包括建筑结构、材料、装饰和艺术形式等方面。

首先,徽派建筑的结构和形式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徽州古建筑以“三进四合”和
“左中右丙室”的布局形式为主,其结构合理、布局严谨、形式优美、变化多样。

其中,“三进四合”的建筑形式,不仅使宅院的空间结构更加合理,进而形成了以精致小巧、对
称简洁、错落有致为特色的建筑风格。

同时,“左中右丙室”的布局形式,则为翻译建筑
风格的塑造奠定了基础。

其次,徽州古建筑的材料和装饰也是其审美特色的重要方面。

徽派建筑讲究的是考究、简约、富有变化的材料和装饰。

其常用的材料包括青石、黄土、砖、木、瓦片等。

而在装
饰方面,徽州古建筑还融合了雕刻、彩绘、壁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以极其繁复的细节营造
出了高度纯粹、朴实无华、极致平衡的审美效果。

最后,徽州古建筑的艺术形式也是其独特的审美魅力所在。

徽州古建筑采用了徽州民
间剪纸、木雕、石雕等传统手工艺制作出的各种艺术造型、符号和图案,使其具有极具浓
厚的文化气息的艺术形式。

同时,徽派建筑还通过廊柱上的漫画、诗文、故事等形式,以
及各种院子和景点的布局和配景,表达了徽州古民居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具有独特的美学
意义。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徽州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的代表之一,以其特殊的布局和建筑风格而闻名。

徽州古村落的布局和建筑特点是自古以来形成的并经历了数次演变,这些特点表达了徽州人民对生活和文化的理解和追求。

本文将从徽州古村落的布局和建筑特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布局特点1.完美的划分徽州古村落的布局格局非常规整,全村呈现出曲径通幽、重重叠叠的景象。

整个村落被多道围墙环绕,外围是直线道路,内围是弯曲小路,而中间则是广场和水塘。

在这个布局中,每一段道路都是互相连接的,没有任何一段路是孤立的。

庭院、街道、街角和天井都是完美的划分,在这个村落中,每一个区域都是有其特殊用途和功能的,例如会馆、商业街、学堂、庙宇和市井等。

2.强调防御徽州古村落的布局和建筑风格都强调防御。

整个村落被高墙深壕的圈起来,只有几个门才能进出。

另外,在村落中间的广场上还有一个石狮子,代表着抵抗恶灵和邪恶。

在建筑方面,房门和窗户都非常小巧,以便随时防御外敌。

此外,村落中还有几个建筑物,例如箭楼和城楼,用于更好地围绕整个村落进行防御。

3.注重风水徽州古村落的布局和建筑设计也注重风水。

村落最核心的区域是水池,而水池被四周的屋子和建筑物环绕,让整个村落都比较阴凉。

水池周围种植莲花,这些莲花不仅美丽,而且可以让水池保持洁净。

此外,徽州古村落也有很多具有风水意义的建筑物,例如牌坊、祠堂等。

二、建筑特点1.依山傍水徽州古村落的建筑物都是依山傍水的,房屋建在山坡上,可以防止潮湿,同时也可以避免洪水。

徽州还有很多岭南式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占用的土地面积非常少,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2.使用石料和木材徽州古村落的建筑物往往使用石料和木材。

在这里,石头被用来建造地基、城墙、牌坊和桥梁。

而木材则用来建造房屋、亭子等建筑。

这些建筑物看上去非常古老,但却十分牢固,经久不衰。

徽州古村落的建筑物注重装饰,尤其喜欢使用瓦片、壁画和雕刻来装饰自己的房屋。

在瓦片方面,徽派瓦片是徽州村落的特色之一。

徽派建筑调研报告

徽派建筑调研报告

徽派建筑调研报告一、概述二、徽式古民居特点(一)枕山环水(二)讲求美学意蕴(三)内部构造别有洞天(四)细部构造特点三、古祠堂特点四、古牌坊特点五、结束语前言1、报告目的全面了解徽式建筑的风格和细部特点。

2、编制时间2014年5月23日-2014年5月26日编制人:学号:班级:3、资料来源1) 特色建筑网站 2) 相关建筑书籍 3)实地考察一、概述徽式建筑是徽州的一大标志,至今还保存着数量惊人的古建筑,蔚为壮观;民居精致,祠堂高矗,牌坊肃穆,……在经历了许多人为破坏和岁月打磨后,幸存的徽州古建筑淡定地矗立着,展现的是惊心动魄的沧桑和精神意蕴的恒久。

?徽式建筑主要流布于古徽州的“一府六县”,及其周边的一些地方,如现在的黄山市黄山区、宣城市的旌德县、池州市的石台县、附近的泾县、青阳等地,另外如江苏的扬州,金陵,浙江的杭州,金华,江西的婺源、景德镇等地也受古徽州建筑之风吹拂。

如今留存下来的徽式建筑,大多是明清时期的,相对而言,在装饰上,明代的古建筑崇尚简洁明快,而清代的讲究精细繁复。

古老的徽州建筑,不仅具有使用功能、旅游开发价值,还具有历史、文化、科技研究价值,以及审美和收藏价值。

?徽式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古代徽州建筑在成型的过程中,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色,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宗祠、牌坊等建筑实物中。

徽式建筑不论是在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二、徽式古民居特点(一) 枕山环水徽州古民居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演变和多少代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民居星罗棋布、村落远近相望的景象。

其规模之盛,风格之突出,品味之高,是中国其他地方所难以媲美的。

徽州古民居的整体选址讲究因地制宜,依山傍水。

具体到各个居所则又讲究枕山、环水、面屏、朝阳,但受风水意识的影响,徽州民居虽然枕山环水,但又不能开门见山,故在房屋等建筑的门外或门内建造一堵上雕有吉祥花鸟、灵兽等寄托着人们一些愿望的照壁,以起到挡风、遮蔽视线的作用。

地域文化在当代环境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以徽州艺术博物馆设计为例

地域文化在当代环境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以徽州艺术博物馆设计为例

地域文化在当代环境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以徽州艺术博物馆设计为例作者:陈旸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6期陈旸(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徽州文化不仅是安徽三大文化板块之一,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广博、内涵丰富,极具地域文化特色,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标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与利用价值.由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州版画、徽州雕刻及徽州工艺汇聚而成的徽州艺术,可谓品类繁赜、形态多样.纵观世界各类建筑,最能实现存承文化、传播文化、研究文化功能的非博物馆莫属.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意、创新、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以优秀地域文化--徽州文化在当代设计艺术中的传承与创新为主线,从剖析、解读徽州艺术的精神内核入手,寻求徽州艺术博物馆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明晰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学理意义和实践意义.关键词:徽州艺术博物馆;地域文化;环境设计;传承;创新中图分类号:TU2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057-031 研究背景与现状1.1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发展的主课题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提升全民综合素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地域文化展现了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以明显的地域环境烙印而独具特色.被认为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就是一种典型的地域文化,其品类繁赜、内容广博、内涵深邃、系统性强、完整度高,全息包容了自唐宋以来,尤其是明清时期民间生活、经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标本,极具研究与发掘价值.1.2 博物馆是存承、研究、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空间近年来,我国大力繁荣公共文化建设,传统博物馆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得到充实、完善和优化,一批更具公益性、专门性、地域性、概念性、实验性、前瞻性、互动性的各类各式博物馆顺利建成,在服务社会、传承文明、普及科学、拓展素质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例如:苏州博物馆、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绩溪博物馆等,都是在融合传统文化精髓、展现时代精神等方面比较成功且与本文研究有关的优秀案例,对这些优秀博物馆设计案例在此不做详细解读与剖析.1.3 当代研究现状综述相关安徽地域文化和徽州文化艺术研究的专著有《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安徽卷》、《徽州文化》、《徽州建筑》、《徽州文化十二讲》等.相关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专著有《闽南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延续和发展》等.相关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关系的学术论文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探析》、《建筑环境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以苏州博物馆为例》等.硕士学位论文《福州地方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闽南人居环境设计中本土传统文化的延续》等.这些研究成果,有的在学理意义上起到进一步充实和丰富的作用,有的在实践意义上具有启示、借鉴、指导等方法论价值.但从总体而言,其研究规模小,研究态势离散,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和统合性.2 徽州文化解读2.1 徽州文化的衍生地处安徽、浙江和江西三省交界的徽州,山水纵横,环境优美,黄山、齐云山横亘其间,新安江、青弋江、阊江、乐安江等水系连接着外面的世界.丰富的林茶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资开发的雄厚基础,重教兴文、彬彬有礼的社会风气成就良好的人文生态.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古徽州,孕育出传承有序的徽州文明.2.2 徽州文化的内容由徽州六县先贤和广大民众共同建树、创造的徽州文化涉及徽州建筑、经济、文学、艺术、教育、学术、工艺、医学等学科领域,涉及艺术领域的有:新安画派、徽州篆刻、徽州版画、徽派建筑、徽派雕刻、徽州工艺、徽剧等.2.3 辉煌的徽州艺术集徽州山川之灵气,汇营造工艺之精华的徽派建筑(插图1),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熟且极具地域表征的古建筑流派代表,其布局合理,结构谨严,雕绘精湛,风格清丽.除了建筑艺术,徽州还以绘画、篆刻、书法、版画等名扬海内,尤其是明末清初兴起的“新安画派”,更以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作为对自清代以来中国山水画创作与评鉴的审美取向.徽州民间工艺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技艺出神入化、巧夺天工.受新安画派、徽州版画、徽墨与歙砚制作等相关技艺影响的木雕、砖雕、石雕,统称“徽州三雕”(图2),“三雕”不仅作为建筑装饰部件存在,也是徽州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2.4 徽州文化中的传承与创新就本质而言,可以说徽州文化是儒家文化在徽州地区厚重积淀和现实实践的产物.其开拓创新的一面体现为“徽骆驼”精神.除了传承与弘扬儒家精神之外,徽州人还具有不畏艰难、坚忍不拔、任重致远、捕捉机遇、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3 徽州艺术博物馆设计的心路历程3.1 题目由来以“地域文化,遗风传承”为主题,所谓遗风传承是指文化的遗风和各种地域行为习惯在现代空间设计上的体现.作为安徽人,笔者曾多次前往黄山市以及歙县、绩溪、黟县、祁门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先后收集了大量的图、文、影像资料和部分木雕、文房用品、民间工艺品及民俗杂项物品,资料收集较为充实.研究定位“地域的”、“具体的”和“局部的”,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徽地域文化之徽州文化中的徽州艺术为展示对象,以环境设计中建筑艺术设计为载体,传承传统元素,凸显艺术创意,实现设计创新.确定《徽州艺术博物馆》为设计方向,在设计实践的基础上,及时梳理考察资料,充分利用文献资料,同步整理设计过程材料,做好设计总结,确定围绕地域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这个主题,以徽州艺术博物馆设计方案为例进行研究.3.2 馆址选择依据古徽州地域的概念,曾作为徽州府治所在地的歙县是可选目标地之一;从当前徽州政治、经济、文化重心角度考虑,黄山市屯溪区是可选目标地之二.歙县今隶属安徽省黄山市,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是徽商、徽剧、徽墨、歙砚等徽州文化的发祥地,素有“中国徽文化之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牌坊之乡”、“东南邹鲁”、“礼仪之邦”、“文物之海”的称誉,气候宜人、民风儒雅、山清水丽、风光旖旎,徽文化积淀尤为厚重.屯溪区是黄山的一个市辖区,交通顺畅.屯溪人杰地灵,文明久远.屯溪区为黄山市的中心城区,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屯溪老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戴震纪念馆、程大伟珠算纪念馆、程氏三宅古民居、中共皖南特委旧址展览馆以及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等分布在城区各处,共同呈现出徽州文化在当代传承与创新的生态景观.根据建筑体量与用地规模、交通、观众流量、遗址保护以及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引力等选址原则综合比较后,得出结论,总体而言,黄山市屯溪区优于歙县县城的绩点多.本案最终确定选址黄山市屯溪区城郊部位.3.3 创意主线通过对徽州文化和相关博物馆设计的实地考察,立足现有文献成果资料,形成调研结论,确定创意主题.从主题出发,借鉴传统徽派古村落建筑群体与个体以及各个体间的空间构成原理,推衍出博物馆方案的意象空间形态,包括实体与虚体、功能空间与辅助空间,并使其与展览内容模块相对应;吸收传统徽派建筑单体形态和主要界面的构造和衔接原理,深化博物馆方案单体建筑的基本形态、体量;提纯传统徽派建筑装饰艺术元素,根据现代构成设计原理,运用打散再构、空间变异等手法提纯出备用装饰形态;借鉴徽州传统庭院与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及语素,结合目标馆址所在地的景观条件和资源,形成博物馆配套景观设计的基本构思草图;由传统徽州民居厅堂布局及艺术品陈设获得启发,结合展示需要,细化博物馆建筑内部构造;吸收传统徽派建筑材料运用原则和色彩组合特征,进一步确定博物馆外观色调和材质;结合时代精神,了解当下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等方面最前沿的观念、知识、材料、技术、手段,将之有效融入设计方案.3.4 量化方案徽州艺术博物馆(图3)馆址总面积106000平方米,建筑用地约占4500平方米,建筑密度适中.建筑围合关系以徽州典型的三合屋、四合屋为创意基础,适度融入了北方四合院的组合意象;出于展览空间人流量大、观赏密度高等特点,进一步增加开放度.主要功能空间为:开放式主入口、“雕刻时光”四雕工艺展区、“新安画苑”美术品展区、“粉墙黛瓦”徽州建筑艺术展区、“山水之间”休闲文化区,“平流细石”与“小山芳树”组合的中央庭院共享空间,以及办公、停车等辅助空间.开放式主入口居停车场与展区建筑物中间,以牌坊、下陷式休闲广场、大型照壁墙等构成横向次轴线.次轴线以南是停车场与绿化景观,以北为博物馆建筑群.为更好融入周边徽派建筑环境并与之体量相当,博物馆主体建筑采用地上2层、地下1层的高度规划.为最大限度停放交通工具,停车上也采取地上1层、地下1层且以地下为主的结构方式,地上多辅以绿植及景观设计.博物馆总动线按照开放式入口→服务中心免费取票→“雕刻时光”→“新安画苑”→“粉墙黛瓦”→“山水之间”→出口序列设计.“雕刻时光”以人字斜坡顶单层平房呈现,南端山墙加马头墙处理,凸显徽派建筑表征,向南设一几何构成化的月门符合,体现现代设计意识.相对较小的四个室内展示空间各自独立,可使观众能得以近距离细品徽州雕刻工艺,所展示徽州“四雕”(砖雕、木雕、石雕、竹雕)工艺(含雕刻代表作、技艺展示、互动体验等内容),各室内小区,以檐廊串联.由“雕刻时光”入“新安画苑”展区,以短暂室外空间过渡,适当缓解观众观赏疲劳.“新安画苑”主要展出新安画派各代山水画精品,兼展部分花鸟、人物画作品.室内楼梯靠墙设立,最大限度地拓展有效展示界面.“新安画苑”与“粉墙黛瓦”展区间有室内连廊相通.为再次营造动游节奏,由“粉墙黛瓦”向“新安画苑”主建筑夹廊之间设一阳光休闲区,以现代灰色防腐钢架和透明钢化玻璃搭建,既实现动游缓冲,又能与整体建筑的徽派气质相映衬.“粉墙黛瓦”展区以传统徽派建筑为展示载体,兼而展示建筑装饰构件与题材、纹饰.在展墙、展柜、展架、展台设计上借鉴徽州建筑、家具、工艺美术等典型视觉造型符号,以使内容与形式、形象与内涵相统一.东部“山水之间”休闲区因与西部纯展示空间的功能差异性,在建筑布局上也同西部建筑体保持一定距离,以使动静分离.建筑色调沿承徽派建筑色彩体系,以白为基色,局部建筑转折、线脚、节点与装饰构件作深浅灰色处理.为丰富材料质感,外墙白色涂装采用塑质弹性喷涂处理,局部装饰采用石材加工,内部结构以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主辅结合,在保证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力求呈现精密细致的结构细节.场馆中栽植的绿植花卉不仅是重要的景观设计元素,同时也是丰富与调节博物馆整体色彩关系的有效手段.绿树白墙、漏窗修竹,荷风三面、柳浪闻莺.其形、其色、其影、其声,情景交融.地面铺装以石材为主,局部铺设户外塑胶、沥青或草坪砖.为丰富空间层次,实现分区功能,入口中心广场空间地平面一下凹沉,形成领域暗示,其中又设花坛、树池凸出,下陷与浮出,于对比中实现平衡.景观植物以本土为主.因主入口在博物馆东南方位,故将高耸的云杉在博物馆西墙线和北墙线外单排列植,既使其成为建筑物的背景,又暗合地理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之势.博物馆东侧与南侧行道树以四季常青的香樟为主,树下间以球形红叶石楠,长方体形金森女贞绿篱,嫩叶当花,红黄辉映、热烈奔放.地被草坪分可步入式或限定步入式两种,可步入草坪栽培密实有弹性的的马尼拉,限定步入式地被可选择宽叶书带草和矮化萱草等.开放式主入口处牌坊同西边的照壁长墙,一大一小、一实一需,遥相呼应.二者使用性在次,主要传达的是传统徽派建筑最典型的符号化表征.博物馆北部建筑群围合而成的中央庭院,虽不开阔,但安置其中的庭院小景却起到磨转风水的点睛作用.小景虽小,却借鉴了徽州园林造景和私宅庭院造景的两种创意源.传承私宅庭院造景者:青石条凳,树桩盆景.传承园林造景者:“叠山”、“理水”;设计创新者:水作镜面浅池,卵石铺底,花岗岩折边;山以抽象叠积,简约至极.水底散养小鱼,共成一景,曰“平流细石游鱼可数”;石旁高置香橼,低栽南天竺,共成一景,曰“小山芳树珍禽时来”.所谓栽柳引蝉、叠石邀云.咫尺天地,气象万千.3.5 设计表达徽州艺术博物馆设计表达大致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出图.先根据成熟草图在CAD软件中生成准确的制图,含总体规划图、建筑布局图、景观布局图,以及建筑物的平立面与装饰细节图.然后将CAD制图导入3D建模软件生成模拟真实结构与材质的模型场景.接着在图像处理软件中按要求排定图文板式,最后打印输出、装裱展板.这一环节中第二个环节是制作等比例立体实物模型,按照场景造型结构,结合模型材料规格,在计算机软件中生成分模型构件,利用数控雕刻机床刻制出来,再手工组拼出完整的模型成品.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本案选择以SketchUp软件虚拟建模,综合近年来尤其是以青年设计师或高校学生为创意主体的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作品,SketchUp建出外观模型效果更能展现设计创意,且图形雅致、色调清新脱俗.需要特别说明的另一点是,在选择实物模型材质时,本人专门考察了建筑与装饰材料城的板材市场,最终选定3mm厚度的奥松板.原因之一是其厚度恰好适合模型组合,原因之二是其中性偏浅暖灰色调柔和淡雅、肃穆清新,与徽州文化气质相符.3.6 设计总结本设计方案以传承徽州地区优秀文化艺术为主旨,以徽州艺术博物馆设计创新实践案例为平台,先后经历设计调研、资料分析、创意草案、方案定稿、设计表达、设计总结等工作流程,旨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地域文化的系统认知,结合环境设计原理,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在本专业领域锐意创新,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又能与时俱进,借助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创造环境艺术设计新成果.参考文献:〔1〕袁行霈,陈进玉主编丛书;郭因,主编本卷《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安徽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3.〔2〕谭志明.博物馆设计与地域性的关系初探——论长沙铜官窑遗址博物馆设计[J].装饰,2014(08).〔3〕卫鹏.徽派建筑传承文化在桂北建筑中的应用[J].艺术百家,2013(12).〔4〕傅宏.如何通过城市博物馆展现地域历史文脉的延续——访迪拜城市博物馆[J].装饰,2009(03).。

试论徽州建筑装饰的艺术风格

试论徽州建筑装饰的艺术风格
二 、徽 州建筑 装 饰艺 术风 格特 点
“徽 州 三雕 ”是 指 明清 时期 流行 于 徽州 地 区 的建 筑雕 饰 艺 术 。“徽 州 三雕 ”具有 独特 的地 域特 点 ,注 重将 审美 与 实用相 结 合 ,具有 寓教于美 的功 能。
1.砖 雕 砖雕是 徽州人就地 取材 的智 慧之作。徽 州居 民利用本地 砖 块 特 有 的耐 磨 、防腐 、质 坚 的特 点 ,将 其作 为 构建 和雕 刻 的材 料 。徽 州 砖雕 题 材 广 泛 ,包 括 飞禽 走 兽 、仙侣 道 人 、园林 山水 等 。砖雕 经过 一系列复杂 的工 艺之后主要被装 饰在家家 户户的 门楣处 ,因而注重 实用性 。徽 州建 筑 中的砖雕 兼具 审美和 实用 的双 重价 值 ,这 种价值体现 在徽州砖雕 的技 法上 ,即浮雕 、平雕 、 立体 雕刻 三种形 式。运 用这 些特殊技 法制作 的砖雕 ,艺术 内容 呈现 着 多线条 、立体 化 、复杂 化 的特 点 ,层次感 十分 丰 富。徽 州 地 区的砖雕 把单 一的艺术形象设 计和对组合形 象 的描绘设 计相 结合 ,如 ,松与鹤构 成“松鹤 延年”图案 ,各 种花卉 的组 合构成“花
徽 州木雕 作为 徽州建 筑 的艺术表现 形式之 一,结构上 重视 牢 固与美 学的统一 ,形 式上脉 络清 晰、立体感强。徽州木雕 采用 阳刻 的技法 ,又 受到雕刻 材料实用版 面 的约束 ,层次逐 渐加深 , 整体感突 出。徽州木雕在徽 州建 筑 中的装饰性 艺术特 征最为 明 显,它种 类繁 多,将夸张与象征相结合。
2.人文社会 因素 徽 州 地 区 历 来 深 受儒 家 思 想 的 影 响 ,有 着 深 厚 的 文 化 底 蕴 , 建 筑设 计 中处 处体 现着对传 统 文化 的尊重 ,遗存 的建筑 和 艺术 都 大放 异彩 ,如宏村和 西递 等地 区的古建 筑群 。徽州是 程朱理 学 的发 祥地 ,有着浓 厚 的宗族 思想。 宗法制度使 徽州 文化制度 更加严 谨 ,为 了确保族群 的安全、稳定 与繁荣 ,建筑表 现 出高宅 、 深 井、大 厅 的居 家特 点 ,十分和 谐 、流 畅。徽州建 筑群还 受到 中 原人 南下 的影响 ,建 筑风格在 保 留原有形 式 的基 础上 又进 一步 发展 。又 因徽商雄 厚的经济 实力 ,在建 筑方面修饰众 多 ,形 成独 特 的“徽 州三雕”—— 石雕 、木雕 、砖雕。

安徽省博物馆馆徽州古建筑陈列计划

安徽省博物馆馆徽州古建筑陈列计划

《徽州古建筑》陈列安徽省博物馆二○一○年三月目录序厅 (3)第一单元水口 (4)第二单元牌坊 (5)第三单元祠堂 (7)第四单元民宅 (10)第五单元建筑结构与装饰艺术 (12)第六单元歙县清代古民居及其室内陈设 (20)2前言古徽州境内山重水复,风景如画,历史上世家大族视为避乱的乐土,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形成了崇文重教的儒家文化氛围。

明清徽商富甲天下,以雄厚的资金在故里造宅第,修祠堂,建牌坊,至今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徽州古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既隐含了徽商经济的背景,也反映了自然山水的神秀,独具特色的砖、石、木“三雕”艺术,使之富有细部审美要素。

其承载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在建筑技艺,民众生活,伦理观念,审美追求方面传递着诸多历史信息。

徽州建筑聚落的代表,西递、宏村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许国石坊、棠樾牌坊群、龙川胡氏宗祠、老屋阁、潜口民宅等,在原址保护,呈现出永久的生命力。

这里通过民居建筑实物、构件、模型、图片等,展示徽州古代建筑的魅力。

序厅先秦时期,徽州境内山越人聚居。

汉晋以来,北方世族南迁,形成众多移民型村落。

明清时期,在宗族繁衍和徽商经济繁荣的双重作用下,徽州村落达到鼎盛,代表性的如宏村、西递、龙川、呈坎、棠樾、唐模、南屏等,以姓名村,聚族而居。

南宋朱熹为歙县呈坎题词“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反映了徽州村落的文化品质。

徽州先民在村落选址时爱护山水形胜,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

徽州住宅从“天井”展开,四水归堂的“天井”,把大自然的阳光、空气、雨水引入居住空间,又赋予聚集财富的文化理念。

建筑是凝固的,而透过天井的天空富于变化。

中堂从天井借光、透气:宾客光临,家庭成员聚集,有了交流的共享空间。

展品组:1.徽州古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表32.“徽州府山阜水源总图”(据《徽州府志》放大)3.郑村村居图4.黄山日出5.西递村落6.宏村“月沼”宏村始建于南宋。

徽州地区古民居建筑形态解析的开题报告

徽州地区古民居建筑形态解析的开题报告

徽州地区古民居建筑形态解析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徽州地区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古城和徽派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

徽州民居建筑作为一种典型的古建筑形式,有着独特的建筑风
格和艺术价值,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徽州地区古民居建筑的形态分析,揭示其特点和内涵,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徽州古城和徽派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并为现代建筑设计和城
市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徽州地区古民居建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

2.徽州地区古民居建筑的形态特征和构造要素分析。

3.徽派民居建筑的装饰艺术和陈设风格分析。

4.徽州古城和徽派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分析。

(二)研究方法
1.实地考察:对徽州地区古民居建筑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实际的形态特征和构造要素。

2.文献资料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和研究相关的古籍、文献、档案资料,深入挖掘徽派民居建筑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3.图像资料分析: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徽派民居建筑的图像资料,探讨其装饰艺术和陈设风格。

四、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挖掘徽州古城和徽派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推进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同时,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可以为现代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
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向着更为人性化、文化化的方向发展。

徽派建筑方案分析

徽派建筑方案分析

徽派建筑方案分析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之一,以徽州地区为代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徽派建筑方案旨在保留和继承徽派建筑的特点,同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首先,徽派建筑方案在建筑布局上注重对称和平衡。

徽派建筑通常采用四合院式的布局,将主要建筑物围绕中心庭院设置,使各个建筑物相互呼应和配合。

同时,徽派建筑的建筑高度和空间比例也是精确计算过的,追求整体的平衡和协调。

其次,徽派建筑方案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徽派建筑通常依山傍水,利用山水资源来增强建筑的景观效果。

在设计方案中,徽派建筑会考虑自然光线的利用和通风的设计,使得室内环境舒适且自然。

此外,徽派建筑方案也借鉴了庭园建筑的手法,通过种植花草树木、点缀小桥流水等方式来丰富建筑的景观特色。

再次,徽派建筑方案注重装饰和细节。

徽派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手法有雕刻、木雕、砖雕等。

这些装饰不仅具有美观的效果,也代表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在徽派建筑方案中,装饰的选择和设计是十分讲究的,不能过于张扬也不能过于简单,要通过装饰来凸显建筑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最后,徽派建筑方案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统的徽派建筑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徽派建筑方案在设计中会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如门楼、牌坊、木雕等。

通过这些元素的运用,既能体现地方特色,也能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共鸣。

总之,徽派建筑方案在保留传统建筑特点的基础上,注重对称与平衡、融合自然环境、精致的装饰和传承文化。

这些方面的考量使得徽派建筑方案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又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进一步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卓越之处。

基于古徽州建筑文化特色的创意纪念品设计刍议

基于古徽州建筑文化特色的创意纪念品设计刍议

基于古徽州建筑文化特色的创意纪念品设计刍议纪念品是旅游产业发达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能彰显当地的特色文化。

安徽省地域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建筑村落素有“画中村庄”之称,是中国明清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

本文主要通过对古徽州地区建筑文化内涵,建筑形式特征,建筑构件元素的分析,提出在地域纪念品开发过程中进行创意构思的可行策略,期许能为该地域建筑文化的活态传承及其旅游产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标签:古徽州;建筑文化;纪念品;文创产品设计纪念品是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产品之一,它包含着地域的历史文化、人文习性、民俗文化、民族特色等特征。

纪念品的开发设计在旅游商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其民居建筑村落素有“画中村庄”之称,也是中国明清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

一、古徽州建筑文化与纪念品市场调研(一)古徽州建筑文化古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因为它具有宗族文化和儒商文化的特色,其文化具有多样性和时代性。

地理环境的形成决定了徽州文化的积累过程相对封闭,后来战乱人们一部分就迁徙到以山峦为屏障的徽州,后因科举考试强化了徽州的文化观念。

徽州是徽商的发源地,随着徽商的发展,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范围内都自成独特的风格,其比较具有代表的就是徽派建筑,村落依山而建,民居一律粉墙黛瓦,辅之以马头墙。

(二)古徽州旅游纪念品市场现状古徽州地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和贾而好儒的人文积淀,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旅游度假。

旅游产业发展下的纪念品开发可以有效的提升和传播这个城市的形象,吃喝住行购是旅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几大要素,其中“购”是旅游产业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纪念品的设计在给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能够推广徽州,向世人展现出真正属于徽州的名片。

二、古徽州建筑文化元素分析(一)古徽州建筑形式特征中国明清时代后期,徽派建筑特征就已形成,属于较成熟的建筑流派且规模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造环 境 氛 围 , 凸 显展 陈 内容 。 展 示徽 州的 地域 特征 及 时代特征 。为
话, 以辩证 唯物主义 的观点 , 批评 吸收本 土地 域优 秀传
统文化 的精髓 , 全面展示徽州古 民居的魅力 。创构 和谐
当下地 域 特 色博 物馆展 示设 计提 供参 考 , 并具 有有 一 定 的理 论 和
徽 州古 老文 明精神 的发展脉络 ,让 生态神奇 的徽 州 , 风
情万种 的皖南散发着诱 人的魅力 , 努力在徽 州地域文化 中寻找与之适应 的文化依托 , 突现地域文化 。吸引海 内
外宾客参观游览 , 寻根问祖 。 我们也想 通过此 陈列 , 让 生 活在 多元化社会 的当代 人 , 穿 越千年 时空 , 与先 民们 对
计, 从而达 到更新 的艺术效果 . 同时也有 机 的结 合 展示 的审美性 和实用性 。在二 、 三陈列 区域 局限 的陈列空间 中是一个疏散楼梯 间 ,考虑到展线 的连 贯性 和持续性 , 设计 者将 左边 设一矮墙 漏窗 , 翠竹佳 木掩 映其 中 , 右边 设羽 中 山道 门, 宛如走进 皖南私 家庭 院 , 在增 加环 境气 氛 同时避免观众进入另展厅的突兀感。 遵循 以徽州地域 文
深刻 的印象 。
治、 文化 、 科技 和风土人情 的重要舞 台 , 弘扬优 秀的徽州
地域文化 中扮演重要 的角色 。
1 突出“ 地域文化” 在陈列设计 中目的

个 成功的陈列设计应具 有独创性 ,个性 鲜明 、 主
题 突出。 徽州古建筑陈列设计前就如何展示徽州特有 的
历 史脉络 、 环境氛 围等 内容做 了大量 的调查 了解 , 根据 陈列 内容和陈列空 间分 为序厅 、 第一陈列 区( 水 口、 牌坊
是展览点题 的地 方 , 是需要高度概括 和提炼整个展览 的
蕴, 为了更加形 象的具 体地展示徽州 明清古建筑 的地 方
特征和艺术形式 , 安徽省博物馆在新 馆落成之 际年之 际
精神所在 。设计者取一 个典型 的徽州人家 为缩影 , 复原
了一 “ 厅堂” 和“ 天井 ” , 天井 是徽 州 古建 筑形 式 的核 心
祠堂) 、 第二陈列 区( 民居 ) 、 休 息观演 区 、 第 三陈列 区( 建
筑构 件 ) , 分别展示水 口园林 、 牌坊祠堂 、 民居 、 与建筑 构 件艺术等五单元 内容 ,利用徽州古村落地 理空 间序列 、
环境 因素 、 建筑 原型 , 强调徽州 地域 文化在 陈列设 计 中 的突 出地位 , 建立 整体 设计 的观念 。设计 者在设计 中采
0 引言
徽 州 明清古建 筑是 中 国明清 时代 的乡土建 筑 的代 表 ,她 以独特 的建筑形 式承 载着深 厚 的文 化 内涵和底
是将设 计符号学 、 图形 学与地域文化杂糅 的继 承 。这里
所说 的继承并不 是 绝对 的模仿 , 应该在理解 的基础 上
取其“ 形” 、 延其 “ 意” 、 从 而传其“ 神” [ 1 ] 。如在本 陈列序厅
: 畔 域文化, 将展示内容的丰富性与展览方式多样化结合起来, 更深
: : : 葡 ; 层次地、 集 中地打 造 地 域特 色 , 以更 好 的 呈现 历 史 内涵 和 科 学 价 值 。在研 究过程 中结合 安徽 省 博 物馆 徽 州 古建 筑 陈列 案例 , 进 一 步从 实践 中探 讨地 域 文化 设 计语 言和 博 物馆 展 陈空 间相 结 合 , 营
3 地域性符号在空间界面中的穿插融合
地 域文化符号 以其 丰富的内容 、 多样 的形 式以及深
邃的 内涵 , 在现代设计 元素 中占有及其重要 的席位 。它
D Ol : 1 0 . 1 6 3 3 0 / j . c n k i . 1 0 0 7 — 7 3 5 9 . 2 0 1 7 . 0 1 . 0 0 7
陈 列 艺 术 设计 中的地 域 特 色 研 究
— —
以《 徽州古建筑陈列》 为 例
征 峰 ( 安 徽建 筑大 学 艺 术 学院, 安 徽 合 肥 2 3 0 0 0 1 )



摘 要: 本研究以博物馆展示陈列艺术形式为主题, 探索在展陈
空 间设 计 中如何 承 载地 域 文化 , 如 何利 用现代 陈列 形式 来表现 地
实践 指 导意 义 。
徽州 , 促进徽 州 的经济发展 , 让更 多的有识之士 , 认识 徽
州, 了解徽州 。
文献标志码 : A
关键 词 : 陈列 艺术 ; 地域 文化 ; 徽 州 古建筑 陈列
中 图分 类号 : T U 2 3 8
文章 编 号 : 1 0 0 o o 1 8 — O 2
用实物 、 模型 、 照片展板 、 图表 , 多媒 体等展 示 手段展 示
作者 简 介 : 姚征峰 ( 1 9 7 0 一) , 男, 硕士, 安徽合肥人 , 讲 师, 研 究方向: 环 境
根据陈列 内容需要 , 在第 二陈列 区域展示 内容为水 口园林 、 牌坊祠 堂。设计 者在陈列空 间里 穿插大量实 物
化 为主导地位 的情境 再现 , 将“ 景” 与“ 情” 的融合体现 的 淋漓尽致。
向社会推 出了《 徽州古建筑陈列》 。 它不仅是展示徽州地
域文 明展示 的重要窗 口, 同时是展示徽 州历史 、 经济、 政
( 俗称 四水归 堂 ) , “ 厅 堂” 是就形式是 民居最重要 的功能 所在 ( 图1 o在 陈列 的一 开始就 以实物 的形式 突出徽州
古建特点使 观众 一进入展厅宛 如进入 徽州人家 , 并 留下
模 型 和图片 , 以展 品特 色为 中心营造 展厅气 氛 , 以陈列 的展柜 分割各 单元 内容 , 调 整陈列节 奏 , 以“ 马 头墙 ” 为
符合为陈列 图片的载体 , 以“ 照壁 ” 为投 影仪的“ 银幕 ” 强 调徽 州古建 自身 的语 言符 号 ,在更 深 的意义 上重新 设
l设 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