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四川地理高考卷考点精准剖析

合集下载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地理高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地理高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地理高考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某旅游团从成都出发,沿川藏公路进入西藏,沿途欣赏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感受到了独特的藏族文化。

该旅游团沿途依次看到的自然景观是( )A. 森林、草原、荒漠B. 荒漠、草原、森林C. 草原、荒漠、森林D. 森林、荒漠、草原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川藏公路沿线自然景观的理解。

选项A,川藏公路沿线,从成都出发,首先会经过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降水较多,适合森林的生长,因此首先看到的是森林景观;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干旱,降水减少,植被由森林逐渐变为草原;当到达高原地区时,气候更加干旱,植被稀疏,逐渐变为荒漠景观。

因此,A选项正确。

选项B,川藏公路沿线并非先经过荒漠再经过草原,这与实际情况不符,故B错误。

选项C,川藏公路沿线并非先经过草原再经过荒漠,而是先森林后草原再荒漠,故C错误。

选项D,川藏公路沿线并非先经过森林再经过荒漠,荒漠景观应出现在草原景观之后,故D错误。

2、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

地震发生时,成都市民感到房屋摇晃,但持续时间很短。

关于这次地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成都市民感到的摇晃是由纵波造成的B. 芦山县地震释放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核裂变C. 芦山县地震发生时,P波和S波传播方向相反D. 芦山县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中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地震波的特点、地震能量的来源以及地震的震源位置。

选项A,成都市民感到的摇晃主要是由横波(S波)造成的,因为横波传播速度较慢,但振幅较大,能引起地面的上下和左右晃动,故A错误。

选项B,芦山县地震释放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而非核裂变,故B错误。

选项C,在地震发生时,无论是P波(纵波)还是S波(横波),它们的传播方向都是相同的,都是从震源向四周传播,故C错误。

选项D,芦山县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中,因为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因此地震的震源大多位于地壳中,故D正确。

地理高考四川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考四川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考四川知识点总结四川是中国的西南省份,面积广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下面将对四川的地理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

一、地理位置与地貌四川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东经97°21′52″至108°12′50″,北纬26°03′35″至34°19′07″之间。

四川的地形和山脉众多,主要包括川东、川南、川西和川北四个主要地貌类型。

川东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平均海拔在300米以上;川南是山地区,主要由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组成;川西则是高山峡谷地带,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米以上,包括了四川境内最高峰九寨沟黛叫海、乌尤、北川等;川北地区地形起伏不定,有大面积的盆地和丘陵。

二、气候特点四川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由于地势复杂,气候差异明显。

四川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

四川的温度和降水量均很丰富,年均气温在12-18℃之间,年降水量在800-1500毫米之间。

三、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四川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天然气、盐矿、石油和水电资源等。

四川的经济以农业和工业为主,其中农业以水稻、小麦、玉米和油菜等为主要种植作物;工业则以能源、化工、冶金和机械制造为主要产业。

此外,四川还以旅游业为重点发展方向,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四、地震活动和灾害防治四川位于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

其中,2008年汶川地震是四川近代以来最为严重的地震事件之一,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四川积极进行地震灾害防治工作,加强了地震预警和防护设施建设。

五、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四川是中国的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

其中,四川盆地、卧龙自然保护区、九寨沟等地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四川积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加强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测。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四川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四川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四川四川是中国的一个省,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

地理上,四川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特点。

本文将为您总结四川的地理知识点,探索四川的山川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一、山川地貌四川地处青藏高原的东缘,是中国最大的盆地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系之一--长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褶皱运动和冰川侵蚀的影响,四川地形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

首先,四川盆地是四川地理的核心。

这个盆地地势平坦,被四周的山脉环抱,如青藏高原北部的岷山、四川盆地东部的泸山以及川西的大熊山等。

而在四川盆地的中部,有崇山峻岭,如峨眉山、乐山大佛等著名的山峰。

这些山峰给四川增添了独特的地貌风景,也为四川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其次,四川的岷江和长江两大河流在这里交汇,形成了数百个支流和支流,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峨眉山、乐山大佛和世界上最大的三峡等。

这些河流为四川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为四川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四川地区还有一些特殊的地貌景观,有喀斯特地貌、高山峡谷地貌、平原地貌等。

这些地貌景观不仅给四川人民带来了美丽的自然风景,也为四川的旅游业和生态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气候四川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其气候条件多种多样。

四川的气候被称为“亚热带水热季风气候”。

这意味着四川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潮湿,降水分布不均匀,一年四季明显,温差大。

由于地形的影响,四川的气候在不同地区也存在差异。

四川气候中的降水是十分重要的。

四川盆地和四川西部山区的降水量较大,而川东和川南的降水量较少。

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冬季则较为干燥。

这种降水分布为四川的农业和水资源开发提供了机会和挑战。

三、自然资源四川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是水资源。

四川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处两条重要河流的交汇处,有十分丰富的水资源。

这些水资源不仅为四川的农业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也为四川的工业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水电能源。

四川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

四川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

四川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地理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在高考中,地理科目是考查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地理事实的了解和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

下面是四川地理高考知识点的归纳:一、自然地理1. 地理位置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东临重庆和湖北,南与贵州和云南接壤,西依青海、西藏,北靠甘肃和陕西。

四川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景观。

2. 地形地貌四川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主要有四川盆地、川西高原、川东平原和川南丘陵等地貌类型。

四川盆地是四川的主要地貌单元,是最大的内陆盆地之一。

3. 气候特点四川气候在中国地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四川气候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季风气候、高山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寒温带气候等。

川西高原气候干旱,川东平原气候湿润,川南丘陵气候温暖湿润。

4. 水文地理四川拥有众多的江河湖泊,其中最著名的是长江和金沙江。

四川的水文地理独特,不仅涵盖了长江上游和中游的重要部分,还拥有峨眉山、九寨沟、黄龙等著名的自然景观。

二、经济地理1. 农业四川是中国粮食生产大省之一,以稻谷、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为主。

四川优势农产品有糯米、辣椒和猕猴桃等。

四川还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如河鲜和淡水养殖。

2. 工业四川工业以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冶金等为主要产业。

四川石油、天然气、电力以及有色金属等资源储备丰富。

成都、重庆、自贡等城市都是四川重要的工业基地。

3. 交通四川交通发达,拥有铁路网、公路网和航空网等多个交通网络。

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通过铁路、公路和航空连接了周边省份。

4. 旅游四川拥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象山熊猫基地、峨眉山、九寨沟等都是四川著名的旅游景点。

三、人文地理1. 民族特点四川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有多个少数民族,如彝族、藏族、羌族、苗族等。

他们的民族风俗、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2. 城市发展四川城市化进程较快,成都和重庆两个城市发展较为突出。

2023年高考地理全国卷分析与反思

2023年高考地理全国卷分析与反思

2023年高考地理全国卷分析与反思作者:陆锐来源:《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3年第11期2023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为尽快适应“三新”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我们有必要通过深入了解高考试题的变化,深刻领会新一轮教育改革的目的。

为此,笔者从以下角度详细地分析2023年全国统考的三套地理卷。

一、创设真实情境,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23年的高考试题沿袭了2022年试题的变化特点,由“解答试题”转变为“解决问题”,所有考题均以真实情境为平台,全国甲卷、乙卷都采用了8个真实情景,新课标卷采用了6个真实情景,所有试题均选择紧跟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真实案例,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现实问题的能力。

例如:全国甲卷第6~8题:以地中海北岸某地的水系发展变化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地形、地貌、河流的相关知识,分析地形的改变是如何影响到水系的变更,进而影响到湖泊的性质。

第37题:以青藏高原南部的风蚀粗化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风蚀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风蚀粗化的发展过程、区域差异及其耕作对风蚀和风蚀粗化的影响,采取恰当的措施防治风蚀。

全国乙卷第4~5题:以贵州龙里豌豆尖走出质优价廉的困境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解决落后地区应如何利用本地的优质农产品,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第36题:以巴西库里蒂巴市的公交优先发展,解决城市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交通及城市的有关知识,因地制宜地解决城市发展过程所面临的问题。

第37题:以夏威夷岛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气候的相关知识,站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卷第6~8题:以地下喀斯特地貌中一种独特的“莲花盆”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喀斯特地貌的相关知识,分析“莲花盆”的形成过程。

第9~11题:以青藏高原的“草毡层”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草毡层”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36题:以泰国北部山地人吃酸茶的文化习俗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人地关系及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地理环境与文化习俗形成的关系,解决如何利用文化的传承、融合与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高考四川地理试卷分析

高考四川地理试卷分析

20XX年高考四川地理试卷分析一.概述总的说来,20XX年四川文综卷地理部分试题难度选择题的难度不大,而主观题难度有所加大。

知识点的考察比较宽泛,较往年的考察方式有所差别,更贴近生活实际,更趋向于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获取信息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与以往相比,地理试卷结构稍有改变,选择题增加了1个,共12个,总分达到48分。

主观题2道,52分的分值。

一道中国区域,一个世界区域。

二.分述1.试题的基本内容覆盖了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四大知识板块,自然与人文并重,有效地整合了中学地理课程相关区域地理知识,并重视对中国国情知识的考查。

在突出主干知识上,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2.关注社会生产、生活,强调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试题以“呈现实事素材,联系考生生活体验,结合中学地理课程知识”的基本思路,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命题设计,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气候的变化对农业因素的影响;运用区位理论,分析城市区位因素等。

3.注重学科研究方法的考查,加大了图表的解析能力和转换能力,综合测试考生的地理能力。

试题注重区域比较、综合分析等地理学科研究方法的考查。

今年地理试题在形式和内容上,实现了对考生“文科综合基本能力”的全面考查。

主要表现在对地理图表的阅读、地理问题的分析归纳、地理事象的描述解释、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理特征的判定等。

在“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方面,继续要求考生用图形语言描述地理事象。

三.详述第1题,简单,考察(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对我国行政区划的熟悉程度。

第2题,简单,考察(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我国森林的分布及自然灾害。

第3题,中等,考察(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区域定位、气候和自然带以及盛行风的分布。

第4题,中等,考察(自然地理)河流的综合知识,四个选项分别涉及径流量、汛期、搬运和堆积作用以及流水的侵蚀作用(切割作用)。

第5题,简单,考察(自然地理)特定气候条件下的水循环状况。

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对策

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对策
识 的能力考查 。 4 . 以区域为背景 ,考查人类活动 的区位 选择 , 分析评价区位条件及人地关系 ,突出 描述和阐释事物 、 论证和探讨问题 的能力考
的特点 ;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 、风带 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 的影 响;水循 环 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等为高频考点。 3 . “ 自 然环境 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 部分 , 其中 “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 境 的整体性” 为高频考点 。 并且多为综合题。 4 . “ 自 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 响” 部分 , 其 中。“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 路分 布的 影 响”“ 为高频考点。 人文地理部分 5 .“ 人 口与城市”部分 ,其中 “ 不同人 口增长 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 区分布 ;“ 城市 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 因; 不 同规模城市服 务 功能 的差异 ;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 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高频考点。 6 .“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部分 ,其中 “ 农业 区位因素 ,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及其形成条件 ; 工业区位因素 , 工业地域的 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生产 活动 中地域联系的 重要性 和主要方式”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 变 化对 聚落空 间形 态和 商业 网点 布局 的影 响” 为高频考点。 这是每年高考必考 的内容。 7 . “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部分 , 其中 “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 问题与可持续 发 展 的基 本 内涵 ,协调人 地关 系的主要 途 径, 为高频考点。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地理科 学中的核心发展思想 , 这一部分 内容也是地 理高考 中年年 都必考 的内容 ,但 在高考 卷 中, 不会单独地就可持续发展思想考可持续

四川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

四川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

四川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各个部分的科学,广义上来看,地理涉及到了地球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知识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在高考中,地理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考试中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能够通过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四川高考地理必考的几个知识点。

第一,四川的自然地理。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复杂多样。

四川的地貌特征主要分为四大地貌区: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四川盆地和四川盆缘山地。

其中,川西高原地貌海拔较高,由断崖、河谷和高原组成,地势陡峭。

川西南山地地貌由山地、丘陵和河谷组成,地势较高,有许多山脉和河流。

四川盆地地貌平坦,肥沃且水资源丰富,是四川农业的重要基地。

四川盆缘山地地势起伏较大,以岷江和乌江为界,地貌分布不均,形成了宽阔的平原、丘陵和桥梁山地。

第二,四川的人文地理。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这里的人文资源十分丰富。

四川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四川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汉、藏、羌、彝等民族和谐共处,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四川还是中国的重要旅游胜地,拥有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如九寨沟、都江堰、峨眉山等。

四川的人文地理涉及到历史、文化、民俗、旅游等方面的知识。

第三,四川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四川地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交界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

然而,长期以来,四川也面临着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环境污染等问题。

水资源是四川的特色资源之一,但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环境污染等原因,四川的水资源面临严重的短缺问题。

森林资源是四川的重要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滥伐和过度放牧等原因,四川的森林资源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矿产资源是四川的重要资源之一,但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也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

第四,四川的区域发展。

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也是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

2023年高考地理四川卷评析

2023年高考地理四川卷评析

2023年高考地理四川卷评析一、总体评价2023年高考地理四川卷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加大难度,强化应用。

试卷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注重对地理图表的解读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的考察。

同时,试题贴近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时代性。

二、各题型分析1. 选择题:今年的选择题考查内容广泛,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发展等多个方面。

其中,自然地理部分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考查,如气候类型判断、地质构造分析等;人文地理部分则突出了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考查,如城市化进程、交通布局等。

同时,选择题注重对图表信息的提取和解读能力的考察,如气候类型图、城市人口构成图等。

2. 综合题:今年的综合题考查了工业区位因素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题目呈现出地域特色和时代特点,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工业区位因素分析题目中涉及到了新兴产业园区的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区域生态环境问题题目关注了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措施;城市规划题目则以某城市为例,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和改进。

三、难度分析今年的地理试卷总体难度较去年有所增加,主要体现在综合题的难度上。

综合题的题目背景复杂,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

此外,今年的试卷还增加了一些较为新颖的题目类型,如填空题和连线题等,这些题型也增加了试卷的难度。

四、亮点分析今年的地理试卷亮点频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的考查。

试卷中不仅有对环保基本概念的考查,还有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的探讨。

这些内容不仅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此外,试卷中还涉及了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城市交通拥堵、农村土地流转等,这些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对未来的建议针对未来的高考地理试卷,我们建议:首先,要继续保持稳定和创新相结合的风格,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其次,要更加关注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应试”走向“应用”;最后,要加强对图表解读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的考察,让学生具备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川高考地理新课标考纲及解析

四川高考地理新课标考纲及解析

考纲分析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一、地球1²地球的宇宙环境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能量来源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消耗太阳的质量产生大量的能量(2)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①、影响因素:纬度、气象、地形地势、人类活动②、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地球形状、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②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规律:每往东15度,地方时增加1小时,每往东1度,地方时增加4分钟;光照图中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③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转。

)(4)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日界线。

涉及时间计算,主要应用在各种光照图中。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纬度变化规律(以夏至日为例):赤道昼夜平分,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从南极圈向北至北极圈,昼长逐渐变长, 夜长逐渐变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现象。

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冬至—夏至, 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夏至—冬至,昼变短,夜变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现象。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纬度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季节变化规律: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最小值。

计算: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两地同在一个半球用+,分在两个半球用—)。

③四季更替: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往返运动,形成全球同一纬度地区(除赤道)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规律,从而产生四季的更替。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地理部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地理部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地理部分一、考试概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一项定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招生考试。

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试科目之一,地理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四川卷地理部分是四川省高考地理考试的一部分,下面将对该部分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二、考试内容四川卷地理部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础知识是地理考试的基础,包括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理坐标与经纬度、地理格网等内容。

考生需要对这些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以便在后续的考试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答问题。

2. 地理区域的特征与规律地理区域的特征与规律是地理考试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全球地理区划、各大洲的特点与特征、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等。

考生需要掌握各大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人文特色等,并能够解释这些特征与规律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3. 经济地理与人口地理经济地理与人口地理是地理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包括世界经济的格局与变化、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差异、人口数量与分布等。

考生需要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差异、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4. 地理问题与环境保护地理问题与环境保护是地理考试的新要求之一,主要包括环境污染与治理、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等。

考生需要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提出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

三、备考建议为了顺利完成地理部分的考试,考生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备考建议:1. 全面复习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础知识是地理考试的基础,考生需要全面复习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理坐标与经纬度等内容。

可以通过查阅地理教材和参考书籍,做好笔记,进行重点记忆和理解。

2. 多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地理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考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地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川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四川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四川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方向通常以北为基准,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文字说明。

3. 地图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等。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大气层的组成、气候类型、气候变化。

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2. 水文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过程。

四川地区水系发达,拥有众多河流和湖泊。

3. 地貌:地壳运动、岩石分类、地貌类型。

四川地貌复杂,有高原、盆地、山地、丘陵等。

4. 地震与火山:地震的成因与分布,火山的形成与活动。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震带上,地震活跃。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人口分布、迁移、城市化。

四川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较高,成都为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 农业地理:农业类型、农业布局、农业技术。

四川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特色农产品有水稻、油菜、茶叶等。

3. 工业地理:工业类型、工业布局、工业发展。

四川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4. 交通地理:交通方式、交通网络、交通发展。

四川交通以公路、铁路为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西南地区的航空枢纽。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原理、遥感应用。

遥感技术在四川的农业监测、环境评估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组成、功能、应用。

GIS技术在城市规划、灾害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原理、GPS应用。

GPS技术在四川的导航、测绘等领域得到应用。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污染类型、环境破坏。

四川面临水污染、土壤侵蚀等环境问题。

2. 资源利用:资源分类、资源节约、资源再生。

人教版四川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四川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四川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人口迁移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下图为我国东部平原某区域人口迁移模式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①②人口迁移对乡村的影响是()A: 生态环境破坏不断加剧B: 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C: 人口出生率下降速度快D: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突出(2)与③人口迁移具有相关性的是()A: 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实施B: 大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C: 大城市城市化发展停滞D: 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先进【答案】DB【解答】(1)图示区域乡村地区人口大量迁往城市,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故D正确;乡村地区人口大量迁出,人口压力减小,生态环境改善,环境污染减轻,故A错误;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会迅速提高,故B错误;人口迁出对出生率会有一定影响,但不会下降太快,故C错误。

故选D。

(2)随着大城市的不断发展,其经济发展面临转型,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外迁至中小城市,使得中小城市的就业机会增多,一部分人口迁往中小城市发展。

故选B。

第2题.石环是一种特殊的地表形态,下左图为石环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右图为某地石环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石环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冻融作用B: 流水搬运C: 冰川沉积D: 风力沉积(2)砾石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可能是()A: 冬→春B: 春→夏C: 夏→秋D: 秋→冬(3)下列四个地形区中,最可能有石环景观的是()A: 华北平原B: 四川盆地C: 柴达木盆地D: 东北平原【答案】ADC【解答】(1)石环是一种冻土景观,是饱含水分、大小土石颗粒混杂的土层反复结冰和融化的结果。

故选A。

(2)砾石上升幅度受冰与水的状态的影响,当土层中的水结为冰时,砾石迅速上升,此状态主要受温度影响,由秋季过渡到冬季时,是水结为冰的时期,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由图可知,石环景观的形成需要能结冰的温度且具备沙土,图中四选项中只有柴达木盆地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年来,四川高考地理卷(以下简称四川卷)在注重双基、突出主干、关注社会热点、图像创新等方面都做得不错。

但渔夫在本文着重想谈的并不是这些,而是与全国卷及全国其它地方卷相比较四川卷突出优点。

一、地理学科特色突出
自打有人提出“能力立意”一说之后,在全国卷及一些地方卷中出现一种不太好的现象——高考地理试题的去地理化现象。

如2010全国文综卷Ⅰ第9-11题:
假设从空中R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和晨昏线n如图3所示。

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S。

据此完成9~11题。

图3
9.S地的纬度
A.与M地相同 B. 介于M、N两地之间C.高于N地 D. 低于M地
10.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
A.S地的白昼比N地长 B.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
C.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 D. 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
11.若R点沿直线RS
A.上升,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
B.下降,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
C.上升,看到m、n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
D.上升或下降,看到m、n的形状保持不变
此组试题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极高。

此组试题中的第9题和第11题,与其说是地理试题,还不如说是数学中的立体几何试题。

这两题只不过是披了一件地理学科的外衣,而并无地理学科的实质。

这两道试题,只要考生的立体几何知识到了位,理科学生一样的可以做出此题。

考虑到理科考生立体几何知识总体比文科考生还扎实这一因素,我们有理由相信很可能让理科考生来做此两道试题得分率会更高。

再如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第8-9题:
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

8.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9.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此组试题是地理试题?还是政治试题?我们知道这是一组地理试题,是因为这组试题与其它9道地理选择题一起被安排在整套文综试题的最前面。

如果我们把这组试题与政治试题混杂一起,我们还能确认这是一组地理试题吗?至少渔夫不能——渔夫认为把这当作是一组政治学科的经济常识试题也未尝不可。

学生要对此组试题做出正确解答,一定需要地理专业知识吗?不是的。

只要学生相应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没有学地理的考生同样能正确解答此组试题。

与前面列举的那一组试题相比,此组试题不仅难以看出有地理学科实质,连地理学科的外衣也不明显了。

个人认为:在地理学科知识能够承载这些试题承载的能力要求的情况下,在地理试题中还是不用这种去地理化的伪地理试题为好。

细观近年四川高考地理试卷,每一道试题都不仅仅具有地理学科的外衣,也具有地理学科的实质,是实实在在的地理试题,地理学科特色非常突出。

如果我们再看今年的四川卷,地理学科特色突出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地理图表特别丰富。

如果加上答题卡上的地理图表,今年四川卷的地理图表共达14幅(个)之多,为历年四川卷地理图表之最多。

没一一细数历年全国文综卷及全国其它地方文综卷中地理图
像的数量,但就渔夫对这些试卷的印象而言,从来没有哪一套文综试卷的地理图表有如此之多。

事实上2010年四川文综卷的地理图表也是很多的,共计11幅(个)。

二、设问精准
历年四川文综卷地理试题,特别是第Ⅱ卷的地理试题,设问都是相当考究的。

让我们先来读读Leba老师在k12地理论坛留下的一段话吧。

认真研究近几年的四川地理综合题,觉得命题人在设问的限定方面做得较好,比如2006年36题(4)小题“分析丙区游览价值高的原因”,2007年36题(2)小题“试分析C港成为世界著名大港的重要交通位置条件”,2009年39题(1)小题“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地理知识,说明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2010年39题(1)小题“评价杭州作为现代旅游城市的旅游资源状况和铁路交通条件”,2011年36题(2)小题“根据环境条件,说明甲盆地内城市间交通联系适宜发展航空运输的理由”,2012年36题(4)小题“图10中M岛人口分布南稠北稀。

试分析南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等,如果把设问中的限定词去掉,试题就变得太过宽泛,与一般练习题无异了。

限定词的应用,较好体现了试题命制人的高明之处。

或许有的老师还没完全明白leba的意思,渔夫愿意在此啰嗦两句。

以leba所举2009年第39(1)题设问为例:
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知识,说明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此设问中,“说明”是行为动词,“作用”是问题中心词。

此设问中的限定条件比较复杂:“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知识”是前置限定条件;“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是后置限定条件。

前置限定条件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对考生解答试题起到了提示作用,另一方面也限定了题目答案要点的来源;后置限定条件则对答什么做出了明确的限定。

事实上,如leba例举的这样设问精准的题目远不止leba列出的这些,在四川高考地理试题第Ⅱ卷中比皆是。

一个设计精准的题目设问,其表述结构往往为:前置限定条件+行为动词+后置限定条件+问题中心词。

当然,许多情况下没有前置限定条件也可以把题目设问设计得非常精准,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不少题目设问当中并没有前置限定条件。

精准的题目设问,要求考生从某一细小的角度去思考地理问题,使题目答案不再过于宽
泛,这对考生的地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这也对考生的审题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可能很多四川的高三地理老师都有发现:与政治、历史两个学科相比,学生在做地理试题时更容易出现审题失误的情况。

这或许应该是地理试题设问中限定条件较多的结果。

四川高考地理试题设问中限定条件较多,甚至有时给人一种“钻字眼”的印象。

如今年四川卷第2题设问:
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
从老师们在网上对此题的讨论来看,有不少老师在做题的时候也没有注意此题问的是该山山顶能够出现的景观而不是该山山顶能够看到的景观。

尽管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渔夫仍然对精准的题目设问持肯定态度。

正如明月心老师在星韵论坛所说:“学地理,仍然需要咬文嚼字,不然就失去了严谨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