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9、天气和气候表格式教案

合集下载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观察天气:19.天气和气候》教案1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观察天气:19.天气和气候》教案1

19.天气和气候【教材分析】《天气于气候》是“观测天气”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从了解天气变化、风、雨、气温等,进而扩展到认识更长时间的气候变化。

认识到天气变化时间短,通过观察与分析一地的气候,认识到气候是一定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进一步分析两地的气候特点,认识天气、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说气候与天气。

了解气候对生物的影响,认识到在不同气候特征下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在对天气、气温、云量、雨量、等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

带领学生通过分析两地气温、降水量的不同,更好的认识天气与气候的联系与不同。

但三年级学生认识水平有限,对抽象数据的对比、分析处在初步认识阶段,因此带领学生分析数据找出气候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学生通过查资料、观察图片等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气候特征下适宜生长的不同动植物。

【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1.认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说气候与天气。

3. 认识适宜在不同气候特征下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科学探究:1.通过读图,从降水、气温两方面区分天气和气候。

2.通过读图找规律。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比较降水、气温发现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查资料列举在适宜气候下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学习天气与气候的联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不同。

学生在关注天气预报的同时也会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

【教学重点】理清天气与气候的不同与联系。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降水量、气温等比较两地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不同天气、气候图片、视频学生材料:有关天气、气候的图片、不同气候下的动植物图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暑假妈妈要带乐乐去甲地旅游,出门前他们需要先考虑什么问题?2.生:先考虑天气,看看天好不好…3.师:乐乐妈妈查了未来一周的天气,让乐乐自己准备物品。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19.天气和气候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19.天气和气候

19.天气和气候【教材分析】《天气和气候》是“观测天气”单元的最后一课, “观测天气”属于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旨在让学生认识地球周围大气圈的运动变化规律,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能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

通过观察发现一定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气候,知道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不同,能用科学语言描述气候,了解气候对生物的影响。

《天气和气候》这一课需要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天气和气候特征,并能准确获取气象信息,根据不同的天气和气候,合理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半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但是,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其认识水平比较低,动手能力比较薄弱,抽象数据对比分析能力还处在初始阶段。

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归纳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本课必须解决的难题。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气候,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

2.知道天气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认识不同的气候环境下造就了不同的生物,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

科学探究:1.通过对不同地区降水、气温等天气要素数据分析,发现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2.能借助可测量的气象信息,利用科学语言描述天气和气候。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不同地区气候变化规律。

2.能多渠道获取气象信息,与同学合作尝试推测未来天气变化。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天气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规避自然灾害、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2.知道天气和气候与生物的生存密切相关,要保护好地球周围的大气圈。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气候及气候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根据可测量的天气要素数据分析出气候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收集关于四季特征景致和各种气候类型下生活的动植物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2.生:天气。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19《天气和气候》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19《天气和气候》教案设计

19.天气和气候【教材分析】《天气和气候》是“观测天气”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紧接天气的影响,从天气拓展到气候,分四个部分展开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相对于认识天气而言,学生认识气候有难度,因为它是一定地区长周期的天气特征,不易把握,选取三个描述气候特点的典型短语,给学生一个“支架”,引导他们去描述当地的气候特点。

第二部分:气温和降水量是反映一个地区气候特点最核心的两个气象要素。

以地区一,地区二气温情况,降水量情况统计图为研究对象,分析数据,描述两个地区的气候特点,通过判断,预测与决策等活动,学习运用气候特点规划生活。

第三部分:生活中,人民常常会聊到天气,说出很多描述天气和气候的句子,将学生耳熟能详的句子一一记录下来,引导学生换一种眼光去看,识别如何来描述天气与气候,明确天气状况与气候状况的区别。

第四部分:不同的气候下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选取学生熟悉的三种气候类型,分别是雨林气候,草原气候和极地气候,引导学生指出其气候特征,列举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和植物。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的知识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低年级时他们学过《关心天气》这个额单元,但是对天气缺乏定量观测的经验,他们已经认识到天气变化,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但是对于“量”这个概念的还不够了解,本单元的课程设置,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在不断的数据对比分析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天气知识的意义何在,并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联系与区别2.能够说出气候是一定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科学探究:1.通过对不同地区气温,降水量等要素数据的分析和比较,指出其区别,并能据此进行判断,预测,决策等思维活动。

2.凭借气象信息,用科学语言描述天气和气候。

科学态度:1.通过搜集资料,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列举在雨林,草原,极地等常见气候下生活的动物与植物。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19.天气和气候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19.天气和气候

19.天气和气候【教材分析】《天气和气候》是“观测天气”单元的最后一课, “观测天气”属于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旨在让学生认识地球周围大气圈的运动变化规律,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能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

通过观察发现一定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气候,知道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不同,能用科学语言描述气候,了解气候对生物的影响。

《天气和气候》这一课需要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天气和气候特征,并能准确获取气象信息,根据不同的天气和气候,合理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半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但是,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其认识水平比较低,动手能力比较薄弱,抽象数据对比分析能力还处在初始阶段。

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归纳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本课必须解决的难题。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气候,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

2.知道天气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认识不同的气候环境下造就了不同的生物,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

科学探究:1.通过对不同地区降水、气温等天气要素数据分析,发现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2.能借助可测量的气象信息,利用科学语言描述天气和气候。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不同地区气候变化规律。

2.能多渠道获取气象信息,与同学合作尝试推测未来天气变化。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天气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规避自然灾害、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2.知道天气和气候与生物的生存密切相关,要保护好地球周围的大气圈。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气候及气候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根据可测量的天气要素数据分析出气候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收集关于四季特征景致和各种气候类型下生活的动植物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2.生:天气。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9《天气和气候》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9《天气和气候》教案

19天气和气候【教材分析】《天气于气候》是“观测天气”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从了解天气变化、风、雨、气温等,进而扩展到认识更长时间的气候变化。

认识到天气变化时间短,通过观察与分析一地的气候,认识到气候是一定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进一步分析两地的气候特点,认识天气、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说气候与天气。

了解气候对生物的影响,认识到在不同气候特征下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在对天气、气温、云量、雨量、等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

带领学生通过分析两地气温、降水量的不同,更好的认识天气与气候的联系与不同。

但三年级学生认识水平有限,对抽象数据的对比、分析处在初步认识阶段,因此带领学生分析数据找出气候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学生通过查资料、观察图片等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气候特征下适宜生长的不同动植物。

【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1.认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说气候与天气。

3. 认识适宜在不同气候特征下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科学探究:1.通过读图,从降水、气温两方面区分天气和气候。

2.通过读图找规律。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比较降水、气温发现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查资料列举在适宜气候下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学习天气与气候的联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不同。

学生在关注天气预报的同时也会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

【教学重点】理清天气与气候的不同与联系。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降水量、气温等比较两地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不同天气、气候图片、视频学生材料:有关天气、气候的图片、不同气候下的动植物图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暑假妈妈要带乐乐去甲地旅游,出门前他们需要先考虑什么问题?2.生:先考虑天气,看看天好不好…3.师:乐乐妈妈查了未来一周的天气,让乐乐自己准备物品。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观察天气:19.天气和气候》教案2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观察天气:19.天气和气候》教案2

19.天气和气候【教材分析】《天气和气候》是“观测天气”单元的最后一课, “观测天气”属于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旨在让学生认识地球周围大气圈的运动变化规律,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能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

通过观察发现一定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气候,知道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不同,能用科学语言描述气候,了解气候对生物的影响。

《天气和气候》这一课需要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天气和气候特征,并能准确获取气象信息,根据不同的天气和气候,合理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半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但是,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其认识水平比较低,动手能力比较薄弱,抽象数据对比分析能力还处在初始阶段。

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归纳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本课必须解决的难题。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气候,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

2.知道天气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认识不同的气候环境下造就了不同的生物,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

科学探究:1.通过对不同地区降水、气温等天气要素数据分析,发现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2.能借助可测量的气象信息,利用科学语言描述天气和气候。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不同地区气候变化规律。

2.能多渠道获取气象信息,与同学合作尝试推测未来天气变化。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天气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规避自然灾害、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2.知道天气和气候与生物的生存密切相关,要保护好地球周围的大气圈。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气候及气候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根据可测量的天气要素数据分析出气候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收集关于四季特征景致和各种气候类型下生活的动植物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2.生:天气。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新课讲授一、区分天气与气候1、我们常常听说,有的地方“四季如春”,有的地方“常年炎热”,有的地方“四季分明”,请你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小结】(1)四季如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鲜花常开放,草木四季常青。

(2)常年炎热: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8 ℃以上,全年皆夏。

(3)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征表现得很明显。

2、在一定的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就是该地区的气候。

天气与气候的比较天气气候时间短时间长时间规律一次性出现周而复始出现3、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给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小结】气候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提前知道某一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应对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比较数据,分析两个地区的气候特点1、读图引导两地区的气温比较图横轴上的数据表示月份,纵轴上的数据表示温度,红色曲线表示2015年气温变化趋势,绿色曲线表示2016年气温变化趋势;两个地区的降水比较图,横轴上的数据表示月份,纵轴上的数据表示降水量,蓝色条形表示2015年降水量变化趋势,黄色条形表示2016年降水量变化趋势。

2、数据比较任务①从数据来看,哪个地区比较炎热,哪个地区降水更多?②预测一下,今年地区一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可能是几月?地区二全年最高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③如果你想去地区一和地区二旅游,分别在什么时候去比较合?3、分析数据,写出你的发现4、请作出预测,并说明理由①今年地区一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可能会出现在几月?(在相应的空格中打“√”)②今年地区二全年最高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在气温计上标出)【小结】通过气象数据分析获得的气候信息,为生产生活提供极大的方便。

因此,利用科学语言准确描述天气和气候显得十分重要。

三、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说气候与天气1、下面哪句话是在说天气,哪句话是在说气候?【小结】2、你还知道哪些说天气和气候的语句?【提示】天气:风和日丽、暴风骤雨、阴转多云……气候:冬暧夏凉、海南全年皆夏、终年干燥少雨……3、用几句话描述你所在城市的气候特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9、天气和气候 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9、天气和气候  教案
动物多为热带鱼,热带海鸟,大量爬行类,如枣神仙鱼,龙鱼、七彩神仙、花罗汉、鼠鱼、异形、短鲷、孔雀鱼等。
教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列举,老师知道了许多不同气候中生活的动物和植物,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进行探究。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天气和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天气是短时间内的气象情况,而气候是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正因为不同的气候,才有了地球上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动物和植物。
出示课本54页的几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雨林气候、草原气候和极地气候分别生活着哪些动物和植物?
同学们,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哪些气候中生活着哪些动物和植物呢?请把你们知道的与同学们分享分享。
沙漠气候:
该气候带沙漠广布,生物较少,只有零星的耐旱植物,如仙人掌、光棍树、芦荟、柽柳等。
动物有骆驼、老鼠、蜥蜴、蛇等。
气候是指在一定的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引导学生结合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说一说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初步区分天气和气候。
教师小结:刚刚大家通过比较认识到了天气是短时间内气象情况,而气候是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同学们不要混淆。
三、比较数据分析两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教师引导:同学们,不同的地区,气候特点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预设:
气候特点:
地区一全年气温上下波动不大,最低气温在8度左右,最高气温在22度左右,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并且一年降水量比较多,降水量最多的为7月,约150毫米。
地区二全年气温偏高,最低温度为20度左右,最高温度达到45度左右,天气炎热,而且降水量非常少,一年四季中只有八、九、十月份,有零星的降水,其他月份基本没有降水,非常干燥,属于干旱少雨、炎热的地区。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9《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9《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9《天气和气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9《天气和气候》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天气和气候,并理解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所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天气和气候,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此外,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要在教学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知道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和气候,关爱环境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知道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难点:让学生理解天气和气候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分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地展示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天气和气候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和气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知道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观察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并进行记录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9《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9《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9《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9课《天气和气候》主要让学生认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以及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气候。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天气和气候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气候等方面可能还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适应和改变气候,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气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天气和气候。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天气和气候现象,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准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天气和气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天气和气候,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天气和气候的认识,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巩固(10分钟)提问: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气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5.拓展(10分钟)讲解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气候的例子,如:穿衣、住房、农业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以及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气候。

19.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

19.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
教学评价与反馈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各小组在讨论中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分析,展示了他们对天气和气候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随堂测试:学生在随堂测试中表现良好,能够正确回答有关天气和气候的问题,显示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认真细致,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反映出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4.行为习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遵循课堂纪律,认真听讲,但部分学生在课堂参与度上有所欠缺,表现为不愿意提问、回答问题不积极等。此外,部分学生在课下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对课程内容的巩固不足。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学生知识层次的不一致,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的逐步引导和深入学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6.例题六: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题目:请列举三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答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适应气候变化:改善基础设施、调整农业种植方式。
7.例题七:天气与气候观测与预测
题目:请简述气象观测和气象预报的作用。
答案:气象观测:通过气象站、卫星等设备,实时监测天气和气候变化。气象预报:利用气象模型和算法,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天气和气候”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天气和气候”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天气和气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天气和气候》的内容主要包括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天气变化的原因、气候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等。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观察、记录和分析天气现象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天气和气候的认识。

此外,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以便更好地了解天气变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知道天气变化的原因,了解气候的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天气,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养成关注天气和气候的习惯,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天气变化的原因、气候的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天气变化的原因、气候的影响因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气象工具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谈论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和气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二者的区别。

3.探究天气变化的原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

4.探究气候的影响因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气候的影响因素。

5.观察和记录天气: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天气,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6.总结与拓展: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增强环保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天气与气候2.天气变化的原因3.气候的影响因素4.观察和记录天气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19.天气和气候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19.天气和气候

气候
秋高气爽 寒冬腊月 冬暖夏凉
二、探究新知
从数据来看: (1)哪个地区比较炎热? (2)哪个地区降水更多?
二、探究新知
下面哪句话在说天气,哪句话在说气候?
风和日丽
全年四季如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东边日出西边雨
冬冷夏热
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三、拓展提升
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例如, 阿拉伯少年和傣族少姓活在终年炎热的热带地区, 衣着比较轻薄,因纽特少年生活在终年寒冷的北 极地区,全年都要穿着厚厚的皮袄;藏族少年身着 藏袍,是为了适应青藏高原低温、昼夜温差大的 环境。
第五单元 观测天气
19.天气和气候
一、新课导入
详细描述一下今天天气怎么样?
二、探究新知
“前些天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 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 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鹅毛 般的大雪来。”
这段材料告诉我们:天气有什么特点呢?
二、探究新知
三、拓展提升
三、拓展提升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三、拓展提升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溫 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四、课堂小结
天气指的是某个地方地表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它的突出特征是 多变
二、探究新知
不同的季节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 有没有哪些地方长期保持在某一个季节?ຫໍສະໝຸດ 二、探究新知热带气候
温带气候
寒带气候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二、探究新知
天气
短时间 多变
VS
气候
长时间 稳定

科学(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天气和气候

科学(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天气和气候

19.天气随和候【教课目的】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天气,天气随和候有什么差别。

2.知道天气随和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认识不同的天气环境下造就了不同的生物,为人类生计供给了各样自然资源和能源。

科学研究:1.经过对不同地域降水、气温等天气因素数据剖析,发现不同地域的天气特色。

2.能借助可丈量的气象信息,利用科学语言描绘天气随和候。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遣下,研究不同地域天气变化规律。

2.能多渠道获得气象信息,与同学合作试试推断将来天气变化。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认识天气随和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天气随和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躲避自然灾祸、保护生命财富安全拥有重要价值。

2.知道天气随和候与生物的生计亲密有关,要保护好地球四周的大气圈。

【教课要点】知道什么是天气及天气对生物的影响。

【教课难点】依据可丈量的天气因素数据剖析出天气特色。

【教课准备】教师资料:课件,视频。

学生资料:采集对于四时特色景致和各样天气种类下生活的动植物图片。

【教课时间】1课时【教课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当你清早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初感觉的是什么?2.生:天气。

3.师:天气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有关,所以商讨天气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日我们一同来学习与每一个人亲密有关的天气随和候(教师板书课题)。

4.:同学,你开睿智的双眼,上一敏的心,拿起一只精妙的笔一同踏上我的气象之旅 ( 件出示:气象星和星云) 。

第一,我要用一段翻开我扇气象之旅的大。

同学仔察,真听,并把从中取的天气信息下来(播放天气)。

5.生:我从天气中得了将来 3 天气温、向、力、降水量⋯⋯化状况。

6.:引学生梳理天气的观点(天气是指气温、向、力、降水量等气象因素在短内合状况,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近的大气在短内的详细状)。

渡:同学,天气在必定的地域内的化是有律的,认识天气的律性化,有益于提升我天气灾祸人活景响的能力,并及自己的平时生活做出整。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9.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9.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9.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9.天气和气候》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易懂的文字,让学生初步认识天气和气候,并能够区分它们。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感知。

但他们对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以及它们对生活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用生动的事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能够区分它们。

2.让学生认识到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天气和气候。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天气和气候的变化,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

2.准备天气预报视频片段。

3.准备气候变迁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和气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天气预报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引导学生讨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总结。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农业、出行等。

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回答问题,加深对天气和气候概念、区别以及它们对生活影响的理解。

5.拓展(5分钟)介绍气候变迁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思考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19天气和气候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19天气和气候

19天气和气候【教材分析】《天气于气候》是“观测天气”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从了解天气变化、风、雨、气温等,进而扩展到认识更长时间的气候变化。

认识到天气变化时间短,通过观察与分析一地的气候,认识到气候是一定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进一步分析两地的气候特点,认识天气、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说气候与天气。

了解气候对生物的影响,认识到在不同气候特征下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在对天气、气温、云量、雨量、等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

带领学生通过分析两地气温、降水量的不同,更好的认识天气与气候的联系与不同。

但三年级学生认识水平有限,对抽象数据的对比、分析处在初步认识阶段,因此带领学生分析数据找出气候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学生通过查资料、观察图片等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气候特征下适宜生长的不同动植物。

【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1.认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说气候与天气。

3. 认识适宜在不同气候特征下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科学探究:1.通过读图,从降水、气温两方面区分天气和气候。

2.通过读图找规律。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比较降水、气温发现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查资料列举在适宜气候下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学习天气与气候的联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不同。

学生在关注天气预报的同时也会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

【教学重点】理清天气与气候的不同与联系。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降水量、气温等比较两地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不同天气、气候图片、视频学生材料:有关天气、气候的图片、不同气候下的动植物图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暑假妈妈要带乐乐去甲地旅游,出门前他们需要先考虑什么问题?2.生:先考虑天气,看看天好不好…3.师:乐乐妈妈查了未来一周的天气,让乐乐自己准备物品。

三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第19课天气和气候(教学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第19课天气和气候(教学教案)

【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备课三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第19课天气和气候(教学教案)核心素养※科学观念:能够说出气候是•定地区年纪•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科学思维:通过对不同地区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要素数据的分析与比较,指出其区别,并能据此进行判断、预测与决策等思维活动。

※探究实践: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天气和气候.※态度责任:列举在雨林、草原、极地等常见气候下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描述和比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重点※区别天气和气候.难点教学内容本课紧接天气的影响,从天气拓展到气候,分四个部分展开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相对于认识天气而言,学生认识气候有难度,因为它是一定地区长周期的天气特征,不易把握。

选取三个描述气候特点的典型短语,给学生一个“支架”,引导他们去描述当地的气候特点.第二部分,气温和降水量是反映一个地区气候特点最核心的两个气象要素。

以地区一、地区二气温情况、降水量情况统计图为研究对象,分析数据,描述两个地区的气候特点.通过判I析、预测与决策等活动,学习运用气候特点规划生活。

第三部分,生活中,人们常常会聊到天气,说出很多描述天气和气候的句子。

将学生耳熟能详的句子一一记录下来,引导学生换一种眼光去看,识别如何来描述天气与气候,明确天气状况与气候状况的区别。

第四部分,不同的气候下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选取学生熟悉的三种气候类型,分别是雨林气候、草原气候和极地气候,引导学生指出其气候特征,列举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和植物。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表现不同地区气候特点的资料。

教学过程你生活的地方属于•下面哪种情况?1 .四季如春。

这样的地区气候温和,身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气候宜人。

如云南的昆明,这里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C.鲜花常年开放,草木四季常青,也是著名的“春城”“花城”.2 .常年炎热。

这样的地区一般冬无严寒,夏季炎热,平均气温较高。

以海口为例,这里全年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24.3C,最高平均气温28C左右,最低平均气湿18X?左右。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9.天气和气候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9.天气和气候教案教学设计

19.天气和气候【教材分析】《天气和气候》是“观测天气”单元的最后一课, “观测天气”属于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旨在让学生认识地球周围大气圈的运动变化规律,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能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

通过观察发现一定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气候,知道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不同,能用科学语言描述气候,了解气候对生物的影响。

《天气和气候》这一课需要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天气和气候特征,并能准确获取气象信息,根据不同的天气和气候,合理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半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但是,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其认识水平比较低,动手能力比较薄弱,抽象数据对比分析能力还处在初始阶段。

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归纳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本课必须解决的难题。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气候,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

2.知道天气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认识不同的气候环境下造就了不同的生物,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

科学探究:1.通过对不同地区降水、气温等天气要素数据分析,发现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2.能借助可测量的气象信息,利用科学语言描述天气和气候。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不同地区气候变化规律。

2.能多渠道获取气象信息,与同学合作尝试推测未来天气变化。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天气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规避自然灾害、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2.知道天气和气候与生物的生存密切相关,要保护好地球周围的大气圈。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气候及气候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根据可测量的天气要素数据分析出气候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收集关于四季特征景致和各种气候类型下生活的动植物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2.生:天气。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学 过 程
旁 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连续观测一周的天气情况,记录气温、云量、雨量、风向、风力等各种数据。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大家的记录情况。
出示3-4名同学的记录表,并请这几位同学说一说,在这一周中天气有哪些变化?
教师相机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肯定和表扬。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刚刚谈论的是天气。今天我们要接触一个新的概念,叫气候。这节课我们就要来探讨一下天气和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自然植物种类繁多,植被以热带季雨林和灌丛、热带草原、热带旱生植物和灌丛等为主,常见植物有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兰科(附生兰)和金缕梅科等主要植物花卉。
动物主要有大象、孔雀、蛇以及非洲、南美洲等地区的野生动物。
热带海洋性气候
以棕榈科植物和树状羊齿类植物为主,诸如露兜树、木麻黄和椰子树等。另外在太平洋岛屿上,由于比较孤立,因而植物多为特有种。
出示课本54页的几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雨林气候、草原气候和极地气候分别生活着哪些动物和植物?
同学们,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哪些气候中生活着哪些动物和植物呢?请把你们知道的与同学们分享分享。
沙漠气候:
该气候带沙漠广布,生物较少,只有零星的耐旱植物,如仙人掌、光棍树、芦荟、柽柳等。
动物有骆驼、老鼠、蜥蜴、蛇等。
动物多为热带鱼,热带海鸟,大量爬行类,如枣神仙鱼,龙鱼、七彩神仙、花罗汉、鼠鱼、异形、短鲷、孔雀鱼等。
教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列举,老师知道了许多不同气候中生活的动物和植物,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进行探究。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天气和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天气是短时间内的气象情况,而气候是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正因为不同的气候,才有了地球上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动物和植物。
课 题
19、天气和气候
课时
1
日期Leabharlann 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概念,懂得气候和天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能够比较数据,学会分析两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3、读一读课本54页上的句子,辨别这些句子中哪些是在说天气,哪些是在说气候,从而进一步区分天气和气候两个概念。
4、查阅资料,了解不同类型的气候特征,并且列举适宜该气候下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教学重点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概念,懂得天气和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会区分天气和气候。
教学难点
知道天气和气候是两个不同概念,学会区分天气和气候,了解不同类型的气候特征适宜不同的动物和植物生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等。
预习要求
1、观察自己生活地区的气候,知道本地区气候的特点。
2、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天气和气候的不同之处,收集不同类型的气候中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问题回答:
1.地区二比较炎热,地区一降水更多。
2.今年地区一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可能是7月,地区二全年最高气温大约是45°C。
3.如果去地区一旅游,应避开雨季,从10月到来年5月都比较适宜。如果去地区二旅游,要避开高温月份,若以35°C为限,则从10月到来年4月都较为适宜。
四、区别天气和气候
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天气和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下面这些句子中,哪些是在说天气?哪些是在说气候呢?请同学们辨别一下。
气候是指在一定的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引导学生结合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说一说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初步区分天气和气候。
教师小结:刚刚大家通过比较认识到了天气是短时间内气象情况,而气候是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同学们不要混淆。
三、比较数据分析两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教师引导:同学们,不同的地区,气候特点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出示课本54页上面的6句话,引导学生读一读,并且辨别出哪些句子说的是天气?哪些说的是气候?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预设:
说天气的句子是:
未来两天内有寒潮。
昨晚一直在下雨。
今天可真热。
说气候的句子是:
昆明四季如春。
北极全年严寒。
梅雨天马上要到了。
五、不同气候中生活的的动物和植物
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地球上有不同的气候特征,有的地方干旱少雨、炎热,有的地方四季如春,有的地方四季分明。在这些不同的气候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动物和植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在不同类型的气候中生活着哪些独特的动物和植物。
出示课本53页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一看这几幅图片比较的两个地区分别有什么气候特点?
出示比较要求:
从数据来看,哪个地区比较炎热?哪个地区降水更多?
预测一下,今年地区一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可能是几月?地区二全年最高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如果你想去地区一和地区二旅游,分别在什么时候去比较合适?
学生分小组观察图片,思考问题,并讨论交流,比较两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板书课题:19、天气和气候
二、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同学们,在我们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气候是不一样的。
出示课本52页上面的几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几幅插图的气候特征。
图1:四季如春,说明这个地区一年四季温度适宜。
图2:常年炎热,说明这个地区一年四季都非常炎热。
图3:四季分明,是说这个地区春夏秋冬一年4个季节分的非常清晰,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寒冷。



预设:
气候特点:
地区一全年气温上下波动不大,最低气温在8度左右,最高气温在22度左右,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并且一年降水量比较多,降水量最多的为7月,约150毫米。
地区二全年气温偏高,最低温度为20度左右,最高温度达到45度左右,天气炎热,而且降水量非常少,一年四季中只有八、九、十月份,有零星的降水,其他月份基本没有降水,非常干燥,属于干旱少雨、炎热的地区。
我们生活的这个地区是属于上面哪种情况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一下自己生活的地区属于以上气候特征。
同学们,我们刚刚谈论的这些就是气候,不是天气。那什么是气候?什么是天气呢?
出示课本52页下面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天气和气候的不同概念。
天气是指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在短时间内的综合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