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机制的遵守与失范
(完整)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完整)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11 年 12 月 23 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公布《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就贯彻落实《规范》相关工作发出通知。
这是继 2008 年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从头订正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后,初次制定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规范》从爱国守纪、敬业爱生、教书育人、谨慎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责任、道德原则及职业行为提出了要求:一、爱国守纪。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戴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戴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
恪守宪法和法律法例,贯彻党和国家教育目标,依法执行教师职责,保护社会稳固和校园和睦。
不得有伤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二、敬业爱生。
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建立崇敬职业理想,以人材培育、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
恪尽责责,甘于奉献。
终生学习,勤苦研究。
诚心关爱学生,严格要修业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良友。
不得伤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三、教书育人。
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
按照教育规律,实行素质教育。
着重学思联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停提升教育质量。
严慈相济,教课相长,不厌其烦。
尊敬学生个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
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课工作的兼职。
四、谨慎治学。
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究,追求真谛,修正错误,千锤百炼。
脚踏实地,弘扬民主,团联合作,共同创新。
秉承学术良心,恪守学术规范。
尊重别人劳动和学术成就,保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
诚实守信,力戒烦躁。
果断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
五、服务社会。
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兴盛、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服务。
流传优异文化,普及科学知识。
热情公益,服务大众。
主动参加社会实践,自觉肩负社会义务,踊跃供给专业服务。
果断反对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六、为人师表。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高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高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等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中坚力量,他们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引导学生的责任。
高等教师应该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为教育事业增光添彩。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来谈谈高等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一、诚实守信高等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具备诚实守信的职业基本素质。
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高等教师应该遵循学术规范,不得伪造、篡改、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
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不得在学术论文、教科书、科研项目等方面弄虚作假,更不得以假数据欺骗学生和社会。
高等教师要重视学术诚信,不得在学术评价、论文发表等过程中利用关系和金钱等不正当手段。
只有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对待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才能树立起良好的职业形象,才能在学生和社会中获得信任。
二、尊重学生作为高等教师,尊重学生是其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高等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得因种族、性别、宗教信仰、政治立场等因素歧视任何一位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高等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不得用言语或行动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尊严。
高等教师要教育学生要珍视学习机会,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倡诚实守信,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得有逃课、作弊等行为。
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才能有效地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严谨治学高等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中,严谨治学是其核心内容。
高等教师应该以敬业的精神,严谨的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教育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高等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在科研工作中,高等教师要注重科研创新,勇于挑战自我,尊重科学规律,在学术探索中追求真理,不断提高学术水平。
高等教师还应该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只有严谨治学,才能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术榜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高等教师的示范作用。
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
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近年来,一些高校的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给教育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为了维护教育行业的良好形象,高校的教师师德失范行为不容忽视,应加以有效处理。
第一,教师应规范自身行为,提高师德观念。
要秉承革命家和先行者为伟大事业而孜孜以求的精神,坚持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原则,坚持“以德带人”的教育理念,继承和发扬古人“立义而论”“爱贤而教”“以德念化”的教育思想,充分表现爱国、爱校、爱生的情怀和责任感;营造真诚服务学生的良好氛围,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教师应坚守教义。
教师应坚持以教育为中心,以言传身教为主,在教学实践中体现社会价值观,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共同道德的认知,发挥好社会尊重的引领者作用,为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模范。
第三,教师应加强教学认证。
建立完善的教学认证及考核体系,重视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坚持绩效加薪激励机制,发挥师德立业和范儿表现的作用,从而对师资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学的效果。
第四,教师应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以道德为本,以德育为主,形成积极有益的职业道德风尚,坚持正义、真诚、勤奋、服务的道德观,尊敬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做好学生的手足兼护,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第五,教师应遵守法律法规。
教师应严格遵守《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文件,遵守教育部、公安部等部门发布的相关规定,实施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维护高等教育和社会公共利益,不站学生一方,不利用教育行业的对抗,强烈反对作弊行为。
综上所述,教师的行为是严肃的问题,坏高校教育秩序的行为,须及时从根本上纠正,采取适当的措施。
高校应当完善处理失范行为的规范性文件,同时,注重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加强考核和认证,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对师德失范行为者的惩罚,切实规范教师行为,建立良好的教育师德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良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广大学生享有良好的教育和高品质的教育。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导言:高校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的重要力量,是学生道德品质和学术水平的引领者。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不仅对于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需要高校教师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岗敬业作为高校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对自己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充满激情,付出全部精力和智慧,不贪图享乐,不敷衍塞责。
要敬业乐业,不推诿责任,勇于承担困难和挑战,兢兢业业,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学术诚信高校教师应坚持学术诚信,维护学术尊严。
要严守学术规范,不得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勇于创新,在所有学术成果中都应注明引用来源,不得伪造或歪曲数据。
要尊重学术知识产权,不擅自发布他人未经允许的研究成果。
要拒绝参与学术不端行为,不盗用他人研究成果。
三、师德师风高校教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树立良好的师风。
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观。
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但也要关心、理解和关爱学生的成长。
要慎言慎行,言行举止要合乎师者风范,不得违反道德底线,不得与学生发展不正当关系。
四、职业尊严高校教师要树立职业尊严,时刻维护自身的形象和声誉。
要弘扬教师职业荣誉感,不追求物质利益,不沉迷享乐。
要以学生的发展为责任,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评价学生。
要尊重学术界同行,与他们保持交流合作的良好关系,不通过攀比、争论获得虚假的优越感。
五、社会担当高校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员,要有社会担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服务。
要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传播正能量。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和个人的责任。
要以自己的学术知识和专业技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六、团结协作高校教师要注重团结协作,营造融洽的工作氛围。
要与同事友好相处,互相支持与帮助,共同进步。
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防范机制
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防范机制1. 引言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可能会对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档将探讨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定义、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机制。
2. 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定义和原因2.1 定义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违反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体罚学生、歧视学生、性骚扰学生、教学不力、学术不端等。
2.2 原因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可能包括个人素质不高、工作压力大、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等。
此外,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产生影响。
3. 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影响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这也可能破坏整个教育环境的公平性和正义感,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形象。
4. 防范机制为了防范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发生,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4.1 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应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训,提高教师对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和遵守意识。
培训内容应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行为准则和实际操作指南。
4.2 完善监管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监管机制,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和管理。
这包括定期评估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设立举报渠道和严肃处理失范行为。
4.3 建立激励机制学校可以设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师德榜样。
这可以通过奖励表现优秀的教师、推广师德先进事迹等方式实现。
4.4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教育问题。
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到监督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中,共同维护学生的权益。
5. 结语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完善监管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加强家校合作等措施,可以有效防范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发生。
这将有助于营造一个健康、公平和正义的教育环境,保障学生的权益和全面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及防控对策
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及防控对策教师是社会中具有重要责任的职业群体,他们承担着培养学生成才的使命。
然而,近年来却频繁出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现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行的防控对策。
一、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1.1 社会价值观的扭曲当前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传统道德观念的淡化使得一些教师在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缺乏正确引导,容易受到世俗观念的影响,导致职业道德失范。
1.2 利益诱惑的增加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经济利益诱惑逐渐增加。
一些教师追求金钱、地位或权力,放弃了对学生的真心关爱,从而出现了利益至上的职业道德失范行为。
1.3 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当前的考核评价机制偏重学生成绩和学校荣誉,对教师的道德表现缺乏足够的关注。
这样的机制导致一些教师为了升职加薪,不顾职业道德的底线,采取不正当手段提高成绩或追求荣誉。
二、防控措施2.1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强调教师作为社会责任人的角色定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教师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将传统美德融入到日常教育中去。
2.2 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监督机制,加强对教师的日常行为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职业道德失范行为。
可以采取定期评估和互评制度,以提高教师的自觉性和约束力。
2.3 完善绩效评价机制绩效评价应从单纯追求学生成绩和学校荣誉的角度转变为全面考察教师职业道德表现的评价体系。
通过将专业素养、教学质量和师德师风等因素纳入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激励教师注重职业道德建设。
2.4 加强舆论引导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引导对于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十分重要。
媒体可以积极报道优秀的教师典型,宣传他们的职业道德行为,鼓励更多教师向他们学习。
同时,加大对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曝光力度,警示和唤醒广大教师的责任意识。
2.5 建立更加完善的激励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和激励措施,使他们感受到自身价值和获得成就感。
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笔记
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笔记一、意见主旨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规范教师师德行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二、问题说明近年来,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屡屡发生,如学术不端、性骚扰、学术腐败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形象和声誉,更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高校教师师德的管理和监督。
三、处理原则1.零容忍原则:对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一经发现,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公开透明原则:对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应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3.严格依法原则:对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规定进行处理。
四、处理措施1.对于涉及学术不端的行为,如抄袭、剽窃、造假等,应立即撤销其学术成果,并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开除等处分。
2.对于涉及性骚扰的行为,应立即停止其职务,并依法追究其责任。
3.对于涉及学术腐败的行为,如贪污、受贿等,应追回涉事款项,并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开除等处分。
4.对于其他违反师德的行为,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分,如警告、记过、开除等。
五、案例指导1.某高校教师因抄袭他人论文被发现,学校立即撤销其学术成果,并给予警告处分。
同时,学校还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责。
2.某高校教授在招生过程中收受学生家长贿赂,被学校发现后立即追回涉事款项,并给予开除处分。
同时,学校还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责。
3.某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一学生进行性骚扰,被学生举报后学校立即展开调查,并给予该教师停职处理。
同时,学校还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责。
六、温馨提示1.在处理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时,应注重保护受害人的权益和尊严,避免对其造成二次伤害。
2.在制定和执行相关规定时,应充分考虑教师的权益和正当利益,避免过度惩罚和株连无辜。
3.应加强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提高其道德意识和责任感,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发生。
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培养——师德失范案例警示教育
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培养——师德失范案例警示教育教师师德失范案例的发生并非偶然,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教师师德意识淡薄和教育机制偏差。
首先,一些教师存在师德意识淡化的问题,缺乏对教师职业道德诚信和责任的认识和重视。
他们往往只关注自身的学术研究和个人发展,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与学生形成了脱节。
其次,一些教育机制不完善,直接或间接地给了一些教师犯错误的机会。
比如,监控机制不健全、评价体系不科学等,容易导致教师虚假学术成果、违规招生等行为。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培养势在必行。
首先,高校要加强师德师风的引导和培养,增强教师的师德意识和道德修养。
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开展师生道德讲座等方式,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职业道德。
其次,高校要建立健全教育机制和监控机制,严格执行教育规范和纪律要求,对于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要严厉追究责任。
同时,高校应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师德师风表现,评价体系体现真实、全面的教师情况。
师德失范案例警示教育是提高教师师德师风的一种有效方式。
针对具体案例,可以通过集中开展师德师风警示教育活动,加强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和引导。
在活动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讲述教师师德失范的代价和影响,提醒教师时刻保持教育的本色和职业操守。
警示教育同时也需要强调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可以通过家访、定期面谈等方式,关注教师的教育行为和言谈举止,及时发现和纠正师德失范问题。
在教务管理中,应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教师的行为规范和师德行为符合要求。
同时,高校还要加大师德培养力度,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师德培训和学习机会,引导教师增长专业素养,提升道德水平。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形成机制溯因及对策研究
今年 5月 4日, 中组部 、 中宣部 和教育 部联 合 下发 《 关 于加强 和 改 进 高校 青 年 教 师思 想 政 治 工
比如 热爱 学 生 、 以身 作 则 、 诲 人 不倦 等 , 这是 由每
一
个从 事教 师职业 的人 从“ 教师” 这 一 自有 定 义 中
作的若干意见》 ( 下面简称《 意见 》 ) , 全文共有七大
第2 6卷第 1 期 2 0 1 3年 7 月
教师教育论坛
Te a c h e r Ed u c a t i o n Fo r u m
Vo 1 . 2 6 Nn O1 J u l y 2 0 1 3
● 师 德 透 视 ●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 形成机制溯因及对策研究
现 形 式及其 形成 机制 , 并 消除其 产生 的根源 。
一
的认可 , 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意志 , 大多数教师都能
够 自觉遵从 。管 理部 门 自上而 下制 订 的行 为规范
则是部门意志的体现 , 所有教师不管你满意不满
意 都必须 遵从 。这 两方 面 的职业 道德 规 范如果 能 够相 互补 充 , 教 师 的行 为 规 范一 般 不 会 出现 大 的 问题 , 但 如果 这两方 面 的规范 出现矛盾 , 或者行 政 性 管理 规范 在导 向上 出现 了偏差 , 那么 , 教师 就会
・7 O ・
职业道德失范教师处理办法
职业道德失范教师处理办法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然而,有些教师存在职业道德失范的问题,不仅影响到个人形象,更损害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声誉。
对于这种情况,相关部门需要采取一定的处理办法,以维护教育的正常秩序,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一、建立监督机制针对职业道德失范教师,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学校应当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教师的言行举止进行全面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同时,学校领导及时公布教师的工作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形成多方监督的态势,有效防止职业道德失范的现象出现。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是社会的灵魂工程师,应该时刻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
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学校应该加大师德师风教育力度,让教师深刻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自觉遵守职业操守,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做到诚实守信,尊师重道,不得以学生为谋私利,更不能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侮辱和伤害。
三、建立失范教师处理机制一旦发现教师存在职业道德失范问题,学校应当立即启动相关处理机制。
首先进行调查核实,了解问题的具体情况,并给予失范教师相应的处理措施。
针对不同情况,可以采取警告、停职检查、撤职处理等方式,严惩不贷。
同时,建立失范教师信息库,形成教师诚信档案,对于问题教师实行一票否决,杜绝其再次从事教育工作。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维护教育行业良好形象的关键。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督导,提高其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培养一支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优秀师资队伍。
只有如此,才能有效防范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发生,保障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针对职业道德失范教师,学校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机制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失范教师处理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共同努力,共同维护教育事业的正常秩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希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共同打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
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预防和排查机制
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预防和排查机制1. 引言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违反教育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损害学生、家长和社会利益的行为。
为了维护教育事业的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预防和排查机制至关重要。
2. 预防和排查原则2.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预防和排查工作中,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通过加强师德教育、完善管理制度、营造良好氛围等多种措施,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预防失范行为的发生。
2.2 全面排查,突出重点对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进行排查时,应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突出重点环节,如招生、考试、评价等,确保排查工作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2.3 公正公开,严肃问责在预防和排查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过程中,要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失范行为进行严肃问责,维护教育职业的尊严和形象。
3. 预防和排查措施3.1 加强师德教育通过开展师德培训、讲座、座谈会等形式,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
3.2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管理制度,明确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行为准则和处理办法,加强对教师的约束和激励。
3.3 落实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监督机制,发挥学校、家长、学生和社会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
3.4 营造良好氛围积极营造尊重教育、尊重教师、尊重学生的校园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教师与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和谐关系。
3.5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教师应对职业压力,预防因心理问题导致的职业道德失范行为。
4. 排查流程4.1 信息收集通过学生、家长、同事等渠道收集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线索,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4.2 调查核实对收集到的线索进行调查核实,采取访谈、查阅资料、现场观察等方式,了解事实真相。
4.3 处理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对确认的职业道德失范行为进行处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或行政处罚,并向社会公布处理结果。
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表现及对策探究
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表现及对策探究高校教师师德失范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违背职业道德规范,损害学生利益,影响教育质量的行为。
师德失范不仅损害了教师的形象,也影响了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以下是对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表现及对策的探究,内容丰富,旨在为高校师德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表现1. 学术不端学术不端是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突出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2)篡改数据、编造研究结果;(3)侵占他人知识产权;(4)一稿多投、重复发表;(5)虚假标注、夸大学术成果。
2. 教育教学失职教育教学失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质量低下,课堂讲授不认真,教学态度不端正;(2)对学生缺乏关爱,歧视、侮辱、体罚学生;(3)擅自调整教学内容,压缩课程,提前下课;(4)泄露考试试题,帮助学生作弊;(5)收受学生或家长财物,进行有偿家教。
3. 师德缺失师德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敬业精神,工作态度消极;(2)不履行教育教学职责,长期请假、脱岗;(3)参与赌博、嫖娼等违法活动;(4)散布不良信息,损害国家、学校声誉;(5)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4. 学术道德败坏学术道德败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压榨学生,将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2)篡改、剽窃学生论文,将学生成果据为己有;(3)利用学生资源,进行不正当学术合作;(4)滥用学术资源,损害学术公平;(5)对学术批评、监督持敌视态度,压制不同意见。
二、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对策1. 建立健全师德教育体系(1)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2)开展师德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3)强化师德考核,将师德表现纳入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聘用等环节;(4)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树立良好师德形象。
2. 完善师德监管制度(1)明确师德失范行为的标准,制定具体处罚措施;(2)建立健全师德监管机构,加强对教师师德的监督;(3)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师德失范行为实行零容忍;(4)建立师德失范行为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职业中的道德规范
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职业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首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本职为天职,诚信守诺,遵守高校职业道德规范是高校教师必须坚守的“底线”。
坚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从文化角度看,西方的物本主义吞食人文文化是西方近代文明至今挥之不去的恶梦。
只要浏览一下20世纪的文学长河便地感受到:西方国家尽管经济上遭逢多次困难,依然使自己的物质生产不断发展,但在精神方面却陷入越来越深的危机而无法自拔。
既然资产阶级用科学和经济的方法把人们的贪欲有力地组织起来创造出物质的奇迹,那么,从潘多拉宝盒子里跑出的魔鬼不可能不在人们之间制造仇杀和堕落,在精神世界里培植焦虑、恐惧和无聊。
进入21世纪欧洲意识到不能让物本主义吞食人文文化,在继承自身传统欧洲道德文化同时吸收世界文化的精髓融合之,就以德国各地纷纷建立孔子学院,甚至在个别州建立汉语中心为例,如汉诺威的汉语中心,来学习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加以融合之。
因此,我们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要不要或能不能把这个“连体婴儿”解裂,我们也依然是个困难的课题。
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用科学的语言概括了这种状况。
简言之,即资产阶级像魔法师般地将物质生产一日千里地向前推进,而同时将中世纪的田园诗般的各种关系“浸到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老子》第八章曰:“上善若水。
水善利于物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我们在任何时候只要像水一样,锁定目标,不和别人争,同自己争,坚守日增美德,像大地一样厚实和顺。
利用我们的优秀道德文化传统,在物质生产不断发展的同时精神方面陷入危机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得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作为新入职的老师应该努力学习和严格履行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从感情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行动上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国家做贡献。
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排查和预警机制
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排查和预警机制介绍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为了维护教育行业的良好形象和教师的专业素养,建立失范问题排查和预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排查和预警机制,以期为教育行业提供经验和借鉴。
排查机制1. 定期综合评估学校应建立定期综合评估的机制,对教师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教学水平、师德师风、学生反馈等方面。
这一评估可以通过学生评教、同行评议、专家评审等方式开展,以发现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端倪。
2. 建立举报渠道学校应设立专门的举报渠道,为师生和家长提供匿名举报的机会。
同时,应建立保护举报人的制度,防止举报人受到报复。
举报渠道的设置可以使失范问题更早地被发现,从而加强了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排查。
3. 随机抽查和监督检查学校应建立随机抽查和监督检查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师德师风进行定期检查。
这可以通过校内巡视、课堂观摩、学生访谈等方式实施。
随机抽查和监督检查有助于发现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并在早期进行纠正和干预。
预警机制1. 设立预警指标学校应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预警指标,用于评估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风险和程度。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学生投诉比例、违纪违规行为、职业行为评估等,通过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估,从而提前发现和预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可能性。
2. 建立预警联动机制学校应建立预警联动机制,使得预警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和处理。
预警信息可以通过内部通报、会议讨论等方式进行共享,以提高各个部门和教职员工对失范问题的敏感性和警觉性。
同时,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预警信息进行调查核实,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结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排查和预警机制对于维护教育行业的正常秩序和教师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定期综合评估、举报渠道和随机抽查等排查机制,以及设立预警指标和预警联动机制等预警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发生。
这将有助于提升教育行业的整体素质,并为教师提供一个更加良好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处理方式及责任归属
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处理方式及责任
归属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是起着重要的作用的。
然而,有时候教师可能会出现职业道德失范的情况,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和追究责任。
首先,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失范,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一旦发现教师有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学校应该立即展开调查,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及时向社会公开,以起到警示作用。
其次,对于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处理方式,学校应该遵循法律法规,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但同时也要给予相应的惩处,不能姑息迁就。
可以采取停职、降职、解聘等方式,让教师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最后,对于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责任归属,学校应该对教师的失职行为进行调查,查清责任人,并让责任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同
时,学校也应该审查自身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以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总之,对于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处理方式及责任归属,学校应该严格依法处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让教师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最终维护教育行业的良好形象和职业道德规范。
师德作业——当下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浅析
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浅析一、教师个人因素(一)教师自身素养差目前,尽管大部分教师有接受过专业的师范教育,懂得应如何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但仍有少部分教师并非班科出身,自身教师素养较低,职业动机不纯。
想当老师的热情并不高,只由于外界评价教师这个职位安稳且有寒暑假等外在动机。
当他真正走上讲台,意识到教师肩负的重任和隐形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时,意志开始动摇,逐渐产生不满情绪。
再加上和同龄人对比下不难发现,教师是个薪酬很低,社会名望不高,而且平平淡淡的职业。
心中难免产生较大的失落感,也就不会主动积极地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和自身气质涵养。
(二)不注重专业发展,教育观念落后教师若不注重专业学习,没有不断的充实自己的师范技能知识。
他们内心怕麻烦,不清楚新课改这一新事物,也不愿意去探索和做出改变。
还有喜欢原来的满堂讲,把知识硬塞给学生,不想花心思去研究新的教学方法。
有些教师不仅专业教学技能没有更新,教育思想也跟不上。
就容易导致教育观念落后。
总是用一些粗暴落后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学生,比如,体罚学生,不尊重学生,不能平等宽容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等不当行为。
这是教师教育观念的问题。
他们还停留在传统的的打骂成才教育理念,他们认为只要是不伤性命的体罚就是合乎情理,即能够让学生听话,打打骂骂又省事,无疑是方便快捷的教育方式。
(三)教师缺乏应变能力,在学生面前没有威信。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灵活的处理好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且善于利用这些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是一种能力。
[1]特别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时,教师对突发情况的处理会影响学生心目中对教师的评价。
比如,不知如何解答学生的问题或者学生的挑衅捣乱纪律等。
这些突发情况使课堂的教学工作无法如常开展,若教师不能机智化解这些场面,必将导致气氛尴尬甚至冷场。
老师遇到学生违反纪律又犹犹豫豫,不知如何解决时,学生势必会对老师有看法,久而久之对该老师信服度逐渐降低。
当教师感觉出自己在学生面前没有威信时,容易心理失衡。
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
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制度根源,分析当前教育领域中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表现、原因及其对社会、教育和学生产生的深远影响。
我们将从制度层面出发,审视教育制度、管理制度、监督制度等多个方面,探讨这些制度如何影响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以及如何在制度层面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文章首先将对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分析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现状及其成因,揭示制度因素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完善教育制度、优化管理制度、强化监督制度等方式,来预防和纠正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促进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认识,也有助于为教育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对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概述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违反或背离应有的职业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和伦理原则,表现出不当的教育行为或职业道德失范行为。
这种失范现象不仅损害了教师自身的形象和信誉,更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现代社会,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表现为多种形式,如滥用权力、忽视学生权益、教学不负责任等。
这些失范行为的存在,既源于教师个人的素质问题,也与外部制度环境有关。
从制度层面来看,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根源可能在于教育制度的不完善、监督机制的缺失以及师德师风建设的不足。
对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进行制度分析,旨在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制度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的健康发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进步。
这一分析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三、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现象,不仅是个体教师的行为问题,更是教育制度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机制的遵守与失范[摘要]高校青年教师在国家、学校及个人因素的影响下,其职业道德机制失范现象严重,表现为功利心较重、学术道德缺失、无团队合作精神、政治觉悟低和法律意识淡薄等。
对此,提出从国家方面,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以增强青年教师法制观念、树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模范;从学校方面,加强青年教师的政治教育和法律知识、提高教师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完善教师聘用体系;从青年教师自身,研究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向优秀同行教师学习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机制遵循失范2011年12月30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明文规定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对高校教师在教学与做人方面给予了精神指导与行为方向。
我国通过指导性文件对教师的德育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内容主要包括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
青年教师(18~35岁)一般占全校教师的57%左右,对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起着关键性作用。
然而,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却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引起了全国各大高校和专家学者的普遍重视。
一、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机制遵守的必要性(一)由新时期教师的职责及教师的职业特征所决定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新时期教师职责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由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的角色变成了“引导、指导、疏导”的学习指导者、朋友和榜样。
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多的是朋友关系;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变化,改变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改为启发式为主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教学内容不仅局限于智育,更重要的则是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注重道德培养。
(二)由严重的失范现象现状所决定现今,很多高校的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偏低,失范现象严重,已引起国家、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的注意。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群体的骨干力量,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年龄群体,在教育教学中充当十分重要的角色,如若青年教师不遵照《规范》良好规范自身言行,将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由学生直接的接触主体所决定高校青年教师与学生的年龄相当,拥有着共同的语言和兴趣爱好。
青年教师这一群体和学生的接触最为频繁,教师的言行非常重要,对引导学生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模范作用。
二、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机制失范原因(一)国家角度上1.未能给予青年教师充分的物质保障。
国家对青年教师的物质保障机制的不健全,使得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出现倦怠、抵制,是职业道德机制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体现为教师的功利心较重。
一些地区在教师福利待遇上人性化不足,使得生活压力大的青年教师只能“向钱看”。
国家提高教育经费并用于教师的物质保障和课题经费方面,则青年教师在生存压力降低的同时,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2.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
青年教师较为年轻,有较强的积极向上精神。
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师能能起到良好的促进和激励作用。
青年教师普遍缺少充分自控力,面对外界的诱惑可能没有充分的辨别和抵制能力,导致迷失发展方向。
奖惩机制的制定能够使青年教师及时地迷途知返、辨别是非,遵守正确的教师职业道德机制。
(二)学校角度上1.高校学术体制不健全。
相关学术职称的评定是因校而异的,学校学术体制的好坏往往直接决定了学校内部教师的职业道德走向。
如果学校对于教师评定的门槛过于低下、体制死板,教师往往出现素质偏低的情况,在教书育人方面势必有不足之处。
制度决定一切。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机制的失范,提高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机制也要取决于具体学校制度的制定。
2.高校聘用缺乏职业道德考察。
高校聘用中缺乏职业道德考察也是从学校角度导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
简单来说,高校聘用教师门槛过低、录用的教师素质低下,学校缺乏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细致衡量,往往只看重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水平,而忽略教师最重要的道德品质,某些道德败坏的教师对学校、学生都是一种损害。
在高校用人体制中,如若适当地考虑录用新教师的综合素质,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青年教师失范现象的发生。
(三)教师角度上从教师自身角度考虑,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机制失范是由其家庭教育和环境所影响的。
一个人的家庭环境对于其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素质高低对于孩子的素质高低有关键性的影响。
第二个影响因素是周边环境,包括同事、伴侣、闺密、兄弟等,重要他人的一言一行对于个人世界观的塑造有重要影响。
三、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机制失范问题的对策(一)从国家方面入手1.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增强青年教师法制观念。
目前,我国针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已经颁布了几部专门性法律法规来规范高校教师的日常行为,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都是以教师群体为主体颁布的,但现行的法律法规只规范了其中一部分行为;针对失范现象的诸多表现,尚未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规范。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的法律监督条文,只是简单地说明了违法现象和处罚的大致情况,并没有做出更详细的解释;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最后指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个条例中并没有详细指出针对某种现象具体如何处罚。
法律建设是提高职业道德观念的重要一环,法律法规得到了完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青年教师的法制观念。
2.树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模范。
模范的力量是伟大的。
国家应定期举行一些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模范评比大赛,每年评选出部分职业道德模范教师,让广大教师都能够对职业道德模范教师的事迹有所了解并学习其良好品行。
这样,在高校教师队伍中能够形成一股积极的力量,促使广大教师积极地参与职业道德的提升和评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障评比的公平性、合理性。
3.形成教师职业道德激励机制。
形成高校青年教师道德激励机制,是最直接的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方式。
国家可通过制定一些指导性文件或给予高校一定的制定激励机制的权力,促使学校制定适合本校的奖惩措施。
比如,学校定期组织一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讲座、培训、观影、模范学习课程等,结束后要求教师对所学、所看、所讲的内容进行一定反馈。
(二)从学校方面入手1.加强青年教师的政治教育和法律知识。
学校方面应该加强青年教师的政治教育和法律知识,主要包括定期培训、组织知识竞赛、考试等。
对政治觉悟低的教师,学校可定期组织观看一些关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方面的影片或者定期培训思想政治课程,对考察结果优秀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法律意识淡薄的青年教师,学校可组织法律相关人士对教师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使教师的法律意识得到提升。
2.提高教师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
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包括工资、工作环境、保障、学生质量等。
提高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使教师工作环境舒适、教学条件顺畅、生存压力减小,这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青年教师对职业道德机制的遵守。
在工资待遇方面,可以进行多次小幅度加薪;对教学业绩好的教师,可以提高奖金额度。
对青年教师的物质奖励刺激,能够使教师更加注重自己的职业道德。
在工作环境方面,学校应该为教师配备良好的办公环境、办公设施;在学生质量方面,学校应该保证教师面对的学生群体是具备高校质量的学生,而不应存在依靠不正当手段得到资格的学生;在物质保障方面,学校应该为高校青年教师配备相应的住房、五险一金,依据编制或者合同进行相应的物质保障,保证青年教师良好的生活条件,提升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3.完善教师聘用体系。
学校在教师聘用这一个程序上,应该确保所聘用教师的质量,其中应该重点看重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关系到学生人格的培养。
一个职业道德素质不佳的教师,即使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优秀的专业基础知识,学校也不应招聘录用。
(三)从青年教师自身方面入手1.研究好《规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从青年教师自身角度来看,把握好《规范》中的内容、学习好《规范》中规定的做法,是预防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最合适的措施。
“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是国家机制、教育法律法规、学校制度的初衷所在,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机制的培养至关重要。
青年教师应该时时刻刻以这个要求作为行为准则,在实际教学和生活中,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让领导重视、让学生喜爱的优秀青年教师。
2.向优秀同行教师学习。
向优秀同行学习,主要是向全国职业道德模范教师学习和向同事学习,其中包括从国家层面和学校层面评选出来的优秀道德教师。
这对于进取心强的青年教师是一种激励和鼓励。
青年教师向同行学习的过程中,自身也会按照同样要求来教育学生。
教学不仅仅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眼里不仅要有自己,更重要的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治学不仅只是教会学生,更重要的是勇于探索、精益求精;与学生之间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在生活中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
四、结语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机制的遵守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任务,在国家、学校和个人的机制整合过程中,又会出现种种实际困难,可能会影响机制解决的效果。
需要好的组织者、策划者和执行者,这三者缺一不可。
只有这样,才能从行动上贯彻这些方案、执行这些办法,才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产生必要的影响,才能够让所有的高校青年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机制,避免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1]谭菁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及其防范对策研究[DB/OL]. http:///Thesis_Y875534.aspx,2006-05-01.[2]朱新秤,卓义周.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满意度调查:分析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5(5).[3]胡琦.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社会机制探析[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