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
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研究一、绪论语文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之前,对相关内容进行阅读、思考和预习的行为。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课堂内容,增加对知识的了解和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中,学生的习惯性问题、学习兴趣和方法、家长对学生的指导与支持,教师的鼓励组织与评价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小学生在语文课前预习中的有效性。
本文将从此角度出发,研究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
二、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对学生来说,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1、增强学习兴趣。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课堂内容,对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可以增加对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对知识进行了解和了解,可以更深入的理解课堂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1、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学生应该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了解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并且重视课前预习。
2、明确预习的目标。
学生在进行预习的时候,应该明确预习的目标,了解自己预习要达到的目的,避免盲目预习。
3、制定合理的预习计划。
学生可以根据课程表和教师的安排,合理安排预习时间,制定科学的预习计划。
4、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例如阅读课本、查找资料、思考问题等等。
5、合理利用家长和教师的指导。
家长和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预习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指导学生关注预习的重点和难点,提供必要的帮助。
6、形成良好的预习环境。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预习环境,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鼓励学生进行预习,形成良好的预习氛围。
四、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实际操作1、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意识。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培养学生主动进行课前预习的意识,鼓励学生了解预习对学习的重要性,强调预习是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探讨随着小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加和竞争的激烈化,课前预习已成为教育教学中一种重要而有效的策略。
尤其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预习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知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师引导下掌握方法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预习需要有一个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他们需要掌握科学有序地进行预习的具体方法。
因此,教师在课前应通过讲解、讨论、示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建立科学、有效的预习习惯。
二、提供课前预习材料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课程学习的重点时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拓宽知识面。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课前预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例如,提供课文摘要、课外阅读材料、相关文献等,能够让学生通过读书来提高语感和文字水平,增加课堂效率。
三、家长参与预习家长是小学生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好的预习助手。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或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将预习任务传达给家长,并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的课前预习。
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预习内容,帮助孩子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压力传递机制,合作共同推进学生的预习工作,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四、开展预习小组合作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在预习中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提高。
教师可以座位排列进行调整,建立预习小组,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和分享等方式,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与鼓励,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课堂教学贯彻预习的目的和关键在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知识的功夫。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将小学生的预习情况纳入教学过程,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回馈。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提交作业、发言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和指导。
总之,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应该从完善预习方法、提供预习材料、家长参与预习、开展预习小组合作、课堂教学贯彻等多个角度入手,让小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果和掌握知识的能力。
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方略
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方略语文课前预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学生参与度、预习内容、预习方法和家长支持等方面给出一些有效指导方略。
一、提高学生参与度要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学生应该清楚地知道,通过预习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在课上向学生解释预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预习意识。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预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布置,然后完成预习。
而在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中,教师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比如设计一些有趣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能够更加主动地去参与预习。
要及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反馈。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小测验或者问答环节,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向学生及时地反馈他们的预习成果,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理安排预习内容学生在预习时,预习的内容应该是有针对性的,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堂课的内容,又不过于繁琐。
针对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合理安排预习内容。
预习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教师可以事先告知学生,下一堂课将要讲解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在预习时可以围绕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预习,熟悉文本,了解文章的大意及核心内容。
预习内容要具有启发性。
可以设计一些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预习问题,或者在预习中加入些许引导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对课文的 passively 理解,更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究。
预习内容要注重扩展性。
在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扩展学习,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三、采用有效的预习方法在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中,有一些有效的预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预习。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语文课前预习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指导小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习,有必要深入探讨有效的指导策略。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探讨影响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因素,提出有效指导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具体策略。
通过设立明确的预习目标和提供多样化的预习资源等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课堂学习,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语文课前预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当前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学生不重视预习、预习内容难度与学生能力不匹配等。
如何有效指导小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习,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效果,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2000字】1.2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而有效指导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策略研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准备课堂内容,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研究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在于,可以深入探讨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通过有效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促进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研究有效指导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策略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参考,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深入探讨预习的目的、方法和策略,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具体的指导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研究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重大,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正文2.1 当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现状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研究课题实施及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研究课题实施及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一杯热咖啡陪伴着我,我开始构思这个关于“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研究”的实施方案。
这个课题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记得有一次,我走进教室,看到一位小朋友正专注地翻阅着一本语文课本,那眼神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我想,如果我们能有效地指导他们预习,那他们的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
于是,这个课题应运而生。
研究背景: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2.课前预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3.课前预习指导策略的缺乏研究目的:1.探索适合小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指导方法2.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3.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二、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1.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2.预习指导的具体实施方法3.预习效果的评价与反馈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查阅相关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的文献,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了解学生当前的预习习惯和效果。
3.实验研究: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对比分析不同预习指导策略的效果。
三、实施方案1.设计预习指导方案确定预习目标:根据课文内容,设定明确的预习目标。
制定预习计划:将预习内容分解为若干小任务,安排合理的预习时间。
编写预习指导材料:提供简洁明了的预习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实施预习指导开展预习讲座:向学生讲解预习的重要性,传授有效的预习方法。
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预习指导。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预习活动,共同促进孩子的学习进步。
3.评价与反馈定期检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检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预习效果,及时调整预习指导策略。
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四、预期成果1.形成一套完整的语文课前预习指导方案。
2.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小学生语文学习是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语文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之一。
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课前预习,以及预习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影响,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将从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展开研究,探讨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效果,提出有效的预习策略,并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其实际效果。
一、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和现状语文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某一知识点之前,提前通过阅读教材、做练习等方式对该知识点进行学习和掌握。
预习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提高课堂效率,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目前很多小学生存在语文课前预习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学生对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预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存在一些学生因为课外活动繁重、家长辅导不足等原因,无法充分进行语文课前预习,导致课堂学习效果不佳。
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课前预习,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成为当前语文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 制定合理的预习计划学生在预习语文课程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课程安排制定合理的预习计划。
可以根据教材的章节和知识点,将预习内容分段,每日预习一定量的内容,并安排适当的复习时间。
预习计划要避免一次性预习大量知识点,而应该分散安排,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2. 注重预习内容的选择在进行语文课前预习时,学生应该注重选择预习内容。
可以根据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和难点进行选择,对其中重要的语文篇章、古诗文等进行重点预习。
也可以结合老师的提醒和课堂习题来确定预习的内容,以确保预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建立良好的预习习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预习习惯,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作业、加强对预习的宣传和指导,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和自觉性;家庭可以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监督和引导学生的预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自觉性。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导言语文是小学生学习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而课前预习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习,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策略进行研究,希望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方案。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习,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都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喜欢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有的学生喜欢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语文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进行课前预习。
二、设置明确的预习目标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明确的预习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明确的预习任务,告诉学生预习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清楚自己预习的目标是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布置适度的预习任务适度的预习任务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预习任务太过繁重,学生可能会感到压力过大,导致预习效果不佳;如果预习任务太过简单,学生可能会产生懈怠情绪,导致预习的目的无法达到。
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布置适度的预习任务,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合理安排预习时间和方式预习时间和方式的安排对于学生的预习效果同样至关重要。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教师布置、学生自主、家长辅导等多种方式,合理安排学生的预习时间和方式。
可以在每节课开始前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在课前20分钟认真预习;也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方式自由安排预习内容。
无论哪种方式,都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有效的方式来进行课前预习,使预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五、加强预习情况的检查和评价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查和评价,可以帮助语文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浅谈“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课前自主预习的有效性”探究
浅谈“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课前自主预习的有效性”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课前自主预习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在课前自主预习,他们可以提前了解课堂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而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自主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
研究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课前自主预习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对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课前自主预习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
本研究将重点探讨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课前自主预习的概念、方法、影响因素、有效性评估以及教师如何引导和促进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问题,旨在为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效果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课前自主预习的有效性,分析其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并为教师提供指导和促进小学生进行有效自主预习的方法。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探讨影响小学生进行自主预习的因素,评估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课前自主预习的有效性,最终总结出提高小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们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实践中,我们追求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从而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研究意义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课前自主预习的研究意义在于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方案
.. .. ..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研究的背景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
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
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
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要么是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要么是有预习但效果不够好,学生仅仅是把字词一写,课文一读就算预习了,对课前预习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
使得不少孩子在课堂上,尤其是中下等的学生,只有听的份,学习起来也非常吃力。
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主动读文,进行预习,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校的大多数语文老师都是中青年教师,爱学习,善于钻研。
在学校领导的带领和大力支持下,教学教研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我们乐于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我们也乐意总结,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
在这样的背.学习参考... .. .. ..景下,提出了《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
2.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对于预习,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
“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
可以说,预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但是看看我们现在的预习现状却不容乐观,绝大多数同学课前偶尔预习一下,且花很少时间预习(约10钟),预习时,大多数同学只是把段落标好,画好词语,最后通读五遍,能在不懂得词语旁边写上注释已经是很认真的了,找出重点和难点更是少之又少。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实践与研究(成果简介)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实践与研究》成果简介“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是由上南学校独立承担研究的宝安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研究时间为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
一、研究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不断深入和发展,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究其原因都无不与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理解能力低下有关,具体表现如下:(一)对于预习:新课标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预习过程是教育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
(二)预习态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前预习并未为教学很好的服务,学生因为多种原因课前预习做得不好。
在调查和教学实践中了解到,老师布置课前预习后,学生对此并不重视,认为反正老师上课还要讲,预习不预习关系不大,有的甚至认为课前预习是在浪费时间。
有的学生则无所适从,充其量只是读一遍课文,读第二遍课文就没有兴趣;或者教师提出一个要求,学生就读一遍课文,不提要求就不知道读的目标,更没有读的方法,学得被动,读得无力、无味。
有的虽说课文读了四、五遍,可在课堂上读课文仍读不通顺,抄写生字时仍错误百出。
预习效果不佳,还会养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
可以说不会预习的人就是不会学习的人,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会学习的人,将会成为新一代的文盲。
那么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有效预习就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会受益终身。
(三)预习效果:多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一直困扰着本校的许多语文老师,常见到语文老师上课文第一课时时,要么大发雷霆,要么无奈摇头,只因为我们的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没办法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只能停下来,用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来补偿学生欠下的预习债。
而这样一来,能用两课时上完的课,我们就要花上三课时甚至更多时间。
有的教师为了能够两课时上完一课,上第一课时时,不管学生预习如何,硬是硬着头皮上,结果课堂上出现了许多夹生现象,要么学生课文读得结结巴巴,要么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这样的课堂效率怎么能高。
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研究【摘要】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分析,总结了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包括学生主动性开展课前预习、教师指导、家庭参与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并对有效性策略的实施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二、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2.1 学生主动性开展课前预习学生主动性开展课前预习是提高预习效果的基础。
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认识到课前预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制定合适的预习计划和预习内容。
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难度较大的题型,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课外书籍或者咨询老师进行学习。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应注重思考、归纳、总结,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2.2 教师指导教师在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师可以制定详细的预习指导方案,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预习。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阅读题目、引导学生思考与课文相关的问题等方式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分享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和困惑,教师应及时予以解答和指导。
2.3 家庭参与家庭参与是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环节。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鼓励孩子按时按量完成预习。
在孩子进行预习过程中,家长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家长还应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与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反馈机制。
通过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三、有效性策略的实施评价和展望3.1 实施评价实施效果策略需要教育实践的检验和总结。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价,检查学生的预习内容和方式是否合理。
通过课堂教学的展开,教师可以检验学生对于预习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学生也可以参与评价,提出对于预习方式和策略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分析小学语文预习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分析小学语文预习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语文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预习作业为学生在课前预习、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然而,语文预习作业的设计是否有效,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小学语文预习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语文预习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预习作业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解释、讲解和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预测和分析。
这样的预习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巩固和扩展课堂内容预习作业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巩固和扩展课堂内容。
预习作业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并提前了解生词、短语和重点句型的使用方法。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背景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老师的讲解。
三、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语文预习作业是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重要途径。
通过预习作业,学生可以学习到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和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比如,学生可以通过预习作业了解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运用等。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将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预习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预习作业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预习的方式和时间,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比如,学生可以选择逐段阅读和理解课文,再梳理整个文章的脉络和结构,通过思维导图或总结提纲的方式整理复习提纲等。
这样的自主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家校合作预习作业是家校合作的桥梁,可以增进师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老师可以给予一些指导和建议,帮助家长理解作业内容和预习的方式。
家长在监督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供适当的帮助和补充材料。
这样的家校合作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提前预习课本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目前不少学生对于课前预习存在一定的困惑和障碍,需要采取有效的指导策略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指导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预习。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者们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而课前预习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
当前一些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存在着浅尝辄止、随意应付的情况,导致预习效果不佳。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可以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指导提供一些有效的策略和建议,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字数:230】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课前预习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明确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的提升。
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鼓励学生反思和总结,引导他们在预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坚持不懈;以及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愿意主动去探索和学习。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指导工作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000字】2. 正文2.1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对相关知识进行预先了解和思考的一种方式。
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接触到新知识,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有助于在课堂上更深入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背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预习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预习方法不科学,教师缺乏有效的预习指导等。
因此,我们进行了“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旨在探索出一种适合小学生的有效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方法,包括:1)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2)研究有效预习指导的方法;3)开发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指导方案;4)通过实践验证该方案的有效性。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
首先,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
其次,我们进行实证研究,选取某小学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法,了解学生的预习现状和问题。
最后,我们运用逻辑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有效的预习指导方法。
四、研究结果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自主预习的习惯;2)学生预习方法不科学,往往只停留在读、抄、背等浅层次预习上;3)教师缺乏有效的预习指导,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指导。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1)加强学生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2)教授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如泛读、精读、摘录、归纳等;3)教师提供有效的预习指导,包括预习目标的设定、预习方法的教授、预习进度的监督等。
五、研究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当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存在学生对预习重视不足、预习方法不科学、教师缺乏有效预习指导等问题;3)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加强学生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教授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教师提供有效的预习指导等解决方案;4)通过实践验证,这些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效果。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
语文教育 >>122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赖艳华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实验小学摘要:课前预习的教学手段由来已久并且常用常新,小学阶段的课前预习则更为必要,因此无论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还是学生学习过程,都十分青睐于课前预习。
它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是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有力法宝。
对于教师而言,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有利于提前了解文章架构,体会基本的文章情感,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益,对提高课堂质量有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小学语文的学习要更多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课前有认真的预习准备,在课上才能更好地把新的知识理解清楚掌握到手。
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性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特点,让学生在预习中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策略的有效性,使其高效地学习语文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一、指导学生批注,引导学生感悟当教师给学生布置课文批注的预习任务之后,应首先注重激发学生的批注兴趣,并指导学生正确批注。
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这一课之前,教师要求学生用批注的形式进行课前预习。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述的主要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课文中都采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如果以上问题对于小学生有难度的话,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同程度给学生布置不同的批注预习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教师提出的要求,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批注方式进行预习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让自己的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加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为课堂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预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然而,许多学生只是在课前预习时略读课本内容,对课本内容只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事实上,这样的预习很难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课前预习与思维导图相结合。
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方略
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方略农村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程,是孩子们学习语言文字、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老师和家长都需要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在课前预习方面,需要有有效的指导方略,帮助孩子更好地准备课堂学习。
下面我将从阅读、写作和语法三个方面,给出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方略。
一、阅读方面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课前预习中,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指导孩子进行阅读:1.选取适合年龄和水平的文学作品,让孩子有自主选择和主动阅读的权利,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2.鼓励孩子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感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进行深入思考,这样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3.指导孩子进行阅读笔记,可以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读后感或者摘抄重点句子,帮助孩子巩固所学知识。
4.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交流阅读经验,聊聊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帮助孩子从他人的经验中获益。
二、写作方面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
在课前预习中,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指导孩子进行写作:1.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话题或者素材,让孩子进行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给孩子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比如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结尾等,让孩子在写作中有条不紊,表达更加流畅。
3.重视写作的修饰和润色,可以指导孩子进行词语的精练和句子的修改,让孩子体会到写作的“琢磨”和“润色”的过程,提高写作的质量。
4.鼓励孩子进行互相交流和批评,让孩子学会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语法方面语法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
在课前预习中,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指导孩子进行语法学习:1. 教孩子掌握语法知识的方法和技巧,比如通过举例、分类、归纳等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语法知识。
2. 引导孩子进行语法练习,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语法练习题,让孩子独立完成并对答案进行验算,帮助孩子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
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方略
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方略语文课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尤其是对于农村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的学习更是至关重要。
而在课堂教学之外,语文课前的预习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课文内容,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帮助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课前预习,以下是一些指导方略:一、培养预习的习惯语文课前的预习,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宣传、班级督促等手段,引导学生养成每天都要认真预习的习惯。
也可以通过班级鼓励、比赛激励等方式,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意识到预习对学习的重要性。
二、指导学生正确预习在培养了预习的习惯之后,就需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预习。
首先要告诉学生预习的目的是什么,即通过预习来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基本知识点,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要教导学生如何预习,包括如何读懂课文、如何提取重点内容、如何做笔记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效果。
三、提供适当的预习材料对于农村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很难接触到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因此学校和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预习材料。
可以通过购买适合学生水平的语文辅导书、提供网络学习资源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预习材料。
也可以鼓励学生多利用学校图书馆、乡镇文化站等资源,扩大预习的范围,丰富预习的内容。
四、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家长是学生预习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因此需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系。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预习的重要性,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学生进行预习。
也可以要求家长在家里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预习提供必要的支持。
五、定期检查和评价预习效果学校和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课堂小测验、作业布置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也可以通过奖惩机制,激励学生提高预习的效果,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质量的实践研究
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质量的实践研究引言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科目,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而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起点,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的质量是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教师指导、家长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旨在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的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文能力。
一、教师指导1. 制定详细的预习计划。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语文预习计划,明确每天的预习内容和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将每个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制定预习计划,引导学生针对性地进行预习。
2. 提供合适的预习材料。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取一些与预习内容相关的材料给学生,让学生在预习之前阅读和理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3. 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教师在课前可以向学生解答一些预习中遇到的难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学生可以列出自己在预习中有疑惑的地方,并在课前与同伴或家长一起解决。
二、家长引导1. 督促孩子按时预习。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确保孩子按时进行语文预习,并及时提醒和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任务。
2. 与孩子一起预习。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语文预习,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家长可以利用自己的阅读经验和语文知识,与孩子一起探讨并解答预习中的问题。
3.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长应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提供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保证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语文预习。
三、学生自主学习1. 建立学习目标和计划。
学生在预习之前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自主选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 积极主动地阅读。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阅读,不懂的地方可以仔细阅读、思考和解答。
学生可以使用词典、辞典等工具,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记录思考和问题。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记录自己的思考和问题,将问题整理好,并在课堂上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一起讨论。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
《》课题实行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 .富尔说:“将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
”课前预习是阅读教课的开端阶段,固然是在课前,但倒是整个阅读教课不行缺乏的环节。
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
预习的深入与否,成效利害,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
并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踊跃倡议自主、合作、研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教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育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但是在我们的实质教课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要么是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要么是有预习但成效不够好,学生不过是把字词一写,课文一读就算预习了。
反响中发现:低年级学生生字的书写次序是错的,间架结构不对;有的仍存在字词不会写,词语查了工具书,有的是借助教辅等参照资料抄写了对文本的理解,放下参照资料又不会了;这些预习不过为预习而预习,为完成老师部署的作业而已。
所以,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可连续发展出发,依据教材内容,有意识的指引学生去主动读文,进行预习,努力培育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发现课前预习对于语文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但是我们发现很多小学生,对课前预习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优异的习惯,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
使得许多孩子在课堂上,特别是中低等的学生,只有听的份,学习起来也特别费劲。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的小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1、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以前早先自学将要学习的功课。
2、课前预习有效指导是赐教师在预习内容、预习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认真地指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就是针对小学生的特色,运用教育检查,行动研究的方法深入认识“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方法及培育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
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
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
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预习。
预习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最后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
因此,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要么是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要么是有预习但效果不够好,学生仅仅是把字词一写,课文一读就算预习了。
反馈中发现:低年级学生生字的书写顺序是错的,间架结构不对;有的仍存在字词不会写,词语查了工具书,不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有的是借助教辅等参考资料抄写了对文本的理解,放下参考资料又不会了;也有的只是摘抄了一些优美的句段,至于好在哪里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等等,这些预习只是为预习而预习,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
其实,在小学阶段,有的小学生入学时就已认识了一些字,特别是一年级上学期学过拼音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借助拼音去拼读课文了。
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预习需要教师精心组织,仔细指导,才能有效,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因此,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主动读文,进行预习,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发现课前预习对于语文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但是我们发现许多小学生,对课前预习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
使得不少孩子在课堂上,尤其是中下等的学生,只有听的份,学习起来也非常吃力。
我校的大多数语文老师都是中青年教师。
爱学习,善于钻研。
在学校领导的带领和大力支持下,教学教研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我们乐于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我们也乐意总结,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的小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1、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预先自学将要学习的功课。
2、课前预习有效指导是指教师在预习内容、预习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细致地指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就是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运用教育调查,行动研究的方法深入了解“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方法及培养策略。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对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研究已经有许多年了,而且触及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研究非常多。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强调要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关课前预习的研究虽然多,但比较散,没有形成一整套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方法。
我们的研究意义在于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争取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叶圣陶先生有关指导预习的论述。
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
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
”课堂教学的整个进程,就成了由教师指导预习方法、提示预习项目、订正或补充学生的预习成绩,学生们报告各自的预习成绩、讨论彼此的预习成绩这两方面的工作有次序、有组织地进行的过程,成了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
在这里面,教师是预习的指导者,又是讨论预习报告的主持者;学生是预习的实行者,又是讨论预习报告的参与者。
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预习”展开。
叶氏认为,“惟有如此,学生在预习的阶段既练习了自己读书,在讨论的阶段又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他们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才会渐渐养成”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在学习过程中,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认知的主体,教师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
教师应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学习过程加以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4、心理学观点。
“皮亚杰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他指出,真正的学习是学生主动的、自发的学习,而不是教师传授的学习。
正确的教育能够加速儿童的发展。
他曾指出:“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
”五、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内容(一)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自学能力。
2、通过研究,使教师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通过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通过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的能力。
课题的实施会促使教师深入学习理论,以研促教、以研助学,教、学、研相互融合,在实践中成长,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5、力求构建不同学段、不同课型课前预习的可行性强的操作样式。
(二)研究任务:1、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情况的调查。
2、小学语文教师课前预习指导情况的调查。
3、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效率不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4、不断完善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与并付诸实践。
5、结合语文课文教学案例,让学生真正掌握预习的方法。
6、提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1、问卷调查法,调查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认识及学生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态度、兴趣、预习的方法、效果等,以便及时全面发现问题,更好地进行研究。
2、文献资料法:学习有关预习的相关理论和有关预习的研究情况,了解预习的意义,并对有关研究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3、行动研究法:通过行动研究,发现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结合理论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再实践、反思,并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反馈的信息,最后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形成经验材料。
4、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把不同的预习作业设计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找到策略。
结合相关理论对预习作业设计与评价中出现的问题或案例,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形成具体的资料。
七、基本的研究思路(一)研究对象我校不同学段实验班的学生。
(二)研究步骤1、课题准备阶段(2013、2-2013、6)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实验方案、计划。
2)实验教师收集相关资料,理论学习。
3)确定实验班级,调查学生目前预习状况,了解学生预习水平。
4)调查了解教师目前对学生预习指导情况。
本阶段成果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现状的调查报告》2、实施阶段(2013、8-2014 、4)1)预习方法研究:实验教师对教材进行梳理归类,研究不同课文的预习方法,如精读课文应该怎样预习,语文园地应该怎样预习等。
2)预习内容研究:预习时应重点关注哪些内容3)预习作业设计研究:教师应设计哪些作业引导学生具体预习。
4)预习内容检测研究:教师应如何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之后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5)预习方法指导研究:每个研究内容都要有具体的学习资料、研究案例、研究总结及过程性资料。
内容:1、课题组成员每学期按学段承担一节有关“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课。
2、每个课题组成员所作的课都经过下面的程序:先说课――进行集体备课――做课—集体反思、总结3、每个课题组成员按要求上交研究材料。
如:学生的预习作业,预习指导课的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撰写课题研究案例和阶段总结。
本阶段的研究成果为:语文课前预习的指导方法、学生的预习作业、预习指导课的案例、录像、图片等。
3、总结验收阶段。
(2014、4-2014、6)1)整理实验过程中的资料,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2)编辑课题研究教学案例集和一些研究成果汇编。
3)申报课题结题,并在教学中进行推广应用。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为:1、课题研究报告。
2、有关本课题研究的教学案例集、研究成果汇编或教育论文集、预习指导课的录像、图片等。
3、本课题研究中,学生的预习作业文集。
4、构建不同学段、不同课型课前预习的可行性强的操作样式。
5、学生习得了有效的预习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6、教师掌握了科学的指导方法。
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优化了学生的预习过程,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长期实践中得到自求得知的锻炼。
7、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的能力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