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不稳症的生物力学及诊治新进展
腰椎间融合单、双侧内固定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从腰椎生物力学探讨三维牵引配合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了其本 身的对腰椎轴 向旋转 活动的 限制作用 。每一小关
节 的轴 向旋转范 围约 2 左右 , 。 从而 可保护腰 椎其他结 构
河北 中医 2 1 1 00年 2月第 3 2卷第 l 2期
H bi C D cm e 00 V l 2 N .2 ee JT M。 ee br 1 , o 3 ,o 1 2
14 85
从 腰 椎 生 物力 学探 讨 三 维 牵 引 配合 针 刀 治疗 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杨 强 李 明波 陈晓英
韧带的宽度几 乎是一 致 的, 在下段胸 椎 和腰 椎变 得较 而 窄且韧带中间较厚 。后纵韧带 承受最大破坏性 载荷力 量较少 【 。韧 带退 变 的表 现为其 本 身 的纤维 增生 和硬 7 1 化 , 期则形成 钙化或 骨化 , 后 与退变 的椎体节段 相一致 。
对 较 小 J 因此 , 曲 位 牵 引 可 能 更 能 够 增 大 椎 间 的 负 。 屈 压 , 助 于 椎 间 盘 的 回纳 。 有 2 腰 椎 小 关 节 腰 椎小 关 节 由上 一 腰 椎 的 下 关 节 与 下 一 腰 椎 的 上 关
从头侧的枢椎 体 向下 伸展 到骶骨 , 颈椎 和上段胸 椎的 在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 的常见病 、 多发病 , 好发 于第 3腰椎 间盘 一 1 第 骶椎 间盘, 是腰 腿痛最常见 的原 因。在 治疗上 , 大多腰椎 间盘 突出症 患者可 采用保 守治疗 的方 法 。保守治疗 的方 法多样 , 年来研究 发现 运用 电脑 三 近 维牵引配合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 出症取得 了较 为满意 的 疗效 。 , 但对治疗机制方面 的研究较少 。我们从腰椎各 部位的生物力学方面进行研究 , 以期能够对 电脑三维牵 引 配合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的治疗机制做出阐述。
腰椎不稳
腰椎不稳的病因腰椎小关节面方向近于矢状面排列,尤其腰5与骶1关节为更甚。
该解剖特征使腰椎伸屈活动范围较大,而局部的侧弯和旋转活动范围则明显受限。
腰部活动范围:在屈曲时从腰1~腰4的活动量为5~10%;腰4~腰5为15%~20%。
而腰5~骶1却达60~75%。
因此该节段负有巨大的生物力学需求。
腰椎区前纵韧带较发达,纤椎环又占椎间盘面积的50%~70%,由于前纵韧带与纤维环的附丽关系,所以对临床稳定起主要作用。
后纵韧带不如前纵韧带强韧,小关节在腰椎稳定中也起关键作用。
发育良好的小关节囊在腰椎的轴向旋转和侧屈活动中起重要稳定作用,Sullivan & Farfan (1951)在实验中显示,腰椎旋转≥30 ° 时可导致神经根损伤,所以临床上腰椎发生移位时要怀疑小关节是否已发生骨折或骨折脱位之可能。
由于腰部负荷和活动量大,尤指下腰部。
其椎间盘源性的疾病发生率就高,椎间盘的退变,必波及小关节的稳定,致小关节退行性变的开始时间也较其他关节为早。
表现腰5骶1椎体间易发生狭窄、松动及失稳等征象。
小关节的退行性关节炎在X线片上显示小关节间隙狭窄、增生。
这意味着椎间盘与韧带退变发生的时间比此改变更早。
髓核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降低。
当胎儿初生时,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率分别为70%与80%;发育至成年后则为70%与80%;至35岁左右,纤维环降至65%,髓核变为75%。
失水后纤维环及髓核的体积相应萎缩,椎间盘高度丧失,继而引起椎节间的松动和失稳。
正常状态下,椎管内的马尾神经与神经根处于自然松弛状态,一旦椎间隙变窄,椎体间的后纵韧带与椎板前方的黄韧带必然因松弛凸向椎管。
导致神经根与马尾神经受刺激或压迫。
椎节间的松动与失稳也出现类似的病理刺激,再加上椎间关节及小关节的退变、增生、骨赘形成,与后突的髓核,增厚的黄韧带等共同形成对椎管的压迫,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
腰椎临床不稳的特点是:与颈、胸段相比,其神经并发症的发病率更低一些。
腰椎退行性疾病发生机制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原可能有助 于髓 核的退 变或 钙化 的发 展 J 。而退 变 髓核 内葡 萄糖胺 聚糖 含量降低 , 葡萄糖胺聚糖退 行性 变改 变 了椎 间盘 的
力学轴线 , 可能会导致退 变的级联 反应 。而髓 核交 联剂 可 以阻
止葡萄糖胺 聚糖 和椎间盘力学 的变化 , 可能 是治疗 椎 间盘退 变
x型胶原的相关表达与对照组 比较有 明显 的升高 , 表明 X型 胶
直立 以来 , 椎就面 临 着 巨大 的压力 。同样 的 , 腰 任何 一 种 动物 的腰椎都没有像 人的腰椎这样 灵活 。支撑 要求 稳定 , 而运 动要
求 灵活 , 腰椎 是两个矛盾 的集合 。 在婴儿第一 次抬 头 活动 的时候 , 椎前 凸 开始 逐渐 形成 , 颈
此建立合适 的数学 模 型和动 物模 型非 常 困难 。 目前 很多 学 者 都在进行 这方面 的探 索 , 着计 算机技 术 的发 展 , 中腰 椎 的 随 其 三维有 限元分 析应用较多 , 有助于分 析各种 力量 施加 下的腰 其 椎各结构 间及结 构内部压力 的分布 ’ 。 。 2 1 腰椎 间盘的退变 . 腰椎 间盘的代 谢更 多地依 赖于 间断性
对维护生命质量 及指 导 医疗 干预方 式 的选择 具有 十分 重要 的
意义 。 目前 国内外学 者对脊 柱退 行性 疾病 的发 病及 治疗 进 行 了广泛 而深入的研究 , 别是在腰椎 退行性 疾病 的生物 力学 特
方 面 也 进 行 了大 量研 究 。
的压力 负荷 , 与压力负 荷的频率 和强度相关 。椎 间盘细胞 且 可 以根据 主要的力学负荷环境 而发生变 化 , 间盘外层纤 维环 椎 是椎 间盘的新陈代谢活动最活跃 的 区域 , 因此能够 与逐 渐增 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进展
如核心肌群训练、瑜伽、普拉提等,增强腰部肌 肉力量和柔韧性。
自我管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久坐或站立, 适时休息和调整姿势。
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
健康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 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社区干预
组织健康讲座、义诊等活动,提供专业指导 和支持,促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
症状
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感觉异常、 肌力减弱、脊柱侧弯、腰椎活动受限 等。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长期弯腰劳动、扭伤、椎间盘退行性变、遗传因素等。
病理机制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发炎 症反应和神经损伤。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脊柱疾病,发病率较高,尤 其在重体力劳动者和久坐人群中更为常见。
06 结论与展望
当前诊治现状与挑战
01
诊断方法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MRI和CT。尽管这
些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仍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尤其是在疾病的早期阶
段。
02
治疗方法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如物理
疗法、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但治疗效果有限。手术治疗虽然效果显
VS
射频消融术
利用射频能量对病变椎间盘进行消融,减 小椎间盘体积,缓解疼痛。该方法创伤小 、恢复快,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
药物治疗
非甾体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神经营 养类药物等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此外, 中药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免疫治疗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免 疫调节和免疫抑制两个方面。目前研究较多 的免疫治疗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 剂等。
下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治疗及进展
重 建 期 。暂 时性 功 能 丧 失 期 是 指病 变初 期 出 现 腰 痛 及 功 能 障 碍 。不 稳 定 期 的病 理 特 点 为 椎 间 盘 的 高 度 和 内容 物 的 减 少 ;
韧 带 和 关 节 囊 的松 弛 ; 节 软 骨 的退 变 ; 此 而 引 起 的 椎 间 活 关 由 动 增 加 和活 动 异 常 。稳 定 重建 期 是 指纤 维 组 织 及 骨 刺 围 绕 在
维普资讯
J u na fQiia e ia l g , 0 8, 12 No 1 o r lo qh rM dc lCol e 2 0 Vo . 9, . 7 e
・
综 述 ・讲 座 ・
下 腰 椎 不 稳 症 的手术 治疗 及 进 展
张 小 勇( 综述 ) 龚维成 ( 审校 )
2 2 不 同喂 养 方 式 疾 病 发 病 情 况 佝 偻 病 发 病 率 最 高 为 .
3 . 8 ( 5 / 8 )其 次 是 腹 泻 病 为 2 . 4 ( 8 4 5 , 炎 27% 1945 , 14 8 / 8 ) 肺
为 7 2 % ( 5 4 5 , 血 为 4 1 % ( o 4 5 。不 同 喂 养 方 式 .2 3/8)贫 . 2 2 /8 )
量 实 验 研 究 下 , 种 先 进 的 新 方 法 、 技 术 及 相 关 手 术 设 备 器 各 新
械 相 继 开 发 应 用 , 疗 效 果 不 断 提 高 。本 文 着 重 对 下 腰 椎 不 治 稳症的手术治疗及进展进行综述 。
作 者 单 位 : 州 医 学 院 附 属 医 院 骨科 徐
邮 编 2 1 0 202 收 稿 日期 20 -0 — 2 08 7 5
后 方 小 关 节 及 间 盘周 围 , 少 了椎 体 对 另 一 个 椎 体 的移 动 , 减 从
下腰椎不稳症是怎么回事?
下腰椎不稳症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下腰椎不稳症的病理病因,下腰椎不稳症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下腰椎不稳症病因*一、发病原因病因大多为退变所致。
*二、发病机制1.概述由于髓核内含水率高达90%,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椎间盘具有良好的弹性。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含水率逐年降低,并随着含水量减少而使椎间高度下降,以致由于此种回退而引起腰椎不稳。
一般认为,腰椎不稳是腰椎退行性改变的早期表现之一,而外伤与劳损等与退变又具有密切关系。
与此同时,小关节面、关节囊以及椎间盘的软骨盘最容易受到损伤,使软骨纤维化、厚度减小和骨质致密化。
损伤程度不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显微骨折(microfracture),且大多见于软骨下方。
与此同时,滑膜可出现急性炎性反应,有液体渗出,渐而滑膜增厚,并可导致关节周围的纤维化。
如损伤相对较轻,可通过组织修复而很快恢复。
反复的损伤累积或较重的损伤可引起一系列变化:随着椎间盘高度减小,小关节的重叠程度加大,同时,黄韧带可增厚或松弛,以致椎管与神经根管变窄。
反复损伤将使腰椎不稳的时间延长,不易恢复原有的稳定性。
2.分期除外伤性病例外,本病是一种逐渐发生、发展的慢性疾患。
在一般情况下,将腰椎不稳症分为以下3个阶段:(1)早期退变期:即本病的开始阶段,以动力性不稳为主,故也叫功能障碍期。
此时小关节囊稍许松弛,关节软骨可呈现早期纤维化改变。
此时,如施加外力,可使椎体出现移位;但此期一般临床症状较轻,即使有急性症状发作也可很快恢复正常。
(2)不稳定期:随着病变的加剧,促使小关节囊松弛度增加,关节软骨及椎间盘退变明显,并易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动力性摄片可见椎体异常移位。
生物力学测试表明,在此阶段,不稳定节段最容易出现椎间盘突出。
(3)畸形固定期:随着病变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小关节及椎间盘周围骨赘的形成而使脊柱运动节段重新获得稳定,此时出现较为固定的畸形。
病理检查可见小关节软骨退变已到晚期,纤维环与髓核中可有明显破裂与死骨,边缘可见骨刺。
腰椎椎弓根钉动态稳定系统的新进展
Ap i2 1 , o . 0 No 1 r 0 2 V 1 , . 0 l 1
凸的丧失 。患者 需有 良 的腰部力量 ,主动性后伸 以维持腰 椎前 凸 , 好
临床结果不佳。主要针对这些问题S nut『提出设想,在韧带之前 egpa 】
引人 支撑轴 ,弹性支轴撑 开椎间盘 的后 方椎 间隙 ,同时分担 关节突负
荷 ,而位于支轴 后方的弹性 韧带可起 到压 缩作用 ,把后方 的压 缩应力 转变 为撑开前方椎 间隙 的撑 开力 ,从 而分 担椎间盘 负荷 ,患者 可 以不
者 的腰痛 症状和 J A 分都有 明显改善 ,手术 节段 的前凸没有 明显变 O 评
化 ,同时有 1例患 者在术 后 1 - 08 4 . 1.年随访 中出现 了小 关节融合 ,其 5 中3 例接受 了再次手术 。
退变辅助 应用 。禁 忌证 :①双侧脊 柱滑脱 ;QI 度或I 度退行 性腰椎 I I V
滑脱 ;③双侧小 关’ 除术 ;④椎 间隙狭窄大于 5%;⑤脊柱 侧弯 ; 节切 0 ⑥骨折 ;⑦胸腰 结合处横断 ;⑧骨质 疏松。 Prn ei r 等 在 19至 19年 期间对 3例L ,s 4 5 段退行件 93 97 4 5 1 ,L节 和L 椎体 滑脱患者进 行了平 均8 7 的长期 随访 ,P I后在 融合之 上节段 .年 2 LF 应用 IO a固定结果全部 患者都达到椎 问融合 ,融 合邻 近’ 段的脊柱 S br 节 功 能得 到了保护 ,9%的患者对疗效表 示满意 。 1 近 年 来 ,邻 近 节 段 退 变 以多 种 形 式成 为 研 究 和 讨 论 的 话题 。 IO a系统的软 稳定性 已经成 为防止这 种现象 发生的理想特 性 ,可 能 S br 最重 要的一点是其维持 了另一个生理性I R A 。
腰椎节段性不稳定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研究
( e a tme t f n t my T a j dc l ie st C ia T a j 0 0 0: T a j pn l u g r 1D p r e n ao , ini Me i o A n a Unv ri hn i i 3 0 7 2 ini S ia S r e y y i li t b lt An a t m i ala i m e ha c t dy m a e m nt ls na ns a iiy: na o c nd b o c ni als u
w u e. HAN G e—l Yu Z Xu ,YUAN u J ANG W , I YF. AN e g—r , TI Ch n u HOU h n—d Ze d
维普资讯
1 8
譬
腰椎节段性不稳定的解剖学和生物 力学的研究
昊 樾 张 学利 . 武 , 毅 , 成 瑞 , 振 德 邡 , 袁 江 田 侯
宁 ,刘 庚 辰
( 天 津 医科 大学 解 剖 学 教研 室 , 津 30 7 ;.天津 市脊 柱 外 科 医 院 ; 天津 大 学 力 学 系 生 物 力 学 教研 室 ) 1 天 0002 3 【 摘 要】 目曲: 究腰 椎 不 同部 位 对稳 定 性 所 起 作 用 及 3种 不 同术 式 对腰 椎 稳 定 性 的影 响 。 右 陆 : 5具 成 尸 脊 柱 研 选
Th e if rn u gc l t o sa esmua e n fv u e p cme so d l c d v r — r edfee ts r ia h d r i lt d i ielmb rs e i n fa ut a a es( me S】 . e y s e i n i tse n fv a t fl mb rs i eb i t o s Re u t : n e v re ) Ev r p cme s e t d i iep rso u a p n y sx meh d . s ls l tr et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热点研究新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热点研究新进展摘要腰椎间盘突出(LDH)是常见的退行性脊柱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关于LDH的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其遗传因素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综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全面探讨了LDH的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其遗传因素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研究背景腰椎间盘突出是指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导致腰腿痛及神经功能障碍的病症。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LDH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而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LDH的遗传因素也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综合近年来关于LDH的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其遗传因素的研究进展,提供全面的科学依据和治疗指导。
巨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保守治疗一项针对409例巨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研究表明,保守治疗在大多数患者中效果显著。
约78.24%的患者通过保守治疗获得了显著改善,吸收率超过30%的患者占59.06%,吸收率超过50%的患者占25.31%(Ma et al., 2021)。
综合治疗方法的效果一项多学科保守治疗的研究显示,在达卡市的一家专科脊柱中心,228名患者通过物理治疗等多种保守治疗,80.3%的患者完全康复,无神经功能障碍,生活质量显著提高(Hossain et al., 2023)。
传统中医结合保守治疗一项综述研究了传统中医(如针灸、推拿)结合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发现这种综合治疗方法在减轻疼痛和改善功能方面具有显著效果(Kim & Chung, 2021)。
治疗运动的效果一项针对运动员的研究显示,经过24节为期8周的治疗运动后,运动员的疼痛显著减轻,功能显著改善,能够重返体育活动(Alshahrani et al., 2023)。
药物和运动疗法结合的效果一项随机试验研究了在脊柱内镜下TESSYS技术结合药物治疗的效果,发现结合治疗显著优于单纯手术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改善(Zhou et al., 2021)。
腰椎退变性不稳定诊断与治疗
3. MRI
MRI可清晰显示不稳节段周围组织的肉芽增 生、炎症和水肿,这些病理改变均以MR的 异常信号来表示。这一优越性是X线平片和 CT扫描所无法比拟的。
六、腰椎不稳的诊断标准 1、 症状: 腰椎不稳可见于腰椎的许多伤病,临床症状较为
1. 常规腰椎平片和CT:
1)、腰椎不稳者棘突、小关节的排列不对称。
2)、 牵张性骨刺:骨刺位于椎体的前方或侧方,呈水平方向 突起,基底部距椎间盘外缘约1mm,小的牵张性骨刺意味着有 腰椎不稳存在,而大的牵张性骨刺仅提示该节段曾经发生过不 稳。当腰椎重新获得稳定后,牵张性骨刺可逐渐消失。
3)、 真空现象 : 也称Knuttson现象,即椎间隙内出现充满气 体的透明裂隙,常见于L5-S1椎间隙,内含气体中氮气占90% 以上,这一现象未发现与临床症状有何联系。
脊柱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定的最常用 方法,但仔细思考一下,现在仍不能满意解决上 述三个问题。
一、定义
美国AAOS:在正常生理负荷下,腰椎运动节段超过正常 限制范围并表现出异常反应,即稳定性降低,运动节段的 运动范围增加或异常。
Frymoyer及Krsg定义:脊柱运动节段的硬度下降,使作 用在运动节段上外力产生的移位大于正常,从而产生腰痛、 进行性畸形和压迫神经结构的危险。
1.X线上可见腰椎畸形,并进行性加重,伴有疼痛。
2.畸形进行性加重,同时伴有与不稳定节段有关的相应症状 和体征。相应的神经症状和确实的体征最可靠。
3.提示性症状,如病史中有当机械负荷稍大于正常时,出现 腰背痛。
4.病损越具体,越局限,治疗成功的可能就越大。 Frymoyer的分类系统包括腰椎节段性不稳定与腰椎退变性不稳 定.
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现状和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由突出的髓核组织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治疗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是椎间盘髓核摘除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如可恢复椎间高度和脊柱活动度的人工髓核置换术和人工全椎间盘置换术,以及微创治疗等技术。
腰椎间盘可以分为正常、膨出、突出、脱出和许莫氏结节几种类型。
无论采用何种手术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最大限度地保留脊柱的运动节段即活动度。
影响脊柱节段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纤维环、韧带、小关节的作用,以及间盘的稳定作用,即所谓的三关节复合体。
微创手术已经成为外科发展的趋势,微创脊柱外科主要有两类技术,一是间盘镜技术,第二类是经皮穿刺技术。
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对脊椎的稳定性破坏小,术中出血少,患者下地早,短期的治疗效果突出,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但缺点是手术难度较大,操作要求精细,技术要求较高,医生研究曲线长,必须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术中仔细操作,才能取得满意疗效,远期疗效目前尚无确切报道。
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对于间盘突出初次发作,突出部位为偏中央型且不伴有神经根管狭窄的病人手术效果明显,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疗效。
但对于极外侧型或是椎间孔狭窄的且反复发作的患者效果不佳。
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常见并发症包括感染尤其是椎间隙感染、马尾神经及神经根的损伤、切口血肿压迫马尾神经及神经根、术后复发等,其中以神经损伤及椎间隙感染在临床上处理最为棘手。
另一种微创手术方法是经皮髓核摘除术,目前可以归为这一类技术的治疗方法大致有两类。
一是用化学方法溶解髓核,如经皮臭氧腰椎间盘减压术、胶原酶溶解术等,以及经皮激光汽化冷凝技术。
二是用物理学方法使间盘内突出的髓核还纳或消失,如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等。
根据国际公认的脊柱稳定性理念,小关节和椎间关节(即三关节复合体)提供了稳定性。
椎间关节提供了53%的稳定性,在Ebam实验证明,在部分切除椎板和关节突后,每个三关节复合体的稳定性降至原来的81%。
腰椎不稳症的诊治进展
脊柱 功能 单 位 ( f u n c t i o n a l s p i n a l u n i t ,F S U) 由相 邻 的
两 个 椎体 以及与 之 相连 的椎 间 盘 、 小关 节 和 韧 带构 成 。腰椎 尤 其 是 动力 性 x线 片。( 1 ) x线 片: ① 常 规 腰椎 平 片可见 小 关 的稳 定 性 由椎 间 盘 、 小 关节 和韧 带 共 同维 持 , 同时 也受 神 经 节 棘 突不 对 症 , 小 关 节退 变 和 半 脱 位 , 牵 引性 骨 刺 , 椎 间 和周 围肌 肉的 影 响 。 任 何 原 因导 致 上 述 结 构 的 损 害 都 可 能 隙 变 窄 。 ② 过 伸 位 病 变 腰 椎 椎 体 间 移 位 距 离 大 于上 一 腰 椎
导 致 腰 椎 不 稳 。年 龄 的增 长 和 慢 性 损 伤 , 导 致 椎 间 盘 及 关 矢状 径 的 9 %或 过 曲位 病 变椎 体 间移 位 距 离 大 于上一 椎 体矢 %可结 合 临 床 诊 断 为 腰 椎 不 稳 症 。 也 有学 者 【 5 认 同 节 软骨 退变 , 关节间隙变窄, 韧 带 和 关节 囊 松 弛 , 导 致 其 稳 状 径 的 6
【 关键 词 】腰椎 不稳 症; 诊 断; 治疗进展 【 中图 分 类 号】R71 1 【 文献 标 识 码】A
【 文章 编 号 】1 6 7 4 - 0 7 4 2 ( 2 01 3 ) 1 0 ( b ) - 0 1 9 4 - 0 3
1 定 义 和 发 病 机 制
定性下降。 椎 间盘 退 变 的 机制 尚不 十分 明确 , 椎 间 盘营 养 供 腰 椎 不 稳 的动 力 性 x片 表 现 为矢 状 位 病 变 椎 体 间移 位 超 过 应 下 降 可 能 是 一 个 重 要 原 因 】 , 其 中一 个 明显 改 变 是 椎 间 4 mm; 或成角 > 1 0 。; 或L 1 , 2 、 L 2 , 3 、 L 3 , 4 旋转超过1 5 。、
退行性腰椎不稳诊断的研究进展
现 出一系列 新 的有助 于 诊 断 的方 法 , 现就 腰 椎 不 稳诊
断 的研 究进 展作 一综述 。
的功能, 将会导致进一步的损伤 , 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
表现 。
l 概
念
2 临床表现
对腰椎 不稳 的 临床 表 现仍 缺乏 统 一认 识 , 腰 痛及 坐骨 神经 痛是腰 椎不 稳 的主要症 状 , 其 特点 是 : ( 1 )急
产生 的位 移大 于正 常 , 从 而产生 腰痛 、 进行 性 畸形和 压
性发作可有慢性腰痛史 , 发作时常有明显的外伤诱 因, 但不 一定 有神经 根 压 迫症 状 。 ( 2 )疼 痛 剧 烈 , 持续 时 间短, 经休息 、 制动及物理治疗后可在 4— 5 d内缓解 , 但容易复发。( 3 )疼痛常为双侧性 , 但两侧疼痛的程
为了能够更确切地诊断腰椎不稳 , 近年来国内外涌现 出一 系列新的有助于诊断的方法, 包括临床上诊 断 和影 像 学诊 断。作 者就腰椎 不稳 诊 断的研 究进展 作 一综述 。
一
,
[ 关键 词 ]腰痛 ; 腰 椎 不稳 ;诊 断 ;文献 综述
[ 中图分类号]R 6 8 1 . 5 3 ; R 6 8 1 . 5 5
一
围并 表现 出异 常活动 及 因此 引发 的一 系列 临床症 状 。 虽然 不 同学 者对 腰 椎 不稳 提 出 了不 同 的定 义 , 但 是其共 同特点是 在生 理负荷 下腰椎 失 去控制 异 常活动 的能力 , 这 种不稳 意 味着 脊 柱 无 法 实现 保 护 神 经结 构
,
为 了能 够更 确切地 诊 断腰椎 不稳 , 近年来 国内外 涌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6 7 1 — 6 2 6 4 ( 2 0 1 3 ) 0 卜0 l 1 8 ・ 0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最新进展
腰椎间盘镜手术治疗
由于诊断及手术时定位错误,椎间盘切 除不彻底,对神经根管狭窄的认识不足, 手术创伤术后椎管瘢痕增生,神经根粘 连、粘连性蛛网膜炎、椎间隙感染及腰 椎不稳等原因,常导致术后疗效不佳, 需要二次手术。所以,随着内窥镜技术 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学者倾 向于用腰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 出症。
14
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其治疗原理是通过减少髓核的容量使椎间盘内 压力降低,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 该技术仅有50%的病人疗效优良,其缺点主要 是,手术在透视下而非直视下进行,术中无法 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难以得到彻底减压。 因此仅适用于单纯性和急性椎间盘突出症的病 例。
15
激光椎间盘切除术
5
牵引疗法的机理
①可拉宽椎间隙,增加椎管内容积; ②可缓解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使突
出物还纳或位移,解除神经根的压迫; ③利用负压吸引和弹性回缩力的原理产
生理顺肌腱及关节间的关系,纠正脊柱 关节紊乱,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平衡; ④可放松脊旁肌肉,改善受压组织的血 液供应,调节内在平衡,改善内环境。
12
微创手术
微创脊柱外科主要有两类技术:一是经 皮穿刺技术,包括椎间盘髓核溶解术、 经皮椎间盘摘除术、经皮椎间盘激光切 除术、臭氧消融微创、等离子消融凝固 术 ;二是内窥镜辅助技术,包括腰椎间 盘镜手术等。
13
髓核溶解术
按胶原酶注射部位可分为:盘内法、盘外法和盘内外 法。采用盘内外法注射,其中盘内、外胶原酶用量各 600U,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远期优良率在71.8% 以上,对突出物较大的脱出型亦可取得满意疗效。但 由于胶原酶存在过敏反应,因此术前准备要充分,手 术操作在手术室进行,备有各种抢救措施,术后半小 时内严密观察。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 效,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在酶类药物应 用中存在随意配伍,乱(滥)用溶剂,违反用药条件 等误区;在相关理论认识上对“盘外”注射理解存在 差异等。一般认为,该项技术主要应用于相对年轻, 腰椎间盘单纯膨出或突出但纤维环破裂较轻的病例, 对于髓核已疝出或游离的病例,以及合并侧隐窝狭窄 的病例,则不适用。胶原酶人体有效剂量以每个椎间 盘400 ~600U 为宜。
2024重度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进展(全文)
2024重度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进展(全文)重度腰椎滑脱(high-grade spondylolisthesis, HGS)是指椎体与相邻椎体相比移位超过50%滑动(Meyerdi n g分级>II级),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无力和感觉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
根据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峡部裂性、退行性、外伤性、病理性和医源性6类。
重度腰椎滑脱大多由峡部裂性滑脱引起,主要发生在L5、S1水平,在儿童和青少年女性中更常见,且具有遗传易感性。
对千年轻患者,重度腰椎滑脱在病因学上归因千发育不良伴继发性骨改变,而中老年患者重度腰椎滑脱则是由脊柱退变引起或加剧的。
在生物力学上,腰低交界处的后凸导致机体出现代偿,表现为腰椎前凸增加、骨盆后倾,继而累及鹘关节和膝关节,因重力线前移从而影响患者姿势和步态。
重度腰椎滑脱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由千滑脱程度大,畸形严重、神经根受压、抵骨形态异常等问题,使得治疗难度大,且临床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存在争议。
本文将系统综述目前重度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方法,分析各自优点与不足,以利千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一、适应证重度腰椎滑脱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为:心滑脱幅度持续进展,无论是否出现症状。
进行性滑脱患者常有明显的腰祗部和下肢疼痛,保守治疗对其无效;M eye r din g分级较高和滑脱角较大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滑脱幅度持续进展;儿童和青少年由千脊柱生长活跃,滑脱幅度持续进展风险高千成人。
@脊柱矢状面排列失衡。
重度腰椎滑脱多伴有显著腰抵后凸畸形,会导致矢状面脊柱序列改变。
@神经功能损害,主要是L5神经根受压。
@持续且难以耐受的腰背部疼痛,长期保守治疗无法缓解。
@下肢症状。
保守治疗对下肢神经根痛伴确切的神经根受压治疗效果不佳。
二、手术技术01.融合方式重度腰椎滑脱手术融合方式包括经前路腰椎椎间融合(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LIF)、经后外侧融合(postero lateral fusion, PLF)、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伴或不伴PLF、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伴或不伴PLF和环周融合。
继教——腰椎的生物力学与疾病转归
小关节——你不得不注意的问题
不稳定期:开始发生于椎间盘开始退变,承受机械负荷的能力下降,韧 带及小关节松弛,小关节退变而导致的正常功能失代偿阶段;
症状:腰痛及坐骨神经痛是腰椎不稳的主要症状,其特点是: 1)、 急性发作 发作时常有外伤诱因,但不一定有神经根压迫 症状。 2)、 疼痛剧烈,持续时间短,在4~5天内缓解,但容易复发。 3)、 疼痛常为双侧性,但两侧疼痛的程度可不同。很少波及 膝以下,咳嗽及打喷嚏时腹压增加一般不会使疼痛加剧。 4)、 不稳交锁(instability catch)现象:患者由于疼痛不敢弯腰, 且在腰椎由前屈位转为直立位时完全受阻而发生“交锁”。
【病理形态】 游离间盘(Sequestration): 破碎的髓核组织完全游离在椎管 内
腰椎间盘病变的发展轨迹
一定会出现腰椎间盘突出吗?
腰椎失稳 美国AAOS:在正常生理负荷下,腰椎运动节段超过正常限 制范围并表现出异常反应,即稳定性降低,运动节段的运 动范围增加或异常。 Frymoyer及Krsg定义:脊柱运动节段的硬度下降,使作用在 运动节段上外力产生的移位大于正常,从而产生腰痛、进 行性畸形和压迫神经结构的危险
脊柱的畸形 先天性及继发性脊柱畸形患者, 由于椎间盘不仅不等宽,并 且常存在扭转,这使得纤维 环所承受的压力不一,而容 易加速椎间盘的退化
四、腰椎病变的发展轨迹
【病理形态】 膨出(Bulging):均匀的凸出
【病理形态】 脱出(Extrusion): 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部分在纤维环内, 部分在纤维环外
椎间盘的运动方式
三、腰椎病变的病因
25岁
外伤
急性损伤如腰扭伤,并不直接 引起腰椎间盘突出。但是在 失去腰背部肌肉的保护情况 下,极易造成椎间盘突出。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治研究进展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治研究进展
寇献斌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09(015)020
【摘要】目前退行性腰椎不稳症已经成为常见病,然而其诊断以及治疗仍有很多争论,特别是治疗方法.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椎弓根系统的坚强固定与非融合技术的弹性固定.本文对腰椎不稳的诊断、治疗以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预测其将来的发展前景,对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页数】3页(P3123-3125)
【作者】寇献斌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骨科,天津,3001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
【相关文献】
1.腰椎不稳症的诊治研究进展 [J], 尤立攀;蒋华生;梁振;魏波
2.腰椎不稳症的诊治研究进展 [J], 尤立攀;蒋华生;梁振;魏波
3.腰椎经皮内镜减压结合非融合内固定治疗合并腰椎不稳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J], 童悦歆;孙克;李鹏飞;张哲哲;宋有鑫
4.循膀胱经推拿法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研究 [J], 董辉;张亚峰
5.异种皮质骨内固定器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报道 [J], 朱立新;靳安民;曹延林;童斌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 也 最 大 ,其 独 特 的 生 物 力 学 机 制 与 临 床上 这两 个 节 段 疾 患 较多的现象有密切的联系 。 2 腰 椎 不 稳 症 的病 因分 类 及 诊 断 2 1 病 因分 类 :腰 椎 不 稳 症 根 据 不 同 病 因 可 以 分 为 创 伤 性 . 腰 椎 不 稳 症 、退 变 性 腰 椎 不 稳 症 、病 理 性 腰 椎 不 稳 症 ( 染 感 或肿瘤) 、发 育 性 腰 椎 不 稳 症 ( 部 不 连 或 滑脱 ) 峡 、医 源 性 腰
痛及 错 位 感 即 不 稳 交 锁 现 象 ;( ) 站 立 时 腰 椎 棘 突 间 可 见 或 4
节 段 ,是 指 两 个 相 邻 椎 体及 其 连 接 的 椎 间 盘 、小 关 节 及 韧 带
等 结 构 。F a kl 为 正 常 腰 椎 的 稳 定 性 由 椎 间 盘 、椎 间 rn e认 小 关 节 和 韧 带 共 同 维持 ,并 受 周 围 神 经 、肌 肉及 腹 压 等 因 素 影 响 。在 腰 椎 运 动 过 程 中 ,椎 体 间 活 动 范 围 取 决 于 椎 间
症 候 群 。本 文 对 腰 椎 不 稳 症 的 生 物 力 学 机 制 及 国 内外 目前 诊
治 现状 和 新进 展 进 行综 述 。 1 腰 椎 的 生 物 力 学
P nai 首 次 提 出脊 柱 功 能 单 位 ( S aj 等 b F U) 即 脊 柱 运 动
2 2 诊 断 : 目前 对 腰 椎 不 稳 症 的 诊 断 标 准 已 比较 一 致 ,认 . 为诊 断 主 要 依 赖 于 临 床 表 现 和 影 像 学 检 查 n 。临 床 表 现 包 ] 括 : ( )局 限 性 的下 腰 痛 ,伴 有 臀 部 或 大 腿 后 部 的 牵 涉 痛 ; 1 ( ) 卧床 或 支 具保 护 下 症 状 能 缓 解 或 消 失 ;( )腰 部 突 然 疼 2 3
盘 , 而活 动 的方 向 取 决 于 椎 间 小 关 节 ,小 关 节 接 近 矢 状 位 ,
触及 台 阶 感 。影 像 学 检 查 包 括 :( ) X线 平 片 : 可 见 牵 引 性 1 骨刺 、椎 间 盘 退 行 性 改 变 ( 间 盘 高 度 变 低 ) 椎 、小 关 节 病 变 ( 节突增生及关节 半脱 位) 关 、退 变 性 脊 柱 序 列 不 良如 滑 移 、 旋转 或中断及真 空 现 象 ( 间 隙 内 出现 充满 气 体 的裂 隙) 椎
王文凯
综述
韩 德 韬 审校
【 中图 分 类 号 】 R 8 . 1 6 15
【 献标识码】A 文 【 章 编 号】 1 0 — 6 0 2 0 ) 4 0 8 — 3 文 0 2 2 0 ( 0 7 0 — 0 90
腰 椎 不稳 症 是 引起 下 腰 痛 的 常 见 原 因之 一 ,主 要 是 指 由
等 ; ( ) 屈 伸 位 X 片 : 过 屈 时 前 后 移 位 > 8 2 ( 5 L、 ) 或>6 ( s S) L ~ - ,过 伸 时 前 后 移 位 > 9 _ 。有 的 学 者 则 6 ]
椎 体 易 向前 方 移 位 ;而 与 水 平 面 接 近 ,将 增 加 背 伸 旋 转 范 围 。椎 间盘 特 别 是 纤 维 环 的 弹性 强度 是 制 约 椎 体 终 板 间 异 常 活动 的 重要 因 素 。韧 带 有 助 于 防 止 屈 陆 旋 转 或 前 方 移 位 ,黄 韧带 在 中立 位 时对 椎 间 盘施 加 预 应 力 ,可 协 助 脊 柱 的 内在 支 持 ,而小 关 节 则 在 防止 后 伸 旋 转 及 前 方 移 位 中起 重 要 作 用 。 屈伸 剪 切 及 扭 转 负 荷 在 椎 间 盘上 产 生 的 应 力 ,要 比轴 向挤 压 所 产 生 的负 荷 大 ,且 易 致 小 关 节 退 变 和增 生 。 正 常 脊 柱 可 以进 行 三维 六 自由度 的 运 动 ,在 各 方 向 运 动 时 ,均 由不 同 结 构 分 担 载 荷 、提 供 制 约 ,使 脊 柱 既 能 在 一 定 范 围 内灵 活 运 动 ,完 成 正 常 的 生 理 功 能 ,又 能 限 制 其 过 度 活 动 , 以保 护 脊 髓 和 神 经 根 免 受损 伤 。施 以 外 部 载 荷 后 ,脊 柱 沿 载 荷 方 向发 生 的 运动 最大 ,是 为 主 运 动 ,如 在 轴 向压 缩 载 荷 作 用 下 ,脊 柱 高 度 减 少 ;在 前 屈 力 矩 作 用 下 ,脊 柱 发 生 前 屈 运 动 等 。体 内脊 柱 的受 力 情 况 十分 复杂 ,因 此 常 将 其 分 解 成 数 个 单 项 载 荷 形 式 进 行 分 析 ,如 轴 向 拉 伸 、压 缩 、前 屈 、 后 伸 、扭 转 、侧 弯 等 。不 同形 式 的载 荷 由脊 柱 的不 同 结 构 分 担 抵 抗 , 即脊 柱 不 同结 构 在 抵 抗 不 同 载荷 时 所 起 的 作 用 并 不 相同 。明 确 各 结 构 承 载 的生 物力 学 功 能 ,有助 于 对 脊 柱 稳 定 性 的 理 解 。脊 柱 由其 韧 带 和 椎 间 盘提 供 内 源性 稳 定 ,而 肌 肉 给 予 外 源 性 支 持 ,观 察 脊 柱 稳 定 性 时 ,不 应 忽 视 椎 旁 肌 肉的
维普资讯
福建 医 药杂 志 2 0 第 2 0 7年 9卷 第 4 期
F j nMe o. 9 No 42 0 ui dJV 12 , . 0 7 a
8 9
腰 椎 不 稳 症 的 生 物 力 学 及 诊 治 新 进 展
福 建 医科 大 学省 立 医 院 临床 医学 院 ( 5 0 1 30 0 )
椎 不 稳 症 、动 力 性 腰 椎 不 稳 症 ( 经 源 性 或 肌 源 性 ) 等 。 神
于各 种 因素 引 起 腰 椎 运 动节 段 的 刚 度 下 降 ,导 致 在 正 常 生 理
负 荷 下 腰 椎 运 动 节 段 活 动 范 围 超 过 正 常 及 活 动 性 质 改 变 , 而 引起 一 系列 相 应 的 临床 表 现 、脊 柱 进 行 性 畸 形 及 神 经 损 害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