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核心素养在学校教育中落地生根
(完整版)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一、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其创新在于,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其突破在于,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自从世纪初新课改以来,课程的“三维目标”已经人尽皆知,但人们往往只在学科教学的文本知识中去寻找它,将它机械地割裂开来,并且存在对它善贴标签的现象。“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贯穿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质量标准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三维目标”可以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以完整体现。因此,在三维目标基础上提出核心素养,这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核心素养更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那就是育人。核心素养具有中国特色,包括了能力、品格。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学下一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指向。
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是怎样的关系?简单地说,我们的传统是比较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来觉得“双基”不完整,提出三维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这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用简单的比喻来说,落实“双基”是课程目标1.0版,三维目标是2.0版,核心素养就是3.0版。
二、核心素养的落实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把核心素养贯彻到教育教
学中,就是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学中去,真正体现课堂的育人功能。落实核心素养,一方面要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学习,真正实现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把学习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让学习者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地生根
探索篇誗课题荟萃
核心素养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地生根
杜雨芥
(甘肃省临洮中学,甘肃定西)
如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满足这一发展趋势,高中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视,积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新时代发展中为满足时代发展需求而具备的一种能力。而核心素养最基本的内容就是语言的构建与应用,这是所有核心素养的基本前提,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融入核心素养时要注意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核心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推动学生知识积累,培养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同时还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有效渠道。而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一)语言能力
想要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就要以最基础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也就是语言能力,其中,文字运用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都属于语言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语言以及文字的运用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沟通,在保证说清楚的同时,也要将一定的文学色彩融入沟通过程中。教师在开展语文能力训练活动时,要将现实生活融入教学中,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思维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的思维能力与我们常说的思维能力有一定差异,这里主要是指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要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将所学到的语文知识灵活自如地运用到生活或学习中,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的解决。除此之外,学生的文学情感也会受到语文思维能力的直接影响,教师只有将文字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有效结合,才能使学生形成文学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让核心素养在学校教育中落地生根
让核心素养在学校教育中落地生根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我校主要从三个方面落实:一是通过课程建设落实核心素养,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三是通过队伍建设落实核心素养。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同”课程体系
我校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在“关注每一个”办学理念指导下,建构以“培养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人”为培养目标,以“聚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理念,顶层设计“三层七类”课程结构,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造,校本课程精品化设计,拓展课程系列化开展”为课程策略,建构了“大同”课程体系,实现“做最好的自己”的发展愿景。这里的“同”首先是源于我校的校名是“大同”,意思是汇同,是各种不同文化思潮经过不断交流、不断互相吸取、融合的过程,谓之“和”。大同小学多元领域课程就是在“和”的教育环境下培育学生个性健康发展,让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精彩人生,即“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谓大同。
基于六大核心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我们将其十八个基本要点交叉融合在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综合性课程三大板块中,加强各类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
让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
让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
语文作为小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
重要任务。而语文核心素养作为对语文学科学习的总体要求和综合能力的表现,更是对学
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落
地生根,成为了每位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阅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
交流分享阅读体会,或者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教
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有趣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
他们的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可以选择不同风格和题材的
文学作品、新闻资讯、科普知识等,让学生接触更广泛的阅读材料,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
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促进写作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写作素材的积累和写作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设立
写作日常,让学生每天都进行一定的写作练习,积累写作素材,拓展写作思路。教师还可
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实践,通过写信、写日记、写作文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
和写作技巧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语言表达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通
谈多管齐下——让核心素养在美术课堂落地生根
谈多管齐下——让核心素养在美术课堂落地生根
在当今社会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核心素养指
的是学生在知识、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学生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
基本素质。很多学校的美术课程往往被忽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何让核心素养在美
术课堂中落地生根,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多管齐下的思路下,首先需要完善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传统的美术课程往
往注重技能的传授和绘画作品的完成,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我们需要重新审视
和制定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纳入其中。这就需要教师对美术课
程进行规划,明确每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
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美术课程可以通过实地
考察、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等形式来进行。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博物馆、画廊等地参观和学习,通过观赏名画、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艺术理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
能力。可以开展实践活动,如绘画、雕塑、陶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并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也是美术课堂中常见的教学形式,通过学生之间
的合作和交流,促进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教师是教育的引领者和
实施者,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艺术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
训和教育,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和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学校还可
以邀请专业艺术家和教育专家来给教师授课或进行讲座,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
核心知识,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核心知识,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作者:凌丽
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19年第01期
摘要:“核心知识”是知识的“干细胞”“种子胚”,是知识的“细胞核”。只有加强核心知识教学,才能让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握知识的原点、结构、延展。加强核心知识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自然生长、生成、生发。
关键词:核心知识;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目前国际数学教育界研究的热点。所谓“核心素养”,是指人自身发展并融入社会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从内容视角看,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体 [1]。其中,核心知识应是核心素养的根基,正如西方谚语所说,“无知必然无能”。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当学生拥有了核心知识,才能将核心知识转变为核心能力,内化为核心素养。换言之,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素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核心能力的形成与提升要以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前提,核心思想的体验与感悟又要以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作为载体。只有优化核心知识教学,才能提升学生学习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一、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厘清“核心知识”内涵
所谓“核心知识”,是指“那些适用范围广、具有自我生长和迁移能力的知识”。核心知识具有生长性、吸附性、解释性和应用性特质。小学阶段的核心知识主要包括搭建小学数学课程和教材框架最基础、最重要、最必需的知识 [2]。概括起来,小学数学核心知识主要有基本概念、公式、关系、结构等。核心知识内蕴思想方法。从知识产生的序来看,核心知识主要是指数学知识的起点、拐点、节点性知识;从知识产生的段落来看,核心知识主要是对数学基本问题回答的结论知识;从数学整体来看,核心知识就是内蕴数学思想方法,有着较强生长力的知识。
“新课标”下,如何让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
“新课标”下,如何让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23-02-01T02:12:26.551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9月18期作者:刘艳[导读] 核心素质是指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下,人类在处理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具有的素质和能力。
刘艳
湖北省建始县业州镇七里坪小学
摘要:核心素质是指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下,人类在处理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具有的素质和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思维方法、问题的分析与解题等方面入手,使数学教学课堂充满生机,增强小学数学的吸引力。在数学教育中,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考和解题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训练小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本文旨在分析在新课标下,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课堂;课堂教学;落地生根
引言:核心素质是指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性的综合性素质,同时也是提高小学生的基本素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基本素质。
一、加强数感的养成,增强小学生的推理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意识有助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感,有助于小学生对数学的科学直观地理解。小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感是衡量小学生数学态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小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指标。由于传统应试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数学教师在讲解的时候都是一板一眼地照搬课本,这种应试式的教学方法,势必会影响到小学生的数学意识的建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地培养小学生以数学的方式来观察、阐释、把握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把培养小学生的数感作为主要的教育目的。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中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过去很长时间里,道德与法治课在教学中普遍存
在着“知识教育浅薄、实践教育不足、核心素养落地不实”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如何让道德与法治课的“核心素养”落地生根,让学生真正明
白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并能够在实践中应用和践行。
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传统的道德与法
治课教学往往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讲解上,缺乏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案例分析和
讨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感受和体验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道德和法律层面,增强学生的
切身体验和实践能力,让道德与法治观念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应用和践行。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力量。道德与法治教育不
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力量的培养。只有在学生内心深处树立正确的情感认知,才
能真正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守法守规、遵纪守信,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教师需要
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的力量,激发学生的良好情感,让学生
能够自觉地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与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相结合,形成全面育人的教育格局。学校
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与学校
21703916_让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
小学科学XIAOXUE KEXUE 6 2020
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而生本课堂的价值正给了学生创造自主探索和交流的机会。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保障了语文教学的意义。因此,核心素养和生本课堂在根本理念上不谋而合,需要老师积极钻研和实践。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主要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度重视。情境教学就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语文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由于学生没有到过西沙群岛,仅仅通过课文的讲解,很难想象西沙群岛的美景。老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西沙群岛的景象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有更直观地的了解,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里的西沙群岛和视频图片里的西沙群岛是不是一样的。老师通过这种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对课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用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文学习,加深其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进而推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借助小组合作,构建生本课堂
小组合作是新课改下一种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给了学生足够的信任,让学生通过合作对某个知识进行探究,学生的自信心和求胜欲望也会得到激发。另外,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参与老师以及学生的互动,他们能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寻求解决困惑和疑难点的途径。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沟通能力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时,我们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组内互读课文,找出自己的课文疑点,进行组内讨论。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老师再给出若干问题: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点?上
让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落地生根
让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落地生根
一、阅读能力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课堂
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习惯于阅读不同类型、不同难度、有针对性的中
外名著。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留意词汇、短语、句子、段落的运用,开展词语解析和
句子理解、段落归纳、语感辨析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二、写作能力
语文课堂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很强,但在语文
课堂中可以逐渐启发和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意识。可以从模仿和模拟开始,先模拟经典
的语言表达,然后再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言论、思路和观点。在写作过程中,注重语
言规范和表达准确。通过组织文章等写作活动让学生形成写作习惯和思考能力。
三、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十分重要。首先可以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来提
高学生的演讲和交流能力。其次可以利用班会、角色扮演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口语表达技能,如音调、语音、语调等,让学生在口语表达中
不断进步。
四、信息处理能力
在现代社会,信息处理能力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新的依据。这里不仅涉及到信息
的来源和接收方式,也需要学习者具备过滤、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不同来源的信息,理解其内容,提取有用信息,并将其加以表述和应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全面素质。
让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落地生根
让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落地生根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必须掌握的语言、思维、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一系列综合能力,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场所,通过语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多种核心素养。本文将从语言、阅读、思维、人际交往等方面,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地生根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语言素养的培养
语言是人类最基础的交流工具,也是思维的载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素养培养。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规范,如词语搭配、语法结构等,使其语言表达更加准确、规范。其次是要强化学生的语言锻炼,让学生在交流表达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例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演讲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的语言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提高其语言素养。
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掌握阅读能力不仅有助于学习,还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如浏览、略读、深度阅读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文本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其次是要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专业化的阅读,如阅读名著、课外书籍、科普读物等,让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阅读素养。
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是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评估问题,提高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其次是要通过课堂和生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创新思路。
让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落地生根
小学教研
让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落地生根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汴塘镇半楼小学张德学
[摘要]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从小学语文课程教育目标来看,核心素养是指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与价值观等诸多内容。从育人功能方面来看,语文学
科的核心素养则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内容,而素养的标准则是课程标准。基于此,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应
该是适应社会的能力、处理问题的思维、正确的价值观等综合能力。本文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进行阐述,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探究;阅读;表达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还需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地培养好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才能够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彻底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同时,将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把核心素养目标落到实处,才能够真正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营造教学氛围,构建感受语文魅力的环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感悟书中语言文字的魅力。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汉语言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了很多人性之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课文《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时,在教学过程中,因为这篇文章的主体就是描述南沙群岛的美丽风景,并通过许多生动形象的语句和词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南沙群岛风景图,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祖国丰富的物产资源,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书本中的文体知识,对重点内容进行引导,让学生对语句进行感悟,体会作者写作用词的手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每一篇都是意义深远,饱含文字艺术气息,字里行间都非常优美,语义耐人寻味。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时,教师必须注重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并有效利用,将文学素养的教育理念不断融合,从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道德与法治课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法治意识和
法律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往往只停留在知识传授和理论讲解的阶段,而忽视了
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需要让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更加注重让“核心素养”落地生
根。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核心素养”。根据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核心素养包括了
思想品德、学习素养、身心健康、社会责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这些素养是学
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注重思想品德的培养。道德与法治课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真实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正确的道
德选择,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
进行自我反思和表达。也可以针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或者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注重学习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素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实践能力则是学生运
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案
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法律是如何保护人民利益的,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
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法院、公安局等,
增强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加深学生对法治的理解。
注重身心健康的培养。身心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
让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
让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教育的重要一环。小学语文教育承担着培养学
生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的重要使命,而语文核心素养则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语文核心
素养包括“情感体验、文学鉴赏、思维品质、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五个方面,这些素养
既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保障。要让小学语文核心素
养在课堂落地生根,需要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
教师们需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情感体验是学生认识世界、理解文学、感受生
活的基础,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以学生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和
落脚点,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人生、体验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
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使之能够通过语文学习丰富自己的情感
体验,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和情感交流,培养出健康的情感品质。
教师们需要重视文学鉴赏的培养。文学鉴赏是语文核心素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修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教师
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文学作品的选择和课外阅读的引导,使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
能够领略作品的深厚内涵,感受作品的魅力,培养出良好的文学品味和鉴赏能力。通过多
媒体手段、诗画赏析、文学欣赏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
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美的力量,领悟生命的意义。
教师们需要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思维品质是语文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包括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辨力、创新力等方面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培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相较于2011年版的新课程标准,是明确提出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本人参与的数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开展的,是经验的累积,是过程性目标的拓展,是四基的继续开展,使学生逐渐“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言语描述现实世界〞。“三会〞的明确提出,顺应了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为我们广阔一线教师指明了育人的方向。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现谈谈自己对“三会〞的理解:
一、培养学生数学眼光
何为数学眼光,就是学生“剥离〞现实情景,猎取数学研究对象的能力。数学的研究对象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被镶嵌在特有的生活情景中。如操场上做游戏的男同学有6人,女同学有5人,操场上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在做游戏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剥离无关因素,操场上做游戏,男生,女生……其次寻觅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剥离情景后,这道题研究的就是6与5合起来的问题,如果此时的学生不会加法,那么这个发觉运算的观察过程,是不是就显得极具意义。而学生的数学眼光就是一次次地经过这样的思维活动而不断从萌生、累积到形成,并逐渐成为一种素养,嵌入学习者的人格,对他们未来的学业、职业和生活产生影响的。因此,在平常教学中,肯定要放慢脚步,花时间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严谨性让逻辑推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标中对小学学段数学思维的要求是具有推理意识,提高运算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就要致力于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建构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援助学生认识、理解、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而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需要有目地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因素,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其逐渐具备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的能力。
让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体育课堂落地生根的策略
让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体育课堂落地生根的策略
高中体育课程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提
升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核心素养教育被赋予更高的价值和意义,高中体育
课程也需要加强与核心素养的联系,让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体育课堂落地生根。本文介绍几
种让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体育课堂落地生根的策略。
一、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多元化体育活动
体育课程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要目标,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核心素养的培
养越来越被重视。因此,在设计高中体育课程的时候,除了强调身体素质的提升,还应该
把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重要目标,将体育运动与核心素养融为一体。例如,在体育课堂上,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如排球、篮球、足球等多元化的球类活动、游泳、跑步、
跳远等多元化的体能活动,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运动项目,以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通过
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健康的体育活动中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和激发他们对体育
运动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自信、勇敢、合作、创新等核心素养。
二、强调体育活动的合作与竞争
体育活动既包括合作也包括竞争。在团队合作中,学生需要相互理解、协调合作,不
断改善合作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意识等核心素养;在竞争中,学生需要展示自己的实力、展示个人风采,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坚韧意志、自律精
神等核心素养。因此,在高中体育课堂中,既要注重团队合作的环节,又要注重竞争的环节,让学生在合作和竞争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三、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核心素养在学校教育中落地生根
让核心素养在学校教育中落地生根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
范大学举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我校主要从三个方面落实:一是通过课程建设落实核心素养,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三是通过队伍建设落实核心素养。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同”课程体系
我校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在“关注每一个”办学理念指导下,建构以“培养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人”为培养目标,以“聚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理念,顶层设计“三层七类”课程结构,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造,校本课程精品化设计,拓展课程系列化开展”为课程策略,建构了“大同”课程体系,实现“做最好的自己”的发展愿景。这里的“同”首先是源于我校的校名是“大同”,意思是汇同,是各种不同文化思潮经过不断交流、不断互相吸取、融合的过程,谓之“和”。大同小学多元领域课程就是在“和”的教育环境下培育学生个性健康发展,让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精彩人生,即“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谓大同。
基于六大核心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我们将其十八个基本要点交叉融合在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综合性课程三大板块中,加强各类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
(一)基础性课程:
是指国家、地方课程以及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此基础上,学校自主开发的跨学科素养的课程形态趋向于多样化,可以以独立学科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作为更广泛的课程或学习领域
(二)拓展性课程
和国家课程相比,拓展性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志趣,张扬学生的个性,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完善学生的人格。这意味着,它更应该成为一种文化载体,更应具备一种文化味道。基于这样的开发理念,我校整合学生需求、办学目标、学校资源三方面的因素,对艺体等课程进行适当的补充,开发了“菜单式”选修课程,主要包括艺术类、工艺类、体育类、“e”类、科技类、棋类等30多门课程,除本校教师外,还聘请了资深的专业人士以及热心家长来校进行每周一次的授课。在规划、设计校本课程时,我们所考虑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多获取一点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在这样的课堂里,孩子们的自主性被充分激发出来,在体验中感受文化、传承文化。
(三)综合性课程
如果说分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那么综合性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其包括基础类综合性课程,社团类综合性课程,环境类综合性课程。如小讲坛课程,是属于学生们自己的舞台,带着对某个问题的独到见解,学生们自由申报论坛主题,自己组织听众举办。栏目包含“经典素读”,“科技小奥秘”,“小小演说家”等八大主题。周周有讲坛、次次有精彩;“博物馆课程”是推进校园实物博物馆的建设,改变学习方式的一种举措,充分展现了学生在探索中的所思所想、所得所获。近几年,学校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手表、玩具、杯子、文具盒、石头、邮票、纽扣等多期大型实物展,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大胆质疑的探究精神。“中国符号课程”以最具中国代表性的符号的探究性学习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现在已经进行了“茶文化”“诗词曲赋”“中国结”等八期;“小舞台课程”以“大同好—”命名的系列活动,如“大同好声音”“大同好舞蹈”“大同好乐器”“大同好吟诵”“曲艺大舞台”……让小舞台的作用最大化,表现学生艺术气息与才华。“书香课程”以图书馆的基地,将读书课与读书活动相结合,扩大阅读量,增强阅读指导,使师生在阅读中丰厚底蕴。我校分别被评为大连市和西岗区“书香校园”,并且在大连市教科所举办的“读百家经典做幸福教师”活动现场会
上做经验介绍。“家长微课程”,激励家长走上讲台,让学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借助鲜活的课程资源得以实现,丰富了孩子们的视野;“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体验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以及规则教育等。
我们在开发课程时,强调课程的整体性,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以整体性之课程培育整体性之素养,体现了“为孩子未来发展丰厚素养”的教育哲学,使学校办学理念与课程之间有了显而易见的联系,学校育人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真正实现了落地。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课堂是教育教学主阵地,我校坚持进行“学习者课堂”教科研改革的实践,探求富有精神品质和内在力量的课堂。先后进行了以课题《情绪因素对小班高效学习影响》为主题的研究、“先学后教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及“12456真学课堂”的研究,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生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一)提炼精神内核,主题研修唤醒课堂活力
为激发和调节师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情绪,自2011年起我校以立项课题《情绪因素对小班化高效学习影响的实践研究》为校本研修的主题,探究通过调节师生情绪,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情绪状态,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更好的实现小班化高效学习。为加强理论培训,开展了“情绪是否是影响高效学习的因素”为题目的辩论会,教师分为四个团队,结合高效课堂理念从正反两个角度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继而采用将课题分解为子课题群的方式,以召开小课题发布会、小课题进程说明会以及小课题结题会等平台,激励老师以科研的思维方式进行草根研究。提炼出了立足课题的《小班课堂激发和调节学生学习情绪
策略20条》
《教学设计与反思集》《人格培养个案研究集》《教学案例集》《小课题研究成果集》等初步研究成果,并广泛应用于全学科课堂教学,形成了大同小学校本化的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的特征。多篇论文相继在《东北之窗》、《辽宁教育》、《大连教育》、《西岗教育》、《小班化教育专刊》等刊物发表。
当课堂的主体从教师向学生转变时,大同小学的教师们发现,学生们在课堂的表现充满了无限精彩,生命活力激扬了整个课堂。因为有了积极的情绪体验,丰富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经验,学生的学习得以真正的发生,学习的本质也得以真正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