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再德38年村支书心得隽语
“人民楷模”王有德:与沙漠战斗到底
“人民楷模”王有德:与沙漠战斗到底作者:肖欢欢来源:《畅谈》2019年第23期■ 在宁夏灵武市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王有德在治沙一线扎草方格治沙英雄、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党委书记王有德刚刚在人民大会堂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奖章,第三天就回到了自己的林场,扛起锄头,吃住在沙漠中。
过去40年间,王有德带领林场职工,以每年造林2万亩的速度种下防风固沙林63万亩,控制流沙面积上百万亩,建起一条东西长48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林带,阻止了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王有德关于故乡的回忆,总是与漫天黄沙离不开。
王有德的家乡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那里干旱少雨,年降雨量不到200毫米。
他出生的那个村子早就被黄沙掩埋,无法找到踪迹。
每年秋天,黄沙常常能一夜间就把大半个窑洞埋起来。
到了春天,黄沙更加猖狂。
“冬天我们在窑洞里吃饭,沙子通过窑洞缝隙直接往嘴里钻,一顿饭吃下来,满嘴都是沙。
我们头一天几十个村民修的路,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全部被黄沙盖住了,大家一个个抱头痛哭。
村里的很多村民都跟我说,这沙漠没法治了,只能搬迁。
”当地有一首民谣:“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地上无寸草。
”道尽了沙漠给当地百姓带来的苦楚。
1985年,32岁的王有德调往宁夏灵武市白芨滩防沙林场任副场长。
那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
林场固定资产不足40万元,全场159名职工靠着每年10万元财政拨款度日。
当时,职工的基本生活都没保障,住房、孩子上学这些问题就更别提了。
职工们喝的是苦咸水,住的房子晚上能看到星星,吃的是辣椒面拌饭、辣糊糊。
从林场去县城买菜有58公里远,坐班车要一天时间,下馆子吃一顿饭要两三块钱,误一天工又损失5元。
怎么摆脱这种思想僵化的状况?从1985年3月到年底,王有德调研了半年。
当时,他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沙漠年年治,但始终没有成效,大伙都没信心,对林场领导也没有信心。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地市级)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地市级)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给定资料1.前些年,小张辞去了城里的工作,回家乡的镇上当了一名快递员。
下面是他讲的“三农”新故事:前些年,快递公司刚进这个镇时,全镇每天收发的包裹只有几十个。
到村里送快递,碰到下雨天,三轮车陷入泥里,经常要下来推车,送完快递回来,鞋子上总会沾上半斤烂泥巴。
那时挺后悔把城里的工作辞了,感觉很失落。
这几年大家的生活水平上去了,网购的人越来越多,我的业务也好了起来。
特别是前年,镇上的快递公司联合农林服务中心、电商协会给大伙上起了包装技术培训课,现在咱这里的瓜果蔬菜都用上了真空包装、低温保鲜技术,快递公司也更乐意接这种订单。
有了销路,家里种的就不愁卖了。
比如说吧,咱这里的枇杷很有名。
以前,乡亲们摘回枇杷后,要乘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几十公里外的城里火车站广场叫卖。
那时,品质优良的枇杷也卖不上好价钱,有时连本钱都挣不回来。
如今,镇里的枇杷大部分是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
每到枇杷采摘季,镇里的文化广场就会成为快递员的临时收揽点,乡亲们排着队邮寄,场面好不热闹。
现在咱镇里的电商差不多有500多户了。
去年镇里投资建了个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把大家拧在一块闯市场,今年镇上的生意就更好了。
加上上个月新开的那家快递公司,我们镇里已经有了4家快递公司。
如今大家腰包里有了钱,心气足了。
我同事杨大哥这几年靠送快递,摘了帽,主动要求退出了低保。
大伙对生活也讲究了起来,希望村子能漂亮些、路能好走些,闲时有地儿跳跳舞、下下棋。
这不,政府投了很多钱搞建设,镇里几个大的村子,都通上了柏油路,路边插上了太阳能路灯,现在我们送快递方便多了。
镇边上,搞旅游的那个村子,街两旁不仅修了排水沟、统一摆上了垃圾箱,还把老百姓的房子都整了整,青瓦白墙的,远远看,像画里似的。
最近从城里回来的人,越来越多。
要么像咱一样,做做快递,或者在镇里的企业打打工;要么回家接班,种点养点啥,通过快递卖出去,不比打工挣得少,还图个自在。
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感想(精选十五篇)
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感想(精选十五篇)黄大发主要事迹简介汉族,1935年11月生,1959年11月入党,贵州遵义人,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
带领村民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被誉为“当代愚公”。
曾先后被遵义地委、行署授予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多次被授予县、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是贵州省第五届道德模范。
2016年入选“贵州榜样·最美人物”。
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发布“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017年5月13日,贵州省委授予黄大发同志“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7年6月30日,被授予贵州年份英雄十大人物“年份英雄”称号。
2017年7月24日,被评为德耀中华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2017年9月,获得“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2017年11月,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诚实守信类)。
2018年3月1日,当选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
2019年9月25日,黄大发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2020年11月24日,被表彰为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黄大发“七一勋章”。
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1】1992年底,新上任的乡长商顺模十分奇怪,为何草王坝村一半以上的户数姓徐,这么多年却选择一个姓黄的人做支书?“是公心!”每每谈起老支书,70多岁的老党员徐开伦都竖起大拇指。
“对他来说,公家的事怎么硬都行,自家的事怎么软都成。
”遵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刚平跟黄大发打过几次交道。
计划经济时代,农民头上压着粮、油、烟、猪、人五大指标。
“乡、村干部为了完成任务到农户家里牵牛牵猪、揭瓦拆房比较普遍,黄大发不肯这么干,在乡里是有名的‘刺头’,敢对我和书记拍桌子。
”商顺模说。
修渠那几年,车子拉来的水泥堆得像山一样高,车厢里洒落一丁点,黄大发都要清扫入库。
读《走出西段庄》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走出西段庄》有感_读后感_模板读《走出西段庄》有感沁县在外乡亲王丁栓、王绪文、王丁戌兄弟三人合著的《走出西段庄》一书即将付梓出版之际,我饶有兴致地拜读了该书的最后审定稿,我为能成为《走出西段庄》的第一读者而深感荣幸和自豪。
捧读此书,深被三兄弟情系桑梓、热爱家乡的精神所感动。
敬意油然而生。
近年来,随着出书热的兴起,特别是许多离退休老同志将各自的人生经历、奋斗足迹,以回忆录的形式自传结集出版,给广大读者提供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我县也有好几位老同志、老前辈用他们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峥嵘岁月和人生历程。
作为一名读书爱好者,我曾得到了县内多位老同志所著的赠书,为他们的沧桑经历和奉献情怀深深打动,不由自主地写了好多篇发自内心的读后感想。
读了《走出西段庄》一书,我的心里更是感触很深。
我是利用晚上在单位值班的间隙读了《走出西段庄》终审稿的。
兄弟三人合作出书,本身就是一个特色、一大亮点,说明了三兄弟和睦相处、和谐团结,更显现了他们都有文化底蕴;再就是一看《走出西段庄》的书名就很有创意。
随着鼠标的拖动,一页页情真意切的文字呈现眼前,字里行间流露出兄弟三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对已故父母双亲的无尽怀念。
读《走出西段庄》像在品一杯香茶、也像在呡一壶老酒,更像感受一段历史。
兄弟三人从不同角度抒发了各自的真情实感和心路历程。
作为他们的晚辈,我是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读此书的,大概断断续续花了将尽一个月的时间才读了一遍。
有时读到动情处,我的眼泪也不禁夺眶而出。
《走出西段庄》一书,虽是三人合写,但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条理清晰,读此书,是在读一种精神,读一种团结互助、进取向上的精神;读一种情怀,读一种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书中没有一句自我表扬的个人赞歌,没有一句诋毁他人的情绪之词。
王丁栓、王绪文、王丁戌兄弟三人,老大已八十多岁高龄居住在太原,老二在北京也八十岁了,老三在长治,今年也七十多岁,他们联合出书,真是一个创举,相互间配合的如此默契,令人钦佩。
参观红色基地学习心得
参观红色基地学习心得谨记红色历史不易奋发图强党的事业——参观查尼皮省一大会址心得体会某某年3月23日,在某某书记班子的带领下,与其他党员同志共赴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蒙自市查尼皮参观了陈列室中党的历史故事、英烈及遗留文物,观看回顾了1928年发生在蒙自地区的党的武装斗争历史,并重温了入党誓词,感想颇多,触及颇深。
一、学习优秀党员不畏艰难,忠诚党的事业的精神品质回想当年,全省17名代表为全省党的事业发展,克服交通不便、经济不力、通讯不畅的压力,冒着生命危险在查尼皮秘密胜利召开了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顺利选举出省临委委员,认真分析了当时的省内形势及明确了党的工作任务,通过了多项与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决议,对云南省党组织的发展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由此事件,值得学习之处有二:一是为党砥砺奋斗的决心。
17名党员为健全全省党的领导组织,确保云南省党组织的大局稳定和循序发展,克服各种艰难,如履薄冰地从全省各地赶赴查尼皮召开会议,研究党的工作,把生死置之度外,体现了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坚定,透露了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其目标之强、决心之坚定,确让人肃然起敬,深思熟悟。
二是对党坚定不移的忠诚。
为人民群众谋出路、谋福址,为了党的事业发展,将会址选于人烟稀疏、偏僻难行的查尼皮,17名党员没有对党组织、对人民的绝对忠诚之心,没有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难以齐聚谋业、义无反顾、心神一致。
置身当年的情境历历在目,每名党员须克服的困难之多、压力之大,难以想象。
此般所行,堪为优秀党员之先驱,延续全省党的事业之星火,开启党的历史之新篇。
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心得体会——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二零一四年三月二十三日,我们大理市中等职业学校党支部组织我们来到了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
我很荣幸自己有这份机会,去了解党的历史。
那份喜悦的心情,此时此刻回想起来,还是那么的意犹未尽。
我们此行的目的主要是,感受红色文化,陶冶爱国情操。
早晨九点,我们从学校出发,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路程,便到了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
2019国考申论真题与参考答案(地市级)
2019国考申论真题与参考答案(地市级)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80分钟。
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3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
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给定材料材料1前些年,小张辞去了城里的工作,回家乡的镇上当了一名快递员。
下面是他讲的“三农”新故事:前些年,快递公司刚进这个镇时,全镇每天收发的包裹只有几十个。
到村里送快递,碰到下雨天,三轮车陷入泥里,经常要下来推车,送完快递回来,鞋子上总会沾上半斤烂泥巴。
那时挺后悔把城里的工作辞了,感觉很失落。
这几年大家的生活水平上去了,网购的人越来越多,我的业务也好了起来。
特别是前年,镇上的快递公司联合农林服务中心、电商协会给大伙上起了包装技术培训课,现在咱这里的瓜果蔬菜都用上了真空包装、低温保鲜技术,快递公司也更乐意接这种订单。
有了销路,家里种的就不愁卖了。
比如说吧,咱这里的枇杷很有名。
以前,乡亲们摘回枇杷后,要乘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几十公里外的城里火车站广场叫卖。
那时,品质优良的枇杷也卖不上好价钱,有时连本钱都挣不回来。
如今,镇里的枇杷大部分是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
每到枇杷采摘季,镇里的文化广场就会成为快递员的临时收揽点,乡亲们排着队邮寄,场面好不热闹。
现在咱镇里的电商差不多有500多户了。
去年镇里投资建了个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把大家拧在一块闯市场,今年镇上的生意就更好了。
加上上个月新开的那家快递公司,我们镇里已经有了4家快递公司。
徐德全:为一句承诺坚守38 年
徐德全:为一句承诺坚守38 年作者:杨秋意徐法青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上半月》 2014年第10期本刊记者杨秋意通讯员徐法青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和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他是一位企业家,管理着十几家村办集体企业;他是一位招商引资的高手,一个村庄来了4 家全国500 强企业共同创业发展;他是一位农村最基层的村级党委书记,为一句承诺,坚守38 年。
他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企业家、河南省十大最美村官等称号,他是河南省北徐集团的当家人。
他就是徐德全,21 岁当生产队长,29 岁入党,从29 岁开始当村党支部书记至今有着38 年的村官履历。
村干部永远是不走的工作队北徐庄村有3000 口人,2400 多亩耕地,1977 年以前是临颍县最穷的村庄。
为此,县社两级政府多次派出工作队进驻北徐庄村,8 年换了6 任支部书记,干部像走马灯似地换了一任又一任,帮派势力严重,工作无法开展,工作队在村里一个样,工作队一走又恢复原来的样子。
1977 年,在党员的推选下,徐德全成为北徐庄村党支部书记。
当时他就告诉自己,要干就干出个名堂,应该敢管事、能管事,不要怕得罪人。
在一次群众大会上,徐德全对村民承诺说:“我们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有什么问题来找我,我顶着哩!”正是这种坚定信念,让北徐庄的村民意识到这是一位有担当、办实事的干部,那些原本还想惹是生非的人,也不再找他的麻烦了,北徐庄的秩序也渐渐稳定下来了。
徐德全先从宅基地、计划生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手,解决这些与村民关系密切的问题。
许多村民看干部是真正为群众办事的,也积极主动地向干部靠拢,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全体村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建井房、挖沟渠、修桥涵,经过两个月的建设,使北徐庄村全村土地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农业生产连续多年稳定高产。
1994 年率先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农业综合开发示范村。
常言说:“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
从“填饱肚子”到“过好日子”——贵州省黔西县韦寨村三代村支书的治村感言
“ 只要用 心 为全村 发展 着想 , 众利 益着 为群
想 , 能找 到适合 自己 的发 展路 子 ” 就 。
在 变 , 只要 为老 百 姓 着 想 , 能 获 得 大 但 就 伙 信 任 。 这个 传 统 , 直没 变 。 ” 一
3 做 平 凡 人 , 不 平 凡 事 。 一 一 山西 省 平 陆 县北 张村 党 支 部 书 记 苏艳 丽 0 干
第二代 :
周之江
王 丽
第三代 : 借 助 外 力 , 助 村 民 过上 好 日子 帮
子 ” — 从 爷 爷 张世 昌 , 到姑 父 王 洪 舟 , — 再到 2 7岁 的 张 勇 — — 贵 州 省 毕 节 地 区
养 殖 和 旅 游 双 管 齐 下 , 加 票 子 增 由于年 近 7 0岁 ,张 世 昌老 人在 2 o o1 年卸 任村 党支 部书记 ,正 在 韦寨 小学 当校 长 的女婿 王 洪舟 , 有一定 文 化 , 担任 过乡 且 干部 , 被推选 为新 一任 的村党 支部 书记 。
部 做 出 完 善 规 划 , 格 控 制 宅 基 地 , 片 严 这
9 0多亩 的 田坝很 难保 留得 这 么完 整 。 韦 0 ”
“ 当时 国家大 力支 持新 农村 建设 , 我们
将 韦寨 村 的未 来发 展定位 在 乡村旅游 上 。 ” 王洪 舟 说 , 韦寨 村 离县 城 近 , 自然 环境 好 , 当初就 感觉 , 发展 乡村旅 游肯定错 不 了。 清 理 完 韦 寨 大 沟 河 后 ,王 洪 舟 组 织
家 乐 , 平 均 接 待 游 客 10 月 20人 。 尤 其 是
规律 , 懂得 借 助 外 力 。 父 和 我 们 关 心 更 岳 的是 眼下 , 而他 们 看 得 更 远 一些 。 ”
村支书的生动教
学习王家元先进事迹有感王家元是宜宾市筠连县春风村的村支部书记,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勤勤恳恳,忘我工作,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他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当代共产党员和村干部的代表,他的事迹是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勤劳致富的生动教材。
王家元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的表率,他在春风村任职的6年时间里,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尊重规律、科学实干,走上了一条“特色产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一体化发展的山区新农村科学发展之路;扎根基层,创新巧干,探索总结出了“一线法”抓班子队伍、“聚力法”抓科学发展、“算账法”抓组织发动、“问计法”抓民主管理、“问责法”抓工作落实的“五抓工作法”;他不等不靠,顽强苦干,改变了春风村交通不便、贫穷落后的面貌;他舍小家、顾大家,把春风村从一穷二白的落后村变为全省闻名的富裕村。
王家元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从他身上,反映了四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一是勇于实践,埋头苦干,带领群众治穷致富的创业精神;二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想敢为,知难而进的进取精神;三是一心为公、心系群众,真心实意为民谋利益的公仆意识;四是恪尽职守、廉洁自律、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的优良作风。
而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村级组织党员干部应该审视和体会的。
我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村党支部书记,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做到:一、坚持和弘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是我们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追求,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心中装着人民,装着党的事业,是共产党人必须的价值取向,为之努力实践并身体力行,不仅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而且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激励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和引导作用。
(一)、着力营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社会环境。
坚持和弘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从而获得外部动力和社会支持,是共产党人尤其是基层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者光荣的使命。
王德良先进事迹报告之一
王德良先进事迹报告之一心装群众趟富路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我叫王德良,现任党原乡党委委员、经委副主任、丁寨村党总支书记。
今年4月份,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推选我为党的十七大代表,这是党和人民给予我的极其崇高的光荣。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能够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我深深感到,只有心中装着党和人民,党和人民才会装着你。
我汇报的题目是:“心装群众趟富路。
”我们丁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409个农户,1827口人,3888亩耕地。
2006年,全村生猪饲养量4.3万口,出栏育肥猪3.76万口,繁育仔猪0.98万只,农民人均纯收入4225元,在全县率先实现了小康目标。
丁寨村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首先得归功于党的富民政策,归功于全村广大群众的辛勤劳动。
作为我个人来说,我只是尽了一个党支部书记应尽的职责。
概括起来,主要是帮助群众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找到了一条符合实际的产业路子。
早在我当村文书、村主任的时候,为了帮助群众寻找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村党支部一班人就曾经进行过许多艰难的探索,我们先后栽过果树,搞过玉米制种,种过烤烟,栽过香菇,其中有过成功的喜悦,更有过深刻的教训。
特别是在栽培香菇的时候,由于昼夜温差等原因,自己一次损失就是1800多元,和我一起栽培香菇的20多户群众也跟着受了损失。
但是,在这样大的损失面前,没有人埋怨,也没有人退缩,因为我们明白,要干事就会有挫折,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发展的信心。
经过那次挫折,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产业必须从本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必须与群众的发展愿望吻合。
有了这样的共识,1996年后季,我们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员群众对村情进行了认真分析,经过几天几夜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丁寨村土地面积大,户户有余粮,多数人家都有养猪的传统,还有几户群众常年在外地贩猪,发展养猪有着比较好的基础。
于是,发展养猪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二是培养了一批发展产业的带头能人。
思路确定之后,关键是要有一批带头人。
丁寨村的养猪产业,首先是从几个先富起来的猪贩子和村组干部开始的。
2018年最新关于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18年最新关于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18年最新关于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的详细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
和36年,黄同志毅然选择了留下来凿渠,带领一步步实现着遥不可及的梦想。
他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无悔奉献于草王坝村,没有轰轰烈烈的光辉事迹,只有那不畏艰险、克难攻坚,以信仰打通小康路上的愚公。
下面是的关于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参考!这是一条誓言之渠。
草王坝地处高山峡谷地带,海拔落差较大,许多村民居住在半山腰或山顶,再加上石漠化严重,土层薄,即使有降雨,也仅是水过地皮湿。
“缺水”是这个村的写照。
当时46岁的黄大发便发誓要修渠引水。
正是这个为承诺的誓言,才有了后来的生命水渠。
作为一名,承诺群众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只有兑现承诺,群众才会更加相信你,才能政令通达、干群融洽。
这是一条致富之渠。
有了这条跨3个村、10余个村民组,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草王坝大渠作保障,黄大发带领群众开展“坡改梯”,稻田增至近700亩,粮食产量由原来年产6万斤,次年一跃增产至80万斤,村民们的粮仓充实起来了,群众富裕起来了。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干部的本职。
2020年,全国各地都要实现脱贫致富同步小康,这是国家的大事,更是群众的大事。
作为一名干部,要沉下心来帮助群众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提升造血功能,避免返贫现象,真正地带领群众走上小康道路。
这是一条精神之渠。
这条“大发渠”,正是“大发精神”的具现。
黄大发敢于承担责任,只要是为了群众,什么后果他都愿扛;黄大发公私分明,公家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动;黄大发一心为公,眼中只有群众,没有自己;黄大发执着坚毅,再大的苦他也能吃,再危险的活他也敢做。
他的故事早已被草王坝每一位村民熟知,而故事背后的“大发精神”,也成为草王坝的共同文化和财富。
我们每一位干部都要学习“大发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放开手脚勇向前, ___,继续前进。
好人郝永德
大 ,成为山神村的养鸡大户。在他的影响下 ,部分村 民
搞 起 了生猪 、蛋鸡 的饲 养 。近年 来 ,由 于市 场 的起 伏 不 定 ,一 些欠 缺实 力的农 户遭 遇 了亏损 ,有 的退 出 了。
“ 这样下去不行。 ”郝永德经过一番探讨 、论证 ,决
四 ∥ 拟 2 0 1 5 1 1 上
呵护下散发 出迷人 的芳香 ,宛如一幅恬静 、清新 的田园
风景 画 。
山神村村型大 ,底子薄 ,旧有 的传统观念束缚着人
们 的 思想 。在 市场 经 济 的今 天 ,固守 田 园与 新农 村 建 设
的观念 产生 了碰撞 。
郝 永 德 是个 有 着 开放 式 头 脑 的人 。 国家一 系列 支 持 “ 三农” 、减 轻农 民负 担 的政 策 出台后 ,村 级 集体 收入 在 山神 村 的账 面上 回 归为 零 。要 想 富 ,就要 从 村 民 欣慰 ,更是一种身受鞭策
后 的坚 定 。
“ 仔 细想 来 ,名 利都 是 身外 之 物 , 只有 尽 最大 的努 力 。让 多数 人
得 到实 惠 ,才 是 人生 最有 意 义 的事情 ”
2 0 0 7 年4 月 ,众望 所 归 的郝永 德 当选 山神 村 村委 会 主任 一 职 。接 下 来 的几 年 ,郝 永 德 以 人格 的魅 力 、聪 慧 的头 脑 、扎 实 的作 风 赢 得 了 山神 村 2 4 7 0多 名 村 民 的信 赖 。2 0 1 3年 ,郝永 德 以满 票 当选 村 党 支 部 书 记 ,从 此 ,
定把养猪 、养鸡户组 织起来 ,建立 养猪 、养鸡合 作社 , 共 同抵御市场风险 。最让群众放心的是郝永德掷地有声 的承诺 : “ 赔了我顶着 ,赚钱大家分。 ”2 0 0 8 年到现在 , 在郝永德的带领下 ,合作社迅速发展 ,已经 由当初 的十
一辈子只干治沙一件事
一辈子只干治沙一件事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之友》 2019年第12期文|王迎霞银奇王有德从裤兜掏出一把剪子,果树上哪根枝条长得不好,随手就修。
他说剪子、锯子和铁锹是他的“三样宝”,他要像照顾娃娃一样让果树长大。
很难想象,这片位于宁夏灵武市白芨滩防沙林场的果园,曾经是大片的流沙。
34年间,林场职工在王有德的带领下,建起一条东西长47千米、南北宽38千米的林带,有效阻止了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与此同时,他们通过沙漠引水治沙造田,开发土地种植经果林和苗圃,昔日荒漠摇身一变成了职工的“绿色银行”。
“别叫我‘治沙英雄’,真正的英雄是白芨滩林场的所有职工。
”提起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这位65岁的老人连连摆手。
生命不息,治沙不止。
王有德说自己这辈子只干治沙这一件事。
宁肯掉肉,不让生态落后在王有德生日那天,没有含饴弄孙,没有鲜花寿宴,从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党委书记、局长职位上退休的他,和往常一样在果园忙活。
治沙,是镌刻在白芨滩人心头永远的记忆。
宁夏灵武,东连群山,北临大漠。
东南部毛乌素沙漠边缘,风沙更是肆虐,再加上乱砍滥伐严重,最终导致沙进人退。
王有德出生的马家墙框子村,就在他少年时被迫整村搬迁。
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前身——白芨滩防沙林场,便是在举国上下百废待兴的时候成立的。
1985年3月,刚过而立之年的王有德调任林场副场长。
彼时,尽管建场已经30多年,林场的发展却举步维艰,固定资产不足40万元,每年只有15万元财政拨款。
上任第二年,北沙窝荒地被划给白芨滩林场。
那是一片长年旱荒的流动沙丘地带,王有德负责带领职工开垦果园。
“最艰苦的时候,一米以内的路都看不清,饭碗边上是沙子,睡一觉醒来脸上也是沙子。
头天刚刚抢通的道路,第二天就能被沙子封住。
”王有德说。
即使再难,平整田地、修路砌渠等工程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三伏天,背着水泥板走在滚烫的沙地上,职工背一块,他就背两块,掉皮晒伤从不吭气。
天渠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天渠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天渠观后感1我是一个在城里长大的90后,没有喝过浑浊的水,没有经历过过年才能喝米汤饭的日子,更没有在大山悬崖边上负重走过路,更别说还得起早贪黑的干活儿了。
我无法同曾经历过穷苦日子的草王坝村乡亲们感同身受,也无法真正体会穷苦日子下的坚韧不屈,只能从《天渠》里寻找那些艰苦的岁月和那坚定不移的信念。
“愚公移山,移山的其实不是愚公,而是政府和群众。
”《天渠》里的这段话,一直在我脑海里回荡。
9400米盘缠在悬崖绝壁上的水渠工程在上世纪90年代初实施,是怎样的不易和艰辛。
它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群众的全力以赴。
黄大发老支书花了整整36年的时间,只为修好这一条渠。
没有技术,他去学;没有资金,他去申请;资金不够,他带头凑;没有运输车,他就去找;悬崖边上没人敢下,他第一个上……为了这条渠,他被乡亲们质疑、嘲讽、埋怨,甚至失去挚爱的女儿,但他从未动摇过,始终坚定对党的理想信念,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地告诉群众——水渠一定要修,草王坝一定要摆脱贫穷富起来,他承诺过的事一定要兑现。
作为基层的一名工作人员,与群众面对面的机会更多,能更好地聆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需求,知晓基层现况,更能体会到基层工作开展的不易和群众思想上的差异性。
在日常工作中,总能碰到这样那样或大或小的事,但无论是什么事,只要是和群众息息相关的事,就一定得放在工作主心骨上,放在最前面。
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我们就更要多跑几趟田坎,多开几次群众会,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多了解当地的明情,多体谅群众的不易,也多加强正面引导和宣传,从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竭尽所能的为群众办事,做到问心无愧,无愧于人民的信任、无愧于党组织的信任。
天渠观后感2电影《天渠》讲的是从上世纪60年代起,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带领群众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的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
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常怀“黄大发”之心
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常怀“黄大发”之心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
这是一首多年前,流传于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村民组的顺口溜,真实反映着当地村民当时的生活状况。
这样的状况却被一个老人用一生的时间改变了,他就是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
为了改变草王坝缺水的困境,黄大发带领着群众风餐露宿,靠着肩挑背扛、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历时36年,终于建成了一条总长约十公里,被群众亲切的称为“大发渠”的生命之渠。
黄大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怀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的热爱、身体力行、身先士卒,给草王坝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民群众过上了幸福生活。
对于每一个共产党员而言,都应该学习“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心中常怀“黄大发”之心。
常怀“黄大发”之心,心中有党性。
党的先进性要求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继承和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吃得亏受得苦。
黄大发加入共产党以后,心中铭记着党的宗旨,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自己的行为诠释了共产党员了含义。
在修建“大发渠”的过程中,由于设备的落后,需要在悬崖绝壁上用钢钎铁锤开凿沟渠,危险重重。
黄大发总是身体力行,身先士卒,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用自己的行为给群众起到了模范到头作用,使修渠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常怀“黄大发”之心,心中有人民。
从1958年,23岁的黄大发被推选为草王坝大队大队长、后历任支部书记、民主村支部书记等职位。
在村干部任上的45年中,黄大发并没有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为自己谋福利、捞好处,而是一直牢记宗旨,全心为民,克已奉公,苦干实干。
在当选草王坝大队大队长之时,年轻的黄大发就立誓要为村民干引水、修路、通电三件大事。
此后,黄大发将一生都献给村里,献给了人民群众。
在“大发渠”修建成功之后,黄大发又带领群众改造良田,修建学校和通村公路。
正是因为黄大发心中装着人民群众,才能数十年如一日的为了人民群众的福祉而不懈努力。
一位村支书25年不变的初心
129二水一分田,北部山区是泌水河的发源地,境内森林植被保留完好,自然环境优美宜人。
上邵村便是铜山乡下辖的一个行政村。
余书华刚回上邵村时,村里上访户较多,邻里之间经常因为争地边而发生纠纷,社会治安也不好,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即便如此,余书华依旧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心扑在工作上,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
最终,他和村委一班人硬生生地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上邵村发展成了如今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美丽乡村。
因此,上邵村于2009年被中共泌阳县委授予“五个好”党支部称号;于2010年被中共铜山乡委员会、铜山乡人民政府授予“2010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荣誉;从2013年起连续4年被中共铜山乡委员会授予“优秀党支部”;被驻马店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市级卫生村”(2015~2019)等荣誉称号;余书华本人也被中共泌阳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一块块牌匾、一个个荣誉背后无不透露着余书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朴素情怀和党性原则。
开头提到的杨书德,曾在2003年来到河北一家木板厂打工。
在异地他乡的这段时间,他认识了来自河北省保定市的女孩于瑞花。
他们在同一工厂打工,漂泊异乡的他们在这个小小的工厂里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情愫。
2年时间,二人从相识相知到相爱,再到步入婚姻的殿堂。
如今他们已有3个可爱的孩子,而且孩子们也纷纷步入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
人有旦夕祸福。
2014年,身体一向健康的于瑞花突然感觉到腰疼,当时夫妻俩没有太在意,认为年轻身体好忍忍就会自然而然痊愈了。
可是接下来的2年,于瑞花的腰疼依旧未见好转,去医院,核磁共振,被检查出是腰间盘突出。
有一次,于瑞花在澡堂洗澡,她突然眼前一黑,晕倒在地。
被送去医院抢救后,尽管脱离生命危险,但是需要长期服药。
直到现在,于瑞花依然能感到头顶时不时的传来压迫感,总觉得晕乎乎的。
屋漏偏逢连夜雨,他们一家的厄运接踵而至。
2017年春,杨书德因甲状腺功能亢进引发心脏病,妻子于瑞花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即带着他来到驻马店市中医院治疗,半月后又辗转到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进行诊治。
村支书的大民生情怀一记吉林经开区九站村党支部书记邹德有
2013年第5期我脑海中原有的村书记形象立即被颠覆温文尔雅。
周正的脸上始终而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则让我感谈起自己创业经历和当村支部书如数家珍。
“人啊,邹德有若有所思地说。
“我是个种过地,当过甚至还收过废1994年夏天以真正改变命运的事情是邹德有承九站村采石场对外发包。
而当时的采石多万元外债的烂摊只有傻子才愿意填这个无底洞呢!当人们他看到的是一个难得的创业—未来的城市建设会对石料的需求越来越大,产品获取大效益需要有大产量做保证,改人工采凿外债的包袱是重了点儿,但从这只是一个前进道路上的小障碍。
我要承包采石场。
听到这个消息,亲友们都劝他莫蹚这浑水。
可邹德有决心不改。
从此,人们送他一个绰号——“邹大胆”。
他筹钱购进现代化机械设备,扩建了采石场的外运道路,翻新工棚,改善工人伙食。
最难的是还那40多万元的外债,还债给他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困难,最困难时全家人只能吃米饭和咸菜。
为了管好这个企业,邹德有开始建章健制,力推标准化作业,建立起严格的采建制度,让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人工采石每天产量不足百吨,如今机械采石每天产量过千吨。
每天早上,在采石场出现的第一个身影就是邹德有,每天最后一个离开采石场的还是他。
抓安全生产,他毫不动摇。
邹德有承包采石场19年来,从未发生过一例人身伤害事故。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为其颁发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五级企业证书。
省安监局组织专家在九站采石场进行安全质量评估时得出结论:高于国有企业标准,其管理经验可全面推广。
十几年来,九站采石场先后为国家上交各种税金超百万元,多次被评为吉林市昌邑区个体纳税大户;2009年,邹德有先后被评为吉林市、吉林省创业先锋。
按理说,钱有了,名也有了,邹德有可以过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了。
可“责任”两个字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
2007年的夏天,上级领导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参加村主任的竞选。
“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我是个党员,必须听从组织的安排。
”邹德有笑着说。
当时邹德有心里有顾虑,担心自己选不上,没曾想他以高票当选。
2020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事迹优秀观后感范文精选
2020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事迹优秀观后感范文精选近日,中央宣传部授予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称号,不知道大家看后有什么感受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xx时代楷模治沙造林六老汉事迹学习昔日沙赶着人跑,如今人顶着沙进。
38年,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接续加入治沙行列,在寸草不生的沙漠建成了防风固沙绿色长廊,近10万亩农田得到保护。
21.7万亩,治沙造林面积不断扩大,绿色在八步沙延展。
“六老汉”三代人的坚守,在大漠深处开花结果,当地群众有了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沙丘向着村庄跑,每年逼近七八米,压田地,埋庄稼,‘一夜北风沙骑墙,早上起来驴上房’……”捋着花白胡须,向记者说起当年的八步沙,张润元脸上云淡风轻。
张润元乃“六老汉”之一。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治沙滩。
他们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三代人苦干38年,至今累计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37.6万亩。
1981年,在土门公社当过大队支书或生产队干部的6位农民,不甘心将世代生活的家园拱手相让,向沙漠挺进。
他们献了自身献子孙,一代接着一代干,被称为八步沙“六老汉”。
老支书石满第一个站了出来:“多少年了,都是沙赶着人跑。
现在我们要顶着沙进,治沙,我算一个”古浪县是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之一。
1981年,作为三北防护林前沿阵地,古浪县着手治理荒漠,对八步沙试行“政府补贴、个人承包,谁治理、谁拥有”政策。
治理寸草不生的沙漠谈何容易!即使政府有补贴,不知多少年后才会有“收益”。
政策出台后,应者寥寥。
“多少年了,都是沙赶着人跑。
现在,我们要顶着沙进。
治沙,算我一个!”漪泉大队56岁的老支书石满第一个站了出来。
紧接着,同大队的贺发林,台子大队的郭朝明、张润元,和乐大队的程海,土门大队的罗元奎积极响应。
他们以联户承包的形式,组建八步沙集体林场,投身治沙造林。
他们6人所在村庄都紧挨着八步沙,相距不过三四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再德38年村支书心得隽语
2014年3月24日下午,黄龙新村第一书记王再德为市纪委市委组织部作“做群众贴心人”专题报告,以50多年村官生涯、38年支书经历现身说法,娓娓道来,生动睿智,感人肺腑。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程水泉高度评价王再德同志“始终有清醒认识;凡事有辩证思维;工作有务实精神;思想有崇高境界。
一心一意建设新农村,尽心尽力奉献老百姓。
可敬可爱,值得学习。
”特录其部分心得隽语,以作纪念,以资镜鉴。
1、力求“四有”。
一有长远打算。
短期想法必会有短期行为;二有四敢精神。
敢想敢干敢碰硬敢创新,黄垅村变成黄垅新村再变成黄龙新村,第一个十年求“十有”,第二个求“十变”,第三个十年求“十新”,第四个十年求“十优”,我一生都喜欢一个“新”字;三有民主意识。
村里3000多人是我的老板,我是他们的长工,有这个民主的意识,就会有民主的办法;四有管理水平。
什么是管理水平?那就是能把一个地方的资源有效整合利用,能把一个地方的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能让资源和人力变成发展的效益,能把已有的效益变成更大的效益。
2、力行“四抓”。
悠悠万事,四抓为大。
一抓经济发展;二抓干部队伍;三抓公益事业;四抓人的素质提升。
3、力克“四难”。
一要力克人心难得。
要善于团结人,善于用人,决不辜负人,能服人,谦虚谨慎做人,紧跟上面的人。
二要力克决策难准。
多自省,有自知之明;多调研,有借鉴之明;多学习,有先见之明;多听取意见,有主见之名。
三是力克坚持难守。
一个制度最好,都会有阻力;一件事情最好,都会有困难。
坚持,要敢于付出代价,甚至要富于牺牲精神。
在黄龙新村,“四会两课一活动”制度坚持了30年,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坚持了30年,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坚持了25年,村干部“四定三评”制度坚持了16年。
四要力克全面难为。
要有全面的意识,全面的知识,全面的方法。
4、力争“四舍”。
一要舍得动脑筋。
脑子里要有千万个为什么,时时刻刻钻研“为什么”。
二要舍得花时间。
三要舍得苦干加巧干。
四要舍得放弃个人利益。
当了这个头,集体是第一位的,任何时候不能有丝毫犹豫。
荣誉是纸做的,钱也是纸做的,在我看来差不多,我还更看重荣誉。
5、八个“也是”感悟。
奉献也是享受。
荣誉也是警示。
拿到一个全国性的奖牌回来,我说三分之一是肯定我们的成绩,三分之一是送给我们的人情,三分之一是我们存在的差距。
诚信也是威信。
掌声也是钟声。
所听到的掌声,有的是真心实意,而有的是随声附和,有的是无可奈何,不妨作为警钟来听,作为鞭策来看。
个人能力也是公共资源。
是各级组织把我培养成这样,是3000村民把我选到这个平台上,是各种工作把我锻炼成这样。
所有的能力,都是大家给的;所有的阶梯,都是大家搭的。
既是公共资源,就要用之于公共事业,否则是不道德的。
困难也是机会。
看得到困难是责任心强,遇得到困难是机会好,解决了困难是能力水平高。
清廉也是幸福。
在我看来,交往同志比哥们好,吃喝便宜比贵的好,送礼轻的比重的好,钱财少比多要好。
心态也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