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的过程,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也就是一年的长短。
地球公转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地理现象和具有重要地理意义的现象。
首先,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交替的现象。
由于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会有所变化。
当地球距太阳较远时,太阳直射点偏离赤道,形成季节交替。
这就是为什么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会有所差异,而且季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原因。
季节交替对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地球公转影响了地球上的温度分布。
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的直射光线会有所变化,所以地球不同纬度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也会有所不同。
赤道地区由于靠近太阳直射点,所以接受的太阳辐射量最大,温度较高,而两极地区则接受的太阳辐射量最小,温度较低。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性质迥异的气候带的形成,例如赤道附近的热带、中纬度地区的温带和两极地区的寒带。
这种温度分布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此之外,地球公转还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地球公转会引起地球在太阳周围偏离其平面的倾斜,即地球的轴向倾斜。
这个倾斜角度使得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导致地球的季节消长和气候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地球会有冬季和夏季的原因。
地球公转以及轴向倾斜还导致了极地地区长时间的白夜现象和三至极夜现象。
这些气候现象对于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和动物迁徙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地球公转还影响了地球上的海洋运动和气候型态。
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移动,导致了地球上大规模的海洋水流系统形成,包括大洋洋流和近海洋流。
这些水流系统对地球上的气候型态和海洋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地球公转还导致了大规模的风系统形成,包括赤道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和两极地区的极地低压。
这些风系统对于地球上的气候型态和气候事件(如风暴和台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地球公转也对地球上的地形和水文环境产生了影响。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这个时间叫做一年,是以地球所用的时间计算的,通常是365.25天左右。
地球公转对人类和自然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
首先,地球公转对于季节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们知道,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球的北半球离开太阳的角度在不断变化,所以相对应的气温、水汽、光照和降水等因素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使得地球上的季节分明,给人带来了春暖花开、夏日炎炎、秋高气爽、冬雪飘飞等不同的体验。
这对于生命的生长和繁衍,以及农牧业和渔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地球公转也对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地球公转的存在,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比如地球上的野生动植物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展现出不同的色彩和生命力,海水温度和海洋流动也会有明显变化,这又会影响到大洋中的生命。
这些变化都对我们认识地球自然环境的规律和趋势,以及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启示。
第三,地球公转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球公转的存在,使得不同经度、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不同文化的人们能够通过交流贸易、文化交流等方式相互联系,逐步形成全球化的交往网络。
这又促进了人类对地球自然环境的更好认识,对自然资源的更好开发,对自然灾害的更好防范和处理等。
同时,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规律和趋势也为人类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社会制度、人类思想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思考的方向。
总之,地球公转对于人类和整个自然界都有着巨大的地理意义。
它不仅决定了季节的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生产生活和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也反映了宇宙万物间最基本的自然规律和趋势。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认识和深入研究地球公转的本质和意义,不断探索更好地保护地球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地理教案-第六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理教案-第六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现象。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定义季节:地球公转使得地球的南北半球在一年内接受到的阳光量不同,从而导致
了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的南半球靠近太阳时,南半球会进入夏季,而北半球则进入冬季。
当地球的南半球远离太阳时,南半球会进入冬季,北半球则进入夏季。
这种季节
的变化对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形成地球昼夜交替:地球公转使得地球的不同地区在一天之内轮流面对太阳。
当一
个地区面对太阳时,这个地区就会经历白天,而当这个地区远离太阳时,就会经历黑夜。
地球昼夜交替是生物生活和人类社会运行的基础,它决定了人们的作息时间和生
活习惯。
3. 形成地球经度与时区:地球公转使得地球被划分为24个经度,每一个经度距离相邻经度约15°,每一个经度对应一个时区。
在同一个时区内,这里的时间都是相同的。
通过地球公转,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经度和时区来进行时间的划分和统一,方便人们在
不同地区进行时间计量和交流。
4. 定义国际日期变更线:地球公转也导致了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存在。
国际日期变更线
位于太平洋中部,将地球分为两侧。
当人们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会发生变化。
这个线对东西半球的交流和国际日期的统一起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地球的公转对于地理影响重大,不仅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昼夜交替和
时区划分等现象,也对气候、生态和人类社会活动起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阳光照射:地球公转的结果就是一些地理区域会经历着天光的变化,一天中的昼夜更迭也就产生了。
光的变化也将造成各种生物繁衍。
2、大气温度变化:地球公转使内衬地球表面以及海洋水面接收能量和
热量的不均衡,并形成大气温度分布型。
由此带来的季风系统、气候
转折也就产生了。
3、海岸线形成:地球公转导致太阳、月亮和其它行星之间的重力的变化,也对海洋的潮水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产生了全球性的潮水正负差,有利于海岸线形成。
4、北极磁极翻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磁力线也会产生明显变化,并可
以引发北极磁极翻转,并影响到全球海洋的气候变化。
5、月相变化:由于地球公转,月亮在时间中呈现出月相变化,每隔一
段时间就会出现新月、朔月、上弦月、满月四个阶段,而这些月相变
化也影响到海洋的水流特征和物种的生活节律。
6、地壳的微细变化:地球公转产生的转动力量也会影响到地下岩石层
的细微变化,产生弹性变形,或者在深处引发地壳对深层移动、熔解
以及熔盐水形成。
7、海洋物种迁徙:由于长年公转,海洋里物种种类比较丰富。
各种海
洋动物爱栖息的温度会受到公转轨道的影响,从而不惜牺牲一段时间,携带自身物质做大范围的迁徙活动。
8、大地构造形成:太阳的公转会影响到地球的赤道的变暖,并影响到
大陆气体的分布特点,改变了地表以及大地构造形式,从而影响到物
种的发展,改变了大陆形态。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众所周知,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方式,公转一周就是一年,那么你知道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是什么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及相关资料,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随纬度变化(1)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东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2.随季节变化(1)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2)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最小(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每年直射两次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夏半年(春分至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2.冬半年(秋分至次年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三、四季的划分1.天文四季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2)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3)春、秋:冬、夏两季的过度季节2.气候四季北半球: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四、五带的划分1.依据:太阳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2.划分:(1)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2)南、北温带:回归线到极圈之间(3)南、北寒带:极圈到极点之间●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更替1.产生原因:(1)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亮的球体(2)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2.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1)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2)夜半球:太阳高度小宇0°(3)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3.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二、地方时1.概念因为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叫做地方时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1.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2.规律:地表沿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纬度越高,偏转越大3.对河流的影响(1)北半球,右岸冲刷,左岸淤积(2)南半球,左岸冲刷,右岸淤积●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区别首先地球表面的点都在围绕着一根通过地心的轴(自转轴,也叫地轴)做圆周运动,这种圆周运动称为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过程,它是地球上一年的周期运动。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十分重要,下面我将从季节变化、气候分布和地球影像等方面详细阐述这些意义。
首先,地球公转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而不是完全的圆形。
这意味着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不是固定的,而是经历了四个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接近太阳时,光线直接照射在南半球,南半球就是夏季;当地球远离太阳时,光线直接照射在北半球,北半球就是夏季。
这种季节变化对于农业、气候和生物多样性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地球公转是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
其次,地球公转对于气候分布有重要影响。
不同纬度和经度的地区由于太阳直射角度的不同而导致气候各异。
赤道地区日照时间长,温暖潮湿,有热带雨林气候;中纬度地区冬夏温差较大,有温带季风气候;高纬度地区寒冷干燥,有亚寒带和寒带气候。
这些气候的分布和变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水源分布和生态系统的状况,因此地球公转对气候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地球公转还对地球影像的获取有重大影响。
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各个地区的太阳照射角度和日照时间有所不同。
这为地球卫星拍摄地球影像提供了可能性。
通过卫星,我们可以获取到地球各个地方的真实影像,这对于地质勘探、天气预报、环境监测等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借助地球影像来研究地表特征、环境变化、自然灾害等,进而为社会决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和依据。
另外,地球的公转轨道还与地球的倾斜角度有关。
地球的倾斜使得地球自转轴和公转轨道倾斜,导致了极昼和极夜的現象。
在北极圈和南极圈两极地区,地区内一些时间段内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无法看到日出和日落,这就是极夜;而在另外的一些时间段内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上,不会落下,这就是极昼。
这种极昼和极夜的现象给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综上所述,地球公转对于季节变化、气候分布和地球影像等具有重要地理意义。
它是地球上一年的周期运动,引起了季节的变化,决定了气候的分布和变化,并使得地球影像获取成为可能。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转动。
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
因为同地球一起环绕太阳的还有太阳系的天体,太阳是它们共有的中心天体。
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所以太阳公转也会给我们带来四季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地球的公转的力来自太阳的自传,就像轴带动轮子转动一样,而太阳的重力(万有引力)又让地球不能飞离太阳。
地球的公转速度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包含着角速度和线速度两个方面。
如果我们采用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的话,那么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就是每年360°,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即每日约0.986°,亦即每日约59′8″。
地球轨道总长度是940,000,000千米,因此,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就是每年9.4亿千米,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了9.4亿千米,即每秒钟29.8千米,约每秒30千米(线速度=940,000,000KM/365天=940,000,000秒/(365x24x3600)秒=29.8千米(近似为30千米/秒)。
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随着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
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超过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1°1′11″/日,线速度为30.3千米/秒;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低于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57′11″/日,线速度为29.3千米/秒。
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首先,地球的公转是造成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状,使得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会发生变化,这就导致了地球不同季节的出现。
当地球远离太阳时,阳光的照射面积较大,而且太阳光经过大气层的路径较长,导致辐射能量的衰减,此时出现寒冷的冬季;而当地球靠近太阳时,阳光的照射面积较小,太阳光经过大气层的路径较短,辐射能量较强,此时出现温暖的夏季。
地球公转导致了不同季节的交替出现,为生物提供了不同的生活环境。
其次,地球的公转还影响了地球的气候。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倾角,使得太阳光直射的位置在赤道附近,赤道附近的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大,故气温较高;而在地球的两极地区,由于太阳光以较小的角度照射,故气温较低。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的季节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形成。
此外,地球的公转还影响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面上的一部分始终处于太阳照射之下,而另一部分则处于太阳照射之外。
随着地球的公转,地球上各地的昼夜交替出现。
在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导致昼长夜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日照时间的差异,影响了生物的生长与繁衍。
此外,地球的公转还对地球上一些自然现象的发生产生了影响。
例如,地球公转轨道的倾角导致了地球上的地理带的出现。
这些地理带因温度与降水变化而有所不同,从而对动植物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影响。
此外,由于地球的公转,地球上的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等的分布也受到地球公转轨道的影响。
总结起来,地球的公转对地球上的生物、气候、昼夜变化以及自然现象等有着重要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转给地球带来了四季变化、不同地理带的形成、昼夜交替等自然现象,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生存环境。
地球的公转还对地球上的气候产生影响,影响动植物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运行。
地球的公转是地理研究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以及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简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简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其自转轴旋转。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是多样的,它不仅是地球的动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且影响着地表的气候状况以及地表物质的分布与物理地质特征。
首先,地球公转是地球建成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促进了地球上的恒星环境的形成与发展。
地球公转给地球带来了变化和多样化的能量,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得到不同时间和能量状况。
这种变化在形成日夜更替和季节变化等方面非常重要,为世界上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繁殖的环境。
其次,地球公转对地表的气候状况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是它的最主要的地理意义所在。
具体而言,地球公转产生的热量能使大气层加热而运动,把太阳能向上传递,从而形成全球环流影响区域气候,有效地控制了全球整个气候系统。
此外,地球公转还给地壳和海洋提供了大量的能量,形成了地壳和海洋层中多样的物理地质结构特征与固有性质,其中,大陆地块的活动、山脉形成以及海洋性海岸线的形成等,则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现象。
总的来说,地球公转的存在,是地球上多种影响成为可能的基础,它汇集了地球上物理地质学、气候学、地貌学、陆地生态学的知识,是世界地理空间结构和景观形态的发展背后的重要推动力,可谓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地理启示。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过程,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5天。
1.四季变化:地球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时,不同季节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不同,所以季节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在轨道上不同位置上的日照时间和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导致不同季节的气候和温度变化。
例如,在地球公转到南半球最远离太阳的时候,即南半球的冬至,南半球将面临较长的黑夜和冷天气。
2.时区的形成:地球公转产生了全球范围的不同时区。
由于地球公转,不同经度的地区在不同时刻处于太阳直射的角度,因此每个经度都有其自己的时间。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大约一小时。
这种时区的设立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时间统一起来,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和合作。
3.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地球公转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地球公转过程中,接收到太阳辐射的地区温度较高,而背离太阳的地区温度较低。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例如,靠近赤道的地区温暖湿润,适宜热带雨林的生长,而靠近两极的地区寒冷干燥,适宜极地植被和动物的生存。
4.季风气候的形成:地球公转是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太阳辐射的不均匀,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也不同,从而形成了季风气候现象。
例如,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的地区在地球公转过程中会经历季风的变化,夏季受到海洋上水汽的影响而产生大量降水;冬季则因为同等的纬度上缺乏海洋的蒸发而干燥。
5.海洋洋流的影响:地球公转对海洋洋流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轴倾斜的关系,不同季节太阳直射区域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导致热量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匀。
这种热量分布不均匀影响了海洋的温度和盐度分布,进而影响了海洋洋流的形成。
例如,赤道附近的洋流会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的影响,其强度和方向与地球公转有关。
总之,地球公转产生了许多地理意义,包括四季变化、时区的形成、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季风气候的形成以及海洋洋流的影响等。
地球公转的五个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五个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的运动。
它带来了许多地理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五个:
1. 年份的划分: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天,因此人们将一年分为365天或366天。
这种时间的划分是人类社会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的基础,例如农业的季节性生产和商业的季节性销售。
2. 季节的变化:地球公转轨道的倾角和地球自转轴的垂直度使得不同季节的阳光照射角度和时间不同。
这导致了不同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例如热带雨林和极地冰原。
3. 昼夜的变化:地球公转使得地球不同地区的昼夜时间不同。
这种时间差异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有重大影响,例如国际贸易和旅游业。
4. 地球的黄道和赤道:地球公转轨道上的黄道和地球自转轴上的赤道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地理纬线之一。
它们对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经纬度和时间有重要的影响,例如航海和地图制作。
5. 太阳能的利用: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的能量在地球上的分布和强度不同。
这种能量分布对太阳能的利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发电。
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也就是地球绕太阳旋转的一种运动。
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十分重要,它对地球的气候、季节、地理分布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公转使地球形成了四季交替的气候。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光照不均衡,因此地球各地的气温和日照时间也不同。
当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也就是离太阳最近的位置,这时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面积最大,北半球的夏季就开始了;而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也就是离太阳最远的位置,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面积最小,北半球的冬季就开始了。
地球公转的这种不均衡性造成了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气候差异,形成了四季交替的气候。
公转使地球呈现出地理分布的多样性。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度,太阳光在不同纬度下的照射角度也不同。
在赤道附近,太阳光照射垂直,气温较高,热带雨林等热带植被得以繁茂生长;而在两极附近,太阳光照射角度很小,气温很低,形成了极地地区的冰川和冻土。
地球公转的这种倾斜性使得地球上存在着寒带、温带和热带等不同地理带,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理景观和生态系统。
公转影响了地球的地理位置。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也会有所变化。
当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地球离太阳最近,这时地球的运动速度也相对较快;而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地球离太阳最远,这时地球的运动速度较慢。
地球公转的这种变化使得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也有所变化,而这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
公转还影响了地球的时间计量。
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5天,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
地球公转周期的长短决定了一年的长短,也决定了我们的时间计量单位。
而地球公转周期的不均匀性,也导致了闰年的出现,以保持我们的时间计量系统与地球公转周期的同步。
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地理意义。
它使地球形成了四季交替的气候,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理分布,影响了地球的地理位置和时间计量。
地球公转的这些地理意义不仅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也对人类的生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课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3. 应用 ①昼夜长短的比较 ②定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 ③求昼长、夜长
④极昼、极夜的范围、时间、天数
⑤求日出、日落的时刻 例1:已知某地日出的地方时是5点,求日落、昼长、夜长、正午、子夜?
日落:19时 昼长:14小时 夜长:10小时 正午:12时 子夜:0时 例2:已知某地日出时北京时间是5点,求日落、昼长、夜长、正午、子夜?
二年 ②冬半年 ③春秋分 ④赤道
2. 太阳视运动 ①日出、日落: 根据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定方向 春分、秋分:正东升、正西落 春分——秋分:东北升、西北落 秋分——春分:东南升、西南落
②正午: 根据太阳直射点与所求纬度关系定南北
D
C
A
B
一年中ABCD四处,何处昼夜长短变化最大? 何处H变化最大?
5. 应用 ①根据一年中H的变化定纬度
②根据一天中h的变化定纬度
5. 应用 ①根据一年中H的变化定纬度 ②根据一天中h的变化定纬度 ③太阳能电池板的安置 ④计算楼房间距
2. H的空间分布规律
D
C
A
B
3. H的时间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H)时间分布规律 ①北回归线以北,6月22日最大 ②南回归线以南,12月22日最大 ③ 回归线之间两次最大值 ④ 北半球12月22日最小 ⑤ 南半球6月22日最小
4. H的计算 例1 当φ=15°N、δ=10°N,求H 例2 当H=70°、δ=10°N,求φ 例3 当H=50°、φ=30°S,求δ
例3:已知某地日出时北京时间是6点,且昼长10小时,求日落、昼长、夜长、正午、 子夜?
日落:16时 正午:11时 夜长:14小时 子夜:23 时
135°E
3. 应用 ①昼夜长短的比较 ②定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 ③求昼长、夜长 ④极昼、极夜的范围、时间、天数 ⑤求日出、日落的时刻 ⑥定南北方向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不断移动,太阳直射地表的位置也不同。
2.产生四季和五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地球公转意义
地球公转使得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变化
地球的公转使得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方向逐渐递减。
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会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而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正好位于回归线之上的地区一年就只有一次太阳直射机会分别是夏至和冬至;而位于南北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位于北回归线之外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位于南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则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地球公转使得地球自身的昼夜长短发生变化
此处我们以北半球为例在春分日到秋分日期间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时北半球各纬度地区昼长夜短而在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期间就到了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时北半球各纬度地区昼短夜长同时当正处于春分日和秋分日时,全球各地昼夜一样长南半球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地球公转使得地球出现四季的更替同时行成五带
地球的公转使得太阳高度和地球昼夜长短产生变化从而导致地球表面出现了有着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照纬度来进行划分可以发现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S 夏
公转方向
秋
相同点: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一致 不同点: 1.公转方向“相反”:北“逆”南 “顺”
例题1、某物体随地球公转从5月1日运行到10 月1日,公转的线速度怎么变化? 例题2、二分二至日
3、右图为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D A、公转轨道是正圆 B、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约是每年的1月初 C、地球公转方向为自东向西 D、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速度略小于B点
2.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 正确的是 AC A.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 B.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90° C.各地夜长乙>丙>丁 D.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
3.此时,下列各地情况可信的是 BC A.郑州市(约35°N,114°E)的中 学生正在上学路上 B.南京市正处于一年中的高温季节 C.雅库茨克(约62°N,130°E)已是白昼 D.澳大利亚某地房屋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
A:25°S
B:25°N
30°W
25°E
C
C:20°N
30°E
60°W
D:23.5°S
例3:每年的儿童节至国庆节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 的情况为:
先向北移,再向南移 2、产生五带 图: 例4:假如黄赤交角的度数变为20°,热带、温带、 寒带范围怎么变化?若黄赤交角度数为30°,又怎 么变化?
黄赤交角的本质:地球(地轴)倾斜
夏至日
冬至日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缩记: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正午太阳 高度最大,从此条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4)、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春秋分(直射赤道):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笔记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笔记
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公转使四季交替出现:地球公转的运动使南半球朝着太阳持续地接受太阳光,而北半球则朝着太阳持续地避开太阳光,从而导致南半球和北半球在一年之中交替出现春夏秋冬;
(2)地球公转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地球公转后,南北半球交替接受太阳光,太阳照射时间、光照强度距离会改变,从而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使气候温和,而不是南热北冷的极端现象;
(3)地球公转使白昼和夜晚交替出现:地球公转后,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使得白昼和夜晚交替出现,从而使生物们可以有规律地睡眠、进行活动等;
(4)地球公转使地球上海洋的流向发生变化: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海洋的流向也会随着地球的自转而改变,从而带动自然界的海洋化学反应,从而可以形成丰富多彩的生物体群。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轨道运动的过程。
它是地球运动中最重要的一种运动形式,也是地球上划分季节、决定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
下面将详细介绍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首先,地球公转使地球拥有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需要约24小时,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其中一面,而给另一面带来黑暗。
地球不停地公转,使得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经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这一现象对于人类日常生活和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们正确判断时间、安排工作和休息。
其次,地球公转导致地理季节的变化。
地球公转轨道并非完全圆形,而是椭圆形,距离太阳最近的点称为近日点,距离太阳最远的点称为远日点。
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为集中,而离太阳最远的时候,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弱。
这种距离的变化使得地球的气候季节变得多样化。
例如,离近日点越近的地区接收到的能量更多,温度更高,气候更炎热;而离远日点越近的地区接收到的能量较少,温度较低,气候更寒冷。
这就是为什么地球的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的原因。
第三,地球公转还影响了地球上的风带分布。
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地球全球环流系统,其中赤道地区辐射强烈,副热带地区和极地地区辐射相对较弱。
这会引发热量和气流的不均匀分布,从而导致了风存在的存在。
例如,赤道上升的热空气在高空冷却后会下沉,形成高气压带,而两极附近极地寒冷空气下沉后也形成高气压带。
而赤道和两极之间的区域则形成了低气压带。
这种气压差异使得气流以东西方向吹动,形成了赤道西风带、副热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等风带分布。
这些风带对于全球气候的分布和地表水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地球公转还对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地球公转的非圆轨道和轨道倾角的变化,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有所变化,从而导致了气候的变化。
这一现象被称为“米兰科维奇周期”。
据科学研究,这个周期大约是每2.5万年。
这种气候的变化对于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按节气:节气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春分赤道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夏至北回归线90°,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秋分赤道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冬至南回归线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归纳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为90°,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越远则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按纬度:纬度地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北半球冬至日后逐渐增大,北半球夏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然后又逐渐缩小,到北半球冬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南北回归线上一年中有一次太阳直射,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南回归线及其以北半球冬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然后又逐渐缩小,到北半球夏至日达到一年中南地区最小值一年中同一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告诉随时间变化图:(北半球)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是十分重要的,它对地球上的气候、季节、地理划分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地球公转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大约365.25天的时间,这导致了地球在不同季节的位置和太阳的相对位置不同,进而影响到了光照的角度和强弱。
在北半球,当地球公转到远离太阳的位置时,太阳的光照角度较低,产生的热量较少,这就是冬季;而当地球公转到靠近太阳的位置时,太阳的光照角度较高,产生的热量较多,这就是夏季。
相反,在南半球,季节是相反的。
由于地球的公转,季节的变化给人类的农业生产、衣着与食物选择、生活方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地球公转给地理划分带来了便利。
地球公转以太阳为中心,这导致了地球不同位置的日照时间和强度不同。
经过长期的观测和研究,我们可以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纬度带,如赤道带、副赤道带、温带和极地等。
这种划分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地球各个区域的气候、生物群落以及人类活动等特点和变化。
此外,利用地球公转引起的日照时间差异,我们还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时区,便于人们在不同地区进行时间的统一和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
地球公转还对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了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的不均衡,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多样性。
当地球的某一地区向阳面时,太阳的光线辐射直接作用于地表,产生较高的温度。
而当地球的某一地区背向阳面时,太阳光线辐射经过大气层的散射和反射,导致该地区光线减弱,温度较低。
这种不均衡的辐射使得地球上的热量分布不均衡,引发了气候带的形成,如赤道气候、副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极地气候等。
这些不同的气候带又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
例如,热带地区由于阳光充足,温度高,湿度大,适宜热带雨林等丰富的植被和动物群落的生长,而极地地区则条件恶劣,只有适应极端环境的苔藓植物和少量动物能够存活。
此外,地球公转还造成了自转,这导致了地球上的经度和标准时间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理解并识记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理解并掌握昼夜变化幅度的时空分布特点;
(3)掌握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1)读太阳日照图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2)分析昼夜长短随纬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昼长夜长的计算提高地理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3.昼夜长短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的实际应用;
2.昼长(夜长)的计算
C
D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