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1-3-2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微案三鉴赏散文语言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微案三鉴赏散文语言

自我!微案三鉴赏散文语言微点突破一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2015 •广东髙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而题目。

家中那只柯基犬,玲珑小巧,却爱运动,只要房门一打开,它就蹿出门去,然后不停地回望,希望你把它跟随。

如果你跟随了,它会霸出妩媚表情,即便是四肢肥短,小巷通衢,草地河畔,泥沙荒野,也回报给你足够的速度,让你以它为荣。

有个邻人也喜欢它的乖巧模样,远远地看到它过来,双手插进衣袋,做鼓弄食物的形状, 且不停地呼唤。

它自然是兴冲冲地奔跑过去,但邻人摊开的却是空空的手掌,它企盼的眼睛里,便弥散出一片迷惘。

被捉弄过几次,以为它不会再听从邻人的召唤了,却见它依旧闻声前往。

但是,当邻人爱抚的手,刚要伸下来的时候,它却猛地转身跑走,徒让邻人的手①懑在半空之中。

它则在远处眺望,不停地吐弄着它粉红色的舌头,表达着一种顽皮的嘲笑。

英实,邻人也不存恶意,只不过他是个上了年纪的乡下农民,被儿子接进小城来住,看到城里人对狗比对人还娇宠,他心里有一丝不平。

他见我在不远处对他微笑,脸一下子就红了,嗫嚅道:“你看看我,都一大把年纪了,还欺骗一只狗。

”我说:“没关系,狗不像人那样爱记仇,只要你真给它食物,它还是会跟你亲近的。

”“等等。

”他说罢,转身进了楼廊,很快就又出来了,手里攥着几粒干果。

他朝着我的爱犬招招手,“小小,你过来,爷爷这里有好吃的哩。

”居然称之为“小小”(他孙子的乳名)!这样亲热的称呼,连狗都吃了一惊,但最终还是②迟迟疑疑地上近了他。

吃净干果,小犬用温热的舌头舔舐着他干裂的手心,情意殷殷。

小犬让他暧意萦怀,总想给楼宇里的人们贡献些什么。

看到楼前有块空地,依着农民的本性,他翻土施肥,修境打垄,种了一片紫苏。

紫苏是上好的调味菜蔬一一生拌,或佐以咸菜,祛毒,开胃,为居民所喜。

紫苏体贴老人的用心,迅速蔓延出一片绿意,那嫩嫩的芽瓣,正是入时的美味。

他招呼邻居道:“紫苏就是给大家种的,快来吃个鲜儿吧。

”大家自然就来了,叶绿如酥,有谁不稀罕呢?人们小心地掐着嫩叶,他笑眯眯地注视着, 说:“尽管掐吧,紫苏命贱,你越是掐得狠,它越是繁衍得茂盛。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1-3-3 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1-3-3 含解析

1-3-3[散文词义句意的理解]一、(2018·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雪兔有一个冬天的雪夜,我们围着火炉安静地干活,偶尔说些远远的事情。

这时门开了,有人挟裹着浓重的寒气和一大股雾流进来了。

我们问他干什么来,这个看起来挺老实的人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一个人在那儿苦恼地想了半天,最后终于组织出了比较明确的表述:“你们,要不要黄羊?活的黄羊。

”我妈转身问那个老实人:“你的黄羊最低得卖多少钱?”“十块钱。

”黄羊名字里虽说有个“羊”字,其实是像鹿一样美丽的野生动物,体态比羊大多了。

我妈怕他反悔,立刻进柜台取钱,全家高高兴兴跟着他出去牵羊。

“啊,是白黄羊呀……”就这样,我们糊里糊涂买回一只野兔子,而要是别人的话,十块钱最少也能买三只。

这种兔子又叫“雪兔”,它的确像雪一样白,白得发亮,卧在雪里的话一点也看不出来。

但天气暖和的时候,它的毛色会渐渐变成土黄色的,在戈壁滩上奔跑,就不那么扎眼了。

既然有着这么高明的伪装,为什么还会被抓住了?看来它还是弱的呀。

后来我们一看到兔子后爪上被夹过的惨重伤痕就要骂那个人几句。

我们用一个没有顶的铁笼子反过来把兔子扣在煤棚的角落里。

它总是安安静静地待在笼子里,永远都在细细地啃那半个冻得硬邦邦的胡萝卜头。

我外婆悄悄地对它说:“兔子兔子,你一个人好可怜啊……”冬天多么漫长。

但是我们家里多好啊,那么暖和,虽然是又黑又脏的煤棚,但总比待在冰天雪地里舒服多了。

而且我们又对它那么好,自己吃什么也给它吃什么,很快就把它养得胖胖的、懒懒的,眼珠子越发亮了,幽蓝幽蓝的。

我妈常常从铁笼子的缝隙里伸手进去,慢慢地抚摸它柔顺乖巧的身子。

它就轻轻地发抖,深深地把头埋下,埋在两只前爪中间,并把两只长耳朵平平地放了下来。

在笼子里它没法躲,哪儿也去不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渐渐缓和了许多。

我们也惊奇地注意到洁白的雪兔身上果真一根一根渐渐扎出了灰黄色的毛来!它比我们更迅速、更敏锐地感觉到了春天的来临。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专题03 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专题03 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探究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向1小说近年来,高考课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小说,且呈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选材多样,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以外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辅,有整篇小说,也有长篇、中篇小说的节选;二是题型稳定,为一道四选一客观题和两道主观题。

高考对小说的考查,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分析人物,要求概括人物形象或分析人物性格;二是分析小说中具体段落的意义和作用;三是分析表现手法,要求分析人物、景物描写所使用的具体手法,文章的线索,小说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四是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要求从人物、主题、情节等方面探究小说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意义等。

虽然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的三篇文学类文本中,课标全国卷Ⅰ赵长天的《天嚣》是小说,课标全国卷Ⅱ林徽因的《窗子以外》、课标全国卷Ⅲ李娟的《我们的裁缝店》是散文,但是也不排除小说仍是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考查的首选文体,并且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的三片文学类文本都是小说。

预计2019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仍会考查小说,题型设置可能稳中有变,但仍将围绕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命制,分析人物形象仍是考查重点,探究题的难度可能会降低。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1-3-4-精选ppt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1-3-4-精选ppt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明题干:
第二步,思考角度:
①抓住“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这一要 找出这一手法存在的地方。
②梳理文章内容不难发现:文章开头没有直 出老腔的精彩,而是通过赵季平对老腔演奏者 发白眉毛”老汉及十几个演员的赏识和对老腔的 从侧面写出老腔的艺术魅力。
③文章的结尾处通过主持人濮存昕的动作行 表现了现场观众与老腔艺术的完美融合,以及 心灵震撼。文中多处写观众的掌声,也是从侧 现了老腔的艺术魅力。
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 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 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个“活化石”。它犹然散发 墨香文明之香吗?
④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 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 镇也热闹起来了。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 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
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大大 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 十八井”。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 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 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 景象来。
第二步,列举实例。在指明表现手法后,要 文章具体内容举例说明。一般有几种手法,就 出几个例子。
(2015·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 甘森的西红柿
甘建华 从柴达木西部的尕斯库勒湖畔,沿着输油管 而来,路上连草都很难看到一棵,天上飞鸟也
走着走着,蓦然抬望眼,前方出现了十分醒 几栋红顶房,一眼望去仿若一座漂浮在茫茫瀚 中的孤岛。莫非是日光水汽折射下的海市蜃楼 机轻咳一声,嗓中吐出四个清脆的字:“甘森到
⑥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 煎熬。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 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 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这就是发明了印 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一、(2018·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谢希德的诚与真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

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

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加建设。

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1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

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

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

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1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3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4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3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4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探究 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向1 小说近年来,高考课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小说,且呈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选材多样,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以外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辅,有整篇小说,也有长篇、中篇小说的节选;二是题型稳定,为一道四选一客观题和两道主观题。

高考对小说的考查,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分析人物,要求概括人物形象或分析人物性格;二是分析小说中具体段落的意义和作用;三是分析表现手法,要求分析人物、景物描写所使用的具体手法,文章的线索,小说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四是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要求从人物、主题、情节等方面探究小说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意义等。

虽然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的三篇文学类文本中,课标全国卷Ⅰ赵长天的《天嚣》是小说,课标全国卷Ⅱ林徽因的《窗子以外》、课标全国卷Ⅲ李娟的《我们的裁缝店》是散文,但是也不排除小说仍是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考查的首选文体,并且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的三片文学类文本都是小说。

预计2019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仍会考查小说,题型设置可能稳中有变,但仍将围绕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命制,分析人物形象仍是考查重点,探究题的难度可能会降低。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1-3-4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1-3-4
当然,还有那个味道格外甜美的西红柿。我得说, 那是我迄今吃过的味道最美的西红柿。
(有删改)
3.作者在旅途中与到达甘森后的所见有何不同? 这样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明题干: 此题三问:一要求概括内容要点,二要求指明表现 手法,三要分析该种手法的作用。 第二步,思考角度: ①结合问题,找出文章相关段落,明确答题区间, 即节选部分的4个段落。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明题干:
“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可以判定本题考查 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第二步,思考角度: ①梳理第四段的语句,指明运用的手法。 ②联系具体语句分析是怎么运用的。 ③点出表达效果。 【规范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表达方式
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鉴赏散文的表达方式,即考虑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 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及其好处;叙 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 写的手法及其作用,等等。
常见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1.记叙
2.描写 (1)写景、状物散文,描写可以从以下方面掌握:
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大大小小
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 十八井”。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 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 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 景象来。
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 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州, 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 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 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 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 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天看来,这 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 有的审美品格了。

2019届语文复习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

2019届语文复习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

核心突破四赏析表达技巧-—答准技巧,夸尽效果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章.其基本特点是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

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方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

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艺术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

因此,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掌握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

一、修辞方法散文常用的修辞方法有九种: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这九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如下:(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6)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8)设问: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过渡作用。

(9)反问:语气强烈,感情强化。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使用了拟人、比喻、排比、通感的修辞方法,极其形象、真切地描写了荷花的形态、清香,尽情展现了月光下的荷花之美.(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2019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1-2-1全面版

2019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1-2-1全面版

的思维脉络,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
第一步:切分层次, 阅读小说,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
理清情节
理清小说情节的主要途径:概括每一自然
段段意,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合并为一个
层次,然后切分全文层次,按照开端、发
展、高潮和结局来梳理。
认识人物的方法:(1)认清人物的身份、地位、 职业等情况;(2)关注小说对人物的描写,如关 注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 第二步:关注描 尤其是细节的描写,因为这些描写能揭示人物 写,认识人物 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3)认识人物形象独特、 鲜明的个性,还需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 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考虑人物特点。在
【答案】 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 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 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 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 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线索的作用。题干指出“小说 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那么可以先从塑造 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角度分析;另外,任何一种巧妙构 思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因此也要思考“电话交流”与“面 对面交流”的差异,从而体会其构思之妙。
的诸因素(如时代背景、家庭环境、文化礼俗等)的重要作用。 考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可以烘托人物形象,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分析自然环境,就是要 侧重分析时令、气候、地理等因素对人物性格和思想行为的烘托作

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 ,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 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 的净沙 ;全没白日那么粗糙 ,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 地像水面了。 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 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 地像水面了。 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 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 就大呼小叫了: 月亮在这儿! “ ” 就大呼小叫了: 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 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 月亮在这儿 ! “ ”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 沿跑,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 沿着河沿跑, 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 我们都看起天上, 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 我们都看起天上, 我突然 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 我想, 我的眼 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 我想, 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 月亮竟是这么多的: 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 它就有了哩。 意,它就有了哩。
” “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 一个女子。 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 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的地方, 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的地方 ,配住的一定是 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 “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 三妹就乐了: 三妹就乐了: 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 我们都羡慕起来。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 , 我们都羡慕起来。 看着她的 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儿的嫉妒。 狂样儿 ,心里却有了一股儿的嫉妒。 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 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 , 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 儿, 说: 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 你们都有一个 “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 月亮哩! 月亮哩! ”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1-3-1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1-3-1

步骤二:把握要素,理清人与事关系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一般都要包含时间、地点、事 件、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等基本要素。当然 ,这并不是说,每一篇这类文章,对这些要素都务必写明, 在有的文章中,如果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只要不影响表 达效果就不必写出来。也就是说,有些要素虽然没有写明, 但文章中却已经具备了。阅读这类文章,把握这些基本要素 ,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把文章所写人物的活 动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才能由材
第三步,分析语境,概括特征。
①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利
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
②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 的特征。 步骤三:联系背景,探讨情感 第一步,抓首尾段。首尾段往往有作者议论的语句,这是 把握作者情感意图的捷径。 第二步,标记相关语句。①有关写作背景的语句。②特征 与情感相通的语句。写景散文——主旨情感在景和人的特征 相通处;写物散文——主旨情感在物和人的特征相通处。
1.写人记事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 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2.记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将 若干零碎、琐屑的生活片段组合成篇,而这些片段又以一线 贯串,来反映一个主题;记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 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写人散文所写或是一个人,或是几个 人,或是一类人,或是几类人,甚至是几者的综合。人物形 象的塑造通常是通过叙事、人物描写来完成。
步骤三:辨清表达方式,明确写作意图 这类文章往往夹叙夹议,所以阅读中注意分清文中哪里是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更需要思考写人过程中运用的各 种表现技巧。注意不要把某段中的某一句抒情、议论的句子 当作全文的主旨。然后关注事件特征,感受人物形象,思考 议论抒情语句,进而领悟作者情感或主旨。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之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之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解析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 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 更表达了忧愤。 B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 油汗”,与写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 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高考语文备考讲座第七讲
2019年高考语文
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解析
第一大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第㈢题 文学类作品阅读(15分)
[例一·2019年全国课标一卷·一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理 水(节选) 鲁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 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 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 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 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 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 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 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 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 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 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 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 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 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 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 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 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 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1-3-2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1-3-2

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润
着爱的声音。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 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
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它可以作为标 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眼看他起
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 ” ,说的是世事沧桑,
言中。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着
稀世的珍宝。 “芝麻开门吧! ” 咒语念起,山洞石门訇然敞开,堆积 的珠宝浮光跃彩。
但洞察和把握一种语言的奥秘,不需要咒语。时间是最 重要的条件。在一种语言中沉浸得足够久了,自然就会了解
其精妙。有如窖藏老酒,被时光层层堆叠,然后醇香。瓜熟
蒂落,风生水起,到了一定的时候,语言中的神秘和魅惑, 次第显影。音调的升降平仄中,笔画的横竖撇捺里,有花朵 摇曳的姿态,水波被风吹拂出的纹路,阳光下明媚的笑容, 暗夜里隐忍的啜泣。
分析句段作用
分析句段作用题是以句段为切入口,考查考生对全文结
构思路的把握能力。因此,在把握住所给句段的要点后,要
看它与全文在内容、主题、情感和构思方面的内在联系,如 结构间的总分、铺垫、并列、对比、反衬等关系。只有把这 个联系找出来,才能答好答全这类题。
句段作用归纳
(一)开头句段作用 首段的作用往往是呼应题目,总起全文,点 明题旨。
考点二 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 分析散文的结构艺术,就是要求考生对作品的整体构思
和行文方式进行分析,明确结构特点,把握句段作用。高考
对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的考查,大多与文章的段落、句群相联 系,考查文章结构、段落结构、段与段的逻辑关系、句与句 的逻辑关系等。这种题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按线索梳理文 章行文思路,一类是分析文章开头句段、中间句段或结尾句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讲义 Word版含答案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讲义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考情纵览阅读素养1.形散而神聚。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也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借景抒情,也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这些都是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的。

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

“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体现了作者对生活深沉含蓄,而且它又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转为一种情趣。

“理”即哲理,指作者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后形成的人生经验;也可指事理,即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有些散文虽然取材小,但却饱含哲理,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不是凭空而发,它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和结晶。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作者也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实易解,绝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

4.分类按内容和性质分有以下几种: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整体感知,精准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要求考生在读文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读文时也要始终坚信一点,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的每一段落、每一句,甚至每一词都不是随意堆砌的,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是作者精心安排、刻意提炼的,都是为主题服务的。

具备了以上读文意识,养成良好的读文习惯,读散文便成了一种“享受”,做题也就有了“成就”。

19年高考语文文学类试题及答案

19年高考语文文学类试题及答案

19年高考语文文学类试题及答案由于我无法提供具体的试题和答案,因为高考试题和答案属于受版权保护的材料,并且每年的内容都会有所不同。

但我可以提供一个模拟的文学类试题及答案的示例,供您参考。

一、阅读理解文本一:《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问题:请分析文中“月光”和“青雾”的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答案:文中的“月光”被比喻为“流水”,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柔和和流动性,给人以静谧和美好的感觉。

“青雾”则被描述为“浮起”,增添了一种朦胧美,使得整个荷塘的景色更加梦幻和神秘。

这两种描写手法共同作用,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夜晚荷塘景象,加深了读者对场景的感受。

二、古诗文赏析古诗文:《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请分析这首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答案: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景象,月光洒在床前,如同地上的霜,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诗人通过“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的动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李白表达思乡之情的经典之作。

三、现代文阅读文本二:《我的母亲》(节选)老舍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她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她有一颗善良的心。

她总是默默地为我们付出,不求回报。

每当我遇到困难,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我,给我力量。

问题:请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特点。

答案:文中的母亲形象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家庭妇女形象,她虽然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她的善良和无私是显而易见的。

她默默地付出,不求回报,这体现了她的伟大和无私。

同时,她在儿子遇到困难时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这展现了她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儿子深沉的爱。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高考试题和答案会根据当年的考试内容而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2[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一、(2017·湖北武汉市5月模拟)阅读后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奔走的大树刘江①小区外的一块公共绿地,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大树的驿站。

这驿站来过伟岸的松树,来过繁花似锦的野海棠,还来过秋叶如金蝶翻飞的银杏,但长则一年短则几个月就都走了。

不知他们从哪里来,也不知奔向何处去。

②我对树的记忆就是从奔走开始的,但那时候奔走的不是树,是我。

③小时候最怕一个人走路,但偏偏有些路却非你一个人走不行,从那时候起,我对树就有了一种无由的依赖和信任。

每每提心吊胆地在那山与山、村与村之间奔跑时,只要远远地望见一棵大树,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安全感,似乎那在风中哗哗摇曳的树们真在呼喊:来,到我身边来。

所以当我奔向那一棵棵大树时,好像那树也迎着我奔来。

也只有跑到那树下,我才敢歇一口气,擦一把头上的热汗。

④那时候的树是不走的。

等过上三年五载,我也长高了,胆大了,再走小时候走过的路时,发现那些树还在,就有一种老朋友重逢的感觉。

⑤我们村最大的一棵槐树得十个孩子才能合抱,树冠能占三亩地。

站在远处找我们村,那树就是标志。

由于它长在一片坟茔里,所以就连那树下的灌木丛也没人敢动,密密扎扎连成一片,成了鹰鹞狐兔出没的地方。

其实我们的村子基本处在槐树的包围之中,无论从哪个方向进村,迎接你的都是一棵大槐树。

迎娶新媳妇进村时几班子吹手摆擂台在槐树下,送过世的老人搭路祭也是在槐树下;远行的人儿告别在槐树下,回家的游子团聚也是在槐树下。

所以老人们在讲述村里发生的大事时都离不开那些老槐树。

经年累月,村里的老人一辈辈走了,但那槐树还在,它们见证着村子的历史,承载着村子的信息,护佑着一村的男女老幼。

秋夜里,躺在谷场上,你能听见风经过每一棵大树的脚步,能听见树与树的对话。

⑥不只是村口,田间地头也是很有一些树的,或挺拔的白杨,或解馋的山杏,或苍劲的椿树,那树是田野的风韵。

劳累时,擦一把汗,望一眼树,心头就会生出一种慰藉和希望。

而在外人眼里,那以树为背景的劳作和歇息似乎都平添了几许田园的诗情画意。

⑦万万想不到,有一天攀上走过了千百遍的山峁抬头望去时,路边的槐树不见了。

站在那槐树离去的地方再向村口望去时,村口的大树也都不知奔向了何方。

没有了大树遮蔽的村庄,就像失去了灵魂的人,散摊在那里,明晃晃地暴露在天地之间,任风吹雨打无遮无拦。

沟畔上挂满了废弃的白色地膜,风起时像有一种悲切的呐喊,简直惨不忍睹。

据说理由是分田到户了,一分地要有一分地的收入,树影响庄稼的生长。

一家举斧,家家效仿,能伐的伐,能挖的挖,似乎一切只有变了现装进自己的腰包里才可靠。

⑧冤屈的树,带着村庄的信息和留恋远走他乡。

⑨一日出门,楼下停着一辆车,车上载着一棵大树,开车的是老家的一位相识。

他说,那棵树卖了四万。

我的心口一震,但又从另一方面幻想,若是各地进城的大树都能站成一道风景,对那些来自同一块土地的务工者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想那劳苦之余他们若能指认自己家乡的树木,在它下面歇歇脚、说说话,就是抹抹委屈的眼泪,也可以聊解乡愁。

可惜的是人们尽管给那棵来自我们家乡的树又是搭棚又是输液,很是享受了一番城市的待遇,但它只捱过了一个夏季,在一个夜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以何种方式奔向了何方。

⑩人,找不到回家的路,树能够给你指引;但真到了路边连一棵树都没有的那一天,不知道人还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家?(有改动)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以“小区外的一块公共绿地,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大树的驿站”开头,意在引出对大树的描写,说明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B.文章写“我”在成长过程中,对树的依赖和信任,并详细叙述人与树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以此来暗示作品的主题。

C.第⑨段中的“另一方面的幻想”,是指那些大树被卖到城里后,能够慰藉进城务工者的乡愁,从而肯定大树进城的意义和价值。

D.文章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成功刻画了那些从乡村“奔走”到城市里的大树形象,警示人们一旦失去树木,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解析】A.“意在……重要作用”错;C.“肯定大树进城的意义和价值”错;D.“一旦失去树木,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不妥。

【答案】B★2.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①开头借描述“大树的驿站”扣题,并引出对“不走”的大树的回忆,为下文写大树的“奔走”张本。

(意思答对即可)②然后具体描述“冤屈”的大树“远走他乡”的惨状,与上文形成强烈的对比,进一步揭示主题。

(意思答对即可)③最后一段归结全文,卒章显志。

(意思答对即可)3.文章以“奔走的大树”为题,有什么深刻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答案】①揭露和批判了杀鸡取卵、自毁家园的行径。

大树的“奔走”,反映了传统的乡村文明和宁静的田园生活受到冲击的现实弊端。

②讽刺了违背自然规律、人为造景等急功近利的做法。

大树离开了故土,即便享受“城市的待遇”,也改变不了枯萎死亡的结局。

③警示人们不忘根本,善待自然,不要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迷失自我。

文中的“大树”实际上是传统的农耕文化的象征,是乡愁的载体,大树“奔走”乃至不知所终,归乡的游子有可能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2018·陕西西安市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下雨天,真好琦君你喜欢下雨吗?——喜欢,但别下得太久,像黄梅天,闷得叫人喘不过气来。

我却不然。

雨下十天、半月,屋子里挂满万国旗似的湿衣服,墙壁地板都冒着湿气,我也不抱怨。

我爱雨,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处所,离这纷纷扰扰的世界很远很远,优游,自在。

那些有趣的好时光啊,我要用雨珠的链子把它串起来,绕在手腕上。

今天一清早,掀开帘子看看,啊,真好,又是个下雨天。

守着窗儿,让我慢慢儿回味吧。

那时我才六岁呢,睡在母亲暖和的臂弯里,天亮了,听到哗哗的雨声,我就放心了。

因为下雨,母亲不用老早起来。

我舍不得再睡,也不让母亲睡,吵着要她讲故事。

母亲闭着眼,给我讲雨天的故事。

雨下得愈大愈好。

起床后,我套上叔叔的旧皮靴,顶着雨在烂泥地里踩水,吱嗒吱嗒地响,直到老师来了才被捉进书房。

可是下雨天老师就来得晚,他有脚气病,像大黄瓜似的肿腿,走路不方便。

我巴不得他摔个大筋斗掉在水田里,就不会来逼我认方块字了。

老师喊我去习大字,阿荣伯就会去告诉他:“小春肚子痛,喝了茶睡觉了。

”老师不会撑着伞来找我的,我就这么一整天逃学。

下雨天真好,大人们个个疼我。

潮湿的下雨天,是打麻线的好天气,母亲双手熟练地搓着细细的麻丝,雨也跟着下得更大了。

五叔婆和我帮着剪线头,她是老花眼,母亲是近视眼,只有我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最管事。

为了帮忙,我又可以不写大字。

懒惰的四姑一点忙不帮,只伏在茶几上,唏呼唏呼抽着鼻子,给姑丈写情书。

我瞄到了两句:“下雨天讨厌死了,我的伤风老不好。

”五月黄梅天,到处黏塌塌的,母亲走进走出地抱怨,父亲却端着宜兴茶壶,坐在廊下赏雨。

父亲用旱烟管点着告诉我这是丁香花,那是一丈红。

大理花与剑兰抢着开,木樨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墙边那株高大的玉兰花开了满树,树叶上的水珠都是香的,洒了我满头满身。

八九月台风季节,雨水最多,我真开心。

因为可以套上阿荣伯的大钉鞋,到河边去看涨大水。

母亲皱紧了眉头对着走廊下堆积如山的谷子发愁,几天不晒就要发霉的呀,谷子的霉就是一粒粒绿色的曲。

母亲叫我和小帮工把曲一粒粒拣出来。

这工作好好玩,所以我盼望天一直不要晴起来,曲会愈来愈多,我就可以天天滚在谷子里拣曲,不再读书了。

从院子的矮墙头望出去,一片迷蒙,看样子且不会晴呢。

到杭州念中学了,下雨天可以不在大操场上体育课,改在健身房玩球。

同学们起劲地打球,我撑把伞悄悄地溜到健身房后面,隐蔽,清静。

我站在法国梧桐树下,叶子尖滴下的水珠,落在伞背上,我心里有一股凄凉寂寞之感,我想念远在故乡的母亲。

下雨天,我格外想她,雨给我一份靠近母亲的感觉。

星期天下雨真好。

一打上牌,父亲就不再管我了。

我可以溜出去看电影,邀同学到家里,爬上三层楼“造反”,进储藏室偷吃金丝蜜枣和巧克力糖。

晚上,我可以丢开功课,一心一意看《红楼梦》,父亲不会衔着旱烟管进来逼我背《古文观止》。

稀里哗啦的洗牌声,夹在洋洋洒洒的雨声里,给我一万分的安全感。

如果我一直不长大,就可一直沉浸在雨的欢乐中。

然而谁能不长大呢?那一年回到故乡,一坐在父亲的书斋中,从书橱里抽一本白香山诗,学着父亲的音调放声吟诵,父亲的音容,浮现在摇曳的豆油灯光里。

记得我曾打着手电筒,穿过黑黑的长廊,去给父亲温药。

他提高声音吟诗,使我一路听着他的声音,不会感到冷清。

可是他的病一天天沉重了,在淅沥的雨中,他吟诗的声音愈来愈低,我终于听不见了。

杭州的西子湖,风雨阴晴,风光不同。

雨中徘徊湖畔,凝望着湖面上低斜的梅花,听得放鹤亭中,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弄笛的人慢慢走来,低声对我说:“一生知己是梅花。

”我也笑指湖上说:“看,梅花也在等待知己呢。

”雨中游人稀少,静谧的湖山,都由爱雨的人管领了。

衣衫渐湿,我们才同撑一把伞归来。

湖水湖风,寒意袭人。

站在湖滨公园,彼此默默相对。

于是笛声又起,与潇潇雨声相和。

二十年了,那笛声低沉而遥远,然而我,仍然依稀听见,在雨中……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母亲、四姑、老师在雨天的抱怨、焦虑、狼狈,与“我”在雨天的欢快形成对比,凸显了“我”眼中雨天的美好和“我”对雨天的喜爱。

B.文章以第一人称为主要叙述视角,将几十年来下雨天所牵动的人事、人情通过“我”的回忆串联起来,真实、亲切,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C.作者细致地描写和渲染了丁香、一丈红、大理花、剑兰、木樨花、玉兰花的色香,衬托出父亲端着茶壶在廊下赏雨时的悠然自得。

D.文章前半部分侧重写童年时的美好生活,情感欢快;后半部分写到雨天思念母亲、怀念父亲,则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弥漫于字里行间。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C项理解有误,没有“细致地描写和渲染”,主要是用白描手法。

【答案】C★2.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两段在文章中有何作用?答:【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分析情节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内容上,作者说自己喜欢雨,用对比手法,常人喜欢雨只是把雨当作生活中的点缀,而自己却愿意天天下雨,既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总领了全文,引出下文对雨中乐趣的阐述,同时也照应了标题。

【答案】①强调了作者与他人不同,喜爱下雨天,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总领下文与雨天有关的“那些有趣的好时光”;③强调了作者对下雨天的喜爱,照应题目。

3.琦君曾言:“我深感这个世界的暴戾已经太多,为什么不透过文章多多渲染祥和美好的一面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是怎样来表现雨天的“祥和美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