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设计说明(优)-精选文档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优秀)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优秀)教案设计:《卜算子咏梅》一、教学目标:1.了解《卜算子咏梅》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卜算子咏梅》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导入活动(10分钟)教师给学生放一张梅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梅花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3.课文导读(10分钟)4.朗读诗歌(1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读《卜算子咏梅》,重点表达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5.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6.小组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7.诗歌创作(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梅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与梅花相关的诗歌。
8.诗歌分享(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诗歌读给全班听,并给予评价和鼓励。
9.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多欣赏和创作诗歌。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意境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通过讨论和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不过,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创作时间较短,可能影响了他们的作品质量。
以后可以考虑增加创作时间或在下一节课中继续创作和分享。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图片、音乐磁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册中已经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在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
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
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
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
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理解词中的深层含义。
1、“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卜算子咏梅》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卜算子咏梅》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梅花是我国历代诗人所爱吟诵的物象,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卜算子咏梅》优选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教学目标:知识能力:⒈让学生了解两首词的主要内容。
⒉能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情感态度:⒈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⒉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过程方法:通过对比阅读,体会 ___和陆游在词中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词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对比阅读,体会 ___和陆游在词中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___写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
(板书)介绍 ___创作词的背景1961年12月, ___在广州主持中共中央会议。
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 ___势力也十分猖獗,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
咏:这里有赞美的意思。
〖揭示课题,很干脆。
解题也利落。
“咏”,是古诗词的一种题材,不都是赞美的意思。
〗二、读一读1、初读感知:(1)读着这首词,你有什么感觉?你感到是振奋激动,还是哀愁无奈?从词中你听到是哀叹还是笑声?你从中看到的生机热烈,还是衰败冷清?(要求用这样的句式回答:“读着这首词,我感觉到……我仿佛看到……我仿佛听到……”)(2)齐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2、精读感悟(1)再读词文,理解下面的内容。
问题:①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1、2两句词的意思。
明确:严寒的冬天,漫天飞雪。
但是,在 ___的眼里,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快要到了。
②“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什么意思?“花枝俏”,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后,板书:“花枝俏”。
“俏”,是什么意思?梅花开得怎么样?请你用恰当的词语,形容梅花的“俏丽”。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歌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
2. 学生课文。
3. 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僻词语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品鉴(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2)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卜算子·咏梅》。
(2)写一篇关于《卜算子·咏梅》的赏析文章。
8. 板书设计《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欣赏其他咏梅诗词,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杜甫的《梅花》等,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和表达的情感。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关于梅花的传统文化知识,如梅花在寓意、绘画、书法等方面的应用。
《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4篇)
《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4篇)《卜算子·咏梅》篇1卜算子咏梅教案教学目的1.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卜算子、咏梅、悬崖、山花烂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大意,体会毛泽东主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4.从梅花的高贵品格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弄懂词意,体会梅花凌寒独放、不畏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与报春而不居功的谦虚态度。
教学准备1.《红梅赞》乐曲及多媒体。
2.资料收集。
教学时间2课时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二、由疑而入、理解研读(比较陆游词和毛泽东词,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1.自由朗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1)大家知道吗,这首词是毛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后写下的。
就是课文附的这一首。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词,(2)谁来读读陆游的这首词?(3)同桌说说词的意思。
2.看看和读毛主席这首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提供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
有不懂之处,教师稍作指点。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
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
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
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2)教师介绍:毛泽东主席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反其意而用之”。
一改陆游词中沉闷压抑的形象,以激昂欢快的笔调赋予了梅花乐观主义精神。
郭沫若在读二人的词后,也欣然和词,写道“裴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
同样的梅花,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使其各具风姿,同样令人品读不已,欣赏不已。
(3)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4)大家来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与说明
06
课程延伸与拓展
阅读其他咏梅诗篇:拓宽视野,丰富文学素养
陆游《卜算子·咏梅》
01
了解不同诗人对梅花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王安石《梅花》
02
体会梅花坚韧不拔的品质。
杜甫《江梅》
03
感受梅花在寒冬中独自绽放的孤独与美丽。
了解梅花文化
梅花的象征意义
探讨梅花所代表的坚韧、高洁、清雅等品质。
梅花与文人墨客的关系
网络资源:推荐优质网站和在线课程
优质网站
推荐一些专门提供古诗词学习和欣赏的网站,如“古诗文网”、“诗词天地”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
在线课程
推荐一些与《卜算子咏梅》相关的在线课程,如“古诗词鉴赏”、“诗词创作与欣赏”等,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 研究诗词文化。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等,自主选择相关 课程进行学习。
作品展示
学生将仿写的诗句在班级中展示,其他同学可以欣赏和评价,教师 给予鼓励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04
教学资源与工具
教材教辅:提供详细注释和赏析
教材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注释,提供详 细的词语解释、背景介绍和作者介绍 。
教辅
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卜算子 咏梅》的赏析、解读和辅导资料,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词的内涵 和技巧。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探讨诗歌中的意象、修辞 手法等,引导学生积极参 与交流和思考。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情境导入
通过描述梅花的美丽形象和独特品质,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兴 趣和好奇心。
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意做铺 垫。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板书设计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板书设计一、作品背景介绍《卜算子·咏梅》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描绘梅花傲骨精神的诗歌。
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韧、高洁和傲骨,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民族气节和家国情怀的坚守。
二、诗歌内容解析诗歌原文如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寓意,以梅花在严寒中绽放的形象,展现了梅花不畏艰难、傲然独立的品格。
诗人借梅花的形象自喻,表达了自己坚定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
三、板书设计展示1.标题:《卜算子·咏梅》2.诗人:陆游3.主题:梅花傲骨精神4.诗歌结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5.重点词语:悬崖、百丈冰、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四、教学目标与方法1.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卜算子·咏梅》的背景和作者陆游的生平事迹;- 分析诗歌内容,理解梅花傲骨精神的内涵;-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2.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生平、诗歌意境等;-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梅花傲骨精神的体现,分享学习心得;-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梅花的精神风貌。
五、教学过程详解1.引入:简要介绍陆游的生平事迹和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2.讲解:分析诗歌内容,解读梅花傲骨精神的内涵;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梅花傲骨精神的理解;4.分享:各组学生汇报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学习心得;5.情境体验:播放梅花相关的音乐、图片等,让学生感受梅花的精神风貌;6.总结:教师总结梅花傲骨精神的内涵,强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六、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卜算子·咏梅》这首诗的意境和梅花傲骨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3篇
《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让学生了解两首词的主要内容。
2、能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情感态度:1、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2、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3、写出赞美自然界景物的文字。
二、过程方法:1、积极调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和积蓄的情感,参与新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2、利用学生课下搜集的相关资料,辅助学生学习。
3、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三、教学重点:了解词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能想象画面,赏析文字。
四、教学难点: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了解梅花吗?学生交流对梅花的认识。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
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2、毛泽东同志真是一个豪迈、浪漫和富于激情的伟人,一场雪,就有一种英姿勃发的气概;一枝梅,更有笑傲江湖的情怀。
3、1962年春天,他看到迎寒怒放的梅花,写了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在这里,词牌名是?题目是?“咏”就是用诗词等来叙述的意思,是古诗词的一种题材。
(二)读一读1、初读感知:(1)毛主席眼中的梅花是怎样的呢?他是怎样赞美梅花的呢?请大家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体会。
(2)读着这首词,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感受到的是振奋激动,还是哀愁无奈?从词中你听到是哀叹还是笑声?你从中看到的生机热烈,还是衰败冷清?(指名回答:“读着这首词,我感觉到……我仿佛看到……我仿佛听到……”)(3)指名诵读:提句读停顿、声调变化和感情扬抑的要求。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傲骨和坚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在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3. 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把握。
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歌全文、注释、译文、相关图片等。
2. 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
3. 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如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诗歌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跟读。
(2)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结构,分析首句、尾句、转折句等的作用。
(2)解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比、象征、拟人等手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8.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组织学生探讨其他诗人创作的咏梅诗,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等,分析各篇诗歌的异同点。
《卜算子咏梅》精品教案设计(精品)
《卜算子咏梅》精品教案设计(精品)教案设计:《卜算子咏梅》教学目标:1.了解并学习《卜算子咏梅》这首唐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3.培养学生欣赏和品味古代诗歌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学习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并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和品味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领悟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2.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1.课件和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介绍。
2.复印《卜算子咏梅》的诗歌原文,分发给学生。
3.提前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以便学生欣赏和感受梅花的美。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梅花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梅花的美。
然后,提问学生对梅花的印象和感受,引发学生对梅花的讨论。
Step 2 介绍诗歌的背景(10分钟)通过课件和多媒体设备,展示唐代诗人刘长卿的简介和背景。
然后,简要介绍《卜算子咏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意境。
Step 3 学习诗歌原文(15分钟)分发《卜算子咏梅》的诗歌原文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并标注生词和重要的词句。
然后,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Step 4 分析诗歌意境和情感(15分钟)Step 5 学生欣赏和表达(20分钟)播放一段关于梅花的视频素材,让学生欣赏梅花的美。
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对梅花和《卜算子咏梅》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Step 6 总结和展望(10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体验,对诗歌的背景、意境和情感进行总结。
然后,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
教学延伸:1.学生可自行选择并朗诵其他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2.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或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梅花和《卜算子咏梅》的理解和感受。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诵或演绎《卜算子咏梅》,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卜算子咏梅》。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
(2)诗歌意境的体会和表达。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如何欣赏和评价古典诗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卜算子咏梅》,理解诗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诗歌解析:(1)教师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技巧。
5. 欣赏与评价:(1)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妙之处。
(2)学生评价诗歌的艺术价值。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卜算子咏梅》。
2. 写一篇关于《卜算子咏梅》的观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并在下次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元化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的意境。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活力。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步骤:1. 朗读诗歌:让学生多次朗读《卜算子咏梅》,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解析诗句:分析诗歌中的关键字词,解释其含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卜算子咏梅》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长诗,出自《全唐诗》,
记述了卜算子到长安游览,一行人走过英贞路,看见郁郁葱葱的梅花,引
发了卜算子深深的感慨,他用诗歌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对乡园的美景的
深深感受。
这首诗歌形象传神,情景宏大,表现出李白对家乡旅途的思念
之情,充分展现出了他的浪漫主义的个性。
2.教材特点:
(1)本诗构思独特,意象新颖,它采用客观描述加主观赋性的方式
来展示李白的怀乡情怀,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2)本诗歌情节流畅,描写细腻,语言生动,烘托出高亢的诗情画意,表达出李白思念家乡的朴实情怀,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怀乡情怀洋溢
于诗句之中,充分表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个性。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读懂和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重现诗歌内容,并分析诗歌的意象、抒情艺术等。
3.发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审美能力,通过认真欣赏李白诗歌的创作,深刻理解李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开阔思维和艺术
想象力,让学生能够有所感悟和体会。
三、教学重点:
1.精读诗歌,领会诗歌的主题思想及其所有的意象。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卜算子·咏梅》的内容。
2. 能够分析并描述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3. 能够解读并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利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卜算子·咏梅》的诗意和意境。
2.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2 教学难点1. 诗词中较为生僻的字词和句子的理解。
2. 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1. 《卜算子·咏梅》的全文打印稿。
2. 与诗词内容相关的图片或音乐。
3.2 课前准备1. 教师提前阅读并研究《卜算子·咏梅》的背景和内容。
2. 准备与诗词相关的讨论问题和作业题目。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利用图片或音乐,引起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兴趣。
2. 简要介绍诗词的背景和作者。
4.2 朗读与理解1. 学生朗读诗词,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4.3 分析与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2. 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4 修辞手法解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2. 学生通过分析,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4.5 总结与作业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1. 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是否有所增强。
5.2 改进措施1.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卜算子·咏梅》,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卜算子·咏梅》的词牌特点、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卜算子·咏梅》,使学生感受到梅花的傲骨、坚韧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高洁的道德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卜算子·咏梅》的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作者陆游的生活年代、生平事迹及创作风格。
2.2 诗词字词解析对《卜算子·咏梅》中的关键字词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内涵。
2.3 诗词结构分析分析《卜算子·咏梅》的词牌结构、韵律特点,使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格式。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以梅花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梅花的形象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诗词阅读与解析组织学生朗读《卜算子·咏梅》,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意象、意境,品味诗词的韵味。
3.3 小组讨论与分享分组让学生讨论诗词中的关键字词、词牌特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字词理解、词牌结构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古文阅读、词牌创作等,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讨论分享,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共同进步。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的教材,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
5.2 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对比学习挑选其他描写梅花的诗词,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进行对比学习,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的美学价值。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傲骨和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与朗读。
(2)诗歌的意象分析与情感体验。
(3)诗歌的韵律特点和美学价值的欣赏。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
(2)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精神力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卜算子·咏梅》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巩固记忆。
3. 字词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理解关键词语。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4. 意象分析与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梅花”“冰雪”等。
(2)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验诗歌中的情感。
5. 韵律特点与美学价值:(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对仗等。
(2)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学价值,体会诗人的艺术表现手法。
四、课堂小结与拓展1.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课后拓展:(1)学生自主查找其他关于梅花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2)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梅花为主题的诗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基本内容及其意境。
(2)诗歌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2)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毛泽东及其作品《卜算子·咏梅》。
(2)提问:同学们对咏梅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意境。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感悟。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卜算子·咏梅》。
2. 深入研究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其象征意义。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如音乐、图片等,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卜算子·咏梅》的诗意。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毛泽东诗词的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锻炼自己的文学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学生领略梅花的傲骨和精神,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准确理解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学生掌握毛泽东诗词的基本艺术特色。
2.2 教学难点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学生运用诗歌意境进行文学创作。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诗词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和傲骨,激发学习兴趣。
4.2 讲授新课讲解《卜算子·咏梅》的背景知识,翻译诗句,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3 互动环节学生朗读诗歌,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4.4 练习与拓展学生模仿《卜算子·咏梅》的创作风格,进行文学创作。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5.2 作业评价关注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特别是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5.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和期终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学资源收集有关梅花的图片、诗词和相关文献,制作多媒体课件。
准备诗歌朗诵音频文件,以便学生在课堂上朗读和欣赏。
6.2 课前预习给学生发放《卜算子·咏梅》的文本,要求预习并理解诗歌内容。
第七章:教学内容7.1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卜算子·咏梅》的诗意,分析诗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
《卜算子 咏梅》教案设计与说明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设计与说明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卜算子咏梅》的背景,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使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卜算子咏梅》的诗意和朗读技巧。
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诗人陆游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卜算子咏梅》,感知诗的意境;(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意象、寓意、情感等方面分析诗的特点;(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义;(5)实践环节: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提高朗读技巧;二、教学内容1. 诗歌原文及译文2. 诗人陆游简介3. 诗的意象分析4. 诗的寓意分析5. 诗的情感分析6. 朗读技巧指导三、教学资源1. 教材:《卜算子咏梅》2. 参考资料:关于陆游的生平介绍、诗歌鉴赏方面的文章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包括意象、寓意、情感等方面的掌握;2. 学生的朗读技巧,包括发音、语调、情感表达等;3.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卜算子咏梅》;2. 写一篇关于《卜算子咏梅》的鉴赏文章,不少于300字;3. 选择一首其他古诗词,进行自主学习和鉴赏,写一篇简要的鉴赏心得,不少于200字。
六、教学实践1. 课堂朗读: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进行朗读练习,要求语音准确、语调自然、情感丰富。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3)了解毛泽东诗词的创作背景及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2)学会欣赏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体会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2. 诗歌的表现手法。
3. 毛泽东诗词的创作背景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深度解读。
2. 诗歌表现手法的运用。
3. 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文、作者简介、相关背景等。
2. 准备诗词鉴赏的相关资料,如毛泽东其他诗词、梅花图片等。
3. 安排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诗歌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
(2)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2.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2)小组合作,探讨诗歌的表现手法。
4. 讲解分析(1)教师讲解诗中的意象、寓意及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体会作者的情感。
5. 拓展延伸(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词,交流欣赏心得。
(2)教师推荐相关诗词,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6.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7. 作业布置(1)背诵《卜算子·咏梅》。
(3)预习下一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算子咏梅》设计说明(优)此文第二课时内容已在〈小学语文教学〉2018年第二期发表
比照欣赏相映生辉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与说明
教师思考: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
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赞美梅花的的佳作。
《卜算子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一篇课文。
这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
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
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
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水平和文学积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
毛主席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两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
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录了陆游词的全文并加注了简要的说明,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
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
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出于以上的考虑,我认为:将两词对照起来,引导学生自读研讨,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及说明
信息资料:
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
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
3、分别查阅关于两首作的赏析文章。
教学要求: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
(诗文、图片、乐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绍。
(详细内容、
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搜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倾听学生的汇报,及时地给予评价,可满足学和的成功需要。
相互的交流,扩大了每个学生的信息量,促进了合作与发展。
同时所搜集资料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为课文的进一步理解作了铺垫,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积累。
]
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从学生的自主质疑中,教师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以便调整教学走向,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阅读能力。
]
三、汇报交流,明确理解,感情读背。
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
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
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四、巩固练习,丰富积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写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回顾旧知,创设学习情境。
]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巧妙布疑,诱发学生思索。
]
二、由疑而入,自主学读,理解研读。
1、教师介绍毛主席写“咏梅”时的小故事,重点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体现教师主导,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鼓励学生探究发现。
培养初步的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2、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此活动有扶有放,提高并促进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问题设计适于探究,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理解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阅读欣赏能力。
]
三、交流研讨,促进理解,个性表达。
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和理解是语文教学的追求。
如何使学生的表达更科学、更严谨、更规范,教师引发的多形式评价和巧妙的点拨是关键。
这个环节对教学的教学功底有着较高的要求。
]
2、学习小结。
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
)
[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便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益。
学生在创作表现中深刻地体会了词句的妙处,理解了文章的感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五、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陆游的词作来进行读背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