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项目总论
1.1 项目概览
本项目为丁二烯合成顺丁橡胶。
项目以C4为原料,用DMF法(N,N-二甲基甲酰胺)分离丁二烯,?合成顺丁橡胶。
DMF法分离出纯度为98%的丁二烯。
顺丁橡胶具有弹性好,耐磨性强和耐低温性能等优点,在轮胎、抗
冲击改性、胶带、胶管以及胶鞋等橡胶制品的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尤其在轮胎行业,顺丁橡胶需求大,经济效益好。
1.2 设计依据
1 本组编制的可行性报告
2 化工工程设计相关规定
3 国家经济、建筑、环保等相关政策
1.3 产品及原料方案
1 本项目年处理C4原料25万吨,?吨顺丁橡胶。
2 主要原材料需购进齐鲁石化C4馏分,N,N-二甲基甲酰胺,?,,添加剂(炭黑,硫单质),催化剂(环烷酸镍、三异丁基铝、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
及助剂。
阻聚剂(对叔丁基邻苯二酚(TBC)),防老剂为(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
第二章总图运输
2.1 设计依据
《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489-2009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石油化工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SH/T3053-200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压缩机厂房建筑设计规定》
HG/T20673-2005
《化工管道设计规范》
HG/T20695-87
《化工设备管道外防腐设计规定》
HG/T20679-90
《化工工厂总图运输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HG/T20561-94
本项目厂区位于?,厂区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地震烈度等,参考初步设计说明书的“第八章土
建有关气象资料等参考可行性论证
“第六章厂址选择”。
2.2 设计范围
本章主要介绍厂内总平面布置、场内交通运输设计规范及特点。
2.3 厂址概况
2.4 总平面布置
本项目的厂区总平面布置是严格2.1节中所列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的。
并且在进行化工厂总平面布置之前,分析了全厂生产流程顺序、各部分的生产特点和火灾危险性,同时考虑了厂区地形和风向,选择了合理的朝向,使人员集中的建筑物有良好的采光及自然通风条件。
根据设计规范的要求,为了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需要按照功能分区集中布置。
其中工艺装置,在满足生产、操作、安全和环保的要求许可时,应联合集中布置,集中控制,建筑物宜合并布置。
街区需要合理划分,厂区通道宽度需要确定,街区及建筑物、构筑物的布置宜规整。
各类仓库,宜按储存货物的性质和要求,宜合并设计为大体量或多层仓库,并提高机械化装卸作业程度,有效地利用空间。
生产管理及生活服务设施,宜按使用功能合理组合,设计为多功能综合性建筑
设计规范还规定总平面布置应当防止和减少有害气体、烟、雾、粉尘、振动、噪音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污染大的设施应远离对污染敏感的设施,并避免环境重复污染。
产生噪音污染的设施,宜相对集中布置,并应远离生产管理设施和有安静要求的场所。
在进行总平面布置设计时需要预留发展用地,一方面可以使前期建设的项目集中、紧凑、布置合理,并与后期工程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可以满足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工程设施、仓储和管线铺设等相应后期配套建设。
2.4.2 厂区总体布局概述
厂区布置为矩形,东西方向长为223m,南北方向宽为128m,总面积为25994m2 。
厂区南
侧为总厂公路。
本厂区按照功能分区集中布置,即原料输入区、产品输出去、储存设施区、工艺装置区、公用工程设施区、辅助设施区、行政管理区、其他设施区等。
其中,在满足生产、操作、安全和环保要求的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捕集车间和反应车间布置在同一区域内,有利于集中控制和管理。
本设计中,厂区内道路总体呈网格状布置,并均已其走向进行命名(南北向道路称经某路,东西向道路称纬某路,环线道路以其位置命名),易于识记和辨认;主干道(经某路、纬某路和北环路)设计宽度为10米(双向四车道),次干道设计宽度为5米(双向两车道)。
整个厂区的道路及建构筑物都进过严格规划,布置规整。
同时,人流与货流分离,并留有消防安全通道。
本厂区储存设施区分为成品仓库、储水池、原料储罐、球罐区(储存多余的已捕集的二氧化碳)和气柜(烟道气进入捕集系统前的缓冲设备)。
本项目设计将食堂、医疗站以及行政办公场所有效合并,节约了土地。
另外,类似地分别将仪修车间、中心化验室和开发部进行合并,将控制中心和环境监控站合并,将机械修理和电器修理车间进行整合,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本厂区中容易产生噪音和振动的车间被安排在厂区南边,通过停车场以及树林与生产管理区和对安静、振动有要求的场所分隔。
同样的,工艺装置区与生产管理区、生活区之间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并通过树木阻隔噪音。
本项目中在厂区内留有两块发展用地,一块位于西北角的配套用地是用于辅助生产设施及公用工程设施后期建设的;另一块位于东南侧的发展用地是为了满足后期储罐区扩建而保留的。
实际上在工艺装置区,同样预留了一个反应车间,可用于后期其他反应工艺的扩展建设。
图-厂区平面布置规划及特点
2.4.3 厂区面积计算
总占地面积:
建构筑物
道路面积
绿化面积
围墙长度
2.4.4 总平面布置各项技术指标:Table 2-1 化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的各项技术指标
厂区占地面积25,994平方米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9,306.75平方米
道路用地面积13,750平方米
出入口个数3个
绿化面积1,977.72平方米
绿化系数7.61%
围墙长度670米
2.4.5 工艺装置的布置
设计规范要求工艺装置在厂区内布置应相对集中,形成一个或几个装置街区。
本设计中将反应车间和捕集车间集中布置,设置在同一街区内,这样有利于集中铺设公用工程管线以及集中控制管理,而且工艺生产流程顺畅、衔接短捷,紧凑合理,与相邻设施也协调得很好。
除了有利于生产管理和安全防护等优点外,集中布置工艺装置还便于施工、安装和检修。
工艺生产装置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位于散发可燃气体的储运设施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本设计中,人员集中的场所诸如行政办公楼、医疗站、食堂、中心化验室、开发部等等都位于西南角,正处于全年最小频率(东北风)的下风侧。
同时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成品罐区和原料罐区处于工艺生产装置的东北侧和东侧,这一方向上全年的风频率都较低。
控制室的位置应该靠近主要工艺装置或主要控制设备,本设计中的控制中心距离工艺生产区比较靠近,又在一定的安全距离以外。
控制室朝向高压或者有爆炸危险的生产设备区一侧的外墙,应为密闭式或控制室整体采用抗暴型结构。
此外,控制室还应该避免噪音、振动以及电磁干扰较大的场所对其的干扰。
本设计中,使用较多的树木作为隔音屏障,使得控制中心与噪音较大的工艺装置区以及机修/电修车间隔开。
装置区内储罐仅对液化烃、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有特殊要求,对于性质较为稳定的二氧化碳,可以储存与工艺生产装置区的地段内,有利于服务毗邻的对象,储存未用于反应工艺的二氧化碳(可以供应给市场)。
装置区内道路的布置应该满足生产操作、物料运输、设备检修、消防安全和事故急救等的要求下,应力求减少道路的面积;工艺装置的内部道路应与街区外的厂区道
路连接。
此外,工艺生产装置的主生产区不宜进行绿化。
2.4.6 辅助生产及公用工程设施
2.4.6.1 总变电所的布置
设计规范规定总变电所应便于电线路的进出、不妨碍工厂的扩建和发展的独立地段。
当采用架空输电线时,应布置在厂区边缘地带。
总变电站应该布置在易泄漏、散
发?的可燃气体、腐蚀性气体及粉尘的生产、储存和装卸设施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和有水雾场所冬季盛行风向的上风侧。
本布置方案中,总变电站位于全场西侧边缘地带,正位于可燃气体散发区域、储存和装卸设施的西侧,而全年东风频率都较低。
同时,变电站设计远离强振源,与易泄漏、散发液化烃及较重的可燃气体、腐蚀性气体及粉尘的生产、储存和装卸设施也在规定距离(>60米)之上。
2.4.6.2 循环水场的布置
循环水场应靠近主要用户,避免在工艺装置的爆炸危险区范围内;避免靠近火炬、加热炉、焦炭塔等热源体;不宜布置在邻近的变配电所、露天工艺设备、主要运输道路冬季最大频率风的上风侧,并不应布置在受水雾影响而产生危害的设施的全年最大频率风向上风侧。
本工厂中循环水场位于全厂的东北角,远离总变电所和工艺设备区,同时在全年风频率最小的东北风的上风侧,减轻了对易受水雾影响的设施所产生的危害。
2.4.6.3 中心化验室、仪修车间、开发部的布置
按照设计规范的要求,中心化验室、仪修车间应该布置在生产管理区内,不应布置在散发毒性、腐蚀性及其它有害气体、粉尘以及循环水冷却塔等产生大量水雾设施的全年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本设计方案中,将中心化验室、开发部、仪修车间整合到一栋综合多功能建筑中。
循环水场以及可能散发毒性、腐蚀性、易燃性气体的储罐区均远离中心化验室、仪修车间,并且处于相对此楼频率较低风向的上风侧,均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
设计规范还要求中心化验室、仪修车间远离振源,要有良好的朝向,避免西晒。
本设计中,此栋综合楼整体朝南,保证了这栋楼的采光条件,同时该楼为东西走向,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西照。
此外,与强振源区域保持较远的距离,并设有树林作为隔音屏障。
2.4.6.4 机修、电修车间的布置
机修、电修车间宜集中布置在厂区的一侧、靠近人流出入口的地段,并有较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同时应避免机修、电修车间的噪音、振动对周围设施的影响。
本设计方案中机修、电修车间紧邻1号门(人流出入口)和停车厂,具有非常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同时,由于停车厂在空间上的阻隔以及树木作为屏障,使得噪音以及振动对周围设施的影响降至最低。
2.4.6.5 污水处理场的布置
根据设计规范的要求,污水处理厂宜位于厂区边缘或厂区外的单独地段,且地势及
地下水位较低处;并应布置在厂区全年最大频率的下风侧,且应注意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本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以上要求,将污水处理厂设在全场南侧边缘地带,处于全年最大频率的北风的下风侧。
2.4.7 仓储设施的布置
原料、燃料、材料、成品及半成品的仓库、堆场及储罐,应按其储存物料的性质、数量、包装及运输方式等条件,按不同类别,相对集中布置,并宜靠近相关装置和运输线路,且应符合防火、防爆、安全、卫生的规定,为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2.4.7.1 仓库的布置
仓库主要用于存放固体原料,应该设置在邻近主要用户的场所,并方便运输和适应机械化装卸作业;宜布置在厂区的边缘地带,且位于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本厂区中仓库位于东北角,靠近3号门和装卸区,方便运输并适应机械化装卸作业,同时处于厂区全年频率最小风向的上风侧。
2.4.7.2 罐区的布置
设计规范中关于罐区布置的要求较多。
首先,罐区应按照物料性质、隶属关系、操作和物料输送条件,分别布置为原料罐区和成品罐区,其位置应满足工艺生产、储运装卸和安全防护要求,同时应留有必要的发展用地。
本设计中,原料储罐、成品储罐、CO2球罐区分开布置,既邻近工艺装备区,又邻近装卸区,充分满足了工艺生产和储运装卸的要求。
此外罐区正对3号门,方便消防车的出入,达到了安全防护的要求。
设计规范要求液化烃和可燃液体的罐组宜布置在厂区边缘地带,同时应在人员集中场所和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应避免布置在窝风地带。
本设计也满足了这些要求,罐区远离了人员集中场所和易产生明火或火花的机修、电修车间,并处于他们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此外,液化烃、可燃液体罐组,不宜紧靠排洪沟布置;与罐区无关的管线、输电线均不得穿越罐区。
2.4.8 运输设施的布置
2.4.8.1 罐区汽车装卸区的布置
罐区汽车装卸设施应该位于厂区边缘、空气流通的地段或布置在厂区外。
远离人员集中的场所、明火和散发火花的地点及厂区主要人流出入口和人流较多的道路。
本设计中,装卸区设置在厂区的东侧,紧邻3号门(主要货流运输出入口),同时远离人流较多的道路和可能产生明火和散发火花的地点。
2.4.8.2 汽车库、停车场的布置
汽车库、停车场的布置应该靠近货流出入口或者仓储区布置,减少空车程;生产管理及生活用车单独设置车库时,应布置在生产管理区。
本设计中,专用于货物运输车辆的停车场位于装卸台的南侧,卸货后的车辆可以直接停在这片停车场内;而专属于生产管理区的车辆拥有独立的停车场,紧靠1号门和周围各生产管理部门,交通极为便利。
2.4.9 生产管理及生活服务设施
2.4.9.1 厂前区的布置
生产管理区及生活服务设施应根据工厂规模,按其性质和使用功能,宜布置在厂前区。
设计规范要求厂前区布置在厂区的主要人流出入口、与居住区和城镇方便的地点;宜位于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并且环境洁净的地段;建筑群体的组
合及空间景观应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应设置相应的绿化、美化设施,处理好建筑、道路、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的关系。
厂前区的布置体现了一个工厂整体风貌和企业形象,因此我们在厂前区的布置上也
下了不少功夫。
在满足设计规范的诸多要求的同时,我们更多地考虑了建筑风格以
及景观配合的关系
首先,将食堂、医疗卫生站和行政办公楼有效组合成综合性多功能
建筑,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以及生活服务区的整体性。
该多功能建筑的外形方中有圆,避免了外观的单调和死板,并且和中心化验室、仪修车间、开发部的综合楼的建筑风格相呼应。
其次,厂前区多功能建筑从上空看,其外形为英文字母C,表明该企业从事的是与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捕集、利用相关的生产。
同
时这栋建筑从上空看也像一把钳子,包围着象征着地球的蓝色喷泉池,意味通过化学工程的方法解决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的问题。
最后,厂前区多功能建筑正前方是一片草坪,上面会有该企业的标语和图表,可以给初次来访的人们留下极其美好的印象。
2.4.9.2 食堂的布置
设计规范要求工厂食堂布置在厂前区,其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米。
本工厂食堂的设置完全满足了该工厂工人用餐的需求量,同时又保证了其服务半径。
2.4.9.3 自行车棚、停车场的布置
设计规范要求自行车棚应布置在职工存取车方便的地方,自行车棚面积的大小应根据工厂最大班职工人数及当地交通运输条件确定。
同时厂前区宜设置必要的汽车停车场,满足工人及职工用车停放的需要。
本设计中,自行车库紧邻汽车停车场,方便职工切换交通工具,并且这对1号门,出入非常方便。
2.4.9.4 厂区出入口的布置
设计规范要求厂区的出入口不少于2个,人流和货流出入口应该分开布置;主要人流出入口应设在工厂主干道通往居住区和城镇的一侧,主要货流入口应位于主要货流方向,靠近运输繁忙的仓储区,并与厂外运输线路连接方便;主要出入口应设置门卫室。
本设计方案中共设置了三个出入口,分别位于经一路、经四路和纬二路,其中1号门主要服务人流,2号、3号门主要服务物流。
3个出入口均设有门卫室。
2.4.9.5 围墙的设置
设计规范要求建筑为与围墙的间距应大于5米,道路与围墙的距离应大于1米(围墙自墙轴线算起,建筑物、构筑物自最外边轴线算起,道路为城市型时自路面边缘算
起)。
本设计中建构筑物与围墙的最小间距为6.5米,道路与围墙的最小间距为1.5米,均符合规范。
2.5 厂内运输设计
2.5.1 厂内运输设计要求
运输线路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满足生产、运输、安装、检修、消防及环境卫生的要求,线路短捷,人流、货流组织合理;
划分功能分区,并与区内主要建筑物轴线平行或垂直,宜呈环形布置,使厂区内、外部运输、装卸、贮存形成一个完整的、连续的运输系统;
与竖向设计相协调,有利于场地及道路的雨水排除;
与厂外道路连接方便、短捷;
建设工程施工道路应与永久性道路相结合。
2.5.2 本厂运输设计
本设计中,厂区内道路总体呈网格状布置,并均已其走向进行命名(南北向道路称经某路,东西向道路称纬某路,环线道路以其位置命名),易于识记和辨认;主干道(经某路、纬某路和北环路)设计宽度为10米(双向四车道),次干道设计宽度为5米(双向两车道)。
道路宽度均大于3.5米,满足消防车道宽度的要求。
本设计方案中共设置了三个出入口,分别位于经一路、经四路和纬二路,其中1号门主要服务人流,2号、3号门主要服务物流。
本设计中,装卸区设置在厂区的东侧,紧邻3号门(主要货流运输出入口),同时远离人流较多的道路和可能产生明火和散发火花的地点。
专用于货物运输车辆的停车场位于装卸台的南侧,卸货后的车辆可以直接停在这片停车场内。
而专属于生产管理区的车辆拥有独立的停车场,紧靠1号门和周围各生产管理部门,交通极为便利。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人流与货流的分离。
厂内所有的道路最窄处不小于 3.5m,可允许检修车辆的通行及确保消防车能够迅速地抵达失火地点。
本厂地面全部达到无土化,地面以水泥和柏油两种组成,可以承受最大载重汽车引起的压力,同时利于清洁。
图- 厂区道路运输规划特点
第三章?系统工艺流程及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