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高耗 能 、高 排 放 行 业 和 产 能 过 剩 行 业 的 贷款 。货 币 当局在 短期 内可 能不 会动 用利
经济阪复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对世界经
济 增 长的贡 献度 将会 在较 长时 期 内稳居第
一
作 会议 提 出 “ 把 加 快 经 济 发 展 方 式转 率 、存 款准 备金 率等 传统 工具 ,而主要 通 要 变 作 为 深入 贯 彻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的重 要 目标 和 战 略举 措 , 把 保 增 长 和 促 转 变 有 过信 贷 政策 的动 态调 整等 措施 来实 施适 度 宽松 的货 币政 策 ,同 时对投 机性 购房 的信 贷政 策将会 明显 从 紧。 第 三 ,加大 经 济结 构调 整力 度 ,提 高 经 济 发展质 量和 效益 。进 一步 扩大 居 民消
首 先破 冰 而 出的 中 国经济 ,将在 “ 危 机时 代”呈现 怎样 的 发展 趋 势 ,也成 为众人 关注 的焦 点。 后
“ 危机 ’ 后 ’时代 的 中 国经 济 发 展 趋 势
文/金三林
随 着我 国经济 企 稳 向好 ,其 他 主要 经
济 体逐 步 复苏 ,2 1年全 球 经济 、我 国 经 00 济 都将 全 面进 入 “ 后危 机” 时 代 。 “ 后危 机 ”时 代 ,全 球经 济 、 中国 经济 都 会 出现
力度 ,支持 重点 领域 改革 。投 资资 金将 保 持适 度增 长 ,但 重点 用于 完成在 建 项 目,
整 ;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进一
步夯 实 “ 农 ”发展基 础 ,完 善强 农惠农 三
界 各 国还就 加强 全球 金融监 管 、改 革 国际 金 融机 构达成 共识 ,这 些都 势必 对 全球 金 融体 系产生 重大 影响 。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机 ”时代 中 国 经 济 发 展 的 基 本 特 征 。 关键 词 :后危 机 ” 代 ; 国经 济 ; “ 时 中 以转 型 促 崛 起
中 图 分 类 号 -2 1 F 0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4—8 2 2 1 0 —0 0 17 4 5( 0 0) 5 0 1—0 3
取代 G 7成 为 国 际 经 济 协 调 的 主 要 场 所 , 志 着 全 标
球治 理模 式也在 发 生深刻 变化 。 3 全 球 金 融 体 系 面 临 重 大 变 革 。金 融 危 机 弱 .
加 快 发 展 阶 段 , 素 供 给 条 件 较 好 , 内 需 求 潜 力 要 国
巨 大 , 能 保 持 8 ~9 的 增 长 速 度 。 但 是 我 国 仍 % %
“ 危机" 后 时代 的 中 国经 济发展 趋 势
金 三 林 ,
( .北京大学 经济学院 , 1 北京 107 ;.国务 院发展研究 中心 信 息中心 , 0 8 12 :0 0年 全 球 经 济 、 国 经 济 都 将 全 面进 入 “ 危 机 ” 代 。 世 界 经 济 增 长 模 式 和 发 展 格 局 21 我 后 时 将 会 发 生 深 刻 调 整 , 国 崛 起 面 临 着 新 的 重 大 机 遇 。 “以 转 型 促 崛 起 ”正 在 成 为 中 国 经 济 发 展 中
和 应 对 气 候 变 化 催 生 了 以低 碳 经 济 和 “ 联 网 ” 物 为 代表 的新 技术 革命 , 色 经 济 和智 慧 地 球 有 望成 绿
为 全 球 经 济 新 的 增 长 点 。 西 方 发 达 国家 均 把 新 能 源 、 能环 保 、 联 网 、 一 代 互 联 网等 新 兴 产 业 节 物 下 提 升 到 国家 战 略 高 度 , 力 扶 持 其 发 展 。全 球 新 大
试析“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转型发展趋向
宏
2 0 0 8 年下半年 以来 ,由美 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 暴, 快速席 卷整个 国际金融 市场 , 演变 成全球性 金融危 机 , 致使 世界经济形势急剧恶化。金融危 机像 多米诺骨牌一样 , 从局部蔓 延到全球 , 致使发达 国家经济几乎整体 陷入衰退 。 在这样的背景 下, 后危机 时代 如何有效应对 国际金融 危机的影响 , 保 持经济持 续稳步增长 ,成为我 国政 府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中必须要 正视 、 关注 和解决 的迫切而现实 的问题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促进经济结构 的调整 经济发展方式作 为经 济学的重要范畴 ,是指通过 生产要素 变化包括数 量增加 、 结构变 化 、 质量改善 等 , 实现经 济增长 的方 法和模式。长期 以来我 国的经 济发 展主要 以高投入 、 高消耗 、 高 污染 、低效益 的方式进行 产出 ,还是一种粗放型 的经 济发 展模 式, 我 国的出 口贸易品主要 以劳动密集 型产 品为主 , 依靠 大量的 资源 和大批 廉价 劳动力 的投入 来换 取产 品在 市场 上 的价格 优 势。而此次金融危机从金融领域很快蔓延到实体经济 , 世界经济 增速 放缓 , 财 富总量缩减 , 这一 方面使得列为 中国出 口前 三位的 三大经济体市场对我 国进 口需求 大幅减少 ;另一方 面由于金融 危机 带来 的美元疲软和人 民币升值 , 使 得我 国出 口 企业产 品的 价格 优势不在 , 企业 出口受到抑制 。 金融危机的冲击使 得大量劳 动密集型企业 , 特别 是沿海大量加工制造型企业 破产 , 大量农 民 工失业 , 这使得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 、 优化产业结构成为必然 。一 是要转变产业发展思路 ,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根据 不同产业 自身具备 的特点 , 逐渐转 变产业发展 的思路 , 将依赖 出 口拉 动经 济 的外需 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为依靠 消费 、 投 资、 出口联合拉 动 的经 济增 长模 式 ;推进粗放型经济发展模 式转变成集约 型经济 发展模式 。此 外 , 大力发 展第 三产业 , 可以有效缓解各产业之 间 资源分 布不均 的问题 , 促进各 产业之间协调发展 。 目前 , 发达 国 家 的服务企业 正在积极开发服务产业链 中的高端部分 ,而将一 些如后勤办公 、 商务业务 、 咨询分析等非 核心业务进行外包 。这 就为 中国服务 业与国际接轨 、提高 自身 服务水平提供 了很好 的 契机 。 我们应该积极培养一批熟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 、 高素质 和 高技术创新能 力的人才队伍 , 逐步完善现代服务业 的人才结构。 二是要积极进行 自主创新 , 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当前 , 经济全 球化使得各 国之间的竞争 日益加剧 ,而竞争 的核心在于高科技 产业 的竞争 。因此 , 我 国要 紧紧抓住科技发展这一重要 机遇 , 大 力提高 自主创新 能力 , 充分发 挥政府和市场 的双重调 节作 用 , 营 造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 。 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 , 加大对高新技术 的支持力度 ,重点 突破 制约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后危机时代中国吸收FDI的趋势分析
后危机时代中国吸收FDI的趋势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FDI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它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中国吸收FDI的规模不断扩大,外商投资额连创新高。
然而,2008年,因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继而演变成全球的经济危机改变了这一趋势。
进入“后危机时代”后,FDI更是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带了重大的影响。
一、当前全球FDI发展态势受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FDI流入量从2007年*****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下降到2008年的*****亿美元,下降幅度为14.25%。
截至2009年底,全球FDI流入量在2008年的基础上再次下降34.35%,降至*****亿美元。
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联合国贸发组织)预测,全球FDI流入量在2010年将会回升至1.2万亿万美元以上,2011将进一步升至1.3~1.5万亿美元,2012年则向1.6~2万亿美元挺进。
经济危机的爆发促使全球FDI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发展中和转型期经济体作为全球FDI目的地和来源地的相对重要性预计将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在经历了6年的连续增长之后,FDI 在发展中和转型期经济体的流入量于2009年下滑27%,降至5480亿美元。
虽然FDI出现了收缩,但是这一类别表现出的危机抵抗能力却强于发达经济体,其下降幅度低于发达国家(44%)。
发展中和转型期经济体在全球FDI流入量中所占份额持续上升,2009年,有史以来第一次吸收了将近半数全球FDI流入量(42.9%)。
在这最大的FDI接受国中,中国于2009年上升至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在全球FDI接受国位居前6位的目的地中,有半数为发展中或转型期经济体。
其次,初级部门、制作部门和服务部门这三个部门的FDI不约而同出现了下滑。
制造部门的FDI受挫最大,该部门的跨国并购与2008同比下降了77%,初级部门和服务部门的跨国并购交易的收缩幅度相比要稍微低些,分别为47%和57%,以致初级部门和服务部门在全球跨国并购交易中所占的份额不断扩大,而制造部门所占的比例大幅度缩减。
世界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和影响
世界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和影响随着全球变暖和能源危机的威胁日益加剧,世界各国纷纷转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既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也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是指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来实现经济增长的一种经济模式。
本文将讨论世界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其对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的影响。
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低碳发展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例如,欧盟已经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能源效率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并制定了具体的减排目标。
其次,新能源产业正在迅速崛起。
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在全球能源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此外,低碳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也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最后,公众对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视和需求的增加,也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并逐渐采取了一系列的低碳生活方式,如减少使用塑料袋、选择公共交通等。
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以及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社会层面,低碳经济的发展为就业市场提供了新机会,尤其是在新能源产业领域。
同时,低碳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结构的转型,鼓励人们过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在经济层面,低碳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增长,还促进了科技创新和投资活动。
而且,低碳经济的发展也降低了能源依赖和能源价格波动对经济的冲击。
在环境层面,低碳经济的发展显著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并保护生态环境的改善。
此外,低碳经济的发展也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推动了城市绿色化和可持续交通的发展。
然而,低碳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转型期的成本巨大,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
此外,由于低碳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需要加大科研力度和创新能力。
同时,对于一些传统能源产业来说,低碳经济的发展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冲击,需要采取合理的转型政策,以减轻其影响。
后危机时代西部如何实现绿色经济发展
我 国经济发展 模式强制 性 的 由 出 口导 向型 向 消 费拉 动
— —
● … Ⅲ .
型 转 变
我 国经济 发 展 强制 性 由出 口导 向型 向消费拉动 型转 变 ,这
是一个长期 的过程 。出口导 向型
模式 ,主要体现在两头在外 ,把
污染留 了下来 ,还加大 了碳排放
型增长的模式转变。
源 消耗脱钩 ,又能实现绿色复苏 的低碳 础设施建完了 ,城市化早就完成了 ,我 们还没有完成 ,还有城市可 建,铁路 、
刺激 经济政 策不 可能 持续 、世界 经济成为 当前的全球性共识 。
贸易保 护主义抬头 、原材料价格上涨 、
发 展低碳 经 济正在 成 为各 国在后 地铁 ,我们不缺增长点 。因此 日本的振
却依然无法有效解决经济与环境 问题 ,
说 明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经济发展 只重 十年 内投入1 5 O 0 亿美元发展新能源 ,创 来看 ,这时候 世 界价 值体 系在发 生变
制造业 ,长期忽视 了服务业。 造5 0 0 万个就业 岗位 ;欧盟提 出能源气 化 ,新的市场在形成 。对企业而言 ,既
技术都是引进而不是转让。
各地 亦 陆续 公 布年 中报 告 。 中西部 板
块整体G D P 增 幅均超过 1 0 %,内蒙更 以 取得 了积 极进 展。但原油加工 、钢铁 、
1 6 . 2 %的速度备 受关注 。 “ 东低 西高 ” 乙烯 等的单位 产品综合能耗都高干 国际
‘
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有直接影 响,也将 到来 ,对西 部大开发而言是难得的历史
短期 给我 国带来 严 峻的挑 战 ,中
对 中国现有的发展模式构成直接挑 战。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其次,应注重开发“城市矿山”问题。
所谓“城市矿山”是指城市中各种可以回收利用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以及其他废弃物资。
“城市矿山”的资源单位含量往往比自然界中矿山的资源单位含量更为丰富。
研究数据显示,一般的金矿开采1吨金砂仅能提炼出5克黄金,而从1吨废旧手机中,可以提炼400克金、2.3公斤银、172克铜;从1吨废旧个人电脑中,则可提炼出300克黄金、1公斤银、150克铜等稀有贵重金属。
自然界的矿产资源总有枯竭之时,而“城市矿山”却可以循环利用。
以天津市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为例:这里一年回收加工的原材料铜50万吨、铝25万吨、铁30万吨、橡塑材料30万吨,其他材料15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矿山”。
据报道,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多年来大力发展废弃塑料、五金、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产业,成为全国起步较早、规模较大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加工基地。
目前全镇总人口13.9万人,仅发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加工一项就可以保障6万多人就业和10万多人的生活出路。
由此可见,开发“城市矿山”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因开采原生自然资源和冶炼矿石时所需要的能源消耗,还能减轻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所以,在正确的政策引导下,开发“城市矿山”必将成为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之一。
再次,要开发低碳居住空间,提供低碳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低碳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低碳建筑这个单元,发展低碳建筑要从设计和运行两个方面入手。
在建筑设计上引入低碳理念,如充分利用太阳能、选用隔热保温的建筑材料、合理设计通风和采光系统、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
在运行过程中,倡导居住空间的低碳装饰、选用低碳装饰材料,避免过度装修,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家用电器,鼓励使用高效节能厨房系统,从各个环节上做到“节能减排”,有效降低每个家庭的碳排放量。
城市交通工具是温室气体主要排放者,发展低碳交通是未来的方向。
一是大力发展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慢速交通系统。
低碳经济与中国的发展路径
• 在2030-2040年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达 到峰值。但是其人均排放的峰值不仅低于 工业化国家历史峰值,而且低于美国2030 年的排放水平(根据美国目前的减排承诺 预测,2030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为1012吨),接近于英国2030年的排放水平。
不同领域对减排的贡献(单位:亿吨二氧化碳)
产业结构调整、物理能效提高减排贡献很大,2020年、2030 年、2050年贡献分别在60%,62%和57%。能源结构优化的 贡献,由2020年的16%逐步提高到2030年的24%和2050年
法国
着力发展可再生能源。2008年11月,法国环境部公布了一揽子旨在发展可再生 能源的计划,该计划包括50项措施,涵盖生物能源、风能、地热能、太阳能 以及水力发电等多个领域。同时,法国宣布建立200亿欧元的“战略投资基 金”,主要用于对能源、汽车、航空和防务等战略企业的投资与入股。
美国
主要国家经济刺激计划中的绿色投资
• 纽约州能源办公室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同样的发电量, 纽约州风力发电企业创造的工作机会要比火电厂多27%, 比天然气电厂多66%。
可再生能源部门的就业
避免碳锁定和路径依赖 避免出现高耗能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城市基础设施。
主要耗能设施的生命周期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
中国2050情景构架
Scenario Framework
• 人们越来越关注转型所带来的潜在经济、 社会和政治效益,是获得更好发展的历史 机遇,而不是其成本。
• 到2050年,全球低碳产品的价值每年至少会有 5000亿美元甚至更多(斯特恩报告)。
•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估计,要把二氧化碳浓度控 制在450ppm以下,投资必须比“一切照旧”模 式增加18%,到2050年平均每年要增加1万亿美 元。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它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
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
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正成为全球关注热点。
这对中国是压力,是难得的机遇,但也是挑战。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鱼与熊掌兼得,需要的是一种观念的转变和坚持长期努力的耐心。
从长远看,探索低碳发展之路不仅符合世界能源“低碳化”的发展趋势,而且也与我国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致性;我们存在利用发展低碳经济的机会,另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发展道路需要相当的额外成本和大规模采用低碳相关技术,这将有可能延缓我们的现代化进程。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来推动。
这一过程的代价是巨大的,教训也是深刻的。
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也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近期看,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不仅是建设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确保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
从长远看,发展低碳经济更是着眼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
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机遇一:中国正在走一条赶超型或压缩型的工业化道路,已进入工业化中期。
世界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和影响
世界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和影响2010-4-17 19:23李艳君【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已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同。
全球金融危机促使世界经济加速向低碳化深入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实现全球减排目标、促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主要发达国家凭借低碳领域的技术和制度创新优势,加紧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构筑世界新一轮产业和技术竞争新格局。
我国传统的高碳经济和外贸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向低碳经济转型势在在必行。
一、主要发达国家加快低碳经济转型,构筑全球竞争新格局(一)大规模投入低碳领域,促经济复苏,培育新增长点。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欧盟和日本推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都将低碳领域作为投资的重点。
1 美国奥巴马政府推行绿色新政,培育新能源产业。
2009年2月,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签署《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实施总额为7872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内容包括开发新能源、节能增效和应对气候变暖等方面。
其中,开发新能源为核心内容,与开发新能源相关的投资总额超过400亿美元,按计划,在未来三年内,美国可再生能源的产量将翻一番;制定严格和实施的汽车排放标准,大力促进绿色建筑等的开发,以及建设全新的智能电网;通过一系列节能环保措施,发展低碳经济,在全球应对气候变暖问题上掌控主导权。
奥巴马政府以开发新能源为核心的绿色新政并非仅追求经济复苏的短期目标,更着眼于经济的未来,培育新能源产业,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重振美国经济。
2 欧盟促经济复苏与低碳经济转型战略结合。
在德国、英国等多个欧盟成员国先后出台本国经济刺激计划后,欧盟委员会为协调各国行动,最大限度发挥各国经济刺激举措的潜力,以形成规模效应,于2008年12月,推出总额为2000亿欧元的(约合252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其中,为实现欧盟发展低碳经济的“三个20%目标”(2007年,欧盟提出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减少20%,将可再生清洁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费量减少20%。
低碳经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下 闭幕 。哥本哈根会议结束之后, 在温室气体 减排面 临更大压力 的情况下 , 中国应如何 变压力为 动力, 动低 碳经 推 济的发展 , 既是履行 中国减排 国际承诺 的要求 , 也是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必然选择。但是 中国的低碳 经济之 路面临着诸 多挑战 ,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气候 影响和碳减 排的背景 下, 在 中国应 当采取措 施积极应对 , 出一条适合 走 自身情况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 积极参 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 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 新进展。这既是兑现总理在 哥本 哈根气 候大会上的郑重承诺 , 也是我 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 和发展模式 , 包含低碳 产业 、 低碳技术 、 低碳城市 、 碳生活等一 系列新 内容。它 通 低
过大幅度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大规模 使用 可再生能源与低碳 能源 , 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 术 , 建设低碳社会 , 维护生态平
衡 。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 、 生活方式 、 价值观念 、 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 的全球性革命 , 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 高碳 能源转 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 内容主要体现在 : 1 工业方面 , () 提高 能源和资源的利 用率 , 发展清洁生
低碳经济 、 低碳技术受到世 界各 国关 注的原 因首先在 于全球气 候变暖 的事 实 。全球 气候 的变 化 , 仅仅是 一个环境 问 不
题, 它已经开始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 2 0 06年 1 3 O月 0日, 国政府正 式发布 了由前世界银行 首席经济学 家尼古拉斯 ・ 英 斯特恩主持完成的评估报告 , 这份名为《 从经济角度看气候变化》 的报告对全球变 暖可能造成 的经济影响 给出了迄今为止最 为清晰的图景 :如果在未来几十年 内不能及 时采取行动 , “ 那么全球 变暖带来 的经 济和社会危机 , 将堪 比世界性大 战以及 2 O 世纪前半叶曾经出现过 的经济大萧条 。届时 , 全球 G P 国内生产 总值 ) D( 的五分之一都有可能灰 飞烟灭 ” P C 联合 国政府 。IC (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低碳经济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必然选择,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面临国际社会要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巨大压力,还因为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国内环境,避免技术和资本的锁定效应。
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未来温室气体排放趋势及影响因素,然后分析了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障碍与困难,最后提出中国必须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007年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科学评估报告发表以后,尤其是“巴厘路线图”达成以后,人类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国际社会的主流话语,而发展低碳经济则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并逐渐成为各国各级决策者的共识。
在世界各国都积极朝向低碳经济迈进的同时,中国走低碳发展道路也具有重大的内外驱动力。
未来10~15年,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时期。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既面临机遇,更需要迎接挑战。
一、中国温室气体排放趋势与影响因素虽然低碳经济的术语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文献[1]中就曾出现,但学术界对低碳经济概念,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
对于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还是一种发展模式,或是二者兼而有之,学术界和决策者尚未有明确的共识。
实际上,各种关于低碳经济的论述并无矛盾之处。
对于低碳经济概念认识上的分歧,主要在于对低碳经济和低碳发展概念的混淆使用,其实两者是有机统一的互补关系。
低碳经济是人文发展水平和碳生产力(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同时达到一定水平下的经济形态,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共同愿景(Global shared vi-sion)。
①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就是低碳发展的过程。
低碳经济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
试论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En e p i n t u e 0 5 g 2 tr rs i s t t,2 0 p l e i 2 Ak o To o aTh tt me tt n r , 4 F b u r 0 0, u r in . i y d . e s e n Co g  ̄s 2 e r a y 2 1 g a d a . a o
● 经 济 观 察
《 经济 ̄}00 ¥ 2 1 年第 7 期
试 论 中 国 低 碳 经 济 的 发 展 道 路
2 0 年我 国汽车产销分别为 1 7 . 09 391 0万辆 和 16 . 万辆 , 为世 34 8 4 成 界上最大的汽车产销国, 如何保证汽车质量 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理 由之一是 2 0 年我国共 收到用户对汽车有关 的有效投诉 8 1 例 , 09 5 5 比上 年上升 3 .%。其 中质量问题投诉 占 4 .%, 97 58 服务问题投诉 占 1.%, 23
C k Ou
3 eryK. ie h o oaW a 【 AlGrw— lE uao - J .fe Lkr T eT y t y M] c a Hi d ct n V l i
Eu o , 0 4. r pe 2 0
4 e i gtn Cri ma a e n o y t’s o gsi T eW a J f K n s . is n g me t t o s n To oa t n ut h l S r . l S e t o ra, e r ay8 2 1 r J t e un l F b r , 0 0 u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发展趋势--陈文通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发展趋势中央党校经济学部陈文通大家早上好。
这个题目是一个比较大的题目,含义也不是很统一,所以这个题目还是不是很好讲。
首先要对这个题目做个解释,然后是对国际经济做个判断,第三就是对我国经济的基本问题,第四个是我国经济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第五个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对策。
这个涉及到危机这一段时间演变发展后的问题。
我们除了受到外界影响外,还要讲到国际的影响因素。
这个题目我想先简单一下。
我考察了一下,最先提出这个问题的是樊纲。
他最初是在去年九月份事讲到这个母体,以后列财经大学的党委书记他也讲这个问题,他没有去解释,但是讲到发展的问题。
他讲了以后,新华社的就去报到,还有其他媒体报道。
现在我想把定义还是解释下,供大家参考。
“后危机时代”的定义。
金山词霸—汉语爱词霸网站,“汉语词典”:它讲“后危机”时代是指随着危机的缓和,而进入相对平稳期。
但是由于固有的危机并没有,或是不可能完全解决,而使世界经济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是缓和与未知动荡并存的状态。
就这次经济危机来看,世界经济已趋于好转,有些国家已经实现了经济的正增长,但是经济危机的根源并没有消除,也不可能消除。
因此有可能出现再次的经济衰退。
但是这个概念还不是特别明确。
谈到钱和后这个概念。
“后危机时代”概念的提出。
7月29日,文新传媒(网)报道,了望东方周刊刊登文章,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遇》。
樊纲认为:“我相信,中国经济复苏趋势已经形成了,而且能够持续下去。
”“现在到了讨论‘后危机时代’各种问题的时候了。
”然后到11月30日新华网报道,题:《“后危机”时代咋投资?》内容:11月27日,南京大学党委书记、经济学家洪银兴,在第二届中国(南京)金融博览会上作主题演讲,指出:“中国目前已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
”“危机已触底,前景明朗;抵御危机的各种扶持政策还在,投资成本低。
”因此,“这个阶段是最好的投资时期。
10月27日,新浪网—新浪财经:“2009中国汽车发展论坛”,年度主题:“世界汽车变局下的中国机会”。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企业的低碳转型分析
3 ・ 7
V 1 2 No 1 o .4 .
J u n lo n a oy e h i l g o r a f Ha d n P ltc n c Col e e
Ma . 0 r2 1 1
中国是制造 业大 国 , 称为 “ 界工 厂” 被 世 。一方 面 , 发达 国家 不断将 高能 耗 、 污 染 、 排放 的制造 业 高 高 转移 到 中国 , 在减 少它们 自身发 展低 碳经济 的代 价 的同时 , 加 了 中国 的能源 消耗 和 温室气 体 排放 。另 增
摘 要 : 国际金 融危机 尚未结束 、 在 全球 气候 变暖 问题 日趋 严 重 的背 景 下 , 碳 经 济被 各 国政 低 府提 上 了议 程 。通过 对低碳 经济 的背景 、 中国低 碳 经 济 的发展 现 状 和 中国企 业 所 面临 的 问题 的 阐述 , 用 S T企 业战略 分 析 方 法 , 中 国企 业 进 行低 碳 转 型 的优 势 、 势 、 会 和 威 胁 运 WO 对 劣 机
需求 和温室 气体排 放都 将呈 增长 态势 。 因此 , 中 国的实 际情 况来 看 , 国企业 的低 碳 转型 仍有 很 长 的 从 中
路 要走 , 临的 问题依 然严 峻 。 面 ( ) 二 后金 融危 机 时期 中 国企业 所 面临 的问题 () 1 高碳模 式
收 稿 日期 : 0 1 0 0 2 1 — 3— 9 作 者 简 介 : 振 宇 , , 北 灵 寿 人 , 山 大 学 岭 南 学 院金 融专 业 本 科 生 。 张 男 河 中
业 拉动率 仅为 3 6 % 。赖 于工业 , 而低 能耗 的第 三 产业 所 占 比 重较低 。这就导 致 了 中国在高速 发展 的过程 中必将 伴 随着 高 能源消耗 和 高排放 。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
圜
二=
=二
F rfo t o er n
G r e Fi nc a ys e e n na i lS t m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绿色盒融体系的发展趋势
巴 曙松 严 敏 吴 大义
在 全 球 气 候 变 暖 的 背 景 下 ,低 “ 碳 经 济 ” “ 碳 技术 ” 、低 臼益 受 到 各 国
促 进绿 色产 业的发 展 。
优 惠 利 率 的贷 款 扶持 ,对 高 能耗 和
高污 染 的企 业 贷 款 实施 限制 ,并 以
高利率 实施 惩罚 。 0 7年 7月 , 保 20 环
总局 、 民银 行 、 监 会 联 合发 布 了 人 银
产 业 发展 上 ,已是 当前在 低 碳 经 济 起步 阶段 需要 努力破 解 的课题 。 二 、 系构 建 的必要 性 体 低 碳 经 济 的前 景 为经 济 的可 持 续 发展 带 来 了 希望 ,催 生 了低 碳 金
之 后 的 又一 次 重 大进 步 。通 过 低 碳
经 济 模 式 与低 碳 生 活 方 式 ,使 价 值
观 发 生 变革 ,为 迈 向生 态 文 明 走 出
一
方面的障碍。因此 , 中国正处于经济
增 长 机 遇 和 低碳 转型 的两难 选 择 之 中 ,我们 必须 既遵循 经济 社 会 发 展
暴 。 由 于 后 三 者 刚 刚 起 步 , 规 模 和 且
作用 比较 有 限 ,绿 色金 融 主 要 方式 是绿 色信 贷。 绿 色 信 贷 是 指 金 融 机 构 对 研 发 、 产 治污 设 施 , 事循 环经 济 生 生 从 产 、 色 制造 的企业 或者 机 构 , 供 绿 提
融 。低 碳 金融 将 赋 予 低碳 经 济 新 的 内涵 。金融 作 为一 国经济 的核 心 , 在
中国低碳经济之路——四万亿投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的财税政策思考
,
措施 。 半个 多月之 后的 1 ” 1月 5 日四万亿的 刺激计划应 声出台 。
3低 碳 经济 ——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的新 选 择
图 表 1 4万 亿 投 资 比 重 1 2 4万 亿 投 资 的 动 向 比 重 及 分 析 . 从 图表一 中的数 据显示 , 4万亿 元投 资 中,5 0 10 0亿元 将 用于 铁路 、 公路 、 场 等 重 大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和 城 市 电 网 改 造 。 作 为 一 个 发 展 中 的 大 机 3 1低 碳 经 济 简 介 . 为应对 气候变化 给人类生存 环境带来 的巨大挑 战 , 低碳经 济的 概念
【 关键 词 】 低碳经济 ; 四万亿投资动向; 产业结构调整; 财政税收政策
中 图 分 类 号 :80 F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9 8 8 (0 0 0 — 0 5 0 10 — 23 2i )1 0 2 — 2
( 据 来源 : 研 网 ) 数 国 从图 2可 以看出 ,2 0 0 3年 以来 , 源消 费与 GD 能 P增 速 明显加快 , 都 达到 1% 以上 , 其是 2 0 0 尤 0 3至 2 0 0 5年 , 源 消费增 长速度 超过 了 GD 能 P 的 增 速 , 要 原 因 是 这 三 年 投 资 增 长 过 猛 , 工 业 在 工 业 中 的 比 重 明 显 主 重 上升 。全 社会 固定 资产投 资连续 三 年增 长 在 2 % 以 上 , 铁 、 6 钢 水泥 、 化 工、 电力等高耗能 产业迅速扩 张 , 高耗 能产品产量 大幅增长 , 从而造 成能 源消 费量增长加快 。 同时 , 根据中 国的能源资源条 件 、 发情况和供 需变化来 判断 , 开 我国 高碳经 济结构仍 占主导地位 。受资源禀 赋的限制 , 煤炭的生 产和消 费在 未来 2 0—3 0年 还 将 继 续 增 长 。2 0 0 6年 , 国 煤 炭 消 费 已 “ 居 ” 球 第 中 稳 全 其 中生产 占 当年 全 球 总量 的 3 . % , 费 占 当年 全球 总 量 的 3 . 91 消 8 6 , 放总量仍到 当年 全球 的 1 . %。据 测 算 , 燃烧 一 吨煤 炭 会产 % 排 46 每 生4 1 . 2吨 的 二 氧 化 碳 气 体 , 石 油 和 天 然 气 每 吨 多 3 % 和 7 % 。 虽 然 比 5 5 根据 “ 同但有 区别 的责任 ” 则 , 共 原 中国并不 需要 承担具 体减排 义 务 , 但 由于 C 2排 放数量 的快速增长 , 0 发达 国家 要求 中国参与温室气体 减排或 限排承诺 的压 力与 日俱增 。 20 0 9年 4月 2号 , 胡锦 涛总书 记在 G 0峰会 上的发言 指出 , 2 应该大 力推动 国际新兴产 业合作尤其 是节能减 排 、 环保 、 新能源 等领域合作 , 积 极培 育世界经 济新 的增长 点 , 力加强 国 际科技 合作 , 分依 靠科技 进 大 充 步的 力量 , 不断增 强世界经 济增长的 内在动力 。这 更是进一 步明确 了我 国 当前 经 济 的 调 整 与 发 展 方 向 。 由此 , 4万亿投 资不仅担负 着扩大 内需 , 动经 济的职 责 , 拉 更担 负着 调整我 国产业结构 , 促进我 国经济 向低碳经济转 变的重大使 命。
低碳经济发展趋势
收 稿 B期 :2 1-11 。 0 00 —2
作者 简介 :廖 健 ,硕土 ,高级1 程师 ,19 年毕 二 97
业 于石 油 大学 ( 京 ) 机 化工 专业 。主要 从 事石 北 有
从 低碳 经 济 概 念 的发 展 看 ,虽 然 是 “ 候 变 气
对 人 类 生存 和 发 展 的严 峻 挑 战 ,以 及未 来 能 源 安 全 。低 碳 经 济产 生 的根 源 可追 溯 到 1 9 年 的 《 92 联
合 国气候 变 化 框 架公 约 》和 1 9 年 的 《 都 议定 97 京 书 》。 《 合 国气候 变化 框 架 公 约 》奠 定 了应 对 联
目前 发达 国家 等 发展 低碳 经济 ,除 寻找 新 的 经 济 增 长 动力 外 , 已将其 作 为 未 来 引领 世 界 经济
发 展 的新 的 突破 口。 目前 ,他 们 不 仅提 出 了明确 的 战略 和 发展 目标 ,并从 政 策 框 架 和立 法 方 面予 以推动 和保 障 ( 见表 1 详 )。 例 如 ,英 国2 0 年 确 定 实 施 “ 碳 经 济 ” 03 低 战略 ,2 0 年 又正 式 通 过 《 候 变 化法 案 》 ,同 08 气
低碳经济发展趋势
廖 健 朱 英 张 婧 单洪青
( 中国石化 集 【公 司 经济技 术研 究 院 ,北 京 10 2 才 ] 0 09)
摘
要 :分析 了低 碳 经 济 发 展 对 世 界 经 济 的影 响 ,介 绍 了世 界 主 要 国 家和 跨 国石 油 化 工 公 司 发 展 低碳 经济 的措 施 ,研 究 了 中 国发 展 低 碳 经 济 的 政 策 取 向 。
下 ,通 过技 术 创 新 、制 度 创 新 、产业 转 型 、新 能 源 开 发 等 多种 手 段 ,尽 可能 地 减 少煤 炭 石 油 等 高
中国经济发展新路径——低碳经济
一
场能源 革命 。建 立 一种较 少排 放温 室气 体 的经 济发 展模 式 ,减缓 发达 国家 的工业 化过 程 不 同 ,发 达 国家 工业化 百 年来分 阶 段 出现 、
“ 碳经 济 ”概念 首 先由英 国提 出 ,其 实质 是能 源效 率和 清 洁 2 0 年 达  ̄6 .% ,增 长 势头 迅 猛 。 电 力 、钢 铁 、机 械 设 备 、汽 低 03 t 35 J 能 源结 构 问题 ,核 心 是能源 技术 创新 和 制度 创新 , 目标是 减缓 气候 车 、造 船 、化 工 、 电子 、建材 等 工 业 成 为 国 民经 济 增 长 的 主要 动
电 ;作 为二次 能源 的氢 能 , 目前 离利 用风 能 、太 阳能 等清 洁能 源提 之 间 以及 同社会 经济 发展 之 间互 相影 响 ,已经 危及 国 家可持 续发 展 取 的商业 化 目标还很 远 ;以大量 消耗 粮食 和油 料作 物 为代价 的 生物 的基 础 。现 有 的研究 足 以表 明 :中国 的环境 污 染和 生态 破坏 带来 的 燃料 开发 ,一定 程度 上 引发 了粮 食 、肉类 、食 用油 价格 的上 涨 。从 经济 损 失 是 相 当 巨大 的 ,按不 完 全 的 保 守估 计 ,就 相 当于 GD 的 P
商 业 角
中国经济发展新路 径——低碳 经济
一金 雨 张冠初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 要 ] 当前 , 气候 变暖 是全球 气候 变化 的主要特 征 ,而且 成 为世界 各 国共 同面 临的危机 ,低 能减排 是应 对 气候 变化的 最佳模 式 。 摘 中 国作 为最 大的发展 中国 家,在应 对 气候 问题上 起 着重要 作 用。如何 找 到最 适合 的经 济发展 路径 ,是 中国经 济发展 的 关键 。本 文介绍 了低 碳 经济 的 内涵 ,以及从 内求 外需 两方 面说 明 中国走低 碳 经济 的必要 性 。 [ 关键词 ]低 碳 经济 低碳 发展 经济发 展路 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危机时代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陈柳钦【摘要】后危机时代,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要加快构建和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框架、社会行动体系和规划体系;探寻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途径;加强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支持,积极发展碳金融市场,构建碳金融体系;要积极鼓励技术创新,鼓励低碳友好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与应用;,等等。
【关键词】能源;气候;低碳;低碳经济“后危机时代”如何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正日益成为各国关心的问题。
未来世界经济摆脱危机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在哪? 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节能和新能源技术的突破,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
从当前看,实体经济的调整已非纸上谈兵,最可能的调整方向,是结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向有别于传统实体经济的新经济形态转型———发展低碳经济。
在“后危机”时代低碳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力。
金融危机催生了以低碳经济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低碳复苏有望带动全球经济找到新的增长点和动力。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
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
低碳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包含三方面的内涵。
首先,低碳经济是相对于高碳经济而言的,是相对于基于无约束的碳密集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的高碳经济而言的。
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即碳强度) ,通过碳捕捉、碳封存、碳蓄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强度,控制CO2 排放量的增长速度。
其次,低碳经济是相对于新能源而言的,是相对于基于化石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
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促进经济增长与由能源消费引发的碳排放“脱钩”,实现经济与碳排放错位增长(碳排放低增长、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通过能源替代、发展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控制经济体的碳排放弹性,并最终实现经济增长的碳脱钩[ 1 ] 。
第三,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人为碳通量而言的,是一种为解决人为碳通量增加引发的地球生态圈碳失衡而实施的人类自救行为。
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碳偏好,低碳经济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旨在修复地球生态圈碳失衡的人类自救行为。
当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之际,全球的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都面临着重大调整, 中国而言,紧迫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我们可能会面对一个所谓“锁定效应”问题,即如果我们今天用比较高的碳技术或者低效技术去装备基础设施系统,也就是高排放的基础设施系统,那么它将会持续几十年,即未来中国几十年排放的状况不可避免地在最近几年内就被锁定。
以后我们要改变它。
可供选择的空间非常小。
同时,由于低碳经济很有可能是未来国际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低碳经济可能会带来贸易条件、国际市场、国际技术竞争格局的变化,我们不能违背时代大趋势,而要跟上时代的变化。
而在中国开发低碳经济,其实益处多多,一是有助于节约能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从而巩固能源安全;二是有助于缓解当地的污染物并保护当地环境的完整性;三是有助于缓解中国面临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和保护资源环境压力,确保发挥后发优势、在未来社会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四是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五是有助于推动发展创新和先进的技术,从而增加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六是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低碳经济是一个技术经济问题,但由于世界各国发展不均衡,目前已演变为政治问题。
发展低碳经济,中国不能“闻鸡起舞”,要早做准备。
在低碳经济国际新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拥有话语权、掌握话语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一、要加快构建和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框架、社会行动体系和规划体系从中国实际情况看,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约束,为避免经济建设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其生命周期内的锁定效应,必须高度重视向低碳经济转型。
因此,有必要把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视野,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发展型”社会作为国家战略理念和战略目标,并制定国家战略层面的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及中长期规划,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指针下降纳入考核体系之中,并从前瞻、长远和全局的角度,部署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向低碳经济转型创造条件。
低碳经济虽然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但是建设“低碳中国”是战略选择和长远目标。
建设“低碳中国”,应向社会大众表明政府联合全社会一起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的决心和勇气。
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国家和政府应该反映敏捷,超前认识,超前谋划,积极应对,行动适时,特别是对发展低碳经济应建立长效机制和科学的制度安排,使中国在国家层面、企业层面、社会层面和公众层面上,实现经济活动低碳化———低碳活动企业化———低碳技术创新化———低碳模式制度化———低碳参与公众化———低碳体制社会化———低碳合作国际化———低碳文明生态化。
要制定规划,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碳生产率:一是将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
“十二五”期间,要尽快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
二是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国家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
二、推行低碳生产,倡导低碳消费(一)推行低碳生产,实行可持续的生产模式。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结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六个方面。
其中高投入、高消耗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与投资结构、资源供给结构之间的非合理化;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与生产技术结构之间的不适应;不协调主要指三次产业之间以及各产业内部结构的非优化以及企业组织结构的不合理。
经济结构问题是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内容。
低碳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要实现低碳生产,就必须实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 产品- 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全过程中不断进行循环,并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3R”原则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倡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绿色经济关爱生命,鼓励创造,突出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兼顾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
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
同时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的生产亦将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而日益成为今后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
清洁生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具体措施包括: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共同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碳能源使用和二氧化碳排放,最重要的操作模式是“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
两者不同之处是范畴的不同,前者是一种经济模式,包括了生产和消费,后者只是一种生产模式,是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
,_______【参考文献】1. 庄贵阳. 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 J ]. 世界环境, 2008, 2: 34~362. 金乐琴. 中国如何理智应对低碳经济的潮流[ J ].经济学家, 2009, 3: 38~40 3. 郭代模等.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思路和财税政策研究[ J ]. 经济研究参考, 2009, 58: 15~184. 任力.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J ]. 社会科学家, 2009, 2: 47~505. 任卫峰. 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 J ]. 上海经济研究, 2008, 3: 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