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力与运动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七章 力与运动第一节 科学探究:第一牛顿定律
5.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汽车安全带 的作用是( D ) A.防止惯性的产生 B.防止汽车启动时把人从后面甩出去 C.防止汽车速度突然增大时人向前“冲去” D.急刹车时,对人体运动起到缓冲作用
课堂小结
牛顿第一定律
科学探究:牛顿 第一定律
定义
斜面滑块实验:方法、现象、结论、推论 内容 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
(2)实验设计:如图所示,让同一滑块每次从斜面的顶端滑下,在表面粗糙程度不同 的水平面上运动,并记录滑块在不同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接触面
粗糙 比较光滑 很光滑
滑块受到的摩擦力的 大小(大、较小、小)
大 较小 小
滑块在水平面上 运动的距离s/m
0.3 0.5 1
4.分析与认证 (1)现象分析: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小,滑块前进的 距离就越远。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解释惯性现象 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为什么会落下?
惯性与社会生活
刹车时,乘客的脚已随 车停止运动,而身体的上 部要保持原来运动的状态, 因此身体会前倾。
突然开动时,乘客的脚已随 车开始运动,而身体的上部 要保持原来静止的状态,因 此身体会向后仰。
生活中对惯性的利用
投篮
扔铅球
踢足球
生活中对惯性的利用
锤头和锤柄共同向下运动,锤柄受到撞击 力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运动变为静 止;锤头没有受到撞击力,由于惯性,运 动状态不改变,仍保持原来向下运动的状 态,这样反复多次后,锤头就套紧了。
生活中对惯性的利用
衣物和灰尘共同静止,衣物受到拍打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静止变为运动; 灰尘没有受到拍打,由于惯性,运动状态不改变,仍保持原来静止的状态,就 会与衣物分离而脱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讲义
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讲义重点: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惯性现象的解释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惯性的理解和应用,什么是二力平衡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利用方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一、知识点通关站【知识点 1】牛顿第一定律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每次实验中都保持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的目的是。
实验现象:平面越,小车受到的阻力,小车运动的距离越;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它将做运动。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的作用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
该定律是在大量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而概括出来的,它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3、惯性:一切物体都有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一切物体在任何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无关。
【知识点 2】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是指物体保持状态或状态。
2、在探究二力平衡的实验中,滑轮的作用是,实验中选用小车做实验而不用木块的目的是。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并且作用在,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知识点 3】摩擦力1、摩擦力:两个的物体,当它们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2、测量摩擦力的原理是。
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做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大小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这种测量方法叫。
3、摩擦力分为、、。
传送带上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属于。
4、滑动摩擦的大小跟和有关,它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5、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1);(2)。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1)使接触面;(2) 压力;(3) 用代替滑动;(4)加和利用。
二、练习成长站【类型1】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
(2)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平面越光滑,说明小车受到阻力越,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力与运动的关系 课件(共22张PPT)
F 一个力作用 F2 F1
二个力作用
二个力作用
F2
F1
力与运动的关系
从桌上滚出的小球速度大小发生 了 改变 ,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 ,因 为小球受到 重力 的作用。
力与运动的关系
当物体受到的动力 > 阻力时,物 体做加速运动。 当物体受到的动力 < 阻力时,物 体做减速运动。 当物体受到的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 不在一条直线上 时,物体的运动方 向改变(做曲线运动)。 物体受非平衡力
力与运动的关系
•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 需要力来维持。
(1)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 的改变。 (2)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3)知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 状态如何改变。
•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如何才能判断 物体受到力的 作用呢?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P45图8-2、8-3、8-4
力的作用效果
海绵的 形状 发生改 变,它受到了压力的 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
排球的运动 方向 发生改变,因为排球 受到 力 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
由静变动 由动变静 运动速度的改变 由慢变快 运动状态 由快变慢 的改变 运动方向的改变 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
•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效果
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形变
力
运动状态的改变
力与运动的关系
上图中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从相反 的方向力图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它们的作用相互抵消了。
力与运动的关系
物体受平衡力
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到的力不满足平衡条件时,运 动状态怎样改变?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
第八章力和运动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解释:1).“一切”适用于所有物体.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3).“总”说明没有例外。
“保持”表示跟前面相同。
4).“或"指物体不受力时,①原来静止的总保持静止,②原来运动的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两种状态不同时存在.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6).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阻力。
二、惯性:1、惯性: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因此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关于惯性:(1)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它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等均无关.(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3)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其质量有关,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4)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克服惯性"等,否则就将惯性和作用混为一谈。
3、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第二节二力平衡一、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称做平衡力3、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里叫一对平衡力二、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那么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与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力与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会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2.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平衡力,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3.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要点诠释: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5.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要点二、惯性1.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的利用: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利用自身的惯性在空中继续前进;拍打衣服,清除衣服上的灰尘;甩掉手上的水珠。
3.惯性的危害:汽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酿成交通事故;快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车里的乘客如果没有系安全带,会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飞出车外;走路时不小心,可能会被台阶绊倒。
要点诠释: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6章力与运动总复习
第6章力与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可概括为: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四者缺一不可。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
7合合方向与大力F1相同8.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时,合力为零。
9.第7章密度与浮力一、(密度)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托盘天平)测质量。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红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指示值。
6. 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称量X 围;(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Vm =ρ;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 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 的单位是米3。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评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评课稿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其中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中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这一单元进行评课,以探讨该单元对学生知识掌握和学习兴趣的促进程度,同时提出对教材的建议与改进。
二、教材内容概述《力与运动的关系》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中的一个单元,主要涵盖物理中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 1. 力的概念与性质; 2. 力的分类;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4. 物体的平衡; 5. 运动中的力; 6. 加速度与牛顿第二定律。
三、教学方法分析1.理论结合实例: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用力拉绳子、推行李等,引导学生感受力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这些实例,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力的作用和特点。
2.图表与图示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图表和图示,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可视化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例如,可以通过示意图展示力的合成和分解过程,或者通过运动图表展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3.思维导图与概念串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等思维工具,将关键概念串联起来,建立起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4.实践与实验:通过实践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探究,提高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测量不同力下物体的加速度,从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四、评价指标与优缺点分析1.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生动有趣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知识掌握与运用:教材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熟练运用力与运动的关系,是评价教材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3.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评价教材是否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因素。
关于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教案6篇
关于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教案6篇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二)讲授新课1.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
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3)观察书本43页图12.4-4,能得到什么启示?(4)游泳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PPT课件
木板表面
在同一斜面的同 一高度
比较小车滑行的距离
讲授新课
实验记录
表面状况 阻力的大小
棉布 木板 某表面
大 小 更小
小车运动的 距离s /m
小车速度减小 的情况
快 慢
更慢
结论
平面越光滑,受到的阻力越____小____,小车运动的 距离越___长_____ ,速度减小得越___慢____ 。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二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平衡力
运动状态不改变
F 静止: F=G
向上匀速: F=G
向下匀速: F=G G
物体只受拉力和 重力的作用
讲授新课
F 非平衡力 向上加速:
运动状态改变 F>G
向下加速: G
F<G
有平衡力作用在物体上,运动状态不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 且是非平衡力。
一 不相等 相反 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二 相等 相反 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改变
三
相等
成一定 角度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四 相等 相反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讲授新课
小结
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 平衡。
简记: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讲授新课
一 力的平衡
1.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只受两个力
二力平衡
2.平衡状态
静止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讲授新课
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 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初中)第八章运动和力(共3节)
自我检测
8.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前进,在密闭没有空气流动的车厢内点燃一支香,则车里乘客看到香所冒出的烟的运动情况是( ) A、一边上升一边向前飘 B、一边上升一边向后飘 C、只是上升,不向任何一边飘 D、无法确定
C
自我检测
BC
自我检测
5.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在静止时才具有惯性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C.太空中的物体没有惯性D.不论物体运动与否,受力与否,物体都具有惯性
D
自我检测
(多选)6、下列哪些现象是利用惯性的( )A、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 B、司机和前排的乘客要系安全带C、洗完手后,用力甩掉手的水滴D、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尽力助跑
惯性
问题一: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问题二: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就大呢?
问题三:“惯性”是不是就是“惯性定律”?
不是,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它跟物体受不受外力无关。惯性定律是物体在特定条件下(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问题四:惯性是一种特殊的力吗?
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而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A.球所受的重力和球对绳的拉力B.球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球的拉力C.绳对球的拉力和球所受的重力D.球对绳的拉力和绳对天花板的拉力
课堂练习
c
6、在图2所示情况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课堂练习
c
7.当物体只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时( ) A.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要发生变化 D.物体有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有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乙图:原来木块是运动的,当小车遇到障碍物时,小车和木块底部由于受摩擦停止运动,但木块上部由于惯性仍然保持运动状态,所以小木块会向前倾倒。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和运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和运动》知识点总结力及其作用效果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力的两个关键概念。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共同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单位是XXX,符号是N。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力的示意图是一种表示力的方法。
用一根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的点,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上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它对于分析一个力来说,既形象又直观。
弹力及弹簧测力计弹性是指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原状的特性。
弹力是指弹性物体受到外力后产生的力。
弹簧是一种典型的弹性物体,它可以用来测量力的大小,这就是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变形来测量力的大小。
当外力作用在弹簧上时,弹簧发生弹性变形,变形的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可以用来测量各种物体的重量、拉力、压力等。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根据需要测量的力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型号。
其次,要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不能超过其额定测量范围,否则会对弹簧测力计造成损坏。
最后,要正确读取弹簧测力计的测量结果,注意单位的转换和精度的保留。
2.塑性是指物体受力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特性。
3.对弹性物体来说,形变后能自动恢复原状的最大限度称为弹性限度。
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发生的形变能回复到原来的形状,称为弹性形变;超过弹性限度的形变则不能回复到原来的形状,称为非弹性形变。
4.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比如拉弯的弓,这种形变我们很容易观察到。
还有些形变我们不易观察到,比如把书放在桌子上,书和桌子都发生了弹性形变,只不过这种形变量很小,我们不易观察到。
因此,书和桌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弹力,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压力和支持力,还有拉力、推力、张力等等,它们实质上都是弹力。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1章 运动和力(word解析版)
易错题一.选择题1. 某一天早上,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
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C.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答案】C【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参照物,即事先被选定的假定不动的物体。
“别动”的意思是小明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解答】解:小婷坐在电动自行车的座位上,妈妈的意思是让她相对于座位不位置的变化,即相对于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静止;小婷相对于迎面走来的行人、路旁的树木、从旁边超越的汽车都有位置的变化,都是运动的,故A、B、D都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A.“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是静止的B.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C.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司机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D.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答案】B【分析】题目中各选项的参照物和被研究物体已给出,所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A、“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嫦娥一号”是运动的。
故A错误;B、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与受油机之间的位置没有生变化,加油机是静止的。
故B正确;C、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司机为参照物,汽车与司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汽车是静止的。
故C错误;D、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船是运动的。
故D错误。
故选:B。
3.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与B B.A与C C.B与C D.C与D【答案】C【分析】分析s-t图象和v-t图象中分别描述哪一种运动形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与运动的关系》评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与运动的关系》评课稿1. 引言《力与运动的关系》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一单元内容,本评课稿旨在对该单元的教学进行细致评述,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目标本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牛顿第一、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掌握力的概念,理解力的作用和性质;•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分类和特点;•掌握牛顿第一、二定律的内容,并能灵活运用于解决力与运动的问题;•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思辨的能力。
3. 教学内容3.1 力的概念与性质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介绍力的概念和性质。
首先,我们将通过实物和图像的示例,让学生感受力对物体的作用并引导学生提出力的定义。
接下来,我们将讲解力的单位、方向和大小的测量方法。
3.2 力的分类与特点本节课主要介绍一些常见力的分类和特点,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通过实例和图示,我们将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力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3 牛顿第一、二定律这一单元的核心内容是牛顿第一、二定律。
我们将分别讲解定律的含义和应用,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和讨论。
通过动手实验,学生将得以亲自验证牛顿第一、二定律的正确性。
3.4 学以致用本节内容主要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我们将提供一系列与力与运动相关的生活场景和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运用所学的力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4. 教学重点和难点4.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和性质;•使学生了解常见力的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一、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牛顿第一、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5. 教学方法和手段5.1 教学方法•互动探究法:通过实验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运动和力》复习课件(共24张PPT)
考点二:二力平衡
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又叫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共线、等大、反向
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受力情况不受外力―→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不变
受平衡力 静止
运动方向改变 受非平衡力―→运动快慢改变―→运动状态改变
力是否_在__同___一__直__线___上___.
(2)如图2所示,A、B小车内装有电磁铁,电磁铁的通、断电可遥控实现, 当通电时,A、B小车吸合成一体.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二力是否作用 在同一物体上,在图中所示情况下,下一步的操作是
__断__开___开___关__,___使___A__B_分___开_______________.
C.图丙:拔河比赛时队员用力抓紧绳子
D.图丁:冰壶运动员用刷子将冰面磨得更光滑
解题思路
A、 B都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C是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摩擦; D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
答案:D
全方位突破
7. 在做“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时,将木块A放置在水平木板B上,加 载一个钩码,把一支测力计系在A上,如图所示.当向左拉动B时,测力计指
全方位突破
(2)笛卡尔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 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 来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 “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
________没___有___涉___及___静___止___物___体___的___运___动___规___律_______.
二者同时改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 单元总结(解析版)
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总结(解析版)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1.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这就是说物体只要不受力(受到平衡力或合力为零),原来静止的物体会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3.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4.物体质量决定惯性大小。
质量越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越强,即惯性越大。
5.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
惯性是一切物体的一种属性。
二、力的平衡1.我们把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平衡状态。
2.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到的力叫平衡力;物体只受两个力时叫二力平衡。
3.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这两个力叫平衡力。
简单称之为: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4.如果物体上只受到两个力作用,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同一直线上,那么物体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有相对滑动时,在它们接触面存在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摩擦力大小与两物体的接触面有关;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2)摩擦力大小与两物体间的压力有关;当接触面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静摩擦: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但保持静止状态时,在接触面产生的摩擦力。
5.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知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牛顿第一定律是本章的重要考点,也是常考热点,在本章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本节包含两个重要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两者是不可分割两个知识点,是互相关联而又互相补充的知识。
在本节复习中,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理解;二、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经常与二力平衡结合;三、物体不受力的含义;四、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五、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惯性的例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8.1 牛顿第一定律 课件 (共33张PPT)
如何解释惯性现象 你能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在杯子中盛满牛奶,突 然急速拉动杯子,会看 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解释方法: 1、交待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 ;2、说明运动条件的改变 ;3、点出惯性并得出结论
如何解释惯性现象 你能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在杯子中盛满牛奶,突 然急速拉动杯子,会看 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例题 1、我们现在坐在教室中,当一切外力都突然消失时,我们将: (A ) A、保持静止;
B、飘起来;
C、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三种情况皆有可能。
例题
2、如图所示,小球沿水平桌面由M 端向N 端运动。如果到达桌
面N 端时,小球所受的力全部同时消失,则小球将: C
(
)
A、静止在N点;
B、沿a 轨迹匀速运动 ;C、沿b 轨迹匀速运动 ;D、沿b 轨迹减速运动 。
VS
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 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 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实验目的: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维持 实验思路:。逐步改变水平轨道的光滑程度,观察比较小车运动
的距离的远近。
使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滚下 。水平轨道粗糙程度不同 相同条件:。斜面、小车、木板、绵布、毛巾 不同条件:。 实验器材: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开动脑筋
你认为谁正确?
正方: 玩滑板车时
,人不蹬地,车 最终会停下来。 说明物体运动需 要力来维持。
反方: 滑板车滑行时,
人没有蹬地,车还继 续前进。说明物体运 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车停下来是因为受到 阻力的作用。
开动脑筋 运动和力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认为:物体的运 动需要力来维持。 通过实验研究
【PPT课件】初中物理八年级43-“一题一课”系列-“力 力与运动”
“力 力与运动” 1(P104-1)
原题呈现 (八年级物理课本104页第一题)
力学现象中 解决力学问题
基本知识 (八年级物理课本104页第一题)
看“现象”,发现“物理知识”: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基本知识 (八年级物理课本104页第一题)
课后作业:
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编一道 类似的题目,并作出解答。
看“现象”,发现“物理知识”: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1.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基本知识 (八年级物理课本104页第一题)
看“现象”,发现“物理知识”:
球受到了力, 网拍也受到了力
1、结合题目中的情景运动员对跳板向下施力,运动员却能向上运动。要用哪个知识点来解释? 2、结合插图,运动员对跳板向下施力,看到跳板有什么改变。要用哪个知识点来解释?
3、结合题目描述,运动员却能向上运动,使运动员由静止到运动。要用哪个知识点来解释?
你变我看
小明用两个小船做如图实验,
实验中 用力推船,两个小船同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现象,说明物体间力的作 用是相互的。
1.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规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原题分析 (八年级物理课本104页第一题)
题目中的情景 1、球变形,要用哪个知识点来解释? 2、网拍变形,要用哪个知识点来解释? 3、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变化,要用哪个知识点来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共28分)1.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或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通过探究,我们发现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上的两个力、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人站在静止的公交车上,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人会向倒,这是因为人的脚和车厢底面有,脚的底部随车一起,可是人的上半身由于而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人出现了上述现象。
3.有一乘客在行驶的车厢中用细线悬吊一个小球,用以观察车的运动变化情况,请你写出他观察的结论:(1)若球在竖直悬线下保持静止,则车在做____________运动或________;(2)若球突然向后摆,则车在做__________(填加速或减速)运动;(3)若球突然向前摆,则车在做(填加速或减速)运动。
4.用水平拉力F拉着一木块在光滑的桌面上向右运动达到0.5m/s时,拉力F开始逐渐减小,木块的速度将(填“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或“不变”)5.若一滴雨天下落的雨滴质量为0.01g,在空气中以2m/s的速度加速下落时,则雨滴受到空气的阻力(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雨滴速度4m/s速度时开始匀速下落,则空气的阻力为N。
(g=10N/kg,下落过程中雨滴重力不变。
) 6.如图所示为足球赛中进球时球与球网接触的情景。
其中,足球运动速度变小,说明力能使物体的发生改变;球网网眼变大,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
7.当马拉着载有1000kg货物的雪撬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向南行驶时,马对雪橇的水平拉力是500N,雪撬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若雪橇上的货物卸下了500kg,马拉雪橇仍是匀速行驶,马对雪橇的水平拉力将会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8.如图,小球沿斜面滚下到达A点时,若它所受到的力突然消失,小球将沿路径运行(填B、C、D字母)。
9.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国选手包揽了乒乓球的所有冠军。
在比赛中,乒乓球离开球拍后还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乒乓球具有。
当乒乓球落在台上弹起后,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是因为。
10.交通事故的发生许多是与惯性有关。
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或减小事故造成的伤害,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请你提出三条防范措施。
(1)(2) (3)11.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千克的物体,让它在空中匀速上升时(不计空气阻力),它所受到的拉力是_____50牛顿(“大于、小于、等于”)。
二、选择题(共28分)12.下列没有受到平衡力的物体是()A.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B.用力搬一块大石头,但没有搬动C.静止在教室里的桌子D.从滑梯上下滑的小孩13.天花板上吊一盏灯,吊线的重力忽略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 A.灯受到的重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B.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C.灯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D.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天花板的拉力.14.同步卫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好像静止在我们上空,由此推知 ( )A.同步卫星的运动状态不变,它一定不力的作用B.同步卫星的运动状态不变,它一定受平衡力的作用C.同步卫星好像静止在我们上空,所以肯定不受重力作用D.同步卫星环绕地球转动,运动状态不断变化,一定受力的作用15.人站在匀速行驶的船上,竖直向上扔个小球,则小球(不计空气阻力),下落后()A.落回到人手中B.落到人前方C.落到人的后方D.无法确定16.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静止时不容易被推动,所以物体在静止时比运动时惯性大B.物体高速运动时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当物体没有受到力作用时,物体就不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紧急刹车时,乘客前倾,是因为人失去了惯性B.跳远前助跑,是因为增加了人的惯性C.紧急刹车时,乘客前倾,是因为受到了惯性作用D.机动车辆不准超载,是为了减小因惯性而造成的伤害18.图(甲)、(乙)是小车载着木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甲)是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的B.图(乙)是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的C.都是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的D.都是小车突然被拉动时发生的19.如图所示其中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是()20.沿水平方向拉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在水平木板上运动,且速度越来越大,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5N,则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为( )A.大于2.5N B.小于2.5N C.等于2.5N D.无法判断21.教室里悬挂着的日光灯处于静止状态,假如它受到的所有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A.加速下落 B.匀速下落C.保持静止D.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22.惯性有利也有弊,下列实例中属于惯性对人们有利的是()A.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容易摔倒B.大雾天在高速公路上,由于一辆车突然停止造成几十辆车追尾C.汽车上的司机和前排乘客都必须系上安全带后,才能驶上高速公路D.体育课上推铅球时,铅球出手后不再受推力,却仍然可以向前运动23.小刚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体向前跌倒(图2甲)。
过了一会儿不小心脚踩到一块西瓜皮,身体向后摔倒(图2乙)。
对这两种情景,解释合理的是()A.二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B.二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C .前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后者脚的运动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D.前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后者上身运动状态的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24.平直的路面上向右行驶的列车上的乘客看到自己面前的茶杯里的水突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则乘客据此可以判断列车的运动状态是()A .列车正在加速B .列车正在减速C .列车正在匀速直线运动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25.物块从光滑曲面上的P 点自由滑下,通过粗糙的静止水平传送带后落到地面上的Q 点.若传送带的皮带轮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使传送带随之运动,如图所示,物块仍从P 点自由滑下,则( )A .物块有可能落不到地面上B .物块将仍落在Q 点C .物块将会落在Q 点的左边D .物块将会落在Q 点的右边三、简答题(共44分)26.请作出25题中,物块从光滑曲面上的P 点自由滑下,通过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的水平传送带时的受力示意图。
(5分)27.学习关于物体的平衡条件时,小明同学提出了下列疑问:只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能保持平衡状态吗?只受两个力作用的物体一定保持平衡状态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吗?为此他做了如图所示实验,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受力情况。
(1)他将一小球用一根细线悬挂起来,如图(a )所示,剪断细线后小球落下,如图(b )所示。
(2)他又将一小球用两根细线悬挂起来,如图(c )所示,剪断其中的一根细线,小球发生摆动,如图d )所示。
通过实验他的疑问得到解决。
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小明同学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9分)(1)由图(a )和(b )可知: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图(a )和(d )可知: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图(a )和(c )可知: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8.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14分)汽车刹车之后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作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司机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下图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新的国产“红旗”牌小轿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1)(a ) (b )(c ) (d)小轿车刹车后,由于,小轿车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小轿车最后会停下来,原因是。
(2)利用以上数据,估算出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为s。
你认为影响司机的反应时间的因素主要有①; ②。
(3)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
(4)在高速公路上,每运行一段时间,你就会看到路旁设有“50米”、“100米”和“200米”的警示牌,请简要说明这些警示牌的提示语蕴涵的物理道理。
29.在探究阻力对物体影响的实验中:(10分)(1)选用“斜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每次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3)从这个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4)进一步进行推理,如果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将__________。
(5)研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采用了“实验+推理”的方法。
其实同学们上个学期就遇到过对这种研究方法的应用,请你加以说明。
30.(3分)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要注意运用科学方法。
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以下为他的设想步骤: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
(1)在上述的设想实验步骤中,有一个是实验事实,其余是推论,属于可靠实验事实的是________(填序号),属于理想化推论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把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填序号)。
31. 正在行走的人踩到香蕉皮会向哪倾倒(填“前”或“后”)?为什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