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教案DNA分子的结构
DNA分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算DNA分子的碱基比例,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生命现象。
2、能力目标:(1)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2)以DNA模型为依托,培养空间想像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在生物学的研究中,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
(2)初步形成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2、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讨论法、模型构建法、探究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
DNA双螺旋结构属于分子水平且为三维立体结构,对于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比较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DNA的空间结构3D 动画,化抽象为直观。
此外,教学过程中通过“设问——讨论——补充——结论”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案例介绍:为迎接世界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准备在新落成的办公楼大厅内建造3座雕塑,其中为了纪念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北京大学向世纪盛典公司定作了一座名为“旋律”的不锈钢雕塑,雕塑以双螺旋结构为构思蓝本,整体镀钛,价格6万元。
合同签订后,世纪盛典公司如期完工,北大也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了款项。
但是,雕塑参展将近一个月后,一位北大教授发现双螺旋雕塑的螺旋方向反了,呈顺时针方向螺旋上升,与50年前发现的逆时针旋转结构不符,虽然上世纪70年代也发现了左旋顺时针方向的双螺旋结构,但是这次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的主题之一就是为了纪念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左旋方向的双螺旋结构雕塑不能被北大校方认可。
考虑到科学家大会即将召开,世纪盛典公司随后又按照更改后的图纸为北大重新制作了雕塑。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
2. 使学生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DNA分子结构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双螺旋结构特点。
难点: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
2. 利用动画演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3. 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DNA分子结构模型图。
3. DNA复制过程动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细胞核的结构,引导学生关注DNA分子。
2. 讲述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
介绍脱氧核苷酸的组成及碱基种类。
3. 展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模型,了解螺旋结构的特点。
4. 讲解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利用动画演示DNA复制过程,解释复制机制。
5.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DNA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出问题并解答。
6. 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双螺旋结构特点及其复制过程。
7.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DNA分子的结构图,并简述复制过程。
8.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六、教学拓展:1. 介绍DNA分子的变性和复性:让学生了解DNA在不同温度下的结构变化,以及如何恢复原有结构。
2. 阐述DNA分子的酶促反应:介绍DNA聚合酶、解旋酶等酶的作用及在复制过程中的应用。
七、实例分析:1.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DNA分子在遗传变异、基因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2. 讨论DNA分子在DNA检测、法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DNA分子的实际意义。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其应用。
2. 强调DNA分子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DNA分子的结构》参考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参考教案.doc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 培养学生通过模型建构来解释DNA分子的结构。
3. 引导学生分析DNA分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DNA分子的组成、结构特点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及碱基配对原则。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DNA分子的结构。
2. 利用模型建构,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DNA分子的结构。
3. 运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探讨DNA分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准备DNA分子结构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分析DNA分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DNA分子结构模型,引导学生关注DNA分子的结构。
2. 新课导入:介绍DNA分子的组成,如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等。
3. 探究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型,分析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4. 讲解碱基配对原则:介绍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鸟嘌呤(G)与胞嘧啶(C)的配对关系。
5. 分析DNA分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结构对其功能的影响。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
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与深化:1. 引入DNA分子的变性和复性概念,解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2. 探讨DNA分子的超螺旋结构及其在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3. 引导学生思考DNA分子结构在进化中的意义。
七、实例分析:1.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DNA分子在遗传变异和基因工程中的作用。
2. 分析DNA分子结构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
3. 讨论DNA分子结构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
八、实践操作:1. 安排实验室实践活动,如DNA提取和鉴定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
《DNA分子的结构》参考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参考教案.doc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内容:1. DNA分子的定义和作用。
2. DNA分子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DNA分子的概念。
2. 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DNA分子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DNA分子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 介绍DNA分子的定义和作用。
3. 强调DNA分子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DNA分子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DNA分子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二、DNA分子的组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组成成分。
2. 掌握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
教学内容:1. DNA分子的组成成分。
2. 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模型观察DNA分子的组成。
2. 分析DNA分子的结构单位和功能。
教学步骤:1. 展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
2. 介绍DNA分子的组成成分。
3. 分析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评估:1. 学生对DNA分子组成成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脱氧核苷酸结构和功能的了解程度。
三、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 掌握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教学内容:1.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 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通过模型和图解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 分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步骤:1. 展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2. 介绍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3. 分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评估:1. 学生对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双螺旋结构特点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四、DNA分子的复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2. 掌握DNA分子复制的条件和机制。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优秀2篇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优秀2篇《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篇一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DNA分子的结构》。
DNA分子的结构内容抽象,微观,不容易理解,本段教学我打算遵循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程序、反思”这样7个方面进行剖析。
1教材分析《DNA分子的结构》是编写在高中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2的第6章第1节。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在讲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内容的基础上完成的,通过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认识,使学生从结构方面更加了解为什么DNA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另一方面,它又为后面基因的表达、生物的变异和进化教学进行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所以说《DNA分子结构》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识记DNA分子的基本单位的化学组成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能力目标:通过制作DNA*面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DAN结构的发现历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与人合作的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3教学重难点重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4教学方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我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采用了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创设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5学习方法俗话说“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
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掌握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 培养学生通过模型构建来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3. 引导学生思考DNA分子结构与生物遗传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
2.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双螺旋结构,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
3. 碱基对的配对原则:A与T配对,C与G配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DNA分子的结构特点,碱基对的配对原则。
2. 难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构建与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 利用模型建构,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3.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结构与生物遗传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细胞核的结构,引出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 讲解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引导学生了解脱氧核苷酸的结构。
3. 讲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展示DNA双螺旋模型,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DNA分子的结构。
4. 讲解碱基对的配对原则,让学生了解DNA分子如何通过碱基对进行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
6.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DNA分子结构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环节: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DNA 分子结构的研究成果及其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DNA分子结构在遗传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DNA分子结构来研究遗传病。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遗传病案例,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结构与遗传病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手操作DNA提取和鉴定实验,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篇一:dna分子结构-教案】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一、教材分析《dna分子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Ⅱ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它由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以及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三部分内容构成。
与原教材相比,本节教材没有直接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而是以故事讲述的方式,以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逐步呈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并通过学生动手尝试建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
本节教材在编排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已经成为分子生物学的象征。
从知识结构的角度看,本节内容既是对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等相关生物学知识的深化理解,也是现代生物遗传学学习的基础,其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dna结构、dna复制以及dna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遵循的重要原则。
学生通过科学的有效的学习,准确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可以为以后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双螺旋结构模型;(2)概述dna分子的结构的特点。
2、能力目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模型构建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2)体验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3)体会科学探索过程的艰辛和乐趣。
(4)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三、教学重点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四、教学难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五、重难点的突破方法通过已知知识的复习,学生在了解dna分子结构探索历程的同时,尝试构建dna分子结构的模型,在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新知。
教学过程中以“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长链—平面脱氧核苷酸双链—立体双螺旋结构”为主线逐步深入,以“基本单位是什么”,“脱氧核苷酸如何构成脱氧核苷酸长链”,“ 脱氧核苷酸长链如何构成dna分子”、“碱基排列在螺旋内侧还是外侧”、“碱基对如何连接”等一系列质疑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引导学生动手构建模型并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并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授课人:【教学目标】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讨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教学重点】1.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情景创设】有没有同学去过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那儿有个独特的雕塑,那是以何为蓝本制作的呢?(展示雕塑图):是一个DNA雕塑。
DNA模型的创立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它的创立过程是一个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的过程。
DNA作为遗传物质不容置疑,但它是怎样储存遗传信息的?又是怎样决定生物性状的呢?我们必须弄清DNA分子的结构。
【授课过程】在DNA研究过程中,让人们认清DNA真面目的主要是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的研究成果。
(展示两位科学家的图像)那他们是如何创建DNA结构的模型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7页至48页科学家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故事,并完成之后的“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教师等待过程中指导各组同学一些相关问题)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下模型的构建过程。
【展示问题】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1分子脱氧核苷酸= + + 。
(引导学生回答并展示1分子脱氧核苷酸的结构。
)因碱基种类有4种,所以组成DNA的基本单位也有4种(展示4种脱氧核苷酸的结构)提问:这些脱氧核苷酸是如何连接成DNA长链的呢?(展示并讨论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连接过程)。
DNA是由几条链构成的?它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呢?(学生回答并展示DNA平面结构图,教师引导分析两条链的方向)。
它的基本骨架又是由那些物质组成的?位于DNA的什么部位?碱基是如何配对的?又位于DNA的什么部位?(学生回答略)。
经过教师的引导得出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展示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图)【师生总结】DNA分子结构主要特点1.DNA分子是有条链组成,两条链按盘旋成结构。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教案一:DNA分子的结构教学目标:1.了解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3.理解DNA分子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和功能。
教学重点:1.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掌握DNA分子的组成和基本单位。
教学难点:1.理解和解释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了解DNA分子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和功能。
教学准备:1.电子白板和投影仪。
2.幻灯片和视频资料。
3.DNA分子模型。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课题通过展示DNA的双螺旋结构图与生物体的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Step 2: DNA分子的组成和基本结构使用幻灯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DNA分子的组成和基本结构。
解释核苷酸是DNA的基本单位,由糖、磷酸和碱基组成。
阐述碱基是形成DNA的双螺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强调DNA是由两条互补的链组成的,形成一个螺旋。
Step 3: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详细解释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并展示DNA分子模型。
通过比较DNA与梯度的形状和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DNA的结构。
解释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互补的链沿着中心轴向相对旋转而成。
Step 4: DNA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和功能介绍DNA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和功能。
解释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控制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和生物体的正常功能。
提及DNA replication 和蛋白质合成等基本过程。
Step 5: 拓展知识和应用让学生查找和分享DNA的其他相关知识,如DNA的变异、突变和基因工程等。
通过讨论和互动,加深学生对DNA分子的理解和应用。
Step 6: 小结和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
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
教学延伸:1.让学生制作DNA分子模型,以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DNA分子在遗传和进化中的作用。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认真听讲。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DNA分子的结构、组成和功能;2.掌握DNA分子的核苷酸组成和排列方式;3.能够解释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形成原理;4.理解DNA分子的复制与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DNA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核苷酸的结构组成–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的复制与遗传信息传递–DNA的复制过程和意义–DNA的遗传信息传递3.DNA分子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DNA的突变与变异–DNA的基因表达和调控三、教学过程1. DNA分子的组成和结构DNA是一种由核苷酸组成的巨大分子,在细胞核内存在两条互补的链,呈双螺旋结构。
每个核苷酸由一个磷酸基团、一个五碳糖(脱氧核糖或脱氧核酮糖)和一个氮碱基组成。
四种不同的氮碱基分别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核苷酸通过磷酸基团连接在一起,形成了DNA分子的链状结构。
2.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互补的链通过氢键相互缠绕而成。
氮碱基之间形成了特定的配对规则: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通过两条氢键配对,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通过三条氢键配对。
这种规则保证了DNA分子的稳定性和可复制性。
3. DNA分子的复制与遗传信息传递DNA分子的复制是生物体繁殖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基础。
复制过程包括两条DNA链的解旋、模板链的复制和新链的合成。
在复制过程中,每个核苷酸的配对规则保证了新合成链与原模板链的完全互补性。
4. DNA分子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DNA的突变和变异是生物进化中产生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突变是指DNA序列的改变,可能导致新的功能或不良变化。
变异是指一种基因型或表型的可变性,是基因组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策略。
DNA的基因表达和调控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和功能。
DNA序列中的基因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被转录成mRNA,然后被翻译成蛋白质。
在这个过程中,一系列的调控机制通过控制基因的活性和表达水平来调控生物体的发育、生长和适应环境。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的基本概念,知道DNA是生物体内的主要遗传物质。
2. 使学生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了解其空间构型和组成成分。
3. 培养学生通过模型建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DNA的基本概念2.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3. DNA的空间构型4. DNA的组成成分5. 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空间构型和组成成分。
2. 教学难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推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DNA的结构。
2. 利用模型建构,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3. 运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DNA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DNA的结构。
2. 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准备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和绘图。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案例,引发学生对DNA结构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介绍DNA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DNA是生物体内的主要遗传物质。
【知识讲解】1. 讲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释其空间构型和组成成分。
2. 通过模型建构,使学生直观地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案例分析】提供相关的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加深对DNA结构的理解。
【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DNA结构的理解和记忆。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或书籍,进一步了解DNA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DNA在细胞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DNA结构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DNA的基本概念,包括DNA的定义和功能。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包括螺旋的形状、螺旋的直径、碱基对的数量等。
4. 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DNA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第一章:DNA分子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DNA分子的定义和重要性。
理解DNA分子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介绍DNA分子的概念,包括其组成和结构特点。
解释DNA分子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
探讨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及其意义。
1.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DNA分子的功能和重要性。
第二章:DNA分子的组成2.1 教学目标:掌握DNA分子的组成成分及其功能。
理解DNA分子中的碱基配对原则。
2.2 教学内容:介绍DNA分子的组成成分,包括磷酸、糖和碱基。
解释磷酸和糖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DNA链。
探讨碱基配对原则及其在DNA复制和转录中的作用。
2.3 教学方法:使用模型或图示展示DNA分子的组成成分,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碱基配对原则的应用。
第三章: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3.1 教学目标:能够描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理解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及其对DNA功能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介绍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包括螺旋的形状和组成。
解释螺旋中的碱基对排列方式及其对DNA稳定性的作用。
探讨双螺旋结构对DNA复制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使用模型或图示展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及其意义。
第四章:DNA分子的复制4.1 教学目标:理解DNA复制的过程和机制。
掌握DNA复制的条件和酶的作用。
4.2 教学内容:介绍DNA复制的过程,包括解旋、合成和连接。
解释DNA复制的条件,包括模板、原料和酶。
探讨DNA复制中的酶的作用,如DNA聚合酶和解旋酶。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示和动画展示DNA复制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DNA复制的条件和酶的作用。
第五章:DNA分子的转录和翻译5.1 教学目标:理解DNA分子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DNA分子的结构》参考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DNA的分子结构。
2.知道DNA的独特性质及其在生物过程中的重要性。
3.学会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处理DNA分子。
教学重点:1.DNA的分子结构。
2.DNA的独特性质及其在生物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DNA的分子结构。
2.学生理解DNA在生物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归纳法。
2.演示法。
3.实验法。
教学准备:1.PPT幻灯片。
2.实验器材。
3.适当的实验物质。
4.讲义、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2.讲解DNA的概念和DNA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性。
二、新知呈现(20分钟)1.利用PPT展示DNA分子的结构,并讲解DNA分子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核苷酸、磷酸二酯键等。
2.讲解DNA双螺旋结构的形成机制,包括碱基配对与互补性。
3.通过实验演示,展示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和双螺旋结构的形成。
三、示范与讲解(30分钟)1.通过示范,展示如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处理DNA分子,包括DNA的提取、切割、连接和转导等。
2.讲解DNA分子在重组DNA技术中的应用,包括基因工程、克隆和DNA测序等。
四、实践操作(30分钟)1.学生实验操作提取DNA分子。
2.学生合作完成实验,学习基本的DNA分子处理技术,如DNA的酶切、连接和蛋白质表达等。
五、归纳总结(15分钟)1.引导学生概括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性。
2.结合案例分析和思考问题,巩固学生对DNA分子结构及其应用的理解。
六、小结与拓展(5分钟)1.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DNA分子的结构和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拓展思考,了解DNA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基因治疗、DNA纳米技术等。
板书设计:DNA分子的结构和重要性-DNA分子的组成:核苷酸,磷酸二酯键等-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重要性:生物遗传、基因工程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知识介绍、实验演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深对DNA分子结构及其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性的理解。
《DNA分子的结构》参考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参考教案.doc教案第一章:DNA分子的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定义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
3.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DNA分子的定义和功能2. 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3. DNA分子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DNA分子的定义、功能和基本组成单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DNA分子在生物遗传中的具体作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介绍DNA分子的发现历程,引发学生对DNA分子的兴趣。
2. 讲解DNA分子的定义和功能:详细讲解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3. 讲解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介绍脱氧核苷酸的组成和作用。
4. 分析DNA分子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DNA分子在遗传中的重要性。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案第二章: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3.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碱基配对原则。
二、教学内容:1.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2.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3. DNA分子的碱基配对原则三、教学方法:1. 模型演示法:展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2. 讲授法:讲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碱基配对原则。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及其意义。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 展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DNA分子的结构。
3. 讲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详细讲解DNA分子的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的排列方式。
4. 讲解DNA分子的碱基配对原则:介绍A-T、C-G的配对关系。
5.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在遗传中的优势。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基本结构。
2. 使学生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DNA分子的组成2.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3. DNA分子的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 教学难点:DNA分子的空间构型和螺旋结构的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
2. 采用比喻、实例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自主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细胞核的结构,引导学生关注DNA分子。
2. 新课导入:介绍DNA分子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DNA分子的基本结构。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展示相关模型图示。
4. 实例分析:分析DNA分子的特点,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DNA分子的结构。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DNA分子结构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DNA分子结构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八、教学拓展1. 基因与DNA分子的关系:介绍基因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基因与DNA分子的关系。
2. DNA分子的复制:讲解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使学生了解DNA 分子的生物学意义。
3. DNA分子的应用:介绍DNA分子在基因工程、法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第一篇: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赵艳玲(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214500)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能力方面: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进行遗传信息多样性原因的探究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二、教学重点1.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三、教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四、教学用具DNA分子结构模型组件、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模型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发现式教学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采取多种教学形式,重视“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达成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一致。
基于这个理念,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并没有按照教材中的顺序:先介绍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历程,再概述DNA 分子结构的特点,最后让学生动手尝试建构DNA双螺旋结构,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
而是先让学生依据4个科学研究资料,逐步探究如何构建脱氧核苷酸、单链、平面双链、立体空间结构,从而一步一步地构建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通过探究构建模型的过程,学生就会自然地了解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内容,同时还体验了科学家的研究历程,能够学习到科学家善于捕获分析信息和严谨的思维品质及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然后以构建好的DNA模型为依托,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分析模型、主动探究得出DNA结构的有关知识,再由学生总结出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由于考虑到这个模型可以很好的解答遗传信息多样性,所以最后让学生比较不同组构建的DNA模型,分析探究得出DNA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沃森和克里克的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位科学家吗?他们就是因研究DNA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沃森和克里克。
32《DNA分子的结构》教案_图文.doc
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 •识记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核昔酸种类、碱基种类、元素种类。
2.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认识到与人合作的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屮的重要作用。
2.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三)能力方面
1.制作D7A双螺旋结构模型。
2.就科学家探索基因的本质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领悟模型方法在这些研究屮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D7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
四、教学课时
2课吋。
五、教学过程
A:作业教材P51练习;全品导学案部分P29-30当堂自测。
七: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2节D7A分子的结构
一、D7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
二、D7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三、DNA分子的结构
四、D7A分子的结构特性
1.多样性2•特异性3•稳定性
五、碱基比例的计算:
1.在双链DNA分子屮,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Z和恒等且各占DNA总碱基数的50%。
2.两条链中A+G/T+C互为倒数。
即两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等于另一互补链中这一比值的倒数.
八:课后反思。
人教版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教案1教材分析:本小节主要讲述了DNA分子的结构,关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展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
而且教材在概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后,安排了一个“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结构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DNA分子基本组成单位的化学组成2.概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能力目标:1.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和对DNA 分子直观结构模型的观察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2.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激发独立思考,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DNA的结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教学难点:1.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难点突破方案:1.用直观模型进行教学。
2.用多媒体课件显示DNA分子结构组成的动态过程3.总结典型碱基计算规律,配合习题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具准备:1.DNA分子的直观结构模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前面我们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学习,知道DNA分子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使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出来。
那么DNA分子为什么能起遗传作用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对DNA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那么我们今天就首先来学习DNA分子的结构。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一、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过的DNA的相关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分子的结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DNA分子基本组成单位的化学组成
2.概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和对DNA分子
直观结构模型的观察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2.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激发独立思考,主动获取新知
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DNA的结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
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教学难点:
1.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难点突破方案:
1.用直观模型进行教学。
2.用多媒体课件显示DNA分子结构组成的动态过程
3.总结典型碱基计算规律,配合习题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具准备:1.DNA分子的直观结构模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美军方如何鉴别真伪萨达姆?照片对照可靠吗?回答DNA鉴定引入那么DNA分子为什么能起鉴定作用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对DNA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那么我们今天就首先来学习DNA分子的结构。
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知识连接】
1.组成DNA的基本元素
2. DNA的组成单位是,它是由一分子 , 一分子
和所构成的, 不同决定了核苷酸种类的不同. 共有种
【承转过渡】蛋白质是一种大分子物质,组成人体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20种),各种氨基酸可以通过方式形成大分子的蛋白质的(提问)。
那么,一个个的脱氧核苷酸又是如何形成DNA大分子的呢?
一、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展示过程)
学生课前阅读课本资料,初步形成DNA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
(1)沃森和克里克利用了他人的哪些经验和科学成果?这对你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①科学界已有证据:DNA的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由含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构成。
②(英)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图谱是DNA X射线衍射图谱
③(美)生化学家鲍林揭示生物大分子的方法是
④(奥地利)生化学家査可夫研究成果是A的量总是等于T嘧啶的量,
G的量总是等于C嘧啶的量(2)他们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错误?
他们是如何对待和纠正这些错误的?
①错误:将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内侧、碱基排列在外侧。
纠正:
②错误碱基进行配对方式。
纠正:A的量总是等于T嘧啶的量,G的量总是等于C嘧啶的量
所以A与T配对,G与C配对
(3)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作为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典范,在科学界传为佳话。
他们的这种工作方式给了你哪些启示?
①要善于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要善于与与他人交流和沟通,闪光的思想是在交流与撞击中获得的;
②研究小组成员在知识背景上最好是互补的。
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见实验报告)
【活动四】: DNA分子空间结构的构建
请三组同学板书自所构建的DNA分子内的碱基对。
播放PPT构建DNA全过程模拟动画
参照自制的DNA模型,思考讨论和归纳
“DNA分子结构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手拿学生作好的模型)
引导1:DNA分子是由几条链组成的,链间的空间关系是什么?
引导2:DNA分子的主链是由什么组成的?排列在什么位置?
引导3: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在哪里?有什么规律吗?
师生小结二、DNA分子的结构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并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是:A和T配对,G和C配对。
总结完特点引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表格,总结规律
四、DNA分子的结构特性(见实验报告问题讨论)
1.多样性:由于碱基排列顺序不同,所以DNA分子有多样性,由n对碱基组成的DNA分子中,DNA分子的种类为4n.
2.特异性:不同的DNA分子具有不同的碱基顺序
3.稳定性: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后用氢键连接两条链,所以具有稳定性。
【规律总结】
五、碱基互补配对规律的有关计算例1.假设一个DNA分子片段中含碱基T共312个,占全部碱基的26%,则此DNA片段中碱基G数目所占百分比是
总结规律 1. DNA双链中不互补配对的两个碱基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
例 2.DNA的一条单链中A+G/T+C =0.4,在互补单链A+G/T+C是多少?解析:
总结规律2.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是另一个互补链的这一比值
的
例3. DNA的一条单链中A+T/G+C =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单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多少?解析:
总结规律 3.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和每一个单链中的这一比值例4.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占碱基总量的18%,其中一条链中G占20%,那么此链中C应为多少?解析:
总结规律 4.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某碱基占碱基总量的百分数等于它在每条链中的
教学总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行总结、概括!
课下作业
完成学案上相应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