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学习资料
防地震安全知识3篇
防地震安全知识
第一篇:防地震安全知识
地震是一种强烈的自然灾害,无法预测和避免。因此,
对于地震的防范和应对非常重要。以下是防地震安全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地震应对能力。
1.了解周围环境:应该了解住所周围的地形、建筑物、
道路等情况,并制定撤离计划。
2.出现震感立即停留在原地:当感到地震开始时,应该
立即停留在原地,不要惊慌逃跑,或到阳台、窗口等危险地点。
3.避免使用电梯:在地震发生时,不要使用电梯,应该
使用楼梯迅速离开建筑物。
4.保护好头部:当地震发生时,应该用手保护头部,躲
在桌子下或门框下等避难处。
5.迅速撤离高楼:如果人们所处的地方是高楼,则必须
立即向高层楼梯口或安全区域撤离。
6.注意避免道路上的危险:在地震发生时,应该避免穿
过桥梁、涵洞、地下通道等容易发生倒塌的通道。
7.千万不要进入房屋:在地震后,不要进入残损的建筑物。应该在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
8.储备必需品:把应急物资(食品、水、药品、电池、
通讯设备等)储备好,以备发生地震时使用。
以上就是防地震安全知识,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并
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安全。地震是不可预测的,但只要有足够的准备和知识,我们可以降低损失,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第二篇: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
地震是一种极度危险的天然灾害,当它发生时,我们必
须非常小心和密切注意,以保护我们自己。以下是关于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的方法:
1.寻找避难所:当地震开始时,你必须立即寻找可靠的
避难所,例如在门框下或桌子下。这些地方较为坚固,能保护你不被跌落重物砸中。
2.保护头部:当一些东西正在掉落时,你应该及早抱紧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导读:防震减灾就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主要的解法是设计提高防震能力的建筑,防震减灾的主要内容有防震减灾规划、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等方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1
第一部分地震基础知识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震是地球运动的结果。地球运动中,地壳也在不断运动变化。
地球的运动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对地下岩石产生了非常强的作用力,当岩石承受不了这种力时,就会突然发生破裂和错动。
地震是指地壳中因岩体错动断裂而释放能量引起的地表振动。
岩石破裂产生地震波,地震波传到地表,地面随之就振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地震发生会有哪几种类型呢?
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喷发,使岩浆冲击地表而引起的地面振动。火山地震影响范围比较小,造成的破坏相对较小。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面振动。比如地下的石灰岩溶洞坍塌,或者矿山采空区的塌陷,都会引起小范围的地面振动。这种地震一般破坏程度不大。
我们平时所说的地震叫构造地震。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这类地震大约占到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而且振动的强度大,影响的范围广,所以对人类的威胁也就最大。
地震是有大小的。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越强,震级越大。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地震震级分为弱震、有感地震、破坏型地震、严重破坏型地震。
弱震:一般指3级以下地震,这种地震通常人们感觉不到,只有
仪器才能记录得到。
防地震安全知识
防地震安全知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可以预测到一些地震的发生,但是有些地震却是突然发生的,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防地震安全知识,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地震,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减轻地震所带来的损失。
I. 前置知识
1. 地震的定义
地震是指地球内部发生断裂和位移,并以振动的形式对地表造成影响的自然地质灾害。
2. 地震的级别
地震级别是用来描述地震大小及能量的物理量。一般采用矩震级或位移震级来描述。
3. 地震的成因
地震是地球内部因为岩石结构发生变化所引起的。
II. 防地震安全知识
1. 安全出口
首先,我们要注意建筑物的安全出口。地震发生时,很多人会选择跑到楼顶,但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地震会导致建筑物的结构受损,楼顶可能会发生倒塌。而安全出口则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尽快靠近或者躲到安全出口旁边,等待救援。
2. 安全角落
其次,我们要知道寻找安全角落的方法。在地震发生时,
最危险的地方是墙壁和角落,因为这些地方的建筑物结构较弱,在地震中容易倒塌。因此,我们应该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角落,尽量避开墙壁和角落。
3. 搭建临时桥梁
在地震发生后,道路可能会被破坏,交通管制。因此,
如果我们需要离开附近的建筑物,可以尝试在两个建筑物之间搭建临时桥梁,这样可以方便我们逃生。
4. 带上急救包
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可能会受伤,因此我们应该在家中
或者办公室中备有急救包,用来处理一些基本的创伤和伤口。
5. 紧急联系方式
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时刻保持一份紧急联系方式,用于紧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一、地震知识
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平均每天发生地震4万多次;早在公元前23世纪,我国尧舜时代就已记载到发生在山西现称薄州的地震;
2.我国目前仍处在20世纪地震活动第5个活跃期,直至本世纪初;
3.给人类以生命环境的地球内部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地壳又分成许多板块,如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板块等六大板块,以及许多次级板块;
4.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球板块的飘移、互相碰撞,使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大量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
5.按成因,地震可分为天然地震如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和人为因素的地震如水库地震、核爆地震等;其中构造地震对人类危害最大,因为它是地球内部地质构造变动导致岩石断裂而引起的地震;
6.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球表面上的投影点叫震中,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7.地震分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距地表70公里内的地震叫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内的地震叫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叫深源地震;其中浅源地震破坏性最大;
8.地震时,震源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地震波是由纵波和
横波组成;纵波传播速度快,上下颠动,衰减也快,一般在震中附近才能感觉到;横波传播速度慢,左右摇晃,振幅大,作用时间长,对建筑物造成破坏作用的主要是横波;
9.凭感觉人们可以判断地震的远近;先感觉到上下颠动明显,后感觉到左右摇晃比较明显,则为近震,此时震中就在附近,应立即避震;先感觉到左右摇晃比较明显,上下颠动不明显,则为远震,此时不必惊慌;
防震减灾的10条小知识
防震减灾的10条小知识
2019年10月13日是第30个国际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加强韧性能力建设,提高灾害防治水平”。当我们遇到地震、火灾、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该如何正确躲避?懂得正确的防灾常识,才能让我们在紧急情况下逃过一劫。
地震是地球内部部分物质运动的结果。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是构造地震。(6级)震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震中区从感到地动到房屋倒塌之间的时间一般为10~20秒。
1、地震一旦发生,首先怎么做?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就地避险,千万不能在慌乱中跳楼。其次,及时正确地采取避震措施:住在平房里的人及时跑出室外或迅速躲在桌下、床下、紧挨墙根下;随手抓住纺织品、毛巾等捂住鼻子;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
2、震后自救: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人在地震中被埋在瓦砾堆中最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保证有空气和水。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和火灾等并发灾害。
防地震安全知识
防地震安全知识
地震安全知识对我们保护自身安全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地震安全知识点:
1.地震预警:一些地区配备了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在地震发生前的
几秒钟到几分钟发出警告。请了解你所在地区是否有这样的系统,并知道如何接收预警。
2.制定应急计划:与家人讨论并制定地震应急计划,知道如何在家
中找到安全的避难所,并选择地震时家庭成员的集结地点。
3.寻找安全避难所:在地震发生时,尽量找到结实的桌子、柱子或
其他坚固的结构下面躲避。避免站在门口、窗户旁边和悬挂物下面。
4.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至关重要。不要慌乱奔跑,以免
被掉落的物品砸伤。
5.准备地震应急包:准备一个地震应急包,里面应包括水、食物、
急救用品、手电筒、备用电池、便携式充电器等必需品。将应急包放在易于取到的地方。
6.关闭火源和电源:地震发生时,请尽快关闭火源和电源,以防火
灾或电击事故发生。
7.学习正确的避震姿势:在地震发生时,尽量趴下,使身体重心降
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同时用双臂或者手边适合的物件保护头颈部,以防有东西掉下来砸到自己。
8.室外安全:如果你在室外,请远离高楼大厦、树木、电线杆等高
大建筑物,寻找开阔的空地避难。
9.震后安全:地震过后,要谨慎行动,注意避开裂缝、倒塌的建筑
物和其他潜在的危险。
10.参加地震演习:参加由社区或学校组织的地震演习,了解如何在
地震发生时迅速采取安全措施。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在不同场合的避震方法
在不同场合的避震方法
在不同场合的避震方法
04 地震基本常识
地震基本常识
地震基本常识
谢谢收看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01 防震减灾日的由来 02 地震的产生与类型 03 在不同场合的避震的方法 04 地震基本常识
01 防震减灾日的由来
防灾减灾日的由来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 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 灾日。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 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大地震仅 四川全省就有68712人遇难、17912人失踪。这场大 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 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 灾 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众 志成城、抗震救灾,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坚 强。2008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有政协委员提议, 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必要设立“防灾减灾日”或 “中国赈灾日”,借此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纪念, 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
• 扫描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tzsyj520 进入全国60000名幼师集结地, 海量资源每天更新
• (小中大优秀教案公开课)(各种文案和相关视频)(活动资料 及表格)
• (幼师各种培训资料)(考编资料)(观察记录幼儿园三年成长 规划)
防震减灾自救小知识
防震减灾自救小知识
一、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其影响
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的
事件。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涝、台风、暴雨、旱灾等。这些
自然灾害不仅会带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
不利影响。
二、防震减灾的重要性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伤害和损失。因此,防震减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加强防震减灾意识和技
能培训,可以有效提高人们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
三、防震减灾自救小知识
1. 安全意识:在发生地震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并且迅速采取措施保
护好自己。
2. 避免危险区域:在地震发生时,应尽量避免停留在高层建筑、桥梁、
电线杆等易受地震影响的区域。
3. 随时注意:在地震发生后,应随时注意周围情况,并且保持警惕。
4. 疏散逃生:如果需要疏散逃生,应选择安全的出口,并且不要乱推乱挤,以免造成人员伤亡。
5. 防止火灾:在地震发生后,应尽量避免使用明火,并且关闭煤气、电源等设备,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6. 急救措施:如果有人员受伤,在等待救援到来之前,应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以减少伤害程度。
7. 水电气供应:在地震发生后,水、电、气等供应可能会中断或受到影响。因此,在平时就要做好备用物资的储备工作。
8. 安全撤离:在地震发生后,如果房屋存在危险,则需要进行安全撤离。在撤离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并且按照指示进行撤离。
9. 常识普及:除了自己要具备一定的防震减灾知识外,还应该将这些知识普及给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以提高整个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宣传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宣传
防震减灾是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有效地进行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地震预防和减灾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呢?以下是一些正文和拓展内容:
正文:
一、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一种地球内部的自然现象,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地幔在地球的外部,地壳是地幔在地球的内部的边界。当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发生变化时,地壳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震。
二、如何预测地震?
地震的预测是非常困难的。目前,人类还无法准确地预测地震的发生。但是,科学家可以通过分析和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和运动规律,以及地震的破坏性和发生频率等因素,来预测地震的发生。这些预测方法包括地震波传播法、地震矩法、地震流体力学法等。
三、如何防范地震?
防范地震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防范地震的措施:
1. 建立地震预警机制。政府应该建立地震预警机制,提前发出预警信息,让人们及时采取措施。
2. 注意地震时的应急措施。在地震时,人们应该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如躲到桌子下、躲在桌子与墙壁之间的空间中等。
3. 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在建造建筑物时,应该按照相应的地震防护措施进行设计和建造,如设置抗震构造、增加薄弱环节等。
4. 提高公众的地震意识。政府应该加强对地震知识的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地震预防、减灾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地震意识。
拓展:
除了以上正文内容,以下是一些拓展内容:
1. 地震预防的重要性。地震预防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科学家可以通过建立地震预警机制、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等方式,来预防地震的发生。
防震减灾知识
防震减灾知识
防震减灾知识
防震减灾是震前预防、震后救灾与重建等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的总称。它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四个环节。
一、地震监测预报
(一)地震基本知识
1、地震的定义
地震是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2、地震的分类
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三类。诱发地震,如水库地震、矿山地震。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构造地震。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85%~90%。
3、地震的基本参数
发震时刻、震中经度、震中纬度、震源深度和震级。
震源是指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震源深度是指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震源深度在60公里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6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强度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多倍。一般将8级和8级以上的地震称为特大地震;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地震;7级以下、6级和6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6级以下、4.5级和4.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中强震;4.5级以下、3级和3级以上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3级以下、1级和1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弱震或微震。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8.9级,是发生于5月22日的智利地震。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知识
04
Option here
● 01
第一章 灾害与防震减灾概述
01
02
03
04
什么是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地球自然界发生的、不可抗拒的、对人类 社会造成严重伤害的突发性事件。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 地震、台风、洪水、暴雨等,这些灾害会给人类社会带 来灾难性的影响,包括生命财产损失、生态破坏等。
防震减灾的重要性
防止翻倒伤人
02
危险物品存放
远离易燃易爆品
01
Option here
02
Option here
03
Option here
04
Option here
03
家庭避难所设立
避难安全地点设定
地震的危害
地震是地球地壳因构造运动产生的地震波,具有毁灭性 破坏力,一次地震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及次 生灾害的发生。需要加强地震预警和公众疏散意识,提 高建筑物防震设计水平,同时加强个人家庭的防震减灾 知识。
03
防震减灾政策改进
政府政策调整与措施改进
海啸灾害防范经验分享
海啸的形成与危害
海底地震引发海啸 海啸对沿海地区的影响
1
海啸预警系统建设
预警技术的应用 灾害信息传递与警示
2
海岸地区防灾工作 实践
应急演练与准备工作 社区组织与协作机制
防震减灾小知识20条
防震减灾小知识20条
一、地震预警
1. 地震发生时,要尽快了解地震的震级和震源位置,并依据地震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家庭防震计划
2.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明确每个家庭成员在地震发生时的职责和行动方案。
三、地震逃生原则
3. 遵循“因地制宜,就近避险”的原则,选择合适的逃生方式和避难场所。
四、家庭防震准备
4. 准备必要的应急物品,如水、食物、药品、照明工具等。
5. 家庭成员要熟悉周围环境,了解安全避难所的位置和逃生路线。
五、地震应急物品
6. 储备必要的应急物品,如急救包、灭火器、防寒保暖用品等。
7. 定期检查应急物品是否完好可用,及时更新补充。
六、寻找安全避难所
8. 寻找周围安全、空旷的避难所,如广场、公园等,远离高大建筑物、玻璃幕墙、高压线等危险区域。
七、防止余震伤害
9. 在地震发生后,要继续保持警惕,注意观察环境变化,防止余
震带来的伤害。
10. 如遇余震,要迅速采取防护措施,如护住头部,躲在坚固的家具下或墙角处等。
八、保持镇静心态
11. 地震发生时,要保持冷静和镇定,不要惊慌失措或盲目行动。
12. 通过呼吸调整、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身心,降低恐惧和焦虑。
九、防震演习重要性
13. 积极参加防震演习,了解正确的逃生方法和避难场所。
14. 在演习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家庭防震计划。
十、地震后注意事项
15. 地震后要保持警觉,避免进入危险区域,防止余震发生。
16. 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预防疾病传播。
十一、了解建筑抗震性能
17. 在地震高发区,要选择抗震性能好的建筑居住和工作。
18. 对于抗震性能较差的建筑,要加强抗震加固和维护。
防灾减灾安全知识
防灾减灾安全知识
防灾减灾安全知识汇总
防灾减灾安全知识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知识:
1.火灾自救与逃生:如果遇到火灾,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披上浸湿的衣服,弯腰或匍匐前进,若身上有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也可以向窗外再抛些救生器材,让外面的人看到并前来救援。
2.地震自救与逃生:地震发生时,要保持镇静,分析地震的远近和大小,若地震较小,远离地震源,若地震较大,则要保持冷静,寻找安全空间躲避,若在户外,则要就地选择开阔、平坦的广场,避开高大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大楼房。
3.洪水自救与逃生:被洪水包围时,要保持头脑清醒,寻找合适的逃生机会。若被困在洪水围困区域,无法外逃,要采取一些措施自救,如固守可疑物品,等待救援。
4.地震发生时,要保持镇静,分析地震的远近和大小,若地震较小,远离地震源,若地震较大,则要保持冷静,寻找安全空间躲避,若在户外,则要就地选择开阔、平坦的广场,避开高大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大楼房。
5.火灾自救与逃生:如果遇到火灾,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披上浸湿的衣服,弯腰或匍匐前进,若身上有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也可以向窗外再抛些救生器材,让外面的人看到并前来救援。
6.防溺水:溺水者被救出后,首先要检查溺水者的身体情况,判断其是否有严重的外伤和骨折,如果没有,则可以将其平放在地上,头偏向一侧,清除其口鼻中的异物,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7.交通安全:行走时一定要看红绿灯和人行道,不要在马路上疯赶玩耍,不要随意冲红灯。
8.防暴力: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更不要带陌生人回家。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要,更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内容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内容
一、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震通常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因此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和如何应对是非常重要的。
二、地震预警和应对
地震预警是通过监测地震波速度比电磁波速度慢而提前发出的警告。当地震预警发布后,公众应该保持冷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家庭防震计划
每个家庭都应该制定防震计划,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家庭防震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家庭成员的应急集合点,即逃生出口。
2.家庭成员熟悉并了解应急箱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3.制定备选逃生路线,以防主路线被堵塞。
4.确定临时住所的位置,以备不时之需。
四、避难所和疏散路线
在地震发生时,应该尽快前往安全的避难所或疏散到空旷地带。避难所应该远离高楼大厦、桥梁等易损毁建筑,而疏散路线应该选择远离危险品仓库、工厂等场所。
五、急救知识和技能
在地震发生后,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各种急救情况。了解基本
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对于救护伤员的生命至关重要。
六、防火与灭火
地震后,防火和灭火同样重要。要确保火源得到妥善处理,不要乱丢烟蒂或使用明火。同时,了解如何使用灭火器、如何报警等也是防火与灭火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七、地震次生灾害防范
地震次生灾害如海啸、崩塌等可能比地震本身造成的危害更大。公众应该了解次生灾害的危害性,并遵循相关部门的预警和建议,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八、心理应激疏导
地震事件会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恐慌、焦虑等。了解如何进行心理应激疏导,包括如何缓解紧张情绪、如何应对突发情况等,对于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全国防灾减灾日防震减灾安全知识
全国防灾减灾日防震减灾安全知识
一、防灾减灾日由来
全国防灾减灾日为每年的5月12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首次开始于2009年。设立目的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人民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
二、地震的形成
地震是一种很常见的灾害,如何正确防震避震,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技能,具体要了解哪些关于防震减灾的知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三、地震前预兆
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震活动异常、地震波速度变化、地壳变形、地下水异常变化、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分的变化、地应力变化、地电变化、地磁变化、重力异常、动物异常、地声、地光、地温异常等等。
四、在家怎样避震
1、家住平房怎样避震
尽量保护头部,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固家具下暂时躲避,再伺机转移到户外。地震时不可取的行为:躲在房梁下;躲在窗户边;破窗而逃。
2、家住楼房怎样避震
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坚固的桌下或床边;低矮,坚固的家具边;空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储藏室等。
预防地震安全知识
预防地震安全知识
1. 安装地震警报器和燃气自动切断阀门等专业设备,以及建筑物内的紧急逃生路线标识和应急灯具等。
2. 定期进行地震演习,熟悉如何正确地避险,以及紧急物品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等。
3. 减少室内物品的摆放,固定易倒、易碎、易燃等物品,避免在地震中对人身和财产造成威胁。
4. 在选择居住房屋时,优先选取抗震性能好、结构合理的建筑物,避免居住在地质灾害区,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5. 在地震发生时,应迅速找到门窗或床下等相对安全的避难区,躲避玻璃等易碎物品,以防止落物的伤害。
6. 如遇地震应及时打开收音机和电视,听取有关专业机构的安全提示,或者关注政府网站等权威渠道的安全信息。
7. 如遇突发情况,应尽快拨打火警电话、医疗急救电话等专业机构的救援电话,或者通过短信、语音等方式向亲友求救。
8. 地震结束后,应尽快检查建筑物的安全情况,排除危险因素,以及收集地震安全知识,做好灾后重建和防范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学习资料
一、遇见地震如何逃生
1.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2.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3.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4.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5.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6.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7.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8.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9.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10.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11.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二、地震避险和自救、互救基本常识
大多数破坏性地震使人感到的地面抖动只是一瞬间,只有强烈的地震才能有长达一分钟的感觉,而绝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只延续几秒钟。为此,只有保持镇定,采取果断措施来保护自己,才能够减少你所遭遇灾害的损失。地震局的专家详细说明了在各种环境下怎样防护的办法:
(一)、地震时避险和自救互救方法
(1)地震时,在家中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当你感到地面或建筑物晃动时,切记最大的危害是来自掉下来的碎片,此刻你要动作机灵的躲避。
1.在房屋里,赶快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书桌、工作台、床底下。单元楼内,可选择面积小的卫生间、墙角,减小伤亡。对于户外开阔,住平房的居民,震时可头顶被子、枕头或安全帽逃出户外,来不及时,最好在室内避震,要注意远离窗户,趴下时头靠墙,枕在横着的双臂上面,闭上眼和嘴,待地震再沉着离开。
2.地震时,门框会因变形而打不开,所以,在防震期间最好不要关门。
3.地震时,如已被砸伤或埋在倒塌物下面,应先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想办法出去。若无通道,则要保存体力,静听外面的动静,可敲击铁管或墙壁使声音传出去,以便救援。
(2)地震时,室外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1.地震时在户外的人,千万不能冒着大地的震动进屋去救亲人,只能等地震过后,再对他们及时抢救。
2.如果你正行走在高楼旁的人行道上,要迅速躲到高楼的门口处,以防碎片掉下来砸伤。
3.汽车司机要就地刹车。
4.如果在山坡上感到地震发生,千万不要跟着滚石往山下跑,应躲在山坡上隆起的小山包背后,同时要远离陡崖峭壁,防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胁。
5.在海边,如发现海水突然后退,比退潮更快、更低,就要注意海啸的突然袭击,尽快向高处转移。
(3)地震时,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一旦地震发生,在工作、生产岗位上的人员,首先应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阀门,个人根据所处的环境,当机立断迅速避震。
1.地震时,在办公楼的工作人员,要赶紧躲在办公桌下面。
2.在厂区上班的工人,地震时,要立即关闭机器、断掉电源,迅速躲到车床、机床及高大的设备下。
(4)地震时,在公共场所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1.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要沉着冷静,特别是断电时,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
2.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
3.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二)、地震后的个人自救方法
一次大震发生后,在没有外来人员援救之前,自救是一项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斗争。地震对人身的伤害,大部分是倒塌的房屋所造成的,一旦被埋压后,要做到:1.被埋压在废墟下时,不能在精神上发生崩溃,要有勇气和毅力。
2.被压埋后,注意用湿手巾、衣服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尽量消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周围可搬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扩大活动空间,保障有足够的空气。条件允许时设法逃避险境。
3.被埋压后,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设法爬出去,无法爬出去时,不要大声呼喊,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叫,或敲击出声,向外界传信息求救。
4.无法脱险时,尽量减少体力消耗,想办法与外面援救人员取得联系。
三、学校防震常识
桌椅摆放与窗户、外墙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外墙塌倒伤人,留出一定通道,便于紧急撤离,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能迅速撤离的方位;加固课桌、讲台,便于藏身避震;检查和加固教室的悬挂物;门窗玻璃贴上防震胶带,防止玻璃震碎伤人。
在熟悉学校周围地形、环境基础上,可进行防震演练活动,包括:室内一分钟紧急避震,震后迅速撤离教室的疏散演习,自救、互救练习等。演练活动时间要短,疏散、撤离要快,才能达到避震效果好的要求。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校)应经常在课堂宣导防震常识,并教导学生避难事宜,举行防震演习。
1.教室的照明灯具、实验室的橱柜及图书馆的书架应加以固定。
2.地震时避于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
3.地震时切忌慌乱冲出教室,并避免慌张地上下楼梯。
4.地震时如在室外,远离建筑物。
5.地震时如在行驶中之校车,应留在座位上勿动,直至车辆停妥。
四、地震知识问答
1、什么叫地震?
答:地震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2、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答:地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3、天然地震有几种类型?
答:天然地震按成因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
构造地震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破坏力也最大。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它的影响范围一般较小,发生得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数的7%。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当地下岩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顶部的压力时,就会塌陷引起地震。这类地震更少,大约不到全球地震数的3%,引起的破坏也较小。
4、地震能预报吗?
答: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大约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开始进行研究。我国地震预报的全面研究起步于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经过4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进展,曾经不同程度地预报过一些破坏性地震。
但是实践表明,目前所观测到的各种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现象,都呈现出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作出的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主要是经验性的。
当前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和现状是:对地震前兆现象有所了解,但远远没有达到规律性的认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对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认识,但短临预报成功率还很低。
5、什么是震级,它是怎样测定的?
答: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一把“尺子”,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弹性波能量有关。震级越高,表明震源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多倍。
震级通常是通过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面运动的振动幅度来测定的,由于地震波传播路径、地震台台址条件等的差异,不同台站所测定的震级不尽相同,所以常常取各台的平均值作为一次地震的震级。
地震发生时,距震中较近的台站常会因为仪器记录振幅“出格”而难以确定震级,此时就必须借助更远的台站来测定。所以,地震过后一段时间对震级进行修订是常有的事。
6、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几类?
答: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划分大致如下: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7、每个家庭应从哪些方面做好防震准备?
答: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震情观念,每个家庭要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制定防震避震预案,为震时自救和互救创造条件。例如,对自家住房的抗震能力,周围的环境,室内水、电、煤气等设施的状况,各类物品的存放条件,疏散通道是否畅通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处在已有地震短临预报的地区,还应准备自救必备物品。
8、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吗?
答:我国政府非常重视防震减灾工作,1997年12月29日公布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已于1998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第一部法律,它是我国几十年来防震减灾工作经验的高度概括和各种有效的规章制度的法律化。它的制定、公布、施行,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进行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