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模拟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九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4 能力
能力提升训练(九)(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模拟)“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某某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某某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这个宪法”的制定( )A.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历程B.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C.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推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解析:选C。
据题干中“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某某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可知,“这个宪法”指1954年宪法,该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C项正确。
2.(2019·某某全国Ⅲ卷冲刺演练)1956年8月1日,中共中央指出:“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的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而且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
”这一表态( )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某某B.拓展了文学创作的新领域C.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影响D.促进了人民教育不断进步解析:选A。
《人民日报》是党报,材料中“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体现了社会主义某某,故A项正确;《人民日报》是党报而非文学刊物,故B项错误;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影响,与材料中“1956年8月1日”不符,故C项错误;《人民日报》是党报而非教育刊物,故D项错误。
3.(2019·某某省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董必武在中共八大上发言时指出:“党中央号召公安、检察、法院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办事。
我认为依法办事,是我们进一步加强人民某某法制的中心环节。
”这一思想( )A.提供了新中国某某政治的法律保障B.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行依法治国的方针C.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形成D.丰富了思想的法学理论宝库解析:选D。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类编:专题03-现代中国政治外交(含答案)
2018年⾼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类编:专题03-现代中国政治外交(含答案)考点⼀:中华⼈民共和国成⽴01.(2018届重庆市⾼三5⽉调研测试历史试题)1949年新中国成⽴。
在开国⼤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曲》等核⼼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
这些措施A. 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B. 标志着中华民族独⽴⾃主站了起来C. 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D. 意味着⼈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答案】A02.(湖北省⼋校2018届⾼三第⼆次联考⽂综历史试题)新中国成⽴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办法》,初步确⽴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
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A. 巩固新⽣的⼈民政权B. 取缔⾮法的社团组织C. 防控境外的敌对势⼒D. 激发社会组织的活⼒【答案】A【解析】据材料“初步确⽴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可知对社会团体进⾏登记的⽬的在于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有利于巩固新⽣的⼈民政权,A正确;BCD均与材料和新中国的需求⽆关。
03.(⼭东省烟台市2018届⾼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949年7⽉,中共中央指⽰:“凡三万⼈⼝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迟三个⽉后,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以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民群众的重要⽅法之⼀。
”这⼀指⽰A. 为渡江作战进⾏战前总动员B. 执⾏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C. 有利于建⽴和巩固⼈民政权D. 标志⼈民代表⼤会制度建⽴【答案】C点睛:本题考查学⽣抓住关键信息、运⽤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题⼲时间“1949年7⽉”结合新民主主义⾰命相关知识分析解答。
04.(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2017届⾼三第⼆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研究历史需要⼀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不同的历史观影响着⼈们对历史问题的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史观越发多元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史观都是⾰命史观,认为近代中国是⼀段不断出现⾰命⾼潮的历史。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时期闯关检测
专题十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时期专题闯关检测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48分)1.(2017北京西城期末)1979年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七部法律,其中有三部组织法和一部选举法,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和职能,全国和地方人大的选举程序做了法律规定。
这说明我国( )2.(2017北京西城期末)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此规定意在( )3.(2016北京海淀期末)下表中关于新中国外交的历史事件与影响对应准确的一组是( )选项事件影响“一边倒”外交方针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A的制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消除了万隆会议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B提出C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有利于维护地区军事安全与促进经济合作4.(2016北京西城期末)1979年初,邓小平在访美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次讲话( )C.标志着“一国两制”方针正式确立D.体现了“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5.(2017北京海淀期末)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取得的进展是( )①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②实现了两岸直接“三通”③建立两岸间对话机制④达成“一个中国”共识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2016北京顺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
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7.(2017北京朝阳期中)下列对下图成因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B.新型交通、通讯方式的革命8.(2016北京石景山期末)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河北省专接本政治(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河北省专接本政治(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5. 论述题7. 判断题单项选择题1.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D.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2.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
A.中国的第二次革命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C.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 )。
A.扫除发展生产力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B.对社会各个方面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上说的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上说的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 )。
A.改革开放B.与时俱进C.科学发展D.快速发展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5.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6.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 )。
A.改革B.开放C.现代化D.改革开放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7.改革的性质是( )。
A.中国的第二次革命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C.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8.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的开端是( )。
A.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B.乡镇企业的诞生C.城市企业承包制D.设立经济特区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9.新时期改革开放最根本的目的是( )。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人民富裕、民族振兴B.推动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确保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D.实现中国和平崛起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10.如果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是一次伟大的“基本制度选择”的话,社会主义改革就是一次伟大的( )。
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34卷 第4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Vol.34 No.4 JOURNA L OF HENAN N ORMA L UNIVERSIT Y J ul.2007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郭根山,刘玉萍(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摘 要:改革开放前的30年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光辉成就的历史时期,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但问题在于,在高速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赶不上经济增长的幅度,人民生活质量没有得到与经济增长同比例的提高,中国依然没有脱离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行列,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拉大,同时,由于经济领域与政治领域的“左”倾相互影响,出现了像“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样的冒进错误,甚至导致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全局性错误,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社会公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30年进行客观公正的判断,因为公众总是直观地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和之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对比,而无需去考察这些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
而历史研究者和党史理论工作者则必须力求再现历史的原貌,从当时国际国内、经济政治的诸多因素中捕捉这些问题的因果关系,从而得出一个更加接近历史事实的判断,对这些问题作出历史的说明和合理的评价。
关键词:经济增长;高积累;问题;理论分析;评价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359(2007)0420196204作者简介:郭根山(1963-),河南洛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30年里,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
统计资料表明,1953-1978年间经济高速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的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7.9%、8.2%和6.0%。
高三年级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年级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A. 2H2 + O2 → 2H2OB. 2H2 + O2 → H2OC. 2H2 + O2 → 2HOD. 2H2 + O2 → 2HO2答案:A2. 根据题目所给的物理公式,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速度 = 距离 / 时间B. 速度 = 距离× 时间C. 速度 = 距离 + 时间D. 速度 = 距离 - 时间答案:A3.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数学公式?A. 圆的面积= π * 半径^2B. 圆的面积= π * 直径C. 圆的面积= π * 半径D. 圆的面积= π * 直径^2答案:A4.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历史事件?A. 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在公元前221年B. 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在公元前221世纪C. 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在公元221年D. 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在公元221世纪答案:A5.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生物现象?A. 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夜间进行的B. 光合作用是植物在有光条件下进行的C. 光合作用是植物在无光条件下进行的D. 光合作用是植物在任何条件下进行的答案:B6-10. 题目略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_________。
答案:质量乘以加速度2. 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_________。
答案:相交3.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进化的驱动力是_________。
答案:自然选择4. 化学中的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的是_________和水。
答案:盐5. 根据题目所给的公式,计算半径为5的圆的面积。
答案:78.54(π取3.14)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牛顿三大定律。
答案:牛顿三大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指出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第二定律,即动力定律,指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2020届二轮:第8讲 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中国(1978至今)(专题卷)
C.对外开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D.初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根据材料“可口可乐公司提出在中国独资新建浓缩汁厂”,中美间的交往属于对外开放的范畴,“中方代表提出,先由可口可乐公司兴建一个浓缩汁厂和一个汽水厂,再由美方把汽水厂送给中方;然后,这两个厂组成一个联合董事会”,这一制度下的变通,体现了一定的改革与创新,故选C项;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A项;这一事件不能作为突破计划经济的开端,排除B项;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D项。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货物进出口所占国际市场份额仅为0.8%,在全球货物贸易中列第29位”,这是我国开始融入世界市场的体现。2009年起,“我国连续9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的地位”,说明我国全面融入全球化浪潮,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故D项正确。
答案D
12.(2019·济南模拟)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部分数据情况。据此可知
年份
出口额
(百万美元)
进口额
(百万美元)
贸易差额
(百万美元)
贸易额/
GDP(%)
1978年
9750
10890
-1140
9.53
1984年
26139
27410
-1271
17.29
1989年
52538
59140
-6602
24.75
1992年
84940
8058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355
33.90
1997年
182792
142370
A.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
B.媒体行业率先启动对外开放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中国现代史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子”,习近平提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由此可见,他
们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
(C )
A.追求民族独立
B.建立新中国
C.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D.实行改革开放
9.(2022·黔南州)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
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
1.1978 年 6 月,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精辟地指出:实事求是,
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邓小平这一主张
(B)
A.确立了新的思想工作的路线
B.纠正了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
C.确立了新的党中央领导群体
D.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1976 年《人民日报》标题中“阶级斗争”一词出现 205 次,但在 1980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
的
(A)
A.创新
B.开放
C.协调
D.共享
10.(2022·广安)首钢滑雪大跳台从远处看宛如一只“水晶鞋”,因设
计灵感源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又名“雪飞天”,与“冰丝带”“雪
如意”(河北张家口崇礼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等冬奥场馆一样,突出中国
世界的影响。
条件:中国政策的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影响: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促进各 国实现合作共赢;推动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
12.【中国共产党与百年中国梦】 材料 建国之后的百年中国梦可划分为前三十年(1949—1978)、后三十 年(1979—2013)以及新三十年(2014—2049)。三个三十年分别形成了三 个时代的三个领导核心:前三十年是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社会主义建 设时代;后三十年是以邓小平为总设计师的改革开放时代;而目前则有 望形成以习近平为“改革开放新设计师”的全面综改时代,其影响力应 该会辐射到整个新三十年。 ——摘编自光明网《回望、守望及展望:建国后百年中国梦之三个三十 年》
中国现代历史高考模拟试题【附答案】
中国现代历史高考模拟试题中国现代历史高考模拟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主要依据是A.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开始了社会主义新时期D.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2.下列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表述不准确的是A.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C.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D.开始进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3.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4.下列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表述,正确的有①“过渡时期”是指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③实质是建立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④主体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体现的基本特征是A.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B.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并举C.发展生产力和培养人才D.发展生产力和改善人民生活兼顾6.中共“八大”前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关于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②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7、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民主政治建设上也有过一些失误,1957年反右倾斗争扩大化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极大挫折,它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使中共中央对当时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估计B、逐步导致了政治上阶级斗争的扩大化C、使大量人才受到压抑,给国家的建设事业造成巨大损失D、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共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8、“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现代中国(改革开放前)一览表
科技文化教育
1、主要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导弹技术);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 1973年,袁隆平杂交水稻“南优2号”,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2、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知道其含义吗?)文革期间双百方针遭到破坏。
3、科技文化上:受世界环境影响,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建设受政治运动的影响较大。
4、社会生活上: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色。
政制度建设
1、新中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标志着新中国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新阶段。
(2)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54宪法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从初期的“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再到70年代的重大突破
2、经济上:1949-1952年底是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1953-1956年底的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中国的工业化建设起步。“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革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020年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十)
2020年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十)知识点概要本章主要讲述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至中共十七大,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历史。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
2.新时期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
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意义。
4.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改革开放的深刻历史启示。
一、单项选择题1.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的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是A.关于毛泽东思想评价的大讨论B.关于毛泽东评价的大讨论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大讨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3.决定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在A.中共十一届二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4.中国进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的起点是A.中共十一届二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C.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5.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的是A.中共十一届二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一届S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6.邓小平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在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C. 1979年理论工作务虚会D. 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7.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是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B.《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C.《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的通过D.《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8.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A.城市B.乡镇C.农村D.国营企业9.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二届四中全会10.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A.计划经济B.市场经济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1.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作出和实施,使A.经济体制改革以城市为重点全面展开B.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为重点全面展开C.改革以教育体制改革为重点D.改革以科技体制改革为重点12.中国共产党比较系统地阐述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在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13.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C.以改革为中心D.以开放为中心14.1992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讲话,明确提出的论断是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D.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C.建立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D.建立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6.199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B.《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C.《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7.中共十五大把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A.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邓小平理论D.科学发展观18 . 2001年12月11日,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A.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银行B.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货币基金组织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正式加入联合国人权组织19.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是在A. 1999 年 12 月 20 日B. 1997年7月1日C. 1984 年 12 月D. 1987 年 4 月20.宣告澳门回归祖国是在A. 1999 年 12 月 20 日B. 1997年7月1日C. 1984 年 12 月D. 1987 年 4 月21.中共十六大把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是A.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邓小平理论D.科学发展观2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 A.统筹兼顾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D.发展23.2005年初至2006年上半年,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A.整党运动B.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C.整风运动D.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24.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发展B.民主法治C.公平正义D.社会和谐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包括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B.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两位一体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A.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B.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C.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D.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功绩是A.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B.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C.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D.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有A.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B.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D.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4.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是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5.《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概括的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A.统一战线B.群众路线C.实事求是D.独立自主6.《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毛泽东的评价有A.讳大的马克思主义者B.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C.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D.错误是第一位的,功绩是第二的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是A.农民的人均收入亟待提髙B. —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C.“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改革D.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亟待建立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有A.包产到户B.包产到队C.包产到组D.包干到户9.1990年邓小平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两个飞跃”是指()A.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B.从互助组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飞跃C.发展集体经济D.从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髙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飞跃10.中共十三大认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高三历史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复习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复习题及答案在期末的时候,对于高三历史在期末复习要怎样做练习呢?还很困惑的话,那不妨和我一起来做份高三历史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复习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中的“这里”是指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C.《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解析:从材料中“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等信息可知“这里”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开始,故选A项。
答案:A2. 《对全国十八个典型地区的调研综合报告》,报告显示这18个地方不仅取得了骄人的发展成就,而且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这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①首次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④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②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①出现于1956年的八大,③出现于1955年的万隆会议,都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符,排除。
②④都是改革开放的内容,故选A项。
答案:A3.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生产关系的调整,故C、D两项错误;B 项的表述过于绝对。
答案:A4. 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
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D.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析:本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国家政治模拟试题
国家政治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地点是:A. 北京B. 南京C. 上海D. 广州2.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第一次经济调查是在哪一年进行的?A. 1949年B. 1952年C. 1956年D. 1960年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是:A. 1919年B. 1921年C. 1925年D. 1927年4.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章颁布的时间是:A. 1921年B. 1924年C. 1927年D. 1931年5. 第一个中央红军政府成立的时期是:A. 1930年B. 1931年C. 1932年D. 1933年6. 中国共产党名称的最初设定是:A. 中国社会主义党B. 中国工农共产党C. 中国农工共产党D. 中国进步党7. 《中共中央关于朝鲜工作的决定》是在什么时候制定的?A. 1950年C. 1952年D. 1953年8. 中国第5个“五年计划”的目标是:A. 全面调整经济结构B. 扩大国有经济份额C.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D. 削减对外贸易赤字9. “文化大革命”正式宣布的时间是:A. 1966年B. 1967年C. 1968年D. 1969年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哪一年召开的?A. 1976年B. 1977年C. 1978年二、问答题1.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民主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和地点是?2.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施行时间和地点是?3.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是在哪一年?列举一个重要改革措施。
4.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和经过了怎样的进程?5. “四人帮”反党乱军的揭发和捕捉是在哪一年进行的?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综合题请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和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分析中国现代政治制度演进的主要特点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因素和意义。
中国现代史-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解析版)
中国现代史-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测试)卷Ⅰ(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下列有关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属于国内意义的是()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②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③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④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答案】C【考点】新中国成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①③属于国内意义,符合题意。
2. 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意义有()①农民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③巩固了人民政权④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到1952年底,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所以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
故选D。
3. 1953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将原有18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82个,又新建345个社,在发展社员时,有的村干部向群众说:“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条路,看你走哪一条,要走社会主义的,桌上签名入社。
”据此最能说明的是()A.农村开始探索农业合作化道路B.“一五”计划正式确定并实施C.对农业的改造遵循了自愿互利的原则D.三大改造过程中已出现了错误倾向【答案】D【考点】三大改造的历史评价、三大改造【解答】根据题述信息“将原有18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82个,又新建345个社”“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条路,看你走哪一条,要走社会主义的,桌上签名入社”可判断,三大改造中推进农业合作化时出现贪多、贪大,甚至强迫农民入社的情况,出现脱离实际的倾向。
第十章练习题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十章练习题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单项选择题1 .1976 年]0 月粉碎“ 四人帮” 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主要是因为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仍然坚持()A .“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B .“ 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C .“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方针D .“ 批邓、反击右倾反案风”2 .被称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宣言书,并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了思想准备的重要文献是()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C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D .《南方谈话》3 .20 世纪70 年代末,中国农村率先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土地经营上实行()A .互助合作制度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C .产业化经营制度D .机械化耕作制度4 .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大事件是()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1979 年的理论工作务虚会D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5 .1980 年8 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的讲话,分析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这篇讲话是()A .《目前的形势和任务》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D .《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6 .1984 年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A .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B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C .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市场经济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 .1992年6月29日,江泽民明确提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论断是在()A .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讲话,B .中共十四大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 .中共十五大8 .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在( )A .中共十三大B .中共十四大C .中共十五大D .中共十六大9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标志是()A .1992年6月2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讲话,明确提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论断B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D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0 .提出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文献是()A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B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C .中共十五大报告D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E .中共十六大报告11.把“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在()A .中共十三大B .中共十四大C .中共十五大D .中共十六大二、多项选择题1 .1979 年3 月30 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必须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E .坚持改革开放2 .中共十二大对社会主义民主和文明的有关论述有()A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B .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来保证C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D .要把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E .要把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3 .中国在20 世纪80 年代设立的首批经济特区有()A .深圳B .珠海C .汕头D . 海南E .厦门4 .中共十三大确定的“ 三步走” 的战略包括的三个阶段是()A .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 .到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 .到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D .到2010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E .到2015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5 .1990年3月,邓小平在同江泽民等谈话时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 两个飞跃” 的思想,它们是()A .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B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C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现D .改革农产品流通制度,发展农村市场经济E .发展集约化和集体化经济6 .判断我们各方面工作得失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A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 .是否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D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E .是否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地位7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 .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B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C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 .人民群众当家作主E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8.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 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实现的两个根本转变是()A .从单纯公有制向以公有化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B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C .从劳动密集型增长方式向技术密集型增长方式转变D .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E .从主要靠引进技术向主要靠自主创新转变9 .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新形势下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和规划,强调要()A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B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C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D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E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10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完整概念,其主要内容是()A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 .代表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C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E .代表中国最先进阶级的根本要求11.中国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A .农村村民委员会B .乡镇居民委员会C .城市居民委员会D .知识分子代表大会E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三、名词解释(共 5 道)1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3 .“ 三讲” 教育4 .中共十六大5 .“ 八荣八耻”四、简答题1 .中共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
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2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2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 6.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解放军渡江战役中横渡长江的东西两个攻击点是( )。
A.江阴、湖口B.南京、汉口C.九江、南京D.汉口、江阴正确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解放战争中的具体细节。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2.1946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但是被称为“伪国大”,原因是( )。
A.确立国民党一党专制B.民主党派尚未参加C.违背了政协协议D.国民党一党包办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国民党的伪国大。
按照政协决议,国民大会应该由已经改组后的各党派联合政府召开,而国民党却一党包办。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3.下列不属于“大跃进”时期标志的是( )。
A.高指标B.低成效C.浮夸风D.共产风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大跃进”。
“大跃进”的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4.陈云在哪次会议上发表了《目前财政经济的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的重要讲话?( )A.中共八大B.庐山会议C.西楼会议D.七千人大会议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西楼会议。
西楼会议讨论了1962年国家预算和整个经济形势问题。
陈云作了题为《目前财政经济的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的重要讲话,对当时的国民经济调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5.下列不属于“四清运动”内容的是( )。
A.清政治B.清经济C.清思想D.清文化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四清运动”的具体内容。
1963—1965年中共中央在城乡开展了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运动,又称“四清运动”。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6.首次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观念的是在文件( )中。
A.《论十大关系》B.《共同纲领》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正确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论十大关系》的具体细节。
高二历史现代变革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现代变革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现代变革的起源时间是()A.18世纪B.19世纪C.20世纪D.21世纪2.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现代变革的开始?()A.美国独立战争B.法国大革命C.英国工业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3.下列国家不属于现代变革发源地的是()A.英国B.法国C.中国D.德国4.以下哪个发明对现代变革具有重大影响?()A.蒸汽机B.印刷术C.火药D.古典音乐5.以下哪个思想运动与现代变革密切相关?()A.启蒙运动B.宗教改革C.浪漫主义D.唯物主义答案:1. B2. B3. C4. A5. A二、填空题1.英国是现代变革的发源地之一,其一系列的工业革命使其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家。
2.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是现代变革中的重大()事件。
3.1848年的欧洲革命浪潮促进了()的兴起。
4.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的普及。
5.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思想对现代变革具有深远的影响。
答案:1. 工业化2. 政治3. 工人运动4. 知识5. 马克思主义三、解答题1.现代变革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简要叙述现代变革的影响方面。
现代变革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首先,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崛起。
其次,现代变革促进了国家体制的改革和民主化的进程,加强了人民的权益意识。
此外,新科技的应用和知识的普及也大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
2.请简要描述现代变革的发展过程,并指出其中的重要事件。
现代变革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欧美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化成为开端。
第二阶段是19世纪后期的国家民族独立与解放斗争,包括美国独立战争、拉丁美洲国家独立运动等。
第三阶段则是20世纪初的社会主义革命与民主运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是其中的重要事件。
四、应用题请选取以下一位对现代变革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简要介绍其贡献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模拟题
1.下图1为五十年代初画家李琦表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宣传画《越走越快》,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A.我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B.传统的耕作方式占主体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D.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
2.下图2是1952—1957年国民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
A.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B.公有制成分已占据主体地位
C.新中国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D.我国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3.下表1为1953—1955年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在沿海和内地投资比例统计表。
该表反映出在“一五”计划建设时期我国政府(
★沿海与内地的比重相加,不等于100,因为少数单位的部分投资不按地区划分。
A.力图扭转工业布局不均衡的局面B.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C.投资向经济欠发达民族地区倾斜D.实行沿海带动内地的战略
4.新中过成立后,传统“国家一民间精英一民众”三层社会结构变为“国家一民众”二层结构。
二层结构A.是消灭剥削阶级必然要求B.保障了人民行使民主权利
C.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需要D.便利了民众参与经济建设
5.新中国的诞生开启了中国法制建设新纪元。
下列立法
C.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D.奠定了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础
6.下图3是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年画。
该作品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品的基本风格
B.体现了百花齐放的创作精神
C. 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民主政治的极大热情
D.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7.1954年,周恩来在一
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
小生产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国民经
济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得到有计划的迅速的发展。
”据此可知,该会议的召开
A.架构了新型国家的基本框架B.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C.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政治原则D.表明过渡时期在我国的结束
8.图4反映1952—1956年中国经济成分结构变动情况。
这一变动可以说明当时中国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图2
A.经济建设成就突出B.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完成
C.开始对苏联模式进行反思D.社会主义经济道路探索迫切
9.20世纪50年代,拖拉机是年画的重要题材,寄托着劳动人民的情感和憧憬。
对下图5理解正确的是195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废除男享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一夫
一妻男女权利平等。
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组织和教育工人积极生
产、发挥工人阶级领导作用的职责。
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
制。
1955年创作的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
A.反映新中国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B.展现了“大跃进”时期生产建设热潮
C.描绘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巨大成就D.反映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
10.图6所示为1950年的年画《劳动换来光荣》。
这反映了
图6
A.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B.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C.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D.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1.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指示信中规定,“公社不能不问实际情况,任意提高产量指标”,“生产队对生产小队要实行包产、包工、包成本和超产奖励制度”,“除了粮食、棉花、油料等只许卖给国家收购机关以外,其他农副产品,在完成国家规定的交售任务以后,都可以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
这些规定
A.保证国家工业化顺利启动B.迈出了国民经济调整的步伐
C.拉开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D.克服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12.表2为“一五”计划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情况(单位:亿元)这表明“一五计划”
A
C.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D.深受苏联经济建设影响
13.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加强了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对全国的矿产进行了有计划的普查,特别是对有些稀缺的资源(如石油)作了更为详尽的普查工作和和勘探工作。
其主要目的是
A.收回列强对华资源控制权B.适应了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
C.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比例D.配合“一五”计划顺利实施
14.下表3
A.优先发展农村经济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削减城镇人口D.推行经济体制改革
15.下图7是著名画家董希文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水粉画。
对这幅画解读正确的是
《鼓足干劲》1958年
A.反映“放卫星”的时代特点B.充分展示人民建设国家的热情
C.沿袭传统文人画的艺术风格D.苏联加速援助激发人民的热情
16.1950年10月,华东画报社出版了一本漫画集,图8和图9为其中的两幅漫画。
其主要创作意图在于
A.鞭挞南京国民政府的腐败统治B.为社会主义改造进行舆论先导
C.激发人们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D.调动一切力量以建设社会主义
17.下表4是我国建国初期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单位:%)
表4
A.私有制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B.工业化目标已基本实现
C.新民主义经济形态得以延续D.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18.“一五”计划实施期间,工人阶级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在“一五”计划建设中也大显身手,农民也关心工业建设,他们努力用增加生产、积极交纳农业税和交售粮棉的实际行动支援工业建设。
这反映了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贡献力量B.工业化得到了工人阶级的积极响应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19.图10为1960年版1元人民币的正面图案。
该设计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风格B.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C.描绘了农业合作化的场景D.倡导适应国家建设的新风
20.1962年,广东省澄海县实行了“包产到户,定产上交,超产奖励”的田间管理负责制。
到1963年全省有65%的生产大队都推行了“评比奖励”责任制。
这一做法
A.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B.揭开了农村体制改革的序幕
C.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
21.以下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经济结构示意图11据此判断,符合1956年的是
22.1908年,中国体操学校的校训是“增强中华民族体质,洗刷东亚病夫耻辱”。
1955年,朱德为第一届全国工人体育运动大会题词:“普及人民体育运动,为生产和国防建设服务”。
体育目标的变化反映了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工业建设成就巨大
C.人民体质逐渐增强D.国防力量迅速增强
23.下图12是1950年创作的版画《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该作品
A.继承了中国画注重写意的基本风格B.反映了农民珍惜社会主义建设成果
C.折射了美苏对抗的国际政治局势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创作精神
24.
该柱状图反映出
A.新中国国际声誉得到极大提高B.新中国致力于反对霸权主义
C.建国初期外交环境逐渐改善D.新中国外交政策得到广泛认同
25.武汉作为中国的中部重镇,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1957年10月 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开辟了我国南北交通和桥梁建设的新历史。
中国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
三年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工程技术人员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
全部工程用自己的材料由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人民日报》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1954年2月6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的有利因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10分)
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模拟题参考答案
25.有利因素:“一五”计划的实施(或国家的大力支持);苏联的援助;技术人员因地制宜勘测设计。
(6 分)(每答出一点得2分)
历史意义:促进南北交通,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
(4分)(每答出一点得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