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3年高考物理新课标卷汇总(带详解)

合集下载

2011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曲线运动(详解_精校)

2011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曲线运动(详解_精校)

2011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详解+精校)曲线运动1.(2011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版)一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沿曲线abc 从a 运动到c ,已知质点的速率是递减的。

关于b 点电场强度E 的方向,下列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虚线是曲线在b 点的切线)[来源:学+科+网Z+X+X+K]A .B .C .D .1.D 解析:主要考查电场力方向和曲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轨迹的关系。

正确答案是D 。

2.(2011年高考·上海卷)如图所示,人沿平直的河岸以速度v 行走,且通过不可伸长的绳拖船,船沿绳的方向行进,此过程中绳始终与水面平行。

当绳与河岸的夹角为α时,船的速率为A .v sin αB .v /sin αC .v cos αD .v /cos α2.C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本题难点在于船的发动机是否在运行、河水是否有速度。

依题意船沿着绳子的方向前进,即船的速度就是沿着绳子的,根据绳子连接体的两端物体的速度在绳子上的投影速度相同,即人的速度v 在绳子方向的分量等于船速,故v船=v cos α,C 对。

[来源:学|科|网Z|X|X|K]3.(2011年高考·江苏理综卷)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从河中O 点出发,分别沿直线游到A 点和B 点后,立即沿原路线返回到O 点,OA 、OB 分别与水流方向平行和垂直,且OA =OB 。

若水流速度不变,两人在靜水中游速相等,则他们所用时间t 甲、t 乙的大小关系为[来源:学_科_网]A .t 甲<t 乙B .t 甲=t 乙C .t 甲>t 乙D .无法确定3.C 解析:设游速为v ,水速为v 0,OA =OB =l ,则甲时间00l ltv v v v =++-甲;乙沿OB 运动,乙的速度矢量图如图,合速度必须沿OB方向,则乙时间2t =乙,联立解得:t t >乙甲, C 正确。

4.(2011年高考·广东理综卷)如图所示,在网球的网前截击练习中,若练习者在球网正上方距地面H 处,将球以速度v 沿垂直球网的方向击出,球刚好落在底线上。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一卷)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一卷)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如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

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

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1324213093298164526255824366119249716006482104A.物体具有惯性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2.(6分)如图,一半径为R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的轴线上有a、b、d三个点,a和b、b和c、c和d间的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q>0)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点处的场强为零,则d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A.B.C.D.3.(6分)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距为d,极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上极板中心有一小孔(小孔对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小孔正上方处的P点有一带电粒子,该粒子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小孔进入电容器,并在下极板处(未与极板接触)返回。

若将下极板向上平移,则从P点开始下落的相同粒子将()A.打到下极板上B.在下极板处返回C.在距上极板处返回D.在距上极板处返回4.(6分)如图,在水平面(纸面)内有三根相同的均匀金属棒ab、ac和MN,其中ab、ac在a点接触,构成“V”字型导轨。

空间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均匀磁场。

用力使MN向右匀速运动,从a位置开始计时,运动中MN始终与∠bac 的平分线垂直且和导轨保持良好接触。

下列关于回路中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A.B.C.D.5.(6分)如图,半径为R的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的横截面(纸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2013年高考物理真题汇编全解全析:专题十四 机械运动与机械波 Word版含解析

2013年高考物理真题汇编全解全析:专题十四 机械运动与机械波 Word版含解析

专题十四机械运动与机械波1.(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34题) (1)如图,一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物块构成弹簧振子,该物块是由a、b两个小物块粘在一起组成的.物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左右振动,振幅为A0,周期为T0.当物块向右通过平衡位置时,a、b之间的粘胶脱开;以后小物块a振动的振幅和周期分别为A和T,则A________A0(填“>”、“<”或“=”), T________T0(填“>”、“<”或“=”).【解析】(1)当弹簧振子通过平衡位置时,a、b之间粘胶脱开,a、b由于惯性继续向右运动,弹簧伸长,对物块有向左的拉力,物块a向右做减速运动,动能减少,物块b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动能不变,由能量守恒定律知只有物块a减少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所以弹簧的最大伸长量减小,故振幅减小.振动中振子的质量变小,振子的周期变小.2.(2013·高考大纲全国卷,21题) 在学校运动场上50 m直跑道的两端,分别安装了由同一信号发生器带动的两个相同的扬声器.两个扬声器连续发出波长为5 m的声波.一同学从该跑道的中点出发,向某一端点缓慢行进10 m.在此过程中,他听到扬声器声音由强变弱的次数为()A.2 B.4C.6 D.8【解析】选 B.考虑两列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干涉.设该同学从中点出发向某一端点移动的距离为x,则两列波传到该同学所在位置的波程差Δs=(25 m+x)-(25 m-x)=2x,因为0≤x≤10 m,则0≤Δs≤20 m,又因波长λ=5 m,则Δs为λ整数倍的位置有5个,5个位置之间有4个间隔,所以人感觉到声音由强变弱的次数为4次,选项B正确.3.(2013·高考北京卷,15题)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机械横波,波速为4 m/s.某时刻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列波的振幅为4 cmB.这列波的周期为1 sC.此时x=4 m处质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D.此时x=4 m处质点的加速度为0【解析】选D.由题图可得,这列波的振幅为2 cm,选项A错误;由题图得,波长λ=8 m,由T=λv得T=2 s,选项B错误;由波动与振动的关系得,此时x=4 m处质点沿y轴正方向运动,且此质点正处在平衡位置,故加速度a=0,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4.(2013·高考天津卷,7题)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该直线上平衡位置相距9 m的a、b两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右图所示.下列描述该波的图象可能的是()【解析】选AC.根据y -t 图象可知,a 、b 两质点的距离为nλ+14λ或nλ+34λ,即nλ+14λ=9 m 或nλ+34λ=9 m(n =0,1,2,3,…)解得波长λ=364n +1 m 或λ=364n +3m.即该波的波长λ=36 m 、7.2 m 、4 m …或λ=12 m 、367 m 、3611m …选项A 、B 、C 、D 的波长分别为4 m 、8 m 、12 m 、16 m ,故选项A 、C 正确,选项B 、D 错误.5.(2013·高考重庆卷,11题)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某时刻该列波上正好经过平衡位置的两质点相距6 m ,且这两质点之间的波峰只有一个,则该简谐波可能的波长为( )A .4 m 、6 m 和8 mB .6 m 、8 m 和12 mC .4 m 、6 m 和12 mD .4 m 、8 m 和12 m【解析】(1)根据题意,两质点之间的波峰只有一个,可能情况有:①12λ=6 m ,λ=12 m ②λ=6 m ③32λ=6 m ,λ=4 m ,故选项C 正确. 答案:(1)C6.(2013·高考山东卷,37题) (1)如图甲所示,在某一均匀介质中,A 、B 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波源,其简谐运动表达式均为x =0.1sin(20πt )m ,介质中P 点与A 、B 两波源间的距离分别为4 m 和5 m ,两波源形成的简谐横波分别沿AP 、BP 方向传播,波速都是10 m/s.①求简谐横波的波长.②P 点的振动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解析】(1)①设此简谐横波的波速为v ,波长为λ,周期为T ,由题意知T =0.1 s由波速公式v =λT代入数据得λ=1 m②加强答案:(1)①1 m ②加强7.(2013·高考江苏卷,12题)(1)如图所示的装置,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是4 Hz.现匀速转动把手,给弹簧振子以周期性的驱动力,测得弹簧振子振动达到稳定时的频率为1 Hz ,则把手转动的频率为( )A .1 HzB .3 HzC .4 HzD .5 Hz【解析】(1)根据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选项A 正确.答案:(1)A8.(2013·高考福建卷,16题)如图,t =0时刻,波源在坐标原点从平衡位置沿y 轴正向开始振动,振动周期为0.4 s ,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形成沿x 轴正、负两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下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 =0.6 s 时波形的图是( )【解析】选C.根据波动与振动的关系分析波的图象.根据波的传播的周期性,t =0.6 s 时的波形是波源振动112个周期形成的,此时波源在坐标原点从平衡位置向y 轴负方向振动,由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的关系知选项C 正确.9.(2013·高考四川卷,5题)图1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 =1.25 s 时的波形图,已知c 位置的质点比a 位置的晚0.5 s 起振,则图2所示振动图象对应的质点可能位于( )A .a <x <bB .b <x <cC .c <x <dD .d <x <e【解析】选D.由c 位置的质点比a 位置的晚0.5 s 起振可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由波的图象知,a 、c 相距半个波长,故T 2=0.5 s ,周期T =1 s ,故在t =1.25 s 内波沿传播方向传播的距离Δx =54λ.故t =0时的波形图和各质点的振动方向如图所示.由题中y -t 图象知t =0,质点沿y 轴正方向振动,故振动图象对应的质点可能位于O 与a 之间或d 与e 之间.故选项D 正确,选项A 、B 、C 错误.。

【高考真题】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含答案)

【高考真题】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含答案)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如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

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

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物体具有惯性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2.(6分)如图,一半径为R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的轴线上有a、b、d三个点,a和b、b和c、c和d间的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q>0)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点处的场强为零,则d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A.B.C.D.3.(6分)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距为d,极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上极板中心有一小孔(小孔对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小孔正上方处的P点有一带电粒子,该粒子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小孔进入电容器,并在下极板处(未与极板接触)返回。

若将下极板向上平移,则从P点开始下落的相同粒子将()A.打到下极板上B.在下极板处返回C.在距上极板处返回 D.在距上极板处返回4.(6分)如图,在水平面(纸面)内有三根相同的均匀金属棒ab、ac和MN,其中ab、ac在a点接触,构成“V”字型导轨。

空间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均匀磁场。

用力使MN向右匀速运动,从a位置开始计时,运动中MN始终与∠bac的平分线垂直且和导轨保持良好接触。

下列关于回路中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A.B.C.D.5.(6分)如图,半径为R的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的横截面(纸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一电荷量为q(q>0)、质量为m的粒子沿平行于直径ab的方向射入磁场区域,射入点与ab的距离为.已知粒子射出磁场与射入磁场时运动方向间的夹角为60°,则粒子的速率为(不计重力)()A. B. C.D.6.(6分)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7.(6分)2012年6月18日,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km的近圆形轨道上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B.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C.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8.(6分)2012年11月,“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图(a)为利用阻拦系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图.飞机着舰并成功钩住阻拦索后,飞机的动力系统立即关闭,阻拦系统通过阻拦索对飞机施加一作用力,使飞机在甲板上短距离滑行后停止,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计时零点,飞机在t=0.4s时恰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所示.假如无阻拦索,飞机从着舰到停止需要的滑行距离约1000m.已知航母始终静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则()A.从着舰到停止,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约为无阻拦索时的B.在0.4s~2.5s时间内,阻拦索的张力几乎不随时间变化C.在滑行过程中,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会超过2.5gD.在0.4s~2.5s时间内,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几乎不变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7分)9.(7分)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最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 A和△t B,求出加速度a;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回答下列为题:(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cm.(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t A和△t B表示为a=.(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μ=(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10.(8分)某学生实验小组利用图(a)所示电路,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和电阻“×1k”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

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

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以a 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

能正确描述F与a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A.B.C.D.2.(6分)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的作用,F平行于斜面向上。

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的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1和F2.由此可求出()A.物块的质量B.斜面的倾角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D.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3.(6分)如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边长为L、电阻为R的正方形导线框;在导线框右侧有一宽度为d(d>L)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边界与导线框的一边平行,磁场方向竖直向下。

导线框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

t=0时导线框的右边恰与磁场的左边界重合,随后导线框进入并通过磁场区域。

下列v ﹣t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上述过程的是()A.B.C.D.4.(6分)空间有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该区域的横截面的半径为R,磁场方向垂直横截面。

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以速率v0沿横截面的某直径射入磁场,离开磁场时速度方向偏离入射方向60°.不计重力,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A.B.C.D.5.(6分)如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三个带电小球a、b和c分别位于边长为l的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b带正电,电荷量均为q,c带负电。

整个系统置于方向水平的匀强电场中。

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若三个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为()A.B.C.D.6.(6分)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3年高考物理真题汇编全解全析:专题十七 碰撞与动量守恒 Word版含解析

2013年高考物理真题汇编全解全析:专题十七 碰撞与动量守恒 Word版含解析

专题十七 碰撞与动量守恒1.(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35题)(2)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有两个静止的木块A 和B ,两者相距为D.现给A 一初速度,使A 与B 发生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当两木块都停止运动后,相距仍然为D.已知两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B 的质量为A 的2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A 的初速度的大小.【解析】(2)从碰撞时的能量和动量守恒入手,运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设在发生碰撞前的瞬间,木块A 的速度大小为v ;在碰撞后的瞬间,A 和B 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在碰撞过程中,由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得12m v 2=12m v 21+12(2m )v 22 ① m v =m v 1+(2m )v 2 ②式中,以碰撞前木块A 的速度方向为正.由①②式得v 1=-v 22③设碰撞后A 和B 运动的距离分别为d 1和d 2,由动能定理得μmgd 1=12m v 21④μ(2m )gd 2=12(2m )v 22 ⑤ 据题意有 d =d 1+d 2 ⑥ 设A 的初速度大小为v 0,由动能定理得μmgd =12m v 20-12m v 2⑦ 联立②至⑦式,得v 0= 285μgd .答案:(2) 285μgd2.(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35题)(2)如图,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三个质量均为m 的物块A 、B 、C .B 的左侧固定一轻弹簧(弹簧左侧的挡板质量不计).设A 以速度v 0朝B 运动,压缩弹簧;当A 、 B 速度相等时,B 与C 恰好相碰并粘接在一起,然后继续运动.假设B 和C 碰撞过程时间极短,求从A 开始压缩弹簧直至与弹黄分离的过程中,(ⅰ)整个系统损失的机械能;(ⅱ)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 【解析】(2)A 、B 碰撞时动量守恒、能量也守恒,而B 、C 相碰粘接在一块时,动量守恒.系统产生的内能则为机械能的损失.当A 、B 、C 速度相等时,弹性势能最大.(ⅰ)从A 压缩弹簧到A 与B 具有相同速度v 1时,对A 、B 与弹簧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2m v 1 ①此时B 与C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设碰撞后的瞬时速度为v 2,损失的机械能为ΔE .对B 、C 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得m v 1=2m v 2 ② 12m v 21=ΔE +12(2m )v 22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ΔE =116m v 20. ④(ⅱ)由②式可知v 2<v 1,A 将继续压缩弹簧,直至A 、B 、C 三者速度相同,设此速度为v 3,此时弹簧被压缩至最短,其弹性势能为E p .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得m v 0=3m v 3 ⑤ 12m v 20-ΔE =12(3m )v 23+E p ⑥ 联立④⑤⑥式得E p =1348m v 20. ⑦答案:(2)(ⅰ)116m v 20 (ⅱ)1348m v 20 3.(2013·高考天津卷,2题)我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在今年世锦赛上实现女子3 000 m 接力三连冠.观察发现,“接棒”的运动员甲提前站在“交棒”的运动员乙前面,并且开始向前滑行,待乙追上甲时,乙猛推甲一把,使甲获得更大的速度向前冲出.在乙推甲的过程中,忽略运动员与冰面间在水平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则( )A .甲对乙的冲量一定等于乙对甲的冲量B .甲、乙的动量变化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甲的动能增加量一定等于乙的动能减少量D .甲对乙做多少负功,乙对甲就一定做多少正功【解析】选B.乙推甲的过程中,他们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时间相等,根据冲量的定义,甲对乙的冲量与乙对甲的冲量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选项A 错误;乙推甲的过程中,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即Δp 甲=-Δp 乙,他们的动量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B 正确;在乙推甲的过程中,甲、乙的位移不一定相等,所以甲对乙做的负功与乙对甲做的正功不一定相等,结合动能定理知,选项C 、D 错误.4.(2013·高考重庆卷,9题)在一种新的“子母球”表演中,让同一竖直线上的小球A 和小球B ,从距水平地面高度为ph (p >1)和h 的地方同时由静止释放,如图所示.球A 的质量为m ,球B 的质量为3m .设所有碰撞都是弹性碰撞,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忽略球的直径、空气阻力及碰撞时间.(1)求球B 第一次落地时球A 的速度大小;(2)若球B 在第一次上升过程中就能与球A 相碰,求p 的取值范围; (3)在(2)情形下,要使球A 第一次碰后能到达比其释放点更高的位置,求p 应满足的条件.【解析】(1)小球B 第一次落地时,两球速度相等,由v 2=2gh 得v =2gh . (2)B 球从开始下落到第一次落地所用时间t 1=v g =2h g①由于小球B 在第一次上升过程中就能与A 球相碰,则B 球运动时间应满足t 1<t 2<2t 1②由相遇条件知12gt 22+v (t 2-t 1)-12g (t 2-t 1)2=ph ③ 由①②③解得1<p <5.(3)设t =t 2-t 1,由①③式得t =p -142hg,则A 、B 两球相遇时的速度分别为v A =v +gt =2gh +g p -142h g =2gh p +34v B =v -gt =2gh -g p -142h g =2gh 5-p4若A 球碰后刚好能达到释放点,由两球相碰为弹性碰撞知 12m v 2A +12·3m v 2B =12m v ′ 2A +12·3m v ′2B m v A -3m v B =-m v A ′+3m v B ′ v A ′=v A可解得此时v B ′=v B ,v A =3v B.要使A 球碰后能到达比其释放点更高的位置,须满足v A <3v B ,解得p <3.由v B =2gh ·5-p4知,5-p 4<1,解得p >1,所以p 的取值范围是1<p <3.答案:(1)2gh (2)1<p <5 (3)1<p <3 5.(2013·高考山东卷,38题) (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上放置长板A (上表面粗糙)和滑块C ,滑块B 置于A 的左端,三者质量分别为m A =2 kg 、m B =1 kg 、m C =2 kg.开始时C 静止,A 、B 一起以v 0=5 m/s 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A 与C 发生碰撞(时间极短)后C 向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A 、B 再次达到共同速度一起向右运动,且恰好不再与C 发生碰撞.求A 与C 碰撞后瞬间A 的速度大小.【解析】(2)因碰撞时间极短,A 与C 碰撞过程动量守恒,设碰后瞬间A 的速度为v A ,C 的速度为v C ,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定恒定律得m A v 0=m A v A +m C v C ①A 与B 在摩擦力作用下达到共同速度,设共同速度为v AB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A v A +m B v 0=(m A +m B )v AB ②A 与B 达到共同速度后恰好不再与C 碰撞,应满足 v AB =v C ③ 联立①②③式,代入数据得 v A =2 m/s. ④ 答案:(2)2 m/s 6.(2013·高考广东卷,35题)如图,两块相同平板P 1、P 2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均为m .P 2的右端固定一轻质弹簧,左端A 与弹簧的自由端B 相距L .物体P 置于P 1的最右端,质量为2m 且可看作质点.P 1与P 以共同速度v 0向右运动,与静止的P 2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P 1与P 2粘连在一起.P 压缩弹簧后被弹回并停在A 点(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P 与P 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1)P 1、P 2刚碰完时的共同速度v 1和P 的最终速度v 2; (2)此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x 和相应的弹性势能E p .【解析】P 1与P 2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P 1、P 2组成的系统遵守动量守恒定律;P 与(P 1+P 2)通过摩擦力和弹簧弹力相互作用的过程,系统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注意隐含条件P 1、P 2、P 的最终速度即三者最后的共同速度;弹簧压缩量最大时,P 1、P 2、P 三者速度相同.(1)P 1与P 2碰撞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 v 0=2m v 1解得v 1=v 02,方向向右P 停在A 点时,P 1、P 2、P 三者速度相等均为v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2m v 1+2m v 0=4m v 2解得v 2=34v 0,方向向右.(2)弹簧压缩到最大时,P 1、P 2、P 三者的速度为v 2,设由于摩擦力做功产生的热量为Q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从P 1与P 2碰撞后到弹簧压缩到最大 12×2m v 21+12×2m v 20=12×4m v 22+Q +E p 从P 1与P 2碰撞后到P 停在A 点 12×2m v 21+12×2m v 20=12×4m v 22+2Q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E p =116m v 20,Q =116m v 20根据功能关系有Q =μ·2mg (L +x )解得x =v 2032μg-L .答案:(1)v 1=12v 0,方向向右 v 2=34v 0,方向向右(2)v 2032μg -L 116m v 20 7.(2013·高考江苏卷,5题)水平面上,一白球与一静止的灰球碰撞,两球质量相等.碰撞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据此可推断,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约占碰撞前动能的( )A .30%B .50%C .70%D .90%【解析】选A.根据v =x t 和E k =12m v 2解决问题.量出碰撞前的小球间距与碰撞后的小球间距之比为12∶7,即碰撞后两球速度大小v ′与碰撞前白球速度v 的比值,v ′v =712.所以损失的动能ΔE k =12m v 2-12·2m v ′2,ΔE kE k0≈30%,故选项A 正确.8.(2013·高考江苏卷,12题C) (3)如图所示,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80 kg 和100 kg ,他们携手远离空间站,相对空间站的速度为0.1 m/s.A 将B 向空间站方向轻推后,A 的速度变为0.2 m/s ,求此时B 的速度大小和方向.【解析】(3)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 A +m B )v 0=m A v A +m B v B ,代入数值解得v B =0.02 m/s ,离开空间站方向.答案:(3)0.02 m/s ,离开空间站方向 9.(2013·高考福建卷,30题)(2)将静置在地面上,质量为M (含燃料)的火箭模型点火升空,在极短时间内以相对地面的速度v 0竖直向下喷出质量为m 的炽热气体。

2013年高考物理全国卷(新课标一)含答案word版

2013年高考物理全国卷(新课标一)含答案word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右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

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

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物体具有惯性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15.如图,一半径为R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的轴线上有a、b、d三个点,a和b、b和c、c和d间的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 (q>O)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点处的场强为零,则d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A.kB. kC. kD.k16.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距为d,极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上极板中心有一小孔(小孔对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小孔正上方处的P点有一带电粒子,该粒子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小孔进入电容器,并在下极板处(未写极板接触)返回。

若将下极板向上平移,则从P点开始下落的相同粒子将A.打到下极板上B.在下极板处返回C.在距上极板处返回D.在距上极板d处返回17.如图.在水平面(纸面)内有三报相同的均匀金属棒ab、ac和MN,其中ab、ac在a点接触,构成“V”字型导轨。

空间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均匀磁场。

用力使MN向右匀速运动,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运动中MN始终与∠bac的平分线垂直且和导轨保持良好接触。

下列关于回路中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18.如图,半径为R的圆死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的横截面(纸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一电荷量为q(q>0)。

2013年高考物理真题汇编全解全析: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Word版含解析

2013年高考物理真题汇编全解全析: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1.(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14题)右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物体具有惯性B .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C .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解析】选C.本题以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为背景,通过数据反映规律,所以应从数据之间的关系入手.表中第一列数据明显是第二列数据的平方,而第三列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之比非常接近第一列数据,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选项C 正确.2.(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19题)如图,直线a 和曲线b 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 和b 的位置—时间(x ­t )图线.由图可知( ) A .在时刻t 1,a 车追上b 车B .在时刻t 2,a 、b 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D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一直比a 车的大 【解析】选BC.本题应从图像角度入手分析物体的运动.本题运动图像为x ­t 图像,图像中切线的斜率反映速度的大小,a 做匀速直线运动,b 先正向运动速度减小,减到0后负向运动速度增大,选项B 、C 正确,选项D 错误.x ­t 图像中交点表示相遇,所以在t 1时刻a 、b 相遇,b 追上a ,选项A 错误.3.(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24题)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 和B ,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 .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 、B 和R 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l )、(0,-l )和(0,0)点.已知A 从静止开始沿y 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 的匀加速运动;B 平行于x 轴朝x 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R 在某时刻通过点(l ,l ).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求B 运动速度的大小.【解析】从运动学和运动的合成角度入手,作图寻找几何关系是关键. 设B 车的速度大小为v .如图,标记R 在时刻t 通过点K (l ,l ),此时A 、B 的位置分别为H 、G .由运动学公式,H 的纵坐标y A 、G 的横坐标x B 分别为y A =2l +12at 2 ①x B =vt ②在开始运动时,R 到A 和B 的距离之比为2∶1,即 OE ∶OF =2∶1由于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在以后任一时刻R 到A 和B 的距离之比都为2∶1.因此,在时刻t 有 HK ∶KG =2∶1 ③ 由于△FGH ∽△IGK ,有 HG ∶KG =x B ∶(x B -l ) ④ HG ∶KG =(y A +l )∶(2l ) ⑤ 由③④⑤式得x B =32l ⑥y A =5l ⑦ 联立①②⑥⑦式得 v =146al . ⑧ 【答案】146al4.(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25题)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 =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己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 =10 m/s 2,求:(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从t =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解析】从v ­t 图像中获取速度及加速度信息.根据摩擦力提供加速度,且不同阶段的摩擦力不同,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1)从t =0时开始,木板与物块之间的摩擦力使物块加速,使木板减速,此过程一直持续到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为止. 由图可知,在t 1=0.5 s 时,物块和木板的速度相同.设t =0到t =t 1时间间隔内,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和a 2,则a 1=v 1t 1①a 2=v 0-v 1t 1②式中v 0=5 m/s 、v 1=1 m/s 分别为木板在t =0、t =t 1时速度的大小.设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m ,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g =ma 1 ③ (μ1+2μ2)mg =ma 2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 μ1=0.20 ⑤ μ2=0.30. ⑥(2)在t 1时刻后,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阻碍木板运动,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方向.设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和a ′2,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ma ′ ⑦2μ2mg -f =ma ′2 ⑧假设f <μ1mg ,则a ′1=a ′2;由⑤⑥⑦⑧式得f =μ2mg >μ1mg ,与假设矛盾.故f =μ1mg ⑨ 由⑦⑨式知,物块加速度的大小a ′1等于a 1;物块的v ­t 图像如图中点划线所示.由运动学公式可推知,物块和木板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距离分别为s 1=2×v 212a 1⑩ s 2=v 0+v 12t 1+v 212a ′2⑪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为 s =s 2-s 1 ⑫ 联立①⑤⑥⑧⑨⑩⑪⑫式得 s =1.125 m.【答案】(1)0.20 0.30 (2)1.125 m5.(2013·高考大纲全国卷,19题) 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间间隔2 s ,它们运动的v ­t 图象分别如直线甲、乙所示.则( )A .t =2 s 时,两球高度相差一定为40 mB .t =4 s 时,两球相对于各自抛出点的位移相等C .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间隔相等D .甲球从抛出至达到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的相等【解析】选BD.运动过程与v ­t 图象相结合.甲、乙两小球抛出后均做竖直上抛运动,只是乙的运动滞后2 s .因初始位置高度不同,所以无法确定t =2 s 时两小球的高度差,选项A 错误;v ­t 图象中位移的大小等于图线与t 轴所围的面积,从图象中可以看出t =4 s 时两球相对于各自抛出点的位移相等,选项B 正确;同时因抛出速度相同,所以从抛出至达到最高点的时间相同,从v ­t 图象知,该时间间隔均为3 s ,选项D 正确;因两球抛出时高度不同且高度差不确定,运动时间就不确定,选项C 错误.6.(2013·高考大纲全国卷,24题) 一客运列车匀速行驶,其车轮在铁轨间的接缝处会产生周期性的撞击.坐在该客车中的某旅客测得从第1次到第16次撞击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0.0 s .在相邻的平行车道上有一列货车,当该旅客经过货车车尾时,货车恰好从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沿客车行进方向运动.该旅客在此后的20.0 s 内,看到恰好有30节货车车厢被他连续超过.已知每根轨道的长度为25.0 m ,每节货车车厢的长度为16.0 m ,货车车厢间距忽略不计.求:(1)客车运行速度的大小; (2)货车运行加速度的大小.【解析】本题涉及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1)设连续两次撞击铁轨的时间间隔为Δt ,每根铁轨的长度为l ,则客车速度为v =lΔt①其中l =25.0 m ,Δt =10.016-1s ,得v =37.5 m/s. ②(2)设从货车开始运动后t =20.0 s 内客车行驶了s 1,货车行驶了s 2,货车的加速度为a,30节货车车厢的总长度为L =30×16.0 m .由运动学公式有 s 1=vt ③s 2=12at 2 ④由题给条件有L =s 1-s 2 ⑤由②③④⑤式解得 a =1.35 m/s 2. ⑥【答案】(1)37.5 m/s (2)1.35 m/s 27.(2013·高考天津卷,10题)质量为m =4 kg 的小物块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A 点,现用F =10 N 的水平恒力拉动物块一段时间后撤去,物块继续滑动一段位移停在B 点,A 、B 两点相距x =20 m ,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 取10 m/s 2,求:(1)物块在力F 作用过程发生位移x 1的大小; (2)撤去力F 后物块继续滑动的时间t .【解析】(1)设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 f ,则 F f =μmg ①根据动能定理,对物块由A 到B 整个过程,有 Fx 1-F f x =0 ② 代入数据,解得 x 1=16 m . ③(2)设刚撤去力F 时物块的速度为v ,此后物块的加速度为a ,滑动的位移为x 2,则 x 2=x -x 1 ④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F f m⑤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得 v 2=2ax 2 ⑥以物块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 -F f t =0-mv ⑦ 代入数据,解得 t =2 s . ⑧ 【答案】(1)16 m (2)2 s8.(2013·高考重庆卷,4题)图1为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的示意图,让小球由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滑下,然后在不同的θ角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最后推理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分析该实验可知,小球对斜面的压力、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与各自最大值的比值y 随θ变化的图象分别对应图2中的( )A .①、②和③B .③、②和 ①C .②、③和①D .③、①和 ②【解析】选B.小球对斜面的压力F N =mg cos θ,其最大值为mg ,y =F N mg=cos θ,对应于图象③;小球运动的加速度a =g sin θ,其最大值为g ,所以y =a g=sin θ,对应于图象②;重力加速度不变,故y =1,对应于图象①,选项B 正确.9.(2013·高考山东卷,22题) 如图所示,一质量m =0.4 kg 的小物块,以v 0=2 m/s的初速度,在与斜面成某一夹角的拉力F 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t =2 s 的时间物块由A 点运动到B 点,A 、B 之间的距离L =10 m .已知斜面倾角θ=30°,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33.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1)求物块加速度的大小及到达B 点时速度的大小.(2)拉力F 与斜面夹角多大时,拉力F 最小?拉力F 的最小值是多少?【解析】(1)设物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 ,到达B 点时速度的大小为v ,由运动学公式得L =v 0t +12at 2 ①v =v 0+at ② 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得 a =3 m/s 2 ③ v =8 m/s. ④ (2)设物块所受支持力为F N ,所受摩擦力为F f ,拉力与斜面间的夹角为α,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α-mg sin θ-F f =ma ⑤ F sin α+F N -mg cos θ=0 ⑥ 又F f =μF N ⑦ 联立⑤⑥⑦式得F =mg sin θ+μcos θ+ma cos α+μsin α⑧由数学知识得cos α+33sin α=233sin(60°+α) ⑨由⑧⑨式可知对应F 最小的夹角 α=30° ⑩联立③⑧⑩式,代入数据得F 的最小值为F min =1335 N . ⑪【答案】(1)3 m/s 28 m/s (2)30°1335N 10.(2013·高考广东卷,13题)某航母跑道长200 m ,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 m/s 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 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 )A .5 m/sB .10 m/sC .15 m/sD .20 m/s【解析】选B.飞机在滑行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 2-v 20=2ax 解决问题.由题知,v =50 m/s ,a =6 m/s 2,x =200 m ,根据v 2-v 20=2ax 得借助弹射系统飞机获得的最小初速度v 0=v 2-2ax =502-2×6×200 m/s =10 m/s.故选项B 正确.11.(2013·高考江苏卷,14题)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所需拉力的大小;(3)本实验中,m 1=0.5 kg ,m 2=0.1 kg ,μ=0.2,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d =0.1 m ,取g =10 m/s 2.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l =0.002 m ,人眼就能感知.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解析】(1)砝码对纸板的摩擦力f 1=μm 1g ,桌面对纸板的摩擦力f 2=μ(m 1+m 2)g f =f 1+f 2,解得f =μ(2m 1+m 2)g .(2)设砝码的加速度为a 1,纸板的加速度为a 2,则 f 1=m 1a 1,F -f 1-f 2=m 2a 2发生相对运动a 2>a 1,解得F >2μ(m 1+m 2)g .(3)纸板抽出前,砝码运动的距离x 1=12a 1t 21纸板运动的距离d +x 1=12a 2t 21纸板抽出后,砝码在桌面上运动的距离x 2=12a 3t 22l =x 1+x 2由题意知a 1=a 3,a 1t 1=a 3t 2解得F =2μ⎣⎢⎡⎦⎥⎤m 1+⎝⎛⎭⎪⎫1+d lm 2g代入数据得F =22.4 N.【答案】(1)μ(2m 1+m 2)g (2)F >2μ(m 1+m 2)g (3)22.4 N12.(2013·高考四川卷,6题) 甲、乙两物体在t =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 轴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 )A .甲、乙在t =0到t =1 s 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B .乙在t =0到t =7 s 之间的位移为零C .甲在t =0到t =4 s 之间做往复运动D .甲、乙在t =6 s 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解析】选BD.在0~1 s 内甲沿x 轴正方向运动,乙先沿x 轴负方向运动后沿x 轴正方向运动,选项A 错误;在0~7 s 内乙的位移x =-v 02×0.5 s +v 02×0.5 s +v 02×3 s -v 02×3 s=0,选项B 正确;在0~4 s 内甲的速度恒为正值,始终沿x 轴正方向运动,选项C 错误;在t =6 s 时,甲、乙速度图象的斜率均为负值,即甲、乙的加速度方向沿x 轴负方向,选项D 正确.13.(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21题)2012年11月,“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图(a)为利用阻拦系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图.飞机着舰并成功钩住阻拦索后,飞机的动力系统立即关闭,阻拦系统通过阻拦索对飞机施加一作用力,使飞机在甲板上短距离滑行后停止.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计时零点,飞机在t =0.4 s 时恰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所示.假如无阻拦索,飞机从着舰到停止需要的滑行距离约为1 000 m .已知航母始终静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 .则( )A .从着舰到停止,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约为无阻拦索时的110B .在0.4 s ~2.5 s 时间内,阻拦索的张力几乎不随时间变化C .在滑行过程中,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会超过2.5 gD .在0.4 s ~2.5 s 时间内,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几乎不变 【解析】选AC.本题应从v -t 图像、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等角度入手.由v -t 图像面积可知,飞机从着舰到停止发生的位移约为x =12×3×70 m =105 m ,即约为无阻拦索时的110,选项A 正确;由v -t 图像斜率知,飞机与阻拦索作用过程中(0.4 s ~2.5 s 时),其F 合恒定,在此过程中阻拦索两段间的夹角变小,而合力恒定,则阻拦索张力必减小,选项B 错误;在0.4s ~2.5 s 时间内,加速度a =67-102.1m/s 2≈27.1 m/s 2>2.5g ,选项C 正确;在0.4 s ~2.5 s 时间内,阻拦系统对飞机的作用力F 合不变,但v 减小,所以功率减小,选项D 错误.。

2013高考全国新课标2物理试卷及答案

2013高考全国新课标2物理试卷及答案

2013高考物理新课标2卷一、选择题(每空? 分,共?分)1、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

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

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以a 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 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

能正确描述F 与a 之间的关系的图像是2、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的作用,F 平行于斜面上。

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 的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 1和F 2(F 2>0).由此可求出 A .物块的质量 B.斜面的倾角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C.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3、如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边长为L 、电阻为R 的正方形导线框;在导线框右侧有一宽度为d (d >L )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边界与导线框的一边平行,磁场方向竖直向下。

导线框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t=0是导线框的的右边恰与磁场的左边界重合,随后导线框进入并通过磁场区域。

下列v-t 图像中,可能正确描述上述过程的是4、空间有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该区域的横截面的半径为R ,磁场方向垂直横截面。

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 >0)的粒子以速率v 0沿横截面的某直径射入磁场,离开磁场时速度方向偏离入射方向60°。

不计重力,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A. B. C. D.5、如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三个带电小球a ,b 和c 分别位于边长为l 的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 、b 带正电,电荷量均为q ,c 带负电。

整个系统置于方向水平的匀强电场中。

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

若 三个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为A. B.C. D.二、多项选择(每空? 分,共? 分)6、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 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解释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 B.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或出现感应电流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7、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wie 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

2013年全国新课标2卷高考物理答案解析

2013年全国新课标2卷高考物理答案解析

2013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答案解析一、选择题第14题:C解析:手稿数据只是时间与运动距离的关系,且时间和距离都使用各自相同的单位,可以推算出s 与2t 成正比。

第15题:B解析:由于b 点场强为零,故q 与Q 在b 点场强矢量和为零,即在场强大小上2ab cb KqE E R==,场强方向相反。

由对称性可知,Q 在d 点场强大小与其在b 点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故q 与Q 在d 点场强大小为:22210(3)9d ad cd Kq Kq KqE E E R R R=+=+= 第16题:D解析:设粒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板间电压为U粒子自由落体至小孔处速度:2v gh gd ==①移动下极板前,粒子在平行板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1qUa g md =- 由2202t as v v =-得,()22()qU g d gdmd-=,即32qU g md = ②移动下极板后,粒子在平行板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25243qU a g g md =-= 由2202t as v v=-得,粒子减速到零时与上极板距离为()222252524gdv h d a g ===⨯第17题:A解析:设磁感应强度为B ,金属棒单位长度电阻为r ,ab 与ac 夹角为2α,某一时刻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为2L ,此时 感应电动势为2E BLv = 电路总电阻为22sin L R r L α⎛⎫=+⎪⎝⎭感应电流为()2sin 2sin 12sin E BLv Bv I L R r r L ααα===+⎛⎫+ ⎪⎝⎭由此可知,无论金属棒MN 处在何处,感应电流都为一定值。

18、B由题意可知图中 α为30度,β为60度,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对应的圆心角是60度,说明弦长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半径r 相等,且弦与入射速度的夹角为30度,α为30度,所以r=R19、BCt 1时刻以前a 在前b 在后,应该是b 追上a ,A 错t 1到 t 2时间段内a 一直匀速直线运动,b 先减速到零然后反相加速,在 t 2时刻与a 再次相遇,BC 对,D 错 20、BC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大的环绕速度,由v=√GMr 2轨道越高运行速度越小,可知两者绕地球圆周运动的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A 错如不干预,合体后,在稀薄大气阻力作用下减速,导致万有引力大于减速后的向心力,做近心运动,因万有引力做正功,轨道降低,动能增加,BC 正确天体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完全失重,不代表重力消失,D 错 21、ACv-t 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所以从着舰到停止,估算矩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得位移大致为114m ,A 正确从0.4S 到2.5S 内,v-t 图像几乎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飞机所受的合力为恒力,但是绳子的张角是变化的,所以绳子中的力也是变化的。

2011高考物理新课标卷答案

2011高考物理新课标卷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参考答案14.B 15 ABD 16 ABC 17 A 18 BD 19 B 20 D 21 A 三、非选择题 22.(1)R 0 标准电流表(或A 0)(2)标准电流表(或A 0)的读数仍为I (3)平均值 23.(1)2111122s a t v s a t v t t =-+=-+或(2)(3)2.0(或在1.8~2.2范围内)24.解:设汽车甲在第一段时间间隔末(时刻0t )的速度为v ,第一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 1,中速度为a ;在第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 2,由运动学公式得0v at = ① 21012S a t =② 22001(2)2S vt a t =+③设汽车乙在时间0t 的速度为'v ,在第一、二段时间间隔内和驶的路程分别为''12,S S 。

同样有0'(2)v a t =④ '2101(2)2S a t =⑤ '22001'2S v t a t =+⑥设甲、乙两车行驶的总路程分别为,'S S ,则有12S S S =+ ⑦ ''12'S S S =+⑧联立以上各式解得,甲、乙两车各自行驶的总路程之比为5'7S S = ⑨25.解:(1)设粒子a 在I 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为C (在y 轴上),半径为R a1,粒子速率为v a ,运动轨迹与两磁场区域边界的交点为'P ,如图。

由洛仑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21aa a v q v B mR = ① 由几何关系得'P C P θ∠=② 1sin a d R θ=③式中,30.θ=︒由①②③式得2a d q B v m=④(2)设粒子a 在II 内做圆周运动的圆心为O n ,半径为2a R ,射出点为a P (图中末画出轨迹),''n a P O P θ∠=。

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 律、闭合电路欧姆 定律、变化的磁场
卷Ⅰ:对x-t图象的理解及图象与物体实际运 动的关系 卷Ⅱ:物理(电磁)学史
20
i-t图象、左手定 则、电磁感应现 象、安培定则、楞 次定律
卷Ⅰ: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人造地 球卫星的运行规律 卷Ⅱ:卫星的运动、机械能、功能关系、动能 定理 卷Ⅰ:对v-t图象的理解和应用、功率 卷Ⅱ:匀速圆周运动、汽车转弯问题
卷Ⅰ:(8分)测量多用电表内电 池的电动势和电阻“×1 k”挡 内部总电阻、多用电表的原 理、读数及使用 卷Ⅱ:(7分)多用电表的原理及 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
卷Ⅰ:(13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 律和匀速运动规律,根据几何 关系求位移关系 卷Ⅱ:(14分)带电质点在匀强电 场中的圆周运动(轨道约束)、牛 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 卷Ⅰ:(19分)(金属棒切割磁感 线和电容器充电问题)牛顿第二 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电容器 充电电流、安培力 卷Ⅱ:(18分)牛顿运动定律、匀 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叠加体 的运动、摩擦力、速度图象
考查规律
实 验 题
按题目 要求作 答.共 2小 题,共 15分
22
23
(10分)“磁感应 强度的测量”实 验的电路图连 接、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力的 平衡、左手定则
(14分)物体的平 衡、受力分析、 运用数学方法处 理物理问题 (18分)(带电粒子 在电场和磁场中 的偏转)牛顿第二 定律、洛伦兹 力、几何计算求 半径、类平抛运 动
(1)图线的斜率的意义 要理解物理图象中斜率的含义,首先要看清图象的两个坐标轴 ①变速直线运动的 x-t 图象,纵坐标表示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因此 图线中某两点连线的斜率表示平均速度,图线上某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 瞬时速度; ②v-t 图线上两点连线的斜率和某点切线的斜率,分别表示平均加速度 和瞬时加速度; ③线圈的 Φ-t 图象(Φ 为磁通量),斜率表示感应电动势; ④恒力做功的 W-l 图象(l 为恒力方向上的位移),斜率表示恒力的大小; ⑤沿电场线方向的 φ-x 图象(φ 为电势, x 为位移), 其斜率的大小等于电 场强度; ⑥用自由落体运动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的 v2-x 图象(v 为速度, x 为下落 位移),其斜率为重力加速度的 2 倍; ⑦不同带电粒子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 v-r 图象(v 为速 度,r 为半径),其斜率跟带电粒子的比荷成正比.

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顶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2.(6分)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A.B.C.D.3.(6分)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b和c,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5cm,bc=3cm,ca=4cm,小球c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行于a,b的连线,设小球a,b所带电荷量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则()A.a,b的电荷同号,k=B.a,b的电荷异号,k=C.a,b的电荷同号,k=D.a,b的电荷异号,k=4.(6分)如图,导体轨道OPQS固定,其中PQS是半圆弧,Q为半圆弧的中点,O为圆心。

轨道的电阻忽略不计。

OM是有一定电阻。

可绕O转动的金属杆,M端位于PQS上,OM 与轨道接触良好。

空间存在与半圆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现使OM从OQ位置以恒定的角速度逆时针转到OS位置并固定(过程Ⅰ);再使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一定的变化率从B增加到B′(过程Ⅱ)。

在过程Ⅰ、Ⅱ中,流过OM的电荷量相等,则等于()A.B.C.D.25.(6分)如图,abc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水平,长度为2R;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与ab相切于b点。

一质量为m的小球,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自a点处从静开始向右运动。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如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

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

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1324213093298164526255824366119249716006482104A.物体具有惯性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2.(6分)如图,一半径为R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的轴线上有a、b、d三个点,a和b、b和c、c和d间的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q>0)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点处的场强为零,则d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A.B.C.D.3.(6分)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距为d,极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上极板中心有一小孔(小孔对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小孔正上方处的P点有一带电粒子,该粒子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小孔进入电容器,并在下极板处(未与极板接触)返回。

若将下极板向上平移,则从P点开始下落的相同粒子将()A.打到下极板上B.在下极板处返回C.在距上极板处返回D.在距上极板处返回4.(6分)如图,在水平面(纸面)内有三根相同的均匀金属棒ab、ac和MN,其中ab、ac在a点接触,构成“V”字型导轨。

空间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均匀磁场。

用力使MN向右匀速运动,从a位置开始计时,运动中MN始终与∠bac的平分线垂直且和导轨保持良好接触。

下列关于回路中电流i与时间t 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A.B.C.D.5.(6分)如图,半径为R的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的横截面(纸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2013年高考物理真题汇编全解全析:专题十三 热学 Word版含解析

2013年高考物理真题汇编全解全析:专题十三 热学 Word版含解析

专题十三 热 学1.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33题)(1)两个相距较远的分子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直至不再靠近.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A .分子力先增大,后一直减小B .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C .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D .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E .分子势能和动能之不和不变(2)如图,两个侧壁绝热、顶部和底部都导热的相同气缸直立放置,气缸底部和顶部均有细管连通,顶部的细管带有阀门K.两气缸的容积均为V 0,气缸中各有一个绝热活塞(质量不同,厚度可忽略).开始时K 关闭,两活塞下方和右活塞上方充有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压强分别为p 0和p 03;左活塞在气缸正中间,其上方为真空; 右活塞上方气体体积为V 04.现使气缸底与一恒温热源接触,平衡后左活塞升至气缸顶部,且与顶部刚好没有接触;然后打开K ,经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到平衡.已知外界温度为T 0,不计活塞与气缸壁间的摩擦.求:(ⅰ)恒温热源的温度T ;(ⅱ)重新达到平衡后左气缸中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V x .【解析】(1)当距离较远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靠近过程中分子力做正功,动能增大,势能减小;当距离减小至分子平衡距离时,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当距离继续减小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继续靠近过程中,斥力做负功,势能增大,动能减小,因为只有分子力做功,所以动能和势能之和不变,选项B 、C 、E 正确.(2)(ⅰ)与恒温热源接触后,在K 未打开时,右活塞不动,两活塞下方的气体经历等压过程,由盖·吕萨克定律得T T 0=7V 0/45V 0/4① 由此得T =75T 0. ② (ⅱ)由初始状态的力学平衡条件可知,左活塞的质量比右活塞的大.打开K 后,左活塞下降至某一位置,右活塞必须升至气缸顶,才能满足力学平衡条件.气缸顶部与外界接触,底部与恒温热源接触,两部分气体各自经历等温过程,设左活塞上方气体压强为p ,由玻意耳定律得pV x =p 03·V 04 ③ (p +p 0)(2V 0-V x )=p 0·74V 0 ④ 联立③④式得6V 2x -V 0V x -V 20=0其解为V x =12V 0 ⑤ 另一解V x =-13V 0,不合题意,舍去. 答案:(1)BCE (2)(ⅰ)75T 0 (ⅱ)12V 0 2.(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33题) (1)关于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气体的体积指的是该气体的分子所能到达的空间的体积,而不是该气体所有分子体积之和B .只要能减弱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气体的温度就可以降低C .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为零D .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E .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温度一定升高(2)如图,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竖直放置.玻璃管的下部封有长l 1=25.0 cm的空气柱,中间有一段长为l 2=25.0 cm 的水银柱,上部空气柱的长度l 3=40.0 cm.已知大气压强为p 0=75.0 cmHg.现将一活塞(图中未画出)从玻璃管开口处缓缓往下推,使管下部空气柱长度变为l 1′=20.0 cm.假设活塞下推过程中没有漏气,求活塞下推的距离.【解析】(1)气体分子在空间可自由移动,因此气体体积应是气体分子所能到达的空间,选项A 正确;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选项B 正确;气体压强的大小等于气体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与失、超重无关,选项C 错误;气体吸收热量的同时可对外做功,内能不一定增加,选项D 错误;气体等压膨胀,由V 1T 1=V 2T 2可知温度一定升高,选项E 正确.(2)研究玻璃管上、下两端封闭气体的初态和末态的状态参量,根据大气压强和水银柱长可求出封闭气体的压强,结合玻意耳定律求解.以cmHg为压强单位.在活塞下推前,玻璃管下部空气柱的压强为p1=p0+l2①设活塞下推后,下部空气柱的压强为p1′,由玻意耳定律得p1l1=p1′l1′②如图,设活塞下推距离为Δl,则此时玻璃管上部空气柱的长度为l3′=l3+l1-l1′-Δl③设此时玻璃管上部空气柱的压强为p2′,则p2′=p1′-l2④由玻意耳定律得p0l3=p2′l3′⑤由①至⑤式及题给数据解得Δl=15.0 cm.⑥答案:(1)ABE(2)15.0 cm15.(2013·高考大纲全国卷,15题) 根据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冰箱的工作过程表明,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B.空调机在制冷过程中,从室内吸收的热量少于向室外放出的热量C.科技的进步可以使内燃机成为单一热源的热机D.对能源的过度消耗将使自然界的能量不断减少,形成“能源危机”【解析】选AB.热力学第二定律有两种表述:第一是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即自发热传递具有方向性,选项A中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是电冰箱工作的结果,选项A正确;第二是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即第二类永动机不存在,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由能量守恒定律知,能量总是守恒的,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选项D错误.3.(2013·高考北京卷,13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B.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C.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对外界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少【解析】选A.布朗运动是指液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而不是指液体分子的运动,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传热,当仅知道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或者物体对外界做功时无法判断物体内能的变化,选项C、D错误.4.(2013·高考重庆卷,10题)(1)某未密闭房间的空气温度与室外的相同,现对该室内空气缓慢加热,当室内空气温度高于室外空气温度时()A.室内空气的压强比室外的小B.室内空气分子的平均动能比室外的大C.室内空气的密度比室外大D.室内空气对室外空气做了负功(2)汽车未装载货物时,某个轮胎内气体的体积为V0,压强为p0;装载货物后,该轮胎内气体的压强增加了Δp,若轮胎内气体视为理想气体,其质量、温度在装载货物前后均不变,求装载货物前后此轮胎内气体体积的变化量。

2011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磁场(包括复合场)(详解_精校)

2011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磁场(包括复合场)(详解_精校)

2011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详解+精校)磁场(包括复合场)1.(2011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版)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I 引起的。

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A .B .C .D .1.B 解析:根据地磁场分布和安培定则判断可知正确答案是B 。

2.(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版理综卷)如图,两根相互平行的长直导线分别通有方向相反的电流I 1和I 2,且I 1>I 2;a 、b 、c 、d 为导线某一横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四点,且a 、b 、c 与两导线共面;b 点在两导线之间,b 、d 的连线与导线所在平面垂直。

磁感应强度可能为零的点是A .a 点B .b 点C .c 点D .d 点 [来源:学|科|网] 2.C 解析:根据安培定则可知I 1和I 2电流分别在a 处产生的磁场方向为垂直ac 连线向上和向下,由于I 1>I 2,且I 1电流与a 点的距离比I 2电流与a 点距离要小,故B 1a >B 2a ,则a 处磁感应强度不可能为零,A 错;两电流在b 处产生的场强方向均垂直ac 连线向下,故B 错;I 1和I 2电流分别在c 处产生的磁场方向为垂直ac 连线向下和向上,且I 1电流与c 点的距离比I 2电流与c 点距离要大,故B 1c 与B 2c 有可能等大反向,C 对;两电流在d 处产生的场的方向一定成某一夹角,且夹角一定不为180°,D 错。

3.(2011年高考·浙江理综卷)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选择一定速度范围内的带电粒子。

图中板MN 上方是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板上有两条宽度分别为2d 和d 的缝,两缝近端相距为L 。

一群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具有不同速度的的粒子从宽度为2d 的缝垂直于板MN 进入磁场,对于能够从宽度d 的缝射出的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ZXXK]acdI 12A .粒子带正电[来源:学科网]B .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为32qB d L m+()C .保持d 和L 不变,增大B ,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与最小速度之差增大D .保持d 和B 不变,增大L ,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与最小速度之差增大3.BC 解析:由左手定则可判断粒子带负电,故A 错误;由题意知:粒子的最大半径max32L d r +=、粒子的最小半径min 2L r =,根据mv r qB =,可得m a x (3)2qB L d v m +=、min 2qBL v m =,则max min 32qBdv v m -=,故可知B 、C 正确,D 错误。

2011--2013年高考物理新课标卷汇总(带详解)资料

2011--2013年高考物理新课标卷汇总(带详解)资料

2011----2013年全国新课标物理试题汇总(含详解)14.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I 引起的。

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A .B .C .D .14、B 【解析】根据地磁场分布和安培定则判断可知正确答案是B 。

15.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

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A .一直增大B .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C .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D .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15、ABD 【解析】当恒力方向与速度在一条直线上,质点的动能可能一直增大,也可能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当恒力方向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质点的动能可能一直增大,也可能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

所以正确答案是ABD 。

16.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

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B .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C .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 .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16、ABC 【解析】运动员到达最低点过程中,重力做正功,所以重力势能始终减少, A 项正确。

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B 项正确。

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和弹性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C 项正确。

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选取无关,D 项错误。

17.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2;副线圈电路中接有灯泡,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20V ,额定功率为22W ;原线圈电路中接有电压表和电流表。

现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

若用U 和I 分别表示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则A .U =110V ,I =0.2AB .U =110V ,I =0.05AC .U =1102V ,I =0.2AD .U =1102V ,I =0.22A17、A 【解析】U 2=220V ,根据U 1:U 2=n 1:n 2 得,U 1=110V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3年全国新课标物理试题汇总(含详解)14.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I 引起的。

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A .B .C .D .14、B 【解析】根据地磁场分布和安培定则判断可知正确答案是B 。

15.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

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A .一直增大B .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C .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D .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15、ABD 【解析】当恒力方向与速度在一条直线上,质点的动能可能一直增大,也可能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当恒力方向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质点的动能可能一直增大,也可能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

所以正确答案是ABD 。

16.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

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B .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C .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 .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16、ABC 【解析】运动员到达最低点过程中,重力做正功,所以重力势能始终减少, A 项正确。

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B 项正确。

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和弹性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C 项正确。

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选取无关,D 项错误。

17.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2;副线圈电路中接有灯泡,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20V ,额定功率为22W ;原线圈电路中接有电压表和电流表。

现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

若用U 和I 分别表示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则A .U =110V ,I =0.2AB .U =110V ,I =0.05AC .U =1102V ,I =0.2AD .U =1102V ,I =0.22A17、A 【解析】U 2=220V ,根据U 1:U 2=n 1:n 2 得,U 1=110V 。

I 2=P /U 2=0.1A ,根据I 1:I 2=n 2:n 1得I 1=0.2A 。

所以正确答案是A 。

18.电磁轨道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待发射弹体可在两平行轨道之间自由移动,并与轨道保持良好接触。

电流I 从一条轨道流入,通过导电弹体后从另一条轨道流回。

轨道电流可形成在弹体处垂直于轨道面的磁场(可视为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I 成正比。

通电的弹体在轨道上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高速射出。

现欲使弹体的出射速度增加至原来的2倍,理论上可采用的办法是A .只将轨道长度L 变为原来的2倍B .只将电流I 增加至原来的2倍C .只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D .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轨道长度L 变为原来的2倍,其它量不变18、BD 【解析】利用动能定理有212BIlL mv =,B =kI 解得v =BD 。

19.卫星电话信号需要通地球同步卫星传送。

如果你与同学在地面上用卫星电话通话,则从你发出信号至对方接收到信号所需最短时间最接近于(可能用到的数据: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3.8×105km ,运行周期约为27天,地球半径约为6400km ,无线电信号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

) A .0.1s B .0.25s C .0.5s D .1s19、B 【解析】同步卫星和月球都是地球的卫星,r 3∝T 2,因此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月距离的1/9约为42000km ,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约为36000km ,电磁波往返一次经历时间约为(3.6×107×2)÷(3×108)s=0.24s 20.一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沿曲线abc 从a 运动到c ,已知质点的速率是递减的。

关于b 点电场强度E 的方向,下列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虚线是曲线在b 点的切线)A .B .C .D .20、D 【解析】主要考查电场力方向和曲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轨迹的关系。

正确答案是D 。

21.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 2的木块。

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 增大的水平力F=kt (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1和a 2,下列反映a 1和a 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A .B .C .D .21、A 【解析】木块和木板之间相对静止时,所受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在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前,木块和木板以相同加速度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1212kta a m m ==+,木块和木板相对运动时,211m g a m μ=恒定不变,22kta g m μ=-。

所以正确答案是A 。

22.(5分)为了测量一微安表头A 的内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图中,A 0是标准电流表,R 0和R N 分别是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S 和S 1分别是单刀双掷开关和单刀开关,E 是电池。

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⑪将S 拨向接点1,接通S 1,调节_____,使待测表头指针偏转到适当位置,记下此时_________的读数I ;⑫然后将S 拨向接点2,调节_____,使____________,记下此时R N 的读数;⑬多次重复上述过程,计算R N 读数的________,此即为待测微安表头内阻的测量值。

22、(1)R 0;A 0;(2)R N ;A 0的读数仍为I ;(3)平均值待测)头指针偏转到适当位置,记下此时标准电流表A 0的读数I ;然后将S 拨向接点2,让电阻箱替代待测电流表,调节R N ,使标准电流表A 0的读数仍为I ;此时电阻箱读数等于待测电流表内阻,记下此时R N 的读数;多次重复上述过程,计算R N 读数的平均值,此即为待测微安表头内阻的测量值。

23.(10分)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

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 。

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⑪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常量,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 、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v 1、测量值s 和t 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⑫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2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s /t -t 图线;⑬由所画出的s /t -t 图线,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 =_______m/s 2(保留2位有效数字)。

23、(1)2112s v t at =-(2)如图(3)2.0 【解析】(1)由20101,2s v t at v v at =+=+得2112s v t at =-(2)见图(3)作图求出斜率k =-0.9897m/s 2,22 2.0/a k m s =≈24.(13分)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

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24、【解析】设甲开始的加速度为a,两段时间间隔都为t ,则甲在两段时间内的总路程为:(s)图222211()(2) 2.522s at at t a t at =++=甲 乙在两段时间内的总路程为:222112(2) 3.522s a t at t at at =++=乙()由上两式得:57s s =甲乙 25.(19分)如图,在区域I (0≤x ≤d )和区域II (d <x ≤2d )内分别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B 和2B ,方向相反,且都垂直于Oxy 平面。

一质量为m 、带电荷量q (q >0)的粒子a 于某时刻从y 轴上的P 点射入区域I ,其速度方向沿x 轴正向。

已知a 在离开区域I 时,速度方向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30°;此时,另一质量和电荷量均与a 相同的粒子b 也从P 点沿x 轴正向射入区域I ,其速度大小是a 的1/3。

不计重力和两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求⑪粒子a 射入区域I 时速度的大小;⑫当a 离开区域II 时,a 、b 两粒子的y 坐标之差。

25、【解析】(1)设粒子a 在I 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为C (在y 轴上),半径为R a 1,粒子速率为v a ,运动轨迹与两磁场区域边界的交点为P′,如图,由洛仑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2111aa a v qv B m R = ①由几何关系得POP θ'∠= ②1sin a dR θ=③ 式中,030θ=,由①②③式得12a qBdv m=④ (2)设粒子a 在II 内做圆周运动的圆心为Oa ,半径为R a 1 ,射出点为P a (图中未画出轨迹),a a P O P θ''∠=。

由洛仑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22(2)aa a v qv B m R = ⑤由①⑤式得122a a RR = ⑥C 、P /和O a 三点共线,且由⑥式知O a 点必位于32x d =⑦ 的平面上。

由对称性知,P a 点与P /点纵坐标相同,即 1cos a p a y R h θ=+ ⑧ 式中,h 是C 点的y 坐标。

设b 在I 中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 b 1 ,由洛仑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21()3()3a ab v v q B m R = ⑨xx22a t T θπ'= ⑩ 12b t T απ=⑪ 式中,t 是a 在区域II 中运动的时间,而222a a R T v π=⑫ 112/3b b R T v π= ⑬ 由⑤⑨⑩○11○12○13式得α=300⑭由①③⑨○14式可见,b 没有飞出。

P b 点的y 坐标为1(2cos )b p b y R h θ=++ ⑮ 由①③⑧⑨○14○15式及题给条件得,a 、b两粒子的y 坐标之差为22)3a b p p y y d -= ⑯33.[3-3](15分)⑪(6分)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若气体的压强和体积都不变,其内能也一定不变 B .若气体的内能不变,其状态也一定不变C .若气体的温度随时间不断升高,其压强也一定不断增大D .气体温度每升高1K 所吸收的热量与气体经历的过程有关E .当气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⑫(9分)如图,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下部有长l 1=66cm 的水银柱,中间封有长l 2=6.6cm 的空气柱,上部有长l 3=44cm 的水银柱,此时水银面恰好与管口平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