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化学基础知识点复习9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常考知识点

中考化学常考知识点

中考化学常考知识点中考化学是中学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知识系统中的一项基础性知识。

在中考复习中,化学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会针对中考常考的化学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一、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化合而成的。

中考中经常涉及到对元素和化合物的定义、常见元素的名称和化合物的名称等。

常见元素名称:1.氢(Hydrogen)2.氦(Helium)3.锂(Lithium)4.硼(Boron)5.碳(Carbon)6.氮(Nitrogen)7.氧(Oxygen) 8.氟(Fluorine) 9.氖(Neon) 10.钠(Sodium) 11.镁(Magnesium) 12.铝(Aluminum)13.硅(Silicon) 14.磷(Phosphorus) 15.硫(Sulfur) 16.氯(Chlorine) 17.氩(Argon) 18.钾(Potassium)19.钙(Calcium) 20.铁(Iron) 21.铜(Copper) 22.锌(Zinc) 23.银(Silver) 24.金(Gold)常见化合物名称:1. 水(H2O)2.乙醇(CH3CH2OH)3.盐酸(HCl)4.亚硫酸(H2SO3)5.苯酚(C6H5OH)6.氢氧化钠(NaOH)7.乙酸(CH3COOH) 8.氨(NH3) 9.硝酸(HNO3) 10.氧化铁(Fe2O3) 11.二氧化碳(CO2) 12.碳酸钙(CaCO3)二、离子和化学方程式离子是一个或多个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的带电物质。

在中考中,常考察离子的定义、离子半径与电子层数、离子的电荷等。

所谓化学方程式,就是描述反应过程所用的公式。

中考中化学方程式也是常见考点,如反应类型的分类、平衡常数、离子反应方程式等。

三、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物体在不经历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具有的性质,如颜色、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

初三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分类总结

初三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分类总结

2014年中考化学知识点分类整理初三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及主要物理性质二、几种常见药品的存放六1.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基本公式:(1)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中该元素原子个数)之和 (2)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100⨯⨯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数化学式中该元素原子个该元素相对原子质量(3)元素质量=物质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2. 有关溶液的计算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密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溶液质量溶质质量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g溶解度溶解度稀释公式:浓溶液质量×稀释前浓度=稀溶液质量×稀释后浓度浓溶液质量×大浓度+稀溶液质量×小浓度=混合溶液×中浓度2.解题:计算题的类型有a .有关质量分数(元素和溶质)的计算b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c .由a 和b 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计算 (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 100% (2)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某元素质量分数=某元素的原子质量和/化合物的质量 × 100% (3)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某化合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 100% (4)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某元素质量分数=某元素的质量和/混合物的质量 × 100%或:某元素质量分数=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5)解题技巧a.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学方程式。

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

b.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设未知量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答。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精选)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精选)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精选)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精选)初中三年里,中考的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整理好知识点,了解化学重点知识点,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内容,欢迎使用学习!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1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3、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2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Cu,Fe2O3。

2、绿色固体:Cu2(OH)2CO3。

3、蓝色固体:Cu(OH)2,CuSO4·H2O。

4、紫黑色固体:KMnO4。

5、淡黄色固体:S。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Ag,Fe,Mg,Al,Hg等金属。

8、黑色固体:Fe粉,木炭,CuO,MnO2,Fe3O4,(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Fe(OH)3。

10、白色固体:NaCl,Na2CO3,NaOH,Ca(OH)2,CaCO3,CaO,CuSO4,P2O5,MgO。

3液体的颜色1、无色液体:H2O,H2O2。

2、蓝色溶液:CuSO4溶液,CuCl2溶液,Cu(NO)3溶液。

3、浅绿色溶液:FeSO4溶液,FeCl2溶液,Fe(NO)3溶液。

4、黄色溶液:Fe2(SO4)3溶液,FeCl3溶液,Fe(NO3)3溶液。

5、紫红色溶液:KMnO4溶液。

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4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1、空气: N2和O22、水煤气: CO和H23、煤气: CO4、天然气: CH45、石灰石/大理石:CaCO36、生铁/钢:Fe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8、铁锈: Fe2O35反应中的一些规律1、跟Ba2+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一定是SO42—,沉淀为BaSO42、跟Ag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一定是Cl—,沉淀为AgCl3、跟盐酸反应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可能是CO32—也可能是HCO3—4、跟碱反应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的一定为NH4+5、SO42—与Cl—同时存在,若要检验时,则必须先用Ba(NO3)2溶液检验并除尽SO42—,然后再用AgNO3溶液检验Cl—6、可溶性的碱加热不能分解,只有不溶性碱受热才能分解,如Cu(OH)2 △ CuO + H2O7、可溶性的碳酸盐加热不能分解,只有不溶性碳酸盐受热才能分解,如CaCO3 高温CaO + CO2 ↑ 碱式碳酸盐也不稳定,受热易分级,如:2NaHCO3△ Na2CO3+ H2O +CO2 ↑中考化学学习建议做好中考前的三轮安排第一轮就是按章节复习也就是按照教材的先后顺序,从头至尾理解每一课内容,然后把老师课堂上强调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原理、课堂实验给完全搞清楚了,对以前没有掌握好的知识,要结合教材、结合笔记利用这一轮复习好好给巩固一下。

2011年广东省化学中考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2011年广东省化学中考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2011年广东省化学中考基础知识归纳整理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铝、铁、铜、汞等金属单质、氦气、氖气、氩气等稀有气体、金刚石这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氨气NH3、干冰CO2、H2O、HCl、H2SO4由分子直接构成的。

碱与盐(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食盐NaCl、烧碱NaOH、CaCl2、ZnSO4由离子直接构成的。

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是K+、MnO4-。

构成食盐的微粒是Na+、Cl-,构成氮气的微粒是氮分子N2,构成金刚石的微粒是碳原子。

在液氧和空气中都含有的微粒是氧分子O2。

2、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有的氢原子无中子。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原子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及化学性质。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为金属元素(氢、氦、硼除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为非金属元素。

3、离子中:金属元素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带负电,质子数<电子数。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质子数相同。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阳离子:H+、NH4+、Na+、K+、Ag+,Mg2+、Ca2+、Ba2+、Zn2+、Cu2+、Hg2+、Fe2+,Fe3+、Al3+,阴离子:F-、Cl-、OH-、NO3-;O2-、S2-、SO42-、CO32-;4.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氧气和液氧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双氧水H2O2和水H2O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构成的分子不同。

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

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分子的运动速度等发生改变。

由普通水变成临界态水是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空隙发生改变,分子本身没变,是物理变化。

中考必备2011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大全

中考必备2011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大全

中考化学考点汇总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

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6、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1nm=10-9m)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要求: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考点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中考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基本知识点以及学习方法

中考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基本知识点以及学习方法

中考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基本知识点以及学习方法第9单元溶液1.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知识点的认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是这样的,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签→入柜.其注意事项有以下六条:1.计算时,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剂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由于溶剂一般是水,且密度为1g/cm3,所以溶剂的体积和质量在数值是相等的.2.称量,称量包括称取溶质的质量和量取溶剂的体积;首先,用托盘天平(配用药匙)称量所需的溶质,倒入烧杯中;然后,用量筒(配用胶头滴管)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溶质的烧杯中.3.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溶质加速溶解.4.把配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盖好瓶塞.5.标签上要注明溶液的名称和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6.放入试剂柜时,要注意标签向外.【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通过设置实验情景,让学生根据所学计算出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选用适当的仪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或者是对某一配制过程和操作图示进行探究分析,并找出其中的错误、误差等等.并且,常以实验操作考试的形式来考查.当然,笔答题中也少不了他的身影,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主要是考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的前三步、仪器的选用、实验操作及误差分析等等;另外,有时还会考查到将配好的溶液装入什么容器,所贴的标签上都包含什么信息等等.【解题方法点拨】要想操作或者解答好这类题目,就必须熟记配制的步骤、所用仪器、有关的误差分析和上面所列的六条注意事项等等.对于图文并茂的题目来说,既要阅读并理解好文意,又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图示信息;然后,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将二者结合起来思考推断,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2.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如图所示:结晶是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或者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变化差别大的固体)的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它是根据固体物质从溶液里析出晶体的原理,通过蒸发或者降温的方法将其中的固体物质分离出来;因此,结晶方法分为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蒸发结晶是指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它使用于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的混合物.而降温结晶是指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再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它使用于分离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别大(即一种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是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的固体混合物.此时,需要注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其具体内容有如下三条: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等.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氯化钠等.3.极少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晶体和结晶现象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它与'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结晶方法及其选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结晶的方法、原理等,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联系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3.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知识点的认识】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就是指填写常用仪器的名称,根据仪器用途和实验选用常用仪器,以供实验所用.相对来说,这是比较简单的.例如,称量物质时,选用托盘天平(附助器材有药匙或镊子);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选用量筒(附助器材是胶头滴管);等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思考探究后,填写所用的仪器名称,或根据仪器用途和实验选用合适的仪器,以供实验所用.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的能力,以及书写仪器名称、判断对错或根据仪器用途和实验选用仪器的能力.【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信息,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示等,细心地进行填写、选用或判断对错等.特别注意的是:在填写仪器名称时,书写要规范、工整,切不可使用错别字、不规范的字,等等.4.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知识点的认识】溶液的概念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由此可见,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即溶质)和另一种物质(即溶剂)两部分组成.但是,溶液不一定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应该说是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因为其中的溶剂虽然是一种,而溶质可以是多种的.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其中,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成分均相同(如一瓶溶液中,上下左右等各部分的密度都是一样的);稳定性是指在条件不变(即温度、压强等不改变,溶剂不蒸发等)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溶质永远不会析出(即溶质与溶剂永不分离).【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判定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判定'、'常见的溶剂'、'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判定,以及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的区分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以及常见的溶剂,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溶液的判定主要看其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对于溶液组成(即溶质、溶剂)的判定可以参考下面的口诀:'气固溶液液为剂,液液相溶多为剂.水多水少总为剂,不指溶剂水为剂'.其含义为:'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记作溶剂.'5.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知识点的认识】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是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质量是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类推之得:溶质质量是溶液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差,而溶剂质量是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之差.但是,溶液的体积等于溶液的质量除以溶液的密度,却不等于溶质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和.对于溶液的判断,主要看其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对于溶液组成(即溶质、溶剂)的判断,可以参考下面的口诀:'气固溶液液为剂,液液相溶多为剂.水多水少总为剂,不指溶剂水为剂'.其含义为:'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记作溶剂.'【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常见的溶剂'、'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判定,以及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的区分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方法,以及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常见的溶剂,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另外,对于溶质、溶剂的判断来说,还可以根据溶液的名称来判定其中的溶质、溶剂.如果表达溶液的名称里含有两种物质的名称时,前者就是溶质,后者则为溶剂;如果表达溶液的名称里只含有一种物质的名称(即某某溶液)时,某某就是溶质,溶剂默认为是水(因为大多数溶液里溶剂一般都是水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溶质是不同的,所以为了区分开溶液,就把用溶质的名称来称呼溶液了).6.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知识点的认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如图所示:具体地说,乳化现象就是当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混合时,其中一种在表面活性剂(即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如洗涤剂、洗发精等)的作用下,以极小的液滴均匀悬浮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乳浊液的现象.其中的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就叫乳化作用.【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乳化现象或乳化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区分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乳化现象或乳化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它与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的区分方法和技巧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乳化现象或乳化作用,以及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值得注意的是,经乳化作用形成的乳浊液,虽然稳定,且不再分层,但不是溶液.7.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识点的认识】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它们区别就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否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其特点除具有溶液的基本特性(即均一性、稳定性)外,还具有针对性(即它们只有针对某种溶质来说,才有意义;否则,就说不准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了);例如,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是针对硝酸钾来说,它是饱和溶液,而针对氯化钠等其它可溶性的物质来说,它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是不能再溶解的;但是,加入氯化钠等其它可溶性的物质是能够继续溶解的.【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区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点'、'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并且,常在选择题中以判断对错的形式出现.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区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针对性、区分方法和技巧,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区分方法,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针对性,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说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都一定要指明'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并且,要针对某种溶质来说才可;否则,谈论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没有意义的.8.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知识点的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如图所示:但是,还需要注意的以下4点:1.当采用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改变温度的方法,来实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变时,是针对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固体(如硝酸钾、氯化铵等)来说的.如果针对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固体(如氢氧化钙等)来说,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升、降温度正好相反(即将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升温改为降温,降温改为升温),才能实现相应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变.2.当需要增加溶剂的量,来实现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按照需要的量来加,切不可过多(为了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3.当需要蒸发溶剂的量,来实现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注意只是蒸发掉多余的溶剂,并且要求是恒温蒸发之.4当需要加入溶质的量,来实现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变时,一定要注意加入的溶质应该和原来的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保持一致,切不可加入其它的和原来的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不一样的溶质.【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并且,常在选择题中以判断对错的形式出现,还经常在填空题的里出现.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相互转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变方法和技巧,以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方法,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但是,一定要时刻关注'知识点的认识'中所强调的4点注意事项,以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特别是,经常会考查特殊溶质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9.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知识点的认识】所谓溶液的浓和稀、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认识溶液的性质.要想弄清浓溶液和稀溶液跟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首先要明确它们各自含义或概念等.其中,溶液的浓稀是指一定质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多少,多的则浓,少的则稀;而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能否再溶解某种溶质,能溶的为其不饱和溶液,不能溶的为其饱和溶液.例如,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所得溶液既是饱和溶液,又是较浓溶液;若将30g硝酸钾在此温度下溶解在100g水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但仍为较浓溶液.再如,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0.00024gBaSO4,此时所得溶液显然很稀,但它却是饱和溶液;若取0.0002gBaSO4在此温度下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既是不饱和溶液,也是稀溶液.另外,对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固体物质来说,其高温时的不饱和溶液有可能比其低温时的饱和溶液的浓度要高;而对特殊溶质氢氧化钙等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固体物质来说,其低温的不饱和溶液有可能比其高温时的饱和溶液的浓度要高.由此可见,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当然,若同一温度下,同一种溶质溶解在同一种溶剂中,其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浓度要高.【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认识溶液性质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并且,常在选择题中以判断对错的形式出现,还经常常在填空题的里出现.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液的浓和稀、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辨析、判断和相互关系,以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爱心提示:如果能根据具体的实例(如'知识点的认识'中所举的)来理解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以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特别是,经常会考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那么就会事半功倍了.10.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知识点的认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一般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克(符号为g).在未注明溶剂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 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知识点

一、有机化学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包括命名前缀、主链选择、官能团表示、位置号码等。

2.烃:饱和烃、不饱和烃(烯烃、炔烃)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3.烷基和芳基的结构与特性。

4.卤代烃:卤代烃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5.醇:醇的结构、命名和性质。

6.酸:酸的结构、命名和性质。

7.醛和酮:醛和酮的结构、命名和性质。

8.脂肪族酸和芳香族酸:脂肪族酸和芳香族酸的结构、命名和性质。

9.含羧酸和含酮醇的结构和性质。

二、无机化学1.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变化。

3.氮族元素和氧族元素:氮族元素和氧族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变化。

4.硫、磷和碳的氧化物:硫、磷和碳的氧化物的命名和性质。

5.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氧化和还原反应: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氧化和还原反应,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6.酸和碱的性质和常见酸碱。

7.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方程式和应用。

8.盐的命名和性质。

9.硝酸、硫酸、氧化铜和氧化铁的性质、命名和应用。

三、化学变化和反应1.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和说明方法。

2.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组成和表示方法。

3.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电子方程式。

4.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理、方法和应用。

5.燃烧反应和氧化反应:燃烧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特征和应用。

6.单一置换反应和双重置换反应:单一置换反应和双重置换反应的特征和应用。

7.化学反应的速度和速率:化学反应速度的定义、影响因素和表达方式。

8.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的条件。

9.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的浓度关系。

四、化学能与化学反应1.化学能的种类和转化。

2.燃烧热、生成热和溶解热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过程能和标准生成热的计算。

4.化学反应的特征能变化:焓变、反应焓、反应焓变和熵变。

5.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定律和方程。

六、化学与环境2.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和危害;水体污染的防治方法和保护措施。

2011年中考化学考前必背知识点(已排版)

2011年中考化学考前必背知识点(已排版)

宏观:物质质量守恒【物质总质量不变】 ;元素质量守恒【元素质量不变】 。 微观: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都不变。 用途:根据“定律”确定化学式〖微观〗 、物质质量〖宏观〗 ; 原则: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 0。 基本操作
托盘天平——调零、放纸〖NaOH 用烧杯〗 、左物右码。
Hale Waihona Puke 量筒——放平、 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规格的选择】 〖精确到 0.1mL〗 酒精灯——防失火〖酒精量≤2/3 容积、点燃、熄灭方法、泼洒燃烧的处理〗 。 加热——直接加热:先预热。 间接加热:垫石棉网。 过滤——滤纸紧贴漏斗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口 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靠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管口靠烧杯内壁。
中考化学考前必背知识点 第 1 页( 共 4 页)
+ -
水——工业“三废”任意排放,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温室效应——空气中 CO2 等气体含量过高;酸雨——SO2、NO2 气体溶于雨水; 。
燃烧:C—白光、S—蓝紫色火焰(氧气中) 、P—白烟、Fe—火星四射、Al—耀眼白光、 Mg—耀眼白光、H2—淡蓝色火焰、CO—蓝色火焰、CH4—蓝色火焰。都放热。 气泡——在溶液中生成 O2、H2、CO2 等气体; 沉淀——CaCO3、Cu(OH)2【蓝色】 (AgCl、BaSO4) 、 、Mg(OH)2、BaCO3; 【不溶于酸】 溶液变色——含 Cu2 、Fe2 、Fe3 溶液的生成或消失;石蕊、酚酞遇酸碱溶液 色、态、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热)性、延
中考化学考前必背知识点
第 4 页(共 4 页)
分子、原子模型:
可能是 CO;
可能是 H2、O2;
CO2;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是初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科学学科。

下面是初三化学的必背知识点。

1. 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英文名称的缩写,原子序数表示元素的核中质子的个数,比如氧的元素符号是O,原子序数是8。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可以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是从左至右的排列,族是按垂直方向的排列。

3. 同位素:同一种元素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称为同位素,比如氢的同位素有氘和氚。

4. 化学键:化学键是由原子间的相互吸引力而形成的,在化合物中可以分为共价键和离子键。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离子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转移形成的。

5. 分子和离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经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粒子称为分子,如H2O是水的分子。

带电的粒子称为离子,离子可以是阳离子或阴离子,如Na+是钠离子。

6.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常见的化学反应有加热、加氧、加酸、加碱等。

7.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电子转移过程,其中一种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另一种物质得到电子被还原。

8.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

如2H2 + O2 → 2H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9. 酸、碱和盐:酸是指能够释放出氢离子(H+),碱是指能够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盐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的物质。

10.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一般为酸 + 碱→ 盐 + 水。

以上是初三化学的必背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练习,以提高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的结合能力。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相信你能够在化学学科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九年级化学中考必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中考必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中考必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变化和组成的科学,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还可以帮助我们解答一些实际问题。

作为九年级学生,了解并掌握化学中的基本知识点对我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九年级化学中的必考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在化学中,物质按照其组成和特性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包括元素和化合物,而混合物则是由两个或更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此外,纯物质中的元素可以进一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两类。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由化学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排列而成的一张表格。

学生需要熟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有关信息,比如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等。

此外,了解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和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也是必考的内容。

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的一种变化形式,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等。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反应的定义和实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四、离子与离子化合物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它可以通过失去或者获得电子而形成。

离子通过电荷的相互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

学生需要掌握离子的定义及其与离子化合物的关系,并能够根据化学式确定离子化合物的组成。

五、溶液与溶解溶液是由固体溶质和液体溶剂混合而成的 homogeneous mixture。

学生需要了解溶解的概念、难溶性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解速度与溶质粒子大小、温度、搅拌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六、常见酸碱酸碱是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学生需要熟悉一些常见酸碱的性质和用途。

例如,盐酸、硫酸属于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属于碱。

此外,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及其 pH 值的计算也是必考的内容。

七、能源与化学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而化学能源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学生需要了解化学能源的来源和利用方式,并能够分析各种化学能源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八、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以及总结实验结果的能力。

2011·化学中考必备资料.doc

2011·化学中考必备资料.doc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点高分必备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点高分必备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点高分必备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九年级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

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点对于取得高分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针对九年级化学的基础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备考。

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特定比例结合而成。

例如,氧气是由两个氧元素原子组成,而水则是由一个氧元素原子和两个氢元素原子组成的。

2.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合物中的元素种类和相对比例。

例如,水的化学式为H2O,表示其中存在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变化。

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侧,产物位于右侧。

例如,2H2+O2→2H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一种图表。

它将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和组织。

元素周期表包含了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符号以及元素性质等信息。

4. 化学键化学键是化合物中元素之间结合的力。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而形成的,共价键是通过元素之间共享电子而形成的,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之间的电子云共享。

5. 物质的状态变化和相变物质可以处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之间进行变化。

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体则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相变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常见的相变有融化、凝固、汽化和凝结等。

在相变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或原子间的排列和运动发生改变。

6. 物质的溶解和溶液溶解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质在溶剂中分散和混合的过程。

溶液则是溶质和溶剂混合形成的一种稳定物质。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微观粒子和溶剂的微观粒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溶质分散在溶剂中。

例如,将食盐(NaCl)加入水中,食盐分子会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盐水溶液。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知识要点》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知识要点》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知识要点》(请把自己没记清楚的地方做上记号!)一、初中记忆内容:(一).物质的名称、俗称及化学式:(二)、常见物质的颜色和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黄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5、沉淀(即在溶液中形成的难溶物质,多为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可溶于稀硝酸) AgCl、BaSO4(不溶于稀硝酸)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其他为白色6、(1)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7、有毒的物质:CO、SO2 、亚硝酸钠(工业盐)、黄曲霉菌(粮食霉变)甲醇(假酒成分)、甲醛(装修污染)等(三).该记住的一些等式和口诀: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元素的化学性质由这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两个决定元素种类(即不同元素根本区别)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

2、阳离子中,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1—18号元素的名称和符号:1.氢H2.氦He3.锂Li4.铍Be5.硼B ;6.碳C7.氮N8.氧O9.氟F10.氖Ne;11.钠Na 12.镁Mg 13.铝Al 14.硅Si 15.磷P; 16.硫S 17.氯Cl 18.氩Ar4、地壳中分布最多的元素是 O ,其次是 Si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其次是 Fe 。

(写元素符号)5.化合价口诀:二、化学方程式(按基本反应类型分类):(一)、化合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 2点燃 2MgO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 2点燃 Fe 3O 4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 2加热 2CuO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 点燃 2Al 2O 3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 2 + O 2点燃 2H 2O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 2点燃 2P 2O 5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 2点燃 SO 28. 碳充分燃烧:C + O 2点燃 CO 2不充分燃烧:2C + O 2点燃 2CO9.生石灰与水:CaO + H 2O === Ca(OH)2 10.二氧化碳与水:CO 2 + H 2O === H 2CO 3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 2点燃 2CO 2(二).分解反应:1.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2.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MnO22 H2O2 ==== 2H2O+ O2 ↑3.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4.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5.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 + CO2↑(三).置换反应:1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2.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2↑3.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高温4Fe + 3CO2↑4.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5.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6.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7.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8.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ZnCl2 + H2↑9.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FeCl2 + H2↑9.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MgCl2 + H2↑10.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1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12.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u + 2AgNO3===2Ag + Cu(NO3)2(四)复分解反应:1.大理石与稀盐酸: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2.用稀盐酸检验NaOH是否变质: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酶 3.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 2CO 3 = CaCO 3↓+ 2NaOH 4. 铁锈与稀盐酸反应:Fe 2O 3 + 6HCl === 2FeCl 3 + 3H 2O 5. 硫酸和烧碱反应:H 2SO 4 + 2NaOH = Na 2SO 4 + 2H 2O 6.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 4 = Cu(OH)2↓ + Na 2SO 47.硫酸和氢氧化铜:H 2SO 4 + Cu(OH)2 = CuSO 4 + 2H 2O8.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 3 = Fe(OH)3↓ + 3NaCl 9.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 3 + 3H 2O(五) 其他非基本反应类型: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Cu + CO 2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 2O 3高温2Fe + 3CO 2 3.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 + 2O 2点燃 CO 2 + 2H 2O4.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 2H 5OH + 3O 2点燃 2CO 2 + 3H 2O5.葡萄糖缓慢氧化:C 6H 12O 6+6O 2=== 6CO 2 + 6H 2O6.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CO 2 +Ca(OH)2 = CaCO 3↓+H 2O7.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CO 2 +2NaOH = Na 2CO 3 +H 2O三.我们学过的物质: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 氮气 占 78 %, 氧气 占 21 % ,1 稀有气体 占 0.94 %二氧化碳 占 0.03 %, 其他气体和杂质 占0.03 %。

2011中考化学知识点汇总

2011中考化学知识点汇总

2011中考化学知识点汇总脑筋急转弯(绪言)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

(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课堂同步练习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自主梳理一、化学式1.化学式的定义用__________________表示物质_______________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又叫_______________。

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1)宏观意义:①表示_______________;②表示该物质的_______________。

(2)微观意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还能①表示该物质的_______________;②表示该物质的_______________。

(3)化学式前和化学式中的数字的意义: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1)单质的化学式①用元素符号表示:铁_______________,铝_______________,镁_______________,磷_______________,氦_______________;②双原子构成的分子:氢气_______________,氧气_______________,氯气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的化学式在书写某化合物的化学式时,除了知道这种化合物含有哪几种元素及不同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当某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时,1可_______________;②氧化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把氧的元素符号写在_______________,另一种元素的符号写在_______________;③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把金属的元素符号写在_______________,非金属的元素符号写在_______________。

(3)化学式的读法: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一般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

1.答案:元素符号组成分子式2.答案:(1)某种物质组成元素(2)分子构成一个分子(3)粒子的个数一个分子中含有几个该原子3.答案:(1)①Fe Al Mg P He ②H2 O2 Cl2(2)①省略②右方左方③左方右方二、化合价1.化合价学习中注意的问题(1)化合价有_______________价和_______________价。

氧元素通常显_______________价,氢元素通常显_______________价;原子团在化合物里显一定的化合_______________价。

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_______________价,非金属元素显_______________价。

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

(2)化合价规则: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_______________。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是在各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____________标出化合价,一般把“+”或“-”写在_______________,价数写在_____________。

2.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运用化合价知识,可以正确地书写化学式。

①写出组成化合物的两种元素的符号,正价的写在_______________边,负价的写在_______________边;②求两种元素正负化合价绝对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求各元素的原子数:原子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把原子数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得化学式;⑤检查化学式: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必须等于_______________。

答案:1.(1)正负-2 +1 正负零(2)零(3)正上方前面后面2.答案:左右最小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该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符号的右下角零三、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_______________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可见相对分子质量也是以_______________作标准进行比较而得到的相对质量。

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的乘积之比,即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之比。

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相对原子质量 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2.答案: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3.答案: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原子质量⨯×100% 师生互动一、化学式和化合价的综合应用探究:(1)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可浓缩为:写(写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正在左,负在右)、标(标出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求(求化合价数值的最简比,再将最简比的数值交叉写在元素、原子团符号的右下角)、验(根据化合价规则检验是否正确)。

上述写法可归纳为“正价先,负价后,标出价,找个数”。

具体实例如下表:(2)根据化学式确定化合价:依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子团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根价的规则,计算确定。

【例题1】X 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元素Y 的化合价为-1,由X 和Y 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XY 2B.X 2YC.XYD.XY 20解析:X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2价的阳离子,元素Y 的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价的规则可确定X 、Y 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Y 2。

答案:A绿色通道:化学式是最基本的化学用语,也是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

书写化学式不能主观臆造,要根据化合价来写出实际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

针对训练:1.下列化学试剂瓶标签上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答案:C 解析:在碳酸钠中,钠元素为+1价,碳酸根为-2价,故其化学式应为Na 2CO 3。

2.人体吸入的O 2有2%转化为活性氧,它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

我国科学家尝试用Na 2SeO 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Na 2SeO 3中Se(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2B.+4C.+6D.-2答案:B 解析: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硒元素的化合价为x ,则(+1)×2+x+(-2)×3=0,x=+4。

二、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探究: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一般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公式法根据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可推导出下列计算公式(以化合物A m B n 为例):(1)相对分子质量=A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B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n(2)A 、B 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元素的质量B A = (3)A 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又有:A 元素的质量分数=×100%(4)A 元素的质量=化合物A m B n 的质量×A 元素的质量分数(5)混合物中,某物质的质量分数=×100%2.关系式法利用化合物与组成该化合物各元素之间存在的质量关系来列式解题的方法为关系式法,如Fe 2O 3和组成它的元素Fe 、O 之间的关系为Fe 2O 3—2Fe —3O ,运用这种关系建立关系式,可起到简化计算过程的作用。

Fe 2O 3 — 2Fe — 3O160 112 48【例题2】化学家Tim Richard 将分子结构图形像小狗的某有机物(如右图所示)取名为“doggycene”,其化学式为C 26H 26,则该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有机物的化学式C 26H 26可知,其一个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6∶26=1∶1;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6126122612⨯+⨯⨯×100%=92.3%。

答案:1∶1 92.3%绿色通道:本题以“doggycene”的化学式为载体考查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化学式的计算类型主要包括求相对分子质量、求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比及一些简单的综合计算,计算中要注意解题格式及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针对训练:3.缺钙能导致儿童发育不良或佝偻病。

小明从食物中摄入的钙元素不足,每天还需要服用2片某种钙片。

该钙片标签的部分内容如下图(钙片中只有碳酸钙含有钙元素),小明每天从钙片中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 )A.0.30 gB.0.60 gC.0.75 gD.1.50g 答案:B 解析:小明每天从钙片中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0.75 g×2×40%=0.60 g 。

4.2010年北京奥运场馆的外墙体大量采用新型塑料膜材料ETFE 〔ETFE 的化学名称为聚氟乙烯,化学式为(C 2H 2F 2)n 〕,这种材料美观、耐用,且无需清理维护,可以使用15至20年。

以下关于聚氟乙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聚氟乙烯属于化合物B.聚氟乙烯由碳、氢、氟三种元素组成C.聚氟乙烯易溶于水,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D.聚氟乙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5%答案:C 解析:根据聚氟乙烯的化学式可知,聚氟乙烯是由碳、氢、氟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聚氟乙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192212212⨯++⨯⨯×100%=37.5%;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该材料不易溶于水,且不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