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与残雪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玫瑰花是没有理由的开放——与残雪的《解读博尔赫斯》商榷
玫瑰花是没有理由的开放——与残雪的《解读博尔赫斯》商
榷
吴丹霞
【期刊名称】《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2(000)005
【摘要】文章运用佛学的理论对残雪解读博尔赫斯小说的偏颇进行商榷.残雪对小说的解读运用象征性的破解而造成了原有小说"幻化"范畴的失色;辩证式的演绎漠视了"中观"的把握方式;二难结构的重演导致了"圆"的表现性的缺失.总而言之,是对"圆活生动"即"玫瑰花是没有理由的开放"的境界的忽视.
【总页数】5页(P62-66)
【作者】吴丹霞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博尔赫斯与残雪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J], 王宁娜
2.残雪小说的迷宫意象——兼与博尔赫斯比较 [J], 岳凯华;肖毅
3.灵魂与灵魂的对话-读残雪《解读博尔赫斯》 [J], 冶进海
4.博尔赫斯与残雪的文学思想 [J], 汪震;庄威
5.理解博尔赫斯的“路径”——读《博尔赫斯大传》 [J], 池碧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后现代主义西方文学的基本特征
论后现代主义西方文学的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文学作为一种具有多元价值取向的文学思潮,不仅不同流派的作家在创作上相距甚远;即使是同一种文学思潮、流派的不同作家,也往往存在差异。
但从其总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来看,后现代主义文学明显具有以下几点共同的思想艺术特征。
1.彻底的反传统精神现代主义文学打破传统理性文化的价值规范,怀疑一切,批判一切,带有鲜明的反传统精神和悲观色彩;而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对传统的反叛、对世界人生的悲观态度,比现代主义都更为彻底、决绝。
后现代主义文学不再有什么责任感、使命感、拯救精神,也不再有什么英雄,不再表现什么理想、价值和意义。
在艺术形式方面,现代主义文学既反对亚里士多德以来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而且也反对现代主义文学所建立起的新的文学规范;主张无中心、无权威、多元化与多样性;甚至自我否定,主张“不受任何事先制定的规则的束缚,在没有规则约束的情况下从事写作”(弗·利奥塔德),对小说、戏剧体裁以及叙述行为本身进行解构,写出大量的所谓“反小说”、“反戏剧”等作品。
2.不确定性原则如果现代主义毕竟还把世界看成是整体,那么后现代主义则干脆视世界为“碎片”,不但如此,后现代主义文学还否定中心意义和为这种中心意义服务的结构的存在,还蓄意让作品在各种成分互相分解、颠倒。
在后现代主义作家们看来,世界本身就是千变万化、纷纭复杂、不确定的,如果把它写得清晰、有条理、意义明确,则违反了生活真实,因此,“要从各个角度去写,把现实的飘忽性、不可捉摸性表现出来”(罗布-格里耶)。
3.缺乏深度、平面化与现代主义文学厌弃文学创作直白浅露、刻意追求深度模式不同,后现代主义文学推崇所谓的“零度写作”,“拒绝意义”,拒绝深度,极力追求无深度的平面化、平淡化效果,写作消失了内容,只在形式上不断花样翻新,作家的创作和读者作为“创作”的阅读都是为了享受创作(阅读)带来的欢悦,是一种表演、操作。
4.创作方法多元化去中心、多元化是后现代主义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受此影响,后现代主义文学在创作中,常常把传统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文学等多种元素拼凑、融合,从而呈现出多元并存、拼贴杂糅的艺术特征。
残雪小说的迷宫意象——兼与博尔赫斯比较
理讫与 纠作 lrt im A C e tol 第1  ̄J0 .f 家 品 究 C i d ai 总 3 J2 9 作 作 研 i 8 n r c n 0 05
二、 世俗狂欢与哲学思考 残雪迷宫意象指向人性却不仅仅描 写人性 , 构成其
的体现 : 自身利益的追逐 。这些不同样式的谵 妄在 同 对
一
度 追求 , 他期望通过 精神的净化取得艺术 的完全 形式 。
有论 者认为 , 这种方 式独辟 蹊径 , 却也有很 多篇 目存在 误读 的嫌疑 。②不过 , 我们 宁愿相信 , 雪解读博 尔赫 残
、
灵魂迷 宫的承继
斯 的角度 即对灵魂 的探 寻 ,恰好 是残雪受博尔赫斯 影
响最 深的地方 。残 雪的独 到之 处 , 于 表现对 人性 的 在
博尔赫斯 的迷宫可分为三种 , 即叙 事迷宫 、 故事迷 宫及形而 上思考迷 宫 ,其中最能代表其迷宫特 质 的是 形而 上思考迷 宫 , 具体表现为博尔赫斯对 时间的探索 。 人性丑 恶面 的展现 , 但却隐 匿人性 丑恶的来源 。 者追 读 问情节 以及 由此而生的对人性善 恶的思考 ,宣告残雪
非理性。与残雪的
非理 目 博尔赫斯则是用理 }材料构建了理 陛迷宫 。 比, 生
残雪小说意象多为世俗 的事物 ,但在叙事上片段 念 , 反差之间 , 荒诞感毕现 。 化、 平面化 、 乏时空顺序 , 中国文学带来 了一种 晕 缺 给 眩: 熟悉 的生活成了完全陌生的构建 , 理性的文学传统 宫最终形成 , 无论从哪里出发 , 都不能走出迷宫 , 迷宫的 遭 到非理性 的狂欢。这是残雪迷宫的文本层面 , 也是感 答案已经成为迷宫 的建筑材料 , 可以感觉到答案 充盈在 性层面。 这一层面 内容荒诞 、 情节散乱几近平面化 , 其特 小说的每个角落 , 却不能获得一个统一 、 实在的结果。 点可概括为时空完全被打乱 的狂欢式混乱 。 残雪文本中现实的恐怖 ,具化 为种种层 出不穷 的 绝对丑恶的集 中体现 。这些事物和事件 , 在生活中偶 有 《 黄泥街 》以狂 欢式疯 癫构建迷 宫意象 的创作方
博尔赫斯与残雪的文学思想
说 , 所有对象凭借它们与宇宙 中的所 有的其他 东西之 间 “
的 关 系 成 为 它 们 所 是 的 东 西 。 这 就 是 唯 心 论 者 经 常 说
按 照博尔赫斯 自己说过 的其小说 的几个 母题 可以分
为 : 间 旅 行 、 重 人 格 、 亡 等 等 。 这 种 分 类 也 是 读 者 时 双 死
空的 , 一个整体 , 是 为保存唯 心论者 的整 体论 同时抛弃 他
们的形而上学 , 我们要做 的是放弃一 切超越 的野 心” 罗 (
蒂 , 真理与进步) 4—8 ) 《 S 5 。实用主义者 的这 段对 于唯 心
主义或观念 主义的评价表现 了对于 真正 存在 的东西 的未 知态度 , 我们 既需 要保 持 对现 有理 论无 法 接 近这 个 “ 绝 对” 的怀 疑 , 又要 放弃任 何声称 把握 了真 理 的僭 越 之心 ; 这两点都为博尔赫斯所持 有, 以 , 所 一方 面他 是个具有 实 用主义和 解 释学 思 想的 作 家 , 另一 方 面又 偏 好绝 对 、 宇
t n ltr t r wo o ie a ue.
Ke r s:B re C n Xu Viw n l e a u e He me e t s P a maim S i tMo im y wo d ogs a e e s o t rt r r n ui rg t i e s p r ns i
作者简 介: 汪震 ,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 士研 究生, 主要进行佛学 、 心理 学和两者的比较研究 , 旁及西方古典及现 代哲 学; 庄
威, 汉大学哲 学t I e:On L tr r iws o e r e n n Xu i ay V e fB g s a d Ca e e Ab t a t T i ril od te o i in h t og s S v e s c o e o t e p a ma i a d h r n u c ,a d my t im d s r c : h sa t e h l h p n o s t a ,B re ’ i w ls s t h r g t m c s n e me e t s n si s a i c n
后现代主义的三个特征
后现代主义的三个特征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不确定性的创作原则、创作方法的多元性、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
第一个特征是:不确定性的创作原则。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题的不确定,形象的不确定,情节的不确定和语言的不确定。
主题的不确定性:后现代主义作家便强调创作的随意性、即兴性和拼凑性,并重视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参与和创造。
形象的不确定:人物即影像使得后现代主义文学形象的确定性完全被解构了。
情节的不确定:后现代主义作家反对故事情节的逻辑性、连贯性和封闭性。
语言的不确定:语言是后现代主义的最重用的因素,它甚至都上升到了主体的位置。
从某种意义上说,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就是语言的不确定性。
第二个特征是:创作方法的多元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创作原则必然导致其创作方法的多元性。
多元性也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又一基本特征。
在失去中心与绝对之后,全球人类共同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世界文化呈现出一派多元发展态势,人们所重视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对话。
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多元性无疑同这种文化的多元性倾向不无关系。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这种多元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融合贯通之中。
第三个特征是: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
后现代主义则倡导以语言为中心的创作方法,高度关注语言的游戏和实验。
前者通常将人的意识、潜意识作为文学作品的重要题材加以描绘,刻意揭示人物的内在真实和心灵的真实,进而反映出社会的“真貌”。
而后者则热衷于开发语言的符号和代码功能,醉心于探索新的语言艺术,并试图通过语言自治的方式使作品成为一个独立的“自身指涉”和完全自足的语言体系。
作家残雪的作品
作家残雪的作品
摘要:
1.作家残雪简介
2.作家残雪的作品特点
3.作家残雪的代表作品
4.作家残雪的作品在我国的影响
正文:
1.作家残雪简介
残雪,原名邓小华,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
自1985 年开始发表作品,她的创作涉及小说、散文、随笔等多种文学体裁,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她的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读者群体和评论家的好评。
2.作家残雪的作品特点
残雪的作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独特的艺术风格。
残雪的作品以魔幻现实主义为特色,将现实与幻想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奇幻的文学世界。
(2)深刻的思想内涵。
残雪的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考,对人性、生活、社会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3)丰富的情感表达。
残雪的作品,情感丰富而真挚,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3.作家残雪的代表作品
残雪的代表作品有《黄帝的孙子》、《赤脚医生》、《乌鸦》等。
其中,《黄帝的孙子》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位历史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赤脚医生》则通过一个乡村医生的经历,反映了我国农村社会的变迁;《乌鸦》则是一部探讨人性与社会问题的小说,引起了广泛关注。
4.作家残雪的作品在我国的影响
残雪的作品在我国文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她的创作不仅丰富了我国当代文学的多样性,还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借鉴。
同时,她的作品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为很多人提供了文学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末出现的一种文学流派。
它不仅在文学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还对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故事中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与传统的线性故事不同,后现代主义文学采用了一种非线性的故事叙述方式,使得读者需要通过多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故事的意义。
这种叙述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故事结构,强调文本中存在的矛盾与混沌,展现了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后现代主义文学在细节描写方面非常细致、追求精细的表达方式。
作家会用大量的细节描述来塑造人物形象、描绘场景,有时甚至会采用语义混淆的手法,让读者感到非常困惑。
这种表达方式挑战了读者的阅读能力,使得读者必须自行推测和分析文本中隐藏的信息。
第三,后现代主义文学把文字当做自己的素材。
它强调语言的多样性和创造性,试图打破传统语言的限制,创造出一种崭新的语言。
作家们采用了各种独特的语言技巧和手法,如大胆的比喻、象征、和双关语等,以营造一种诗意化、难以忘怀的文学艺术。
最后,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社会和文化的抵抗和反抗。
它对传统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充分的批判和颠覆,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
和价值观。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往往涉及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议题,引导读者反思人类生存的意义和目的。
总体而言,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充满反叛精神、创造力和探索性的文学流派。
通过强调不同层面的多元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后现代主义文学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自由思考意识,为当代文学带来了新的思考和突破。
后现代主义文学特点
后现代主义文学特点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它对传统文学观念和形式进行了挑战和重构。
后现代主义文学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 反传统和颠覆性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文学观念和形式进行了反叛和颠覆,它拒绝了线性叙事和统一的真理观念,采用了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和多元视角的叙述方式。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描绘混乱和不确定的现实,打破了读者对于故事的预期和逻辑。
2. 反大众文化和商业化后现代主义文学对大众文化和商业化的审美趋势持批判态度。
它拒绝了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的文化价值,试图通过艺术的方式探索个体和社会的深层意识。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以非线性的方式呈现,通过语言和结构的创新来挑战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3. 自我意识和元反讽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作品的自我意识和元反讽。
它常常使用自指性的手法,揭示作品本身的构造和创作过程,使读者对于文学的本质和意义产生怀疑。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通过戏仿、批判和颠覆传统文学形式和风格来表达对权威和权力的质疑。
4. 多元性和跨文化性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文化多元性和跨文化交流。
它试图打破中心与边缘的二元对立,探索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融。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融合了不同文化的元素和语言,通过跨文化的叙事和形式实现文化认同和对话。
5. 反正统和反体制后现代主义文学对正统文化和体制进行了批判和颠覆。
它拒绝了权威和规范,试图在文学中探索个体的自由和独立。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关注边缘和弱势群体的声音和经验,通过批判现实和反抗体制来呼唤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文学具有反传统和颠覆性、反大众文化和商业化、自我意识和元反讽、多元性和跨文化性、反正统和反体制等特点。
它试图挑战传统文学的观念和形式,通过语言和结构的创新来探索个体和社会的深层意识。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以非线性的方式呈现,打破了读者对于故事的预期和逻辑。
它强调文化多元性和跨文化交流,试图打破中心与边缘的二元对立。
打破现实主义真实性的幻觉——论残雪的后现代主义文学观
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打破现实主义真实性的幻觉——论残雪的后现代主义文学观研究生姓名孙思指导教师姓名陈子平专业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当代文艺思潮论文提交日期2014年5月打破现实主义真实性的幻觉——论残雪的后现代主义文学观中文摘要打破现实主义真实性的幻觉——论残雪的后现代主义文学观中文摘要本论文以当代作家残雪的作品为研究对象。
残雪是当代中国文坛一位具有独特创作个性和风格的女性作家,她在作品中构建了一个完全变形、极度夸张以及充满荒诞感的艺术世界。
残雪在作品中讲述灵魂的故事,向世人展示肉体与灵魂的抗争,寻求精神领域的挑战和突破。
本文主要从残雪作品的文本分析结合后现代理论的角度阐释残雪的后现代主义文学观。
本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从后现代解构主义的角度分析残雪在其作品中精心构建的艺术世界,残雪对于人性和欲望做了深度的解构,并打破常规化叙述秩序,将视角伸向灵魂的内部,并通过元叙述的叙述方式构建了一座语言的迷宫和一个完全变形的艺术世界。
第二章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了残雪对于女性话语缺失的抗争,她对于女性自我“镜像”的重新设置以及对于女性在世俗世界中所经受的肉体和灵魂的历练做了详细的展示和剖析。
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从残雪对于卡夫卡和博尔赫斯两位文学大家的接受和再创造的活动中分析残雪的后现代主义文学观,由此对残雪体现在小说文本创作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学观做了梳理和探究。
关键词:残雪,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文学观作者:孙思指导老师:陈子平Abstract Break the illusion of realism authenticity——On Can Xue's postmodernism literature viewBreak the illusion of realism authenticity——On Can Xue's postmodernism literature view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works of contemporary writers Can Xue for the study. Can Xue is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ry women writers a creative personality and a unique style , she built a completely deformed in the works, as well as extremely exaggerated sense of the art world is full of absurdity . Can Xue tells the story of the soul in the works , showing the world body and soul struggle , seek challenges and breakthroughs in the spiritual realm . This article from the text analysis works in conjunction Can Xue after Can Xue perspective of modern theories to explain the concept of postmodern literature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 The first chapte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odern deconstruction of the art world in the Can Xue in his works carefully constructed , for humanity and desire to make Can Xue depth deconstruction and narrative order to break the routine , the viewing angle toward the interior of the soul , and through narrative element narrative constructed labyrinth of language and the art world a completely deformed . The second chapter from a feminist point of view of the lack of Can Xue in the struggle for women to speak , her self for women "mirror" re- set as well as for women in the secular world, the flesh and the soul experienced the experience made a detailed presentation and analysis . The third and fourth chapters , mainly from Can Xue for two literary Kafka and Borges everyone accepts and re-creation activities postmodern literary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Can Xue , which reflected in the novels of Can Xue Creation postmodern literary concept done combing and exploring .Key words: Can Xue , deconstruction , feminism, post- modern literary conceptWritten by: Sun SiSupervised by: Chen Zipin目录引言 (1)第一章灵魂的故事:被消解的主体性 (4)第一节人性和欲望的解构 (4)一、后现代式的解构渊源:来自童年的精神碎片 (4)二、打破秩序:向内延伸的再创造 (5)三、后现代的书写体验:延异与踪迹 (6)第二节叙事的圈套和语言的迷宫 (7)一、叙述者:无序的呓语 (7)二、叙事的圈套:元叙述 (9)第三节完全变形的艺术世界 (11)一、人物身份和形象的杂糅 (11)二、艺术世界的夸张呈现 (13)第二章叛逆的女性视角 (16)第一节颠覆传统美学的女性形象 (16)一、女性与母性 (17)二、审美与审丑 (18)第二节无法辨认的自我——自我“镜像”的重新设置 (20)一、“镜像”理论与女性主义 (20)二、男性话语世界中的女性“镜像” (21)三、残雪对女性“镜像”的重新设置 (22)第二节精神和肉体的抗争 (24)一、病态的孤独 (24)二、世俗化的肉体 (25)三、灵魂的蜕变 (26)第三章艺术的城堡:延续卡夫卡式的冲动 (28)第一节异化、对抗和撕扯 (29)一、异化的比较研究 (29)二、绝望的挣扎 (31)第二节经验世界与超验世界 (32)一、悖论一之人性的悖论 (32)二、悖论二之宇宙的悖论 (33)第三节潜意识写作 (35)第四章“纯而又纯”的尖端艺术 (37)第一节纯文学的追随者 (37)一、纯文学之内涵及困境 (37)二、接受与创造 (38)第二节全盘的颠覆与挑战 (40)结语 (42)参考文献 (44)附录 (47)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50)后记 (51)引言作为生命形态存在的人,独具一种超越性的审视能力,审视生命的原初本相。
简述《哈扎尔辞典》的后现代主义艺术特征。
简述《哈扎尔辞典》的后现代主义艺术特征。
《哈扎尔辞典》是由阿根廷作家何塞·路易斯·博尔赫斯创作的小说。
该小说被认为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品,具有以下艺术特征:
1. 非线性叙事:小说中没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线索。
故事情节跳跃,通过碎片化的叙述方式呈现,读者需要自己拼凑和解构故事。
2. 象征性倾向: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象征形象和象征意象,如镜子、迷宫、图书等,这些象征物象征着人类智慧和知识的追求。
3. 自反性和元小说性:小说揭示了文学创作本身的过程和机制,包括作者、读者和文字之间的关系。
博尔赫斯通过叙述一个虚构的字典来反思和探讨语言的本质和限制。
4. 反传统和批判性:小说挑战了传统的叙事模式和文学规范。
它反对统一的故事结构和中心化的权威,在形式和内容上打破了传统的边界。
5. 多重解读和开放性:小说具有开放性的结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解读来理解故事。
它不提供明确的答案,鼓励读者思考和参与文本的创造。
综上所述,《哈扎尔辞典》具有非线性叙事、象征性倾向、自反性和元小说性、反传统和批判性,以及多重解读和开放性等后现代主义艺术特征。
它在形式和内
容上挑战了传统文学的限制,引领人们对语言、知识和现实的反思和批判。
博尔赫斯与残雪创作方法比较
博尔赫斯与残雪创作方法比较博尔赫斯被认为是最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小说家,被称为作家的作家。
他对现代小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小说是我国先锋小说出现的重要外部原因。
格非说过,“在80年代中后期的文学圈子里,博尔赫斯这几个字仿佛是吸附了某种魔力,闪耀着神奇的光辉,其威力与今天的村上春树大致相当”。
[1]博尔赫斯的小说中不断出现各种迷宫。
《曲径分岔的花园》、《死亡与罗盘》、《永生》、《死于自己迷宫的阿本哈坎?艾尔?波哈里》、《两个国王和两座迷宫》等等。
使他的叙述复杂多变,充满神秘感。
他迷宫式的写作对中国先锋小说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残雪,原名邓小华。
作为当代先锋小说家中的重要一员。
残雪的创作也受到了博尔赫斯的影响。
她说“对于博尔赫斯的每一篇文章,我都认真读,每篇最少读四五遍”。
[2]当被问到研究什么作品时残雪说:“卡夫卡、博尔赫斯还有福克纳等人的作品我都研究…他们的作品都是发自内心,可以说表现了人类灵魂中最黑暗的东西。
”[3]1996年以后他开始研读博尔赫斯的作品,残雪写了《解读博尔赫斯》是中国文学家对博尔赫斯进解读的唯一专著。
残雪的小说就是一个叙述的迷宫,阅读她的小说就是在迷宫中寻找出口的过程。
这一点无疑是受到了博尔赫斯的影响。
“世界本来就是迷宫,没有必要再建一座。
”[4]博尔赫斯曾经这样说过,或者是因为迷宫代表了他对世界的认识,迷宫不断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或者是为了说明生活本身就是迷宫。
博尔赫斯写了名叫《两位国王和两个迷宫》的小说。
小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巴比伦国王建造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迷宫,用这个迷宫来戏弄阿拉伯国王,但阿拉伯国王由于神的庇佑找到了出口。
回国前阿拉伯国王说自己的国家也有一座迷宫想请巴比伦国王见识下。
回国后,他攻打了巴比伦。
抓住了国王,将他丢在沙漠中。
小说中这样写到“阿,时间之王,世纪的精华和大成……让我给你看看我的迷宫,这里没有阶梯要爬,没有门开,没有累人的长廊,也没有堵住路的墙垣”。
狂欢化的游戏诗学——论博尔赫斯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博尔赫斯的虚构 和互 文性联 系在 一起 ,互 为基 础 互
相 刺 激 , 目的 都 指 向 语 言 的 能 指 游 戏 ,在 去 经 典 化 和 反 现
括了以上种种后现 代 主义审美 特征 ,提 出后 现代 主义解 构
性与重构性共 同存在 的特点 。
说 ,让小说 的叙事 像散 文那样 简 洁敏锐 ,他 的散 文又是 诗 歌的变体 ,诗 、散文 、小 说 “ 互相 打破界 限 ,混合 成一 个 独立的单位” 。就小说体裁 而言 ,博尔赫斯前无 古人地创 造
了一种混合文体小 说 即书评小说 或 叫论文 小说 。在 博尔 赫 斯的游戏世界 中,模 糊现 实与虚 构 的界限 和互文 性是他 的
± 堡
XUES HUGUANCHA
狂 欢化 的游戏诗学
论 博 尔 赫 斯 小 说 的后 现 代 主 义 特 征
一宋媛媛 ( 西安 文理 学院外国语 学院 ,陕西 西安
[ 摘
7 1 0 0 6 5 )
要] 博尔赫斯被认为是后现代 主义文学 的一名先驱 ,他 的小 说创 作在后现代 主义方面 的特征呈现 出多元化 的倾向。本文
于对现实事件的虚构文本当 中,如果执 意追求历 史的本源 , 就只会欺 骗历史或 者被历 史欺骗 ,从而 陷入无 休无 止 的生 命耗费。 2 . 互 文性 ,亦作 文本 间一 性 ,这一 概念最 早 由克里斯
蒂娃 ( K r i s t e v a ,J u l i a ) 提 出 ,她 的 基 本 观 点 是 :一 切 文 本
代主义的道路上进行 了一场彻底 的狂欢节表演 。
注释 :
① 博 尔赫斯 : 《 博 尔赫斯 全集 ・小说 卷》 , 林一 安编 , 王 永年 、 林
残雪与村上春树小说中的后现代性
残雪与村上春树小说中的后现代性作者:刘四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4期摘要:残雪和村上春树是中、日两位重要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们扬弃本国传统的写作技巧,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
这两位作家在小说中表现出共同的后现代性特征,他们不断审察现实社会并探索人性自我的变化,反思“人”的生存状态和寻找正确的出口。
关键词:残雪;村上春树;后现代性;反思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2-0007-01关于残雪与卡夫卡、艾略特、博尔赫斯等的比较研究已经很多,本文将残雪与村上春树联系起来,着重探究二人共同在小说创作上的后现代性及审美特征,并寻求和解析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内心两个世界的原因。
一残雪与村上春树的后现代性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对现实主义的真实性的颠覆,同时也解构现代主义的主体性,鲜明地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消解主体、内倾化和随意性的特点。
一方面,残雪与村上凭借对过去的追忆,在创作过程自觉进行历史反思和人文批判。
关于“文革”那段动荡岁月的经历给残雪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对其性格的形成及后来的写作影响很大。
她的反思和批判精神延续到作品中即成为对追求人性、关注自我批判的一以贯之。
“在现代主义非理性的道路上走得最远的是残雪,现代派也只有到了她这里才可以说摆脱了从技巧到观念的移植性束缚。
”残雪对历史的反思在小说中就集中表现为人情冷漠、世态炎凉的现世,仿佛是对文革时期自私、残忍、冷酷的人性的再现和复写。
大部分小说中那种充满阴冷、恐怖、怪异的气氛,就是重现动乱时代的社会氛围,因而具有了指涉历史的特征。
青年的村上就颇为叛逆、独具个性,他与同龄人一起参加了“全共斗”学生运动,具有反时代的精神。
他在多部小说中都涉及到历史,如《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在提到独角兽的相关记载时就涉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41年的列宁格勒攻防战,《奇鸟行状录》中以书信方式展现1939年的日俄诺门罕战役等都是一种历史的书写与反思。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诗学体现——博尔赫斯小说后现代主义诗学特征初探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诗学体现——博尔赫斯小说后现代主
义诗学特征初探
袁文平
【期刊名称】《理论导刊》
【年(卷),期】2007(000)010
【摘要】"后现代主义"是波及哲学、宗教、建筑、文艺等领域的文化思潮,它兴盛于20世纪60-80年代,但阿根廷小说家博尔赫斯的小说在20世纪最先显露出后现代主义诗学特征:玄学性、虚幻性、杂糅性、文本间性及迷宫性,从而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小说观念,启示人们思考小说的可能性限度以及小说能够用什么方式呈现人类象征性的存在图景.
【总页数】2页(P139-140)
【作者】袁文平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中文系,陕西,咸阳,7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博尔赫斯与后现代主义 [J], 陈博
2.博尔赫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J], 李育红
3.博尔赫斯与残雪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J], 王宁娜
4.博尔赫斯写作技巧与后现代主义作品的共通之处r——以《吉诃德的作者彼埃
尔·梅纳德》为例 [J], 石文婷
5.博尔赫斯是"后现代主义"吗? [J], 滕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近年来的残雪小说研究
论近年来的残雪小说研究摘要近年来,评论界关于残雪的小说创作研究逐步趋于成熟。
研究领域有了新的拓展,从过去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特征等有限的几个区域,扩大到比较审视、主题探索、叙事学剖析、中国文化因素的发掘等方方面面。
尤其是一些研究者从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视角切入研究,使近年来残雪小说研究获得了新的突破。
关键词:残雪小说研究述评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残雪研究者常常依据20世纪80年代的观察来剖析残雪近30年的创作。
近年来,残雪研究的现状发生了很大改变,走向了多元和深入。
有更多的学者以及在校研究生加入到了残雪研究的行列中,他们改变了过去偏重个案分析和过多关注卡夫卡对残雪精神影响的研究现象,将研究领域拓展到比较研究、主题探索、叙事学剖析、文化背景分析等诸多方面。
尤其是一些研究者从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视角切入研究,对残雪的小说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有了新的超越。
一比较研究残雪早期的代表性作品和近期发表的新作一直激发着评论者的研究兴趣,在近些年仍有评论者对残雪早期的作品《山上的小屋》和《苍老的浮云》等做重新解读,新近创作的长篇小说《最后的情人》《边疆》和短篇小说《紫晶月季花》等也受到评论者的关注。
与此同时,残雪与卡夫卡的比较研究也是残雪研究的热点,大量的评论文章集中讨论了卡夫卡对残雪创作产生的重要影响作用,“灵魂的城堡”成为联系两个作家创作的重点。
残雪在1997年开始解读卡夫卡,199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她的评论集《灵魂的城堡——理解卡夫卡》。
残雪对卡夫卡地解读改变了中国读者长期以来对卡夫卡作品的固有理解,也直接影响了残雪研究者对残雪作品的解读。
何玉《残雪与卡夫卡的灵魂契合》中的论点就具有代表性:“残雪与卡夫卡之间是一种自我与他者或注视者与被注视者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在深层次上是基于残雪与卡夫卡天性的契合,基于心理上、情感上、精神上的亲和,即灵魂的契合。
”总的来看,评论者将残雪和卡夫卡作比较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作品主题比较研究,如郑书伟、谭炳琪《生存之维:失望与绝望——卡夫卡与残雪的一种比较》;第二,作品风格的比较研究,如易麟、张岩泉《卡夫卡与残雪作品怪诞特征的美学比较》;第三,小说模式的比较研究,如黄玲《残雪对卡夫卡小说模式的接受和变异》。
谈残雪的现代主义小说
谈残雪的现代主义小说
李林展
【期刊名称】《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24)005
【摘要】残雪是新时期创作颇丰、影响较大的现代主义小说代表作家.她的小说以其"审丑"的艺术观念、"变形"的艺术手段,表达了作者独特的潜意识生存感受--悲哀和痛苦,是对"文革"题材最一般、最真实的艺术概括.其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坛上是一朵开不败的奇葩.
【总页数】3页(P50-52)
【作者】李林展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中文系,湖南,湘潭,411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博尔赫斯与残雪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J], 王宁娜
2."无意识"领域的现代叙述——残雪小说的现代主义解读 [J], 刘晓文
3.莫言,残雪小说的现代主义特征 [J], 游友基
4."无意识"领域的现代叙述——残雪小说的现代主义解读 [J], 刘晓文
5.生命的终极之美与纯文学的艺术复仇——谈残雪后现代主义文学观的建构 [J], 赵凌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后现代文学的特征解读
后现代文学的特征解读后现代文学,以其独特的风格与技术,常常让人难以归类。
它不仅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快速变迁,同时也批判并超越了之前的现代主义文学传统。
后现代文学作品通常具有多重含义、复杂的叙述结构以及强烈的自反性。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后现代文学的特征进行深入探讨。
1. 多重叙述视角后现代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展现了多重叙述视角。
传统小说往往是由单一叙述者来讲述故事,读者通过这一视角理解故事的发展。
然而,在后现代作品中,作者往往采用多个叙述者,每个叙述者都有自己的观点和声音。
这种多重视角的叙述方式丰富了故事的层次感,使得读者在理解故事时需要更加主动地参与。
例如,托马斯·品钦在《万有引力之虹》中,运用多个视角来展开复杂的情节和角色关系。
作品中的叙述者并不只是单一角色,而是通过不同角色的声音交织出一个多元化的世界。
读者需要在各种各样的信息、角度与解释中寻找自己的理解,从而实现一种更为主动的阅读体验。
2. 自我反省与解构后现代文学自我反省和解构的特征表现在文本本身对自身性质和角色的反思上。
许多后现代作家不仅关注故事情节本身,还对叙述方式、语言及文学传统进行了深刻的审视与质疑。
这种自我反省促使读者重新思考所谓“真实”与“虚构”的界限,以及故事与现实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例如,米尔顿·哈里森在《透明人》一书中采用了一种非常独特的结构,使文本本身成为讨论现实与伪造、真相与谎言的一部分。
这种手法不仅使作品充满了自我反思,更是挑战了传统文学所塑造的故事神话和英雄主义。
这种自我解构使得后现代作品在呈现虚幻世界时,更加突显出超级文本带来的复杂性和混乱感。
3. 混杂不同文体后现代文学往往采用不同文体进行混合,这种特征使得作品在形式上表现出极大的自由度和实验性。
同时,文体混合也进一步增强了作品内容与主题之间的张力与矛盾。
诗歌、散文、戏剧、科幻等各种文体常常相互渗透交织,形成新的表达方式。
在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巧妙地将科幻元素与哲学思考结合,通过极具实验性的写作风格来探索时间、空间和无限等主题。
《在路上》的后现代特征研究
《在路上》的后现代特征研究《在路上》是作家博尔赫斯的小说,被认为是一部具有后现代特征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对《在路上》的后现代特征进行研究。
《在路上》具有叙事的碎片化特征,这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小说中的叙事并不是按照传统的线性结构进行,而是通过大量的碎片化描写来呈现。
故事中涉及的人物、场景和时间都是断断续续地出现,给人一种错综复杂的感觉。
这种碎片化的叙事方式使读者难以把握整个故事的逻辑关系,从而产生了一种模糊、混乱的阅读体验。
在小说中存在着多元的叙述声音。
作品中有两个主要的叙述者——萨尔、迈尔斯,以及一些其他的次要叙述者。
每个叙述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叙事方式,给故事带来多重声音的效果。
这种多重叙事的方式使得故事的真相变得模糊不清,读者很难判断哪个叙述者的版本是最可信的。
通过这种叙述上的多元性,作者试图探讨真相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并对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权威性问题提出了质疑。
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符号和隐喻。
符号和隐喻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特征,它们使得文本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重的解读可能性。
在《在路上》中,作者通过各种符号和隐喻来传递他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和批判。
道路和旅行被描绘成一种追求自由、逃离现实的象征;汽车和速度则象征着现代化进程中的疯狂和空虚。
这些符号和隐喻的运用使得小说的意义不再是显而易见的,读者需要通过自己的解读来理解其中的隐含信息。
《在路上》还具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
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是一些放荡不羁、追求自由的年轻人,他们对于传统道德和社会规范抱有怀疑甚至反叛的态度。
他们既对自己的行为负有责任,又对现实的虚伪和荒谬持怀疑的态度。
这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与后现代主义的反文化倾向相契合,表达了作者对旧有价值观和社会秩序的反叛。
《在路上》具有碎片化的叙事特征、多元的叙述声音、符号和隐喻的使用以及玩世不恭的态度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通过这些特征,作者成功地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框架,呈现了一种不确定性、混乱性和非理性的文学体验。
解读博尔赫斯《塔德奥·伊西多罗·克鲁斯》|残雪
解读博尔赫斯《塔德奥·伊西多罗·克鲁斯》|残雪博尔赫斯解读《塔德奥·伊西多罗·克鲁斯》残雪《塔德奥·伊西多罗·克鲁斯》这一篇令人想起卡夫卡的《致某科学院的报告》,可以说它是卡夫卡那篇故事的逆向版本。
卡夫卡的《致某科学院的报告》描述的是人类战胜自己身上的野性,追求文明的痛苦过程,这篇故事则是描述人怎样突破文明的限制,向自身的野性复归的历程。
诞生于荒蛮的野地和强悍的双亲的勇士克鲁斯,被强大的文明秩序规范着他那桀骜不驯的性格;但在他的心底,在他的血液中,原始的威力依旧潜伏着。
祖先的记忆并没有消亡,只是被理性小心地钳制在底层了。
深层记忆是种极为神奇的东西,它不会在人的回忆中出现,它一定要借助于人的身体的动作来现身(“所有的动作都是我们的象征”)。
也就是说,只有当人进行创造的时候,深层的记忆才会涌现出来,这时人便会看见寓言似的未来。
勇士克鲁斯的最后那场爆发性的反抗非常类似于艺术家的创作。
克鲁斯身上的野性对于文明的桎梏进行过两次反抗。
第一次反抗使他变成了文明人,第二次反抗则使他成功地脱离文明社会,重新成为野人。
在克鲁斯漫长的文明生活中,他身上隐藏的“另一个”并未像外界认为的那样已被征服,而是在等待时机重新登上舞台。
“另一个”的再次登台需要一种极为特殊的条件,即,人必须有所动作,在搏斗中转化成那“另一个”。
转化的契机则是对象化、陌生化的“另一个”的出现,那种闪电似的领悟。
克鲁斯终于等到了那一天,他在与自我的搏斗中同自我达成同一,重新成为了野人。
此处也描述了那种被动性的模仿、叙述,同创造性的叙述之间的区别。
真正的艺术不是回忆,不是搜集经验的资料,而是“动作”,是搏斗,是向原始的奋力复归,也是重新成为更高层次上的“另一个”的突破。
引用来源:《博尔赫斯文集·小说卷》, 1996年版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6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l 9 卷
、
异态景象:荒诞 的艺术王 囝
我 们 不得 不承认 ,中 国的文 学史 上未 曾 出现 过
后现 代主 义流 派 ,然 而后现 代 主义特 征却 在残雪 的
收稿 日期:2 0 1 6 — 0 7 2 0 作 者简 介:j 宁娜( 1 9 8 0 一 ) ,_ 殳,辽 沈 人,硕士 。
下的人性丑恶和人生的晦涩 ,在 中国文学 史中具有独特的丈学价值 。尽管她并 不是后现代 主义流派 的作 幂,其小
说创作却具有鲜明的后现代 主义特征 :荒诞的异态世界的构建、 自 我控制 力的缺 失以及叙 事中的进 宫艺术。在残 雪的小说 中,这些后现代 主义质素无 不有着博 尔赫斯的身影。
一
阴沟 水 的联想 , 以通 感 的手法 ,在 小说 开端 便抛
给读 者 一个焦 躁 的场 景 。更 有甚 者 ,残 雪还 以喝怿
汤 、打臭 屁 的介绍 ,将读 者心 中的仅存 的瑰 丽 设想
破坏 殆尽 。 《 苍老 的浮 》即是 这样 荒诞 、怪 异
的场景 ,将 日常生 活 中隐蔽 的异 态扭 曲化 地 H { 现 m 来 ,表现 出人性 的颓靡 ,死 亡 静 【 } = 。在 《 山上 的 小 屋 》里 , “ 我 ”每 灭 都存清 理仿 佛 永远不 能 收拾 干 净 的抽屉 ,我漠 视莆 亲 虚伪 似善 的笑 容 ,静坐
_ _
Vo j l ‘ 。 NO . ! Feb. 20 l?
博 尔赫 斯 与残 雪小 说 的后现 代 主义 特 征
王 宁娜
( 沈 阳 音乐学 院 公共 基础 部 ,辽宁 沈阳 l 1 0 0 3 4
摘
要:残雪的文 学创作受到 了后现代主义鼻祖博 尔赫斯的深刻影响。她以娴 熟的笔法揭示 了 掩 盖在表面之
1 9 8 6 )的深刻 影响 。有 学者论 证道 : “ 残 雪带 有强
的意象 ,是构 成残 雪 心灵寓 所 的鲜红 的瓦 片 。在 百
年 中国的 文学发 展 中,我们很 难 从残 雪前 辈们 的文
字里找到类似I 的物象。她之所以为研究者所 “ 残雪 竟然将那些让人无法接受的意象、以让人无法适应 的阴鸷和 骇 然 的写法猛 烈 敲击着 读者 的神经 ,令人
人 们细 长 的脖颈 比作 …大 丛毒 蕈 ,通过 香气 一 浊味
~
烈 的精神 层面 的色 彩 ,读 过博 尔赫 斯 的很 多小说 , 解读 得 非常深 刻 ,看 到并 且重绘 了博 尔赫 斯构造 的 精神 迷 宫 。 ”… 尔赫斯 作 为后 现代 主义 的鼻 祖 , “ 作家 的作 家 ”,以其鲜 明的后 现代 主义 特征 以及
第1 9 卷第 1 期
2 0 1 7年 2 月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Ed i t i o n) J o u r n a l o f Li a o n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关键词:残雪;博 尔赫斯 ;后现代主 义
中图分类号:1 0 . 0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3 2 7 X( 2 0 1 7 ) 0 1 — 0 0 7 5 — 0 3
关 于人 性 的探 讨 一直是 中 国文学 的魂 灵所在 ,
小说 中有 所表露 。残雪 小说 向我 们呈 现 的是 一 个 如 梦 魇般 的怪 异尖 锐 的世界 。 这 个世 界罩 ,有 被 雨 水 压碎 的花 朵 ,有如紫 烟般 惶 惑 的公牛 ,有绿 色 畸 孔 的 凶恶狼群 ,有 睡在 玻璃 柜里 的瘦 弱 女孩 ,行淫 荡肮脏 的 老厨师 … …一切 或丑 或美 ,或恶 或 善 哦
雪 的笔端挥 洒而 来 ,这些 阴郁 、恐惧 的,甚 变态
文 学 的发展 史 即是人 的 自我认 知 历史 。从鲁迅 对孱 弱 国 民性 的痛 斥 ,郁 达 夫对本 能压 抑 的低 吟 , 刮 茅 盾 、巴金 、沈 从文 等一 系列个 性鲜 明作 家对 人性 的不 同风格 的阐释 ,文 学画廊 随着 社会变 迁 愈加丰 盈起 来 。当代 新 时期 的漫延 之 际, 出现 了以余华 、 马原 、残 雪等 为代 表 的先锋 作家 ,他 们 以荒诞 的笔 法 ,惊 人 的幻 想 ,揭示 人性 的丑 陋 ,人 生 的晦涩 。 残 雪 ,则 是 先 锋 小 说 流 派 中最 为诡 谲 的一 位 女 作 家 , 一位 生 活在 艺术王 国 中的精神 变异 者 。 作 为思 想敏锐 的先 锋作家 ,残雪 的文 学创作 , 无 疑也 受到 了外 国作家 ,尤其 是博 尔赫 斯 ( 1 8 9 9 —
猝 不及 防 。 ”l 博尔 赫斯 的 小说 里 则充 斥着 类似 的 颓 败风 景 :荒废 、坍毁 的神 庙 ,老虎 与 马匹 的丑陋 结 合物 ,大 火肆 意 的断垣 ,离 奇 的梦 中人 。显然 , 残 雪小 说 的荒诞 不羁 ,灰 色 幽 闭 一定程 度 十浸 润 了 博 尔赫 斯 的后现代 主义 特征 ,甚 至更 胜一 筹 。 在 残 雪的早 期 的成 名作 《 苍老 的浮 云》 中 ,以 沾 满雨 水 的滞 重 的花朵 代 替清 新娇艳 的鲜 蕊 ,将女
独特 的迷 宫建 构赢 得 了 [ 廿 界 性 的声誉 。尽管残 雪并 不 是后现 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义大潮 中的… 泓 ,其 小说创 作却有 着
后现 代主 义式 的荒 诞 、黪 、符 F " l 化 特色 着 重描
写人 的控制 力 的缺 失 。同时 ,她 致力 于仿造 博尔 赫 斯 式 的文 学迷 宫 ,让 人物 黄身其 中,试 图在黑 暗与 迷 乱 中 ,无 情 的挖掘 人性之 根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