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凉 张茂

合集下载

历史趣闻前凉文王张骏有几个儿子 张骏的儿子都是谁

历史趣闻前凉文王张骏有几个儿子 张骏的儿子都是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前凉文王张骏有几个儿子张骏的儿子都是谁
导语:前凉文王张骏(307年346年),字公庭,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九世孙,前凉明王张寔之子,前凉成王张茂之侄,五胡十六国时期前凉君主,在位二十
前凉文王张骏(307年—346年),字公庭,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九世孙,前凉明王张寔之子,前凉成王张茂之侄,五胡十六国时期前凉君主,在位二十二年。

幼而奇伟。

建兴四年,封霸城侯。

324年,张茂病死,张寔之子张骏在前凉都城武威继位,先是,晋愍帝使人黄门侍郎史淑在姑臧,左长史泛祎、右长史马谟等讽淑,令拜骏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领护羌校尉西平公。

前赵刘曜又使人拜骏凉州牧、凉王。

张茂临终时交代张骏“谨守人臣之节,无或失坠”。

张骏秉政期间,极度扩大版图,太宁元年(建兴十二年),张骏取河南地区,尽有陇西之地,东界六郡置河州。

永和二年(346年)五月丙戌日,张骏去世,共在位二十二年,享年四十岁,私谥文公,晋穆帝追赠谥号为忠成公,葬于大陵。

其子张祚继位后,追谥为文王,庙号世祖。

张骏的儿子都是谁
前凉威王张祚
张祚(?―355年),字太伯,小字螽斯,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前凉文王张骏庶长子,十六国时期前凉君主。

353年,废哀公张曜灵,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凉公。

354年,张祚称王,废弃晋愍帝年号,改建兴四十二年为和平元年。

355年,宋混、宋澄兄弟与张灌等里应外合进入姑臧,宋混等攻入宫门,张祚被斩首示众,暴尸在路边。

前凉桓王张重华
生活常识分享。

最全版!中国各朝代帝王世系图(皇帝及皇子图谱,帝位传承)

最全版!中国各朝代帝王世系图(皇帝及皇子图谱,帝位传承)

最全版!中国各朝代帝王世系图(皇帝及皇子图谱,帝位传承)大家应该都见过不少中国各朝代帝王世系图的版本,现在本号综合了两个版本(历史导图头条号、马自侠说史公众号),形成此版。

把秦朝嬴政的祖上几十辈人都翻出来了,把各皇帝的年龄(皇帝名字下面的数字)、在位时长(以年计)都列出来了,把南北朝、五代十国的帝王更迭也都列出来了,把容易被忽略的如秦三世子婴、吕雉当政时的两位少帝刘恭刘弘、海昏侯刘贺、唐朝李重茂等也都列出来了,最后连复辟称帝仅83天的袁世凯也列入了。

值得一阅,值得收藏做工具文,更值得转发分享!秦朝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共两帝一王,国祚共14年。

因秦朝王室嬴姓,故史书上别称嬴秦,以区分其他国号为秦的政权。

汉朝关联阅读:汉王朝皇族世系注:刘秀前还有个淮阳王刘玄,更始,3年三国· 晋三国始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

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建安十八年,曹操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三国后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

为了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

东晋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

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蜀(公元221—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昭烈帝(刘备),章武,3年后主(刘禅),建兴,41年吴(公元222—280共59年,孙姓,历四帝)前有孙坚、孙策,大帝(孙权),黄武31年会稽王(孙亮),建兴,7年景帝(孙休),永安,7年乌程侯(孙皓),元兴,17年十六国十六国时期(公元304年——公元439年),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为止。

前凉成王张茂生平简介 前凉成王张茂是怎么死的

前凉成王张茂生平简介 前凉成王张茂是怎么死的

前凉成王张茂生平简介前凉成王张茂是怎么死的前凉成王张茂生平简介早年经历张茂,字成逊,为人清虚恬静而好学,不把世俗的名利放在心上。

建兴元年(313年),南阳王司马保征任张茂为从事中郎,又举荐他为散骑侍郎、中垒将军,张茂都不就任。

建兴二年(314年),征召张茂入任侍中,张茂以父亲张轨年老为由坚决推辞。

不久,拜任张茂为平西将军、秦州刺史。

同年五月,张茂的父亲张轨去世,张茂的哥哥张寔继承张轨的职位。

建兴六年(318年),张寔建立前凉政权。

继位太兴三年(320年),张寔被部下阎沙、赵卯等人杀害,左司马阴元等人认为张寔的儿子张骏年幼,于是推举张茂为大都督、太尉、凉州牧,张茂不听从,只接受使持节、平西将军和凉州牧的职位。

于是诛杀阎沙及其党羽数百人,在境内实行大赦。

又任命哥哥张寔的儿子张骏为抚军将军、武威太守,封西平公。

张茂为人高雅,有志向和节操,能决断大事。

凉州大姓贾摹,是张寔的妻子的弟弟,势力压倒西土之人。

在此之前,有民谣说:“手莫头,图凉州。

”张茂认为民谣中说的是就是贾摹,便把他诱杀了,于是豪门大族都销声隐迹,张茂威严风行于凉地。

张茂是怎么死的太宁三年五月十四日(325年6月22日),张茂去世,在临终时,拉着侄子张骏的手流泪说:“从前我们的先人以孝友著称。

自从汉朝初年以来,世代忠诚顺从。

现在华夏虽然大乱,皇上漂泊迁徙,你也应当谨慎地遵守人臣节度,不要有所丧失。

我碰上天下大乱的时代,秉承先人的余德,代理此州,以保全性命,在上想不辜负晋室,在下想保护百姓。

然而官职不是朝廷任命的,职位出于私下的议论,苟且地以此成事。

哪里有什么荣耀呢?到死了的那天,戴白色的便帽入殓,不要穿朝服,以表达我的心志。

”享年四十八岁,共在位五年,谥号成。

前赵刘曜遣使赠张茂太宰,谥号成烈王。

张茂死后无子,由侄子张骏继位。

张祚称帝后,追谥张茂为成王,庙号太宗。

洪池岭战役探微

洪池岭战役探微

洪池岭战役探微摘要洪池岭,今名“乌鞘岭”,地处甘肃武威天祝藏族自治县中部。

在古代,洪池岭是进出河西走廊的必经之地,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军事要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为了统一北方,在此地与前凉进行了非常关键的一战,即前秦与前凉的洪池岭战役。

但从之前的研究来看,学界对该战役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故此文对这场战役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进行了探讨,认为战役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前秦与前凉的政治走向,间接影响到中国的历史走向。

关键词前凉前秦洪池岭战争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自秦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的帝国后,至东汉献帝来这大约四百年间里,中国社会是处在一个大一统的情况之下。

而后到西晋统一中原大地的这近百年当中,中国又处在一个四分五裂、割据混战的时期。

晋朝虽然使得中原大地重新统一,但是晋朝的统一只是一个表面的上的统一而已。

其实,不管是在西晋还是在东晋,除了晋武帝司马炎在灭吴国之后有短短的十年的和平统一时期之外,至隋朝统一之前,其余大部分历史是用战争、兵戈、征服、热血、欲望和权利来书写的。

所以说,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就是一部关于战火和硝烟的历史,是一部征服的历史,是一部群雄图谋天下、争权夺利和建立霸业的历史。

一、前凉与前秦(一)张氏前凉政权前凉,是公元四世纪时期由张氏在凉州地区建立的一个区域性的封建割据政权,统治中心为姑臧。

前凉强盛时期,其疆域范围“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1包括今天的甘肃、新疆大部分,青海和宁夏的一部分。

前凉在在张氏的统治下,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在当时混乱的两晋时期是比较稳定的,因此,前凉社会在当时呈现出一个“世既绵远,国亦完富”2的安宁局面,对当时与西域的交流以及对以后河西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西晋永宁元年(公元301年),惠帝任张轨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3前凉由此而建。

张轨接管凉州后,团结少数民族,铲除不服从统治的豪强地主和反叛的部落,建立一个以河西世家大族和豪强地主为核心的政治集团;整顿经济,稳定社会秩序,倡儒学、设学校、兴文教。

东晋十六国年表

东晋十六国年表

东晋十六国年表304年,益州氐族难民领袖李雄,于成都称成都王,建立成汉帝国。

匈奴左贤王刘渊于山西离石称大单于,后称汉王,建立汉赵王朝。

306年,成汉李雄自称皇帝,国号「成」。

晋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惠帝司马衷,立怀帝司马炽。

八王之乱结束。

307年,鲜卑慕容嵬自称大单于,石勒投效汉赵王朝308年,汉赵刘渊正式称帝。

309年,汉赵帝刘渊迁都平阳,领有山西中部地区。

八月,汉赵刘聪第一次进攻洛阳,战败。

十月,汉赵刘聪第二次进攻洛阳,战败。

310年,汉赵帝刘渊死,子刘和继位,刘聪杀刘和,篡位。

311年六月,汉赵刘聪、刘曜等攻陷晋王朝首都洛阳,掳晋怀帝司马炽。

史称「永嘉之祸」。

洛阳陷落后,晋帝国建立五个行台。

312年,石勒进军河南新蔡葛陂,准备攻击晋朝琅邪王司马睿,不利,率军北返,攻陷河北襄国、邺城,吞并冀州313年,二月,汉赵刘聪杀晋怀帝司马炽,四月,晋朝秦王司马邺在长安即位,是为晋愍帝。

祖逖击楫渡江北伐,收复河南地区。

314年,石勒攻杀晋幽州刺史王浚,吞并幽州。

汉赵刘曜第一次进攻长安,失败。

315年,汉赵将领曹嶷占领青州316年十一月,汉赵刘曜第二次进攻长安,攻陷。

掳晋愍帝司马邺,吞并关中地区,西晋结束。

十二月,石勒击败并州刺史刘琨,占领并州。

刘琨投奔辽西鲜卑段氏,后被杀。

317年三月,琅邪王司马睿称晋王,是为晋元帝,东晋开始。

十二月,汉赵帝刘聪杀晋愍帝司马邺。

318年,晋王司马睿正式称帝。

七月,汉赵刘聪死,子刘粲继位。

大将军靳准发动政变,杀刘粲及所有匈奴刘姓皇族,自立为天王。

大将刘曜、石勒攻陷平阳,杀靳准。

319年,刘曜称帝,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前赵)。

石勒在襄国称赵王,原汉赵帝国分裂为二,两赵并立,后赵帝国建立。

晋平州刺史崔毖攻鲜卑慕容嵬,失败。

慕容嵬攻陷平州320年,晋凉州刺史张寔被杀,弟张茂继位,前凉王国建立。

东晋豫州刺史祖逖与后赵赵王石勒隔黄河对峙。

321年,后赵石虎击败辽西段氏,河北、山西尽入后赵版图。

武威雷台与前凉灵钧台考辨

武威雷台与前凉灵钧台考辨
三年所立《 雷台观碑记》 现存武威的前凉古迹中,除位于武威城东北隅的大云 名。 寺据记载为前凉张天锡“ 舍宫建寺” 所留遗址外 , 应以前凉 记载 , 至 明代 天顺 年 间( 1 4 5 7~ 1 4 6 4 ) 因“ 冰 雹伤 禾 、 敕 建 重
张茂所筑灵钧台为今 日 前凉故都武威另一遗存。张茂, 字成 修” , 顺治初年毁于战火 , 后由甘肃副总兵刘友元主持维修、 康熙初年又曾进一步扩建 , 但毁于 1 9 2 7 年地震。现存 逊, 为前凉张窘母弟 , 他年轻时“ 虚心好学 , 不以世利营心” , 重建, 曾对前凉悉心治理 , 与张蹇同为前凉达鼎盛时期的奠基人。 建筑有雷祖殿 、 风伯雨师殿 、 三星斗姆殿等 , 为1 9 3 3 年后重
然而 , 上述史籍 中虽多有“ 灵钧台位于武威城北” 之记 前凉灵钧台为前二种说法 ,即海藏寺内高台以及东岳台之 载, 但都未能明确指出其具体位置 , 这为以后研究前凉所筑 说 , 但就雷台为灵钧台一说 , 李 鼎文先生“ 请其拿 出证据” 。 0 年过去了, 从未有人就此说法提 出任何“ 证据” , 但出 灵钧台留下了疑问。 一般来讲, 前凉张茂所筑灵钧台应是位 近 2 于今武威西北海藏寺内高 台。其主要依据为在 2 O 世纪 8 0 版的部分书籍中却仍然沿用雷台为灵钧台这一说法。那么 , 年代初期在海藏寺台下挖出一块清光绪三十四年( 1 9 0 8 ) 由 雷 台究竟是不是前凉张茂所筑之灵钧台呢?下文就这一问 不正之处 , 望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安肃兵备道使者摄甘凉道事延栋立的《 晋筑灵钧台》 碑记 , 题阐述几点个人看法 , 上书“ 东晋明帝太宁中凉王张茂立古台” , 此后该碑正式立
统志》 等史籍中多有记载, 乾隆年间撰修的《 武威县志》 中亦
际在武威当地一直沿称“ 灵钧台” , 多年来矗立于武威城北。

张茂

张茂

前凉成王张茂(278年―325年6月22日),字成逊,晋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八世孙,前凉武王张轨之子,前凉明王张寔同母弟,十六国时期前凉君主。

初任平西将军、秦州刺史。

太兴三年(320年),其兄张寔被杀,张茂继位。

太宁三年(325年),张茂去世,终年四十八岁,谥号成王,庙号太宗。

历史如何评价张茂
房玄龄等《晋书》:“茂、骏、重华资忠踵武,崎岖僻陋,无忘本朝,故能西控诸戎,东攘巨猾,绾累叶之珪组,赋绝域之琛賨,振曜遐荒,良由杖顺之效矣。

祚以卑孽,阴倾冢嗣,播有茨于彤管,拟宸居于黑山,丁琪以切谏遇诛夷,王鸾以谠言婴显戮,境内云据,仇其窃名,卒致枭悬,自然之理也。

纯嘏微弱,竟亡其众。

奉身魏阙,齿迹朝流,再袭银黄,祖德之延庆矣。

”;“虚靖好学,不以世利婴心。

”;“茂雅有志节,能断大事。


《十六国春秋》:“虚靖好学,不以势利为心。

”。

最适合胁迫皇帝的武器

最适合胁迫皇帝的武器
开 卷随 想
皇帝 是什么 人 , 有什 么 东西可 以胁 迫他? 没搞 错 吧?
当然有 , 还不止一样 。 不过最有 效 , 而且还不容易 引起 副作用的武器 , 莫过 于
皇帝 的祖宗—— 死 鬼皇 帝 了。 东晋 时候 西北有个小 国前凉 , 不过 巴掌大的地方 , 国主 张茂 却要修一座豪 华 的楼堂馆 所 , 据说光地基就 高达63尺 。 文武百官是纷纷进谏 , 可这 张茂 也毫不含
要 说 活 皇 帝 肯 定 比死 皇 帝 权 力 大 , 那 些 祖 宗 是 打 江 山 的 , 宗 是 自 己这 张 但 祖
宝座 的护身符 、 合格 证 , 如果祖 宗没 了威 信 , 那么 以后别 人质疑 自己这 皇帝的 正 当性 , 自己拿什 么去 反驳 昵? 以嘛 , 适合 用来胁 迫 皇帝 的武器 , 是皇 帝的 所 最 就 爸爸 , 皇帝 的爷 爷 , 以及 皇帝 的祖爷 爷 , 等等 。
理 了 , 张茂 没那 么做 , 倒把 工程 给下 马 了。 可 反
阎 曾拿死 人压活 人 , 不过是 传了一句 话 , 自己似 乎没捞 到什么 好处 , 可有 的 人 比他 还走运 。 说汉 武帝 因为受 坏人 离 间, 致父子 反 目, 子造 反逃 亡 , 话 导 太 后 来死于 非命 , 很多 太子 的家 人 、 部下被 牵连 。 弄得 人心 惶惶 时 , 正 负责给 汉高 祖 刘邦看坟 的小公 务员 田千秋站 出来 了 :有 个 白胡 子老 头让我 传话 , “ 说多大 点儿 的事啊 , 干吗连 累这么多 人 ! 汉武帝 一听 , 问啊 , 白胡 子老 头肯定是俺 老祖 ” 甭 这 宗刘邦祖 爷爷啊 。 于是乎 , 场株 连九族 的大祸到 此刹车 , 田千秋 就 因为 喊 了 一 这 这么 一 嗓子 , 从一 个办 事员 乎步 青 云升到 侯爵 、 丞相 , 富贵 了一 辈 子。

武威雷台一号墓墓主人考

武威雷台一号墓墓主人考

武威雷台一号墓墓主人考作者:邵如林来源:《丝绸之路》2019年第01期[摘要]本文依据清张澍《二酉堂丛书·凉州记》有关后凉吕篡严厉诛杀盗窃前凉张骏墓珍宝盗墓贼的记载,与武威雷台古墓中所存修缮后的盗洞联系起来,经过分析研究,最后推测武威雷台一号古墓应为前凉国主张骏之墓,旁边的雷台二号墓应为其父张寔之墓。

[关键词]武威;雷台一号墓;前凉;张骏;张寔[中图分类号]K878.8;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5-3115(2019)01-0018-05 武威雷台汉墓发现于1969年9月22日。

经过一番劫难和清理,人们方才知道,这是一座以雷台为封土,有着墓道、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和三间耳室,全长40多米,墓室总长19.34米,最高处4.5米的大型砖室墓。

其规模迄今在整个河西走廊乃至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所发现的明代以前墓葬中都是最大的,称得上是颇为奢华的“地下宫殿”。

该墓在历史上虽然数次被盗,但仍然出土了金、银、铜、铁、玉、骨、漆、石、陶等器物230余件,收缴墓中铺地铜钱2.8万余枚。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文物,就是那一套由铜人、铜车、铜马组成的铜车马仪仗俑和名闻天下的铜奔马。

根据墓内所藏大量东汉铜钱币中年代最晚的7枚具有断代特点的“四出五铢”,考古工作者把雷台古墓的安葬年代界定为东汉末年,即东汉灵帝中平三年至汉献帝期间(186~219)。

雷台古墓中没有墓志铭,但在出土的铜车马人俑及其他陪葬品中,有8件马俑胸前、12件人俑后背以及1只铜壶和1只陶碗上均发现刻有铭文。

此外,墓中还出土字迹严重漫泐不清的银质龟纽印章4颗。

全部铭文共计136字,透露出了墓主人的姓氏、籍贯及职务等信息。

由此得知墓主人姓张,是“冀”人,当年曾在武威任“张掖长”及“左骑千人官”等职,同时还被朝廷封了至少三个“将军”之职。

由于印章字迹泐损严重,目前依稀可辨的只有其中“囗将军章”及“囗囗军章”等印文,判定墓主人应为一年俸“二千石”以上的张姓将军。

前凉

前凉

前凉
前凉所属类别: 年代西晋之后,中国北方虽处于十六国时期,但偏踞西北的前凉张氏割据政权仍积极经略西域,使西域一度前曾成为前凉版图之一部分。

前凉疆域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是十六国时期的北方大国。

[1] 这一段历史时期,在西域发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就全国而言,前凉经略西域史是中国西北边疆史的一部分,它为中国西北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乃之民族大融合有不可忽视的历史贡献。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前凉亡于前秦政治体制君主专制政体主要民族汉族建立者张茂亡国者张天锡
所属洲亚洲主要宗教道教,佛教简称凉首都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 建立时间301年张轨受封,320年张茂称帝灭亡时间公元376年国家领袖张寔、张茂、张骏、张重华等官方语言汉语目录1基本资料2经济发展3关于教育4治国儒学5主要皇帝。

前凉 张茂

前凉  张茂
前凉成王张茂(277年--324年)
字成逊,晋安定乌氏(今甘肃后降前赵。
初拜平西将军、秦州刺史。太兴三年,张寔被部下阎沙、赵卯等人杀害,其子张骏年幼,州人推茂为大都督、太尉、凉州牧,茂不从,但受使持节、平西将军、凉州牧。杀刘弘及其党与数百人,统持大政,袭平西将军行都督凉州诸军事,护羌校尉,凉州牧,西平公。以兄子骏为抚军将军、武威太守、西平公。324年张茂病死。茂死,无子,张寔子张骏立。张茂虚精好学,淡泊名利,晋南阳王司马保辟从事中郎,又荐其为散骑侍郎、中垒将军等职,皆辞而不受。其兄张寔被阎沙等人谋害后,因张寔之子张浚等人尚年幼,众人推举张茂继承兄位,称平西将军,凉州牧,一举平定阎沙之乱。公元324年,前赵刘曜率兵攻凉,张茂势弱无力抵抗,遂遣使向赵称臣。被前凉赵封为太师、凉王。同年,张茂病重而亡,年四十八。在位五年。私谥曰成。前赵刘曜遣使赠茂太宰,谥曰成烈王。后张祚僭位,追尊成王,庙号太宗。年号用晋愍帝年号建兴,又作永元。
史籍记载
[编辑本段]晋书卷八十六
茂字成逊,虚靖好学,不以世利婴心。建兴初,南阳王保辟从事中郎,又荐为散骑侍郎、中垒将军,皆不就。二年,征为侍中,以父老固辞。寻拜平西将军、秦州刺史。太兴三年,寔既遇害,州人推茂为大都督、太尉、凉州牧,茂不从,但受使持节、平西将军、凉州牧。乃诛阎沙及党与数百人,赦其境内。复以兄子骏为抚军将军、武威太守、西平公。
明年,刘曜遣其将刘咸攻韩璞于冀城,呼延寔攻宁羌护军阴鉴于桑壁。临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长,以县应曜,河西大震。参军马岌劝茂亲征,长史氾祎怒曰:「亡国之人复欲干乱大事,宜斩岌及安百姓。」岌曰:「氾公书生糟粕,刺举近才,不惟国家大计。且朝廷旰食有年矣,今大贼自至,不烦远师,遐尔之情,实系此州,事势不可以不出。且宜立信勇之验,以副秦陇之望。」茂曰:「马生之言得之矣。」乃出次石头。茂谓参军陈珍曰:「刘曜以乘胜之声握三秦之锐,缮兵积年,士卒习战,若以精骑奄克南安,席卷河外,长驱而至者,计将何出?」珍曰:「曜虽乘威怙众,恩德未结于下,又其关东离贰,内患未除,精卒寡少,多是氐羌乌合之众,终不能近舍关东之难,增陇上之戍,旷日持久与我争衡也。若二旬不退者,珍请为明公率弊卒数千以擒之。」茂大悦,以珍为平虏护军,率卒骑一千八百救韩璞。曜阴欲引归,声言要先取陇西,然后回灭桑壁。珍募发氐羌之众,击曜走之,克复南安。茂深嘉之,拜折冲将军。

前凉皇帝张祚生平简介 张祚是怎么死的

前凉皇帝张祚生平简介 张祚是怎么死的

前凉皇帝张祚生平简介张祚是怎么死的张祚生平简介废侄自立张祚博学威武,有治理政事之才,初封长宁侯。

建兴四十一年(353年),张祚的弟弟前凉桓王张重华去世,张重华年仅十岁的儿子张耀灵继位。

张祚为人狡诈,善于内外奉承,当初与张重华的宠臣赵长、尉缉等结为异姓兄弟。

赵长等假称张重华的遗命,任张祚为持节、督中外诸军、抚军将军,辅佐国政。

赵长等议论因张耀灵年幼,当时祸难不停,应立年长之君。

张祚先与张重华的母亲马氏通奸,马氏于是听从尉缉的意见,下令废张耀灵为凉宁侯,而立张祚。

张祚不久又派杨秋胡在东花园将张耀灵杀害,埋在沙坑里。

张祚即位之后,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凉公。

张祚荒淫残暴不讲道义,又与张重华之妻裴氏通奸,从宫中的妃妾到张骏、张重华没出嫁的女儿,无不奸淫,国人相互而视,都吟诵《墙茨》之诗。

僭号称帝永和十年(354年),张祚采纳尉缉、赵长等的议论,僭号称帝,设立宗庙,跳八佾之舞,设置百官,下书说:“从前晋室失去控制,戎狄扰乱中华,胡、羯、氐、羌都怀有篡国之心。

我武公凭着神武治乱,保全西夏,贡献财物为王室效力,旬月不断。

四位祖先继承发扬,忠诚更为昭著。

从前接受晋的封国,天下都知道,谦虚逊让,到现在已经四十年了。

现在中原动乱丧亡,华夏族的后代无主,诸侯都因九州的期望没有归属,神只山岳的祭祀没入主持,逼迫孤代行大位,以统一四海之内的人心。

推辞得不到准许,勉强听从众议。

等到扫清二京的浊秽,荡平周魏,然后迎帝回旧都,到天阙谢罪,希望与万民一同重新开始。

”改建兴四十二年为和平元年,赦免死罪,赐鳏寡之人帛,加文武官员每人爵一级。

追崇曾祖父张轨为武王,祖父张寔为昭王,从祖张茂为成王,父亲张骏为文王,弟弟张重华为明王。

立妻子辛氏为皇后,弟弟张天锡为长宁王,儿子张泰和为太子、张庭坚为建康王,张耀灵弟弟张玄靓为凉武侯。

这天晚上,天上有光像车盖,声音像雷霆,震动城邑。

第二天,大风把树木拔起。

灾异现象屡屡发生,可是张祚更加凶残暴虐。

图说五胡十六国:前凉

图说五胡十六国:前凉

图说五胡十六国:前凉前凉(301年—376年),都城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301年张轨受封凉州刺史,320年张茂称帝,376年被前秦灭国。

《春秋别本》:张轨以晋永宁九月辛巳岁牧凉州,至天锡败亡之岁,岁在丙午,八主,七十六年。

即从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张轨出任凉州刺史始至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张天锡出降前秦止,本文从这一说法。

301年,凉州大姓汉人张轨被晋朝封为凉州刺史,313年封西平公,课农桑、立学校,多所建树。

又铸五铢钱,全境通行。

314年张轨病死,其子张寔袭位。

西晋灭亡后,仍然拒守凉州,使用司马邺(晋愍帝)的建兴年号,成为割据政权。

320年,张茂改元永元,前凉遂彻底成为独立政权。

345年,张骏称凉王,都姑臧,以所在地凉州为国号“凉”,史称“前凉”,以别于其他以“凉”为国号的政权。

张骏、张重华父子统治时期,前凉极盛。

353年张重华病死,宗室内乱不止,国势大衰。

前凉极盛之时,统治范围包括甘肃、宁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疆域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是十六国时期的北方大国。

史载“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

张天锡时已失去甘肃南部,376年前秦天王苻坚进攻,张天锡投降,前凉灭亡。

行政区划西晋统一天下后,凉州划为八郡四十六县,而凉州刺史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如故。

凉州刺史管辖的范围,包括了东起金城,西到西域,延至西海的广大地域。

晋惠帝元康五年(元始295岁年),在此基础上小作调整后,将凉州重新划定为九郡四十八县。

张轨为凉州刺史,镇武威(郡),上表请合秦雍流移人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

又分西平界置晋兴郡。

张寔时期及张寔,分金城之令居、枝阳二县,又立永登县,合三县立广武郡。

张茂分武兴、金城、西平、安故为定州。

永昌初,茂使将军韩璞率众取陇西南安之地,以置秦州。

张骏以秦州陇西郡狄道县立武始郡,分属凉州。

1)金城郡,辖五县,即榆中、允街、金城、白土、浩亹(浩亹简化为浩门)。

2)西平郡,辖四县,即西都、临羌、长宁、安夷。

十六国之一:前凉的发展史

十六国之一:前凉的发展史

十六国之一:前凉的发展史本文导读:301年,凉州大姓汉人张轨被晋朝封为凉州刺史,313年封西平公、凉州牧,课农桑、立学校,多所建树。

又铸五铢钱,全境通行。

晋惠帝永康二年(301),张轨出任凉州刺史兼护羌校尉,大筑姑臧城(今甘肃武威)。

延用当地有才干的人共同治理凉州,课农桑、立学校,阻击入侵的鲜卑部,保境安民,抚定地方,多所建树。

永嘉之乱,天下分崩,独张轨贡使不绝,并遣将北宫纯勤王赴难。

311年,洛阳沦陷,怀帝北掳,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很多士族、百姓流入凉州。

他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分西平(今青海西宁)郡界置晋兴郡,以处流民。

又铸五铢钱,通行境内。

愍帝司马邺即位长安,张轨又遣将宋配助卫京师。

314年,张轨病死,长子张寔继任凉州刺史,晋愍帝司马邺任命寔为都督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西平公。

316年,前赵大司马刘曜率军长围长安,12月11日在外无强援内无粮草的情况下晋愍帝被迫出降前赵,西晋亡。

317年三月,司马睿于建康称晋王改元建武,张氏世守凉州效仿窦融,长期沿用晋愍帝司马邺的建兴年号,向东晋俯首称臣。

但其名为晋臣,私下却亦向汉赵、后赵称臣。

可见张氏凉州实则独立(或者讲至少是半独立)的割据政权,而并非东晋实际掌控的地方势力,史称"前凉"。

若张茂私下建元永元确有其事,则意味着前凉于320年客观上成了独立于东晋的政权。

前凉先后与前赵、后赵发生过战争,多次击败刘曜、石虎的进攻,但慑于对方军事力量的强大,也曾向前赵、后赵称臣纳贡。

324年,前赵封张茂为凉王,这是前凉王号之始。

345年,张骏称假凉王。

349年,张重华称凉王。

张骏、张重华父子统治时,前凉达于极盛,境内分置凉、沙、河三州,设西域长史于海头,在今吐鲁番地区设置高昌郡,统治范围包括甘肃、宁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史载其疆域"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

353年,张重华死后,皇位被奸诈的张祚夺走,张祚自称凉公。

五胡十六国皇帝列表

五胡十六国皇帝列表

1年号 庙号 姓名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在位年数死时年龄世系 备注汉(前赵)世系永凤高祖 刘渊 3047新兴县凶奴人,呼韩邪单之后,曹魏时改姓刘,祖父为南凶奴单于,父刘豹为凶奴左部帅西晋太康末为北部都尉,后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受晋封为汉光乡侯,后起兵反晋,304年称汉王,308年十月称帝,迁都平阳光兴、嘉平、建元、麟嘉 烈宗 刘聪 310 9刘渊第四子 刘渊死,太子刘和即位,刘聪杀兄夺位,311年,派刘曜攻破洛阳,俘晋怀帝,316年,派刘曜破长安,俘晋愍帝,灭西晋汉昌隐皇刘粲 318 1刘聪子 以皇太子总摄朝政,318年七月即帝位,九月,为大将军,录尚书事靳准帝所杀。

光初刘曜31812刘渊侄,少孤,由刘渊收养靳准杀刘粲夺帝位,曜率兵攻准,被太保呼延晏等拥立为帝,进军平阳,尽杀靳氏,迁都长安,改汉为赵,史称前赵,后被石靳所杀成汉世系建兴、晏平、王衡太宗李雄304313161氏族人,李特子,巴西容渠人301年,其父李特在绵竹率流民起义反晋,李特战死,李雄继为帅,304年取成都,城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成汉,或称前蜀玉衡戾太子李班33447147李雄之兄,李荡子被李雄立为太子,334年六月即位,十月被李雄之子李越所杀,在位不及半年玉衡、玉恒幽公哀皇帝李期33522425李雄第四子李越杀李班后,被拥立为帝,帝暴戾骄虐,大臣多不自安,338年四月,汉王李寿拥兵矫太后令,废李期为邛都县公,自立为帝汉兴中宗李寿33839644李特弟李骧汉兴、太李势5李寿长子347年三月晋征西将军恒温攻成都,李势降,361年死于建康2和、嘉宁前凉世系建兴高祖张实31444750张轨长子301年,西晋任张轨为凉州刺史,轨保据一方,314年轨病死,其子张实继之,317年西晋灭亡,张氏以姑臧为中心世守凉州建兴太宗张茂32044548张轨子320年六月,张实被部下杀害,实子骏年幼,茂袭平西将军行都督凉州诸军事,护羌校尉,凉州牧,西平公建兴世祖文王张骏324182340张实子张茂摄位,立骏为抚军将军,武威太守,西平公世子,茂死,无子,张骏立,于345年称假凉王建兴,又作永乐世祖桓张重华34620827张骏第二子以世子即位和平威王张祚3542张骏之长庶子,张重华之兄张重华死,其幼子灵曜嗣立,张祚以其年幼,废以为宁凉侯,自立为大将军、凉州牧、凉公,后为其臣下所杀建兴、升冲王张玄3556914张骏少子363年杀张玄靓,自立为凉州牧,西平公,376年降于前秦,前凉亡3平靓张玄锡36314张骏少子,重华弟363年杀张玄靓,自立为凉州牧,西平公,376年降于前秦,前凉亡后赵世系太和、建平高祖石勒319461560上党武乡人,羯族,父周曷米,一名乞翼加,部落小帅起兵后投奔前赵,为刘渊大将,319年自称大单王,定都襄国,330年改称大赵天王,同年改称皇帝建平、延熙石弘33320222石勒第二子石勒称帝后立为太子,即位后,石虎自为丞相、魏王、大单于,总摄朝政,334年十一月,石虎废弘为海阳王,寻杀之延熙、建武、太宁太祖石虎334401655石勒之侄334年废石弘,自立为帝,称大赵天王,349年改称皇帝,335年九月迁都于邺青龙石鉴3491石虎子349年十一月,石闵(石虎养孙,汉人)废杀石遵,立石鉴,闵改国号为卫,易姓李,杀石鉴及石虎子孙二十余人,石氏几尽,闵自立为帝,又改国号为魏,复其原姓冉,史称其国为“冉魏”,石鉴在位,实一百零三日4永宁石祗3502石虎子石鉴被杀,石祗于350年三月自立为帝,起兵讨冉闵,战败,于四月为部将刘显所杀,后赵亡前燕世系太祖慕容337411252昌黎棘城人,鲜卑族,慕容gui第三子西晋灭亡后,慕容gui自称大单于,在辽河流域建立政权,其子慕容huang嗣位于333年,337年自称燕王,于342年迁都龙城元玺、光寿烈祖慕容俊348301343慕容huang第二子慕容huang立以为世子,huang死,嗣位,受东晋穆帝册封,为使持节中外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燕王,350年攻克蓟城而迁都于蓟,352年灭冉闵,同年称帝,后迁都于邺建熙幽皇帝慕容wei360341145慕容俊第三子慕容俊立以为皇太子,后嗣位,370年十一月,符坚攻入邺城,wei外逃被俘,前燕亡,后被符坚所杀。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分布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分布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分布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分布崇陵。

地宮中合葬著光緒帝和他的隆裕皇后。

秦始皇陵骊山原始社会时期王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备注盘古氏―――盘古冢―南海――――纯系传说,具体情况无考伏羲氏―――太昊陵―河南淮阳县―传说之陵女娲氏―――女娲陵―山东济宁――传说之陵炎帝神农氏―炎帝陵―湖南炎陵县―传说之陵黄帝轩辕氏―黄帝陵―陕西黄陵县-传说中黄帝陵很多,一般以陕西黄帝陵为准少昊金天氏―少昊陵―山东曲阜――传说之陵颛顼高阳氏―颛顼陵―河北高阳――传说之陵帝喾高辛氏―帝喾陵―河南滑县――传说之陵帝尧陶唐氏―尧陵――山西临汾――传说之陵帝舜有虞氏―舜陵――湖南宁远县-传说之陵帝禹夏后氏―禹陵――浙江绍兴――传说之陵夏代王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备注后启――――不可考太康――――太康陵――河南太康县-传说之陵仲康――――不可考后相――――不可考少康――――不可考后杼――――不可考后槐――――不可考后芒――――不可考后泄――――不可考后不降―――不可考后扃――――不可考后廑――――不可考孔甲――――不可考孔皋――――孔皋陵――河南洛宁县-传说之陵后发――――不可考履癸(桀)-不可考商代王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备注成汤――――汤陵―山西万荣县――传说之陵,已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没入黄河外丙――――不可考仲壬――――待考太甲――――待考沃丁――――待考太庚――――待考小甲――――待考雍已――――待考太戊――――待考仲丁――――待考外壬――――待考河亶甲―――待考祖乙――――待考祖辛――――待考沃甲――――待考祖丁――――待考南庚――――待考阳甲――――待考盘庚――――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小辛――――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小乙――――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武丁――――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祖庚――――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祖甲――――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廪辛――――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庚丁――――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武乙――――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太丁――――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帝乙――――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纣(辛)――----------传说自焚西周王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备注周文王姬昌――文王墓-陕西咸阳-记载不确,应在今西安户县附近周武王姬发――武王陵-陕西咸阳-记载不确,应在今西安户县附近周成王姬诵――成王陵-陕西咸阳-记载不确,应在今西安户县附近周康王姬钊――康王陵-陕西咸阳-记载不确,应在今西安户县附近周昭王姬瑕――昭王陵-河南登封-待考周穆王姬满――穆王陵-陕西西安-待考周恭王姬翳扈-恭王陵-陕西咸阳-待考周懿王姬囏――懿王陵周孝王姬辟方-孝王陵周夷王姬燮――夷王陵周厉王姬胡――厉王陵周宣王姬静周幽王姬宫涅-幽王陵-陕西临潼-待考东周王陵帝号及姓氏――埋葬地址周平王姬宜臼周桓王姬林周庄王姬佗周釐王姬胡齐周惠王姬阆周襄王姬郑周顷王姬壬臣周匡王姬班周定王姬瑜周简王姬夷周灵王姬泄心-河南洛阳周景王姬贵――河南洛阳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匄――河南洛阳周元王姬仁周贞定王姬介周哀王姬去疾周思王姬叔周考王姬嵬周威烈王姬午-河南洛阳周安王姬骄周烈王姬喜周显王姬扁周慎靓王姬定周赧王姬延――陕西凤翔秦代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秦始皇蠃政――秦始皇陵-陕西临潼秦二世蠃胡亥-秦二世陵-陕西临潼北西汉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汉高帝刘邦――长陵――陕西咸阳市窑店乡汉惠帝刘盈――安陵――陕西咸阳市韩家湾汉高后吕雉――吕后陵-陕西咸阳长陵东汉文帝刘恒――霸陵――陕西西安市东郊汉景帝刘启――阳陵――陕西咸阳市张家湾汉武帝刘彻――茂陵――陕西咸阳兴平市南位乡汉昭帝刘弗陵-平陵――陕西咸阳市大王村汉宣帝刘询――杜陵――陕西长安区东少陵原上汉元帝刘奭――渭陵――陕西咸阳市周陵南汉成帝刘骜――延陵――陕西咸阳市周陵西南汉哀帝刘欣――义陵――陕西咸阳市周陵东汉平帝刘衎――康陵――陕西咸阳市周陵西南孺子婴【新】王莽淮阳王刘玄东汉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汉光武帝刘秀-原陵――――河南孟津汉明帝刘庄――显节陵―――河南洛阳汉章帝刘炟――敬陵――――河南洛阳汉和帝刘肇――慎(顺)陵-河南洛阳汉殇帝刘隆――康陵――――河南洛阳汉安帝刘祜――恭陵――――河南洛阳汉顺帝刘保――宪陵――――河南洛阳汉冲帝刘炳――怀陵――――河南洛阳汉质帝刘缵――静陵――――河南洛阳汉桓帝刘志――宣陵――――河南洛阳汉灵帝刘宏――文陵――――河南洛阳汉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禅陵――――河南修武三国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魏太武帝曹操(追封)―高陵――河北临漳魏文帝曹丕――――――首阳陵-河南渑池魏明帝曹叡――――――高平陵-河南孟津魏高贵乡公曹髦――――――――河南洛阳魏元帝曹奂蜀汉昭烈帝刘备――――惠陵――四川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河南洛阳吴武烈帝孙坚(追封)―吴陵――江苏丹阳吴大帝孙权―――――-蒋陵――江苏南京吴会稽王孙亮吴景帝孙休―――――-定陵――安徽当涂吴末帝孙皓―――――――――-河南洛阳西晋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晋武帝司马炎-峻阳陵-河南洛阳晋惠帝司马衷-太阳陵-河南洛阳晋怀帝司马炽晋愍帝司马邺东晋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晋元帝司马睿――建平陵-江苏南京晋明帝司马绍――武平陵-江苏南京晋成帝司马衍――兴平陵-江苏南京晋康帝司马岳――崇平陵-江苏南京晋穆帝司马聃――永平陵-江苏南京晋哀帝司马丕――安平陵-江苏南京晋废帝司马奕――吴陵――江苏苏州晋简文帝司马昱-高平陵-江苏南京晋孝武帝司马曜-隆平陵-江苏南京晋安帝司马德宗-休平陵-江苏南京晋恭帝司马德文-冲平陵-江苏南京十六国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成(汉)武帝李雄―――安都陵-四川成都成(汉)哀帝李班成(汉)幽公李期(成)汉昭文帝李寿――安昌陵(成)汉末主李势汉(前赵)高祖刘渊――永光陵汉(前赵)昭武帝刘聪―宣光陵汉(前赵)隐帝刘粲(汉)前赵刘曜前凉昭王张寔―――――宁陵前凉成王张茂前凉文王张骏―――――大陵前凉恒王张重华――――显陵前凉威王张祚―――――愍陵前凉冲王张玄靓――――平陵前凉悼公张天锡后赵明帝石勒―――――高平陵-河北邢台后赵海阳王石弘后赵武帝石虎―――――显原陵后赵彭城王石遵后赵义阳王石鉴后赵新兴王石祗前燕文明帝慕容皝前燕景昭帝慕容儁―――龙陵前燕幽帝慕容暐冉魏悼武天王冉闵前秦景明帝苻健――――原陵前秦厉王苻生前秦宣昭帝苻坚前秦哀平帝苻丕前秦高帝苻登前秦末主苻崇后秦武昭帝姚苌――――原陵后秦文桓帝姚兴――――偶陵后秦后主姚泓后燕成武帝慕容垂―――宣平陵后燕惠愍帝慕容宝后燕昭武帝慕容盛―――兴平陵后燕昭文帝慕容熙―――微平陵西燕济北王慕容泓西燕威帝慕容冲西燕昌平王段随西燕建明王慕容顗西燕建平帝慕容瑶西燕建武帝慕容忠西燕河东王慕容永西秦宣烈王乞伏国仁西秦武元王乞伏乾归――抱罕陵-甘肃兰州西秦文昭王乞伏炽磬――武平陵西秦末主乞伏暮末后凉懿武帝吕光――――高陵后凉隐王吕绍后凉灵帝吕纂―――――白石陵后凉建康公吕隆南凉武王秃发乌孤南凉康王秃发利鹿孤――西平陵南凉景王秃发傉檀北凉建康公段业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元陵北凉哀王沮渠牧犍南燕献武帝慕容德―――东阳陵南燕北海王慕容超西凉武昭王李暠――――建世陵西凉后主李歆西凉末主李恂夏武烈帝赫连勃勃―――嘉平陵夏昌秦王赫连昌夏平原王赫连定北燕惠懿帝高云北燕文成帝冯跋――――长谷陵北燕昭成帝冯弘南朝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宋武帝刘裕――――――初宁陵-江苏南京宋少帝刘义符―――――――――江苏南京宋文帝刘义隆―――――长宁陵-江苏南京宋孝武帝刘骏―――――景宁陵-江苏丹阳宋前废帝刘子业――――――――江苏丹阳宋明帝刘彧――――――高宁陵-江苏南京宋后废帝刘昱―――――――――江苏丹阳宋顺帝刘凖――――――遂宁陵-江苏南京齐宣帝萧承之(追封)-永安陵-江苏丹阳齐高帝萧道成―――――泰安陵-江苏丹阳齐武帝萧赜――――――景安陵-江苏丹阳齐郁林王萧昭业――――――――江苏丹阳齐薛王萧昭文―――――――――江苏丹阳齐景帝萧道生(追封)-修安陵-江苏丹阳齐明帝萧鸾――――――兴安陵-江苏丹阳齐东昏侯萧宝卷――――――――江苏丹阳齐和帝萧宝融―――――恭安陵―江苏南京梁文帝萧顺之(追封)-建陵――江苏丹阳梁武帝萧衍――――――修陵――江苏丹阳梁简文帝萧纲―――――庄陵――江苏丹阳梁豫章王萧栋梁武陵王萧纪梁元帝萧绎――――――――――湖北荆州梁贞阳侯萧渊明梁敬帝萧方智西梁宣帝萧詧―――――平陵――湖北江陵西梁孝明帝萧岿――――显陵――湖北江陵西梁孝靖帝萧琮陈景帝陈文赞(追封)-瑞陵――浙江长兴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江苏南京陈文帝陈蒨――――――永宁陵-江苏南京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显宁陵-江苏南京陈后主陈叔宝―――――――――河南洛阳北朝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金陵――内蒙古托克托县北魏明元帝拓跋嗣――――金陵――内蒙古托克托县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金陵――内蒙古托克托县北魏南安隐王拓跋余北魏文成帝拓跋浚―――-金陵――内蒙古托克托县北魏献文帝拓拨弘――――金陵――内蒙古托克托县北魏孝文帝元宏―――――长陵――河南临汝北魏宣武帝元恪―――――景陵――河南临汝北魏孝明帝元诩―――――定陵――河南临汝北魏孝庄帝元子攸――――静陵北魏东海王元晔北魏节闵帝元恭北魏安定王元朗―――――――――河南安阳北魏孝武帝元修―――――云陵――陕西富平西魏文帝元宝炬―――――永陵――陕西富平西魏废帝元钦西魏恭帝拓跋廓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河南安阳北齐文宣帝高洋―――――武宁陵-河南临漳北齐废帝高殷北齐孝昭帝高演―――――文靖陵北齐武成帝高湛―――――永平陵北齐后主高纬――――――――――陕西西安北齐幼主高恒北周文帝宇文泰(追封)―成陵――陕西富平北周闵帝宇文觉―――――静陵――陕西富平北周明帝宇文毓―――――昭陵北周武帝宇文邕―――――孝陵――陕西咸阳北周宣帝宇文赟―――――定陵北周静帝宇文阐―――――恭陵隋代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隋文献帝杨坚-太陵――陕西武功隋炀帝杨广――炀帝陵-江苏扬州隋恭帝杨侑――――――陕西乾县唐代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唐太祖李虎(追封)---永康陵-陕西三原县陵前唐世祖李昺(追封)---兴宁陵-陕西咸阳渭城区正阳乡后排村唐高祖李渊――――--―献陵――陕西三原县徐木永合村唐太宗李世民―――--―昭陵――陕西礼泉县九嵕山唐高宗李治――――--―乾陵――陕西乾县梁山【周】则天顺圣皇后武曌―乾陵――陕西乾县梁山唐中宗李显―――--――定陵――陕西兴平县龙泉山唐睿宗李旦―――--――挢陵--陕西蒲城县丰山唐让皇帝李宪――--――惠陵--陕西蒲城县城西北唐玄宗李隆基―--―――泰陵--陕西蒲城县金粟山唐肃宗李亨―――--――建陵――陕西礼泉县武将山唐代宗李豫――--―――元陵――陕西富平县檀山唐德宗李适―――--――崇陵――陕西泾阳县嵯峨山唐顺宗李诵――--―――丰陵――陕西富平县金瓮山唐宪宗李纯―――--――景陵――陕西蒲城县金炽山唐穆宗李恒――--―――光陵――陕西蒲城县尧山唐敬宗李湛―――--――庄陵――陕西三原县陵前柴家窑唐文宗李昂―――--――章陵――陕西富平天乳山唐武宗李炎―――--――端陵――陕西三原县徐木桃沟村唐宣宗李忱―――--――贞陵――陕西泾阳县仲山唐懿宗李凗―――--――简陵――陕西富平县紫金山唐僖宗李儇――--―――靖陵--陕西乾县鸡子堆唐昭宗李晔――--―――和陵――河南洛阳偃师县唐哀帝李柷―――--――温陵--山东荷泽定陶县五代十国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后梁太祖朱温――――――宣陵――河南洛阳后梁末帝朱友贞―――――――――河南洛阳后唐太祖李克用(追封)-建极陵-山西代县后唐庄宗李存勗―――――伊陵――河南新安后唐明宗李嗣源(李亶)―徽陵――河南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徽陵南-河南洛阳后晋高祖石敬瑭―――――显陵――河南洛阳后晋出帝石重贵―――――――――辽宁开原后汉高祖刘知远―――――睿陵――河南登封后汉隐帝刘承祐―――――颖陵――河南许昌后周太祖郭威――――――嵩陵――河南开封后周世宗柴荣――――――庆陵――河南郑州后周恭帝柴宗训―――――顺陵――河南郑州吴太祖杨行密(追封)――兴陵吴烈宗杨渥―――――――绍陵吴高祖杨隆演――――――肃陵吴睿帝杨溥―――――――平陵前蜀高祖王建――――――永陵――四川成都前蜀后主王衍――――――――――陕西西安吴越武肃王钱鏐―――――――――浙江临安吴越文穆王钱元瓘――――――――浙江杭州玉龙山吴越忠献王钱弘佐――――――――浙江杭州玉龙山吴越忠逊王钱弘倧――――――――浙江绍兴秦望山吴越忠懿王钱弘俶――――――――河南洛阳闽太祖王审知――――――宣陵――福建福州莲花峰闽嗣主王延翰闽太宗王延钧(王鏻)――――――福建福州莲花峰闽康宗王昶(王继鹏)――――――福建福州胭脂山闽景宗王曦(王延曦)――――――福建福州闽福恭懿王王延政南汉烈宗刘隐(追封)――德陵南汉高祖刘龑――――――康陵――广东广州南汉殇帝刘玢(刘弘度)南汉中宗刘晟(刘弘熙)―昭陵――广东广州南汉后主刘鋹(刘继兴)―――――广东韶关南平武信王高季兴――――高陵――湖北江陵南平文献王高从诲――――――――湖北江陵南平贞懿王高保融――――――――湖北江陵南平贞安王高保勗南平德仁王高继冲楚武穆王马殷――――――――――湖南衡阳楚衡阳王马希声楚文昭王马希范楚废王马希广――――――――――湖南浏阳楚恭孝王马希萼―――――――――江苏南京楚后主马希崇――――――――――江苏南京后蜀高祖孟知祥―――――和陵――四川成都后蜀后主孟昶――――――――――河南洛阳南唐烈祖李昪(徐知诰)-永陵――江苏南京牛首山南唐元宗李璟――――――顺陵――江苏南京牛首山南唐后主李煜――――――――――河南洛阳北汉刘旻(刘崇)――――――――山西太原北汉刘均(刘承钧)北汉英武帝刘继元北宋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宋宣祖赵宏殷(追封)-永安陵-河南巩义宋太祖赵匡胤―――――永昌陵-河南巩义宋太宗赵光义―――――永熙陵-河南巩义宋真宗赵恒――――――永定陵-河南巩义宋仁宗赵祯――――――永昭陵-河南巩义宋英宗赵曙――――――永厚陵-河南巩义宋神宗赵顼――――――永裕陵-河南巩义宋哲宗赵煦――――――永泰陵-河南巩义宋徽宗赵佶――――――永佑陵-浙江绍兴宝山宋钦宗赵桓――――――永献陵-河南巩义南宋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宋高宗赵构-永思陵-浙江绍兴宝山宋孝宗赵昚―永阜陵―浙江绍兴宝山宋光宗赵惇-永崇陵-浙江绍兴宝山宋宁宗赵扩-永茂陵-浙江绍兴宝山宋理宗赵昀-永穆陵-浙江绍兴宝山宋度宗赵禥-永绍陵-浙江绍兴宝山宋恭帝赵显宋端宗赵昰-永福陵-广东新会宋卫王赵昺―――――广东深圳辽代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耶律亿)--祖陵―――――内蒙古巴林左旗辽太宗耶律尧骨(耶律德光)--怀陵―――――内蒙古巴林右旗义辽宗耶律图欲(追封)――――显陵―――――辽宁北宁医巫闾山辽世宗耶律兀欲(耶律阮)―――显陵―――――辽宁北宁医巫闾山辽穆宗耶律述律(耶律璟)-――怀陵(附葬)-内蒙古巴林右旗辽景宗耶律明扆(耶律贤)―――乾陵―――――辽宁北宁医巫闾山辽圣宗耶律文殊奴(耶律隆绪)-永庆陵――――内蒙古巴林右旗辽兴宗耶律只骨(耶律宗真)――永兴陵――――内蒙古巴林右旗辽道宗耶律查剌(耶律洪基)――永福陵――――内蒙古巴林右旗辽天祚帝耶律阿果(耶律延禧)-乾陵旁――――辽宁北宁医巫闾山北辽宣宗耶律涅里(耶律淳)――永安陵――――北京香山北辽梁王耶律雅里西夏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西夏太祖李继迁(追封)-裕陵-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太宗李德明(追封)-嘉陵-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景宗嵬名元昊――――泰陵-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毅宗嵬名谅祚――――安陵-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惠宗嵬名秉常―――-献陵-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崇宗嵬名乾顺―――-显陵-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仁宗嵬名仁孝―――-寿陵-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桓宗嵬名纯佑――――庄陵-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襄宗嵬名安全――――康陵-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神宗嵬名遵顼西夏献宗嵬名德旺西夏末主嵬名睍金代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金始祖完颜函普(追封)--光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德帝完颜乌鲁(追封)--熙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安帝完颜跋海(追封)--建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献祖完颜绥可(追封)――辉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昭祖完颜石鲁(追封)――安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景祖完颜乌古乃(追封)-定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世祖完颜劾里钵(追封)-永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肃宗完颜颇剌漱(追封)-泰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穆宗完颜盈歌(追封)--献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康宗完颜乌雅束(追封)-乔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睿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太宗完颜晟―――――――恭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熙宗完颜亶―――――――思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德宗完颜宗干(追封)――顺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海陵王完颜亮―――――――――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睿宗完颜宗尧(追封)――景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世宗完颜雍―――――――兴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显宗完颜允恭(追封)――裕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章宗完颜璟―――――――道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宣宗完颜珣―――――――德陵―北京房山区大房山金哀宗完颜守绪―――――――――河南汝南金末帝完颜承麟元代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元烈祖孛儿只斤也速该(追封)―――起辇谷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起辇谷元睿宗孛儿只斤拖雷――――――――起辇谷元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起辇谷元昭慈皇后乃马真列骨那――――――起辇谷元定宗孛儿只斤贵由――――――――起辇谷元钦淑皇后翰兀立海迷失――――――起辇谷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起辇谷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起辇谷元裕宗孛儿只斤真金(追封)――――起辇谷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起辇谷元顺宗孛儿只斤答剌麻八剌(追封)―起辇谷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起辇谷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起辇谷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起辇谷元显宗孛儿只斤甘麻剌(追封)―――起辇谷元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起辇谷元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起辇谷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耳――――――起辇谷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琜―――――――起辇谷元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起辇谷元惠宗(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起辇谷北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达腊北元益宗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明代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明德祖朱百六(追封)-祖陵-江苏省盱眙县明懿祖朱四九(追封)-祖陵-江苏省盱眙县明熙祖朱初一(追封)-祖陵-江苏省盱眙县明仁祖朱世珍(追封)-皇陵-安徽凤阳县明太祖朱元璋―――――孝陵-江苏南京钟山明兴宗朱标(追封)――东陵-江苏南京钟山孝陵东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长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仁宗朱高炽―――――献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宣宗朱瞻基――――-景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英宗朱祁镇――――-裕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代宗(景帝)朱祁钰-景泰陵-北京玉泉山北麓金山口明宪宗朱见深――――-茂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孝宗朱祐樘――――-泰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武宗朱厚照―――――康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睿宗朱佑杬(追封)―显陵――湖北钟祥纯德山明世宗朱厚熜―――――永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穆宗朱载垕―――――昭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神宗朱翊钧―――――定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光宗朱常洛―――――庆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熹宗朱由校――――-德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明思宗朱由检――――-思陵――北京昌平十三陵清代帝陵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清肇祖爱新觉罗孟特穆(追封)-永陵-辽宁抚顺新宾烟囱山清兴祖爱新觉罗福满(追封)――永陵-辽宁抚顺新宾烟囱山清景祖爱新觉罗觉昌安(追封)-永陵-辽宁抚顺新宾烟囱山清显祖爱新觉罗塔克世(追封)-永陵-辽宁抚顺新宾烟囱山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福陵-辽宁沈阳东郊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昭陵-辽宁沈阳北郊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孝陵-河北遵化清东陵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景陵-河北遵化清东陵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泰陵-河北易县清西陵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裕陵-河北遵化清东陵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昌陵-河北易县清西陵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慕陵-河北易县清西陵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定陵-河北遵化清东陵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惠陵-河北遵化清东陵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崇陵-河北易县清西陵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河北易县清西陵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

五胡十六国诸帝世系

五胡十六国诸帝世系

五胡十六国诸帝世系详【五胡】即鲜卑族,匈奴族,羯族,氐族,羌族。

若是【六夷】,那就还要加上賨人。

【十六国】成汉,汉赵(后称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

但并不仅仅只有十六个国家【汉】汉光文帝刘渊:304年登基于左国城,匈奴族汉废帝刘和:310年7月18即位,不久被刘聪攻杀。

汉昭武帝刘聪:310即位,316年派刘曜攻陷长安,灭西晋汉隐帝刘粲:318年,在位三个月,被大将军靳准所杀汉和武帝靳准:318年8月--12月【前赵】前赵秦王刘曜:刘渊堂侄,尽灭靳氏后即汉帝位,迁都长安,改国名前赵,匈奴族前赵摄政太子刘熙:329年亡国前夕登基。

被后赵所灭。

【成汉】成汉武帝李雄:成汉景帝李特第三子,成汉秦文王李流侄。

304年称王,306年称帝。

建国成。

定都成都。

巴氐人(賨人)成汉哀帝李班:334年6月到10月在位。

成汉幽公李期:在位4年,被堂兄李寿夺帝位,自缢而死成汉昭文帝李寿:成汉景帝李特侄,李骧子。

338年杀尽李雄诸子,改国号为汉成汉归义侯李势:347年投降东晋桓温【前凉】前凉昭公张寔:前凉武穆王张轨子,314年继任凉州刺史,名义上仍属东晋。

汉族。

前凉成公张茂:修建国都姑臧城。

324年投降前赵刘曜,接受前赵官爵。

前凉文公张骏:仍然心向东晋,但前凉相对东晋已成飞地。

335年征服西域。

前凉桓公张重华:被晋朝封为西平公。

349年抛弃祖训,称王。

情绪化的帝王。

前凉哀公张曜灵:在位1个月,355年11月登基。

前凉威公张祚:张骏庶长子,哀公张曜灵伯父。

废张曜灵后自立,后称帝。

在位2年,355年在部众反抗中被厨子徐黑杀死。

前凉冲公张玄靓:张重华少子,在位8年,去凉王号,被张天锡派人杀死。

前凉归义侯张天锡:张骏少子,在位13年,376年归降前秦苻坚,后投奔东晋。

【后赵】后赵高祖石勒:奴隶皇帝,319在襄国建赵。

329年灭前赵,330年称大赵天王,后称帝,次年迁都邺城。

中国历史上共多少位太宗皇帝?有一奇怪规律在多数太宗身上都应验

中国历史上共多少位太宗皇帝?有一奇怪规律在多数太宗身上都应验

中国历史上共多少位太宗皇帝?有一奇怪规律在多数太宗身上都应验展开全文大多数中国人对太祖、太宗、高宗这些古代帝王的称号并不会感到陌生,但知道这些称号含义的人却并不多。

其实这些帝王称号有一个专属名称——庙号。

所谓“庙号”是指帝王在驾崩后被后人供奉于太庙中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庙号并不是随便乱取,而是要按照封建礼制的规定。

庙号由两个字组成,前一个字代表后人对已故皇帝的生前功过得失的评价,如创基立业曰“太”、功高者曰“高”。

后一个字则是按“祖有功,宗有德”的标准,一般来说开国皇帝或重新打下江山的皇帝称“祖”(太祖、高祖),后代皇帝称“宗”(太宗、高宗)。

今天夜读史书就借着庙号这个话题,来说说中国历史上的太宗皇帝。

中国历史上共有22位庙号是太宗的帝王,但其中只有5人是大一统王朝时期的太宗皇帝,他们是:汉太宗刘恒、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明太宗朱棣(后来改为明成祖)、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其余17人是:商太宗太甲(第一位庙号是太宗的帝王,也是唯一一位不是皇帝的太宗)、吴太宗孙休、晋太宗司马昱、成汉太宗李雄、后赵太宗石寇觅、前凉太宗张茂、西燕太宗慕容冲、前秦太宗苻登、北魏太宗拓跋嗣、刘宋太宗刘彧、南梁太宗萧纲、闽太宗王延钧、辽太宗耶律德光、大理太宗段思良、夏太宗李德明、金太宗完颜晟、元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窝阔台在位期间元朝尚未建立,因此不能算是大一统王朝的太宗)。

在这22位太宗里面,有的人名副其实,确实对王朝作出了创基立业之功。

也有的人则只能算是沽名钓誉,没多少实际贡献。

不过在这么多太宗里面,有一个奇怪规律却非常有意思,那就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得位都不正常。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太宗皇帝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然而大部分人应该都知道,李世民的皇位是通过“玄武门之变”弑兄夺位得来的。

不过唐太宗在成为皇帝后,对国家作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其成就超越了历史上的绝大部分帝王。

因此,他的弑兄之举也就渐渐被后世给淡化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凉张茂.txt“我羡慕内些老人羡慕他们手牵手一直走到最后。

━交话费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话那么值钱。

前凉成王张茂(277年--324年)
字成逊,晋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是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君主。

为前凉明王张寔之同母弟。

后降前赵。

初拜平西将军、秦州刺史。

太兴三年,张寔被部下阎沙、赵卯等人杀害,其子张骏年幼,州人推茂为大都督、太尉、凉州牧,茂不从,但受使持节、平西将军、凉州牧。

杀刘弘及其党与数百人,统持大政,袭平西将军行都督凉州诸军事,护羌校尉,凉州牧,西平公。

以兄子骏为抚军将军、武威太守、西平公。

324年张茂病死。

茂死,无子,张寔子张骏立。

张茂虚精好学,淡泊名利,晋南阳王司马保辟从事中郎,又荐其为散骑侍郎、中垒将军等职,皆辞而不受。

其兄张寔被阎沙等人谋害后,因张寔之子张浚等人尚年幼,众人推举张茂继承兄位,称平西将军,凉州牧,一举平定阎沙之乱。

公元324年,前赵刘曜率兵攻凉,张茂势弱无力抵抗,遂遣使向赵称臣。

被前凉赵封为太师、凉王。

同年,张茂病重而亡,年四十八。

在位五年。

私谥曰成。

前赵刘曜遣使赠茂太宰,谥曰成烈王。

后张祚僭位,追尊成王,庙号太宗。

年号用晋愍帝年号建兴,又作永元。

史籍记载
[编辑本段]晋书卷八十六
茂字成逊,虚靖好学,不以世利婴心。

建兴初,南阳王保辟从事中郎,又荐为散骑侍郎、中垒将军,皆不就。

二年,征为侍中,以父老固辞。

寻拜平西将军、秦州刺史。

太兴三年,寔既遇害,州人推茂为大都督、太尉、凉州牧,茂不从,但受使持节、平西将军、凉州牧。

乃诛阎沙及党与数百人,赦其境内。

复以兄子骏为抚军将军、武威太守、西平公。

岁余,茂筑灵钧台,周轮八十余堵,基高九仞。

武陵人阎曾夜叩门呼曰:「武公遣我来,曰:何故劳百姓而筑台乎?」姑臧令辛岩以曾妖妄,请杀之。

茂曰:「吾信劳人。

曾称先君之令,何谓妖乎!」太府主簿马鲂谏曰:「今世骏未夷,唯当弘尚道素,不宜劳役崇饰台榭。

且比年以来,转觉众务日奢于往,每所经营,轻违雅度,实非士女所望于明公。

」茂曰:「吾过也,吾过也!」命止作役。

明年,刘曜遣其将刘咸攻韩璞于冀城,呼延寔攻宁羌护军阴鉴于桑壁。

临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长,以县应曜,河西大震。

参军马岌劝茂亲征,长史氾祎怒曰:「亡国之人复欲干乱大事,宜斩岌及安百姓。

」岌曰:「氾公书生糟粕,刺举近才,不惟国家大计。

且朝廷旰食有年矣,今大贼自至,不烦远师,遐尔之情,实系此州,事势不可以不出。

且宜立信勇之验,以副秦陇之望。

」茂曰:「马生之言得之矣。

」乃出次石头。

茂谓参军陈珍曰:「刘曜以乘胜之声握三秦之锐,缮兵积年,士卒习战,若以精骑奄克南安,席卷河外,长驱而至者,计将何出?」珍曰:「曜虽乘威怙众,恩德未结于下,又其关东离贰,内患未除,精卒寡少,多是氐羌乌合之众,终不能近舍关东之难,增陇上之戍,旷日持久与我争衡也。

若二旬不退者,珍请为明公率弊卒数千以擒之。

」茂大悦,以珍为平虏护军,率卒骑一千八百救韩璞。

曜阴欲引归,声言要先取陇西,然后回灭桑壁。

珍募发氐羌之众,击曜走之,克复南安。

茂深嘉之,拜折冲将军。

未几,茂复大城姑臧,修灵钧台,别驾吴绍谏曰:「伏惟修城筑台,盖是惩既往之事。

愚以为恩德未洽于近侍,虽处层楼,适所以疑诸下,徒见不安之意而失士民系托之本心,示怯弱之形,乖匡霸之势。

遐方异境窥我之龌齱也,必有乘人之规。

尝愿止役省劳,与下休息。

而更兴功动众,百姓岂所望于明君哉!」茂曰:「亡兄怛然失身于物。

王公设险,武夫重闭,亦达人之至戒也。

且忠臣义士岂不欲尽节义于亡兄哉?直以危机密发,虽有贲育之勇,无所复施。

今事未靖,不可以拘系常言,以太平之理责人于迍邅之世。

」绍无以对。

茂雅有志节,能断大事。

凉州大姓贾摹,寔之妻弟也,势倾西土。

先是,谣曰:「手莫头,图凉州。

」茂以为信,诱而杀之,于是豪右屏迹,威行凉域。

永昌初,茂使将军韩璞率众取陇
西南安之地,以置秦州。

太宁三年卒,临终,执骏手泣曰:「昔吾先人以孝友见称。

自汉初以来,世执忠顺。

今虽华夏大乱,皇舆播迁,汝当谨守人臣之节,无或失坠。

吾遭扰攘之运,承先人余德,假摄此州,以全性命,上欲不负晋室,下欲保完百姓。

然官非王命,位由私议,苟以集事,岂荣之哉!气绝之日,白帢入棺,无以朝服,以彰吾志焉。

」年四十八。

在位五年。

私谥曰成。

茂无子,骏嗣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