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演示教学
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学导结合——练测一体”课时教学设计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
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1. 同学们做什么呢?
“学导结合——练测一体”课时教学设计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 15÷3×5=
问题:
“学导结合——练测一体”课时教学设计
(五)、质疑再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或者又产生了哪些新的疑问?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
决。
“学导结合——练测一体”课时教学设计问题:1. 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学导结合——练测一体”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尊敬的评委老师,所有的听课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稀土高新区万水泉中心小学的张伟娇。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例1《同级混合运算》一课。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运算顺序及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准确计算、规范书写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制定依据本节课《同级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新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加减、乘除或乘加、乘减的两步式题。
小学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重点在于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初步认识并使用脱式进行计算。
本节课是系统学习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开始,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将为日后其他运算顺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教学例1时,我首先通过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既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在解决问题时,唤起了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回忆。
通过学生所列的综合算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并且引入本节课的新知。
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准确计算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的同时并与大家进行分享,让学生初步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自己能够发现两种书写格式的不同,比如:有的学生发现等号位置不同,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说明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说明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定义和基本要求,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步骤和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同级混合运算的能力,提高解题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定义和基本要求,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步骤和方法。
2.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进行同级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解题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基本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引出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
2.提出问题(5分钟)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同级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数学题中同时出现多个基本运算的情况,如何解决这种混合运算的问题?3.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a.同级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数学题中同时出现多个基本运算的情况。
b.安排好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c.使用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4.实例演示(15分钟)通过几个实际问题的演示,引导学生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步骤和方法。
a.根据问题中的要求,确定运算顺序。
b.执行乘除运算。
c.执行加减运算。
5.小组合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同级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步骤和方法,共同解答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6.综合练习(20分钟)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同级混合运算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运算能力。
7.归纳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同级混合运算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课堂反馈(5分钟)通过几道问题的提问,检验学生对同级混合运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小组合作。
2.教学工具:教学用具、教学课件、练习题。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对学生的评价:通过学生对同级混合运算的掌握情况和解题能力的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措施。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中的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课件出示下面题目:16+9+8= 32-10-6= 25+20-10= 48-8+17=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练习,主要是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一)情境中获取信息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29(人)53-24+38=67(人)29+38=67(人)(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1)课件出示:53-24+38,(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
同级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的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学前反馈口答下面各题的计算过程。
(课件出示)3+9+8= 17-5-4=6+9-11= 12-4+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按照什么顺序计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究新知(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1.同学们做什么呢?(阅览室阅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他的这句话是鼓励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多读书,读好书。
阅读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口答)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综合算式:53-24+38=67(人)(2)汇报交流: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
)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
《同级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引入同级混合运算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级别的运算。
3. 能够正确进行同级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1. 引入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解释同级运算是指在数学表达式中相同位置的运算符所表示的运算。
2. 举例说明同级混合运算,如:2 + 3 ×4,其中加法和乘法是不同级别的运算,不能直接进行。
3. 强调同级混合运算的规则,只有当表达式中所有运算符的级别相同,才能进行运算。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同级混合运算的特点。
2. 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同级混合运算的理解。
3.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区分不同级别的运算并进行同级混合运算。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同级混合运算的理解程度。
2. 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同级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加减法同级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同级混合运算的规则。
2. 能够正确进行加减法同级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1. 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 解释加减法同级混合运算的规则,即在表达式中,加法和减法可以任意顺序进行,不影响结果。
3. 举例说明加减法同级混合运算,如:2 + 3 4,可以先计算2 + 3得到5,再减去4得到1。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加减法同级混合运算的特点。
2. 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加减法同级混合运算的理解。
3.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加减法同级混合运算。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加减法同级混合运算的理解程度。
2. 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加减法同级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乘除法同级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除法同级混合运算的规则。
2. 能够正确进行乘除法同级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1. 回顾乘法和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 解释乘除法同级混合运算的规则,即在表达式中,乘法和除法可以任意顺序进行,不影响结果。
混合运算(二)同级运算(教案)
混合运算(二)同级运算(教案)小学数学教案主题:混合运算(二)同级运算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导学生进行混合运算中的同级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的同级运算,并通过练习进行巩固,确保学生对同级运算有深刻理解。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同级运算的意义和方法。
2. 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混合运算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学生理解同级运算。
2. 学生能够进行混合运算。
教学方法:1. 指导式教学法2. 实验教学法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和相应的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教师通过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和同级运算相关的问题,如:1. 如果有一则算术式,其中有加号和减号,那么怎么分析这两个运算符的作用?2. 有多个运算符的式子,怎么进行运算?3. 为什么进行同级运算?步骤二:讲解同级运算1. 此时,教师向学生详细解释同级运算的内涵和方法。
同级运算就是指相同的运算符号在一个式子中,根据运算符的优先级之间没有差别,先来后到。
2. 教师通过一些示例进行解释,如:(1) 4 + 3 * 2 - 5 ÷ 2在这个算术式中,乘和除法的优先级高于加和减法,所以要先计算3 * 2 和 5 ÷2 ,然后再计算4 + 6 和 2.5,最后将这两个计算结果相加再相减,得到最终结果8.5.(2) 7 * (5 + 3) ÷ 4 - 2 * 6在这个算术式中,括号的优先级最高,所以先计算括号里的结果(5 + 3=8),然后再计算乘、除法,得到(7*8)/4=14再减去6乘以2,最后的结果是2.步骤三:练习现在,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同级运算的练习,让学生自己去计算。
练习如下:1. 2 + 3 * 5 - 4 ÷ 22. 10 + 3 - (8 - 1) * 23. 6 ÷ 3 + 2 * 4 - 54. 15 - 4 * (2 +1) ÷ 35. (7 + 2 * 3) * (10 - 6) - 56. (12 - 6) * 2 + (8 ÷ 2) - (3 + 4)7. 5 * 2 ÷ 4 + 1 - 2 + 4 * 3 ÷ 68. 7+8+9+11-25-19. 99-23-16+7*3+17步骤四:总结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重点强调同级运算的涵义和方法,以及同级运算对混合运算的意义和重要性。
《同级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同级混合运算的定义及运算顺序。
2. 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规则。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解决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混合运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实例分析、讲解、练习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通过实物模型或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算过程。
3. 练习与巩固: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中的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同级混合运算概念和运算顺序的理解。
2. 练习批改: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更复杂的混合运算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结合其他学科,如科学、社会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混合运算。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同级混合运算。
2. 实物模型:如计数器、算盘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运算过程。
3. 练习题库:提供不同难度和类型的练习题,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同级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
能够识别和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符号。
1.2 教学内容:介绍同级混合运算的定义和特点。
学习基本的数学运算符号,如加号、减号、乘号、除号等。
1.3 教学步骤:引入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讲解数学运算符号的用途和用法,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第二章:加减法运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和步骤。
能够正确进行加减法运算。
2.2 教学内容:学习加减法运算的定义和规则。
掌握加减法运算的步骤和技巧。
2.3 教学步骤:引入加减法运算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讲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和步骤,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第三章:乘除法运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乘除法运算的规则和步骤。
能够正确进行乘除法运算。
3.2 教学内容:学习乘除法运算的定义和规则。
掌握乘除法运算的步骤和技巧。
3.3 教学步骤:引入乘除法运算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讲解乘除法运算的规则和步骤,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第四章:同级混合运算的综合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加减乘除法进行同级混合运算。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同级混合运算进行计算。
4.2 教学内容:学习同级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步骤。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同级混合运算进行计算。
4.3 教学步骤:引入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讲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步骤,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第五章:复习与巩固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加减乘除法和同级混合运算的知识。
能够熟练运用加减乘除法和同级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5.2 教学内容:复习加减乘除法和同级混合运算的定义和规则。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加减乘除法和同级混合运算进行计算。
5.3 教学步骤:复习加减乘除法和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同级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2. 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同级混合运算。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掌握运算规律。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典型例题,让学生明确同级混合运算的解题思路。
4. 练习巩固:设计适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5.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7.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练习题3. 实物模型八、教学进度安排:1课时九、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十、教学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高级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同级混合运算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生动展示运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干净、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3. 学习材料:教材、练习题、PPT课件等。
八、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那吉屯第三小学:孙立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
同级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考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你还记得计算顺序吗?(从左往右)复习(课件1 )二、新授课(1)师:同学们喜欢看书吗?你知道世界读书日是哪一天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希望同学们多读书,多读好书。
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孩子。
和老师一起看大屏幕,看看同学们都在做什么?(读书)1.请一名学生读题、出示例1(课件2)2.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3、学生独立解题。
自己在练习本上列算式解答请两名学生上前板演(巡视)学生:53-24=2929+38=67 53-24+38=67请两名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4、比较两组算式,告诉学生:后边的算式是将前两道算式合在了一起,我们叫前两道算式的综合算式。
(课件3)师:既含有加法,又含有减法的算式是加减混合算式,你还记得它的运算顺序吗?(从左往右)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其实,在数学上,为了更方便的看出每一步的运算和计算结果,数学家们又发明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脱式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板书:混合运算)5、两步运算脱式计算的格式。
1)示范:特定的书写格式:教师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
说明: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板书:划线用粉色笔标出),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53-24+38=29+38=67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法则;(2)能够灵活运用四则运算中的加、减、乘、除法进行同级混合运算;(3)能够解决同级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提炼信息、运用运算法则来解决问题;(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1.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法则;2.加、减、乘、除法在同级混合运算中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提炼信息来解决同级混合运算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通过两个简单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同级混合运算的思考:(例如)小明去超市购买了3袋牛奶,每袋重2千克,每千克售价10元,请问小明购买这些牛奶总共需要多少钱?2.提出问题(10分钟)出示一个同级混合运算的问题:(例如)火星探险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了一块岩石,重量为540千克,根据测试结果该岩石中含有约70%的铝元素,请问该岩石中含有多少千克的铝元素?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炼所需信息,确定解题思路。
3.讲解概念和运算法则(15分钟)(1)解释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含义;(2)讲解同级混合运算中加、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3)通过多个例题演示运算过程和思路。
4.学生练习(25分钟)学生在册子上完成若干道同级混合运算的练习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实际应用题,如购物、物流等场景。
老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及时纠正错误。
5.举一反三(10分钟)(1)让学生举一反三,设计类似的问题,要求学生自行分析、提炼信息,解答问题;(2)学生交流解题思路,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同级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6.小结(5分钟)(1)归纳和总结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运算法则和解题方法;(2)学生回答一些提问,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同级混合运算是四则运算中的一种运算方式,既考察了孩子对加、减、乘、除法的熟练掌握,又要求孩子有很强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人教版《同级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同级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的1.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
2.学会进行同级混合运算。
3.认识同级混合运算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
2.同级混合运算的步骤。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混合运算的概念理解。
2.学生对混合运算步骤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在黑板上写下3 + 4 x 5 - 2 ÷ 4这个算式,让学生猜测它的计算顺序。
2.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这个算式属于同级混合运算。
3.引出整节课的主题。
2. 学习环节(1)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1.定义:同级混合运算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四则运算混合在一起运算时,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计算得到结果的运算规则。
2.解释:同级混合运算中同级指四则运算的同一级运算符,混合指同一级运算符不同种类的混合。
(2)同级混合运算的步骤1.例子:6 + 3 × 4 ÷ 2 - 72.步骤:–先进行乘除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即3 × 4 ÷ 2等于6;–将计算结果代入原算式得到6 + 6 - 7;–最后进行加减运算,即12 - 7等于5。
(3)同级混合运算的应用1.例子:小明每天早上在路上看到n个汽车,每辆车都有m个轮子,那么他看到这些车上一共有多少个轮子?2.解法:这个问题可以用同级混合运算解决,即n × m。
3. 巩固练习1.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讲解每道题的解法。
2.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
4. 课堂总结1.让学生回答同级混合运算的定义和步骤。
2.总结课堂学习的要点。
五、教学反思本课时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了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并讲解了同级混合运算的步骤和应用。
通过课堂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同级混合运算,计算速度和计算准确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于乘除运算不熟悉,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讲解和帮助。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帮助学生打牢数学基础。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7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运算顺序及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初步认识并使用脱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研究单【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数学吗?生:喜欢(不喜欢)。
师:的确,数学是一门非常美妙的艺术,只要你用心体会,就能发现它的迷人之处。
老师怎么发现有的同学摇头呢?不过别担心,在数学王国里,老师是你的导游,只要你细心、认真,就能成为一名勇敢的骑士,那么你准备好了吗?(上课)师:要想进入数学王国可没那么简单,要通过士兵留下的难题才行!(课件出示15+7+8= 52-10-6= 25+30-10= 76-6+13=)看谁能又快又好的说出这些题的运算顺序和运算结果。
起来回答问题的同学先念题目,再说运算顺序,最后说出这题的结果。
师:哪位小勇士来破解难题呢?生1:15+7+8=,先算15加7等于22,再算22加8等于30,所以15+7+8=30。
师:说的非常好,完全按要求来说,真是说话严谨的孩子。
下一题,哪位小勇士来说?生2:52-10-6=,先算52减10等于42,再算42减6等于36,所以52-10-6=36。
师:你真棒!算得一丝不苟,下一题。
生3:25+30-10= 先算25加30等于55,再算55减10等于45,所以25+30-10=45。
师:真是一个小小数学家,下一题。
生4:76-6+13= 先算76减6等于70,再算70加13等于83,所以76-6+13=83。
师:同学们可真棒!指着第1个算式15+7+8=说:像这样几个数连续相加的算式我们称为“连加”,你还记得下面的算我们称它为什么吗?(手指第2个算式52-10-6=)生:连减。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7页例1教学设计理念: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的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思维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寻求依据来解释说明自己思维的能力,在理解掌握运算顺序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材分析: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含义并具备一定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系统学习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开始,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是综合算式的基本运算顺序,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将为日后其他运算顺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打下基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已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口算,并直接写出结果。
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接触,并且到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此时安排混合运算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运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7页例1
教学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的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思维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寻求依据来解释说明自己思维的能力,在理解掌握运算顺序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材分析: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含义并具备一定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系统学习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开始,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是综合算式的基本运算顺序,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将为日后其他运算顺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已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口算,并直接写出结果。
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接触,并且到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此时安排混合运算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运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利用引导发现式、问题教学法、情景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采用这些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将探究解题思路和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体会探
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又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的学习方式抽象概括出混合运算的顺序,并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32-10-6= 25+20-10=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练习,主要是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方法二:综合算式
53-24=29(人)53-24+38=67(人)29+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1)课件出示:53-24+38,
(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
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
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
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
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15÷3×5,指定学生说说这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一比: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练一练: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1)课件出示例1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这天阅览室共来了多少人?
(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中午走了24人”是多余的条件。
3.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1)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列综合算式:53+38-24。
(2)学生独立计算。
(3)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设计意图: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唤起学生对已有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回忆,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注重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的规范,为以后学习不同类型的脱式计算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一)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改错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带有问题的总结,对新旧知识有所梳理和升华,并能起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设计意图: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
六、板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
53-24+38 15÷3×5
= 29+38 =5×5
=67 =25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清晰地板书不但能起到示范作用,而且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
教学反思:
1.重视情境的创设“数学源于生活”。
课堂上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
情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2.利用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感悟与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体会,逐渐学会,学习思辨,掌握技能。
3.突出算理,分清运算顺序学生刚学习两步计算式题时,对运算顺序较难理解,往往难以灵活运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
4.注重数学思考坚持让学生在列出算式后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维的表述,又让学生明白同级运算的计算顺序,有利于学生掌握。
5.重视对错误的诊断及矫正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尤其是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辨析。
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是格式问题(等号的对齐);运算顺序(运算顺序不正确)。
通过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以及算法强化练习进行诊断及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