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教学设计范例
片段教学教案范例

篇一:片段教学教案范例an english teaching plan1self-examination:2篇二:片段教学教案模板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篇三:十分钟片段教学设计案例unit 8 was it in the wardrobe ?十分钟片段教学设计teaching content: 人教版第五册下学期 unit 8teaching aims: 知识目标:1.单词 2.句型能力目标:情感目标:important points:difficult points:teaching methods: 1、教师根据主题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相应的语言环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2、根据part a 的内容,设置chant,加强学生对单词、句型的操练与巩固,提高语言运用与交际的能力。
teaching aids:appraisal plan:【教学过程】stepⅰ.greetings.t: hello, boys and girls. i’m ms zou. glad to meet you .you are so lovely, so handsome.stepⅱ.lead-in1. look for a present.s1: no, it isn’t. (教师帮助补充,完整回答句子。
)t: it’s empty. is it in the desk? is it under the chair? is it …? please try to guess! s2,s3,s4: is it …?如果学生没有讲到包的位置,教师在回答的过程中给予暗示。
s5: …t: oh. it’s here. it’s beside the bottle. it’s near the window. it’s a toy. who’s he? (走到学生中间展示玩具柯南)ss: he’s conan.t: conan has magic eyes. use your magic eyes. try your best. you’ll get it. 描述玩具柯南,瓶子,窗户的方位关系,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变更。
精彩教学设计片段

环节一:问题导入,向学生提出问题:一本书25.1元,我要买2本,那么50元够吗?学生经过计算后回答:买2本书要50.2元,还差0.2元。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从学生的熟悉的生活问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环节二:探究新知本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活动1:理解题意,提取数学信息,多媒体出示例8情景图,让学生理解题意,从中提取数学信息,完成学习单上的表格,已知量有:已够买大米、肉分别的单价和数量,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探究剩下的钱是否能购买10元或20元每盒的鸡蛋。
活动2: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吗?学生经过分析讨论,提出以下方法:方法1:精确计算:先算出买肉和大米一共花的钱数,再算出剩下的钱,通过比较,得出可以购买10元每盒的鸡蛋。
方法2:计算器进行计算,也可以算出剩下的钱能够买一个10元的鸡蛋。
方法3:估算,1袋大米不到31元,2袋不到62元;0.8kg肉不到27元;再买一盒10元的鸡蛋,总共不超过62+27+10=99元<100元,所以够购买一盒10元的鸡蛋。
教师再次提问吗,那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吗?你也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经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得出:1袋米超过30元,2袋米超过60元。
0.8kg肉超过20元。
如果买20元鸡蛋总共就会超过100元。
所以剩下的钱不够。
活动3: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并思考上面两种估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学生分析、比较得出:第一个问题,通过把钱数估大,发现都不超过100元来判断够的。
第二个问题,通过把钱数估小,发现都已经超过100元来判断不够的,教师介绍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多估和少估,要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灵活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活动一:自由描述位置多媒体展示班级座位实景图,并标出座位上的名字。
让学生说一说各自在班级里的位置。
学生的说法多种多样,可能用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行、第几横排第几竖排等词语来描述位置。
《乌鸦喝水》片段教案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片段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乌鸦喝水》。
1.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讲述乌鸦喝水的经过。
1.3学会本课生字,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通过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3.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1理解乌鸦为什么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
1.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乌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乌鸦的特点。
1.2学生分享自己对乌鸦的了解。
1.3教师简要介绍乌鸦,导入新课。
2.课文朗读2.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乌鸦的心情。
3.理解课文3.1教师提问: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3.3教师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4.生字学习4.1教师出示本课生字,引导学生认读。
4.2学生组内交流,分享生字记忆方法。
4.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讲解字义、书写。
5.课堂讨论5.1教师提问:乌鸦为什么要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5.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乌鸦通过观察,发现小石子可以使水面升高,从而喝到水。
6.情感升华6.1教师引导学生谈感受:乌鸦在面对困难时,没有放弃,而是积极动脑筋,解决问题。
我们应该向乌鸦学习,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
7.作业布置7.1家庭作业:1.朗读课文《乌鸦喝水》。
2.书写本课生字,每个字写5遍。
3.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并签字确认。
8.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理解课文,让学生学会了本课生字,并理解了乌鸦喝水的经过。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片段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

片段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片段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片段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认识后天的教育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2、训练学生的思维才能。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等式,你认为这个等式成不成立?为什么?天才=人才?同学们马上想到了方仲永,根据你们的理解,方仲永是天才吗?当然是。
他五岁还不认识书写工具时就能写诗,并“自为其名”,他才思敏捷,“指物作诗立就”,而且诗的“文理皆有可观者”。
不过他后来怎样呢?十二三岁时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七年后“泯然众人矣!”这位天资过人的神童最后并没有理所当然地成长为人才。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在考虑:这是为什么呢?二、立足文本,分析^p 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
1、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天才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文中哪个人物应该承当责任?并请以劝告的口吻对他说几句话。
〔学生活动: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进展讨论,每组选派一个中心发言人。
〕归纳:从文章内容来看,阻碍方仲永成才的一个主要人物是他父亲,他的贪财短视造成仲永错过成才的时机。
从“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可以看出。
本来方仲永才能初现,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在父亲眼里,儿子是棵摇钱树,儿子写诗,其邑人“宾客其父,钱币乞之。
”这足以说明,仲永的父亲完全忘记了做父亲的责任。
“不使学”消灭了方仲永的前途,使这位神童无形中夭折在自己父亲的手里。
文中提到邑人也是阻碍仲永成才的一个因素,他们这群人只看到方仲永的天才,没加以培养,对“世隶耕”的方仲永的父亲来了180度大转弯。
假如没有“宾客其父,以钱币乞之”。
方仲永的父亲吃喝贪财的一面得不到萌发并滋长,也许结局会完全转变,再说邑人的吹捧导致方仲永才能的衰退,这群人无意中对方仲永“泯然众人”发挥着潜在的催化作用。
最后看看方仲永本人,通观全文,不难发现方仲永懒惰,自认为天资过人,没有起码的学习,更不说勤奋刻苦了,等天资衰退后,他仍不以为然,年龄增长而才能减退,如此差距这能全怪别人?方父的贪财短视、邑人“以钱币乞之”的追捧、仲永的不知努力,在这种种因素的制约下,一个智力超群、才华横溢的诗坛天才悄然消失了,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哀伤、叹息!〕大家看标题中的这个“伤”,不正是王安时先生当时最真实的心理写照吗?他“伤”的仅仅是仲永的个人遭遇吗?我们一起来读读文章最后一段。
初中语文片段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片段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作者、作品背景,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分析作品主题、表达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2. 分析作品表达技巧,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教学难点:1. 重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2. 作品主题的深入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兴趣:通过提问、谈论与文章相关的话题,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作品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 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重点词语的含义。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小组合作,分析作品主题、表达技巧。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意见。
四、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与用法。
2. 分析作品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五、实践训练(10分钟)1. 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讲解。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管建刚动作描写片段教学设计

管建刚动作描写片段教学设计1.管建刚迅速挥舞着手中的剑,娴熟地施展着一套精妙的剑法。
2.他身形轻盈地倏然拔高,一式“白云出岫”使出,身法如云般飘逸。
3.管建刚拔地而起,一式“降龙伏虎”刹那间向着敌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4.他左脚先踏一步,身形飘忽灵动,使出一招“风卷残云”,刀光闪烁间将敌人逼退。
5.管建刚转身蓦然一招“龙腾虎跃”,剑锋凌厉地斩向对手。
6.他步法稳健,手持长刀一招“狂风扫落叶”将周围的敌人一一击退。
7.管建刚飞身而起,手中长剑闪耀着寒光,使出一招“天外飞仙”,剑气凛冽地袭向对手。
8.他身形矫捷地快速移动,一式“关山难越”,剑气如山岳般威猛。
9.管建刚身手矫健,一招“落英缤纷”长剑舞动如飞花散落,使得敌人措手不及。
10.他迅如闪电般出手,手持短刀使出一招“清风拂柳”,剑光闪烁下让对手难以躲避。
11.管建刚凝神准备,精心施展出一招“流云驾雾”,手中的剑光璀璨夺目。
12.他眉宇间带着凝重之色,一招“春风拂面”连绵不断地斩向对手。
13.管建刚动作连贯流畅,使出一招“闪电掠影”,手中的长刀化作电光划过敌人身前。
14.他身形如鬼魅般快速挪动,施展出一招“星落九天”,身影在夜色中煞是惊艳。
15.管建刚缓缓张开双臂,使出一招“云淡风轻”,身形如云卷云舒,剑气如风般轻盈。
16.他手持双刀,舞动出一招“风卷雪舞”,刀光如风雪般冰冷逼人。
17.管建刚凝视着敌人,使出一招“雷霆万钧”,手中的剑气如闪电一般震慑对手。
18.他身法轻灵如燕,一招“燕舞九天”使出,婀娜多姿地斩向对手。
19.管建刚眼神冷若冰霜,手持重剑使出一招“惊雷破云”,重剑化作雷霆撕裂虚空。
20.他一声长啸,使出一招“龙腾虎跃”,身形宛若神龙般翻滚翻飞,气势磅礴。
21.管建刚站在课室黑板前,手持粉笔,悠闲地讲解着数学题。
22.管建刚拿着尺子在学生桌上测量,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尺子。
23.管建刚蹲下身体,演示如何正确握笔写字。
24.管建刚用手指指向教材上的文字,详细解释每一个知识点。
小学语文五年级片段教学设计范例

小学语文五年级片段教学设计范例一年级是学生们起步的一年,也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你,准备好了教案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范例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范例1一、复习导入1、以词卡的形式复习生字。
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指名读。
二、精读课文1、自由读全文。
引导学生讨论,邓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指名分节读课文。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边读边体会。
例如:(1)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
(2)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然不休息。
(3)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3、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体会:为什么说“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4、配乐朗读全文。
三、课外延伸1、观察校园内的每种植物有什么特点,选一种最喜欢的植物画一画。
2、植树节快到了,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爸爸妈妈种一棵小树或栽一盆花。
四、小结植树是一种绿化行为,它是一件功在当今,利在后代的大事。
今天我们种植了一棵小树,不久它就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会为我们人类做出巨大贡献。
因此我们要记住邓爷爷的这句话:“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范例2(一)看图说话,出示词语(图片导入法)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随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二)读词识字1、出示卡片“我会认”,激发学生自主说认识的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哪些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学生复习已学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2、打开课本,让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拼一拼,读词语,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2)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看清韵母读:冰、丁、争、鸣(后鼻韵母)看清声母读:苏、争(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
掌声片段教学设计

《掌声》片段教学设计延平区市大横中心小学小学:王燕片段教学的内容:课文2、3自然段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英子内心的变化;感悟掌声的内涵教学过程:一、发现掌声,体会变化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原来如此忧郁、自卑的英子变得这么开朗、自信了,到底是什么改变了英子?(掌声)掌声的力量真的有那么神奇吗?让我们再次走进那天的故事会吧!2、课文中写了几次掌声?(两次)请同学们找到这两次“掌声”,划起来并读一读。
想一想这两次掌声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让我们来看看这两次掌声,第一次掌声是出现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同学们会对英子报以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课件出示]:轮到英子的时候,大家的目光一齐投向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你读懂了什么?生:我从“低”字感受到英子很紧张。
师:你真会学习,能够抓住关键字眼来体会。
生:我从“低”字感受到英子很害怕。
师:你的感受跟他不一样,这就是你独特的感受。
孩子们,我们读书就要这样,敢于读出自己的感受。
(指导学生读出紧张、害怕的感受)[课件出示]: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师:你从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生:英子在犹豫。
师:她在犹豫什么呢?此时此刻她心里可能会在想些什么呢?(我到底该不该上去呢?)生:英子很矛盾,也很痛苦,眼圈都红红的。
师:是啊,在“犹豫”中,英子的眼圈红了。
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这句话,想想,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怎样的心情?(难过,矛盾,痛苦)指导读。
出示: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师:平时如果老师叫你一个人到讲台上来讲故事,你的心情怎样?(紧张、害怕)师:是呀,这个残疾的女孩,尽管自卑,尽管紧张,尽管难过,但她还是站了起来,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一摇一晃”是怎么样的,你们知道吗?对于一个身体有残疾的孩子来说,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体会一下英子当时的艰难!(指导朗读)二、聚焦掌声,感悟内涵1、师:此时,就是这样一个英子站在我们的面前,她的心情是那样的难过,矛盾,痛苦,这一刻,她最需要的什么?(真诚的鼓励,同学们的掌声)师: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生接:教室里骤然间想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片段教学设计(优秀4篇)

片段教学设计(优秀4篇)优秀小学数学片段教学教案篇一设计说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人民币,所以对人民币并不陌生。
在教学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让学生尝试把人民币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中明确人民币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种,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然后根据教材提供的关系图,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兑换。
2、在教学时,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意识到人民币的作用,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就是爱护我们国家的教育,让学生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从小养成存款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教材使用)学生准备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若干(教材使用)教学过程出示情境,导入新课1、铺垫。
课件出示教材52页4幅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说说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
(购买文具、买票、买报纸和存零钱)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用到了什么?(人民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都要用到人民币。
人民币是我们国家的象征,爱护人民币也就是爱护我们的国家。
同时我们也要合理使用人民币,养成存钱的好习惯。
2、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看看它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主题图,列举出使用人民币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人民币在商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让学生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
(课件出示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你们能认出几种?是怎样识别的?学生说出这些人民币的名称和识别的依据。
(根据人民币上的数字、汉字、颜色、图案等可以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2、对人民币进行分类,深化认识。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几种面值的人民币,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能否对它们进行分类。
片段教学设计(优秀5篇)

片段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这5篇片段教学设计是作者为您整理的片段教学教案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林海》教学片段设计篇一白鹅片段教学设计一、入课1、老师说话:大家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准备做学习之事。
不过,课前我想先检测一下大家的听记能力。
好,到现在为止,老师共说了几句话?2、帮学生梳理,回顾所说的话(包括标点符号),同时告诉学生:如果把这三个句子(板书)组合在一起,则就可以组成一个段落(板书)但是这些句子的组合是有秘密的。
(板书组合之秘)3、入课:有什么秘密?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生独学1、出示独学学习指南(1)学习题的给定:A题(5分):鹅的叫声(第3自然段)B题(5分):鹅的步态(第4自然段)C题(10分):鹅的吃饭(5、6、7自然段)(2)学习指南(要求学生自行咬读)①在以上三题中,请自选一题独自学习。
②找到对应的段落后,边读书边做学习卡上的作业题。
2、学习独自学习三、小组学习1、出示学习指南,并请学生自己阅读①请就近找到同类(如:A类找A类)选题的人,组成学习小组(人数:2-4人)②在学习小组内轮流修补他人做的题。
③做完后,推举1人。
并请小组选定人后,集体给他出主意,帮他修补。
(可要认真啰:若推举的人能得奖分,小组人员同得。
)2、小组学习四、班级交流会1、交流指南:①小组自愿展示。
②请展示人按“报幕”-“讲述”-“道谢”程序做。
2、班级交流会。
请学生及时评分,老师可及时鼓励。
五、课堂小结老师说话:段落句子组合之秘:同类归框。
并画图演示。
附:学习卡A题(5分):鹅的叫声高傲(第3自然段)一、逐句搜索信息(可填文中的关键词,也可自己概括):1、一句:提示语是:()提示鹅叫声的特点是:()2、第二句:说鹅常做的事是:()3、第三句:作者看到的事实是:生客来时,鹅(),篱笆外有人时,鹅()二、信息整理:把上搜索的信息填入下图(括号里填提示语句中的内容,方框里填2、3句中的内容。
片段教学教案 片段教学设计稿(优秀13篇)

片段教学教案片段教学设计稿(优秀13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里是细心的小编演员帮助大家整理的13篇片段教学设计稿,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小学数学片段教学教案篇一教学主题:小数除法教学目标:通过探索小组活动,学生将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以正确口算和笔算小数除以小数。
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将进一步加强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一、引入情境出示例5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分析。
询问学生,他们了解了什么信息?他们能想到哪些问题?举例:妈妈用元买鸡蛋,问买了多少千克。
学生思考列式的方法,询问他们如何使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除法算式进行计算,探究其与普通除法的差异。
二、教学新课展示例5.小组讨论:学生自由讨论他们如何计算小数除法。
教师巡视指导。
分组汇报:将被除数与除数转化为角,再计算。
将被除数和除数乘以10,然后转化为整数除法。
解析学生的解决方法,重点是将除数转换为整数。
出示竖式,并对竖式进行解释。
三、总结和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强调小数除法需要将除数转化为整数。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探索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新的数学概念。
指出:如果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一位,则商不变。
7、独自完成计算并进行集体核对。
请解释一下如何确定商中小数点的位置?(需要将被除数的小数点和商中的小数点对齐)8、总结方法。
在小组中,请解释如何将除数是小数的。
除法转换成除数是整数的乘法?(首先移除除数中的小数点,将除数转换成整数,移动除数小数点的位数并将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然后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9、验证结果。
如何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可以用乘法检查)请学生验证此方法的正确性。
10、完成练习一题。
独自填写。
当小数点移动到3位时,它会右移几位?被除数会移动到哪里?11、完成练习第二题。
《巧设形状调板块》片段教学设计

《巧设形状调板块》片段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文本框能够使文本内容的位置更加灵活,同时文本框的形状、边框、效果也很丰富,对版面的美好提供更多的选择。
本课为第二主题Word基本操作的第四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将为电子报刊文本内容的排版奠定基础,也丰富了学生对文本的处理方法,提升了学生的排版水平。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章排版经验,学习了设置文本格式、插入与设置艺术字和图片的操作知识,并在活动中进行了实践操作,掌握了部分文章排版技巧。
在前几课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往往会觉得虽然可以对文本的格式进行设置,但是控制文本的位置却比较难,如果能让文本像图片、艺术字一样可以灵活移动就好了,这也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常遇到的问题,本课的知识刚好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
三、教学目标:插入文本框;改变文本框的形状;给文本框填充颜色,设置文本框的轮廓与效果。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动画类型,给选定对象添加动画。
改变文本框的形状、给文本框填充颜色,设置文本框的轮廓与效果。
2.难点:给文本框填充颜色,设置文本框的轮廓与效果。
五、教学过程:同学们,这是这学期以来在我们学校发现的不文明行为的视频:草地上有纸张、走廊上有塑料袋、墙壁上有胡乱涂鸦、践踏草坪……等等,这些不文明行为给校园带来了损失或者不良影响。
在校园里,你还发现了哪些不文明行为呢?请你,有的同学还会将泡水的柠檬片、枸杞、菊花等残渣倒在洗手盆里,那么怎样才能减少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呢?请红色衣服的女生你来说,是的,如果在这些地方张贴文明提示牌,就能提醒大家注意文明。
我们可以试着设计这些地方的文明提示牌,这就需要用到一个灵活排版的神器——文本框。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题《巧设形状调版块》。
文本框是什么呢?小手觉得高高的男生请你,是的,在Word中,文本框是指一种可移动、可调大小、可改变形状的文字或图形容器,看来你有认真预习。
那为什么说它是灵活排版的神器呢?请同学们观看这些图片,了解一下它。
初中数学片段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片段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背景与目标数学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本次教学设计旨在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片段教学活动,以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和成绩。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本教学设计选择了初中数学中的两个关键知识点:平方根和立方根。
通过有趣的片段教学设计,引发学生对于这两个知识点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1. 教学内容:平方根(1)教学目标- 了解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 学习平方根的计算方法;- 掌握平方根的性质和运算规律。
(2)教学活动活动一:探索平方根的定义(20分钟)教师让学生找到一些正整数的平方根,并观察它们和原数字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得出平方根的定义:对于非负数a,如果存在一个非负数x,使得x²=a,那么x就是a的平方根。
活动二:发现平方根的特点(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不完全平方数(如4、9、16等),让学生观察这些数字的平方根是否是整数,以此引发学生对平方根的特点的思考。
通过讨论,学生会发现,平方根是整数的情况只存在于完全平方数上。
活动三:计算平方根(30分钟)教师教授平方根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长除法、估算和试验法等不同方法计算平方根。
同时,通过一些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平方根的步骤和技巧。
2. 教学内容:立方根(1)教学目标- 了解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 学习立方根的计算方法;- 掌握立方根的性质和运算规律。
(2)教学活动活动一:探索立方根的定义(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整数的立方数(如8、27、64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整数和它们的立方根之间的关系。
通过讨论,学生会自主得出立方根的定义:对于任意实数a,如果存在一个实数x,使得x³=a,那么x就是a的立方根。
活动二:发现立方根的特点(3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不完全立方数(如15、50、98等),让学生观察这些数字的立方根是否是整数或分数。
片段式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片段式课外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课外阅读是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增加词汇量、拓展知识面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传统的课外阅读教学方法往往单一、枯燥,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创新的片段式课外阅读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并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二、教学目标通过片段式课外阅读,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可以是文章、小说、诗歌、新闻报道等。
确保材料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吸引力。
2. 划分文章片段将选定的阅读材料划分为若干个片段,每个片段的长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片段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明确,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整个故事或主题。
3. 独立阅读片段要求学生独立阅读每个片段,并理解其内容。
学生可以在纸上标记关键词、重要句子,以便后续的交流和讨论。
4. 合作探究片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片段。
小组成员在一起讨论、交流各自的片段内容,并试图理解整个故事或主题的发展。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记录下来。
5. 全班分享和讨论每个小组轮流分享他们的发现和问题,全班一起讨论并解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6. 拓展阅读和写作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安排拓展性的阅读活动,如推荐相关书籍、网站资源等。
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可以是文章评论、读后感、故事延续等形式。
四、教学评价1. 阶段性反馈针对每个阶段的学习成果,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2. 成果展示每个学生选择自己最满意的片段,进行展示和分享。
可以通过口头演讲、书面作品、海报等方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3. 学生自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鼓励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进步。
《故乡》片段教学设计

《故乡》片段教学设计一、教学起点: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分析了闰土的形象。
二、教学选点:文章38—51段三、教学目标:通过赏析人物的语言,分析杨二嫂形象。
四、教学时间:15分钟五、教学步骤:同学们,人物的语言往往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我们也可以从中分析出人物的形象。
我们下面就来通过文中杨二嫂的语言描写来分析一下杨二嫂的形象.1.快速阅读38-51段,找出文中对杨二嫂的语言描写的句子(即是杨二嫂说的六句话)。
明确:①“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②“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③“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④“那么,我对你说。
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
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⑤“啊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⑥“啊呀啊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2.小组活动:品味这六处语言描写的含义并试着读一读。
(六个小组,每组讨论一处语言描写,小组代表发言。
)①“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明确::这是对杨二嫂出场的描写,先声夺人,后状神情,使读者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语言描写连用三个感叹号,任意对“我”品头论足,表现她的无理;又用“尖利"、“怪声”、“突然”、“大叫”等淋漓地写出她德行的粗俗。
“突然大叫”还可以看出杨二嫂并非是刚看到“我”的惊喜,而是不感到惊奇而故作惊奇,表现出她的虚情假意朗读的时候,要读出夸张、故作惊讶的语气,音要高一点。
②“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明确:杨二嫂这是在跟“我”套近乎,感觉以前抱过“我"就是对“我”有极大的恩情,希望我可以回报她。
她不关心别人,不知道别人的生活状况,不了解别人的感情思想。
她通过自己的想象认为别人过的十分的富裕富足。
无非是想从别人那里捞取更多的好处.可以看出杨二嫂的趋炎附势、浅薄自私、贪小便宜的小市民形象。
片段教学 教学设计

本单元主题为“留心观察〞。学生学习留心观察,目的是积累生活系材,有内容可写,不断提高习作能力。?搭船的鸟?力图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本单元的篇章页引用了法国艺术家罗丹的名言,旨在说明留心观察的重要性。
孩子们,刚刚羽毛,翅膀和长嘴是从局部进行描写,而多么美丽呀这句话就是从整体上来描写的。
现在我们学到了:原来外貌描写可以先从整体入手,再具体到局部,先总后分,对翠鸟进行细致描写。
既然翠鸟这么美,谁能用美美的,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这段话吗?
〔男生读整体,女生读局部。〕
【练习反应】
3. 运用方法,仿写练习
读完了作者写的小翠鸟,我们也来当一回小作家,观察观察我们喜爱的另一种小动物。可爱的小松鼠大家喜欢吗?小松鼠说,等所有的小朋友都坐端正了,它就会跳到我们面前和我们见面。好,我们一起来请出小松鼠。
小松鼠也想要孩子们用赞美的语言来夸夸它。大家能用刚刚我们学过的外貌描写的方法来试着夸夸它吗?——先整体再局部。
〔我看见一只可爱乖巧的小松鼠站在树上,多么讨人喜欢呀!它的眼睛闪闪发光,透露出一股聪明劲儿。腮帮子鼓鼓的,仿佛比小猫还贪吃。它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一直翘到头上,就像一把雨伞,为它遮风挡雨。〕
我们先从整体出发,谁来照着课文仿写第一个句子。
写完了整体,我们开始写局部!各位小作家们,你们打算写写小松鼠的哪几个局部呀?
我们可以从它的眼睛,腮帮子,尾巴,爪子 还有很多很多地方来展开细致描写。
谁想写眼睛?请你用一两句话来形容。谁想写腮帮子,谁来写尾巴。
小松鼠听到大家的赞美,一定非常开心!
【小结提高】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课堂教学片断设计范例称呼的背后——关于《祝福》中“祥林嫂”的称呼的讨论人教版xx设计者:开开心心xxxx第九中学【导言】《祝福》是鲁迅先生一篇深刻揭示中国妇女悲剧命运的短篇名著。
除了四婶、四叔、婆家人思想行动上对祥林嫂直接迫害外,周围的人对她的态度也是她终遭遗弃,无人问津的原因。
当祥林嫂以再嫁再丧的身份再次来到鲁镇时,鲁镇的人没有叫她“贺六嫂”,而是依旧叫她“祥林嫂”。
其声调的阴阳怪气表明世人对她再嫁的身份的否定和非难,并用“祥林嫂”这一永久的称谓对她进行精神鞭笞。
本课试图以“对祥林嫂的称呼”作为突破口,挖掘作品表现的时代观念。
【实录】师:我有个小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和名,“祥林嫂”叫什么名字?小说中有没有写到鲁镇的人们对她的称呼?请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生(寻找片刻):“大家都叫她祥林嫂”“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
师:找得很好,看到这三句话你们有什么想法或者疑问吗?生:为什么人们不叫她自己的名字呢?她没有名字,就叫“xx”。
生:她的丈夫叫“祥林”,她就叫“祥林嫂”了。
师:为什么她的丈夫叫“祥林”,她就得叫“祥林嫂”?(课堂稍有沉默。
)生:中国古代对女人有“三从四德”的要求,出嫁从夫,自然不能继续保留自己的名字。
师:说得很好。
鲁镇的人们是按习惯以丈夫的名字来称呼“祥林嫂”,至于她没出嫁之前姓甚名何,人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你们说,隐藏在这个称呼背后,鲁迅先生想表达什么些什么呢?生:旧时女子地位低下。
师:对,“祥林嫂”的称呼正揭示了旧时女子地位的低下。
关于“祥林嫂”的称呼,你们还有没有别的疑问?生:既然人们习惯按丈夫的名字来称呼女人,为什么“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的时候,大家还叫她“祥林嫂”呢?按习惯应该叫什么了?生:xx。
师:是啊,第二次到鲁镇的时候,祥林嫂的生活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了:再嫁,丧夫,亡子,被逐,经历了极为凄惨的遭遇。
然而鲁四老爷全家和鲁镇的人们却“仍然叫她祥林嫂”,根本不按习惯改称她“贺六嫂”呢?生:可能是大家叫习惯了,不愿改口吧?师:是吗?能不能从文章中找些可能性出来呢?生:课文强调“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应该不是习惯叫“祥林嫂”这么简单。
从下文不让她沾手祭祀的事情看,应该是人们根本就不想承认她改嫁这个事实,认为她改嫁是“败坏风俗”的,是“不干不净”的。
师:说得很好。
祥林嫂被迫改嫁,遭遇悲惨,鲁镇的人们只给予廉价的同情,甚至不按习惯称呼她“贺六嫂”,暗示了整个鲁镇社会不承认她改嫁的态度。
因此,“仍然叫她祥林嫂”这一不起眼的做法绝不是习惯使然,而是反映了封建礼教对寡妇再嫁的完全否定,整个社会环境与祥林嫂的严重对立,这样的祥林嫂最终被人们彻底抛弃,也就不足为奇了。
……【后记】鲁迅作品的语言一向为人所称道,《祝福》中祥林嫂两次到鲁镇做工,前后身份有所不同,但小说中人们对她的称呼没有发生变化,这不能不引起深思。
无论是什么细节,往往都有着时代的烙印,承载着时代的思想和态度。
从细节入手,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介入人物角色中。
本片段善于寻找巧妙的切入点,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语文课堂就有了活力和张力。
xx课堂教学精彩片断设计范例二用音乐演绎情感——《长亭送别》中《四煞》的教学版本:人教版课文:《xx送别》开开心心单位:xxxx第九中学【导言】《长亭送别》是脍炙人口的艺术杰作《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
本课时重点赏读《端正好》《朝天子》《耍孩儿》《四煞》四支曲子,通过前三支曲子已经对课文华美曲雅、富于文采的语言多有领会,在《四煞》赏析中,试图还元杂剧音乐的元素,谱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让音乐激发文字深沉的美感。
【实录】师:《四煞》里的这颗眼泪和前面的《端正好》的这出“离人泪”意境是一样的,表达的崔莺莺的感情也是相同的,都是即将离别时的悲愁之情,“马嘶远别时”,“泪中见愁”。
前面的《朝天子》我们是来朗读的,《耍孩儿》我们是来演的,我想《四煞》我们就来个唱的吧。
很多的文学作品都是通过唱的形式更深的走进老百姓的心坎里,听过李煜的《虞美人》吗?生:听过。
师:还有xx的《xx》,听过吗?生:当然听过。
师:很好。
还有一首我说出来你们肯定听过,王菲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生:哦,xx写的。
师:好,这些都是明星唱的。
今天我们也为《四煞》谱上曲,你可以选择其中的几句唱词,用你熟悉的、喜欢的、符合《四煞》意境的曲子去配它。
元杂剧本来就是用来唱的,既然我们无法用元时的曲子来唱,就来他个现代版演唱。
(众生开始谱曲……)师:好了,现在我们先请一个男同学来给我们唱唱他的作品。
一生起立,酝酿了一会感情后,用幽怨的声音开始唱……师:请问这是什么曲子?生:这是我自编的。
师:自编的!我觉得很好,很有创造力,而且编的曲子比较符合《四煞》悲愁的意境。
好,给你一个机会,邀请一位女生来演唱一下。
生(很xx地):***,请你来给我们唱一下吧。
(女生起立,沉吟良久,全班寂静等候,接着女生用《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曲调开始演唱,全班非常安静。
唱完后,掌声响亮。
)师:她唱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作词,香港歌星徐小凤演唱过的《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曲调,我认为这首歌的调子跟《四煞》的无限悲愁的意境也是能够吻合的。
还有李叔同以外国曲子填词而成的著名的《送别》曲调,我请大家一起来欣赏,(放《送别》旋律)大家可以在心里默默地唱,艺术是相通的……【后记】学生是学习的体验者,体验是可以有多方面构成的,音乐也是其中之一。
悲愁的离愁别绪本身已经用华丽秀美的语句表达了,理解时如用语言解读语言,一般会因过于理性而显得苍白,而曲词本身又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用直接的音乐演绎抽象的文字中蕴含的情感,音乐与文字相得益彰,更能散发迷人的艺术魅力。
这点片段中做得比较成功。
xx课堂教学精彩片断设计范例三换位思考深入体验——对《装在套子里的人》主题的再探究版本:人教版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东方雪【导言】《装在套子里的人》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名著。
尽管沧海桑田事过境迁,但这篇小说仍旧散发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高中语文教材多次换血,这篇课文却始终保留下来,并且由自读课文升格为讲读课文,便为明证。
传统的教学在分析小说的主题时一般会分析主人公的人物形象,联系时代背景,得出“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朽,鞭挞了卫道士的顽固、反动和守旧”简单的结论。
本例试图以“漫画事件”为突破口,充分挖掘主题的潜在可能,把握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
【实录】师:刚才讨论别里科夫的死因,大概有三种意见:一是他是被柯瓦连科推下楼摔死的,二是被华连卡笑死的,三是他自己郁闷死的(学生笑)。
从法医学的角度看,前两种属于他杀,第三种是自杀。
大家觉得主要原因是他杀还是自杀?生1:是自杀,也就是说,他自己的人格不健全,心胸狭窄,被别人气死的责任应该在自己。
生2:我觉得外因很重要,没有像柯瓦连科和华连卡这样的青年,光是像全城的人那样,他永远是不会死的。
生3:我折中。
自杀和他杀,都很重要,不能分主次。
师:讲讲看。
生3:说自杀么,是因为他的性格或者说他的个性是时代的产物。
像前面的分析那样,他个人的保守、反动、落后,怕出什么“乱子”,完全是当时沙皇专制外强中干心理的表现……师:政治心理。
接着说——生3:说他杀么,我觉得除了柯瓦连科和华连卡之外,还有一个人,就是那个画漫画的人,也是让他“郁闷”的,书上说“让他难堪极了”。
师:噢,这个人差点被我忽略掉了,我们一起研究。
大家看课文第八段,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那个画漫画的人,你为什么会那样做?生3:我就是想让别里科夫出丑,让他难堪,谁叫他平时那么招人恨呢!生4:我猜想这个人一定也喜欢华连卡,只是没有勇气表达,所以用了“离间计”来捣鬼。
(众大笑)师:这好象不大可能吧,丑化别里科夫形象,只要在画一张大一点的,贴在全城最显眼的地方就可以了,为什么要画那么多张呢?生5:从漫画的接收对象上看,发给中学教师和神学教师,显然要在教师集体中孤立别里科夫,发给当官的,大概是想告诉他们:“你的奴才居然要跟一个热情的女孩子结婚了,要出乱子了!”生6:给当官者的意图不仅是嘲笑别里科夫,也是在嘲笑那群当官的,别里科夫更怕的是他的主子会生气,所以他才难堪。
师:看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爱捉弄人的“促狭鬼”,倒像是一个很讲究斗争策略的——(部分学生小声说:地下党、革命者)生7:我还注意到漫画的题名:“恋爱中的anthropos”,之所以希腊语中的“人”,是因为别里科夫是教古代语言,大概就是希腊语吧,一是来嘲笑别里科夫没有活力却要恋爱,荒唐而可笑,还有一点,我想大概是说,在别里科夫的辖制下,“人”已经不存在了,都变成了一具具会移动的僵尸了。
师:大家的推想大胆而又新颖。
不管怎么样,画漫画的人富有斗争机智,战斗手法犀利,与正面斗争的柯瓦连科、华连卡一起,构成了丰富的“新人”形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不是完全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生:不是。
师:应该说不仅是。
在这还存活着千万个别里科夫的重重黑暗中,也还透露出一丝光亮,一丝怎样的光亮?生:朦胧的。
生:淡淡的。
生:热切的。
【后记】学生在课堂的角色不单单是接受者,更是体验者,。
有体验才有感悟,才有评价。
片段部分要把握创作“漫画”的真实意图,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成为漫画的虚拟作者,充分体验,悉心揣摩,进而把握小说作者的匠心所在。
如果只是一般地让学生谈漫画事件对别里科夫的影响,一则单调乏味,二则凌乱琐碎,三则很难即时生成文本的深层意义。
由此来看,课堂的“互动”不仅表现为人与人互动,也包括人与文本的隐性互动,而换位体验就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展现学习主体课堂旺盛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创造出新的认知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