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策略——基于2017年CGTN海外社交媒体的中国报道分析

合集下载

融媒背景下CGTN对外传播策略分析

融媒背景下CGTN对外传播策略分析

声屏世界2021/9实践与创新采编经纬融媒背景下CGTN 对外传播策略分析阴彭义云摘要:中国国际电视台作为我国的对外传播旗舰型媒体,近年来在融合转型的过程中积极开拓进取,承担了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使命,并且在内容创新、融媒体实践、团队建设、品牌推广等方面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独有的传播路径,值得其它媒体学习和借鉴。

文章通过分析CGTN 在融媒体时代的对外传播策略和困境,为其克服现存困境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CGTN 对外传播传播策略在国际舞台上,由于传播话语权长期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媒体一直处于一种十分被动的局面:仅局限于宣传而非沟通,沟通过程并不畅通。

部分西方媒体常年对中国形象进行着刻板扭曲化的报道,或者选择性不闻和“限流”。

加上我国的对外传播主体基本以官方媒体为主,鲜有中国的民间力量在各类社交平台上发声,媒体主持人、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大量使用官方语言,宣传意图十分明显,导致中国主流媒体的国际受众接触率和公信力均较低。

融媒体的发展使得国际传媒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给传统媒体的对外传播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CGTN 的建立2016年12月31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 )正式开播,并且搭建了一个多语种、多平台的融媒体对外传播机构,其中包括英、西、法、阿、俄、纪录国际6个电视频道和3个海外分台(分别建立在北美、非洲、欧洲),1个视频通讯社和1个新媒体集群。

在社交媒体方面,CGTN 建立了庞大的社交媒体矩阵,在全球12大社交媒体平台运营了23个官方账号,入驻了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Instagram 等西方主流社交媒体平台,成为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环节,彰显了主流媒体承担提高媒体公信力,塑造国家形象,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职责和使命。

CGTN 的对外传播策略充分利用社交媒体。

CGTN 在开播之初就以“电视主打,移动优先”为发展战略,采用“电视+互联网”的传播模式,着力引进先进技术,打造移动客户端平台,专注于开发运营多语种国内外社交平台。

如何传播中国国家形象 案例新传

如何传播中国国家形象 案例新传

如何传播中国国家形象案例新传
要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和策略。

以下是一个案例新传的示例:
1.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和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如艺术展
览、音乐会、电影节等,展示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创意艺术。

例如,可以在国际艺术展上展示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或在国际音乐节上邀请中国音乐家演出。

2.旅游推广:利用中国的自然美景、历史名胜和世界遗产,
通过旅游推广的方式展示中国的多样性和魅力。

可以推出吸引人的旅游宣传片、旅游书籍、在线旅游平台等,向全球观众展示中国的风景和文化。

3.新媒体传播: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平台和在线视频等新媒
体工具,积极宣传中国的国家形象。

可以制作有趣的视频和内容,在全球范围内分享中国的创新科技、发展成果和社会进步,以及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故事。

4.外交活动:借助国际会议、大型体育赛事等国际性活动的
契机,展示中国的国家形象。

例如,在国际高峰论坛上向与会者介绍中国的发展理念和政策,或在国际体育赛事中争取举办权,展示中国的场馆和组织能力。

5.教育合作:通过开展学术交流项目、奖学金计划和留学交
流活动,吸引国际学生和学者来到中国学习和研究。

这有助于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与认知,培养更多国际友人和中国
事务的理解者。

除了以上案例,还可以通过外国对华记者之旅、学者访问团等方式,邀请外国媒体和学者来中国进行观察和采访,提供真实准确的中国信息。

总之,通过多种策略和手段来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展现中国的文化魅力、发展成果和国际合作能力,有助于建立积极正面的形象,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

新媒体时代下外交宣传的策略与效果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外交宣传的策略与效果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外交宣传的策略与效果研究新媒体时代下外交宣传的策略与效果研究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外交宣传工作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体手段更好地传播国家形象、推广文化、宣传政策,成为了外交宣传工作者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策略和效果两个方面来探讨新媒体时代下外交宣传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策略1. 多样化的渠道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渠道已经从传统媒体转向了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等多元化的平台。

外交宣传工作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目标受众选择合适的渠道进行传播。

比如,在国外推广中国文化,可以通过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而在国内推广政策,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

在选择渠道时,还需要考虑到受众的特点和习惯,以及平台的特点和规则。

2. 制定针对性的内容在新媒体时代,内容是王道。

外交宣传工作者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内容,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达到宣传目的。

比如,在国外推广中国文化时,可以制作有趣、生动、具有代表性的视频或图片,通过视觉和语言来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而在国内推广政策时,可以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页或小程序,以便于受众了解政策的内容和实施情况。

3. 引入互动机制互动是新媒体时代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

外交宣传工作者需要引入互动机制,与受众进行互动交流,以增加受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比如,在国外推广中国文化时,可以邀请当地人士来中国大使馆参加文化活动,与中国文化亲密接触;而在国内推广政策时,可以开展问卷调查或在线讨论会,听取受众对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二、效果1. 增强国家形象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外交宣传,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国家形象。

比如,在国外推广中国文化时,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中国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色;而在国内推广政策时,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政策的内容和实施情况,增强政策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社交媒体时代旅游者行为研究进展——基于境外文献的梳理

社交媒体时代旅游者行为研究进展——基于境外文献的梳理

社交媒体时代旅游者行为研究进展——基于境外文献的梳理贾衍菊
【期刊名称】《旅游学刊》
【年(卷),期】2017(032)004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正重新塑造着旅游者的行为模式.伴随着现代旅游者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社交媒体来支持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关注旅游者在社交媒体中的行为表现及其影响机制成为境外学者们关注的话题.通过对境外研究文献的系统化梳理和归纳,发现境外关于社交媒体时代旅游者行为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旅游者使用社交媒体的行为研究,社交媒体对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决策行为、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用户生成内容作为数据源在旅游者行为研究中的应用.未来基于社交媒体的旅游者生成内容激励机制研究、旅游虚拟网络社会研究、目的地信息服务效率、数据获取与处理分析方面还有着广泛的研究空间.【总页数】10页(P117-126)
【作者】贾衍菊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
【相关文献】
1.从经典文献看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基于马克思、凯恩斯和马尔库塞著作的文献梳理 [J], 陈勇勤;杨丽丽
2.非惯常环境及其对旅游者行为影响的逻辑梳理 [J], 管婧婧;董雪旺;鲍碧丽
3.中国旅游者行为的文化理论境外研究综述 [J], 李俊菊;卢璎
4.社交媒体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策略——基于2017年CGTN海外社交媒体的中国报道分析 [J], 韦笑;潘攀
5.社交网络中社交机器人行为及其影响研究——基于国外相关文献的综述 [J], 洪杰文;许琳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通过海外社交账号建设提升我国对外传播力——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尼泊尔语部脸书账号为例

如何通过海外社交账号建设提升我国对外传播力——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尼泊尔语部脸书账号为例

第 5 卷 总第 124期 23国际传播收稿日期:2021-1-22作者简介:段楠楠(1980—)女,北京人,主要从事尼泊尔语翻译、播音研究。

海外受众是我们对外传播的对象,受众在哪儿,哪儿就是我们的传播方向。

尼泊尔语部脸书账号(以下简称“尼语脸书”)由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尼泊尔语部开办,脸书、Youtube、Twitter 三大社交平台是尼泊尔语海外受众最主要的三大聚集地,考虑到尼泊尔语部的传播内容主要为文字、图片及视频等,因此尼泊尔语部把脸书作为发展海外社交平台、扩大传播影响力的主阵地。

尼语脸书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用尼泊尔语对外宣传的政府级海外社交账号。

自2005年创建以来,尼语脸书担负着向对象网民介绍中国、加深彼此友谊和了解的重要使命,努力在发布权威消息、宣传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同时,通过经济、文化、科教等各个领域全面阐述中国立场与观点。

然而,建设初期的尼语脸书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发布的内容大多为时政、经济、文化等一些严肃、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消息,这些消息大多都是从尼泊尔语部大广播的新闻编辑而成,且表现形式较为单一,基本以文字和图片为主,这样传统陈旧的宣传方式在互联网以多元化形态高速发展的时代下,已不能满足社交平台受众的需求,彼时的尼语脸书亟待寻找新的发展出路。

2018年,为构建国家级的新闻舆论机构和思想文化阵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组建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台的组建为尼语脸书的发展提供了新时代方案,即站在全球传播的视野高度,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竞争力的新型国际主流社交媒体。

而尼语脸书想要得以发展、拥有更多的受众,必须充分考虑海外受众的信息需求差异、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差异等因素,利用新媒体优势,用更易于受众接受的方式讲好“硬新闻”和“软新闻”。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尼语脸书从以前的几万粉丝发展到如今已拥有近250多万粉丝,其粉丝规模在脸书中以尼泊尔语为传播语言的国际媒体机构中位列前六名,下面笔者从尼语脸书发展建设中得到的几点经验和总结探讨如何有效地提升我国对外传播力。

网易游戏《Sky光·遇》的社交属性及传播策略分析

网易游戏《Sky光·遇》的社交属性及传播策略分析

网易游戏《Sky光遇》的社交属性及传播策略分析
宋子艺
【期刊名称】《时代人物》
【年(卷),期】2022()27
【摘要】手机游戏与社交结合,赋予社交新形式,社交性成为留住游戏用户的重要存在,这种新型传播交互方式,逐渐受到游戏开发商的重视。

新媒体时代,营销策略必不可缺,精准的传播策略能吸引更多高质量玩家,手游盈利的背后主要是玩家“氪金”及一系列联动。

《Sky光·遇》经过两三年的发展,社交属性、传播策略以及盈利模式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此作为案例分析,探究手游的发展模式。

【总页数】3页(P0004-0006)
【作者】宋子艺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社交媒体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策略——基于2017年CGTN海外社交媒体的中国报道分析
2.融合社交网络用户自身属性的信息传播数学建模与舆情演化分析
3.手游《Sky光·遇》的社交属性:渐进式的情感引擎
4.手游《Sky光·遇》的社交属性:渐进式的情感引擎
5.社交类手游中的情感化设计探析--以《Sky光·遇》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GTN平台的传播策略分析——基于CGTNYouTube英文主频道

CGTN平台的传播策略分析——基于CGTNYouTube英文主频道

声屏世界2021/8争鸣与探讨路标与航向CGTN 平台的传播策略分析———基于CGTNYouTube 英文主频道阴曾旭东胡安琪摘要: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凭借较低的门槛、开放的内容和智能算法,视频平台逐渐成为集内容分享、社交沟通、应用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成为重要传播方式。

文章通过对CGTN 在YouTube 平台内容生产进行分析,从CGTN 的议程设置及传播效果等方面分析当前中国外宣旗舰媒体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的探索与成果,并基于此就如何提升视频平台国际传播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CGTN 传播策略国家形象基金项目:本文系“‘一带一路’背景下CGTN 对外传播的路径创新与探索”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202010435017)。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成立于2016年,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下属的新闻国际传播机构,自诞生以来不断地探索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有学者在对同级别外媒YouTube 账号的横向对比中,提出利用短视频做好对外传播,设定适合当前对外传播实情的新闻比例等建议。

在对多语种频道的传播探索中,提出尝试多平台矩阵化传播,与西方本土媒体合作以扩大传播影响力等思路。

本文将对CGTN YouTube 英文主频道在特定时段内容进行分析,对现阶段CGTN 的内容生产策略与发展思路进行讨论。

CGTN 在视频平台的国际传播在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继续深入实施,对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对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兴起,新兴媒体在不断分割传统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一定程度上分化了西方媒体的信息渠道优势,使国际传播的信息流向失衡现象有所改观。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移动设备的普及,社交媒体平台逐渐成为国内外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仅YouTube 平台用户总人数已超过20亿,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全球最大的视频平台,YouTube 在国际传播中具有重要地位。

地方媒体如何做好国际传播——以厦门《海西晨报》海外社交媒体运营为例

地方媒体如何做好国际传播——以厦门《海西晨报》海外社交媒体运营为例

20231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1]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在这些理念指导下,如何在不同文化语境下取得国际传播的积极效果,真实传递中国声音,展现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当前国际传播面临的课题。

传播好中国声音,除了可以依靠国际主流媒体正面突破外,移动互联网时代海外社交平台的联动作用也越来越大。

当前,厦门、苏州、广州、成都等国内一些知名城市纷纷在海外颇受欢迎的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设立官方账号,以英文为主要语言发布各城市经济社会、文化体育、旅游会展等信息,并积极探索发布内容和传播形式的融合,打造这些城市海外推广的“电子名片”。

作为对外传播的重要形式,海外社交媒体展现了不同城市的鲜明特点,让海外受众从亲近中国城市开始,逐步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助于境外用户更好地理解并接受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当代中国。

如何更好地发挥海外社交媒体的作用,以差异化传播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本文就此展开研究。

一、从国家形象的“四维模式”看国际传播的拓展我国国际传播的对象主要分布在海外,其传播效果直接影响着海外受众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

国家形象的概念比较抽象,瑞士学者亚历山大·布曼(Alexan-der Buhmann)将其具体化为“四维模式”,即“功能维度、标准化维度、美学维度和情感维度”。

布曼认为,功能维度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治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劳动力市场和教育体系发展水平、政治体系完善程度、科技和研究水平等五个方面。

标准化维度体现在国家倡导的价值理念上,特别是国家在社会和生态环境方面的责任感。

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困境与对策探究

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困境与对策探究

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境与对策探究宝萍,2(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西安710054%摘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提升对外传播能力、开拓对外传播新局面提供了。

新的载体国家形象的构建,但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国家形化面临着化国家形象延续、化局失衡等困,在主体、众、容、理念等方面均存在短板。

为此,并提出的对策,以提升新媒体时代中国国家形化能。

关键词:新媒体;国家形象;化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21)06-0120-05$国家是一个!它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国家、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成果所给予的总的和认。

国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

”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形 象是一个国家的$3产%。

的国家升国家在国际政的竞争力!对国家发展要战用。

新媒体以计算机、和数字网络为基础!互联网、无网、广播电视网、卫星传输等传播渠道!借助电脑、手机或数字电视等手段完成接收!凭的传播主、互的传播、个的传播等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格局!为我国国家传播营造了全新的传播环境!国家传播随之发生巨。

在互联网、移媒体、数•端设备广为接受的!国家传播来提升传播效能!铸造有利于中国的国际舆论环境!已经成为现阶段的战略任务。

一、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困境媒是指新媒用于逐步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着一种新的认知框和安排!也即媒的达、社格和”⑴。

媒的飞速发展对传统传播格局造成巨大冲击!国家传播:也随之发。

,新媒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主要面临以。

(一)的219中!中国不复的!在近代化的浪潮中!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在西方国家眼中!中国从原的正成了落消极的负&3'。

20中以来!中国走上了的大国发展之路。

随着实力的增长!中国逐渐恢复了国地位!但西方眼中的中国!仍留在旧秩序中。

于观、方、历史认知、风俗习惯的不同!西方传统主流媒体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误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外宣翻译中的'陕西新形象'构建和海外传播模式研究”(2018M14%;陕西省社科界2020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外宣翻译中提升陕西文化海外传播效能的路径研究'(20WY-28%;西安市2020年度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世界城地组织专项)“西安跨策略研究”(cdw74%;西安科技大学2020年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新时校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的培养研究”(GJY-2020-Y9-19)。

我国对外传播的案例

我国对外传播的案例

我国对外传播的案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案例名称: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CGTN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旗下的国际传播机构,成立于2005年,旨在向全球观众提供优质的新闻、文化和娱乐内容。

该机构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向全球观众传递中国声音,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了解。

CGTN在对外传播方面取得了很多显著成果。

首先,该机构制作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既突出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又兼顾了国际社会的关切。

其次,CGTN注重与国际媒体的合作,通过与世界各大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新闻机构的合作,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第三,CGTN充分利用了社交媒体等新兴传播渠道,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与观众互动,增强了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和沟通。

在CGTN的对外传播实践中,一些具体的案例值得一提。

例如,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CGTN制作了一系列关于冰雪运动的报道,通过邀请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来华参加训练和比赛,向全球观众展示了中国冰雪运动的实力和魅力。

此外,CGTN还积极报道了中国在减贫、环保、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成就,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观。

总之,CGTN的成功实践表明,对外传播需要注重内容的质量和多样性,加强与国际媒体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新兴传播渠道,增强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和沟通。

这些经验可以为其他对外传播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除了CGTN之外,我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对外传播案例,如新华社的国际新闻专线、人民日报的英文版等。

这些机构都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对外传播的方式和方法,为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做出了积极贡献。

平台社会背景下我国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策略研究

平台社会背景下我国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策略研究

平台社会背景下我国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策略研究一、绪论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传播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身形象、传播文化价值观念、争取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手段。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平台社会背景下我国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策略研究,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平台社会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各种数字技术手段实现信息传播、交流与合作的社会形态。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不仅受到传统媒体的影响,还受到新媒体、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的影响。

研究如何在平台社会背景下提升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对于我们把握时代特征、适应传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国际传播能力的内涵和特点入手,分析其在平台社会背景下的重要性。

国际传播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传播能力,即一个国家能否迅速、准确地向世界传递信息;二是话语权能力,即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舆论场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三是文化影响力,即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能否被其他国家接受和认同。

这些能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平台社会背景下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现状和挑战,我国在国际传播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外传播渠道不多样化,缺乏有效的多语种传播手段;二是对外传播内容不够丰富,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产品;三是对外传播效果不佳,难以形成持续的国际关注度。

这些挑战限制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本文将提出一系列策略建议,以期为我国在平台社会背景下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提供参考。

这些策略包括: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全面的国际传播战略规划;二是优化传播资源配置,提高对外传播的投入效益;三是创新传播方式,拓展多元化的对外传播渠道;四是丰富传播内容,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五是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我国新闻传媒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六是深化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策略研究——以CGTN北京冬奥会相关报道为例

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策略研究——以CGTN北京冬奥会相关报道为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我国举办的一次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作为全球性的媒介事件,是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一大契机。

当前国际舆论格局依旧存在“西强我弱”的现象,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存在刻板印象,某些西方国家和媒体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相关工作进行“污名化”传播报道。

CGTN (China Global Television Network )即中国国际电视台,下设6个电视频道、3个海外分台以及视频通讯社、移动新闻网、客户端以及社交媒体平台账户等新媒体传播矩阵。

作为我国国际传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CGTN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的对外宣传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聚焦CGTN 关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报道、节目等,探究CGTN 是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讲好中国冬奥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构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

一、讲好北京冬奥故事,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国家形象分为国内形象和国际形象,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一国的综合国力是影响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但作为可被塑造的一国国家形象往往不等同于现实情况。

[1]当前的国际舆论格局依旧存在“西强我弱”的现象,中国的国家形象很大程度上依旧被“他塑”而非“自塑”。

奥运会作为全球性的体育赛事,是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相互碰撞交流的重要空间,每一届奥运会都是传递国家声音、展现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

随着媒体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对外传播格局呈现出诸多新特点,如主体多元化、客体细分化等,原先以宏观叙事为主的传播策略开始重视微观视角,对外传播的内容中增添文化符号,开展中国式叙事实践。

[2]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对当前国际传播工作的新○毛明星——以CGTN 北京冬奥会相关报道为例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策略研究【摘要】2022年北京冬奥会作为全球性的媒介事件,对于展现我国国家形象、争夺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新媒体语境下对外传播的精准化转型——谈《中国新闻周刊》英文版舆情APP建设

新媒体语境下对外传播的精准化转型——谈《中国新闻周刊》英文版舆情APP建设

572019.03对外传播新媒体INTERNA TIONAL COMMUNICA TIONS新媒体语境下对外传播的精准化转型——谈《中国新闻周刊》英文版舆情APP建设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应用程序(APP)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是人类感知能力的扩展或延伸”,而手机凭借其高度的便捷性和兼容性,成功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真正实现了用户和媒体在时空中的无缝衔接和自由切换。

新媒体时代国际舆论的复杂变化给外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外传播需要不断从粗放型的传播方式向精准传播的方向转型。

《中国新闻周刊》英文版APP (NewsChina )自2016年5月运行以来,聚焦中国舆情,倡导精准传播,受众定位西方国家的中产阶层和社会精英,他们对中国有一定兴趣,而又十分渴望加深了解。

该APP 强调“中国内容、精英声音、东方视角、国际表达”,通过专家学者对中国当下社会热点以及舆情做专业梳理和点评,把一个复杂、多元而真实的中国呈现给西方受众。

该APP 如今在我国外宣新媒体矩阵中独树一帜,是我国对外传播精准化转型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一、掌上传媒 舆论斗争主阵地世界各国民众尤其是年轻群体接受媒体的习惯近年来发生了显著变化。

以美国为例,皮尤研究中心2018年6月发布的《数字新闻事实简报》(Digital News Fact Sheet)显示,93%的美国成年人从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

该中心2017年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超过85%的美国成年人从手机渠道浏览资讯,而这一比例在2013年为54%。

①牛津大学路透新闻研究院发布的《2018数字新闻报告》(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18)指出,以美国为例,社交媒体上每月新闻浏览量从2013年的27%,到2017年抵达51%的峰值,2018年则下滑至45%。

虽然美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通过社交媒体浏览新闻的人数出现下降,但是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的整体用户比例依旧庞大。

中国城市形象在海外社交媒体传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市形象在海外社交媒体传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市形象在海外社交媒体传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作者:吕迎蔚来源:《新闻论坛》2023年第04期【内容提要】海外社交媒体既是中国城市形象传播的国际舞台和历史机遇,也是摆在各城市面前的一块“硬骨头”。

本文以宁波市政府在Facebook上的账号@Insight Ningbo为研究对象,对其2022年的传播内容进行数据分析和内容分析,总结传播现状,发现潜在问题,探讨如何优化和改进传播策略,以期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城市形象海外社交媒体宁波 Facebook一、中国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与海外社交媒体在现代人的感知中,城市作为文化在地理空间上的载体,与媒体密不可分。

“现代社会生活的空间体验经由建筑结构与都市领地、社会实践和媒体反馈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构造过程而形塑”,形成“媒体城市”[1],从而促成其形象的传播,其范围可大至世界。

城市的国际知名度是其综合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个国家的城市群体的影响力,是衡量国家的非权力性影响力,也即软实力的重要指标。

[2]在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讲话精神指引下,以京沪领头,越来越多中国城市成为国际传播的积极践行者,纷纷主动创建账号,发布信息,力求彰显城市价值,打造良好的海外形象;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也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推出了《中国城市海外传播影响力分析报告》、《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指数报告》等多个榜单,为城市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参考。

在以上榜单中,以“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为名片的宁波市近年来有不错的表现。

《2020中国百强城市海外传播影响力指数报告》(人民日报海外网数据研究中心发布)中,宁波在第二梯队;《2021中国城市海外网络传播力建设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中国日报网、光明网联合发布)中,宁波位列全国第20名;《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分析报告(2022)》(参考消息报社、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联合发布)中,宁波位列“四星”梯队,并荣获“文化旅游美誉度领军城市”。

对外传播视域下我国英文媒体发展策略研究——以《中国日报》为例

对外传播视域下我国英文媒体发展策略研究——以《中国日报》为例

202010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在国家形象建构中,对外传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李普曼曾经指出:“受众所接触到的,实际上是大众传播媒介对信息或客观事件进行挑选、加工、重新结构化之后向受众呈现的环境。

”对于外国受众而言,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源自媒体提供的信息,他们会把媒介信息中的“拟态中国”理解为真正的中国。

因此在现阶段,《中国日报》作为国外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如何突破现有传播策略,发挥媒体得天独厚的公信资源,对中国对外传播的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日报》的定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越来越广泛且深入地参与到各项国际事务中,对外传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

在进行新闻传播时,媒体是展现国家发展、塑造国家形象、加深世界对中国理解与信任的重要方式。

如今,英文报纸是外国受众了解中国信息的主要媒介;同时,英文报纸的传播方式也影响着国外受众对中国的印象与感知。

《中国日报》(China Daily)是隶属于国家的英文报刊,创刊于1981年,全球用户累计超过9000万,全球期均发行90万份,其中海外60万份。

始终秉持“内容为王”的理念,说明中国、点评世界,不断加快海外发展步伐。

目前,《中国日报》通过设立刊印点和新闻采集点已经建立起覆盖全球各大洲的传播体系,并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以中国日报网为核心,辐射客户端、手机报等新媒体形式的全媒体传播矩阵。

同时根据近年来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日报》在对外传播方面有着较大的影响力,阅读数与认可程度较高,是承担对外宣传的主流媒体中较有代表性和研究价值媒体之一,《中国日报》已然成为国家对外宣传的重要阵地。

面对国内外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国日报》在坚守自己定位与新闻价值标准的同时,牢牢把握受众的需求与接收规律,创新内容和表达方式,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面对国外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国日报》表现了理性客观以及对不同的声音有辨别力和包容力,展现了坚持民主、重视人权、安定有序、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新媒体时代的外交新闻传播策略

新媒体时代的外交新闻传播策略

新媒体时代的外交新闻传播策略随着新媒体的持续发展,外交新闻传播策略也面临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外交官和国际组织必须不断调整传播策略,以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期待。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外交新闻传播策略,并提供几个实用的建议。

一、多渠道传播新媒体时代让外交新闻传播有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

外交官可以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如Twitter、Facebook和Instagram等,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信息。

此外,他们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直播等传统媒体渠道传递消息。

多渠道传播可以确保信息覆盖面更广,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二、加强形象塑造外交新闻传播策略的核心之一是塑造良好的形象。

在新媒体时代,外交官需要善于运用各种工具和平台,积极宣传和展示自己的国家形象。

可以通过发布高质量且有价值的内容,加强国家形象在外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此外,外交官还可以通过与当地媒体合作,参与公共活动以及交流互动等方式,增进国家形象的亲和力和可信度。

三、开展公共外交新媒体时代的外交新闻传播策略要注重开展公共外交活动。

通过与媒体、学术界、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等各方面的合作,外交官能够更充分地传达信息和解释政府政策。

这种公共外交的方式可以加深外界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和认同度,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友好关系。

同时,开展公共外交还能够让外交官更好地了解受众需求,及时调整和改进传播策略。

四、加强网络安全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安全成为外交新闻传播策略的重要一环。

外交官和国际组织需要注意防范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的风险。

他们应该加强对社交媒体账号和官方网站的安全控制,定期更新防护软件,并与网络安全专家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应对潜在的网络威胁。

五、重视内容创新外交新闻传播策略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内容创新。

在新媒体时代,吸引人们的关注和传播信息的关键是提供独特、有趣和有价值的内容。

外交官和国际组织应该加强对新闻报道、视频、图片和博客等多种形式的创作,以吸引更多的受众。

社交媒体时代下中国国家新形象的塑造

社交媒体时代下中国国家新形象的塑造

社交媒体时代下中国国家新形象的塑造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渠道。

在社交媒体时代下,中国国家需要塑造新的形象来适应这一新的媒体环境。

本文将从国家形象的重要性、社交媒体对国家形象的影响以及中国国家在社交媒体时代下塑造新形象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国家形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

国家形象不仅影响着国内外人们对国家的认知和评价,也直接影响到外商的投资和游客的来访。

在社交媒体时代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更加重要。

社交媒体的特点是信息传播迅速、触达范围广泛,因此国家形象在社交媒体上的展示效果直接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用户对中国国家的看法。

社交媒体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深远的影响。

社交媒体的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多样,使得国家形象的传播更加立体化和多样化。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中国可以更直接地向全球传播自己的文化、历史和发展成就,展示中国的多元化和开放的一面。

社交媒体上的用户互动也为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新的途径,国家可以通过与用户的互动来获取更多反馈和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形象,树立积极向上的形象。

在社交媒体上,中国可以提倡正面的形象宣传和积极的国际形象营销。

通过制作有趣、亲切、积极正能量的内容,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和喜爱。

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进行交流与合作,展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可和支持。

社交媒体时代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

中国需要积极运用社交媒体平台,展示自己的文化、历史和发展成就,树立积极向上的形象。

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性话题和活动,提倡正面形象宣传,中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树立新的国家形象,提高在世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海外社交媒体中个体影像叙事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以YouTube视频博主为例

海外社交媒体中个体影像叙事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以YouTube视频博主为例

一、问题的提出社交媒体逐渐成为国家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即时性、低门槛和互动性的特征使民间个人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以海外社交媒体平台YouTube中粉丝量最高的十位博主的视频为例,以叙事学理论为框架探讨中国个人博主的影像叙事如何建构国家形象,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个人展示日常生活的视频如何对国家形象产生影响。

本文研究的问题为:一是中国个人博主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日常呈现构建了什么样的国家形象;二是海外社交媒体中个体影像叙事如何建构国家形象。

探讨上述问题不仅有利于我们认识个体在国家形象建构过程中的现状,扩展国家形象建构研究的理论视野,而且对探寻提升国家形象的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框架(一)个体叙事、影像叙事与国家形象建构伴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国际传播的行为主体发生了变化,实现了由民族—国家为主体框架的宏大叙事向国际组织、跨国企业更小的社会单元叙事的转变,并在传播技术的推动下,走向更微观的对象———社会普通个体。

[1]新时代中国对外影像叙事的类型与形态也由单一走向多元,中国的真实面貌由众多普通百姓生活的社会断面组合而成,并强有力地向海外传递出去。

[2]除了掌握稀缺信息资源和媒介资源的政府和媒体外,国家形象塑造过程中还存在第三方传播主体,即公众。

公众有时也被称为“个体”“民间力量”“民间传播者”等,它们代表的是与制度化的新闻媒体和政府组织相对应的非制度化的个人和组织,是一种非传统、非常规、非主流的公共外交力量。

个体叙事是与集体叙事或相对应的一种叙事与思维方式,它是从个体的视角讲述个体经验和私人生活,常以事件见证者或亲历者视角,记录、描述和评述事件的一种叙事方式。

个体叙事是叙事学中极为重要但被忽视的一个部分,这是因为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介资源掌握在机构和少数人手中,个体进行表达和叙事的范围有限,只能依靠面对面进行口头叙事。

随着传播媒介的充裕,个体有机会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公开表达个体经验,从而成为书写历史的重要参与者。

韩国媒体中体育明星形象的报道特征——基于金妍儿的新闻报道分析

韩国媒体中体育明星形象的报道特征——基于金妍儿的新闻报道分析

韩国媒体中体育明星形象的报道特征——基于金妍儿的新闻
报道分析
郑智妍
【期刊名称】《体育科研》
【年(卷),期】2016(037)003
【摘要】通过韩国主流综合性日报《东亚日报》对著名体育明星金妍儿的新闻报道分析,探讨韩国媒体中体育明星的报道特性.研究从体育赛事新闻报道中如何描写作为选手的金妍儿,及作为明星的金妍儿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体育赛事新闻重视金妍儿的比赛水平,强调成绩至上,并试图促进金妍儿的英雄化现象.第二,体育明星新闻重视金妍儿的商业价值,并体现出提高商品价值、追求企业利润等商业主义特性.
【总页数】6页(P85-90)
【作者】郑智妍
【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传播与外语学院,上海2004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05
【相关文献】
1.韩国媒体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分析及其相关对策——以韩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广州亚运会报道为例 [J], 魏丽娇;
2.网络主流媒体对屌丝形象报道分析——以人民网对屌丝的新闻报道为例 [J], 朱

3.社交媒体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策略——基于2017年CGTN海外社交媒体的中国报道分析 [J], 韦笑;潘攀
4.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形象建构研究:基于近五年大众媒体新闻报道分析 [J], 尹琳;王燕森
5.广东形象建构中的媒介报道框架及舆论引导策略
——基于6家市场媒体对新冠肺炎的报道分析 [J], 王雪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CGTN在Facebook平台上的涉华报道主题分类
1.去政治化:减少“硬传播”。

从样本内容主题选取角度看,CGTN在Facebook上的报道内容有明显的“去政治化”倾向。

在所选取的构造周中,与“政治”主题相关的贴文仅有5条,与“外交”主题相关的贴文仅有6条。

在少量的政治新闻报道中,国内重要政治事件(如两会、党代会)为主要内容。

其中,一部关于党代会的四集动画视频,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过往历史和党代会机制,具有一定的科普性和创新性。

但总体来看,CGTN在Facebook上呈现的政治新闻数量较少,缺乏明显特色。

这可能是考虑到中外意识形态的差异,刻意减少“硬传播”以规避敏感话题,确保用户对CGTN传播内容的接受度。

由于CGTN淡化“硬新闻”的存在感,其整体互动数据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