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部大开发中少数民族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合集下载

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位: 云南和贵 州的烤烟产量 占全 国的 4 . % 位居全 国前两位 。 59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西 部 大 开 发 以来 , 党 中 央 、 务 院 的 亲 切 关 怀 和 坚 强 领 广 西 、 贵 州 和 宁 夏 已成 为 我 国氧 化 铝 和 电解 铝 的 重 要 生 产 基 在 国 导 下 , 国 人 民的 大 力 支 持 下 , 族 地 区 各 族 干 部 群 众艰 苦 奋 地 。旅游业 已逐步成为 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 。 全 民 斗 、 拓 创 新 , 项 事 业 取 得 了显 著 成 绩 。西 部 大 开发 的十 年 , 开 各 是 民 族 地 区经 济 发 展 最 快 , 民群 众 受 惠最 多 , 乡 面 貌 变 化 人 城 最 大 的 时期 。 ( 综 合 经 济 实 力大 大提 高 一) ( 生 产 生 活条 件 明 显 改善 , 四) 农牧 民收 入持 续 增 加
省) 生产总值 由 19 的 7 4 9 9年 7 3亿元 增加 到 2 0 的 3 6 6 元 , 均 增 长 8 5 。到 2 0 0 8年 0 2 年 .% 08年 , 村 贫 困人 口减 少 20 农 5 0多 万
亿元 , 按可 比价 格 计 算增 长 了 1 8倍 , 均 增 长 1 .% . 年 19 。人 均 地 人 。 区生产总 值由 19 9 9年 的 4 9 2 3元 提 高 到 2 0 0 8年 的 10 7元 。 65 ( 公 共服 务 能 力逐 步增 强 , 盖 面 不 断扩 大 五) 覆 随 着 中 央 财 政 转 移 支 付 力 度 不 断 加 大 和 自身 财 力 逐 步 增
通过实施乡村公路“ 畅通工程 ” 通达 工程 ”农村安全饮 与“ 、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ຫໍສະໝຸດ 1 ・ 9 维普资讯
新疆社 会科 学
20 0 2年 第 2期
和解决这个 问题 ,要研究。可以设想 ,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 , 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
这个 问题 。④ 可 以说 ,x , 同志 关 于 “ ” H 平 两个 大 局 ” 的指 导思 想 和毛 泽 东 同 志正 确 解决 沿海 地
起来并继续发挥优势 , 这是一个大局,内她要顾全这个大局。发展到一定时候沿海多做一些贡献
支持 内地发 展 ,这 也是大 局 ,沿海 也要服 从这个 大 局 。从 “ 五”开 始 ,要更加 重 视支持 内地 的 九

段时期内 , 少数民族地区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这
已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也引起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关注和焦虑。我国是一 个统一的多 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千方百计地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 中国各民族共 同发 走
展 、共 同繁 荣之 路 ,是我们 党在 新时期 民族工 作 的基本 方针 。这不 仅是维 护祖 国统 一 、巩 固民族
际出发 ,不断开 拓 进取 ,加 快发 展 自己 ,只有 这 样 ,才能走 出一 条具有 中国特色 的促 进少 数 民族 地 区社会 进步 、民族 团结 、经济 繁荣 的新路 子 。


加 快少数 民族地 区经济发展 ,走 中国各 民族共 同繁荣之路
由于 自 然的、历史的和现实 的多重原因,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在
区和内陆地区发展 的论述是一脉相 承的,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毛泽东思想发展和创新的重要 内 容 ,也是新时期促进我 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政策建议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政策建议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政策建议摘要: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在中央的各项优惠及扶持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其他地区更是有了长足的现代化发展。

30多年前全国“一刀切”的开放式发展结果是少数民地区由于自身基础薄弱、国家投入严重不足下与中国其他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个差距与和谐发展是不相容的,是个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归纳了几点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地政策建议,旨在为少数民族地区也尽可能更多地享受改革的成果。

少数民族地区是指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个自治区和云南、青海、贵州三个少数民族人口比重较高的省份,民族地区的总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以上。

然而,60多年的经济建设,尤其30多年改革开放后,冷静观察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仍然是我国经济的洼地,其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远低于其他地区,甚至是处于贫困状态,长时间持续不仅不能实现全国各区域均衡发展达到和谐社会目的,也是对加入wto时承诺要加大落后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违背,慢慢会加剧民族矛盾,严重时会产生社会动荡,少数民族大多在中国的边疆,势必对中国的安全造成影响。

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通过加大投入、审视目前的民族政策,制定更符合少数民族利益的民族政策,不仅制定更要实践这些能保护少数民族切身利益的好的政策。

所以,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最大迫切需求就是本地区能得到发展,收入水平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提高消费能力,有一定资本积累前提下实现更好的生产与生活。

各民族繁荣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

一、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竞争机制使少数民族处于社会边缘化地位我国运用市场经济体制所取得的成就不用赘述。

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的生产力水平应是相对发达、经济基础相对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进行了全方位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近20年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已证实了它在中国土壤所发挥的魅力,尤其体现在东部沿海地区。

中国西部大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与经验

中国西部大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与经验

中国西部大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与经验随着中国快速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西部地区的发展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中国的西部,人口数量庞大、自然条件复杂、经济基础薄弱,这些因素都成为了西部发展的瓶颈。

然而,中国始终不断地探索适合西部发展的道路,发起了西部大开发项目。

本文将从实践与经验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以及它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策。

一、实践在中国的历史上,西部地区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地位。

这主要是因为自然条件复杂且人口基数庞大。

近年来,中国政府鉴于西部地区的落后状态,开始制定一系列的开发政策。

针对性地制定更多的支持政策,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不断推进西部地区的发展。

在2016年,中国国务院还制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该战略旨在全面加强西部地区的基础建设、资源利用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提升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增强其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

从西部大开发的实践中可以看出,这个策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充分证明了西部大开发这个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经验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断受到关注。

在西部大开发的实践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而且还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1、产业布局以乌鲁木齐市主办的中国亚欧博览会为例,该博览会是继博鳌亚洲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我国的第三个大型国际博览会,旨在促进中国与亚欧各国在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在博览会的框架下,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的产业发展呈现出较大的潜力。

这是因为在西部地区,现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制造业等高端产业的发展较为逐步丰富,这样的核心产业能够带动地区周边产业的快速发展。

2、基础设施建设优秀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谋求长期发展的支撑和保障。

例如在重庆,一直以来都在加强交通网络建设,打破了自然障碍,建设了大量的交通枢纽和干线,真正能够让城市产业的全链条运转起来。

同时,不断完善住宅、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了重庆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水平。

广西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广西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广西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改革开放之风吹遍中国的每个角落,当广西努力成为了西部大开发的省份之一,广西经济注定要面临来自不同方面的机遇和挑战,一场经济大变动随之走来。

即使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作为一个泱泱大国,中国在保稳定的基础上,仍能稳步向前,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广西而言,更是了不起的进步。

在这几年里,广西的经济得到了质与量的突越。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有关政府的指导下,中国东盟博览会和泛北部湾经济区为这一突越提供了可能。

因为作为广西两个重要的对外窗口,广西的经济必定如受到了阳光的照射,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能量,在西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

有人也曾经质疑过,这两个窗口带来的是机遇大过挑战还是挑战大过机遇,其实无论是哪一个,机遇和挑战都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相互存在的。

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来说,无疑他为广西提供了一个对外沟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使广西的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广西带来了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很多企业驻扎广西,愿意借助着个平台来大力发展,新型的经济结构在经济的发展下也逐步建立起来,推动着新的能源的到来。

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将是广西的科技和人才进入一个跨国的时代的一个基石,科技和人才同时又不断带动经济,这都将是源源不断的机遇。

然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潜力目前并没有最大能力的开发,只是一个起步阶段。

在这个起步阶段,我们会面临很多没遇见的问题,很多的政策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的调整,比如法律,对外贸易的税收,经济区的开发等,都将要在发展的同时一一的得到解决和落实。

并且很多的工作还要进一步的拓展和探讨,相对而言,国家层面带动的多,地方层面积极谋划推动的要少,国家给与的多,地方争取的少,具备的优势多,谋划的机遇少,包括两廊一圈这样的区域合作,也是首先从国家层面推出,而不是地方。

从国家提出构建西南出海大通道以来,广西积极响应,将北部湾作为了西部大开发唯一沿海区域,加大了对北部湾的建设,充分运用丰富的土地,淡水,海洋等能源,将北部湾建设成了一个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学习交流基地,带动支撑着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的国际区域合作区。

西藏在西部大开发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西藏在西部大开发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持 续 发 展
西藏 全 区总 土地 面 积 1 0多万 平 方公 里 , 2 占全 国总 土地 面 积 l8 仅 次 于 新 疆 维 吾 尔 自治 区 , /, 居 全 国第 二 。西 藏 幅员 辽 阔 、 产 多样 、 物 资源 丰 富 , 足 我 国经济 持 续发 展 的重 要 的资 源 上 的保 障 。同时 , 西 藏特 殊 的地 理 位 置 和 自然 环 境 决 定 了西 藏 的 生 态 环 境 是 亚 洲 乃 至 整 个 地 球 生 态 环 境 体 系 的 重 要 组 成部 分 。西 藏 有 不少 自然 资 源 是 与 其 他 国 家 或 与我 国东 中部 地 区 共有 或 其 资 源 的 开 发 对 其 他 地 区的社 会 、 济 、 经 生态 等会 产 生 明显 的影 响 , 如西 藏 是 雅鲁 藏 布 江( 游 称 布 拉 马 普 特 拉 河 1 印 度 河 、 下 、 恒河 、 湄公河 、 洛 瓦底 江 等 亚 洲 国 际性 河 流 的 发 伊 源 地 , 国 的 长 江 、 江 、 沧 江 等 大 江 大 河 亦 发 源 我 怒 澜 于此 。西 藏在 上游 的水 资 源 开 发必 将 显 著影 响 下 游 地 区的社 会 经 济 发 展 。 当 前 , 藏 的 水 资源 、 西 能 源、 矿产 、 动植 物 、 游 景 观 等 自然 、 文 资 源 的 开 旅 人


家 统一 的 迫切 需要
西 藏 地处 祖 国 西南边 疆 , 东西 长约 1 0 9 0公 里 , 南 北宽 约 1 0 0 0公 里 , 面积 1 2 3万 平方 公 里 , 界 2. 南 喜 马拉 雅 山脉 与 尼 泊 尔 、 金 、 丹 、 锡 不 印度 、 甸 等 缅 国接壤 , 临 克 什 米 尔 地 区 , 境 线 达 3 4 西 国 8 2公 里 , 占全 国的 l . 5 。由于 西藏 雄 据 “ 界 屋 脊 ” 俯 68% 世 , 视整个 南 亚 次 大 陆 , 全 球 来 看 战 略地 位 十 分 重 从 要 。改革 开放 以来 , 国与周 边 国家 的关 系得 到 了 我 很 大的改 善 , 仍然 存 在 着许 多 不稳定 的因素 。历 但 史 上 遗 留 下 来 的 中 印 两 国 边 境 争 端 仍 然 是 国 际 上 敏感 的地 缘 争端 问题 , 国际反 华势 力把 西 藏 的 民族 宗教 问题 国际化 , 图达 到分 离 西藏 的 目的 。地缘 企 争 端 和 民 族 宗 教 问 题 相 互 交 织 , 可 能 成 为 威 胁 我 有 国 国 家 安 全 的 最 大 隐 患 。 为 了 维 护 国 家 的 安 全 和 祖 国的统 一 , 快 西 藏 的 经 济 发 展 . 我 们 西 部 大 加 是 开发 的一 个重 要 任 务 。 因 为西 藏 经 济 的长 期 落 后 不利 于我 国西 一 。 ( ) 二 西藏 经 济 的发 展 是 实 现 西 南 边 疆 民族 团 结、 社会 稳定 的重要 保 证 西藏 是 以藏 民族 为 主体 的 民族 聚集 区 , 最新 据 的第 五 次 全 国人 口普 查 数 据 , 藏 全 区 总 人 口 为 西 2 16 6 .3万 人 。 比第 四次 人 口普 查 时 的人 口增 加 了 4 .3万 人 。 在 总 人 口 中 , 族 人 口 为 2 1 1 2O 藏 4 . 1万 人 , 9 . % . 族 人 口 为 l . 3万 人 , 5 9 , 占 22 汉 55 占 .% 其 他各 少数 民 族 人 口 为 4 9 . 9万 人 , 1 9 。 西 占 .% 藏是 我 国 经 济 欠 发 达 的 少 数 民族 地 区 , 全 国 相 与 比 , 处 于 自然 经 济 占 主 体 地 位 的 相 对 落 后 状 态 ; 仍 与 我 国东 部 地 区 相 比 , 展 差 距 较 大 。 1 9 发 9 9年 , 西 藏 国内 生产 总 值 为 1 5 6 0 . 1亿 元 , 全 国居 3 在 l位 。 人 均 国 内生产 总 值 4 6 2 2元 , 于 全 国 平 均 水 平 , 低 在 全 国据 2 6他 。 东 部 的 浙 江 、 东 两 省 人 均 国 内 生 广

对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思考

对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思考
少 数 民族 地 区 的经 济 长期 落 后是 民族 摩擦 、 民族 矛盾 滋 生 的重要 原 因 , 是 消除 历史 也
上 遗 留下 来 的各 民族 事 实 上不 平 等 的 主要 障碍 , 是 困扰 中国 经济 社 会 持 续发 展 的 重大 更
问题 。 因此 , 力 发展 少 数 民族 地 区经 济 , 进 各 民族 地 区经 济 的协 调发 展 , 大 促 已经成 为 中 国

2 — 6
维普资讯
式 发展 。按 照这 一 思路 , 当前 和今 后 一 段 时期 , 我们 要 集 中力 量抓 好 以 快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加 强少 数 民族 地 区的基 础 设 施建 设 应 把 国 家对 少 数 民族 地 区的 支持 同 发挥 市 场机 制
关 键 词 : 数 民族 经 济 ; 部 开 发 ; 跃 式 发 展 少 西 跨
中图分类号 :178 F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6 6 X 20 ) 2 0 6 4 1 0 —3 5 ( 0 2 0 —0 2 —0
中国有 5 5个少 数 民族 , 建立 了 1 5个 民族 自治地 方 , 中 自治 区 5个 , 5 其 自治 州 3 O个 、 自治 县 ( ) 2 旗 1 0个 , 计 面 积达 6 6 9 合 4 . 5万 平 方公 里 , 占全 国面 积 的 6 . %。 43 历史 上 的少 数 民族 , 在经 济 方 面多 滞后 或 者 大大 滞后 于 汉族 。在解 放初 , 的少 数 民 有 族 还 处 于农奴 制 、 隶 制 , 至 原 始社 会 末 期 。 1 4 奴 甚 9 9年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成 立后 , 极关 心 积 和扶 持少 数 民族 发 展 , 并提 出赶上 和 接 近汉 族 水平 的战 略任 务 。 O年来 , 数 民族 地 区 的 5 少 经济 有 了较 大 的进 步 , 是 , 但 总体 上 看 , 多数 少 数 民族地 区的生 产 力水平 仍然 很 低 , 大 经济 效 益 较差 , 困面较 大 。 贫 少 数 民族 地 区的经 济 之所 以落后 , 有其 独 特 的历 史原 因和特 定 的条 件 。首 先 , 基础 设 施 不 完善 。有些 民族地 区在最 基 本 的路 、 、 、 讯 等方 面 都未 完 成投 入 , 是制 约 民族 水 电 通 这

西部大开发中少数民族地区的自主发展

西部大开发中少数民族地区的自主发展
据 , 因是 事物变化 的条件 , 因须通过 内因起作 外 外
在动力 , 是促进民族发展繁荣 的根本和基础 , 国家的
扶持和发达地 区的帮助只是增强其外源性变迁 的力
度, 但发展只有在社会 内部 的发展潜力被广 泛有效
[ 作者简介 ] 何花 , 四川 大学政治学 院博士研究 生。

9 ・ 7
2 1 年 7月 01
内 蒙 古 民 族 大 学 学 报 ( 会科 学版 ) 社
oma InrMo gl Unvrt o Nao at s(  ̄a Si cs ul n e n o a ie i r t nli s l c ne i s yf i ie e
J l. 0 1 uy 2 1
治制度要求 , 遵循 国家统一原则 , 依托地 区资源优 势 , 分 发挥 其 积极性 、 充 主动性 、 造性 , 国家 的工 创 对
月,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召开 了西 部大开 发工作 会议 , 又 提 出了“ 以增强 自我 发展 能力 为主线 , 以改善 民生 为 核心 , 以科 技 进 步 和人 才 开 发 为支 撑 ”1的未 来 1 [ ] 0
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 发达地区的援助等 , 不仅这些 优惠和帮扶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 而且 这些地 区还 会丧 失掉发 展 的大好 机会 。 少数 民族 地 区 的 自主 发展 是 对 我 国 独立 自主 、 自力 更生思 想 的继 承与发 展 。独立 自主 、 自力更 生 , 是我 国革 命 和 建 设 极 为 宝 贵 的经 验 总 结 和 理 论 提 升, 是立国强国之本。对国家是如此 , 对地区发展和 民族发展也是 这样 。少数 民族地 区, 虽然在一定时
V0. 7No 4 13 .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发表时间:2017-09-08T16:01:13.170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8月上作者:高艳辉[导读] 资源的配置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因此,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中的“得”与“失”,才能更好的解决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找到合理利用资源的开发之路。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高艳辉 100081)摘要:区域经济开发本身就伴随着区域资源有效配置的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漫长的经济开发过程中,资源的配置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因此,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中的“得”与“失”,才能更好的解决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找到合理利用资源的开发之路。

关键词: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一、相关概念(一)经济开发经济开发,是指资源由潜在的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并通过有效配置进入市场的过程。

[ 王文长,1999年,《开发经济学》](二)区域经济开发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二、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的“得”(一)充分发挥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

随着经济增长,人口持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开发对资源的需求使少数民族地区充分发挥了它的资源优势。

首先,经济开发使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自然资源充分开发,满足了其生存发展的需要。

人类要生存,经济要发展,就必须从自然界获取相应的物质资料,进而进行加工生产来满足人类更多的需求。

自然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就扮演了所需资料的初次提供者的角色。

其次,经济开发自然资源合理配置到区域与区域之间内部产业。

根据比较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区域或各地区都应该利用自身相对丰裕的资源享赋进行生产加工,并与其他区域或地区开展贸易。

【原创】“一带一路”对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原创】“一带一路”对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一带一路”对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摘要]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的迅速推进,许多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充分抓住这一机遇,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可以促进沿线国家生产力的基本结构的提高,促进文化的密切交流,也改善了基础设施。

本文结合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对“一带一路”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供有关人员进行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机遇与挑战引言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外部通路,对欧洲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这些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一带一路对中西部地区的重要性“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从地理位置上看,一带一路沿线包括中亚、东盟、南亚、中东欧、西亚、北非等65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近45亿,占全世界总人口的60%以上,经济总量约为21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9%。

一带一路覆盖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大多数省份。

中西部地区在中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既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棉花产区,也是主要的能源和矿产基地。

但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东部沿海发达,中西部欠发达的不均衡状态。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中西部地区开发开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能够为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时还可以促进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加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联系。

因此,中西部地区应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大产品输出,扩大对外投资,加强与同边国家的经济合作,逐步完成西部地区的经济转型,进而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共同目标。

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就是 练好“ 内功 ” 西 部 各 省 区 市 的 地 方 。
政 府 , 应 切 实做 好 “ 大 放 小 ” 作 . 则 抓 工 鼓
略, 既带 来 了前所 未有的发 展机 遇 , 带 也
来 了 巨大 的 风 险 和 挑 战 。 就 发 展 的 机 遇
而 言 , 要 表 现 为 两 个 方 面 : 是 为 西 部 主 一 地 区吸 引 更 多的 外 资 和 先 进 技 术 提 供 了 有利的 务件 ; 是为 西 部 地 区参 与 国 际 二 市场 竞 争 开 辟 了更 加 广 阔 的 空 间 理 由 有二 , 其一 , 济全球 化加 速发展 的主要 经 原 因之 一 , 是 国 际 资 本 的 跨 地 域 的 大 就 规模 自由 流动 。加 入 WTO 后 , 国 家 在 政 策的 积 极 引 导 下 , 国 资 本 将 更 加 关 外 注 市 场 潜 力 巨 大 、 动 力 和 土 地 成 本 低 劳 廉、 自然 资 源 富 集 的 西 部 地 区 , 就 为 西 这 部地 区吸引更 多的外资和 先进技 术提 供 了有 利 的 客 观 冬 件 。 其 二 , 入 WTO 加
战 。 西 部 企 业 , 实施 西 部 大 开 发 战 略 、 是 族 的 生存 发 展 。
3 教 育 文 化 落 后 , 技 水 平 低 。 从 、 科 全 国第四 次人 口普 查 的 有 关数 字 来看 , 西部地 区大学和 中专毕业 生人数 占全 国
的 比 重 分 别 为 l 、 % 和 2 . % , 为 东 78 12 约 部 地 区 的 l 3和 l 2 西部 地 区的 专 业 技 / /: 术 人 员人 数 占 全 国 的 比 重 为 l . % , 5 8 约 为 东部 地 区 的 l3 西 部 地 区 的 从 业 人 /;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尤其是贫困山区和边远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发展相对滞后,但这里却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和潜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探讨应对这些挑战的方案。

机遇1. 资源禀赋优势中国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例如,西藏、新疆等地拥有丰富的矿藏、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青海、甘肃等地则以其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而著名。

此外,中国西部地区还拥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和移民人口,这些人口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

2.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以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部大开发”战略。

该战略旨在加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统一市场,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3. 区位优势西部地区紧邻中亚、南亚等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地位。

作为中国对外贸易和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地区拥有经济、文化及流动人口和信息的自由流动。

通过建立市场经济和政策制度创新,西部地区可以加强自身的区域性发展,并向外拓展。

挑战1. 地理条件限制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相对恶劣,存在大量的山区、戈壁、草原等。

这些地形地貌对于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限制,也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和运营成本。

随着全球变暖和环境破坏的加剧,西部地区还必须面临自然灾害等风险。

2. 人口基础单薄西部地区的人口相对少,这意味着当地的劳动力流动性较低,企业缺乏足够的人才流动,也难以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当地。

在缺乏经验、人才和资本的情况下,西部地区面对着特别需要扩展其市场的任务。

同时,由于远离人口中心,因此交通运输困难,这增加了当地的生产成本。

3. 技术和创新滞后西部地区的科技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缺乏指导当地经济发展的前瞻性决策和战略。

这导致当地企业的技术和市场水平相对较低,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也大打折扣。

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和挑战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和挑战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 型 火 电 站 的 施 工 能 力 : 2 0 年 劳 企 业 债 台 高 筑 、 袱 沉 重 , 营 生 产 向 市 场 , 业 生 产 单 位 由 过 去 的 个 00 包 经 主 动 生 产 率 首 次 突 破 l 万 元 / 大 关 , 受 到 严 重 影 响 :1 9 年 一 1 9 年 , O 人 98 9 9 在 分 公 司 增 加 到 l 个 分 公 司 ,将 辅 助 1 公 司 生 产 经 营 形 势 逐 渐 得 到 好 转 , 新 疆 电 力 公 司 党 组 的 正 确 领 导 下 , 生 产 及 后 勤 服 务 部 门 改 建 为 内 部 独 各 项 经 济 技 术 指 标 达 到 了 较 好 的 水 我 们 对 公 司 的 管 理 体 制 和 运 行 机 制 立 核 算 的 专 业 分 公 企 业 的 施 工 工 艺 水 分 离 ” 管 理 体 制 和 “ 中 经 营 、 的 集 统 公 司 每 年 给 后 勤 补 贴 3 0 , 年 年 平 、施 工 管 理 水 平 和 内 地 相 比 还 存

核算 , 级管理” 运行机制 , 分 的 职 初 ,公 司 取 消 了 补 贴 、撤 消 了 幼 儿
维普资讯
在函船大舟 蛔翩譬和挑战
乔 西庆
新 疆 电 力 建 设 公 司 是 新 疆 唯 一 大 发 展 , 使 企 业 在 市 场 竞 争 中 立 于 离 的 国有 火 电 施 工 一 级 企 业 , 现 有 职 不 败 之 地 : 工 1 0 人 ,工 程 技 术 人 员 4 0多 人 , 40 0 4 年 来 , 装 大 、 、 型 电 站 近 百 安 中 小
新 疆 电 力 建 设 公 司 是 四 十 多 年 进 行 了 调 整 , 合 并 成 为 八 部 一 办 一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工作研究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夏海平(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如何正确对待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关系到民族地区的未来。

只有采取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才能使民族地区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大道。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相信民族地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时期一定会越走越好。

一、民族地区发展的机遇(一)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我们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实际上是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地大物博’”。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

全国民族自治地方面积达61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4.3%。

民族地区的草原面积有45亿亩,占全国草原面积的90%以上。

中国著名的5大天然牧区,都在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地区的林木蓄积量占全国蓄积量的51%,水力蕴藏量占全国总量的80%左右。

除此以外民族地区还有大量的矿藏资源,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

比如在贵州的黔东南,森林覆盖率达到53.68%,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

这些丰富的资源现状都为民族地区进一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国家制定了许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法律和制度《宪法》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民族乡工作条例》,也都对此作了政策和法律上的相关规定。

国家为了推动各民族尽快走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道路,还在财政、税收、金融、贸易、资源开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以及民族干部的培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特殊优惠政策。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曾说,国家要加大对民族地区支持的力度,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入民族地区的开发,要重点帮助民族地区建设一批对经济发展起巨大作用的水利、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

合理开发和利用民族地区的资源,建立一些产业基础,使之成为促进民族地区和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和使命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和使命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和使命随着我国格局调整和经济发展飞速提升,新时代的西部大开发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的重要部分。

这一战略旨在推进内陆开发和提高西部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加速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新时代的西部大开发既有机遇,也有使命。

机遇一:资源丰富,潜力巨大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钼、铬等矿产资源,而且水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十分丰富。

此外,西部地区还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可供农业及其它用途使用。

这些资源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也可以从根本上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机遇二:政策支持,优惠政策大礼包国家对于西部地区的开发给予了全面、有力的政策支持,包括财税金融政策、科技支持,等等。

其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于企业的减税、免税、拨款等支持措施,为区域开发和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西部地区也常常成为各种行业的试验场,加强政策试点,促进了经济发展。

机遇三:区位优势,地理位置重要在现代社会中,地理位置和交通设施非常重要。

西部地区靠近中亚和欧洲的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加强。

比如,中国西部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的建设不断加快,有了越来越便捷的出行条件和物流及贸易通道。

未来,西部地区交通设施的建设将更加完整。

这将极大地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西部地区在国家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使命: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尽管西部开发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但落后经济和基础设施的供需缺口提出了严峻的使命,即以西部开发为主要驱动力,协调国家经济格局,推动全国经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此外,发展西部使我们能够抓住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短板,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

同时,对于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发展状况,增加就业和收入也十分重要。

总之,新时代的西部大开发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具有极大的机遇和使命。

大家应该利用政策红利,打造地区特色,创新发展模式,挖掘区域经济中的潜力和机会,同步促进社会建设,不断奋斗,使之走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前列。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作者:夏海平来源:《北方经济》2008年第08期如何正确对待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关系到民族地区的未来。

只有采取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才能使民族地区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大道。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相信民族地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时期一定会越走越好。

一、民族地区发展的机遇(一)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我们说中国地大物博。

人口众多,实际上是汉族‘人口众多’。

少数民族‘地大物博’”。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

全国民族自治地方面积达61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4.3%。

民族地区的草原面积有45亿亩,占全国草原面积的90%以上。

中国著名的5大天然牧区,都在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地区的林木蓄积量占全国蓄积量的51%,水力蕴藏量占全国总量的80%左右。

除此以外民族地区还有大量的矿藏资源,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

比如在贵州的黔东南,森林覆盖率达到53.68%,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

这些丰富的资源现状都为民族地区进一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国家制定了许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法律和制度《宪法》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民族乡工作条例》,也都对此作了政策和法律上的相关规定。

国家为了推动各民族尽快走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道路。

还在财政、税收、金融、贸易、资源开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以及民族干部的培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特殊优惠政策。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曾说,国家要加大对民族地区支持的力度,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投人民族地区的开发,要重点帮助民族地区建设一批对经济发展起巨大作用的水利、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

合理开发和利用民族地区的资源,建立一些产业基础。

使之成为促进民族地区和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

浅谈新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发展

浅谈新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发展

浅谈新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发展摘要: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发展,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进器。

西部大开发任重而道远,本文主要概述了新疆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十年来的辉煌变迁,在发挥新疆自身潜力的同时也存在着各种矛盾与挑战,应根据新疆的实际情况和资源、地理优势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从而在国家的政策指导下作出长远规划,促进新疆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疆;发展;成效;开放;思路翻开地图,新疆、陕西、甘肃、青海、重庆、四川、广西、贵州、云南、西藏、宁夏,内蒙古,共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铺盖在70%以上的国土上,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西部。

中国的西部有壮美粗犷的自然景观和瑰丽多彩的地域文化。

这里有举世闻名的喜马拉雅山、天山、昆仑山,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大多聚居在西部地区。

然而,这里曾经是“老、少、边、穷” 的代名词。

1999年江泽民总书记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把加快开发西部地区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2010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今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会议研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

今后的10年将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

这足以看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决心,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对新疆而言,更是搭上了西部开发的快车,在这十年中取得了值得骄傲的成效。

一、新疆的辉煌变迁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疆,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

它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和广阔前景。

除此之外,新疆已初步形成了国家最大的商品棉基地和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

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新疆经济各方面实现了高速发展。

1.各族群众得到实惠1.1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在投资和政策上加大了对新疆的支持力度。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宝贵的资源禀赋和多元文化的重要代表。

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和支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本文将围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展开阐述。

一、资源禀赋与产业布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疆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西藏自治区以其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而闻名,青海藏区以石油、天然气、盐湖资源为主要优势,新疆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这些资源的优势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布局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布局呈现出多样化和高效性。

一方面,保留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不断提高产业质量和效益。

结合地方特色和资源禀赋,鼓励发展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推动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市场。

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以新疆乌鲁木齐为例,通过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和技术,打造了新疆轮胎、新疆电厂等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企业,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的产业水平和影响力。

二、多元文化与民族特色产业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特色产业。

少数民族的传统手工艺、服饰、美食等成为了吸引外界目光的亮点,也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在政策的扶持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积极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挖掘和开发民族特色产业。

西藏的唐卡绘画、香巴拉服饰等民族特色产品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青睐,成为了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加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云南丽江古城的文化创意产品、青海茶卡盐湖的摄影旅游产品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推动了当地的经济繁荣。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还大力发展民族特色体育、文化旅游等产业。

如新疆的哈萨克马术表演、西藏的藏式歌舞表演等,成为了当地民族文化的窗口,也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西部大开发中少数民族经济的机遇和挑战[摘要]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中西部等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
滞后的地区,加之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偏低和法律、环保意识相对薄弱,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可持续发展能力差,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给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这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本文多个角度提出了少数民族经济在西部大开发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以便呼吁尽量减少人为破坏,全力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族经济机遇挑战
中国地大物博,在她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着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中西部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且由于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人口素质普遍偏低,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一方面给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各方面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使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更为紧迫和严峻的挑战。

首先,西部大开发带来的首要问题就是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可持续发展是个多角度、多方位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策、法律和科技进步等多种手段予以保障,在经济发展滞后,人口素质普遍不高的少数民族地区,法律手段显得极为重要。

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立法,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各种法律资源,加强法律实施力度,提高少数民族的法律意识,强化监督,不仅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所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次,中国曾经广袤的资源,在长期开发甚至掠夺性开发下已经开始枯竭。

而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分布也发生了变化,随着资源的消亡有些已经开始衰退,不适应新发展,因此,划分西部次级经济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应包含自然、经济、技术、社会等因素。

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地质、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资源的类似性、相关性;经济条件主要包括地区经济发展历史、现有产业结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社会条件包括地区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水平的差异,以及民族自治区的适当完整性等。

曾经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文化走廊,已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升温而愈发失去原有的风貌,这就需要各次级经济区要按照经济手段协调区际利益关系,即:提倡区际之间按照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发挥优势的原则,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联合与协作,使合作各方都能从中得到实惠。

比如,联合发展区域市场,以形成区域大市场为中心,建设跨省区、布局适当、流向合理的商品集散市场,促进省区间的商品流通,尤其共同向区外的贸易流向,以带动经济发展;以及组建区域开发银行,寻求最佳的的筹资方式,支持区域重点产业的建设等。

在区域发展政策中,要创造一个地区经济合作的环境,促进生
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区域市场的发育和形成,提高规模效益及资源开发利用效益。

如何把握攻克民族地区发展的难点是关键,民族地区发展的难点在于贫困,贫困是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因此,建议将扶贫工作的策略进行一些调整。

一是将扶贫攻坚的重点向民族地区转移。

国家统计局对不同类型区的贫困发生率进行统计的结果是:丘陵地区贫困发生率为:7.1%,革命老区为7.7%,平原地区为7.8%,山区为10.1%,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11.4%。

据国家民委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监测分析,2004年末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为1245.6万人(人均纯收入低于668元),占全国47.7%。

2003年占45%,2004年占的比例上升了2.7个百分点。

把扶贫攻坚的重点转向民族地区是非常必要的。

二是加大对特困少数民族的扶贫力度。

2004年,根据国家民委党组的部署,经济发展司对特困少数民族贫困状况进行了调研。

特困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石山地区、西北干旱地区、高寒深汕地区,涉及到11个省(区、市)77个县、20多个民族、390万人。

在390万特困少数民族人口中,人均纯收入637元500元的人口有165.1万人,占42.4%;500元300元的人口有128.5万,占32.9%;300元以下的人口有96.5万,占24.7%。

在11个省(区、市)、77个县中,贫困发生率平均在25%。

最高的是青海省为44.6%,最低的是广西也有11.9%。

特困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发生率高、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返贫现象重,是扶贫工作中的难中之难。

三是考虑到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建议调整民族地区扶贫标准。

国家确定的解决温饱的标准,对于民族地区而言,这个标准是很低的,不能解决起码的温饱问题。

特别是高寒地区、石山地区、干旱地区,维持基本生活的费用大,生产资料成本高。

如高寒地区,饮食以酥油、奶茶、牛羊肉等高热量食物为主,衣着以御寒皮毛服装为主,住房必须考虑保暖、防震等功能,吃、住、行方面的成本远远高于内地。

根据有关省区的调研测算,农牧民解决基本温饱问题,牧区人均纯收入要达到3500元;半农半牧区要达到2500元。

国家应针对民族地区的特殊自然、地理环境,跳高扶贫标准。

同时,要使西部的经济繁荣起来,首先要促其使需求增长起来,这就要求一是国家要加大投资,二是要吸引东部资金和外资进入西部。

就吸引外资和东部资金来看,制定一项政策就可以解决问题,那就是东部不能干的事可以在西部干。

比如说,现在东部的股票交易所有两个,能否在西部再搞一个1000万股以上的交易所;同时银行体系能不能在西部作为改革试验重点,促进非国有银行在西部的发展。

如果这些确定了,那么资金肯定会过来。

这就是说,这次西部开发不是为了解决开发西部资源的问题,而主要是让它的需求尽快增长起来。

所以西部开发也成了我们今年投资的重要方向之一。

这五个投资方向恰恰是我们国家供给方面的短缺,故我们投资下去之后,只能拉动需求,而不会造成供给的过大或不成比例。

因此,要真正使西部经济得到开发,就应该认真落实以下几项任务:继续增加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加快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建设,着力搞好水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进一步加强能源和通信建设;充分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民族地区经济;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与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攻坚力度;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富民兴边的计划。

毛主席曾说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这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内因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在西部地区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首先应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其次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包括信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生命生物工程产业,精神产品产业等等。

事实上,在我国西部地区存在很多有实力的强势企业,这些企业可以成为西部开发积聚资金的经济核心体。

西部应抓住时机培育强势企业,使企业逐步规模化并占据竞争优势。

总而言之,经过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西部大开发取得了重要进展,西部地区投资和经济加快增长,城乡面貌出现新气象。

以下一组数据足以说明这一问题:2000-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8.5%、8.7%、9.9%和11.2%,比1999年的7.2%明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提高,其中2003年增长30.7%;3)2004年,西部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最快的增长速度;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105亿元,同比增长22.8%,增速较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749亿元,同比增长26.6%;地方财政收入达2000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西部大开发跃出内蒙古“黑马” [N].经济日报,2004-08-12(1).
[2]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5-28(1).
[3]温家宝,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N].人民日报,2005-05-29(1).
[4]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Z].2005-05-2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