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文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作业论文--自然辩证法对医学模式形成及转变的指导

自然辩证法作业论文--自然辩证法对医学模式形成及转变的指导

自然辩证法对医学模式形成及转变的指导郝强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摘要自然辩证法作为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对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医学辩证法是自然辩证法与医学相互结合的产物,它着重研究的是辩证规律和范畴在医学中的特殊表现,是医学科学正确的理论指导。

随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创立和系统科学方法被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旧的医学模式、生命观、疾病观、医疗观、保健观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现代医学模式系统科学方法医学辩证法指导作用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医学界一直热衷于对医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不少专家相继提出了若干种医学模式。

为何医学界如此关注医学模式的研究?医学模式指的又是什么?1,医学模式。

模式:数理逻辑概念,即用一系列公式来表达形式逻辑理论。

后引入到其他各学科,成为总结各学科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

模式可以理解为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为保护健康与疾病作斗争时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标准形式和方法。

医学模式的核心就是医学观。

它研究医学的属性、职能和发展规律,是哲学思想在医学中的反映。

医学模式的演变:医学模式是人类获取健康和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而不是由少数人头脑中臆造出来的。

2,医学模式的发展过程和经历的阶段。

医学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教条,而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与人类健康需求的不断变化而转变着。

历史上主要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等几种医学模式。

⑴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

人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帝神灵所赐,疾病和灾祸是天谴神罚。

因此人们主要依赖:求神问卜、祈祷。

如:“巫医”等。

⑵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宗教是对自然力的屈服,并将其神秘化的结果;医学是对自然力的征服,并将其明朗化的结果。

自然辩证法论文模板

自然辩证法论文模板

自然辩证法论文自然辩证法论文模板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

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自然辩证法论文模板,欢迎大家浏览。

一、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现状扫描1.教学过程不合理教学过程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时代性不足。

目前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等5个方面。

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偏重于经典理论的阐释,对于科学与伦理关系的探讨、思维方式演进规律的探寻等时代焦点性问题至多只能点到为止,无法深入分析。

二是课堂规模超大。

由于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从1980年的每年不足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53.9万左右,而师资人员并没有相应增加,这造成现在高校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班级一般都在150人以上,甚至200人以上。

其直接造成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工作量大,疲于奔命,根本没有时间学习提高,追踪现代科技发展前沿;二是学生大都来自不同的院系,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2.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普遍兴趣不高,到课率低。

不少研究生认为学习本课程是为了获得学位而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这方面的问题就更为突出,由于其在培养目标上侧重于应用性,这导致部分专业硕士研究生错误地认为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自然辩证法课程并不重要,专业课程才是学习的重点和核心;由于研究生政治理论公共课教学班级规模普遍较大,任课教师教学管理一旦处于“放松”状态,研究生到课率不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是即使有部分课堂学生到课率较高,但吸引学生的主要是教师上课时所展现出的幽默感或讲述的有趣故事,教师表演的色彩远大于教育的实际效果,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原因分析1.自然辩证法课程学科属性不明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种种问题的首要原因应是该课程学科属性不明。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与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摘要:作为战略性能源,石油资源的安全供给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有着巨大影响,这使得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

本文通过针对如何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自然辩证法论述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着重探讨了节能为本、环境优先、加快天然气和新能源发展、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等实现石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石油资源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环境一、引言历史的车轮承载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美好希冀和巨大压力进入了 21 世纪。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

人们利用先进的生产方式, 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创造出了比以往所有世纪都多的社会财富。

人类社会不断取得的进步是无法抹杀的。

但是,在工业文明建立的同时, 许自然和社会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其中资源枯竭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出发, 来考察作为这一关系中的客体的自然界, 作为这一关系中的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以及作为这一关系的中介的科学和技术。

从上可知, 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使人与自然及人与人和谐统一和协调发展; 而自然辩证法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恰恰是在科学地解决人和自然界的矛盾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也是为合理地处理人和自然界的矛盾服务的, 即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近十几年来,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的共同未来》的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

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论文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科技改变历史,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从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选择了进步开始,历史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

20世纪自然科学的新成果的大量涌现和广泛应用,使得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也显示出新兴科技无比恢宏的发展前景。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力量,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

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科学的辩证法,自然科学研究的辩证法。

具体地说:作为自然观,自然辩证法要根据各门自然科学的丰富内容,阐明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层次结构和基本属性,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揭示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辩证过程,从而概括出整个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描绘出整个自然界的发展图景。

作为科学观,自然辩证法要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阐明自然科学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它包括有:自然科学的性质、特点、分类和作用,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自然科学发展的内部根据,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等等。

作为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既要从“战术”方面进行研究,又要从“战略”方面进行研究,既要研究观察、实验、科学抽象以及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等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又要从整体上考察这些方法相互联系及其规律性。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我对自然辩证法的看法姓名:学号:专业:学院: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这也正是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

恩格斯考察了辩证法的三种形态及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指出自然界是辩证法的试金石。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承认自然的优先地位、人的主体地位、实践的中介作用,是自然、人、实践的辩证统一。

自然辩证法既保持了传统哲学的特点,又具有了现代科学的特点,是科学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辩证思维、历史唯物主义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思想《自然辩证法》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导师和领袖恩格斯的一本尚未完成的传世巨作,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石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基础,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

恩格斯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

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哲学门类。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就自然辩证法这个词的原义来说,它是指客观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就它的广义来说,就被称为自然辩证法的这个科学部门形成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它不仅研究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而且研究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自然科学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主要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再认识摘要从传统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看,科学与技术之间存在着相互的线性关系,从分离到结合,而且结合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通过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的分析,认为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相互独立到相互作用,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而现代的科学更加技术化,技术更加科学化,科学与技术逐渐一体化,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本文从科学与技术的定义、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科学与技术的辩证关系等方面来加以阐述。

关键字:科学 ,技术,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一、科学与技术的定义1、科学的定义要给科学下一个简明而精确的定义,或者给科学加一个充分必要的条件,或者界定科学的恰当的内涵和外延,都是相当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因为科学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在历史上变化多端,而且还有一般而言的科学和科学在特定境况下所采取的特殊形式的区别。

没有人能够给科学下一个完整的定义,没有人能够概括科学的全部涵义和确立它的明晰边界。

科学似乎是一个庞大的信念体系,它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历史中,并在今天被我们社会的一个专门组织起来的机构培育着。

我们将看到,科学不是通过接受一个公式建立起来的,它是我们心灵生活的一部分。

它为全世界成千上万专业化的科学家平均分享,共同培育,并为千百万其他人间接地接受和共享。

而且,我们将认识到,对我们也分享这一心灵生活的种种理由所做的任何诚恳的解释[1],都必定是这种生活的一部分。

科学就是知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判断;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规律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这说明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的知识,但仍将科学作为一种静态的知识成果;是对现实世界的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认识活动。

这一定义强调了科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和认识行为;科学是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手段。

这一概括强调了科学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的作用;也是一种社会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社会功能不断增强,社会地位日益提高;科学也由个人的业余爱好,发展成为众多的人组织起来共同从事的社会活动事业;是通过特殊的社会创造活动而形成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知识体系和知识的社会创造过程的统一。

自然辨证法论文(范文)

自然辨证法论文(范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结课论文论文题目:看西方经济学中的科学哲学发展学院:姓名:学号:摘要:古往今来,经济学家对经济问题的分析总是离不开当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经济学家个人经历和素质的影响,而经济学家的哲学观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对经济学家理解和把握现实经济活动的切入点、分析方式和结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文着力于分析西方经济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科学哲学思想,从而试图得出一些有助于中国现代经济学的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科学哲学哲学观局限性启示1 引言哲学通过多种途径对经济学产生影响。

其中科学哲学即通过经济学方法论间接地对经济学起作用。

因此, 很多经济学方法论的著作被称之为经济学哲学。

哈奇森就深受逻辑实证主义科学哲学的影响, 在1938年出版了《经济学理论的意义和基本假定》一书, 提倡用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的观点来指导经济学理论的构建。

但是,每个时期由于时代社会环境所限,其科技哲学思想对经济学的影响都有其局限性,所以随着时代进步及时更新对经济学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们能看到“在经济学中以当代科学哲学的某一框架的观点重写经济学已变成一种时髦”。

11Deborah A.Redman,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91.2 西方经济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哲学思想亚当-斯密被誉为经济学的“鼻祖”,他第一个创立了系统的经济学体系,在他之前,曾有不少人致力于经济学的研究,可为什么直到他,经济学才得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呢?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他正确的哲学观。

斯密认为,在蜜蜂王国里,蜜蜂都在非常有秩序地工作着,这一秩序来自生存本能的需要,因为,没有什么结构比保持这样一种集体生活更适于生存了。

这种秩序,后来被斯密称为“自然秩序”。

在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观察中,他敏锐地发现了这一“自然秩序”的存在,并且将它大胆地引入了经济问题的分析之中,从而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再构建摘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为历代思想家所关注。

从远古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始统一到中国哲学史上的“天人合一”与西方的“自然归宿”,不同国别、不同理论派别的哲学家、思想家们都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精彩的论述。

致力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一直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

理论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显现其强大生命力。

本文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中找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人,自然,和谐关系,基本途径一、当代社会关系失衡的集中表现1.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人类在这个地球上不是孤独的,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必定要与特定的资源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离开了资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从谈起。

小至个人,大到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人类从太阳和地球那里可以得到满足个体生存以及种族维持的足够的甚至可以说过剩的能量。

但是,人的需求是无限的,相对于人的需求来说,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

资源的稀缺性是被人类自身“制造”出来的。

人类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而这种追求本身会遇到时间、空间和各种资源的限制,于是人们也就不断的为自己制造出了更多的难题和更大的麻烦,于是又要花力气发展自己以解决这些问题,克服这些难题。

自然资源的无限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人类可以从自然界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产生活资料;二是人类可以毫无顾忌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地球具有无限的自净和纳污能力。

需求无限,既包括人们的物质需求,也包括人们的精神需求。

追求物质需求、追求物质享受是无限的。

当代社会面临的许多严重问题与我们的这些观念有关。

[1]自然资源的有限和人类需求的无限的矛盾在当前社会表现的日益突出。

比如上海的内环线,现在由于车太多而拥挤,特别是高峰时间,车速很慢,甚至堵塞,于是有很多司机就开骂政府,说为什么当初不设计成双向六车道。

很多时候,有些人总是嫌这嫌那的,认为这也没做好,那也没做好,仿佛自己做,就一定做好。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论文生态中心主义关键词:生态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整体主义;自然价值生态中心主义是作为人类中心主义的对立面而出现的。

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夸大了人的地位和对自然的作用,在本质上违背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对自然肆意掠夺提供了思想支点。

由此人类开始了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活动,在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正是由于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反思,生态中心主义伦理观应运而生,它的核心思想就是自然具有内在价值。

通过对自然价值的确认,来实现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健康持续的进化,并以此为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1]。

生态中心主义以生态学为学理根基,是一种用种际伦理取代人际伦理,从而把伦理学视域扩展至大自然,把道德关怀域延伸至物种与生态系统的新颖、富于挑战性、激进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思潮之一[2]。

生态中心主义以生态学为根基,是激进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范式之一”,它用种际伦理取代人际伦理,从而把伦理学视域扩展至大自然,把道德关怀域延伸至物种和生态系统,具有新颖性,富于挑战性。

美国学者利奥波德所倡导的“大地伦理”是生态伦理学发展史上较早自觉而又系统阐发人与自然生态系统伦理关系的思想体系。

美国学者罗尔斯顿继承和发展了利奥波德的环境伦理思想,他提出的自然价值论是从传统价值论伦理学出发确立生态系统内在价值,为建构完整的生态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体系提供哲学前提,但确立一种新的自然价值观并非是罗氏理论最终归宿,他希冀能够从客观自然价值观中推导出遵循自然道德义务并把其应用到具体环保实践中来。

挪威学者阿伦·奈斯创立了“深层生态学”,其主旨是要突破浅层生态学的认识局限,对人类所面临的环境事务进行深层追问并寻求深层解答,它不仅要从科技层面来审视环境问题,而且还要从哲学、伦理、政治、社会高度来探讨有益于人类从根本上克服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范型、经济活动、社会教育,以期达到人、社会、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辨证法论文--机械发展中的自然辩证法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辨证法论文--机械发展中的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论文》机械发展中的自然辩证法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 SZL学号:2012年12月04日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在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自然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

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关,不可分割。

机械作为工科这个自然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与进步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今天的许多学科、产业等想要继续高速向前发展都离不开机械的发展与进步,而机械本身要取得更深入的发展,就必须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特别是自然辩证法对其发展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本文了介绍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论知识,阐述了自然辩证法与机械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以及重点说明了其对机械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机械科学技术发展第一章自然辩证法的实际意义1.1 自然辩证法的简介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自然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二级学科,是当今最活跃的哲学研究方向。

在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中的划时代的变革。

在自然观上,克服了传统的自然观的认识上的直观、思辨上的局限和近代自然观的形而上学与机械论,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做出了唯物的同时又是辨证的回答。

在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先验论的形而上学和唯理论的唯心主义倾向,将归纳法和演绎法辨证的结合。

第一次将社会实践放到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首要地位,强调了实践的重要作用,从方法论的高度阐明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自然辩证法论文——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

自然辩证法论文——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

由自然辩证法看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导语]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

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所开创的研究领域。

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自人类进入近代社会以来,已先后有过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均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由于科技功能所存在的内在矛盾,科学技术的确是一把双刃剑,每一项科技成果的诞生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必然产生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一问题已经为人们公认,并引起了不仅仅是科学界的深入探讨和关注。

[关键词]科学技术、自然辨证法、人类社会、双刃剑效应前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三者并非是一个统一的概念,什么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就是利用“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能为自己所用,为大家所用的知识;科学即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技术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所以,讲科学和科学技术要有针对性,否则科学和科学技术的概念就容易混淆。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着,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扩大和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远远超出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眼界。

20世纪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和更加深刻的程度上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使辩证法的许多基本观点由于无数确凿的自然科学事实而在实际上为自然科学界所广泛接受。

而自现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随着现代科技大踏步前进,依靠高新科学技术,人类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步入了物质上相对富足的阶段。

但是,技术的应用也给人类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电脑、网络、克隆等新技术的发明和运用,把我们的世界弄得越来越复杂了。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辨证法论文---论自然辩证法对科研工作的指导作用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辨证法论文---论自然辩证法对科研工作的指导作用

论自然辩证法对科研工作的指导作用摘要:学习自然辩证法对一个研究生来说有什么作用呢?文章针对这个问题从自然辩证法的创立说起,论证了自然辩证法是总结人类的优秀的思想和科学成就而创立的学科体系,它集合了人类有史以来的所有的优秀思想和科学技术成就,是人类文化的去芜存菁。

接着介绍了自然辩证法所提供给科研工作者的思维方法,主要有逻辑思维方法包括科学抽象、比较分类、类比移植、分析综合、归纳演绎,非逻辑思维方法包括直觉灵感、形象思维与科学想象。

最后运用事例论证了这些思维方法对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并得出结论自然辩证法对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思维方法科研工作指导作用1、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在人类社会初期就诞生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萌芽,古代人们通过直觉、观察和思辨来对自然界做出观察和解释,所回答的问题主要是“万物的本原是什么”。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对世界进行各种各样的回答。

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本原,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是气,赫拉克利特认为是火,恩培多克勒提出“四元素”说,留基伯和德谟克里特提出原子论,亚里士多德总结了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主要成就,认为自然界是紧密联系和不断转化。

在古代中国主要有五行说、阴阳说、八卦说和元气说等。

这些观点都是对万物本原的解释虽然限于生产力水平的条件无法提出更加合理的理论,但是古人已经开始用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去观察和解释整个世界的构成,演化,相互关系等。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自发的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结合,开始将事物看成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由于这些观点大都是通过简单的经验观察、推理和概括得到的,因而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但仍然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

近代以来,工业革命兴起,近代科学开始建立和发展,随着近代科学的进步,刺激了哲学的改变。

在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科学体系得以建立时,相应的形成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方法论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标志着自然科学开始摆脱神学的束缚,逐步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并且科学研究开始依赖于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人工智能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影响生态平衡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 能对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如过度开采资源、破坏生态平
衡等。
强化政策法规监管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人工 智能技术的合理应用,限制对 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行为。
加强科技创新
推动绿色环保的人工智能技术 研发,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 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指导
自然辩证法指导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 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自然辩证法强调公共利益是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保障公共利益为前提, 防止少数人谋取私利而损害公共利益。
04 自然辩证法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对自然辩证法的挑战
挑战传统哲学观念
环保意识,增强人们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03 自然辩证法与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等方面对自 然环境产生影响,如城市扩张导致土地资源减少、水资源短缺
、能源消耗增加等。
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工业化进程中,大量排放污染物和废弃物,对自然环境造 成严重破坏,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02 自然辩证法与生态哲学
生态哲学的基本观点
生态整体主义
强调生态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赖,认为自然是 一个整体,人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生态平衡
认为自然界的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平衡,人类活动应尊 重和维护这种平衡。
生态正义
强调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应遵循公平和正义原则,保护生物多样 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自然辩证法论文及感想

自然辩证法论文及感想

用结构与功能关系原理论“自然辩证法”课程的价值与意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一、自然辩证法的课程结构1.自然观自然观就是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

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

唯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1.1自然观的结构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

大体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

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只消极地适应而是积极地作用于自然界。

在这一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对自然界本质的认识。

因此,自然观既不象唯心主义所说的那样,只是人的思维的自由创造;也不象机械唯物主义所说的,只是思维对自然界的消极反映。

构成自然观基础的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只是自然界本身。

任何时代的自然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尤其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反过来,它又对自然科学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在历史上,最先出现的是神话形态的自然观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对垒日趋明显。

唯心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唯物主义自然观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形态。

自然辩证法相关论文(精选6篇)

自然辩证法相关论文(精选6篇)

自然辩证法相关论文自然辩证法相关论文(精选6篇)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自然辩证法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自然辩证法相关论文篇1摘要:科学的自然辩证法,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及科学技术观,对于科学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以美国19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在电磁学上的科学发现为例,通过简要介绍了其自然哲学的来源、主要思想及其产生的影响,来探讨自然观,科学观以及方法论对科学发现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约瑟夫·亨利电磁学发现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观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其主要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技术观。

而这些正是我们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所必不可少的。

为了证明这一观点,本文以美国19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在电磁学上的科学发现为例,通过分析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自然观,科学观及方法论分析自然辩证法对科学发现产生的重大影响。

一、约瑟夫·亨利生平及其伟大发现约瑟夫·亨利(JosephHenry,1797~1878)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和卓越的科学领导人,终生献身于科学事业,历时长达半个多世纪。

在大部分我们所学的科学技术史中,亨利几乎是名不见经传的,我们看到永垂青史的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麦克斯韦预言并证实了电磁波,亨利在电磁学的成就似乎并不为人所知。

而实际上亨利最早发现了电流的自感现象,和法拉第差不多同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最早实现了无线电波的传播,甚至帮助贝尔发明了电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与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编者按:我国正在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技术转移是核心问题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创新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过去几十年来,我国形成的科研格局是,数十万高素质的研究人员主要分布在大学和科研机构,这笔宝贵财富并没有很好地开发。

技术转移之所以成为“老大难”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与科研院校之间缺乏高效和科学的互动机制。

怎样看待技术转移?如何建立高效率的机制?突破口究竟在哪里?这是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

为此,本报特刊发中国工程院李国杰院士的文章,并配以记者对中科院北京物质科学研究基地的调查以及安徽省合肥市的相关报道,以提高人们对此问题的关注。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技术转移高技术产品的复杂性明显增加,产品的技术突破需要不同学科不同方向的技术集成,一个企业已很难自给自足包打天下我国的很多文件和媒体报道经常讲“成果转化”,较少提国际上惯用的“技术转移”,这一用词的差异可能反映国人对技术创新过程的理解有误区。

自主创新应包含知识创新(或者叫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两大部分。

大学与科研单位是知识创新的主体,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大学和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中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技术转移”。

我国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还需要若干年的发展过程,目前大学和科研机构不但不能退出技术创新,而应要求大学和科研机构加强核心技术和竞争前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帮助企业尽快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大学与科研机构是生产知识的地方,主要实现将资金变成新知识的科学创新;企业是挣钱的地方,主要实现把知识变成钱的技术创新。

如果一个企业试图自给自足包打天下,整个创新链就断了,其技术创新必定不会有很高的水平。

强调企业之间、企业和大学及科研机构之间要加强技术转移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近几年来高技术产品的技术复杂性明显增加,产品的技术突破需要不同学科不同方向的技术集成,一个企业已很难独立完成。

全球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变化,已迫使企业从内部的垂直集成转变为横向集成,一方面要增强自身某一方面的核心优势,另一方面要加强外部资源的利用。

以几家大的跨国公司为例,IBM公司每年的技术转让收入高达11亿美元,朗讯公司5亿美元,飞利浦公司4亿美元;相反,微软公司每年购买技术支出15亿美元,惠普公司支出4亿美元,索尼公司支出3亿美元。

这说明各大公司都在做技术的大量买入和卖出。

技术转移是创新体系最薄弱的环节我国863等计划产出的技术大多数不在风险投资视线内,因为风险超过其预期,这造成科研成果和投资者之间的死亡之谷国家创新体系包括许多方面的工作,从科技发展战略到政策法规等等,但核心是三件事:一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二是提高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知识创新能力(若干年内还要加强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三是有效的技术转移。

尽管我国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都很弱,但我国创新体系最薄弱的环节是技术转移。

下这样的结论不是主观臆断,而是有所根据的。

根据之一是国外对中国的评价。

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排名,我国企业获得大学和科研机构技术的机会与能力,在所评国家中一直排在最后几名。

根据之二是我国至今没有一部技术转移法,从事技术转移的专利分析师极少,事业单位成立非营利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还受到现行法律的限制,国家预算也几乎没有考虑技术转移的大量开支。

根据之三是我自己做曙光计算机和龙芯CPU产业化的深刻体会。

要把一项核心技术变成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产品,除了科研单位自己去实现产业化外,似乎找不到别的技术转移途径,而且产业化的道路上每一步都十分艰难。

经过十年的努力,逐步理顺了曙光公司和计算所的关系,高性能计算机的技术转移才开始走上一条正道。

国际上转移技术的初始投入一般来自风险投资,但我国863等科研计划产出的技术绝大多数还不在风险投资公司的视线之内,因为风险超过他们的预期。

这就造成所谓科研成果和投资者支持之间的死亡之谷。

为了躲开死亡之谷,有人建议大学与科研机构做更靠近市场的研究开发,这种急功近利的思路已对我国创新体系建设造成极大危害。

正确途径应该是在国家引导与支持下,加大对技术转移的投入,政府应承担比风险投资商更大的风险,加大种子基金和证明基金的投入,为风险投资培育出更多的可选“项目”,这正是技术转移的关键和难点。

技术转移的重点是专利许可科研成果中最有价值的知识是专利,长期以来我国大学和科研单位重评奖而不重专利,其实获奖的成果并不受法律保护联合国将技术转移定义为“系统知识的转移”,即从知识的生产者转移到知识的使用者。

一般而言,知识可区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产权的公共知识,如科学知识,另一种是有产权归属的技术知识。

公共知识的传播属于教育和科普的范围,而技术转移主要是指能产生经济效益的专利和信息的转让行为。

大学和科研单位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做出来的某种器件、设备或软件原型(称为成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研制过程中获得的新知识。

技术转移的关键在于“技术能力”的获得,即把研制者头脑中关于如何做这种器件、设备或软件的知识(特别是过去无人知道的新知识)告诉想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

如果这种所谓“成果”都是基于公共知识做出来的,这样的成果别人也很容易做出来,对企业来讲就没有多大价值。

我国每年有成千上万的科研“成果”,但真正转化成有竞争力的市场产品并不多,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成果中包含的独创性的知识不多。

科研成果中最有价值的知识是专利,专利是新产品的结晶。

一个企业的技术实力可以通过其拥有的发明专利的质量与数量反映出来。

IBM是世界上拥有专利最多的公司之一,2005年获得发明专利2941项,全球排名第一。

国内信息领域研发投入最多的华为公司2005年已申请249件PCT国际专利,超过其对手CISCO公司。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和科研单位重评奖而不重专利,其实获奖的成果并不受法律保护。

当然,专利的价值主要看质量,最有价值的专利是通过多年基础研究获得的有巨大产业化前景的专利,这种专利有望纳入未来的技术标准。

产学研密切合作抢占产业上游今天再走引进核心技术后在外围申请许多专利技术的老路走不通了,除了依靠自己的科技力量外,别无选择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发展一般要经过“幼童”―“明星”―“金牛”―“瘦狗”四个阶段。

所谓“幼童”是指新产品刚上市,市场占有率低,但市场增长率较高,而“金牛”阶段刚好相反,其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而增长率低。

技术转移较多发生在“幼童”和“明星”阶段。

总的来讲,信息产业目前处在“明星”到“金牛”的转换时期。

发达国家对生物研究的科研经费投入已大大超过对信息技术的投入,生物领域的技术转移应当比信息领域还活跃。

信息产业中PC已属于金牛产品,而网上搜索、智能信息处理等业务还处于“幼童”阶段。

我们的技术转移方向应当与时俱进,不能死盯住设备制造业。

人们常说要改变中国的信息产业居于价值链下游的被动局面,但PC等产业的核心技术和事实标准已掌握在别人手里,我们想冲到现有“金牛”产品的上游相当困难。

做强信息产业的战略应当是抢占“幼童”产品的上游。

三星公司做液晶显示、诺基亚做第二代手机都是采取这一战略获得成功的案例。

我国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目前还难以独立承担突破“幼童”产品核心技术的重任,唯一出路是产学研结合,通过技术转移方式抢占未来主流产品的上游。

问题是我们有没有信心和决心组织全国产学研力量来做颠覆性的创新。

在制定信息领域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时,有些人提出要以引进消化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主,还是甘居下游的老思路,这就是我们的困境与悲剧。

今天的时代已与上世纪60年代日本打翻身仗时的形势不同了,再走引进核心技术后在外围申请许多专利技术,把核心技术包起来的老路可能走不通了。

我们除了依靠自己的科技力量外,别无选择。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人民日报》 (2006-09-14 第14版)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12大措施1.政府加大科学投入特别基础科学及航天、生物、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投入2. 政府应大力扶持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全球知名品牌重点企业3. 政府采购时要首先考虑采购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产品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5. 大力改善科技人员待遇用高薪吸引优秀人才6.对自主创新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7. 进步完善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8. 企业设立专项科研开发资金按定产值比例投入资金进行科技创9.新9.加速科技成转化实现资金变技术、技术变资金、资金变更高层次技术良性循环10. 建立高科技创业资金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宽裕发展环境11. 引进国外高科技人才12. 改变目前应试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青少年创造力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议》指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心环节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重要判断对未来五年乃至今较长时间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出根本性战略部署改革开放来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技术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素质也有了相当提高总来看面对日新月异科学技术变革面对日益强化资源环境约束面对创新和技术升级主要特征激烈国际竞争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问题已经日益成发展瓶颈制约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十五时期引导我国经济发展重要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迫切需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迫切需要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迫切需要也激烈国际竞争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迫切需要十五时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客观条件已经具备主要体现:国外技术储备急于获得新市场我们发挥发优势进行必要技术引进和主动选择创造了条件使我国自主创新有能站较高起点上并支付较低成本;二国内人才和科技储备已有相当基础企业研发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三巨大内需市场提供创新广阔空间;四我国公共财政实力大大增强;五激励创新体制和机制逐步建立对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按要素参与分配已成重要分配原则国家税收、折旧、财政和投资等方面支持自主创新政策体系正形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和路径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形成创新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主要源泉要大力加强集成创新能力形成单项相关技术集成创新优势努力实现关键领域整体突破要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存量形成发优势加快发展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确立企业自主创新作用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实现新技术产业化要发挥政府战略导向、综合协调和服务功能创造更好创新环境强有力创新激励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根本性制度保障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保护知识产权核心激励体制框架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增强税收制度对创新激励作用努力吸引集聚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大动力来源研究型大学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国家竞争力核心国家只有拥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激烈国际竞争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央提出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全部科技工作突出位置顺应形势要求,国家重大战略抉择自主创新从内容上包括三方面含义:原始性创新即通过科研和开发努力获得更多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二集成创新即通过各种相关技术成融合汇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产品和产业;三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基础上进行充分地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自主创新过程上包括两方面知识创新二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着重对自界研究并获得新发现具有基础性特点主要大学和科研院所主体;技术创新则着重基础科学研究成转化技术服务人类强调成应用性往往企业主体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有效衔接于两创新主体有机结合说作技术创新主体企业主动向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投入或者提出所需要带有产业化科研方向获取原创性成实现原始创新作知识创新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主动参与技术创新过程用知识创新成解决其技术创新难题主动知识创新成企业转化原创性、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科技创新活动高水平大学义容辞责任和使命也其实现跨越式发展根本研究型大学由于其自身优势日益成我国知识创新主力军成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摇篮成推动科技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重要方面军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发挥着替代作用多学科优势便于学科交叉和知识创新;高水平师资队伍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先进科研设备创造良好条件保障;宽松和谐学术氛围构建适宜组织文化等等世界流大学都知识创新能力强大学基础性、前瞻性、前沿性科学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据相关数据影响人类70%重大科研成和绝大多数诺贝尔奖获得者均来自世界流大学据有关统计2004年大学获国家自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分别占总数64.3%、60%和55.1%;2004年大学共申请专利12997项获专利授权5381项并取得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技术成;2003年大学国内发表论文18.1万篇占总数66%;三大检索系统(美国SCI、EI、ISTP)收录论文数大学占总数68.5%些成大部分由研究型大学创造据武书连2004年发布大学评价36所研究型大学科研成占全国普通高校62.16%博士生导师数量占全国普通高校58.92%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数量分别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45.79%和66.35%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也研究型大学自身发展需要我国研究型大学实现其跨越式发展根本努力创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原创性科研成培养和造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精英人才我国研究型大学义容辞责任和使命也创建世界流大学或世界高水平大学必经之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高校支大师生创新群体必须凝聚学科方向、创造标志成、汇集创新队伍、构筑学科基地科技创新基本战略着力提高解决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能力放眼国民经济主战场瞄准尖端科技战略需求围绕国家目标重大科研项目驱动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和前沿性科学研究实现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技术升级作贡献贡献求支持服务求发展我国研究型大学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南京大学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和发展经验笔者认主要应把握好四方面创新观念首先要充分重视基础研究21世纪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互相融合呈现出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明显特点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之间关联越来越紧密基础研究作自主创新源头决定着技术创新谁会想现无处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基础源于20世纪初发现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而且发展此之快正李政道先生所说:只有重视基础科学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能力谁重视了基础科学研究谁掌握了主动权能自主创新因此研究型大学要发挥基础研究优势努力提高原始性创新与知识创新能力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其次要重视结合国家目标导向研究工作研究型大学国家增强核心竞争力坚力量因此们进行科学研究时必须紧紧围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需要把人自由探索与国家目标导向研究结合起来积极推动基础研究成向应用性转化断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南京大学直极重视南京大学巩固并加强基础研究基础上围绕何构建知识与技术创新体系全校范围展开了大讨论明确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人自由探索与国家目标导向研究同等重要理念与目标并把构建南京大学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创新体系作学校十五规划三大战略目标来抓二创新机制方面985二期工程契机创新学科与科研组织管理模式搭建研究型大学多学科交叉与科技创新平台些年来南京大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11工程建设期间根据现代学科发展趋势与本校学科发展特点建设学科群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985工程期又国际科技前沿领域着力选择少数几突破口全国高校率先设立学科特区形成局部优势促进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成长学科特区创立全新管理机制遵循国际惯例采用所长全面负责制用人、分配等方面有充分自主权经过几年发展几学科特区都取得了少成显示了旺盛生命力和突出创新能力分子医学研究所例成立六年来共获国家自科学二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23篇其篇发表影响引子大于12刊物《循环》上;承担国家自科学基金等重要项目24项经费达4877万元申请专利18项;承担7类新药和3二类新药研发工作;3人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另方面管理机制上人本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制度创新推动研究型大学自主创新比改革学校管理体制进步厘清校院系三级权力分配;转变学校行政职能加强学术权力学校管理作用;加快教师评聘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教师评聘与人才评价机制并实行人才评聘多元化标准等等创新研究型大学精神内核而制度建设则保障研究型大学持续创新前提大师云集、英才辈出、硕累累急功近利改革措施和行政命令能催化出来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人本产物三创新队伍人才自主创新主体自主创新第资源建立支高水平教师队伍和若干高水平学术创新团队乃决定研究型大学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南京大学历年来直坚持学科建设龙头队伍建设核心办学思想队伍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下措施:改革教师评聘制度短期考核与长期评定相结合质量与数量相结合;引进优秀人才特别重视从海外引进团队目前止从海外引进了近200名优秀人才;重视学校现有人才培养特别重视培养青年学术骨干学校建立了长期稳定人才培养机制并努力们提供适宜成长环境;强调尊重人才人才自重提倡竞争、和谐、有序、协作学术氛围些措施实行仅使南京大学建立了支具有较高水平教师队伍而且还催生了若干创新团队们已经成学校自主创新骨干力量南京大学现有1700多名专任教师有30名院士4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国家级教学名师教师获得博士学位比例达51%与此同时南京大学特别重视学术团队建设创立大师+团队模式目前已经拥有5国家自科学基金委遴选优秀创新研究群体凝聚态物理学术团队例该研究群体目前有5位院士9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1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优秀学术团队催生了系列创新成近几年来该团队有4篇论文发表Science和Nature上;5项科研成获国家自科学二等奖;1项科研成入选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3篇博士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四创新环境环境创新维系和促进自主创新有力保障包括创新政策、法律法规、文化等软环境;信息网络、科研设施等硬环境;及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外部环境南京大学几年科技自主创新创建较良好内外部环境做了大量工作:根据国家自主创新体系总体布局和学校学科发展特点制订了学校自主创新近期和远期规划:政策制定上优先考虑促进自主创新源头——基础科学研究、自主创新核心——创新人才选拔任用等方面;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和谐包容文化氛围鼓励勇于创新、大胆质疑、宽容失败、敢人先拼搏精神些指导思想下南京大学SCI收录论文数和被引用论文数直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000年来,共获得国家自科学二等奖10项全国高校独无二研究型大学创新环境突出技术创新环境推进科技成转化和鼓励应用性研究南京大学方面也采取了些积极措施其包括:1.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制度架构特别构建应用人才评价体系;2.成立科技成转化心加速学校科技成转化进程;3.设立技术创新基金学校首期出资500万元社会融资500万元设立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