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卫忠顺王脱脱身世及相关问题考述
《明史·卷二百一十七-卷二百二十》◎西域
《明史·卷二百一十七-卷二百二十》◎西域《明史·卷二百一十七》◎西域一○哈密卫柳城火州土鲁番哈密,东去嘉峪关一千六百里,汉伊吾卢地。
明帝置宜禾都尉,领屯田。
唐为伊州。
宋入于回纥。
元末以威武王纳忽里镇之,寻改为肃王,卒,弟安克帖木儿嗣。
洪武中,太祖既定畏兀儿地,置安定等卫,渐逼哈密。
安克帖木儿惧,将纳款。
成祖初,遣官招谕之,许其以马市易,即遣使来朝,贡马百九十匹。
永乐元年十一月至京,帝喜,赐赉有加,命有司给直收其马四千七百四十匹,择良者十匹入内厩,余以给守边骑士。
明年六月复贡,请封,乃封为忠顺王,赐金印,复贡马谢恩。
已而迤北可汗鬼力赤毒死之,其国人以病卒闻。
三年二月遣官赐祭,以其兄子脱脱为王,赐玉带。
脱脱自幼俘入中国,帝拔之奴隶中,俾列宿卫,欲令嗣爵。
恐其国不从,遣官问之,不敢违,请还主其众。
因赐其祖母及母彩币,旋遣使贡马谢恩。
四年春,甘肃总兵官宋晟奏,脱脱为祖母所逐。
帝怒,敕责其头目曰:“脱脱朝廷所立,即有过,不奏而擅逐之,是慢朝廷也。
老人昏耄,头目亦不知朝廷耶?即迎归,善匡辅,俾孝事祖母。
”由是脱脱得还,祖母及头目各遣使谢罪。
三月立哈密卫,以其头目马哈麻火者等为指挥、千百户等官,又以周安为忠顺王长史,刘行为纪善,辅导。
冬,授头目十九人为都指挥等官。
明年,宋晟奏,头目陆十等作乱,已诛,虑他变,请兵防御。
帝命晟发兵应之,而以安克帖木儿妻子往依鬼力赤,恐诱贼侵哈密,敕晟谨备。
晟卒,以何福代,又敕福开诚抚忠顺。
会头目请设把总一人理国政,帝敕福曰:“置把总,是增一王也;政令不一,下安适从。
”寝其议。
自是,比岁朝贡,悉加优赐,其使臣皆增秩授官。
帝眷脱脱特厚,而脱脱顾凌侮朝使,沈湎昏聩,不恤国事,其下买柱等交谏不从。
帝闻之怒,八年十一月遣官赐敕戒谕之。
未至,而脱脱以暴疾卒。
讣闻,遣官赐祭。
擢都指挥同知哈剌哈纳为都督佥事,镇守其地,赐敕及白金、彩币。
且封脱脱从弟兔力帖木儿为忠义王,赐印诰、玉带,世守哈密。
哈密地方王国世袭
1404年6月被封为忠顺王。12年
3.脱脱:安克帖木儿之子,
1405年3月—1411年3月在位(忠顺王)。6年
明永乐八年,安顺王脱脱死,封其弟兔力帖木儿为忠义王。
4.兔力帖木儿:脱脱之弟,
1411年3月—1425年12月在位(忠顺王),14年;
5.卜答失里:脱脱之子,
哈密地方王国世袭
1.兀纳失里(明史记述为纳忽里):察合台的后裔,
1380年—1393年在位。13年
明朝哈密国王。为哈密威武王、肃王。
洪武十三年(1380年),开始向明朝纳贡,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兀纳失里病逝,弟安克帖木儿承袭肃王,
永乐二年安克帖木儿被明朝廷招封为忠顺王。后建立哈密卫。
2.安克帖木儿:兀纳失里之弟,
1472年11月—1488年在位(忠顺王)。16年
成化八年,把塔木儿卒,子罕慎嗣职。
13.奄克孛剌:罕慎之弟,
1488年—1497年12月在位(忠顺王)。9年
14.陕巴:脱脱近属侄孙,
1492年2月—1493年4月、
1497年12月—1505年10月在位(忠顺王)。8年
15.拜牙即:陕巴之子,
1505年10月—1513年8月在位(忠顺王)。8年
9.卜列革:哈力锁鲁檀之弟,
1457年9月—1460年3月在位(忠顺王)。3年
天顺四年(1460),忠顺王卜列革死,无子。
10.弩温答施丽:卜答失里之妃,
1460年3月—1472年11月在位(忠顺女王)。12年
11.把塔木儿:脱欢帖木儿的外孙,
1466年—1472年11月在位(忠顺王)。6年
12.罕慎:把塔木儿之子,
1425年12月—1439年12月在位(忠顺王)。14年
清朝在新疆设置的“哈密回王”,到底是怎么回事
清朝在新疆设置的“哈密回王”,到底是怎么回事来源:历史D学堂(ID:lishi1600)哈密,河西走廊之终端,是中原连接西域之重镇。
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之称。
中原王朝欲掌控西域,都对哈密投以一定程度的重视。
两汉时在哈密设伊吾宜禾都尉,北魏为伊吾郡,唐置伊州,蒙元遣藩王镇守,明招降蒙古哈密王为忠顺王,并设置哈密卫镇护。
到了清代,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哈密有两套领导班子。
一个体系是朝廷派遣的地方官体系,另外一个则是“哈密回王”。
在今天的哈密市回城乡阿勒屯村,有一座中原式的宫殿建筑,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这是2003年依照旧旧有样式重新修建的哈密回王府。
历史上上哈密回王府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重建,民国十九年(1930年)被烧毁。
哈密王府的兴废,也是哈密回王家族历史起伏的一个缩影。
上图_ 额贝都拉(?—1709年),又译作额贝杜拉、厄碑都拉,清朝时期哈密的维吾尔贵族,首任哈密回王•归顺大清,受封札萨克初代哈密回王,名为额贝都拉,其先祖一说为阿拉伯人,是先知穆罕穆德后裔;一说为蒙古人,血脉出自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一说即为畏吾儿人世居在哈密。
但无论何种说法,他的家族长期在哈密繁衍生息,到他这里就是地地道道的哈密维吾尔人。
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的哈密回王世系源流清册,额贝都拉祖上四代均为哈密的伯克。
所谓伯克,是突厥语“头领、老爷”的音译,即封建世袭领主。
清初的西北边疆风云激荡。
漠西蒙古准格尔部迅速崛起,占据西域青海,并向漠北草原扩张,和新兴的清帝国产生激烈的碰撞。
爆发了延绵不绝的战争,这就是著名的康熙皇帝三征噶尔丹的故事。
最后后准格尔大汗噶尔丹前方兵锋为清军所挫,后方也发生了内讧。
他的侄儿策妄阿拉布坦起兵夺权。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在内外交困中,噶尔丹死于科布多城。
上图_ 清朝初期蒙古各部(察哈尔部、漠西准噶尔部)额贝都拉原先是准格尔部的藩臣,自身实力较弱,仅有“马数十匹,从者数十人”。
明代哈密危机与嘉峪关开闭之争
明代哈密危机与嘉峪关开闭之争陈跃6韩海梅2(1.西北大学历史学院,陕西西安739967;2.西安市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中心,陕西西安710054)摘要:成化年间,明朝在西域的“基点”哈密遭吐鲁番侵扰,触发“哈密危机”明政府向吐鲁番遣使责备并以关闭嘉峪关相逼,迫使后者暂时妥协。
弘治年间,吐鲁番再侵哈密,明政府复以闭关施压,结果反令吐鲁番铤而走险进犯甘肃。
杨廷和主政后,对吐鲁番采取强硬政策,继续关闭嘉峪关,断绝与吐鲁番的朝贡贸易,导致西北边疆局势动荡不定。
“大礼议”后,王琼主政西北,开关通贡,放弃收复哈密。
明政府对吐鲁番在开关与闭关问题上的反复不仅受西北边情变化影响,而且与內部朝政波动有关。
最终,明政府承认吐鲁番吞并哈密,确立了西域地区的新秩序,开启了明代西北边疆的新局面。
关键词:明代;哈密危机;边关开闭;丝路贸易;嘉峪关中图分类号:K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5X(2026)02-0034-06明政府在哈密地区设立哈密卫与哈密国,二者相互依存。
成化年间以来,哈密渐趋衰落,无力对抗西部邻国吐鲁番的侵扰。
明政府在成化九年至正德八年间先后三次册封哈密“忠顺王”,而后吐鲁番又三次以武力灭亡哈密国。
因其为明代西北边疆的大事,学界对其关注较多,田澍率先提出了“哈密危机”概念①,侯丕勋、施新荣等人的研究②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明朝应对西北边疆危机的政策。
在明政府对策中,始终伴随西北边关贸易通畅与断绝的“边关开闭之争”,学者对西北边疆贸易的研究③,未能深入探讨明政府的嘉峪关开关与闭关之争。
故此,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此问题,对深化明朝西北边疆政策研究有积极推动作用,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一、吐鲁番迭犯哈密与明朝“闭关”之议的初步实施哈密位于吐鲁番以东,嘉峪关以西,是连接甘肃和新疆的咽喉之地,“西域诸胡往来入贡要路也”。
④明朝高度重视对哈密的经营。
洪武年间,哈密首领安克帖木儿向明朝表示臣属。
明成祖即位后,派遣亦卜剌金等人“赍诏往哈密抚谕,且许其以马入中国市易”⑤,安克帖木儿贡马19匹,“市易马”4740匹,受到重赏。
哈密卫忠顺王脱脱身世及相关问题考述
哈密卫忠顺王脱脱身世及相关问题考述胡小鹏本文探讨了明代哈密卫忠顺王脱脱的身世,认为脱脱并非肃王家成员,而是出身于同为察合台后裔的安定王家,被永乐帝强加于哈密王室。
这是哈密内部纷争不断,出现忠顺、忠义二王并立局面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明代 哈密卫 脱脱作者胡小鹏,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地址:兰州市,邮编730070。
明朝平定西北之初,嘉峪关以西仍为察合台后裔诸王的游牧地,大体上豳王亦怜真一支据有沙州、瓜州一带,肃王兀纳失里一支以哈密为中心,安定王卜烟帖木儿游牧于沙州西南一带。
此后,明廷交替运用剿抚策略,次第招抚了关外诸势力,将其纳入边疆卫所体系。
明永乐二年(1404),明朝册封故元肃王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并于1406年正式建立哈密卫,以领袖关西诸卫,屏障西陲。
但哈密卫自第二任忠顺王脱脱之后,内部纷争不断,导致忠顺、忠义二王系并立,诸王多不得善终,实力渐衰,其内幕颇耐人寻味。
哈密长期内争并最终脱离明朝掌控,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界已有深入研究,①但这些研究均未注意到忠顺王脱脱的身世疑云,而这一问题又至关重要,对哈密政局影响深远,故在此一申管见。
关于脱脱身世及其袭封忠顺王的过程,明朝方面有较详细记载。
《明实录》载永乐三年三月,“哈密头目遣使奏忠顺王安克帖木儿卒。
命礼部遣官赐祭,诏以脱脱袭封忠顺王,送还哈密。
脱脱,安克帖木儿兄子,自幼俘入中国。
上即位求得之,抚养甚至。
及闻安克帖木儿死,无嗣,欲以脱脱往嗣其爵,恐其众不从,尝遣回回可察吉儿等访其祖母速可失里及其头目。
至是,哈密头目来告丧,且请脱脱还抚其众。
乃命脱脱袭封忠顺王,赐印诰、玉带、文绮,并赐其祖母及母文绮表里”。
②脱脱袭封忠顺王,可以说是明廷干预哈密内部事务,重新进行西北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永乐帝的个人意志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明廷的强大压力下,哈密统治阶层被迫接受了脱脱袭封忠顺王的事实。
虽然哈密王室承认了脱脱继统的合法性,但脱脱身48 《民族研究》2010年第4期①②参见冯家昇、程溯洛、穆文广编写:《维吾尔族史料简编(上)》,民族出版社1958年版;谢玉杰:《明代哈密卫探研》,《西北民族文丛》1983年第3期;田卫疆:《明哈密、土鲁番速檀(王)世系补正》,《新疆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杨林坤:《明代哈密察合台后王统治世系考》,《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尹俊耸:《明代哈密忠义王小考》,《新疆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施新荣:《关于明永乐初年哈密的两个问题》,《西域研究》2009年第2期。
明代哈密忠义王小考
明代哈密忠义王小考
尹俊耸
【期刊名称】《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35)002
【摘要】明代在其统治前期曾经一度控制哈密地区,并设立哈密卫.在此期间,明朝政府先后共正式封立了11位哈密王,但却出现了"忠顺王"和"忠义王"两种封号,文章探讨了两王更替、并立之情况及原因.
【总页数】3页(P69-71)
【作者】尹俊耸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8
【相关文献】
1.明代女词人王微行年小考 [J], 徐静
2.明代哈密察合台后王统治世系考 [J], 杨林坤
3.哈密木卡姆伴奏乐器中的主奏乐器——哈密艾捷克小考 [J], 艾尔肯·艾买提
4.忠义传家:明代华州的郡望东氏 [J], 王志强
5.“激发忠义,惩创叛逆”——明代历史小说隐含作者的济世情怀 [J], 江守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哈密卫名词解释
哈密卫是新疆哈密市的一个政权机构,于永乐四年(1406)建造。
哈密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通向中国内地的要道,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和“新疆门户”之称。
哈密卫从兀纳失里一直到拜牙即一共经历了15位统治者。
哈密地方贵族首领从1380年受封都督。
明永乐八年,安顺王脱脱死,封其弟兔力帖木儿为忠义王。
宣德三年(1428),忠义王脱欢帖木儿与忠顺王卜答失里同理政事,并向明朝入贡,年贡三四次。
正统二年(1437),明朝规定每年一贡。
此后哈密受瓦剌侵扰,势力日弱。
天顺四年(1460),忠顺王卜列革死,无子,王母弩温答失里主国事,部众益离散。
后为加思兰攻占,王母率其亲属逃至苦峪(今甘肃安西东南),成化二年(1466)始还故土。
四年,明以脱欢帖木儿外孙把塔木儿为右都督,“摄行国事”。
八年,把塔木儿卒,子罕慎嗣职,但明宪宗不令其主政事,“国中政令无所出”。
土鲁番乘机攻占哈密,王母被掳,罕慎率部分哈密人逃至苦峪,筑城,哈密卫[1] 移置于此。
十八年,罕慎会合罕东、赤斤两卫,恢复哈密,罕慎进为左都督。
弘治元年(1488),明朝封罕慎为忠顺王。
同年,土鲁番以联姻为名诱杀罕慎,复占哈密。
明朝拘留土鲁番使臣,责令其悔罪,退还所侵之地。
弘治四年,土鲁番归还哈密。
翌年,明朝立陕巴为忠顺王。
六年,土鲁番主阿黑麻又出兵攻占哈密,执陕巴。
时明朝兵部尚书马文升等人锐意兴复哈密。
八年,许进为甘肃巡抚,出兵收复哈密,仍以陕巴治理其地。
但因屡受土鲁番的攻扰,难得宁居。
直至十一年,明朝以王越总制三边军务兼经理哈密后,始趋于安定。
十八年,陕巴死,其子拜牙即嗣立。
正德八年(1513),拜牙即投降土鲁番,哈密又为土鲁番所有。
终正德一朝,明朝虽先后派员、派兵兴复哈密,均未成功。
嘉靖初年,土鲁番多次兴兵攻扰肃州等地。
明廷内部因大礼议之争,就收复哈密事掀起“封疆”之狱,处置了甘肃巡抚陈九畴等四十余人后,明朝最终失去对哈密的直接控制。
明代兵变的转折点——嘉靖朝时局与甘州兵变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十二月,明北边甘肃镇的甘州卫发生了“甘州五卫军兵变”(以下简称甘州兵变),就该兵变的持续时间和规模而言,它在明代兵变史上并不显眼,正因如此,以往关于甘州兵变的研究成果十分有限。
在已有的研究中,著作方面:卜键先生《嘉靖皇帝传》中的“叛卒与边祸”章节,对甘州兵变的基本情况做了介绍[1];韩大成先生《明代城市研究》中的“兵变与奴变”部分[2],对明中后期兵变情况做了统计,对兵变频发的原因和影响做了分析,颇为详细;田澍先生《西北边疆管理模式演变与社会控制研究》第六章“明代河西、湟水流域的经略和社会控制”[3],从军屯的角度分析了甘州兵变的原因。
论文方面:林延清先生《论明代兵变的经济原因和历史作用》[4],对明正德以来的兵变情况做了统计,并分析了兵变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台湾地区的方弘仁先生于1982年刊发在《明史研究专刊》中的“明嘉靖朝五次兵变初探”[5],对嘉靖朝五次兵变的情况做了介绍。
以上著作及文章大多将甘州兵变放入明代诸多兵变中做整体性的研究,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和分析明代兵变的特征,但缺乏对甘州兵变独特性和深度的挖掘。
在专题研究方面,有崔云胜先生的《明嘉靖初年甘州兵变简论》[6],该文对兵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并结合时局做了独到的分析,但从本文所搜集到的史料来看,该事件仍有进一步挖掘和研究的必要。
一甘肃镇及甘州卫的建制“甘肃者,甘州、肃州也”[7]。
甘肃镇为明“九边”之一,是明朝控制西北边疆及边外地区的重要依托。
甘肃镇原是汉代河西四郡之一,“武帝所开,以断匈奴右臂者”[8]。
洪武五年,明军进军河西并占领了该地,定以嘉峪关为界,而弃敦煌焉[9]。
关于甘肃镇辖区的地形特征和战略地位,嘉靖朝兵部尚书许论在其《甘肃边论略》一文中提到:“夫以一线之路,孤悬几二千里,西控西域,南隔羌戎,北拒胡虏,经制长策,自古为难,山势旷远,中间可以设险之处固有,而难以设险之处居多”[10],此狭长地带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相接,明朝多依靠边墙和边堡对当地及周边地区进行管控。
忠顺王陕巴逃亡地考——兼论《明史》与《明史纪事本末》表异原因
[收稿日期]2020-07-20[作者简介]杜海霞(1995-)ꎬ女ꎬ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与社会学学院ꎬ硕士在读ꎮ忠顺王陕巴逃亡地考兼论«明史»与«明史纪事本末»表异原因杜海霞(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与社会学学院ꎬ新疆乌鲁木齐830017)㊀㊀[摘㊀要]哈密地处西域要道ꎬ自明以来设卫所ꎬ成祖封蒙古族后裔为忠顺王对其管理ꎮ时至忠顺王陕巴ꎬ因受土鲁番侵袭ꎬ率族出逃ꎮ«明史»«明史纪事本末»二书对逃往地记载有异ꎬ经考证«明史纪事本末»此处记载有误ꎬ应是将其内小范围的苦峪误记为大范围的地理名词沙州ꎮ故忠顺王陕巴应是出逃苦峪ꎮ[关键词]苦峪㊀沙州㊀明史㊀明史纪事本末[中图分类号]K248.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473(2020)05-0085-04DOI:10.16162/j.issn.1672-3473.2020.05.021一㊁忠顺王与哈密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㊁天山山脉东端的哈密ꎬ自古至今都是沟通中原与中亚㊁西亚等地政治㊁经济等联系的枢纽ꎬ亦是内地进入西域的必经之地ꎮ其重要性为历代中原王朝所熟知ꎬ对该地区的管辖成为治边要政之一ꎮ汉明帝时设宜禾都尉管辖之ꎻ唐时称之为伊州ꎬ并在此屯田ꎻ元末威武王纳忽里及其弟安克帖木儿先后镇守此地ꎮ有明一代管辖更是如此ꎬ太祖平定畏兀儿地后设安定卫ꎬ渐逼哈密ꎬ安克帖木儿惧ꎬ乃示臣服ꎬ双方贡赐贸易渐次进行ꎻ永乐二年ꎬ成祖以 哈密为西域要道ꎬ欲其迎护朝廷ꎬ统领诸番ꎬ为西陲屏蔽 [1]ꎬ便封安克帖木儿为 忠顺王ꎬ赐金印 [1]ꎬ命其对哈密地区进行管辖ꎻ翌年ꎬ鉴于 其王率庸懦ꎬ又其地种落杂居ꎮ一曰回回ꎬ一曰畏兀儿ꎬ一曰哈喇灰ꎬ其头目不相同属ꎬ王莫能节制 [1]之情形ꎬ乃 立哈密卫 [1]对该地区实施管辖ꎮ后陕巴继任忠顺王ꎬ朝廷 赐金诰㊁冠服及守城戎器 [1]ꎮ但在这期间ꎬ治下的吐鲁番却日益强大ꎬ 阿黑麻桀骜甚ꎬ自以地远中国ꎬ屡抗天子命[1]ꎬ并不断侵扰哈密ꎬ 六年春ꎬ潜兵夜袭哈密ꎬ杀其人百余ꎬ逃及降者过半 [1]ꎮ阿黑麻速檀在占领哈密之后ꎬ甚至拟安排其幼子真帖木儿前去主事ꎬ忠顺王陕巴忧惧之下ꎬ只能 (弘治十七年)挈家出走苦峪 ꎮ但需要注意的是ꎬ关于陕巴出逃的地点ꎬ史籍所载有所不同ꎬ如«明史纪事本末»载 (弘治)十七年春三月ꎬ阿孛剌阴构阿黑麻ꎬ迎其次子真帖木儿来王哈密ꎬ陕巴弃城走沙州 [2]ꎮ那么ꎬ陕巴弃城后逃往的究竟是苦峪还是沙洲?两书记载出现差异之原因又为何?笔者拟就此展开讨论ꎬ以就正于方家ꎮ二㊁史料爬梳首先ꎬ笔者拟就«明史»与«明史纪事本末»中有关苦峪和沙洲的记载进行简单的梳理ꎮ苦峪忠顺王卜列革卒后无人继位ꎬ瓦剌不断入侵哈密ꎬ有关情形在«明史»中有如下记载:㊀㊀癿加思兰乘隙袭破其城ꎬ大肆杀掠ꎬ王母率亲属部落走苦峪ꎬ犹数遣使朝贡ꎬ且告难ꎮ八年(成化)ꎬ把塔木儿子罕慎以父卒请嗣职ꎮ帝许之ꎬ而不命其主国事ꎬ国中政令无所出ꎮ文等不敢进ꎬ令二卫还守本土ꎬ罕慎及乜克58力㊁畏兀儿之众退居苦峪ꎬ文等亦引还肃州ꎮ[1]通过以上史料可知ꎬ哈密城首次被破后ꎬ王母即率领亲属部族逃往苦峪城ꎮ之后罕慎主事ꎬ明朝业已派兵援助ꎬ吐鲁番虽并未放弃对其侵扰却也忌惮明军强大而不敢进ꎬ在这种情况下ꎬ罕慎等退居苦峪城ꎮ因此ꎬ苦峪城应该是作为哈密遭遇入侵后退守的一个据点ꎬ并且有一定的接纳能力ꎮ吐鲁番久据哈密ꎬ朝命边臣筑苦峪城ꎬ移哈密卫于其地ꎮ [1]因为吐鲁番的势力强大ꎬ且一直占据哈密ꎬ此时朝廷设立的哈密卫也形同虚设ꎬ无奈只能加强对苦峪城的修缮ꎬ并且将哈密卫移到苦峪城内ꎬ这足以说明ꎬ朝廷之前就是将苦峪城作为一个后备的地方ꎬ只有前期的大量准备才能在今天修缮的基础之上将哈密卫移到苦峪城ꎮ«读史方舆纪要»载: 明正统七年ꎬ沙州卫酋困即来言:诸夷屡见侵掠ꎬ请边将发戍卒助修苦峪旧城ꎮ从之ꎮ成化九年ꎬ哈密为土鲁番所残破ꎬ其酋罕慎窜居苦峪城ꎮ马文升曰:土鲁番至哈密十数程ꎬ中经黑风川ꎮ哈密至苦峪又数程ꎬ皆绝水草ꎮ贡使往返ꎬ必驮水然后行也ꎮ正德以后ꎬ土鲁番益张ꎬ苦峪诸城ꎬ皆为所残破ꎮ [3]由此可知成化九年时哈密卫首领罕慎在受吐鲁番侵略时曾逃往苦峪城ꎮ据此我们得知哈密卫几次受到吐鲁番侵扰时ꎬ首领都会率部众前往苦峪ꎮ对于正在逃难中的陕巴而言ꎬ选择具备如此条件的苦峪城ꎬ当属情理之中ꎮ并且值得注意的是ꎬ成化十三年冬十月时朝廷 复立哈密卫于苦峪谷ꎬ给土地牛种ꎮ [1] 这一句可以视为朝廷重视的材料ꎬ与前有逻辑关系ꎮ另«大明会典»载: 永乐二年㊁以封元孽安克帖木儿為忠顺王㊁而授其头目马哈麻火只等為指挥等官㊁分居苦峪城ꎮ [4]明朝廷委任指挥的目的是 辅佐 忠顺王ꎬ而此时的指挥分居苦峪城ꎬ更加说明ꎬ明朝廷在赐封哈密卫忠顺王的初期ꎬ就已经着手在苦峪城培植力量ꎬ且也应证后期哈密受侵扰时逃居苦峪ꎮ«大清一统志»载:㊀㊀宣徳十年ꎬ沙州卫都指挥佥事坤济勒为哈密所侵走赴塞下邉城ꎬ请移之苦峪命治苦峪城ꎮ正统六年城成ꎮ十三年邉将防哈密使臣至苦峪ꎬ赤斤都指挥总加勒等率众围其城ꎮ天顺七年ꎬ哈密衰微迤北酋沙佳斯兰袭破其城ꎬ王母率亲属部落走苦峪ꎮ成化二年兵部言王母避苦峪久ꎬ今贼已退宜令还故土ꎬ从之ꎮ八年土鲁番袭破其城执王母ꎬ十年都督和顺退居苦峪ꎬ命权主国筑苦峪城移哈密卫于其地ꎮ不难看出从宣德至成化年间ꎬ对于苦峪城的修建一直在进行ꎬ既不难推断ꎬ弘治年间哈密卫首领逃居苦峪亦在情理之中ꎮ沙州(有资料作 洲 )①«明史纪事本末»一书的记载则与前述不同ꎬ阿孛剌阴构阿黑麻ꎬ迎其次子真帖木儿来王哈密ꎬ陕巴弃城走沙洲 [2]ꎬ那么ꎬ这种记载是否准确呢?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ꎬ 自赤斤蒙古西行二百余里曰苦峪ꎬ自苦峪南折而西百九十里曰瓜州ꎬ自瓜洲而西百四十里始连沙洲ꎮ [1]由此可见ꎬ沙州卫和苦峪城所隔并非十分遥远ꎮ而且从哈密出发自西向东应当是先经过沙州ꎬ之后再东行才到达苦峪城ꎬ那么陕巴舍近求远ꎬ究竟为何?图1:苦峪沙州地理位置68㊀㊀先来看如下部分史料:㊀㊀洪熙元年ꎬ亦力把里及撒马尔罕先后入贡ꎬ道经哈密地ꎬ并为沙洲贼邀劫ꎮ[2]九年(洪熙)遣使奏罕东及西番数肆侵略ꎬ掠取人畜ꎬ不获安居ꎬ乞徙察罕旧城耕牧ꎮ[2]明年(洪熙十年)又为哈密所侵ꎬ且惧瓦剌渐逼ꎬ不能自立ꎮ乃率部众二百余人走附塞下ꎬ陈饥窘状ꎮ诏边臣发粟济之ꎬ且令议所处置ꎮ边臣请移之苦峪ꎬ从之ꎮ自是不复还沙州ꎮ但遥领其众而已ꎮ[2]结合史料不难看出ꎬ整个洪熙年间ꎬ沙州屡次遭周边瓦剌等侵犯ꎬ处境岌岌可危ꎮ但面对如此情形ꎬ朝廷亦是无能为力ꎬ并未采取多少实质性的措施去净肃沙州ꎬ近乎放任不管ꎮ初(正统五年)困即来之去沙洲也ꎮ朝廷命边臣缮治苦峪城ꎬ率戍卒助之ꎮ [2]更何况在正统年间ꎬ朝廷 命边臣缮治苦峪城ꎬ率戍卒助之 ꎬ即已然无法应对沙州之情形ꎮ十一年时更因屡受侵扰ꎬ沙州一众迁入甘州ꎬ 凡二百余户ꎬ千二百三十余人ꎬ沙洲遂空ꎮ «读史方舆纪要»也载:正统十一年ꎬ其首领喃哥以困于瓦剌ꎬ率部属来归ꎮ因徙置内地ꎬ卫废ꎮ [3]可知沙州卫于正统十一年就已经废弃ꎮ直至成化十五年九月ꎬ班麻思结孙只克袭职后奏请 如罕东㊁赤斤例ꎬ立卫赐印ꎬ捍御西陲 ꎬ之后得准 于沙州故城置罕东左卫ꎬ令只克仍以都指挥使统治 方有正式建制ꎮ成化年间在原来沙州卫的地域后建立罕东左卫㊁赤斤卫ꎬ虽地理范围同沙州卫ꎬ但是史籍中多载各卫名称ꎬ不再记沙洲ꎮ«英宗实录»载: 今冬或来劫掠ꎬ欲修赤斤城以为备御ꎬ又言赤斤是且旺失加地方ꎬ虑有争竞ꎬ乞修尔沙州境内苦峪旧城ꎮ [5]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天顺年间有一次请求修葺苦峪城ꎬ且实录里记载是 沙州境内苦峪城 ꎬ其意可理解为此时苦峪城是包含在沙洲境内的ꎬ且上文中提到沙州与苦峪的地理位置ꎬ二者距离较近ꎬ故而不难理解ꎬ在经过正统景泰两代之后ꎬ沙州的地理名词会有所扩大ꎮ弘治十七年之际 瓦剌及安定部人大掠沙洲人畜ꎮ只克不能自存ꎬ叩嘉峪关求济 [2]ꎬ朝廷才正式出面进行调停ꎬ谕 二部解除息争ꎬ不得攘兵召衅ꎮ [2]ꎬ归根到底并无实际动作ꎮ此则史料更加说明沙州在弘治十七年正在经历瓦剌等部的侵扰ꎬ但是上文提及在原沙州卫又重新建卫ꎬ又言 欲修赤斤城以为备御 更加肯定ꎬ新建的卫所也受到周边势力的侵扰ꎮ故而ꎬ此前不断修葺的苦峪城就成为逃居的选择ꎮ而在«明史纪事本末»中用沙州这个大范围的地理名词来代替小范围的苦峪ꎬ显然是不合乎情理的ꎮ综考各说后ꎬ«明史纪事本末»一书关于陕巴逃亡沙州的记述应属有误ꎬ应是将其内小范围的苦峪误记为大范围的地理名词沙州ꎮ三、表异原因探析«明史»和«明史纪事本末»关于陕巴出逃地点的记述出现两歧ꎬ笔者认为史源有异应为原因之一ꎮ论明史研究ꎬ«明实录»自然首屈一指ꎮ是非常权威的一手史料ꎬ备受研究者重视ꎮ清代官修«明史»用时最久ꎬ几易其稿ꎬ是研究明代史实的基本史料ꎬ在二十四史中ꎬ«明史»价值较高ꎮ赵翼说: 近代诸史ꎬ自欧阳公«五代史»外ꎬ«辽史»简略ꎬ«宋史»繁芜ꎬ«元史»草率ꎬ惟«金史»行文雅洁ꎬ叙事简括ꎬ稍为可观ꎬ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6]梁启超亦云: 现行«明史»ꎬ在«二十四史»中 除马㊁班㊁范㊁陈四书外ꎬ最为精善ꎮ [7]«明史»一书的主要史料来源ꎬ当为王鸿绪所编写之«明史稿»ꎬ就史料价值而言ꎬ二者互有优劣ꎮ与本文密切相关的«明史 西域传»ꎬ则因其卷帙浩繁㊁撰写内容丰富而著称ꎬ是质量上乘的明代历史地理文献ꎬ时至今日仍是研究西域或是明代西域历史状况必备史料之一ꎮ此传的定稿经历了尤侗初稿㊁万斯同稿㊁王鸿绪稿㊁张廷玉定稿四个阶段ꎬ其间自有传袭与补易ꎮ尤侗初稿为«外国传(卷六㊁七)»ꎬ其编纂时间是康熙二十一年ꎮ尤氏«悔庵年谱»康熙二十一年记: 予三载史局ꎬ纂«列朝诸臣传»ꎬ«外国传»共三百余篇ꎬ«艺文志 臣传»卷ꎮ [8]大致描绘出了«明史 西域传»的框架ꎬ其史源主要为茅瑞征的«皇明象胥录»㊁陈诚的«西域番国志»㊁罗曰装的«咸宾录»㊁严从简的«殊域周咨录»㊁慎懋赏的«四夷广记»㊁郑晓«吾学编»等ꎮ如«哈密»一节ꎬ即由«皇明象胥录»«殊域周咨录»«咸宾录»等相关史料整合而来ꎮ万斯同«明史 外蕃传三»亦主要承自尤稿ꎬ二者的字数大约都在两万字左右ꎬ在对其进行润色和纠误之余亦作有调整 将其两卷合二为一ꎮ即万78斯同认可尤侗初稿的两篇都是属于«明史 西域传»ꎬ并将«哈密传»置于卷首ꎮ如此调整ꎬ更加突出了哈密在明代边防中的重要地位ꎮ相比前述二稿ꎬ王鸿绪稿之结构似更加合理ꎬ认识亦更为深刻ꎬ就«明史 西域传»目录之调整亦更加符合事实ꎮ对于所分类的内容按性质㊁地缘关系以及轻重之别来排列ꎬ并依据«明实录»㊁官方文献㊁时人著述等对史料进行了增补ꎬ使得«明史 西域传»更加完善ꎬ记述也更加准确完整ꎬ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ꎮ张廷玉总裁的最后定稿ꎬ历时十年«明史»方全面竣工ꎮ于前稿亦以承袭为主ꎬ大的变动不多ꎬ只是对王鸿绪稿本进行了纠误㊁删减和润色ꎬ使得记述更加真实可靠ꎮ«明史 西域传»同«明史»一样ꎬ几经传袭㊁订正才最终定稿ꎬ各稿之间的因袭与差异是明人西域观变化过程ꎬ以及清人对西域的认识之体现ꎬ也使得明清鼎革下国家实际统治版图之变化有迹可循ꎮ但也存在一些不足ꎬ比如对于明代后期的记载不够翔实ꎬ涉及诸如察合台汗国㊁帖木儿帝国㊁叶尔羌汗国等之史事时ꎬ尚有一些史实错误ꎬ这与几度抄写㊁易稿亦不无关系ꎮ总体而言ꎬ«明史 西域传»内容丰富而系统ꎬ与实录㊁文集㊁档案相比ꎬ可信度也较高ꎬ对后世研究明代西北边防㊁同中亚之交往以及新疆有关历史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ꎮ«明史纪事本末»一书ꎬ其价值亦不可忽视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其 排比纂次ꎬ详略得中ꎬ首位秩然ꎬ于一代事实极为淹贯 [9]ꎮ就史学史角度看ꎬ该书是纪事本末体逐渐完善之史籍ꎮ该书成书于顺治十五年ꎬ«明史»成书于乾隆四年ꎬ由此可见ꎬ前者的成书时间早于后者ꎬ且二者的史料取舍不尽相同ꎬ所以其史料价值颇高ꎮ因此ꎬ近代史家认为其 可以与«明史»互为补充 [10] 是最有用和最可靠的有关明史的早期著作之一 出版以来ꎬ三百多年间ꎬ一直被史学界认为是 研究明代史事的基本史籍之一 ꎮ[11]«明史纪事本末»的史源ꎬ学界多认为是谷应泰同时代张岱的«石匮书»«石匮书后集»ꎬ嘉靖年间高岱的«鸿猷录»和谈迁的«国榷»等书ꎮ李光壁的研究表明ꎬ«明史纪事本末»部分篇目㊁内容与«鸿猷录»多有因袭ꎮ故«鸿猷录»为«明史纪事本末»直接史源ꎬ应是无疑ꎮ[12]«石匮书后集»记晚明史事ꎬ是张岱利用谷应泰在家私藏的崇祯十七年的邸报写成的ꎮ«石匮书»记洪武至天启年间的史事ꎬ已遗逝但«续修四库全书»收有一版本ꎬ其体例与«后集»相同ꎮ在«明史纪事本末»各篇中ꎬ参考«国榷»的痕迹相当常见ꎮ如«明史纪事本末 郑芝龙受抚»ꎬ据邱炫煜的校读ꎬ其文字与«国榷»中的相关记载之文字近似ꎮ[13]因此以上书目应是«明史纪事本末»的主要史源ꎮ具体到本文而言ꎬ在将«明史纪事本末»与«鸿猷录»相互对照后ꎬ可发现二者完全相同的有«平定东南»«北伐中原»«开设贵州»«兴复哈密»四篇ꎮ关于忠顺王陕巴逃亡沙州的记载ꎬ正是来自«兴复哈密»一篇ꎮ由此可见ꎬ«明史纪事本末»中«兴复哈密»一篇直接的史源就是来自«鸿猷录»ꎮ而«鸿猷录»的史料来源主要为«皇明历朝资治通纪»«后北征录»«北征记»等ꎬ多为当代史著和当事人之作ꎬ是明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ꎬ学者评价颇高ꎮ«明史纪事本末»虽有很高的价值ꎬ但其主要的史料来源为私家著述ꎬ加之西域地处边远ꎬ官方记载有限ꎬ时人对其更是知之甚少ꎬ况且苦峪与沙州地理位置接近ꎬ在私家著述中ꎬ难免会将其混淆ꎮ[注㊀㊀释]①明代诸史料中存在 沙州 沙洲 混用的情况ꎬ根据当时行政划分及地图标识及延用情况ꎬ在不涉及史料时用为 沙州 ꎬ若史料中写作 沙洲 则保留其原姓文献原貌ꎮ[参考文献][1]张廷玉.明史(卷三百二十九)[M].北京:中华书局ꎬ2003:8511-8513ꎬ8516-8518ꎬ8559.[2]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M].北京:中华书局ꎬ2015:591. [3]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十三卷六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ꎬ2005.[4]李东阳.大明会典(卷一百七)[M].扬州:广陵书社ꎬ2007. [5]明英宗实录[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ꎬ2015.[6]赵㊀翼.廿二史札记(卷31)[M].上海:商务印书馆ꎬ1937.659. [7]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ꎬ1996.101. [8]尤㊀侗.悔庵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册74)[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ꎬ1999.64.[9]台北艺文印书馆影印本1969㊁卷49㊁«史部纪事本末类30a-b». [10]金毓黻.中国史学史[M].台北:鼎文书局ꎬ1982.232-233. [11]陈祖武.«明史纪事本末»杂识[J].文史ꎬ1989ꎬ(31):194-197. [12]李光璧.«明史纪事本末»探原[J].中和月刊ꎬ1942ꎬ3(12):34-50. [13]邱炫煜.«明史纪事本末 郑芝龙受抚»校读[J].侨生大学先修班学报ꎬ2001ꎬ(9).[责任编辑:王雪炎]88。
【蒙古帝国君王谱】哈密国(下)
【蒙古帝国君王谱】哈密国(下)哈密国(下)8.卜答失里卜答失里(?-1439年),明朝哈密国王,蒙古贵族,忠顺王脱脱的儿子,兔力帖木儿的侄子。
宣德元年(1426年),明朝封忠顺王,他进贡马和方物。
三年(1428年),因为他年幼,明朝封脱欢帖木儿为忠义王。
从此,二王并贡,每年进贡驼马玉石器皿三四次,明朝赐回彩币绢布袭衣。
四年(1429年),谨修臣职,恪守边疆,受赏赐。
他娶瓦剌脱欢之女弩温答失里为妻。
十年(1435年),向甘肃总兵报告瓦剌猛可不花要侵犯沙州。
9.脱欢帖木儿脱欢帖木儿(?-1437年),又译脱懽帖木儿,明朝哈密国忠义王,蒙古贵族,忠顺王兔力帖木儿的弟弟。
宣德三年(1428年),明朝以忠顺王卜答失里年幼,没能够胜任国王,于是封脱欢帖木儿为忠义王,二王并贡。
脱欢帖木儿一年进贡三四次,奏求婚娶礼币。
正统二年(1437年)脱欢帖木儿卒,其子脱脱塔木儿嗣位。
10.脱脱塔木儿脱脱塔木儿(?-1439年),明朝哈密国忠义王,蒙古贵族,忠义王脱欢帖木儿的儿子。
1428年,明宣宗以哈密国王卜答失里(忠顺王)年幼,于是封卜答失里的叔父脱欢帖木儿为忠义王,二王并贡。
明英宗正统二年(1437年)脱欢帖木儿卒,脱脱塔木儿嗣位。
脱脱塔木儿在位到正统四年(1439年)病逝,没有后裔,忠义王世系断绝。
同年,卜答失里死,其子倒瓦答失里即位忠顺王。
11.倒瓦答失里倒瓦答失里(?-1457年),明朝哈密国忠顺王,蒙古贵族,名为哈力锁鲁檀,忠顺王卜答失里的儿子。
母弩温答失里,瓦剌脱欢的女儿。
正统四年(1439年)父亲死后,嗣位。
当时哈密种族杂居,头领不能节制,人心涣散,势力渐衰。
次年,都督皮剌纳勾结瓦剌人猛可卜花想要谋杀他,没有成功。
瓦剌、吐鲁番汗国、沙州卫、罕东卫、赤斤蒙古卫常常攻击哈密。
1443年,他舅舅瓦剌也先攻打哈密,把倒瓦答失里的母亲妻子俘虏而还。
威胁倒瓦答失里入见,倒瓦答失里禀奏明朝,也先送还他的母亲妻子。
1445年,也先再次俘获他的母亲妻子和弟弟还有撒马尔罕贡使百余人,要挟他归附。
明朝和嘉靖皇帝为什么最终放弃了哈密
明朝和嘉靖皇帝为什么最终放弃了哈密哈密位于元朝与察合台汗国的交界处,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至元末哈密由察合台后裔兀纳失里管辖。
察合台汗国灭亡后,兀纳失里占据哈密称王,先自称威武王,后改称箫王。
虽然哈密的地理位置重要,但是从宋代开始,由于造船技术的发展,加之奥斯曼的崛起截断了丝绸之路。
东西方的贸易就改走海路,古丝绸之路也就这样没落了。
哈密的重要性也随之一落千丈。
说明:明史中提到的哈密卫并不是现今的哈密,而是其下属的巴里坤县。
另外历来大家提到的哈密地区也不是单指哈密一个地方,而是泛指明朝的关西七卫,包含哈密、罕东左、沙洲(现敦煌)、赤斤、安定、曲先、阿端七卫,详见后附地图。
因为哈密是该地区最大、最重要,也是人口最多的地方,所以就以哈密代称。
洪武五年,冯胜西征,打到敦煌、瓜州一带也就不再西进,撤回嘉峪关东。
洪武十三年,由于蒙古部族的骚扰,甘肃都督濮英向太祖请命后西征。
此次战果不大,攻打到白城、苦峪,俘获故元平章忽都帖木儿、省哥失里王等,就收兵退回了肃州(位于嘉峪关东)。
不过看着明军离自己越来越近,兀纳失里有些发慌,觉得明军下一次就要来剿他了。
于是兀纳失里主动向明朝派遣使臣要求纳贡,洪武十四年太祖下诏赐文琦(名贵丝绸),正式确认了双方的朝贡关系。
西域的大门第一次向明朝敞开,太祖也遣使至西域招抚诸番。
但是好景不长,洪武二十年濮英随冯胜北伐,中伏身亡。
此次北伐的失败,让明朝在西北的军事实力消减,开始不久的西域经略也被迫中止。
局势的变化让哈密的兀纳失里又有了信心,在绥德、平凉、宁夏等地以马互市的要求被拒后,兀纳失里就断绝了于明朝的关系,关闭了西域的大门。
西域诸番去明朝朝贡只能改道而行,但是明朝并未发难,默许了兀纳失里的行为。
明朝的处置让兀纳失里胆子越来越大,洪武二十四年,兀纳失里派兵截杀了西域回鹘的朝贡使团,掠夺贡物。
太祖闻讯大怒,命都督刘真及宋晟带兵讨伐。
同年八月,明军破哈密城,兀纳失里率少量亲属逃脱,其余亲属部众皆被明军斩俘(包括他的两个儿子)。
元朝政治家脱脱帖木儿生平简介
元朝政治家脱脱帖木儿生平简介说到元朝,一大串名字脱口而出:成吉思汗、忽必烈、铁穆耳……除了这些君主,还有一些大臣也名留青史,比如哲别、伯颜、阿术、脱脱等等。
在关于元朝历史的不少电视剧中,脱脱的宰相形象特别正,与很多争权夺利的宰相不同,他是属于少数的贤相。
脱脱帖木儿简介之基础信息:脱脱,不是念做[tuō tuō],而是念做[tuì tuì],脱脱是回族中的一个姓。
虽然是姓,但是人们都称脱脱帖木儿为脱脱,而不是帖木儿。
脱脱出生于1314年,家里是一个贵族,享年42岁,属于英年早逝了,他的死影响了元王朝的走势。
他是元朝非常出名的军事家以及政治家。
脱脱帖木儿简介之人物生平:脱脱年少时就彰显了他的聪明才智,15岁开始当官,为人正直,不甘心做傀儡,于是开始跟伯颜斗争。
当他步步高升做了丞相之后就废除伯颜的旧法。
脱脱在执政期间作为主要负责人修改了辽、金、宋等三国的历史。
脱脱因病辞相,后来复官专门治疗河患,同时实行变钞。
元末农民起义爆发,脱脱亲自率领军队,突破徐州立下大功。
可惜元末的统治很黑暗腐败,哈麻因为政权问题对脱脱怀恨在心,各种挑拨离间,逼得脱脱从失去兵权、到贬官、到被冤死。
脱脱帖木儿简介之主要贡献:脱脱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文学、书法和作为这三个大方面。
在文学上,他作为修改历史的总负责人,主修了《宋史》等。
在书法方面,他写了“白麟溪”三个字在石碑上,以此纪念江南第一家白麟。
在作为方面,他恢复了科举制度,恢复太庙四时祭,整改了国家领导内部关系,减轻官府对百姓的剥削,整顿吏治。
脱脱贴木儿是元末著名政治家,他出身蒙古贵族家庭,是丞相伯颜的侄子,后随家族势力水涨船高,成为皇帝的亲信。
随着权力加深,伯颜权盖君主,骄横而触众怒,脱脱顺势将其贬配,终致伯颜病死。
之后,脱脱贴木儿成为右丞相,进行了很多利国利民的改革,史称“脱脱更化”,诸多脱脱贴木儿的贡献尽在其中。
脱脱一改伯颜反汉禁儒、苛政而打击异已的治理,首先,他恢复科举制度,使知识分子尤其是汉人儒生有了一席之地,并讲仁制规,倡导礼仪学习,使人心大为稳固;其次,脱脱为冤臣昭雪,让事实和善恶的真相大白于天下,为维护政权统治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再有,他深解百姓疾苦,下令减免税赋,并为缓解民族矛盾,放宽了对汉人和男人的政策;而最令人称道的脱脱贴木儿的贡献莫过于组织编撰了《宋史》、《辽史》、《金史》,这三部作品后来均被纳入二十四正史,是我国唯一由少数民族丞相主持编制,唯一由少数民族和汉族史学家共同完成的史学著作。
脱脱生平经历的事情有哪些 元朝末年政治家脱脱简介
脱脱生平经历的事情有哪些元朝末年政治家脱脱简介本文导读: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
至元六年(1340年)农历十月脱脱为中书右丞相,大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
至正三年(即1343年),脱脱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
至正九年(1349年)农历闰七月,复出为中书左丞相,至正十年(1350年)农历四月,脱脱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发行新钞票“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水患灾民的民心,被赞誉为“贤相”。
至正十一年(1351年)修黄河民工起义,镇压抗元红巾军。
他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革职流放云南,后被中书平章政事哈麻假传元惠宗诏令自尽。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复官。
人物生平脱脱(Toqto'a),字大用,蒙古蔑儿乞部人。
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出生在一个地位显赫的贵族家庭里。
伯父元朝大臣伯颜,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即位后任中书右丞相,独秉国政达八年之久;父马札儿台,仁宗以来即居要职,伯颜罢相后即任中书右丞相。
脱脱的死使得他殚精竭虑修补元王朝统治的堤坝付诸东流,也成为元王朝走向崩溃灭亡的转折点。
脱脱自幼养于伯父伯颜家中。
稍长,就学于名儒吴直方。
直方,字行可,婺江浦江(今属浙江金华浦江)人,儒学素养很深,曾与方凤、谢翱、吴思齐等名儒交游过。
后出游京师,任教于周王和世琜藩邸,和世琜出走后,改任上都路学正,脱脱父马札儿台对他的智谋大加赞赏,比之为诸葛孔明。
于是延入府中教其子脱脱、也先帖木儿。
吴直方是脱脱的启蒙教师,后来成为脱脱的心腹幕僚。
少年时代的脱脱膂力过人,能挽弓一石,是一位显见的将才。
但经吴直方的谆谆善诱,他接受了许多儒家文化,虽然不习惯于终日坐读诗书的生活,他的进步依然是很明显的。
脱脱善书画,书法刚毅有力,酷似颜真卿;画竹颇得妙趣。
他受儒家思想影响最大的是用儒家标准做人,他立下了“日记古人嘉言善行,服之终身”(《元史·脱脱传》)的志向。
明代哈密察合台后王统治世系考
2003年第2期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No.2,2003 总第58期 Journal of the Second Northwest U niversity f or N ationalities Gen.No.58・边疆民族研究・明代哈密察合台后王统治世系考杨林坤(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20)摘 要:哈密在明代西北地区的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研究这一时期哈密的历史,首先要理清其统治世系。
但是已有的研究成果仍然存在缺憾。
本文以《明实录》等史料为主要依据,确认把塔木儿和奄克孛剌在哈密的实际统治地位,并对哈密统治者的在位时间重新进行了订正、后王时期哈密的统治阶层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明代;哈密;世系;朝贡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83(2003)02-0024-05哈密自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兀纳失里遣使朝贡以来,就与明中央政府开始了密切的政治和经济联系。
到明成祖初期,明朝设立哈密卫、册封哈密忠顺王和忠义王,哈密则每年循例遣使朝贡,被纳入明朝政治版图。
明朝借之于哈密,欲收到“断北狄右臂,破西戎交党,外联络戎夷,内蕃屏甘肃”之功效[1]。
因此,研究明代哈密的历史,对于了解明代的西北边政、西北民族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明代哈密的历史,首先须理清其统治世系。
近些年来,已有专文探讨明代哈密世系[2],但已有研究成果中仍存在缺憾,本文遂就此问题再行考证,并重新订正了哈密统治者的在位时间。
另外,本文对察合台后王在哈密统治时期、哈密统治上层的状况亦进行了初步探讨。
不足之处,请方家指正。
一、把塔木儿和奄克孛剌研究明代哈密察合台后王的世系,在方法上应当注意三个问题:首先,最重要的史料是《明实录》,而《明史》成书晚于《明实录》,并多采获实录,且较之实录则流于简约,年时不详,故应多以实录为据。
对于《明实录》的价值,论者历来见仁见智,褒扬者赞其成颂,贬抑者以其无史。
历史上的脱脱是谁
20XX年历史上的脱脱是谁编者按:脱脱是元朝后期蒙古贵族集团中少见的有见识、有能力的宰相。
《元史》本传称他:“功施社稷而不伐,位极人臣而不骄,轻货财,远声色,好贤礼士,皆出于天性。
脱脱(1314年~1355年) 亦作托克托,蒙古族,字大用,蔑里乞氏。
幼养于伯颜家,从浦江吴直方学。
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
当时伯颜为中书右丞相,权倾朝野,向为顺帝所忌,脱脱恐受其累,与顺帝密谋除伯颜。
后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
曾参加镇压徐州芝麻李红巾军起义,执意屠城,军事成就卓著,功封太师。
十四年,讨伐高邮(今属江苏)张士诚起义军,被士诚击败。
至正十五年(1355年),被流放云南,后被元顺帝派人毒死。
二十二年,昭雪复官。
至正三年(1344年),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
脱脱被矫诏贬死在“入绍大统”8个年头(1333~1340年)后,顺帝终于罢黜伯颜,清算文宗系的势力为起点,迎来了他亲征自立时期。
这一时期他曾两次任脱脱为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社会矛盾,大行文治,史称“更化”。
这些措施对纠正伯颜擅政时的倒行逆施,解决尖锐的社会危机,有一定的作用。
因此,脱脱在当时被称为“贤相”。
可正当他收复徐州,大败张士诚于高邮之际,一场导致他政治生涯结束的厄运降临到他头上。
皇太子因不满“未授册宝之礼”,而支持康里人哈麻弹劾脱脱,致使脱脱被革职流放,至正十五年(1355年)年十二月,哈麻又矫诏遣使使用药酒将脱脱谋害。
脱脱的死使得他殚精竭虑修补元王朝统治的堤坝付诸东流,也成为元王朝走向崩溃灭亡的转折点。
《元史》称:脱脱,祖嗣国王速浑察,沈深有智略。
尝奉命征讨,所向克捷。
父撒蛮,幼颖异,自襁褓时,世祖抚育之若子。
尝挟之南征,同舟济大江,虑其有失,系之御榻。
及长,常侍左右。
帝尝诏之曰:“男女异路,古制也,况掖庭乎。
礼不可不肃,汝其司之。
”既而近臣孛罗衔命遽出,行失其次。
元末政治家和军事家脱脱简介丞相脱脱是怎么死的?
元末政治家和军事家脱脱简介丞相脱脱是怎么死的?元朝历史上有两个脱脱,一位是钦察汗国君主,一位是元朝末年丞相。
本文为大家介绍的是第二位,也就是元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丞相脱脱。
脱脱又叫托克托、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后世之人一般以“脱脱”相称。
他是蒙古族蔑儿乞人,生于公元1314年,去世于公元1355年,是元朝末年著名的改个价,对元朝后期的政治军事,都具有十分深刻的影响。
脱脱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家世显赫,父亲马札儿台为元文宗朝大臣,伯父伯颜元顺帝至元初右丞相。
有这样的家庭背景,脱脱注定不会是一个平凡之人。
他小的时候由伯父伯颜抚养,十五岁的时候就开始任皇太子怯怜口怯薛官,元顺帝时官至同知枢密院事。
伯父伯颜位至高位,专权擅政之时,害怕被伯父连累,于是渐渐疏远了自己的伯父。
至元六年,奉元顺帝诏令,与世杰班和阿鲁等人,乘着伯颜外出狩猎之时,将伯颜罢逐。
至正元年,脱脱被任命为右丞相,先是废除伯颜旧政,昭雪冤狱,随后恢复科举制度,主持修宋、辽、金三史,被人称为“贤相”。
至正十一年,刘福通红巾军起义爆发,脱脱极力向朝廷推举弟弟也先帖木儿。
最终也先帖木儿成为镇压义军大将,率二十万士兵前往讨伐刘福通一部。
也先帖木儿初战告捷,却不料后来因为意外使得元军大溃。
也先帖木儿怕引起兵变,竟然仓皇出逃。
弟弟也先帖木儿的失败,让脱脱感到十分不安。
是他一力推举弟弟成为讨伐义军大将,如今却换来这么个结果。
为了将功补过,脱脱上奏皇帝,表示愿意亲自带兵前往镇压义军。
皇上本就对脱脱的军事才能十分欣赏,如今脱脱亲自*** ,哪里有不答应的道理呢?于是脱脱就这样率军出发,前往镇压起义。
脱脱先是率军赶往徐州,攻义军首领芝麻李一部。
战斗中脱脱遇敌不慌,指挥军队奋力冲杀,最终大败芝麻李的部队,占据徐州。
元军大胜的消息传到京都,皇上大喜,当即派中书平章政事普化为钦差大臣,前往颁发诏书,任命脱脱为太师,仍领右丞相职务。
等到脱脱凯旋而归之后,厚赏不断,皇太子亲自在家中设宴为脱脱庆贺。
蒙古简史:窝阔台后裔的绝唱,鬼力赤的野望
蒙古简史:窝阔台后裔的绝唱,鬼力赤的野望建文四年鬼力赤,在北元的历史上着墨不多。
尽管,后世的史家都承认他是蒙古大汗。
但是,从鬼力赤、阿鲁台杀掉蒙古大汗坤帖木儿自立为汗,到鬼力赤被阿鲁台所杀,一共不过六七年时间。
他在位时期,引人关注的有三点:1、改称鞑靼2、汗廷设在甘肃边外3、毒杀哈密忠顺王改称鞑靼这件事,其实也有一点点争议。
似乎在蒙古文的史料里,是没有这回事的。
而且,即使是去掉了元朝的国号,改称的也不是“鞑靼”,而是一直自称蒙古。
改称鞑靼,只在明朝的史料里出现过。
“有鬼力赤者篡立,称可汗,去国号,遂称鞑靼云。
”就在鬼力赤杀汗自立这一年,燕王朱棣也成功进入了南京,成为明朝皇帝,并以第二年为永乐元年。
1402年,明朝与蒙古,同时“易主”。
靖难之役,属于明朝的内讧。
这一场耗时三年的战争,使得明朝对蒙古的北征暂时停止。
而永乐帝在位初期,主要精力也在明朝内部,也无暇对仍然是敌对势力的蒙古进行征讨。
至迟到永乐六年以前,明朝对蒙古也是以招抚为主。
巧合的是,朱棣在做了皇帝后,谋划着要迁回北京。
而鬼力赤做了大汗之后,也要把汗廷往南迁。
甘肃边外蒙古的内部因为易主,开始更加不稳定。
因为鬼力赤是篡位上台,更难以服众的是他的血统。
有传言他是吉尔吉斯人,也有说他是窝阔台后裔。
即便窝阔台后裔也是黄金家族,但其距离元裔(忽必烈子孙)也还是太远。
基于此,实力强大的瓦剌人立刻就跳出来反对鬼力赤。
当时,西蒙古瓦剌、东蒙古鞑靼的格局,还没有出现。
鬼力赤面对瓦剌人的进攻,选择的是:把汗廷从和林迁到甘肃边外。
其实,说是迁到“甘肃边外”,具体是什么位置,也没说。
甘肃边外,这个概念很大。
这里的甘肃,指的是明朝九大边镇之一的甘肃镇,就相当于现在的甘肃省吧。
九边之内,是明朝直接管辖;九边之外,才是蒙古人的活动区域。
就算鬼力赤把汗廷迁到紧邻甘肃镇的边墙之外,这个位置大体上就是现在的阿拉善地区。
鬼力赤避开瓦剌人的锋芒可以理解,但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汗廷向南迁呢?因为,鬼力赤的直系祖先是窝阔台的儿子合丹。
明代关西七卫残破原因初探
明代关西七卫残破原因初探纪宁【摘要】明王朝从建国伊始,便开始对西北边境进行经营,以构建明朝在西陲的防御体系.但由于明朝消极治边政策的影响、七卫问的内讧对七卫力量的削弱及明廷对七卫受到外敌威胁时支持不力等原因,导致明廷对西北边境的影响力不断下降,结果"嘉峪关外,皆为寇境".【期刊名称】《青海民族研究》【年(卷),期】2011(000)001【总页数】3页(P120-122)【关键词】明代;西北民族;卫所;关西七卫【作者】纪宁【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青海,西宁,8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48.1明朝建立后,在玉门关以西利用归附的蒙古贵族,设关西七卫,实行羁縻统治,以较小的代价维持了西陲的安定和丝绸之路的畅通。
但随着吐鲁番的崛起,西域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明王朝未能审时度势,及时加大对七卫的支持力度,最终七卫不敌吐鲁番侵扰而内迁。
有关关西七卫论著颇多,在已有成果中,研究者多从七卫的建立、民族与明朝的关系、历史作用及内迁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而少论及关西七卫残破的原因。
本文在吸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拟对这一问题作一论析。
明初,统治者对关西七卫的控制比较严密,时采用使者敕谕、遣官追理、派兵剿抚,或依朝廷法度进行管理。
在吐鲁番、瓦刺等侵扰七卫时,都由明廷出面代为交涉,或出兵协助。
哈密卫初建时,明朝直接派官员参与哈密的政治生活,以周安为忠顺王长史,刘行为纪善。
必要时还诉诸于武力,以威慑西陲。
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甘肃总兵官宋展奏:哈密头目陆十等作乱,忠顺王脱脱已示之,恐有他变,遣人请兵为守备。
明成祖敕“以兵五百或一千,选才能之人将率领赴之。
”[1]宣德、正统年间明王朝针对关西七卫不受约束的情况多次敕谕其头,也曾出兵进行镇压。
①明王朝一再宣谕甘肃镇守臣“整兵操练”,对破坏贡道者“遇有可乘之机,量调番汉官兵征剿”,要求罕东、赤斤诸卫首领都要平日“养威蓄锐,以侯调遣,不可轻率贻侮,庶得安攘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密卫忠顺王脱脱身世及相关问题考述
本文探讨了明代哈密卫忠顺王脱脱的身世,认为脱脱并非肃王家成员,而是出身于同为察合台后裔的安定王家,被永乐帝强加于哈密王室。
这是哈密内部纷争不断,出现忠顺、忠义二王并立局面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毕业论文网 明代哈密卫脱脱
作者胡小鹏,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地址:兰州市,邮编730070。
明朝平定西北之初,嘉峪关以西仍为察合台后裔诸王的游牧地,大体上豳王亦怜真一支据有沙州、瓜州一带,肃王兀纳失里一支以哈密为中心,安定王卜烟帖木儿游牧于沙州西南一带。
此后,明廷交替运用剿抚策略,次第招抚了关外诸势力,将其纳入边疆卫所体系。
明永乐二年(1404),明朝册封故元肃王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并于1406年正式建立哈密卫,以领袖关西诸卫,屏障西陲。
但哈密卫自第二任忠顺王脱脱之后,内部纷争不断,导致忠顺、忠义二王系并立,诸王多不得善终,实力渐衰,其内幕颇耐人寻味。
哈密长期内争并最终脱离明朝掌控,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界已有深入研究,但这些研究均未注意到忠顺王脱脱的身世疑云,而这一问题又至关重要,对哈密政局影响深远,故在此一申管见。
关于脱脱身世及其袭封忠顺王的过程,明朝方面有较详细记载。
《明实录》载永乐三年三月,“哈密头目遣使奏忠顺王安克帖木儿卒。
命礼部遣官赐祭,诏以脱脱袭封忠顺王,送还哈密。
脱脱,安克帖木儿兄子,自幼俘人中国。
上即位求得之,抚养甚至。
及闻安克帖木儿死,无嗣,欲以脱脱往嗣其爵,恐其众不从,尝遣回回可察吉儿等访其祖母速可失里及其头目。
至是,哈密头目来告丧,且请脱脱还抚其众。
乃命脱脱袭封忠顺王,赐印诰、玉带、文绮,并赐其祖母及母文绮表里”。
脱脱袭封忠顺王,可以说是明廷干预哈密内部事务,重新进行西北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永乐帝的个人意志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明廷的强大压力下,哈密统治阶层被迫接受了脱脱袭封忠顺王的事实。
虽然哈密王室承认了脱脱继统的合法性,但脱脱身世始终没有交代清楚,各种记载均含混地称其为“安克帖木儿兄子”,其父究系何人?无从得知,不能不令人生疑。
既然脱脱为安克帖木儿兄子,那我们先来看看哈密王室系谱。
穆斯林史料《贵显世系》记录了察合台家族系谱,其中安克帖木儿所在的一支即威武西宁王(肃王)一系,其系谱如下:
系谱中可见,兀纳失里兄弟有三人,长兄兀纳失里身后无嗣,三弟安克帖木儿虽有一子,但其死后妻子逃往东部蒙古,从此退出哈密政局,则安克帖木儿之后哈密王室仅剩不知名的二房一支,按道理脱脱只能出身于这一支,但脱脱之后哈密出现了忠顺、忠义2E并立局面,这就不免产生疑问,为什么哈密王室会多出一支?到底谁是哈密王室的唯一传人?比较而言,忠义王系应该没有假托的必
要,反倒是明朝方面提供的脱脱身世有可疑之处,不能排除永乐帝为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图而将脱脱身世强加于哈密王室的可能性。
我们再看脱脱作为安克帖木儿兄子自幼俘人中国的说法是否成立。
明洪武十三年(1380),河西守将濮英请督兵略地,开哈密之路,以通商旅,得许便宜行事。
是年五月,“都督濮英兵至白城,获故元平章忽都帖木儿。
进至赤斤站之地,获故元豳王亦怜真及其部属一千四百人,金印一”。
七月甲辰,“都督濮英兵至苦峪,获故元省哥失里王、阿者失里王之母、妻及其家属,斩部下阿哈撒答等八十余人,遂还兵肃州”。
白城约今金塔县绿洲,赤金站在今玉门市西北20里,苦峪在今玉门镇一带。
阿者失里王相当于《贵显世系》中的Ajashirin,为豳王不颜帖木儿之孙,亦怜真、桑哥失里虽然在《贵显世系》中没有反映,但从其王号、活动地域及其连带关系上应能断定他们也是出伯后裔豳王一系。
经过洪武十三年的讨伐,明军扫清了嘉峪关通往沙州的道路,豳王家族退往哈密。
洪武二十四年,刘真、宋晟等率明军再次由凉州出发,西出哈密之境,乘夜包围了哈密城。
“黎明,兀纳失里驱马三百余匹,突围而出。
官军争取其马,兀纳失里率家属随马后遁去。
真等攻破其城,斩豳王别儿怯帖木儿、国公省阿朵儿只等一千四百人,获王子别列怯部属千七百三十人,金印银印各一,马六百三十匹。
”另有一种不同记载曰:“擒其伪王子别列怯、豳王桑里失哥、知院岳山等,杀其国公阿朵只,俘获虏众千三百人及金银印,悉送京师。
”《明史》卷155《宋晟传》则作“擒其王子列儿怯帖木儿”,《明史》卷330《西域传》作“斩豳王别儿怯帖木儿”、“获王子别列怯部属千七百三十人”。
各种记载颇不一致,对照《贵显世系》的记载,可以判定列儿怯帖木儿为别儿怯帖木儿(Bilka-Timur)之误,为豳王南木忽里之孙、不颜帖木儿之子。
桑里失哥应为桑哥失里之误,也就是洪武十三年从苦峪逃走的省哥失里王,他应该是出伯家族豳王系成员。
哈密围城之战的过程和结果均显示出,豳王一系承担了掩护之任,故损失惨重,被俘者甚众,肃王一系包括家属则成功突围,并无被俘的记载,所以脱脱是安克帖木儿兄子,自幼俘人中国的说法是靠不住的。
正因为脱脱的身世有问题,所以在他承袭忠顺王位后,哈密政局持续动荡,很不正常。
首先是脱脱被逐及暴卒。
永乐四年正月,“甘肃总兵官西宁侯宋晟言哈密忠顺王脱脱为其祖母速哥失里所逐。
遂遣(使)敕谕哈密大小头目日:安克帖木儿死,朕念一方之人无所统属,其侄脱脱久在朝侍卫,朕抚之如子,遂令袭封王爵,仍回哈密承其宗祀,抚绥其人。
比闻其祖母以脱脱不能曲意奉承,一旦逐出之。
然脱脱朝廷所立,虽其有过,不奏而擅逐之,是慢朝廷。
老人昏耄,任情率意,不顾礼法如此!尔大小头目亦不知有朝廷,故坐视所为而不言耶?朕念此事,初非出汝等本心,故持敕往谕尔等,宜即归脱脱,俾其复位,尔等尽心赞辅之,善事祖母,孝敬如初,则尔哈密之人,亦永享太平之福于无穷”。
①脱脱被逐事件反映了他在哈密毫无根基,上至王祖母,下至大小头目,均不表支持。
明廷只得强力介入。
永乐四年三月,“设哈密卫,给印章,以其头目马哈麻火者等为指挥、千百户、镇抚,辜思诚、哈只马哈麻为经历,周安为忠顺王长史,刘行为纪善,以辅脱脱”。
并且派遣了至少一个百户的军队作为后盾。
显然,脱脱复位是明朝施加压力并派官员军队进驻哈密的结果。
这一强制措施虽然确保了明廷对哈密的控制,但并不能消除哈密统治阶层对脱脱的敌意,矛盾激化的结果是脱脱暴卒,且背负恶名。
永乐九年三月丁卯,“忠顺王脱脱未闻戒谕之命,先以暴疾卒”。
永乐帝将脱脱不得善终归咎于其自身:“尔乃沉湎于酒,不治国事,肆为无道。
方
谕尔改过,尔遽云亡,盖尔自绝于天也。
”⑤事实上,脱脱之表现并不像永乐帝所说的那样不堪,明许进撰《平番始末》载:“哈密之人凡三种:日回回,日畏兀儿,日哈刺灰,皆务耕织,不尚战斗,脱脱善抚之,国殷富。
”说明脱脱还是有一定能力的。
永乐帝在脱脱死后,一改此前力挺的态度,不过是对哈密政治现实的一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