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一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一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案

人教版选修一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案

专题二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纤维素与纤维素酶及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一)纤维素1、化学组成:由 _______________ 元素T __________________ 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布: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 类物质, ____________ 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此外,木材、作物等也富含纤维素。

3、种类:天然维生素、商品维生素(水溶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不溶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纤维素酶1、组成:纤维素酶是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 ,包括三种成分,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用纤维素()纤维二糖()葡糖糖----------------- ►--------------------------------- ►3实验验证:(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1、原理:纤维素酶刚果红+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养基中会出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中心的2、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染色法二、实验设计(一)实验设计流程1、土壤取样:选择富含_______________ 的环境2、选择培养:(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__(2)操作方法:将土样加入装有30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固定在________ 上,一定温度下震荡培养 1 —2d,直至培养液变___________________ ,也可重复选择培养。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案设计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案设计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2.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一、【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掌握从土壤中分离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操作技术(二)过程与方法分析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弄懂实验操作的原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二、【课题重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三、【课题难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探讨学习了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分离与计数,这节课我们以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纯化为例,巩固加深对这方面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二)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活动1:阅读“纤维素与纤维素酶”,回答下列问题:1.1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这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纤维素酶。

延伸:草食性动物是怎样消化食物中纤维素的?肠胃中的共生物生物。

1.2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

纤维素的分解需要在纤维素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请完成下列过程:〖思考1〗实验分析:P27的小实验是如何构成对照的?在一支试管中添加纤维素酶,另一支试管不添加纤维素酶;尽管醋酸-醋酸钠缓冲液用量不同,但都能维持相同的pH。

〖思考2〗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温度为 25 ℃,其它反应条件最适宜情况下,在 1 min内转化 1mmol 的底物所需要的酶量。

活动2:阅读“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回答下列问题:1.3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是刚果红染色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颜色反应直接筛选。

2.4其原理是: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2.实验设计活动3:完成实验方案流程图,讨论回答问题:〖思考3〗实验流程中“选择培养”的培养基类型是什么?该培养的目的是什么?液体选择培养基。

人教版选修1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第1课时 教案1

人教版选修1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第1课时 教案1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一、教学目标1.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2.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了解这类微生物的应用;3.能掌握从土壤中分离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操作技术。

二、学情分析通过第一、二节的学习,学生对于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的方法有所认识,尤其是对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有比较深的认识,本节课学生主要记忆纤维素分解酶的特性和刚果红染色法的主要步骤,难度一般。

三、重点难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具体过程步骤稀释和涂布。

四、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纤维素和纤维素酶(一)纤维素:1、纤维素的结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2、纤维素的含量: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3、纤维素的分布: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

此外,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

(二)纤维素酶:1、组成:纤维素酶是一种 ,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和。

(学生从课本中找出答案:复合酶;CX酶、 C1酶和葡萄糖苷酶)2、作用: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活动2【讲授】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学生通过观察课本P28图2-12和2-13获取相关知识(一)原理:1、筛选方法:刚果红染色法2、原理: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纤维二糖、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为中心的透明圈。

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二)实验设计:教师讲解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并让学生讨论写出实验流程图:学生写出流程图: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教师在每个步骤中逐步解释相应问题:1、土壤取样:问题1:为获得纤维素分解菌,取样时应选择怎样的环境?回答: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如多落叶的腐殖土)寻找问题2:为什么要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有无其他方法?回答: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相对较多。

人教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纤维素分解的生物学原理,掌握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的方法和步骤;2.培养学生的生物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纤维素分解的生物学原理纤维素是一种多糖类物质,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占据了地球上碳水化合物的总量的一半以上。

但是,由于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结构十分复杂,因此,只有一些微生物能够分解纤维素,将其转化为可供自身代谢的简单糖类物质。

通常情况下,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包括:异链菌属、放线菌属、线虫菌属、底物杆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等。

这些微生物通过分泌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为纤维素酶、纤维素底物和酶解产物等。

2. 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的方法和步骤(1)样品采集:从自然环境中采集样品,或从肠道、唾液等人和动物的体内采集样品。

(2)菌群分离:将样品通过适当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并利用差减法等方法筛选出分解纤维素的菌群。

(3)分离纯化:将菌群分离纯化,得到单一的分解纤维素菌株。

3. 实验操作步骤(1)样品的采集和处理取自然环境中的土壤样品或肠道、唾液等人和动物的体液样品,通过过筛、高温灭活和加入去离子水等方式,处理样品,然后制成适当浓度的待测样品①。

(2)制备固体培养基利用纤维素、蛋白胨、酵母提取物、钾二氢磷和硫酸铜等物质,制备纤维素酶制剂。

制作含有纤维素酶制剂的固体培养基②。

(3)分离放线菌将样品涂于纤维素酶制剂培养基上,进行固体培养。

在培养期间,观察并记录不同菌落的数量、形态和颜色等,筛选出能够分解纤维素的菌。

(4)分离纯化将筛选出来的菌涂于新的培养基上,并进行固体培养。

记录不同菌落的数量、形态和颜色等,选取单一的纤维素降解菌进行分离纯化。

三、教学反思本次实验设计主要针对纤维素分解这一生物学现象进行实践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理论授课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了解了纤维素的分解原理、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的方法和实验操作步骤,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

高中生物选修1学案5:2.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高中生物选修1学案5:2.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习目标]1、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2、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讨论这类微生物的应用价值[知识梳理]一、基础知识(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1、纤维素由三种元素组成,是一种糖,是组成的主要成分。

2、纤维素的分布: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此外,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

3、纤维素酶的作用:纤维素酶是一种酶,一般认为它包括3种组分,即、、,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第三种酶将分解成。

(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1、筛选方法:染色法2、筛选原理: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当纤维素被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三)实验流程:①②③④⑤整个流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采集土样时,应选择富含的环境。

2、选择培养:①目的: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

②这个培养基对微生物(是\否)具有选择作用,如果有,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③制备的鉴别培养基的主要碳源是,按物理性质分属于培养基。

3、最后需要挑选产生的菌落,一般即为分解纤维素的菌落。

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包括两种,一种是先,再加入进行反应,另一种是在时就加入刚果红。

(四)课题延伸1、为了确定分离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发酵和发酵。

2、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所产生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随堂练习]1.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用到的方法是()①稀释倒平板法②涂布平板法③单细胞挑取法④选择培养分离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2.在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实验中,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A.对纤维素进行定量测定B.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C.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纤维二糖进行定量测定D.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定量测定3. 在纤维素分解菌发酵产纤维素酶浓度的检测实验中,实验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 A.加入葡萄糖还是蒸馏水、纤维素酶的浓度B.加入葡萄糖还是蒸馏水、纤维素的浓度C.加入纤维素分解菌的发酵液还是蒸馏水、葡萄糖含量的变化D.加入纤维素分解菌的发酵液还是蒸馏水、纤维素酶的浓度4.秸秆处理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关键措施,以下做法没有直接涉及微生物作用的是() A.秸秆还田B.加工为青饲料饲喂牛、羊,被其消化利用C.投入沼气池生产沼气D.粉碎后与纤维素酶混合加工为生产生物能源的原料——★参考答案★——1.[解析]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先进行选择培养,增大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再梯度稀释,涂布平板,培养,单细胞挑取以获得纯培养。

【高中生物】生物人教版(选修一 生物技术实践)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高中生物】生物人教版(选修一 生物技术实践)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091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识:识记纤维素酶的组成及作用,了解从土壤中分离出的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特点,辨析两种刚果红染色法。

(2)技能:通过做实验培养动手能力,通过与上一节内容的比较,培养对比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视频或做实验学习从土壤中分离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操作技术。

(2)通过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鉴定实验的结果评价,总结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高考中常见考点,需重视。

(2)领悟科学探索的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预习任务】1.识记纤维素酶包括的组分及作用。

2.初步理解利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识记具体的方法。

3.根据实验流程示意图和提供的三个资料,试回答资料中的有关问题和旁栏思考题。

【自主检测】1.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会在培养基中出现出现一些透明圈,这些透明圈是()A.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的复合物B.纤维素分解后形成的葡萄糖C.由纤维素酶聚集在一起形成的D.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形成的2.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之前,通常要进行选择培养,其目的是()A.分离纤维素分解菌B.加快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速率C.使纤维素分解菌均匀地分布在稀释液中D.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3.纤维素、纤维素酶和控制纤维素酶合成的物质,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B.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C.氨基酸、氨基酸和核苷酸D.淀粉、蛋白质和核酸【小组检查落实】检查预习任务1、3记忆情况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总结高中生物答题技巧有哪些高中生物答题技巧:选择题做题的速度不宜过快对于没有把握的题要随时标记,以便复查。

(1)读题,标出关键词:如“正确或错误”“可或可能”“一定”“主要”等。

(2)读完所有的选项:一是防止遗漏,一是进一步验证所选答案。

精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2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学案含解析

精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2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学案含解析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1.纤维素(1)化学组成:.(2)含量: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3)分布: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此外,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

2.纤维素酶(1)组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 1酶、C X 酶和葡萄糖苷酶。

(2)作用:纤维素C 1酶、C X 酶,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葡萄糖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1.原理: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能分解刚果红和纤维素形成的红色复合物,使培养基上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2.方法:刚果红染色法.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 酶和葡萄糖苷酶等组分。

2.纤维素酶的作用:纤维素――→C1酶、CX 酶 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葡萄糖 3.刚果红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4.以纤维素为主要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培养可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5.分离后,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 方法一: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方法二: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三、实验流程四、纤维素分解菌的进一步鉴定1.为确定得到的透明圈中的菌落是纤维素分解菌,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

2.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1.寻找纤维素分解菌应到(..)A .湿润的环境中........B .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C .富含无机盐的环境中.......D .池塘中解析:选 B.在寻找目的菌株时,要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因此寻找纤维素分解菌应到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

2.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是(..)A .分解尿素的细菌............B .硝化细菌C .分解纤维素的细菌..........D .乳酸菌解析:选 C.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能将纤维素分解,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2023高中生物人教版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分离实验教案

2023高中生物人教版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分离实验教案

2023高中生物人教版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分离实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进行实验,了解微生物在分解纤维素中的作用,培养高中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原理:纤维素是一种由β-葡聚糖链组成的多糖,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

由于纤维素在自然环境中分解缓慢,需要微生物来进行降解。

纤维素分解的关键微生物主要包括产木质素酶的真菌和产纤维素酶的细菌等。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清洗工作台和试管,消毒实验器材。

b. 准备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如半固体纤维素琼脂培养基)。

c. 从不同环境样品(如土壤、果皮等)中采集微生物样品。

2. 分离微生物:a. 取一小块含有纤维素的植物样品,如玉米芯,置于试管中。

b.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含有纤维素琼脂培养基。

c. 使用火焰消毒的环铬璃棒划过植物样品表面,使微生物与培养基接触。

d. 将试管加盖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当的温度(如28℃)下培养2-3天。

3. 分离培养基上的微生物:a. 取出培养好的试管,观察培养基表面是否出现微生物生长的斑点。

b. 使用火焰消毒的环铬璃棒,分别划过生长斑点的中心,每次划过后,将环铬璃棒归入无菌培养基管中。

c. 用细口滴管取出无菌培养基管中的微生物液滴,分别滴到不同的含有纤维素琼脂培养基的试管中。

d. 加盖后,将试管再次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当的温度下继续培养2-3天。

4. 观察微生物生长:a. 取出培养好的试管,观察琼脂培养基表面是否出现微生物生长的斑点。

b. 根据生长斑点的特征,可初步判断分离到的微生物是否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

c. 选择生长最旺盛的菌落进行后续的鉴定和研究。

实验结果分析:1. 实验过程中是否观察到微生物生长的斑点?2. 分离的微生物是否具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3. 将生长最旺盛的菌落进行鉴定和研究的意义是什么?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室操作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2. 实验器材和实验台面需事先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细菌与真菌的污染。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生物课教案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生物课教案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生物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纤维素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微生物分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学会利用纤维素分解菌的特性进行分离和鉴定。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纤维素的概念及其分布2. 微生物分离的基本方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3. 纤维素分解菌的特性及分离方法4.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5. 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方法和实验操作步骤。

2. 教学难点:纤维素分解菌的特性和分离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纤维素的概念、微生物分离的基本方法和纤维素分解菌的特性。

2. 采用实验法进行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和鉴定。

3. 采用讨论法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试管、培养皿、接种针、试剂等。

2. 实验材料:纤维素粉、水、土壤、琼脂等。

3. 教学课件和教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2. 讲解纤维素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3. 讲解微生物分离的基本方法,如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

4. 讲解纤维素分解菌的特性及其分离方法。

5. 演示实验操作步骤,讲解实验注意事项。

6.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7. 实验结束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实验步骤1. 准备纤维素粉、水、土壤等实验材料。

2. 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土壤样本接种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3. 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入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4. 观察培养皿中的菌落生长情况,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

5. 对筛选出的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鉴定,如观察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等。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杂菌污染。

2. 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促进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

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设计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设计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案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一、课题背景分析教材首先说明了纤维素的化学组成以及纤维素在生物圈的广泛分布,由此转入到如何对纤维素进行有效利用的问题。

接着,教材介绍了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能够分解纤维素,因此,对纤维素的利用离不开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研究。

最后,教材点明了本课题的研究主题,即从土壤中分离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二、课题目标(一)知识目标: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掌握从土壤中分离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操作技术(二)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弄懂实验操作的原理(三)情感目标: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三、课题重点与难点课题重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课题难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四、教学整体思路:(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教学思路:有关纤维素的知识,教师可以联系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中多糖的知识并安排学生通过阅读进行自学,学生自学后应该能够说出纤维素的化学组成以及在生物圈中的分布状况。

关于纤维素酶的作用,教师可以参照课本的楷体字部分做演示实验,使学生对纤维素酶的作用留下深刻的印象(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教学思路:教材在介绍刚果红染色法之前,首先用“筛子筛沙”这一形象的比喻来说明筛选微生物的基本思想方法。

教师还可以结合本专题课题2介绍选择培养基的有关内容,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分离微生物的基本思想。

刚果红染色法的知识难度并不大,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够理解。

五.教学过程:(一)活动1:阅读“纤维素与纤维素酶”,回答下列问题:1.1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这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纤维素酶。

延伸:草食性动物是怎样消化食物中纤维素的?肠胃中的共生物生物。

1.2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

纤维素的分解需要在纤维素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请完成下列过程:纤维素———— 纤维二糖—————— 葡萄糖C1酶C X酶葡萄糖苷酶〖思考1〗实验分析:投影的小实验是如何构成对照的?在一支试管中添加纤维素酶,另一支试管不添加纤维素酶;尽管醋酸-醋酸钠缓冲液用量不同,但都能维持相同的pH。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案-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二章) 精品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案-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二章) 精品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新课(适用于高二学生)
第二章第3节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一、教学背景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的内容,第一章学生已经掌握了微生物的宏观特征,第二章的第一、二节已经学习了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2)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感受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方法:问答教学法
1、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式学习。

2、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手段。

四、教学策略:同一个知识点进行不同角度的认识,落实知识点的难度和深度。

五、教学过程设计
六、教学总结反思:
1.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阅读课本,理解掌握课本的关键词。

2.整体课堂内容比较紧凑的,也就是学生的思维能需紧跟着老师,课堂容量比较大。

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和
理解的程度,还需要跟踪学生反馈。

3.课堂紧紧围绕培养人才的科学素养展开,以问题导向为主,并进行了对比、变式处理,落实重难点。

4.根据考纲,进行了能力的提升,比如,透明圈的理解,培养基配方的延伸。

5.上课应多研究学科素养,让学生能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比如,结构与功能观,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

6.上课的内容量应因班而异,因材施教。

7.新课应该与高考接轨,高考怎么考,要有自己对知识点的思考,而不是从习题册照搬。

高中生物选修1《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选修1《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学设计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

b、掌握从土壤中分离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操作技术。

2.过程与方法a、分析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

b、掌握实验操作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自主设计、完成实验,培养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b、通过了解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三、教学难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具体过程步骤稀释和涂布。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课题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必修1关于细胞壁的成分纤维素和多糖的相关知识,通过介绍纤维素,探讨如何分离土壤中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学生阅读课本,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

通过旧知识过渡到新微生物。

知识上面。

基础知识1、纤维素和纤维素酶1、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

2、纤维素酶的组成及作用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 X酶、C1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学生阅读课本,获取有关纤维素和纤维素酶的相关信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2、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1、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刚果红染色法2、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的原理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纤维二糖、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为中心的透明圈。

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1、学生通过观察课本获取相关知识2、了解纤维素酶的作用和纤维素分解菌在刚果红培养基的的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实验设计教师讲解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并让学生讨论写出实验流程图: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流培养学生科学1、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示意图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程。

(完整版)生物选修1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学设计)

(完整版)生物选修1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学设计)

2.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探讨微生物的利用。

观察并分离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观察该微生物能否分解其他物质,讨论这类微生物的应用价值。

•课标解读1.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

2.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讨论这类微生物的应用价值。

•教学地位本课题在学习前面两个课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富集培养及鉴别纤维素分解菌这两个步骤,对于前两个课题学习的无菌操作技术、选择培养技术都有应用,因此学习本课题除了复习前面两个课题的相关内容外,还需重点学习鉴别培养基等知识。

•教法指导1.有关纤维素的内容,可联系必修模块中学习的多糖的知识,该部分内容较简单,可安排学生自学,然后教师利用图解的方式,给出Cx酶、C1酶和葡萄糖苷酶的不同功能,帮助学生记忆。

2.对于富集培养,其原理和上一课题中的选择培养类似,教师可将两个课题中的选择培养对比,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分离微生物的基本思想。

刚果红染色法的原理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够理解。

对于两种不同的染色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各自的优、缺点,进行比较。

•新课导入建议利用课题背景进行导入,在全球能源紧缺的情况下,利用纤维素生产酒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且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为丰富的多糖,将其水解为葡萄糖之后,便可发酵生产酒精。

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离不开纤维素酶,获得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就能将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

•教学流程设计学生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27-30,填写【自主学习(预习案)】了解本课题的基础知识。

活动1:情景导课:以【新课导入建议】引出课题。

学生通过组内探究找出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展示学习预习部分的答案。

活动2:(知识点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通过探究P27 设计验证纤维素酶功能的实验。

实验分析该实验是如何构成对照的?在一支试管中添加纤维素酶,另一支试管不添加纤维素酶;尽管醋酸-醋酸钠缓冲液用量不同,但都能维持相同的pH。

活动3:(知识点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是刚果红染色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课程标准】
1.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
2.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3.讨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应用价值。

【课题重点】
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课题难点】
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基础知识】
1.是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

2.纤维素酶是一种酶,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

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为,第三种酶将纤维素分解为。

3。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是利用。

4。

刚果红染色法的原理是。

5.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的试验流程是、、、、6.鉴别培养基用于菌种的鉴别,其中加入可以鉴别出
出现的现象是。

7.选择培养的操作方法是。

8.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即。

9.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完成后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两种即、。

10.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中要选择样品进行分离纤维素分解菌,该样品的特点是、。

作出这种选择的理由是。

11.选择培养能够浓缩所需微生物,原因是。

1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流程有何区别?
13.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这两种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跟踪练习】
1.下列生物能分解纤维素的是()
(1)人(2)兔(3)牛(4)蘑菇(5)纤维杆菌
A(1)(2)(3)(4)(5)B(2)(3)(5)
C (2)(3)(4)(5)D(3)(5)
2.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胶木膏能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1)碳源(2)氮源(3)生长因子(4)无机盐
A(3)B(1)(2)C(1)(2)(3)D(1)(2)(3)(4)
3.从土壤中筛选蛋白酶产生菌时,所用培养基为()
A加富培养基 B 选择培养基
C 基础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
4.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用到的方法是()
(1)稀释倒平板法(2)涂布平板法(3)单细胞挑取法(4)选择培养分离A(1)(2)B(2)(3)(4)C(2)(3)D(1)(3)(4)
5.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碳源为()
A CMC-Na
B 木聚糖
C 纤维素
D 裂解酶
6.在酸性贫瘠的土壤中分解纤维素占优势的菌为()
A真菌 B 细菌 C 兼性厌氧细菌和真菌 D 放线菌
7.CX 酶能水解()
A纤维素和CMC-Na B纤维素和果胶
C纤维二糖和微晶纤维D麦芽糖和蔗糖
8.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是()
A分解尿素的细菌 B 消化细菌 C 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D 乳酸菌
9.在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培养时,培养基中酵母膏的主要作用是()
A提供碳源 B 提供氮源 C 提供微生素 D 凝固剂
10.要将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应将它们接种在( )
A 加入指示剂的鉴别培养基上
B 含有蛋白胨的固体培养基上
C 只含纤维素粉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
D 含四大营养素的培养基上
11.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原因在于()
A 硝酸钠
B 氯化钾
C 酵母膏
D 纤维素粉
12.选择培养的结果,培养液变()
A 清澈
B 浑浊
C 红色
D 产生透明圈
13.在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养时用液体培养基的目的是()
A 可获得大量菌体
B 纤维素分解菌适宜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
C 可以充分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
D 可获得高纯度的纤维素分解菌
14.使用选择培养基的目的是()
A 培养细菌
B 培养真菌
C 使需要的微生物大量繁殖
D 表现某微生物的特殊性状,与其他微生物加以区别
15.刚果红可与哪种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
A纤维二糖B纤维素 C 葡萄糖 D 麦芽糖
16.刚果红染色时,加入刚果红应在()
(1)制备培养基时(2)剃度稀释时(3)倒平板时(4)涂布时(5)长出菌落时
A(1)(3)B(2)(5)C(3)(5)D(4)(5)
17.寻找纤维素分解菌应到()
A湿润的环境 B 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 C 富含无机盐的环境中 D 池塘中
18.在将样品稀释图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之前,先进行选择培养的目的是()
A完全除去其他微生物B无意义,去掉这一步
C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D使纤维素分解菌充分长大
PH。

实验步骤:
(1)。

(2)。

(3)。

(4)。

(5)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结果。

(6)仅凭1次实验能否准确测出培养基的最适PH?为什么?
20.分析下面培养基的配方,回答问题:
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
纤维素粉5g 硝酸钠1g 7水磷酸氢二钠1.2g
磷酸二氢钾0.9 g 7水硫酸镁0.5 g 氯化钾0.5 g
酵母膏0.5 g 水解酪素0.5 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1)此培养基配方中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的分别是。

(2)此配方为培养基(根据物理状态)
(3)此培养基选择的微生物主要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