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使用工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4、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启后)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1. 生物多样性:第一、二章,详细介绍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2. 生物与环境:第三章,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3. 光与能量:第四、五章,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以及能量的转换和守恒。

4. 电磁现象:第六章,学习电磁铁、电路和电磁波的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培养对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 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探究精神。

3. 掌握光与能量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了解电磁现象,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分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光的传播与反射、电路的组成和原理。

2. 教学重点:生物的多样性、光与能量的转换、电磁现象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图片、光具、电磁铁、电路元件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举例:以校园生物调查为例,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

1) 生物多样性:介绍生物的分类和特征,进行生物观察实验。

2) 生物与环境: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进行实地观察。

3) 光与能量: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进行实验探究。

4) 电磁现象:学习电磁铁、电路和电磁波的原理,进行动手操作。

3. 例题讲解:针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1) 生物分类方法及实例。

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3) 光的传播与反射现象。

4) 电路的组成和原理。

4.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1) 观察校园生物,进行分类。

2)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提出保护措施。

3) 设计光路图,解释光的传播现象。

4) 组装电路,测试电磁现象。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分类、特征、观察实验。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深入理解作者揭示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辩证统一”的艺术规律,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艺术之美。

二、学习作者举一反三地说明抽象事理的方法以及深入浅出、明白晓畅的说明语言。

三、培养学生梳理思路和概括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体会作者引入音乐、舞蹈、绘画艺术来说明建筑艺术特点的方法。

二、理解“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如何有机统一。

[教学设想]分汲取、解读(第一课时)与探讨、拓展(第二课时)两个学习步骤,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拓展,有所发现,体会作者广博的学识,领略中国艺术博大精深之美。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说明:在于引发学生对作者以及作者的学识深入探讨的兴趣)你去过西安、见过西安的城墙吗?你能想象如果北京城墙不拆,现在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吗?“北京的城墙可以建成环城公园,这将是一个长达3975公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立体公园。

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纳凉游憩。

秋高气爽的时节,登高远眺,俯视全城,西北苍苍的西山,东南无际的平原,居住于城市的人民可以这样接近大自然,胸襟壮阔——”这段话是著名建筑家、本文作者梁思成在50年代对保留北京城墙的意义所作的形象展望。

如今,“文化遗产”意识深入人心,人们保护古建筑的觉悟越来越高,当年,梁思成为保留中国古建筑和北京城墙的奔走呼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是什么赋予了这位建筑学家极富穿越感的远见卓识呢?今天我们学习他的文章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

二、通读全文,整体把握1蓖ǘ寥文,你能否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在哪几段?并试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观点。

点拨:学习运用关键句(体现行文思路的句子)确定文章主要内容,学会从各段的重复性语句中提炼概括作者观点。

明确:作者观点——重复与变化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建筑之美,两者缺一不可。

(可通过关注第1段对“重复与变化”的解题和第2段段尾、第8段过渡段落中反复出现的“统一”一词,作出提炼与概括。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命的奥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1节)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第2节)动物的生长与繁殖(第3节)2.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第1节)地球的内部与外部结构(第2节)宇宙的探索(第3节)3. 能量与能源能量守恒定律(第1节)简单电路(第2节)新能源的认识(第3节)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掌握植物和动物的生长与繁殖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3. 了解地球与宇宙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5. 掌握简单电路的原理,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6. 认识新能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地球与宇宙、能量守恒定律。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生长与繁殖、简单电路、新能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命的奥秘: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地球与宇宙:播放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动画,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

能量与能源:讨论生活中常见的能源,导入新能源的认识。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穿插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生命的奥秘:讲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举例说明植物和动物的生长与繁殖特点。

地球与宇宙:介绍地球的内部与外部结构,分享宇宙探索的趣事。

能量与能源: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电路。

六、板书设计1. 生命的奥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生长与繁殖2.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内部与外部结构宇宙的探索3. 能量与能源能量守恒定律简单电路新能源的认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命的奥秘:描述一种你熟悉的动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特点。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了解不同种类的生物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3. 第三章《光的传播》:光的传播原理,光的反射、折射现象。

4. 第四章《电的现象》:简单电路的构成,电路的串联与并联。

5. 第五章《能量转化》:各种能量形式的转化,能量守恒定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2. 使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原理,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让学生掌握电的基本概念,学会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

4. 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光的传播原理、简单电路的连接。

2. 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能量的转化、科学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标本、光学实验器材、电路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显微镜、放大镜、实验记录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相关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现象。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突出教学重点,简洁明了。

2. 板书内容:以提纲形式呈现,包括教学目标、难点、重点、实验步骤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生物分类练习题;(2)光的传播现象观察题;(3)简单电路连接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环保、能源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以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为教材,教学内容涵盖全书共五个章节。

具体包括:1.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 生物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意义4. 环境与我们的生活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原因环保意识与行动5. 探索宇宙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运用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意识的培养2.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环保意识的形成与实践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态系统模型生物多样性图片环保宣传片宇宙星系图2. 学具:生态瓶制作材料生物观察记录表环保调查问卷探索宇宙知识手册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态瓶,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2. 新课讲解: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例题讲解,巩固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3. 随堂练习:设计与生态系统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4. 情境体验:播放环保宣传片,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组织学生进行环保调查,提高环保意识5. 探索宇宙:讲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设计探索宇宙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六、板书设计1.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及保护3.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意识4. 宇宙的起源、演化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计划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写一篇环保作文2. 答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计划:具体措施、实施步骤、预期效果环保作文:围绕主题,表达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看法和感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我学习能力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提高环保意识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知识视野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及保护3.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意识的培养4. 宇宙的起源、演化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一个自然系统。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第一章:人体的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基本知识。

3. 学会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人体运动。

教学内容:1. 人体的运动系统2. 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结构与功能3. 人体的运动原理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人体的运动视频,引发学生对人体的运动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人体的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讲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结构与功能。

3. 实践:学生进行简单的运动实验,观察和分析人体的运动原理。

第二章:声音的世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学会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声音现象。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三个特性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声音现象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声音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

3. 实践:学生进行简单的声音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现象。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特点和位置。

2. 掌握太阳、月球和行星的基本知识。

3. 学会用科学方法观察和研究地球与宇宙现象。

教学内容:1. 地球的特点和位置2. 太阳、月球和行星的基本知识3. 地球与宇宙的研究方法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与宇宙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地球与宇宙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地球的特点和位置,讲解太阳、月球和行星的基本知识。

3. 实践:学生进行简单的地球与宇宙观察和研究实验,掌握研究方法。

第四章:光与色彩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

2. 掌握光的折射和色散原理。

3. 学会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光与色彩现象。

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和反射2. 光的折射和色散原理3. 光与色彩的研究方法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光与色彩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光与色彩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光的传播和反射,讲解光的折射和色散原理。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世界生命的起源与演化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2. 动物与生态动物的生存智慧生态系统与食物链3. 植物的力量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植物与人类的关系4.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形成与构造宇宙探索与航天科技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起源,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 帮助学生了解动物与植物的生存智慧,认识到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态素养。

3. 培养学生对地球与宇宙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命的起源与演化、生态系统与食物链、地球的形成与构造。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动植物的生存智慧、宇宙探索与航天科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生命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本学期学习内容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结合实物模型、实验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4. 随堂练习:设计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以提纲形式呈现,列出每个章节的核心知识点。

2. 板书布局:左侧列出章节,右侧详细列出每个下的具体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命的起源与演化:简述生命的起源过程。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动物的生存智慧:分析一个动物适应环境的具体例子。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简述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地球的形成与构造:描述地球的内部结构。

宇宙探索与航天科技:简述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2. 答案:生命的起源与演化:生命的起源经历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的过程。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种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图文并茂)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图文并茂)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共8课)1.使用工具2.杠杆的科学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4.轮轴的秘密5.定滑轮和动滑轮6.滑轮组7.斜面的作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8课)1.抵抗弯曲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3.拱形的力量4.找拱形5.做框架6.建高塔7.桥的形状与结构8.用纸造一座“桥”第三单元能量(8课)1.电和磁2.电磁铁3.电磁铁的磁力4.电磁铁的磁力5.神奇的小电动机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8.能量与太阳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8课)1. 校园生物大搜索2. 校园生物分布图3. 多种多样的植物4. 种类繁多的动物5. 相貌各异的我们6.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7. 谁选择了它们8.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目录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共8课)一、教学内容1.使用工具2.杠杆的科学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4.轮轴的秘密5.定滑轮和动滑轮6.滑轮组7.斜面的作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2)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

(3)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

(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2.过程与方法:(1)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

(2)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3)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

(4)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工具和机械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2)能够将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安全与可靠性等现实社会联系起来。

(3)获得对各种机械功能的认识,以应付各种实际问题,并意识到工具和机械是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4)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

(5)认识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一、第一章教案:物质与材料1. 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2. 教学内容(1)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2)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2)新课:讲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实践: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二、第二章教案:简单机械1. 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2. 教学内容(1)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2)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2)新课:讲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介绍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实践: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三、第三章教案:能量与生活1. 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2. 教学内容(1)能量的定义和分类。

(2)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定义和分类。

(2)新课:讲解能量的定义和分类,介绍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实践: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四、第四章教案:生物与生活1. 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掌握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2. 教学内容(1)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新课:讲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介绍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实践: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第一章:人体的运动系统1.1 骨骼和肌肉教学目标:了解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掌握骨骼和肌肉的相互作用。

教学内容:介绍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

讲解骨骼和肌肉的功能。

展示骨骼和肌肉的相互作用。

1.2 骨骼的分类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骨骼的分类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骨骼的分类。

讲解骨骼的功能。

1.3 肌肉的类型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肌肉的类型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肌肉的类型。

讲解肌肉的功能。

第二章:人体的呼吸系统2.1 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呼吸道的组成。

讲解呼吸道的功能。

2.2 肺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肺的结构。

讲解肺的功能。

2.3 呼吸的过程教学目标:了解呼吸的过程。

教学内容:讲解呼吸的过程。

第三章:人体的消化系统3.1 消化道的组成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消化道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消化道的组成。

讲解消化的功能。

3.2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学目标: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内容:讲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讲解食物的吸收过程。

第四章:人体的循环系统4.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心脏的结构。

讲解心脏的功能。

4.2 血管的类型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血管的类型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血管的类型。

讲解血管的功能。

4.3 血液循环的过程教学目标: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内容:讲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第五章:人体的泌尿系统5.1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泌尿系统的组成。

讲解泌尿系统的功能。

5.2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目标: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内容: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讲解尿液的排出过程。

第六章:人体的内分泌系统6.1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学目标:理解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掌握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它们的作用。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自然界的水1.1 水的组成和性质1.2 水的循环1.3 水资源与保护2. 第二章:太阳能2.1 太阳能的特点与应用2.2 太阳能的转换与储存2.3 节约能源,倡导绿色生活3. 第三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3.1 生物的遗传现象3.2 生物的变异现象3.3 遗传与变异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水的组成、性质、循环等基本知识,增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2. 使学生了解太阳能的特点、应用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节约能源的观念。

3. 让学生认识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太阳能转换与储存的原理;生物遗传与变异现象的掌握。

2. 教学重点:水资源保护的意义与方法;节约能源的实际应用;遗传与变异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的循环模型;太阳能电池板;遗传与变异实验材料。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课堂练习本;相关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水污染现象、太阳能设备、遗传变异实例,引发学生对本册教材的兴趣。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典型题目为例,详细讲解水的循环、太阳能转换、遗传变异等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重点、难点。

5.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要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知识点;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2. 板书形式:采用图文并茂、表格等形式,清晰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水的循环过程图示;太阳能应用案例收集;遗传与变异现象观察记录。

2. 答案:水的循环过程图示:按照教材内容绘制;太阳能应用案例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列举实例;遗传与变异现象观察记录:根据实验结果,完成观察记录。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全册)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全册)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全册)第一单元生物小达人课时一了解牙齿教学目标1.了解牙齿的构造和牙齿的作用;2.认识并掌握正确的牙齿清洁方法。

教学重难点1.认识并理解牙齿的构造和牙齿的作用;2.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教学内容1.导入新课;由学生们在班级展示牙齿的知识;2.生活中的经验:红糖能够让牙齿变黄,口香糖对牙齿的影响;(课前教师将弄好实验)3.了解牙齿的构造;模拟实验,使用鸡蛋壳模拟牙齿,观察不同条件下牙齿的变化;4.牙齿的作用;通过图示和贴画,让学生们认识到牙齿的不同功能;5.正确刷牙方法;观看视频和配合展示,让学生们模仿正确的牙齿清洁方法。

教学过程1.开音视频,简单介绍今天的课程,引出问题为“大家有没有觉得牙齿很有用的?”技巧性问问题,让学生们提高参与性。

2.口语题,让学生们在班级展现牙齿的知识。

3.介绍实验结果,分析饮食、刷牙和健康等方面对牙齿的影响。

4.介绍牙齿结构的好处和功能,让学生们模仿。

5.明确牙齿宝贵的地位,告诉学生们牙齿健康的必要性。

6.将视频播放并展示牙齿清洁方法,让学生们模仿。

教学心得科学课的设计,要注重多方面的思考。

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十分重要。

透过实验让学生们自我思考“我该如何保护我的牙齿?”引导学生们了解牙齿神奇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们对此课程的持续关注度受到不严重的控制。

第二单元物理小猎人....第三单元化学小魔....第四单元天文小博弈者....第五单元地理小探险家....第六单元科技小制造者.....。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种多样的自然现象气象万千:认识不同气象现象,如风、云、雨、雪等。

地球的力量:了解地震、火山、山川等地理现象。

2. 生命在变化中成长植物的生长:学习种子发芽、植物生长的过程。

动物的发育:了解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的发育过程。

3.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无处不在: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能量的转化:学习能量转化的实例,如水力发电、太阳能电池等。

4. 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生环境保护: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环保行为。

和谐共生: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不同自然现象的特点及成因。

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认识生命的神奇。

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

培养环保意识,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

环保意识的形成与实践。

2. 教学重点:自然现象的特点及成因。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象现象图片、地球仪、植物种子、动物模型等。

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温度计、能量转化装置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植物种子、土壤、浇水工具等。

学生个人实验器材: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实践情景引入,如观察校园内的气象现象、植物生长等。

2. 新课内容: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形式,学习各章节内容。

3. 例题讲解:指导学生分析典型例题,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 内容:各章节及重点知识点。

2024年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

2024年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

2024年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植物的生长过程、开花结果、繁殖方式。

2. 第2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的形式、能量转换、能量守恒定律。

3. 第3章《地球与宇宙》:地球的结构、太阳系、恒星与行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植物生长、能量转化和地球宇宙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地球与宇宙的认识。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能量的转化,地球的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模型、能量转化实验器材、地球仪、天文望远镜。

2. 学具:显微镜、植物种子、土壤、记录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校园里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例题讲解:(1)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

(2)能量的转化: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恒星与行星的特点。

3. 随堂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探究活动:分组进行植物种植、能量转换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2. 能量的转化:太阳能→化学能→电能3. 地球与宇宙:地球自转、公转,恒星与行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植物生长过程图。

(2)简述能量守恒定律。

(3)介绍地球的结构及太阳系。

2. 答案:(1)图示: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

(2)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地球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太阳系:太阳、八颗行星、小行星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重点,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材,教学内容包括:1. 章节一:生活与能源详细内容:了解各种能源的特点和利用方式,探讨能源与生活的关系。

2. 章节二:力与运动详细内容:学习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3. 章节三:电与磁详细内容:认识电和磁现象,探究电和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4. 章节四:地球与宇宙详细内容:了解地球的结构,认识宇宙及天体。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能源、力、电和磁、地球与宇宙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电路的连接方法、地球与宇宙的认识。

2. 教学重点:能源的分类与利用、力的作用原理、电和磁的应用、地球的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习手册、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各章节的学习主题。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难点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原理。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生活与能源:讨论生活中如何节约能源,设计节能方案。

(2)力与运动:探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的变化。

(3)电与磁:动手制作简单电路,了解电路的连接方法。

(4)地球与宇宙: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结构和宇宙的组成。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各章节关键词、重要概念、原理公式。

2. 板书布局:左侧为主题内容,右侧为相关实例和拓展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能源利用方式,谈谈如何节约能源。

(2)解释力的作用原理,举例说明。

(3)画出简单电路图,并说明电路的连接方法。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第一课:常见的物质变化引言:本课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变化,重点是理解常见的凝固、熔化、溶解和燃烧等变化过程。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能够理解这些物质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一、学习目标:1. 掌握凝固、熔化、溶解和燃烧等物质变化的概念;2.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质变化的过程和规律;3.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凝固、熔化、溶解和燃烧等基本概念;2.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质变化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科学教科版》;2. 实验器材:烧杯、宽口瓶、勺子、锡纸等;3. 实验物质:冰块、食盐、白糖、铁钉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可以选择一个有趣的问题来导入新课,例如:“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可以吃冰淇淋来降温,为什么冰淇淋能带来清凉感呢?”通过和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然后,引出本课的主题:常见的物质变化。

2. 学习凝固和熔化的概念:a. 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凝固和熔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b. 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并观察蜡燃烧后产生的蜡油的变化。

3. 学习溶解的概念:a. 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b. 实验: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加入不同物质(如食盐、白糖)搅拌直到完全溶解。

4. 学习燃烧的概念:a. 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b. 实验:将一根铁钉加热并观察变化,然后将一片纸放在火上燃烧并观察变化。

5. 总结与拓展:a. 回顾本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物质变化的概念和特点。

b.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拓展相关知识,例如:自然界中的物质变化现象等。

六、课堂作业: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完成作业,如写一篇观察物质变化的实验报告。

七、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常见物质变化的概念和规律。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一、第一章教案:物质与材料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特性和变化。

2. 教学内容a. 物质的定义和分类b.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c. 物质的观察和实验3. 教学步骤a. 引入物质的定义和分类b. 讲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c. 进行物质观察和实验4. 教学资源实验材料和仪器,如显微镜、试管等。

二、第二章教案:地球与宇宙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位置和结构,掌握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

2. 教学内容a. 地球的位置和结构b. 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c. 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3. 教学步骤a. 引入地球的位置和结构b. 讲解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c. 观察和实验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4. 教学资源地球仪、天文望远镜、气候图表等。

三、第三章教案:生物与环境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

2. 教学内容a.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b.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c. 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3. 教学步骤a. 引入生物的特征和分类b. 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c. 观察和实验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4. 教学资源生物标本、生态瓶、观察工具等。

四、第四章教案:人体与健康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

2. 教学内容a.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b. 健康的生活方式c. 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3. 教学步骤a. 引入人体的结构和功能b. 讲解健康的生活方式c. 观察和实验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4. 教学资源人体模型、健康宣传资料、实验器材等。

五、第五章教案:科学与技术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掌握科学方法和技术应用。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生物多样性,了解生物的分类和特征,探究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2. 第二章《人和自然》:学习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培养环保意识。

3. 第三章《能量》:掌握各种能量形式,了解能量的转换和守恒定律,探索太阳能的利用。

4.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学习地球的基本知识,了解太阳系和宇宙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的转换和守恒定律,地球与宇宙的知识。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的关系,太阳能的利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工具、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穿插例题讲解,引导学生思考。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章节2. 重点概念和原理3. 实验步骤和结果4.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并解释其意义。

(2)简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3)解释能量守恒定律,并举例说明。

(4)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并说明其对生活的影响。

2. 答案:(1)生物多样性的表现: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意义: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药用资源、科研价值等。

(2)人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举例:保护生态环境,防止自然灾害。

(3)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3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3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8教学目标:1、在制定研究方案的基础上,搜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

2、利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解释本组研究内容的过程和结果。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让学生共同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在制定研究方案的基础上,搜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

教学难点:利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解释本组研究内容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实验记录表、手表、跳绳、神经系统课件、血液循环系统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健康,那怎样才能做到健康生活呢?就让我们一起《登上健康快车》。

二、探究活动。

1、计划于组织。

(1)学生完成“脉搏频率与各种运动的关系”实验,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定“情绪与脉搏快慢的关系实验设计”研究方案。

(3)学生自读“小资料”,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教师加以讲解引导。

2、事实与证据。

(1)学生搜集证据,对“情绪与脉搏快慢的关系”的实验加以研究。

(2)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对研究情况进行交流。

(3)学生自读“资料卡”,了解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三、总结。

第二课时一、计划与组织阶段。

教材在此环节提供了“健康从‘心’开始研究小组”、“捍卫‘人体司令部’研究小组”、“探究‘心理奥秘’研究小组”、“‘青春期知识知多少’研究小组”四个小组的.研究情况。

着重提供了“健康从‘心’开始研究小组”的样张,特别注重数据的积累。

教学中,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研究内容,即使同样在“心”小组的研究,学生研究内容也可能不尽相同,有的想研究心脏的作用,有的想研究心脏的保健,有的想研究心脏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

教师应鼓励学生,既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定研究方案,又可以在研究中分头进行,以便搜集证据时相互补充完善。

同样,“青春期知识知多少”的研究也会因学生兴趣的不同而出现具体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制定的不同。

二、事实与证据阶段。

教材在此环节重点介绍“青春期知识知多少”研究小组的样张,侧重学生搜集到的各种数据,并采用统计表、折线图、资料图卡等多种表达形式进行分析和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 科学探究:会做杠杆尺的探索性实验,能够观察记录杠杆尺的状态,学习使用图示法简化问题。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分析整理出杠杆省力的规律。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3. 科学知识:能合理解释身边的杠杆工具的工作原理。
(1)教师提问:你观察过用开瓶器开饮料瓶的过程吗?
(2)①简单讨论实验要求
②学生实验:仔细观察开瓶器和盖子的运动过程并记录下来。
③汇报实验结果。
④教师提问:▲开瓶器是杠杆吗?
▲如果是,你知道它的重点和力点在哪里吗?能把它画下来吗?
⑤板书反馈
(3)讨论:打开油漆桶的铁条和打开饮料瓶的开瓶器在工作中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学生结合画的示意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
2. 观察木块中的螺丝钉与铁钉,逐一试用自己的工具,同时体会感受,并选出最适合的工具。观察工具,想一想有什么问题要提?要告诫学生,在试用工具的过程中注意安全。
3. 尝试、交流体会,发现有哪些工具最容易起出螺丝和铁钉,并作解释。
4. 对刚才的尝试感受你有问题吗?
(上述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引导提炼出值得学生进一步研究的、有价值的问题,注重课堂生成为主)
(4)演示后揭示:像打开油漆桶的铁条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把物体撬起的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铁条上人用力的点叫力点,承受重物的点叫重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支点。
(5)再次实验并找出杠杆上的三个点,F(力点)、L(重点)、E(支点)。
(6)画一画示意图,并在图上用字母标出三个点。
2.打开玻璃瓶饮料
( 2 ) 这一工具能这么轻松地完成这项工作,你的猜想是什么?
( 3 ) 你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
( 4 )可能会用到哪些材料?
3. 讨论交流研究计划,并作进一步完善。
2、打开盖子的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能在打开盖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做出自己的分析。
提问:如果要打开油漆桶,用什么工具最简单、方便?
(2)①学生讨论。
②小结:用铁条这种工具最简单、方便。
(3)①分组实验。
用铁条打开油漆桶,并仔细观察记录盖子及铁条各部分位置的变化。
②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③教师点拨:向下压铁条的一端时,插入盖子底下的另一端为什么会向上翘起来?
(这部分要让学生意想不到两根小铁棒能干这么多事,而且组成的工具又是那么熟悉,让学生马上联想起生活中的常用工具。所以教具的制作要精心一点,组合要灵活一点,关注学生的回答,突出回答中所提到的工具。把回忆与创造性的思维同步推进)
2. 揭示课题:我们常用的工具。
二、说说常用的工具
1. 说一说曾经还使用过哪些工具,我们是怎样使用这些工具的,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哪些事情?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分组讨论,互相介绍、互相启发。
二、改变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记录杠杆尺的状态
1. 在这里我们发现在左右两边的格数、钩码数相同时,杠杆尺出现了平衡的状态,这说明这时杠杆尺两边的力是相等的。那么,如果在左右两边不同的格数,挂不同的钩码数,他们会平衡吗?
2. 想试一下吗?
3. 老师出示表格提要求:
( 1 )小组每试一次就记录一次。即使出现了不平衡的情况也要记录下来。
四、制定研究计划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觉得哪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我们一起来筛选。
1. 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怎么研究?与同学交流。
2.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制定研究计划,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可以向学生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计划。)
( 1 ) 你想要研究什么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轮轴省力的规律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轮轴省力原理。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每组螺丝刀 2把、细绳2根、钩码6个、矿泉水2瓶、支架台1个、不同大小的轮2个。
老师材料:学生材料一份、组合形螺丝刀、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你在生活中使用过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帮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 2 )仍然用图示的方法进行记录。
4. 学生实验。
5. 师生交流。老师从中归纳出左边的格数乘以钩码数,等于右边的格数乘以钩码数,杠杆就会平衡。
6. 验证。老师出题,让学生算一算要使杠杆尺平衡应放多少钩码,老师演示验证。
左边的钩码情况
右边的钩码情况
杠杆尺的状态
学生器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等)。
教师器材:空油漆桶或胶桶,铁片(或钢尺),玻璃饮料瓶及开瓶器等。
【教学建议】
1.教师准备的演示器材要大一些,便于学生观察。
2.用开瓶器打开饮料时要强调两点:一是速度要慢;二是要顺着开。
3.为控制实验的有效性,材料中的玻璃瓶饮料需教师在实验前分发。
一、引入
1. (投影出示一块有螺丝钉的木板)老师这里有一块木板,这块板上有一个螺丝钉,你们认为可以用哪些工具把它取下来?(学生回答各种工具)
2. (出示螺丝刀,把刀柄去掉)老师这里有一样东西,它的头是与螺丝钉相配套,你能把它取出来吗?
3. 看来我们很难把它取出来?(给刀杆加个柄)那我们给它加一个柄试试吧!
引出如果把左边当成重物,即力点(右边的钩码)距支点远,重点(左边的钩码)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如果把右边当成重物,即力点(右边的钩码)距支点近,重点(左边的钩码)距支点远,这种杠杆是不省力的。老师借此引出格数越大表示距离支点越远,用的力越少,就越省力。
8. 得出结论,老师顺势点拨,怎样的杠杆是省力的?怎样的杠杆是不省力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喜欢进行持续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科学知识:认识杠杆这种简单的机械,知道杠杆上有三个点:重点、支点和力点,能够收集生活中应用杠杆的事例,说说杠杆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掌握杠杆上的三个点。
【教学难点】
找到杠杆的支点。
【器材准备】
【教学建议】
本课时重在培养学生对工具研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试用多种工具去取螺丝钉与铁钉,细细体会不同工具的作用(省力费力);同时,鼓励学生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研究计划在本单元中有助于更有序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况且本课时是教材的第一课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所以建议研究计划的指导与制定在课内完成。
6. 老师出示表格,请大家根据这张表格上的要求,在杠杆尺的两边挂上钩码,并把观察到的现象用草图的形式画在“杠杆尺的状态”这一栏中。
7. 实验后,老师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8. 师生交流得出:左边的钩码数是 2 ,格数也都是 2 ,右边的钩码数也是 2 ,但格数不同,就出现了不同的现象;当两边的钩码数、格数都相同时杠杆平衡。
2. 全班交流,完善活动手册的记录表。
3. 全班交流中对学生发现的以下一些问题应该给予明确的肯定:
( 1 )一种工具能干好多事情。(比如榔头能拔钉子又能钉钉子)
( 2 )同一工具不同的用法起到不同的作用。(比如一字螺丝刀能拧螺丝,又能打开奶粉盖)
( 3 )不同的工具能干同一件事。(比如老虎钳能夹小东西,镊子也能夹东西,剪刀有时也行)
( 4 )一种工具做某件事特别专业。(比如剪刀剪指甲不如指甲钳夹指甲来得容易)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发现生活中竟然有这么多常用的工具,那么用不同的工具去完成同一件工作,是不是都一样的省力快捷呢?
三、选择合适工具
1. 要将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来,你想到几种工具,选择哪种工具更加方便,更加省力?(组内交流)说说分别做这两件事你所选择工具的理由。
4.现代化教学设备较缺的学校建议用本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许多工作要借助一些工具来完成。今天我们来研究“打开盖子的工具”。(板书)
二、实验观察、探究新知
1.打开油漆桶
(1)实物展示:一个空的油漆桶。
三、给常用的杠杆工具分类
1. 说说生活中看见过或使用过的哪些杠杆是省力的和不省力的,画出那些杠杆的示意图,并标出重点、力点和支点。
3 .既然有的杠杆在使用中并不省力(而是费力),为什么我们还要使用这样的杠杆呢?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析。
4 .课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工具是省力杠杆,哪些不是省力杠杆。
(图示)
我们的发现
格数
钩码数
格数
钩码数
……
……
……
……
2
4
1
8
2
4
4
2
8
1
(4)小结:相同的是都有三点和能节省力量,不同的是支点位置不同。
三、杠杆在生活中的运用
1.师生谈话: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想一想哪些地方应用了杠杆?
2.你能说出这些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吗?
3.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分析这些杠杆,你还能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吗
板书设计:
3、杠杆的研究
为好友
分享:六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全册教案
1、我们常用的工具
教学目标:
1. 科学探究:尝试在实践中更方便地解决科学问题(拔钉子和螺丝钉),提出更多的问题,并有计划地开展进一步研究。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工具的研究感兴趣,很乐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从而启发自己对工具更多的认识。
3. 科学知识:能向别人介绍常用工具的一些基本特点、使用方法和优势用途。
【教学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