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蜡烛做实验 第三课时
蜡烛的变化实验报告
蜡烛的变化实验报告蜡烛的变化实验报告(一):蜡烛的变化《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并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2、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发生的变化,另一类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探究感知物质的两大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蜡烛的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教学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蜡烛、小刀、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镊子、白醋、生鸡蛋、大碱、易拉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是什么样子的?(学生齐说当天的天气)天气是不是一直都是这样的呢?(它是不断地在变化的)。
同学们再仔细的想一想,我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们自身都有什么变化呢?(3——4名学生进行发言,说出自己的变化)我们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这变化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奥秘呢?今天,我们以蜡烛的变化为例来探究物质的变化。
(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二、利用实验探究蜡烛的变化,并进行分类1、展示蜡烛(让学生们仔细观察蜡烛),让学生们进行讨论,要想让蜡烛发生变化,你有哪些方法?(讨论后,进行汇报)2、那么,同学们假设一下,用刚才提到的几种方法,蜡烛会发生哪些变化?【蜡烛的变化实验报告】3、以上只是我们的猜测,要想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做实验)在做实验之前,学生们要经过讨论,制定出属于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汇报。
4、根据学生制作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实验之前,教师制作温馨提示,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好实验报告单。
(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小组每一名学生都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每小组组长填写实验报告单,其他同学填写好书后73页的活动记录)5、实验过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 第3课时 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白砂糖加热实验 实验材料:
白砂糖
蜡烛
钢勺 打火机 药匙 纸巾
Hale Waihona Puke 实验步骤: 1. 取一药匙白砂糖,放在勺子里;
点击此处观看实验视频
2. 手握勺柄最外端,用蜡烛火焰的外焰加热;
3. 仔细观察白砂糖的变化,及时记录每一个变化现象;
4. 观察结束后,将勺子放在纸巾上; 5. 不要离得太近,注意安全,以免烫伤。
生活中还有哪些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呢?
酸雨导致的后果
哪些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对 我们的生活有益?哪些变 化产生的新物质对我们的 生活有害?你能列举几个 这样的事例吗?
3.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你能通过实验来发现新 物质是怎样产生的吗?
蜡烛在燃烧过程中 发生了什么变化? 有没有新物质产生? 你的依据是什么?
观察蜡烛燃烧的变化
怎样来验证蜡烛燃烧是否产生了 新物质呢?
观察蜡烛燃烧的变化
1. 把一个干燥的玻璃杯倒扣在 蜡烛上,注意玻璃杯要悬空, 不能把蜡烛封闭。观察玻璃 杯内壁的变化。
点击此处观看实验视频
2. 用试管夹夹住一块玻璃片, 与蜡烛火焰短暂接触,观察 玻璃片的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小结: 蜡烛燃烧产生了水、炭黑等新物质,所以蜡烛
燃烧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过程中,蜡是 怎样变化的?说明了什 么?
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的 变化是固态—液态—气 态,说明蜡烛燃烧也发 生了物理变化。所以蜡 烛燃烧即发生了化学变 化又发生了物理变化。
白砂糖加热过程中出现了哪些现象?这些现象说明 了什么?白砂糖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
白砂糖加热过程中融化是发生了物理变化,最后有新 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伴随着颜色改变现象;蜡烛燃 烧既有化学变化也有物理变化,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
《蜡烛》教案15篇
《蜡烛》教案15篇《蜡烛》教案1设计思路:蜡烛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比如幼儿过生日的时候,断电的时候等。
而且本小区附近有一个蜡艺厂,很多家长都在这个厂里工作,家中也有许多漂亮的蜡烛,幼儿会经常会把这些漂亮的蜡烛带到幼儿园中,于是便把蜡烛投放到了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去探索。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对于用火来点蜡烛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有些幼儿还把蜡烛油滴下来玩,幼儿惊奇的发现烛油变成了花瓣,变成了树叶,变成了星星,变成了雨点,变成了泡泡,变成了雪花等等,于是便产生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尝试,充分体验烛油滴画带来的快乐。
考虑到幼儿自己构图和涂色的速度较慢,同时也为了让幼儿有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因此,本次活动采取了幼儿构好图后第二课时的教学。
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尝试,从作画中体验烛油滴画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幼儿能创造性的在自己勾画好的形象上滴画出各种作品。
3、培养幼儿用火的安全意识。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了解蜡油画的特点,大胆用烛油在半成品的作品上尝试滴画。
活动难点:能在半成品的作品上,创造性的滴画出各种完整、和谐、美丽的作品。
活动准备:1、幼儿勾画好的各种半成品作品(第一课)。
2、蜡烛、深色颜料、毛笔、抹布等。
活动过程:(一)了解蜡烛教师带领幼儿进入蜡烛世界。
你们看,教室里都是什么啊?蜡烛有什么用?漂亮的烛火在干什么啊?(二)神奇的烛油。
烛油宝宝看到烛火宝宝跳的这么开心,它忍不住了,它也想出来跳一跳,烛油宝宝会在哪里跳呢?它说想出来到我们小朋友的画上来跳舞,(教师出示幼儿的半成品作《小鱼吹泡泡》)。
烛油宝宝说它会跳吹泡泡舞呢!1、教师讲解示范烛油滴画教师将烛油自由溅落在半成品的小鱼画上,重点讲解滴烛油时的疏密和画面的布局,引导幼儿注意画面的丰富性和完整性。
教师边示范边结合一些安全要求。
2、引导幼儿发现蜡烛滴画的秘密。
用蜡烛做的实验.doc
1、用蜡烛做的实验【课时分析】本课教学内容非常有趣,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也非常有益。
教学中安排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教学蜡烛能燃烧多久,第二课时教学怎样让蜡烛继续燃烧。
第一课主要安排两个探究活动,蜡烛在杯子里熄灭上节课学生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杯子里的氧气被燃烧完了。
真的是氧气被燃烧完了吗 ? 这节课的探究就从这里开始。
探究活动一:用一个玻璃杯罩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计算蜡烛在杯内燃烧的时间有多长呢。
这部分的教学教师着重于数据的处理上。
探究活动二:分别在2个杯子和1个杯子中,比较两支长短不同的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
这部分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观测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从而不断地进行思考及修正已有的认识。
教学的拓展安排2个小实验,在钟罩里,两支长短不同的蜡烛会怎样?如何才能使蜡烛继续燃烧呢?实验结果出乎学生意料之外,学生带着问题结束这一课的学习,并为第2课时作铺垫。
【课时目标】1、经历一个对蜡烛会熄灭与保持蜡烛燃烧的探究活动过程;2、经历一个不断否定与纠正自己的推测的思维过程;3、能够设计一些实验解决自己不断产生的疑惑,并且形成自己的实验报告;4、使学生明白杯子里的蜡烛熄灭是由于杯子中的氧气不足;5、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思路】1、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作出假设,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形成认识、巩固认识、否定自己不正确的认识、形成新的正确认识的科学思维过程。
2、教学对象五、六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地压缩自己的活动,留较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研究。
3、努力使学生在课堂内带着问题来,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
4、教师力求以科学实验的魅力、教师语言的幽默来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一个对蜡烛会熄灭与保持蜡烛燃烧的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能够设计一些实验解决自己不断产生的疑惑。
【实验器材】学生:两个玻璃杯、两支长短不一样的蜡烛、火柴。
教师用:棋子若干、玻璃钟罩等。
中班科学《蜡烛燃烧的秘密》教案
中班科学《蜡烛燃烧的秘密》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和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
1. 蜡烛燃烧的原理和过程。
2. 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难点。
1. 让学生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蜡烛、打火机、玻璃瓶、水、盆。
2. 实验记录表、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支蜡烛,问学生知道蜡烛是怎么燃烧的吗?为什么蜡烛会燃烧?引导学生思考。
2. 实验探究。
(1)实验一,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教师点燃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然后用玻璃瓶把蜡烛的火焰盖住,观察火焰的变化。
(2)实验二,蜡烛在水中燃烧。
教师点燃蜡烛,然后把蜡烛放入盆中的水中,观察火焰的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3. 理论总结。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蜡烛燃烧的原理和过程,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拓展延伸。
让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发现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蜡烛会燃烧产生火焰。
5.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蜡烛燃烧的原理和过程,鼓励学生多进行观察、实验和思考。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蜡烛燃烧的原理和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对蜡烛燃烧的原理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
初中点蜡烛上课教案
初中点蜡烛上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科学》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相关现象。
2.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相关现象。
2. 实验操作方法和观察技巧。
教学难点:1. 蜡烛燃烧过程中气态物质的生成。
2. 蜡烛熄灭的原因。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蜡烛、显微镜、火柴、试管、澄清石灰水、湿布等。
2. 实验试剂: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点燃一支蜡烛,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并提出问题:“蜡烛是如何燃烧的?它在燃烧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支蜡烛、显微镜、火柴等实验用具。
2. 教师引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3. 学生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形状、颜色、烟雾等现象,并讨论其原因。
三、实验:蜡烛熄灭的原因(20分钟)1. 教师为学生讲解蜡烛熄灭的原因,并演示实验。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学生讨论蜡烛熄灭的原因,教师总结。
四、总结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相关现象。
2. 学生提出问题:“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烟雾是什么?它对环境有什么影响?”3. 教师简要介绍蜡烛燃烧产生的烟雾成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环保意识。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
2. 学生回家后,调查蜡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结合科学知识进行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蜡烛熄灭的原因,使学生了解了蜡烛燃烧的相关现象,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神奇的新材料》教案(定稿)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旁 注
【板块一】自学内容反馈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视频:夏天,外面下大雨,衣服、被子、泥土等都湿了,可是荷叶却没有被打湿。
2.教师引导:同学们,这个视频中,大雨把衣服、泥土等很多东西都打湿了,可是荷叶却没有被打湿。荷叶不仅不能被水打湿,而且出淤泥而不染,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实验学校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 学
内 容
3、神奇的新材料
教 学
课 时
1
执 教
日 期
教 学
目 标
1.能观察并描述荷叶表面的特点,发现荷叶表面不容易沾水滴或尘埃颗粒。
2.做蜡烛黑上滚水滴的实验,发现蜡烛黑不沾水不占灰的神奇特点,了解水滴在荷叶上和蜡烛黑上滚动时的相同之处。
3.了解各种新材料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与热爱。
2.交流讨论:
人们根据荷叶的特点,发明出了哪些新型的材料?(制造出的新型材料有纳米布料、纳米玻璃涂料等等。)
这些新型的材料又有什么特点?(有不沾水、不沾灰的特点。)
人们用这些新型材料制造出了哪些产品呢?
有自净作用的纳米布料、防水防晒的复合木头、安全的钢化玻璃、雷达不易发现的隐形飞机等等。
学生看一看第10页的几幅插图,并读一读上面的两段文字。
用蜡烛熏杯底的时候,杯子里要有少量的水,以防止把纸杯点燃。
3.讨论交流:水滴在荷叶上和蜡烛黑灰上滚动时有什么相同之处?
4.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两个实验以及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蜡烛黑跟荷叶一样,同样也有不沾水不沾灰的神奇特点。
学生读一读,了解本次实验的步骤。
学生分小组活动,同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这个实验。
预设:我看到了水滴像一颗珍珠一样在荷叶上滚来滚去。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塑料滴管。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蜡烛的探索》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蜡烛的探索》一、教学目标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1.了解蜡烛的原理;2.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3.了解火的危险性;4.培养观察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在课前,用一支蜡烛示范点燃另外一支蜡烛,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蜡烛的热度和颜色,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物质可以燃烧出火焰。
随后,引导学生由此讨论出蜡烛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可以燃烧的需求是什么。
2. 实验探究教师将实验材料摆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发现蜡烛燃烧的过程。
学生可以自己摆放实验材料,调整瓶子的位置、放瓶子的角度,不断探究出更好的实验结果。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实验探究结果,教师进行课堂讲解,讲解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理,可以从氧气、热引燃、燃料几个方面来讲解。
4. 实际操作通过实践操作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结果,巩固学生的实践及观察能力。
5. 教学反思针对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反应和表现,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此基础上,对下一节课的教学进行改进,这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通过实验探究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效果;2.通过课堂讲解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3.通过实际操作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实践及观察能力。
四、教学反思1.需要更好的备课在备课方面,理论和实际的联系没有太多,下一节课需要更好的准备,更好的预备课程内容。
2.需要加强思维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讨论的时候,应该更好地加强思维导向和引导方向。
3.管理课堂的秩序和平衡管理课堂的秩序和平衡比较重要,因为蜡烛这个东西,有时候比较危险,所以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能因为兴奋而出现意外伤害。
4.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比较重要,针对性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五、教学通过这堂课的探索,学生了解了蜡烛的原理,并从实验中探究了蜡烛的燃烧过程,同时也了解火的危险性,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案
变化后)
三布置作业
围绕今天的探究实践,写一篇
关于蜡烛的习作,体裁不限,
题目自拟。
让学生学会总结、反
思
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组成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燃烧时
火焰的分层及温
度
烛身的变化生成的产物熄灭后
二、实验探究的学习特点:
⑴关注物质的性质(颜色、状态…)
⑵关注物质的变化
⑶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
教学
反思
学案设计
探究实验报告──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姓名:
合作者:
日期:年月日
探究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目的:对蜡烛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观察物质的变化并描述变化现象。
实验用品:(1)实验一:探究蜡烛的密度;
(2)实验二:探究蜡烛火焰的温度;
(3)实验三:探究蜡烛燃烧时的产物。
过程和方法:
本次试验中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本次试验中不成功的地方有:。
课题2第3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案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3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物质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对“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技能,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对学生而言,以前没有接触过化学实验,所以学生对实验比较感兴趣,同时对实验的观察、操作、记录等是一片空白。
所以要引导学生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和记录实验。
教学目标1.完成对“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简单实验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核心素养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主动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难点:1.学会主动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2.观察、猜想、制定计划、实施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技能的学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猜一猜】打一物,你能猜出来吗?暖香红焰一时燃,缇幕初垂月落天。
堪恨兰堂别离夜,如珠似泪滴樽前。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揭露谜底,【引入课题】【设计意图】将语文学科和化学学科联系起来,真正的突出跨学科融合。
探究新知【提出问题】当你过生日吃生日蛋糕时,看到燃烧的蜡烛,你有没有更多的思考呢?比如说蜡烛是由什么做成的?它燃烧后生成什么?除了能燃烧,它还具有哪些性质?联系日常生活,谈谈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活动一、点燃前——初步认识蜡烛教师简单介绍蜡烛有关的知识;小组活动:认真观察蜡烛,解决以下问题1、看一看它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是什么材料?2、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闻一闻气味等;3、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教师巡视指导】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
实验前我们主要关注的是物质的状态、颜色、密度、水溶性、气味、硬度等物理性质。
大班科学教案蜡烛的探索
大班科学教案:蜡烛的探索以下是一份关于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蜡烛的探索》的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蜡烛的特性和用途。
2. 通过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认识火焰的颜色和形态。
3. 培养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活动准备1. 材料:蜡烛,打火机,玻璃杯,水,盘子。
2. 场地:教室或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蜡烛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幼儿对蜡烛的兴趣。
-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蜡烛吗?它有什么用呢?2. 观察蜡烛:分发蜡烛给幼儿,让他们观察蜡烛的外观和质地。
- 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蜡烛是什么样子的?3. 实验一:蜡烛的燃烧- 教师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注意火焰的颜色和形态。
- 教师:蜡烛燃烧时会发生什么?火焰是什么颜色的?4. 实验二:蜡烛在水中的燃烧- 将蜡烛固定在盘子上,然后倒入一些水,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在水中的燃烧情况。
-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蜡烛在水中还能燃烧?5. 讨论与分享:组织幼儿讨论实验结果,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 教师:你们从实验中学到了什么?蜡烛的燃烧有什么特点?6. 拓展延伸:可以引导幼儿了解更多关于蜡烛的知识,如蜡烛的制作过程、不同类型的蜡烛等。
四、活动延伸1. 在科学区提供更多关于蜡烛的实验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索蜡烛的特性。
2. 鼓励幼儿回家与家人分享他们对蜡烛的认识。
五、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要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他们接触到火焰。
2.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适当调整活动的难度和深度。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但也要尊重他们的个人差异和发展水平。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为您的教学提供参考,让幼儿在探索蜡烛的过程中,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蜡烛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蜡烛引言蜡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之一,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光亮,还有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活动,帮助大班学生更好地了解蜡烛的原理和特性。
实验一:观察燃烧过程目标: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探究其原理。
材料:蜡烛、打火机、盘子、眼镜、纸巾。
步骤: 1. 学生围坐在大圆桌旁,老师将一支蜡烛放在盘子中央的位置。
2. 老师点燃蜡烛,让学生观察火焰的形状和颜色。
3. 老师提醒学生不要靠近火焰,以避免烧伤。
4. 学生用眼镜仔细观察蜡烛周围的现象,比如燃烧过程中是否有烟雾产生。
5. 当蜡烛燃烧完毕后,老师可以用纸巾将火焰熄灭。
观察结果:学生可以观察到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火焰,火焰呈黄色,大小适中。
在燃烧过程中,蜡烛周围会产生一小部分烟雾。
讨论问题: 1. 蜡烛是如何燃烧的? 2. 为什么会有烟雾产生?探究结论: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学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蜡烛是通过加热蜡烛芯使其燃烧。
蜡烛芯吸收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蜡烛体,使其熔化。
2. 燃烧的蜡烛产生火焰,是由蜡烛蒸气和燃烧气体形成的。
3. 烟雾是由未燃尽的蜡烛蒸气和燃烧产生的固体颗粒组成。
实验二:剪影实验目标:通过观察剪影,加深对蜡烛燃烧原理的理解。
材料:蜡烛、打火机、白色墙壁。
步骤: 1. 学生站在白色墙壁前,老师点燃蜡烛。
2. 学生将蜡烛拿在手上,使其与白色墙壁形成剪影。
3. 学生观察蜡烛剪影的形状。
观察结果:学生可以观察到蜡烛剪影的形状,剪影呈现出蜡烛的轮廓和火焰的形状。
讨论问题: 1. 为什么蜡烛的剪影和火焰的形状能够映在墙壁上? 2. 为什么剪影是黑色的?探究结论:通过观察剪影,学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光线可以沿直线传播,当蜡烛遮挡光线时,光线无法通过蜡烛,形成了蜡烛的剪影。
2. 火焰的剪影呈现出黑色,是因为火焰中的烟雾能吸收光线。
活动一:识别香味目标:通过嗅觉识别不同蜡烛的香味。
大班科学有趣的蜡烛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有趣的蜡烛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蜡烛的基本原理。
2.能够观察和描述蜡烛燃烧的过程。
3.了解火的危险性,并掌握正确、安全地使用火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1.蜡烛。
2.钢丝网。
3.钳子。
4.碗。
5.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让孩子们了解蜡烛的外观和基本用途,引导孩子们提出蜡烛可能产生的问题或问号。
2. 实验环节2.1 实验1:燃烧的条件1.将蜡烛放在平坦的桌面上,点燃蜡烛,利用钢丝网熄灭火焰。
2.将钢丝网里的蜡烛烟放入碗中并盖上,观察、描述和比较燃烧的现象。
3.重复上述步骤,将蜡烛放在桌子上,将水倒到钢丝网上,让孩子们观察、描述和比较。
2.2 实验2:实验板将一根蜡烛的两个端点牢记在心,然后把蜡烛粘在桌面上,让它保持竖直状态。
在它的旁边,用两个手指捏住木板边缘,将木板竖直放在蜡烛和桌子之间。
点燃蜡烛,让蜡烛烧一会,然后用钳子把蜡烛取下来。
观察、描述和比较。
2.3 实验3:碎片重新组装在碎裂的玻璃片上,点燃一根长蜡烛。
让火烧一会,直到蜡烛变得非常柔软。
用钳子捏住蜡烛中间部分,缓慢向上提起。
当它分离时,让它烧一会,看看是否能够重新组装。
观察、描述和比较。
3. 教学反思1.教育安全意识,助力孩子们学会正确地使用火。
2.通过实验让孩子们了解火的危险性,增强他们的安全知识。
3.通过观察、描述和比较,让孩子们认识到蜡烛燃烧的基本原理,并能够掌握燃烧的必要条件。
4.调动孩子们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在实验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实验环节的完成,孩子们不仅能够了解蜡烛的基本原理,还能够观察和描述蜡烛燃烧的过程,同时也能够了解火的危险性,并掌握正确、安全地使用火的方法。
在教育安全意识和培养探究欲望方面,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3课时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
2.冬天,冰箱里刚拿出来的牛奶太冰了,我们经常热一下再喝,此 过程中热量传递的方向是( B )。
A.牛奶→热水
B.热水→牛奶
C.热水→杯子
3.如图圆圈中的小圆点表示不同温度下的水微粒的分布情况,其中 表示温度最高的是( B )。
A
B
C
点拨:温度高时,组成物体的微粒间距变大,即物体受热膨胀。
4.将一瓶冰镇饮料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就变成常温了,这是因 为( B )。 A.桌面发出热量把饮料加热了 B.热量从周围环境传递到冰饮料 C.冰饮料的冷气传递到了环境中
会 上升 ,热水的温度会 下降 ,最终凉水和热水的温
度 相同 。
二 创新综合探究
烧不坏的塑料袋
(1)实验材料:蜡烛、塑料袋、坩埚钳、火柴、一盆冷水等。
(2)实验步骤: a.用坩埚钳夹取一个空塑料袋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加热。 b.用塑料袋装一袋冷水,再用坩埚钳夹着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加热。 c.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实验原理。 (3)实验现象:空塑料袋被蜡烛的火焰烧着了,而装有冷水的塑 料袋加热一段时间后没有烧坏。
3.为了减少热辐射,我们可以使用 浅 颜色的材料制作保温箱。
一 课堂实验再现 将温度不同的水相互接触
(1)实验材料:烧杯、凉水、热水、试管、温度计等。
(2)实验步骤: a.取一定量20 ℃左右的凉水装在试管中。 b.取一只大烧杯,倒入23杯60 ℃左右的热水,然后将盛有凉水的试
管下端浸入热水中。 c.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试管中的凉水和烧杯中的热水的温度变化
点拨:在实验中测量物体的温度通常使用温度计,此外我们还 有更多的方法可以感知温度的变化,如用感温纸带和感温粉末, 通过观察颜色变化来判断温度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
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一、填空题(1)像捏橡皮泥撕纸、冰块融化这样的变化,仅仅()发生了变化。
(2)折纸的过程中,纸改变了()但没有产生()通过一定的手段还可以恢复()(3)在自然界,水是以三种状态存在的,分别是()()和();水的三态变化是由()变化引起的。
二、判断题(1)做泥塑或面塑时仅仅状态发生了变化。
()(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
()(3)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根据需要来改变物质的状态或使其产生新物质。
()(4)折纸和撕纸本质没有什么不同。
()选择题(1)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等是( )。
A.状态发生了改变B.产生了新物质C.没有什么变化(2)关于烧水时发生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发生了变化B.状态发生了变化C.水的组成成分发生了变化(3)下面( )与其他两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A.用手撕碎纸张B.用火点燃纸张C.用水弄湿纸张(4)下列变化中,与水的三态变化不同的是()A.将水泥制成泥砖B.用纸做成纸杯C.铁钉生锈(5)将块橡皮泥捏成球状,( )发生了变化。
A.组成成分B.状态C.质量四、简答题你认为捏橡皮泥和折纸与水的三态变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五、综合应用丁丁不小心将乒乓球踩瘪了,他伤心地哭起来,这时哥哥走过来,说他可以让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哥哥可能用到什么方法?六、实验探究。
(1)取一支蜡烛做以下实验。
实验1蜡烛加热 :蜡烛软化。
实验2点燃蜡烛:蜡烛燃烧产生烟。
实验3蜡烛砸碎:蜡烛变成块状。
根据实验情况,回答提出的问题。
在上述各项实验中发生的变化,哪些实验只改变了物体的状态?(2)比较蜡烛加热软化、橡皮泥捏制小动物和用纸张折成纸飞机的变化的相同之处。
上述这些变化中,物质的()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没有变化。
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及解析1.(1)状态(2)形状新物质原状 (3)液态水冰水蒸气温度2.(1)√解析:一种形态变换为另一种形态,状态改变。
蜡烛教案幼儿园科学
蜡烛教案幼儿园科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蜡烛的成分和燃烧原理。
2.认识火焰在不同气体中的形态和颜色。
3.观察、实验、判断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准备1.购买三根不同颜色的蜡烛。
2.准备餐刀或剥皮刀,并切割三份不同形状的蜡烛。
3.准备燃烧器材料和实验器具。
4.准备幼儿园的防火知识宣传资料。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拿出外观相似的三根蜡烛,请孩子们观察。
发问:“孩子们,你们小时候曾经使用蜡烛吗?它是怎么燃烧的呢?蜡烛的颜色不同,它们燃烧的原因也不一样,你们知道吗?”2.实验过程•实验一老师拿出燃烧器材料,请孩子们一起实验。
首先,请老师点燃一支蜡烛,让孩子们仔细观察。
接着,在蜡烛旁点燃一根火柴,将它放在火焰顶部,使火焰呈三角形。
问孩子们,“燃烧的火柴是什么颜色的?它燃烧的气体是什么?”听完孩子们的回答后,老师可以给出正确的知识点,落实孩子们的学习。
•实验二让孩子们参与实验,老师将三根蜡烛分别切成不同形状,然后让孩子们依次点燃蜡烛,观察燃烧时的火焰形态和颜色。
问孩子们,“为什么形状不同的蜡烛,它们的燃烧颜色也不一样呢?”•实验三老师拿出餐刀,将三根蜡烛分别剖成几段。
点燃其中一段,然后用实验瓶将燃烧的气体捕捉起来。
让孩子们对这种燃烧的气体进行观察,知道这些燃烧气体对于大气环境的危害。
3.练习和归纳请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蜡烛燃烧的原理是什么?这种燃烧产生了什么?蜡烛的不同形状和颜色,以及这样的燃烧行为对于环境的影响是什么?”四、教学总结通过教学活动,孩子们了解蜡烛的成分和燃烧原理。
认识了火焰在不同气体中的形态和颜色。
同时,他们也在观察、实验、判断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以大自然为教材,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科学知识,还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意识,避免了不必要的事故。
初中化学点燃蜡烛教案
初中化学点燃蜡烛教案
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火柴点燃蜡烛,并了解点燃蜡烛的化学原理。
材料:
- 蜡烛
- 火柴
- 火焰吸取器
- 手套
- 火焰燃烧试管
步骤:
1. 引入: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并提醒他们实验中要注意安全。
2. 实验步骤:
a. 将蜡烛放在一个稳固的平台上。
b. 戴上手套,用火柴点燃蜡烛的蜡燃料。
c. 观察蜡烛的火焰,并用火焰吸取器测量火焰的温度。
d. 将火焰燃烧试管放在蜡烛的火焰上,观察试管内的气体变化。
3. 总结:让学生总结实验的结果,并引导他们思考点燃蜡烛的化学原理是什么。
4. 结束:回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提醒学生将实验器材整理好。
延伸活动: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条件下点燃蜡烛的效果。
例如,改变蜡烛的高度、使用不同的点火方法等。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并正确理解点燃蜡烛的化学原理,能够准确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3课时 走进科学探究
课堂小结
化 学 实 验
基本方法
对蜡烛及其 燃烧的探究
点燃前(变化前) 点燃中(变化中) 点燃后(变化后)
随堂训练
1.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D )
A.水
B.白酒
C.食盐水
D.澄清石灰水
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主要有( C )
A.只有水
B.只有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大量灰烬
3.点燃一支蜡烛,在其燃烧的火焰中平放入一根火柴梗, 约1秒后取出,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火柴梗上( A ) A.接触外焰的部分被烧得最黑 B.接触内焰的部分被烧得最黑 C.接触焰心的部分被烧得最黑 D.被均匀地烧黑
取一个干燥的大试 管罩在蜡烛火焰上 方,然后迅速倒转 过来注入澄清石灰 水,振荡
试管内壁有 水雾,澄清 石灰水变浑 浊
蜡烛燃烧后 有水和二氧 化碳生成
蜡烛燃烧文字表达式
点燃
蜡烛+氧气
二氧化碳+水
探究5 (熄灭后) :探究白烟的成分
实验探究步骤
熄灭蜡烛,观察 所发生的现象
用火柴点燃刚熄 灭时的白烟
现象
有白烟从烛芯 飘出
火顺白烟将蜡 烛重新点燃
结论
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 蜡蒸气冷凝成的固体小颗 粒,说明蜡烛燃烧时先由 固态变成液态,再蒸发成 石蜡蒸气,而后燃烧。
实验记录表格
探究步骤 点燃前
燃烧时 熄灭后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白色圆柱形固体,硬度小,略有气味,难溶于水,密 度比水小
石蜡熔化并发光放热,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 里层最暗;生成无色的液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气体
实验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
1.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如何验证?
探究二:(燃烧时)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
合作实验二:步骤: 1.在小烧杯中加入约2ml澄清石灰 水。 2.点燃蜡烛放在小烧杯旁边。 3.用大烧杯罩住燃着的蜡烛和小烧 杯。观察现象。 4.蜡烛熄灭后,打开大烧杯,振荡 小烧杯,观察现象。
烟
实验现象
白烟具有可 燃性。 白烟是石蜡 的固体小颗 粒
四、课堂小结:建构思维模型
通过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说一说如何进行化 学实验?
五、课后探究:
实验过程中,还有哪些探究的问题了?
1.蜡烛燃烧为什么会有液体流下来,流下来的半透 明液体是什么? 2.三层火焰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3.如果没有棉线,石蜡会不会燃烧?
六、课堂练习: 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物质名称
1.观察蜡烛燃烧时,小明描述下列实验现象中错误的是(D) A.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 B.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将烧杯内壁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杯罩在火焰 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小明在化学课上发现,蜡烛上方的烧杯底部出现大 量的黑色物质,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C)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 B.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C.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实验结论
根据现象分析做出的解 释。
三、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合作实验一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气味,设计实验 探究硬度,密度(与水比较),在水中的溶解性 并进行实验。
蜡烛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形状)
实验目的 性质 设计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硬度 用小刀切下